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日本的咖啡文化
2011/07/10 23:31:59瀏覽497|回應0|推薦4

日本的咖啡文化

最初咖啡傳到日本是元祿年間的長崎出島。而人們正式接受是從明治時代開始。以下我們來看看日本的咖啡史吧!
最初,其味道香醇日本人還不太習慣西歐諸國的咖啡屋接二連三地開幕之際,可謂咖啡文化的文學與藝術正值開花時期,而日本正處於江戶時代嚴曆的鎖國政策中。當時最先端的飲料咖啡是在長崎出島的荷蘭商館設立(1641年)推測是當時被攜帶進來的。然而能與外國人接觸的是役人(官員)商人通譯與游女。1776年記載的"尊貝魯日本紀行"上"二、三個通譯終於知道咖啡的美味。特地傳到出島來象徵洋文化的"咖啡"在當時也無法普及。" 

日本人喝咖啡的是 1804年狂歌師戲作者,大田蜀山人在"瓊浦又綴"一書中,在紅毛船上被請喝叫"咖啡的東西,豆炒得黑黑呈粉狀,與白糖攪和後飲用,味道焦苦的臭味與苦味無法適應。從咖啡自出島輸入而無法廣為接受的背景來看,鎖國政策的確影響了日本人對新飲料味道的不習慣。 1823年到日本駐地出島的荷蘭公館的西飽爾特,好像蠻喜愛咖啡。在"江戶參府記行"一書中記載著"日本人與我們相處時,喜歡喝咖啡"。 

真正的普及是從明治中期開始。 創刊的文藝雜誌"昂"的會員北原白秋、石川啄木、高村光太郎、佐藤春夫、永井荷風等以日本橋小網町的"鴻之巢"場所作為每月會合的地點。在那店裏可以飲用道地的法國料理與洋酒、咖啡也是道地法國式深烘焙咖啡。鴻之巢就好像文人的社交場。 

從明治時代到大正時代,像這樣的文化沙龍的確幫助產生了幾家咖啡屋,日本也終於進入咖啡文化的風氣。然而對一般人來說依然是一種難得的店鋪罷了。當時所形成的咖啡沙龍是文人或文學青年們的社交場所,但同時平價化的咖啡屋在不知不覺中盛行。大正時代的最盛時期,全國約有二十多家分店。為何咖啡沙 龍如此受人歡迎呢?因為在高級西洋料理店的咖啡,當時一杯15錢,而模仿巴黎或紐約的咖啡店,則徹底實施一杯5錢的低價位咖啡。因此以三分之一的價格就可以以道地且味香的巴西原味咖啡。在全國知名的咖啡沙龍,品嘗到美味咖啡的日本人難以數計。咖啡沙龍為大眾化咖啡留下不可磨滅的功績。

在大正時代咖啡的愛好者確實增加很多,進入昭和時代更受大眾的喜愛,第二次世界大戰卻因咖啡乃"敵國飲料"而停止輸入。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咖啡一時銷聲 匿跡。咖啡以"和平的使者"身份受到人們的感激和喜愛。 

目前日本咖啡市場的情況競爭相當激烈。包括沏茶店與家庭普通咖啡與即溶咖啡,家庭咖啡與辦公室咖啡,各種罐裝咖啡,加上好客咖啡,美味咖啡等。 特別是進入平成時代更加道地的咖啡需求也隨之增加了

經濟危機的當下,日本民眾有自己的方式減壓,比如去時下流行的貓咖啡館,品一杯咖啡,與貓同樂。在日本著名博主伊波看來,貓咪們能幫助人類緩解緊張和抑鬱的情緒,這是經濟低迷的當下,奮鬥的日本人所最需要的。岡山大學自然生命科學研究援助中心樅木勝教授認為,人和動物在一起,沒有人與人之間的那種緊張感。

在日本,愛貓的人除了拜訪“貓神社”,還可以走進貓咖啡館。沿著大阪市北區天滿橋附近的商店街往南走,不遠處就能看到一面廣告旗幡。旗幡上的一隻貓正揚著爪子向行人“打招呼”。旗幡上寫著:此處就是貓咪時間咖啡館,貓咪歡迎你!貓咖啡館是最近幾年在日本興起的。在這些咖啡館中,客人們享受的不是咖 啡和其他飲品,而是與生活在館中的貓“溝通”。

在世界咖啡史上,日本人有兩大發明功不可沒:1899年,加藤覺博士發明即溶咖啡,但由於在日本沒找到市場,只好跑到美國註冊專利,將即溶咖啡的榮耀給了美國。另一個發明是罐裝咖啡,發明者不是別人,正是著名的“上島咖啡館”的創始人上島忠雄。

據說,罐裝咖啡占了日本人咖啡消費的一半。說到日本人在咖啡消費上的發明還有一絕,他們首創了一種相當於“沙浴”的“咖啡浴”。“咖啡浴”並不是泡在燒得滾開的咖啡裏,而是人們赤身裸體地將自己埋在磨碎了的咖啡粉裏,聲稱這可以美容皮膚。看到照片,想像那些躺在美味咖啡裏出汗放屁的男女們,也真夠絕的。

說起日本的咖啡歷史,要回溯到明治末期(1911年),以仿照法國巴黎的沙龍形式,取名為「カフェー・ブランタン ( café printemps)的咖啡廳是日本的第一家咖啡廳,它開在東京京橋日吉町,也就是現在的銀座八丁目之處。店裡的飲料只賣咖啡與酒,而餐點方面則是提供烤三明治、德式香腸、義大利焗麵等,這些餐點在當時可以說是非常少見的,一般人更是不太可能吃得到,因此也被視為稀奇的異國料理。

一開始咖啡廳大膽採用收費方式來招募會員,一時之間在藝文界造成極大的風潮,當時有許多著名的文人、小說家、畫家,就連歌舞伎表演工作者都經常來光顧,可以說是匯集人文與創意之處。在牆壁上經常可以見到名人隨手捻來的詩詞或自畫像、人像畫等。

不過在巴黎當地的沙龍咖啡廳,服務人員只限男性,而 café printemps卻雇用女性服務人員,所以相當受到客人的喜愛。不過也因為這樣的關係,導致之後陸續開店的咖啡廳逐漸變相成為社交喫茶或風俗行業。

咖啡廳,隨著時代的轉變出現幾個不同的用字。在教科書裡最常使用的字是「喫茶店」到了1990年代一般年輕人把英文的「coffee shop」改唸成日文發音的「コーヒーショップ」,到了2000年之後喝咖啡形成一股風潮,加上網際網路的發達,造就世界無國界的趨勢,這個直接將法文的「café」直接拿來使用的「カフェ」,就變成了一個既新穎又時髦的新時代詞彙。不過如果要細說「喫茶店」和「カフェ」的不同之處,就是「カフェ」提供了「喫茶店」裡沒有的酒精類飲料。

近年來,「カフェ」給人的印象就是室內裝潢以暖色系為主,店裡放置著舒服的沙發、用黃色燈光取代日光燈來營造一股昏黃舒適的氣氛。近來更有許多把幾乎廢棄的傳統民宅或老倉庫,經過重新粉刷與裝潢後,搖身一變成為時下最具風味、時髦的咖啡廳。在京都就有許多這樣因為改裝成咖啡廳後得以保存下來的民房,日文稱作「町家」咖啡廳。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usepon&aid=541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