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童年懷舊的甜食 III
2015/01/16 11:24:05瀏覽722|回應0|推薦69

 

〈放屁豆〉

  秋、冬季來到的時候,烤放屁豆的小販便難得又出現了,推著車經過家門時,趕緊把老闆喚住;看他將一勺豆子舀進一個小鐵籠內,籠子的表皮打了許多小洞透氣,底下燃著炭火,手徐徐地搖轉柄桿滾轉鐵籠,豆子便在圓筒內刷刷響著。幾分鐘後,薰熱的白煙跟焦甜的氣味陣陣飄出來,老闆拿起電話簿紙頁摺成的漏斗狀三角形杯具,倒進香噴噴的深棕色豆子交到我手中,趁熱入口咀嚼,口感類似咬乾豆干,QQ香香,一吃便上癮,可說是人間極品。

  幼年時,看老闆倒進鐵籠烘烤的豆子,已是他先行烤過幾分熟,顆粒已處理成乾癟的褐色,因此大家都猜不出到底是用什麼豆子,很神秘,只管它叫做放屁豆。

  現在只聽聞在基隆廟口夜市還有一位阿婆在販賣此物,看過圖片比對之後,江湖一點訣才終於點破,原來是豌豆啊!差別的是阿嬤用拌過鹽的生碗豆燒烤,自製的鐵絲籠子是較大的長方體,雙手交替上下左右搖晃,製成後豆子表皮還看得出綠色、猶帶脆勁;相同的是吃完不一會兒,放屁豆仔的諧稱真不是蓋的,果然連環屁響放個不停。

 

〈愛玉冰〉

  大姊讀高職時上家政課學烹飪,有老師教做愛玉冰,她學了便常到雜貨店買回愛玉子,將金黃色的愛玉果核綁進小綿布袋,放入一鍋冷開水內輕輕按捏,擠出果膠,不一會兒,清澈的水便凝成了晶瑩的固態,再切開摻入糖水飲用。

  做好的愛玉凍,內部會殘餘微細的纖維(),不明白此緣故的人會誤以為是小蟲反而不敢吃。

  小學時,有同學把愛玉冰裝進水壺裡,等午睡醒來,大喊有人偷喝了他的愛玉冰,還偷灌進了開水。其實愛玉冰是要立刻飲用,因為天然的愛玉凍會逐漸消溶,幾個小時之後會全部化為一攤水,很奇妙。

  後來,我找到小時候常去的愛玉冰攤位,但已遷到對面的店鋪,已經由第三代在經營,但我舀起愛玉,卻發覺現在已改以洋菜粉製做,而不是以前的剔透軟腴帶著自然清香的古典美玉了。

 

D I Y節日甜食〉

  「清明節」來臨時,嘉義東門市場便應景出現好幾處現製春捲皮的攤位。四、五個平底鍋同時運作,師傅大都長得胖壯,如此手腕蠻力才足夠,一大團圓嘟嘟的白麵糰套在手中,上下不停地旋甩麵糰,像拳擊手伺機要揮拳,將Q彈的麵糰在鍋面迅速抹繞一圈均勻的麵糊,幫手再將燙熟的麵皮隨後揭起,一一疊成一堆,動作俐落。但排隊等候的隊伍還是很長、移動緩慢,比起現在人們流行排隊買現煮的熱食可說是祖師爺了。

  故鄉往昔在清明節前後,家家戶戶有吃春捲(地方話稱為「潤餅攪」)的習俗,太早買或買太多,隔餐餅皮會變得硬挺,因此大家總趕在用餐前才趁鮮去添購。父親常叫我去買潤餅皮,臨時受命去排隊,好不容易到手了,快腳奔回來立刻召集姊妹來幫忙,趁溫熱將餅皮一一分開對摺兩摺,像濕手帕一樣,另疊放在一旁,若太遲拆摺的話,冷卻時會黏住便容易撕破。

  包春捲可挑選的菜色種類頗多,但我最鍾愛的主角才是白糖粉和花生粉,因此都藉口怕潤餅皮被汁液浸破了,額外替男、女主角加重了好幾匙的戲份。

  「中秋節」則有吃麻糬的習俗,到菜市場趁鮮買回一包紮實的糯米糰。吃的時候取一雙竹筷叉入捲繞一團麻糬,一旁是分別盛放白糖粉和花生粉的碗,將麻糬沾裹了密密的甜糖和花生香,現在想來還會猛吞口水呢。

  除了冬至,家鄉在「春節」也有吃湯圓的習俗。吃過湯圓之後便多一歲,那麼每年吃兩回就該增長兩歲囉,在年初、年尾數算虛歲和實歲,小時候我常弄不清楚自己應該是幾歲。

  但動手做湯圓的快樂是不變的,阿嬤帶著全家一起搓圓仔,從菜市場買回紅、白兩色的糯米糰,洗淨雙手後團圍著搓揉。當圓仔下鍋煮沸,熱呼呼端上餐桌時,看著剛才參與的勞作化為成果,讓滋味變得格外甜美。

  又因每個人脾性的慢急和搓揉力道的差異,煮好的圓仔模樣仍依稀可分辨得出主人是誰,彼此取鬧比胖瘦美醜來作樂。幾天後,吃不完的湯圓糊還可以封釀成香醇的家傳糯米醋備他日調味之用。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usikaho&aid=2020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