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9/07 14:20:00瀏覽3039|回應0|推薦15 | |
台灣自殺防治中心公布數據,去年平均每小時就有4人企圖尋短,而其中青少年佔比最多,讓青少年自殺死亡率連3年創新高,形成新的社會與家庭問題。 我分享這則新聞給在青少年基地的阿漢,他將「自殺、為什麼」當關鍵字,Google給我答案。搜尋引擎變聰明,青少年動腦思考問題的能力卻退化了。「不是答案都能搜尋,」我說,他轉頭跟我要答案。 「不是問題都可靠大人解決!」小時我住鄉下,想跟人玩,得自己去結緣,吵架自己擺平,甚至學騎單車都摔得鼻青臉腫,點點滴滴在訓練人克服問題。現在小孩卻從小被家長安排,上學被接送,學習依賴。 阿漢轉頭就走,門重重一敲。這個基地讓青少年可來閒逛,避免走入邊緣,但多年輔導經驗告訴我,人若無解決問題能力,遇見難關後,自然會走入邊緣,有的甚至靠了斷來迴避難關。 「妳的看法呢?」我問了另個青少年小伊。我同時望向窗邊,想到當初建中生一躍而下的心情,仍不寒而慄,現代青少年處理人際問題能力弱化,面對的問題卻越來越複雜。 「也許是被男生拋棄吧!」小伊回答我。現在教育越來越鼓勵性解放,提早嚐禁果的孩子變多,但男女大不同,男生愛性,女生卻要交心。 許多高中女生受言情小說的虛擬劇情所迷惑,把男生想像為不食人間煙火、只想談心的情郎,輕易受邀約到隱密處約會,卻在激情下發生關係。常常,男生熱情漸漸淡去,女生卻因身體付出,越陷越深,而陷入痛苦深淵。 我作勢割手腕,跟小伊提到當年在中途之家當老師,遇過一個女孩曾因感情而自殘,也許她的下一步就是自殺。 「自殘啊!有什麼不可以?」小伊對我傻笑,並作勢劃過手腕,將「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當做老掉牙的訓示。 在禮義廉恥退出校園時,當然孝道也無容身之地。但教育不能把孩子教成只要喜歡就可以,特別是不能以滿地血跡來解決自己的痛苦,卻把無盡長夜的痛,留給深愛他或她的人。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