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高血壓與大蒜/礦物質微量元素
2018/08/19 12:11:47瀏覽651|回應4|推薦0

高血壓與大蒜 

導讀:大蒜對於廣大人群都可謂是通吃食物,不過很多朋友卻不太喜歡大蒜的味道,或許今天你瞭解了它的好處之後就會改變你的想法,由其是血壓高與男性朋友,吃大蒜絕對是你的好選擇,不過在吃大蒜之前也需要好好想想如何去掉口臭問題。
 
高低血壓都應食用大蒜
大蒜能有效降血壓,原因是它有著神奇的組成成分:前列腺素、果聚糖、鉀和鎂等礦物質。最好定期、足量食用,每天約2枚蒜瓣為佳,並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低血壓患者也可食用大蒜。如果高血壓患者食用大蒜會降血壓的話,那麼低血壓患者或血壓低的人食用大蒜血壓不會被降低。所以,低血壓患者也可食用大蒜!

大蒜對擴張血管,穩定血壓、降血壓有非常好的療效。有幾項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吃0.6~1.29大蒜油,持續一周後就能發現收縮壓會比之前下降了20mmHg左右。雖然降壓效果會根據每個人的體質發生變化,但大約40%的人都能感受到同樣的效果。
高血壓是指血壓居高不下的情況。高血壓是誘發動脈硬化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雖然高血壓症狀不會致命,但長期受高血壓的煎熬會對血管內部造成損傷,受損的內膜中慢慢積壓老化廢物而形成血栓,血管腔就會漸漸變窄。

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正常血壓為:收縮壓低於120mmHg、舒張壓低於80mmHg。如果收縮壓超過140mmHg,舒張壓超過90mmHg,就表示已經處於高血壓狀態。有些嚴重的高血壓患者收縮壓甚至達到300mmHg。
想要從心臟把血液傳輸到人體各個器官需要很大的壓力,那種力量就叫血壓。正常人的血壓會根據人體的運動狀態上下浮動。但如果血壓一直處於很高的狀態而不會下降,那身體就會出問題了。

人年輕的時候,因為血管柔軟有彈力,所以血壓偶爾有點高也不會對血管造成傷害。但一旦上了年紀,血管就會出現硬化,失去了彈性,本身就會導致血壓增高,如果再因為其他原因導致血壓居高不下,持續一段時間就有可能導致血管破裂。
如果血管不健康,血管出現硬化之後導致大腦中的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就是腦出血。給心臟供給營養的血管出現硬化,那麽心肌也會因無法正常獲得營養供給導致死亡,就會出現心肌梗死。由此,血管健康與疾病有密切的關係。

引發高血壓的主要原因是動脈硬化,相應地,患上高血壓之後誘發動脈硬化的概率也會升高,而且還有可能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症等併發症,所以高血壓是十分危險的。
德國的奧爾博士給47名高血壓症狀較輕的高血壓患者每天吃0.69曬乾的大蒜。臨床試驗結果發現,8周之後,這些受試者舒張壓從102mmHg降到了91mmHg,12周之後約降了9%,降到了89mmHg。

大蒜能夠幫助擴張血管使得血液流通更順暢而降低血壓,還能夠促進脂質代謝,在降低血脂的同時也能降血壓。因此,血脂高的患者吃大蒜也很有幫助。不僅如此,大蒜還有助於擴張心臟收縮幅度,並使收縮運動變緩,由此擴張心臟的血管。

大蒜在人體內能起到這種功效是因為含有大蒜素和s-烯丙基-L-半胱氨酸成分。大蒜素可起到擴張血管的作用,並且使血管內部的細胞得到弛緩,為血管解除緊張。大蒜還有助於治療輕度血循環疾病。大蒜還能使血液稀薄,擴張血管,從而起到降血壓、對抗高膽固醇血症,確保心臟功能正常大蒜被稱為心血管疾病的剋星,經常食用大蒜對防治心血管病有顯著功效。因此,德國E委員會、歐洲植物藥治療科學合作協會和世界衛生組織都認為,大蒜是治療高血脂和動脈粥樣硬化的食療佳品。

蒜的選購
幹大蒜(蒜頭)
鱗莖要乾淨,適當充氣,摸起來結實,很白或粉紅、紅(因品種不同而不同),烘乾徹底。
新蒜或小蒜、鮮蒜
蒜頭要結實、光滑,綠色的長莖質地要脆,顏色要鮮豔。

要挑選這樣的大蒜
形狀整齊
一般挑選大蒜蒜粒的形狀要一致,沒有傷痕。一顆大蒜中約有6個小蒜粒是較好的。
表皮新鮮
大蒜的表皮要有適當的滋潤為好。如果大蒜的表皮乾燥、易碎,就不怎麽好。
表皮呈白色
挑選表皮呈灰白色的大蒜是新鮮完好的。如果大蒜的表皮呈黃色、黑色或濕氣重,就表示沒有保存好。
硬實拿起來感覺較重
大蒜拿起來時感覺有是當重量,揉捏大蒜時需硬實,這就表示大蒜的顆粒很飽滿。
表面立體根部稍凹
挑選時需用手撫摸,要能清晰的摸到每個顆粒且帶有立體感的才是結實的大蒜。如果大蒜的顆粒潰爛,表面就沒有立體感。如果大蒜上面長出嫩芽就會潰爛,因此要防止大蒜長出嫩芽。挑選好大蒜後,要包裹好,放在冰箱等溫度不會變化的地方,這樣就能存放一年左右。

蒜的保存
理論上講,在室溫、乾燥的環境下,幹大蒜可以保存幾周甚至幾個月。為什麽是理論上講呢?因為事實上,實現和保持最佳的儲存溫度並不容易。如果太冷,蒜會發芽;如果太熱,蒜會脫水!

總之,如果家裡的儲存條件不是很理想的話,最好的方法是一次只買一頭大蒜,不要一下子買很多。要注意,不要把大蒜和其他食物放到一起,以免帶有蒜味。更不要把大蒜放到冰箱中,因為它會迅速吸水,變潮。秋蒜保存時間比春蒜更長,某些品種,如洛特雷克粉紅蒜,甚至可以保存1年。蒜的顏色越暗,保存時間越長。

蒜或小蒜
新蒜或小蒜最好儘快吃完,也可以裝到塑膠袋中,放到冰箱保存幾天。如果有一些莖枯萎,先把枯萎的部分摘掉,再儲存。

鮮蒜在室溫、避光的條件下,大概可以儲存一個星期;若是買時還帶著葉子,可以裝到塑膠袋中放到冰箱儲存一個星期。

可以把大蒜葉或小蒜葉冷凍。先洗淨、切成小段,倒入加滿鹽的沸水鍋中煮2分鐘取出,用冷水沖洗,徹底瀝幹,再用乾淨的布吸去多餘的水分,最後裝到塑膠袋中,放到冰箱冷凍,6個月內吃完。

蒜料
用橄欖油自製的蒜泥必須放到冰箱冷藏,並在一周內吃完。因為一旦腐敗,它會變得有毒,因此要保存好,避免發生食物中毒。同樣,泡在橄欖油裡的蒜瓣和自製的大蒜油浸漬,也要放到冰箱冷藏,並儘快吃完,最好是7天內。

蒜的儲存
幹大蒜頭需要空氣。最好把它們掛起來或是分散在一個大盤上,留出足夠的空間讓它們接觸空氣,千萬不要放到密閉空間或水分積聚的地方。要小心!與外表相反,大蒜既脆弱又害怕打擊。

一次剝了很多蒜卻吃不了,那麽把剩下的放到冰箱,2~3天內吃完。為了儲存大蒜更長時間,可用打火機或蠟燭把大蒜頭上面的毛燒掉。

胚芽的生長即是大蒜的休眠期結束:鱗莖失去了很多烹調上的調味作用,健康功效也受到影響,因為它的味道有點改變,不過可以簡單地再利用一一先把蒜瓣種到土地上或花園裡,耐心等待:綠色的莖會長出,可以切碎拌到沙拉或蛋餅中。http://www.5h.com/ys/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urphy201063&aid=114287562

 回應文章

風無痕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大量煮飯的時候要用熱水或開水煮
2018/09/27 12:53
https://blog.xuite.net/yuanyizhi/123/66318290

 米粒若要使其澱粉化,則隨著溫度之增加其所需之時間也不相同。
313. 65 °(:時,米粒的澱粉化需10小時
314. 75 °0:時,米粒的澱粉化需5 — 6小時。
315. 90 °C時,米粒的的澱粉化需2 — 3小時。
316. 98 °<3時,米粒的激粉化需20 - 30分鏟。
317.煮飯時,米粒與水的結合分爲:對流階段、膠體階段、燜的階段。
318.從鍋/S沸騰而上之湯,通過米粒與米粒之間,底部的熱湯往上,而下面低溫之湯往 下,產生對流,此時要以強火煮之,使其盡早沸騰。
319. 15分鐘以內不沸騰的話,上下溫度不能平均,化的進行不能一樣。
320.大量煮飯的時候,要用熱水或開水煮。
321.米澱粉受熱湯的影響而糊化,溶解成膠體狀,米的流動性消失,不能產生對流,鍋 底之熱傳導被阻止,此時火候應轉弱,只要保持沸騰便可。
322.水份完全被吸收後,熄掉火用餘溫充分燜之,化便完成。
323.米全部呈鬆軟狀,尤其鍋底的一排米粒煮成淡黃色時全部已化,特別香甜可口。
324.米在燜時,不可打開鍋蓋,否則溫度下降,則水氣重,煮出的飯硬而不好吃。
325.米湯中溶有維生素複合體與礦物質等,切勿丟棄。
3!26.大火煮飯,在15分鏟內沸騰。
327.減小火力,保持沸騰,以免米湯外溢。
328.火力轉更弱,待水被充分吸收則熄火,以餘溫燜煮10分鐘以上。
329.燜好的飯最好移入木桶內使多餘的水份蒸發,並使一部分的水吸進木裡以使米飯更 好吃。
330.眞正好吃的飯是炭火、火窟煮出來的。
331.木材薪炭等燃料留有殘火,餘熱能適當的保溫,因此能煮出可口的飯。
332.用瓦斯煮的飯不好吃,因爲瓦斯熄火以後熱源馬上失去。
333.爐窟之熱容童(比熱x重量)大,能保有熱可充分的燜,可煮出美味之飯。
334.用瓦斯爐,則熱容量小,故煮出的飯不好吃。
335.煮飯土鍋、砂鍋最好,鐵鍋次之,鋁鍋最差。
336.煮糯米飯最好用電鍋,較不易產生米芯不熟或熟得不均勻的現象。
337.電鍋因爲對流較佳,鍋中上下溫度較均勻,故煮出來的糯米飯很好吃。
338.禰米加熱馬上成爲粘性多的膠狀物,會有熱得不均勻的現象產生,故不直接用煮而 採用蒸。
339.煮糯米飯時所用水份通常爲白米飯水量的2/3。
340.糯米已浸過水(2小時以上),用水量應再行減少,爲白米飯水量的1/2。
341.用糯米粉作糕點,揉粉時加點開水(開水與冷水比例爲1:9),會更細軟,更富 • 有粘性、彈性,光澤也好。

風無痕(murphy201063) 於 2018-09-27 12:53 回覆:
麵粉
認識各種生鮮食物及性質
342.麵粉乃專指小麥所碾磨的粉而言。
343.小麥由於季節、地域、氣候種種因素之不同,因而影響小麥品質之迥異。
344.不同品質之小麥,產生不同性質之麵粉。
345.麵粉爲麵食的基本材料,其性質、組成影響麵食製品及品質最大。
346.麵粉中含蛋白質多者(13 %— 15 % )稱爲高筋麵粉。
347.麵粉中含蛋白質少者(8 %以下)稱爲低筋麵粉。
348.麵粉中含蛋白質居中者(10 %左右)爲中筋麵粉。
349.麵粉袋上黃色商標爲特筋(級)麵粉,蛋白質含量14 %以上,粗粉粒,適用做高級 麵包、春捲皮。
350.麵粉袋上紅色商標爲髙筋(級)麵粉,蛋白質含童12.5 %以上,粗粉粒,適宜做土 司、麵包、油條、味精、麵筋、饅頭、花捲。
351.麵粉袋上紫色商標爲中筋(級)、麵粉,蛋白質含量10 %以上,細粉粒,適用做麵 條、麵線、水胶。
352.麵粉袋上綠色商標爲中筋(級)麵粉,蛋白質含量9.3 %以上,細粉粒,適宜做麵 片 '餅。
353.麵粉袋上藍色商標爲低筋(級)麵粉,蛋白質含童7.5 %以上,粉粒很細,適宜做
361•中餐烹調技術士學科敎戰守策•罾一 一章食物性質之認識.
風無痕(murphy201063) 於 2018-09-27 12:55 回覆:
確使用味精

205.活鳗魚於清水中游,換數次水,使魚變乾淨後,將魚放砧板上,用鑕子從鳗魚頭部 挿入釘於木板上,利刀直剖其腹部,取出內臟及腸泥。
206.另一種方法,將鳗魚放入冷水,加其他材料,以小火煮熟,再以筷子由腹部挑出腸
泥。
207.海螺,將外殻敲破,取出完整的螺肉,挑出腸泥,沖洗乾淨後去其硬邊,橫切片。
208.蝦米爲小蝦乾製而成,使用前宜先泡水使其變軟。
209.豬腸、豬肚:先將外部的油脂剝除,然後用竹筷將其內部翻出,以水沖洗後再以滾 水燙過,最後取出放盆中加麵粉、鹽搓洗,再以明礬搓揉,用清水沖洗乾淨。
210.豬腰橫切爲二,以利刀去除內部白筋,外部切割十字刀紋,切成片,再泡冷水,但
需換水二至三次。
211.蹄筋爲豬腳筋乾製而成,使用前放入冷油中,再慢慢加熱,藉熱油使蹄筋炸發,放
入水中煮軟。
212.鴨舌:放入滾水中川燙後速取出,刮除白皮膜並取出中間的軟骨。
213.鴨掌:用水洗淨,於滾水川燙後,除去皮及爪,再放水煮滾半小時,取出除去小骨
頭°
214.白木耳:產於四川深山的朽木,以色白形大者爲上品。
215.白木耳使用前需泡水,去其雜質,加冰糖熬煮。
216.冬菜:用晒乾的白菜芽、蒜頭、鹽醃溃而成,使用時直接加入煮好的湯中即可。
217.髮菜:爲生長於淡水中的海藻,形狀如髮絲。
218.中國菜常取其音與「發財j,以吉祥之意,爲年節不可缺少的材料,使用前只要將 它泡水即可。
219.調味是烹調技術中的重要項目。
220.調味料、香辛料正確適童的添加,及機敏的掌握火候,可藉烹調途中所發生的物理 及化學變化,除去不佳味道,增加美味的一種技術。
221.加熱前的調味:主要目的在使材料於加熱前獲得味道,並除去某些材料腥味。
222.加熱中調味:這是決定性調味,對於需使用大火、快速烹調的材料,往往先拌和好 所要用的調味料成「綜合調味汁j ,以備烹調中能迅速取用。
223.加熱後的調味:使菜餚的滋味更吸引人,所加的調味時分童要適當。
224.調味時必須先了解該項菜餚的正確味道。
225. —道菜要加入數種味道時,需以那一個味道爲主,必須明確,才能正確掌握其獨特 的味道。
226.使用與材料相配的調味料新鮮的材料。
277.要活用材料本身的味道,不可濫用調味品而抹殺了菜的本身風味。
228.對於本身沒有味道的材料,有必要加以適當的調味,以補其鮮味之不足。
229.正確使用味精。
風無痕(murphy201063) 於 2018-09-27 12:55 回覆:
烹調時澱粉會發生極限的水解。
223.水解後澱粉的粘性降低,這種變化特別是在含有酸性物的食物中
224.擰檬或櫻桃水果餅加澱粉後就不要太久,否則粘度會降低。
225.澱粉與冷水混合時,沒有什麼特殊變化。
226.澱粉添水加熱時則混合物的粘性增加。
227.澱粉的潢度夠大時,則成膠體。
228.澱粉形成膠體的溫度是有一定的,且隨著澱粉的不同而異。
229.在冷水中,由於澱粉粒的乾燥,因此會吸收20 % - 30 %的水,而其構造上沒有變 化°
230.溫度達到65°C時,大部分的澱粉粒很快地吸收大量的水,並膨脹起來。
231.隨著溫度的繼績升高,澱粉顆粒膨脹得更劇烈。
232.澱粉頼粒最後破裂分散於液體中且粘度增加,澱粉粒堅固地靠在一起而無法分開。
233.影響澱粉形成膠體的因素除了溫度外,還有酸度、加熱時間和澱粉粒體積之大小
等。
234.從植物體所取得之澱粉的分子是形成晶狀的構造,此爲B澱粉,亦即分枝 狀锻粉(Amylopectin )。
235. B澱粉加水加熱,則澱粉分子之活動漸次活潑,一面糊化,一面失去構造而 成興粉,亦即上鍊激粉(Amylose )。
236. B澱粉是micelle構造,消化酵素不易滲入,食後消化不良,味道也不好。
237. a®粉不含micelle,所以粘性大而且容易接受消化酵素的作用,味道亦佳。
238.含有B型的天然澱粉的食品都必須加熱烹調使之完全a化,若不經a化不適於食 用0
239.澱粉粒加水並加熱之,則水漸次融入micelle而起膨潤,此時不影響粘度的產生。
240.繼績加熱則micelle之結晶變弱,等到糊化開始的溫度時則起顯著的膨潤而糊化。
241.膨潤開始的溫度及糊化開始溫度,視澱粉粒內存在的micelle的強度而定。
242.小麥澱粉在65 °C時開始糊化。
243.玉蜀黍澱粉在55 °C時開始糊化。
244.馬鈴薯澱粉在59 °C時開始糊化。
245.各種澱粉若在100 °C的水中,只須搅拌,也可糊化。
246.玉蜀黍澱粉在水開以後立刻a化,但是米粒完全a化要在98 °<^以上的溫度加熱20 分鐘。
247.已經a化的殿粉,若在含水之狀態下放置時,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失去粘性,漸次變 回B型,這種現象稱爲老化或劣化。
248. a澱粉含水置30 % — 60 %,溫度在0 °C時最易老化。
249.呈老化現象之殿粉食品,若經過加熱又可成a澱粉。
250.桶米糕和麵包等放置時間長呈老化狀,只要熱一下,使其恢復a化,即美味可口。
251.將a澱粉保持在80 °C以上的溫度,急速除去水份,使其水份含量在15 %以下,激 粉就可以保持a狀態,而成爲消化良好的食品。
252.食品在貯蔵中若吸收濕氣也會逐漸的變成B化,而成爲難吃又不易消化之物。
253.溫度愈髙,澱粉愈不易老化。
254.添砂糖可防止澱粉老化。
255.添加醋可促進澱粉老化,故不宜多加。
256.澱粉濃度低的較不易老化。
257.糊精爲澱粉分解時的中間產物,由酸或酵素作用生成。
258.將澱粉加熱至200 °C以上,亦可分解生成糊精,此現象稱爲糊精化。
259.糊精的分子量比麥芽糖大,比澱粉小,比澱粉易溶於水,而且易被酵素作用。
260.烤麵包或爆米花、膨化米等都是糊精化的一種。
261.澱粉與水量的關係影響濃度形態的產生。
262.澱粉(太白粉)和水爲1 : 99時,加熱至85 °C,溶液稀,流動較快:冷卻至15 °C,流動較快。
263.澱粉(太白粉)和水爲5 : 95時,加熱至85 °C,緩慢流動:冷卻至15 °C,極緩慢
流動。
264.澱粉(太白粉)和水爲10 : 90時,加熱至85 °C,不流動:冷卻至15 °C,成固
形。
風無痕(murphy201063) 於 2018-09-27 12:56 回覆:
再用芡粉勾芡使呈澳汁狀而成。
38.清燴:湯汁中不加醬油,放入煮熟材料,再以太白粉勾芡。
39.紅燴:湯汁中加醬油,放入煮熟材料,再以太白粉勾芡。
40.燴菜之秘訣是:製作時可隨時添加適量的水,最後以太白粉水勾芡。
41.先調味再勾芡,若燴汁中要加入酸性材料,應於勾芡後再加,以免酸使澱粉水解: 太早加入酸會使得勾芡時所用的太白粉童增加。
42.勾芡用的太白粉,先以與水量爲1 : 1的量調於冷水中,待湯汁煮滾才慢慢淋入, 勾芡一次倒入會造成結塊現象。
43.勾芡至湯汁成光滑不具混雜物,此種勾芡的湯汁稱之爲羹。
44.蒸:將材料處理後,架在鍋內水上面或放在蒸籠內,利用水蒸氣之熱力,使食物材 料熟。
45.乾蒸:成品已作好,放蒸籠大火蒸熟,如蒸包子、餃子。
46.清蒸:材料加上調味料,再放蒸籠內蒸熟,如清蒸魚、清蒸鳗。
47.粉蒸:材料醃好後,加入炒香、磨勻的蒸肉粉,拌匀後再放入蒸籠內蒸熟。如粉蒸 排骨、粉蒸肥腸。
48.藥蒸:主料內加入滋補的藥材,放蒸籠蒸熟。如當歸鴨。
49.醸蒸:主料內塡入內饀,再放蒸籠中蒸。如蒸八寶鴨。
50.蒸菜有幾點秘訣:蒸的容器依材質可分爲竹製、鋁製及不鏽辆製,其中以竹製最理 想,因竹子會吸水可使成品有較好的外表。
51.蒸的時間以蒸籠內鍋水滾後來計時。
52.蒸鍋內之水須放七分滿,水燒開後,才放入蒸物,並予以計時。
53.蒸的時間若很長,應隨時注意添加水童於鍋中。
54.鍋蓋必須蓋緊,才能保持蒸物之原味及湯汁之清甜。
55.蒸東西時,尤以蒸包子、饅頭等發麵食品,最好不要中途掀蓋,以保持蒸籠內一定 的溫度。
56.所用材料一定要新鮮,如此蒸出來的成品味道才美味。
57.蒸雞、鴨、肉、魚、包子、饅頭等須用大火。
58.蛋類、布丁等則用小火,否則會因火力太強,溫度過高,使內部水分急速汽化,發 生不規則膨脹,裡面凹凸,氣孔太多,外觀不美,影響品質。
59.蒸的材料中不宜加過多調味料或太白粉,否則會破壊原有材料風味。
60.川:將材料在開水中迅速燙熟,即刻離火,連湯汁食用。如黃瓜川肉片。
61.抄:與川相似,唯材料於滾水中燙熟後速撈出,再另外烹調。
62.涮:取食者親自將材料置入滾沸湯汁中燙熟,即取出,再沾些佐料而食。如涮羊
肉。
63.凍:把食物材料處理烹調好後,連湯汁放入容器中,待冷後放入冰箱結凍。
64.食物在調味烹煮後爲了使其易凍結,往往可加入些洋菜或果膠粉或豬皮。如羊肉 凍°
65.醃:把食物材料處理好後,放入洗淨容器內,加入適置的調味料,如酒、鹽、糖、 醬酒糟、醋、蒜、葸、薹等浸潰,使菜入味。
66.有些菜醃後可以生食,有些菜則須加熱才可以吃。
67.醃黃瓜時,爲去其苦澀味,可在醃前加鹽。
68.糟:將食物材料加酒糟,經長時間醃製後取出,再加以烹調,材料具有特殊發酵香 味,保存期限亦較長。
69.拌:將處理好的可食材料,加上各種調味翻覆數次,使材料及調味料能均匀混合謂 之拌。大多用於涼拌菜或冷盤材料。
70.拌菜的要訣是
①材料的搭配、切法及調味料的份量均應適合。
②調味料應事先配好,材料先行煮熟切好,供應前才淋上調味料,以免材料出水過
O
③有些菜還須用芥茉醤或芝麻醤作澆頭,使拌出的菜味道更好。
171.拼:把各類已做好的菜(湯、羹除外)分切成片、塊、絲,放在一個大盤內,排成 一道五顏六色的大菜,亦稱之爲冷盤或拼盤。
172.拼盤要訣是,材料搭配應得當,選用色、香、味能搭配的材料。
173.作拼盤時,若要排出花型,應先有要排出型狀的概念,並以聚物成型排出花樣。
風無痕(murphy201063) 於 2018-09-27 12:57 回覆:
正蛋糕、點心及一般不需筋力的麵食。
354.做麵食類的點心或其他烹調,可以利用麵粉之性質而選擇某一種筋度之麵粉,以便 做出良好之製品。
355.蛋糕之製作通常都是採用低筋麵粉,因爲低筋麵粉做出來的蛋糕組織均勻而細腻、 鬆軟而不堅動。
356.製作水果蛋糕時,則用筋較強的蛋糕麵粉或髙、低筋麵粉混合使用,以使麵糊有足 夠的韌力來襯托所拌入沉重的水果。
357.麵筋可由麵粉加水攪拌揉搓漂洗而得,但一般雖經長時間漂洗,所得之麵筋仍有10 %- 20 %之澱粉、纖維等雜質混在其中。
358.麵筋含量由於小麥之種類不同,有高達15 %以上者,亦有低至6 %左右者。
359.麵筋的主要性質有四:延伸性、抗延性、吸水性、彈性等。
360.延伸性具有使麵糰向四面展延,而使體積增大之性質。
361.延伸性優良之麵糰,可維持醱酵擴延之體積至相當時間,反之則醱酵擴展後之體積 極易在短時間內陷落,此爲製作麵包須先選擇髙筋麵粉之原因。
362.抗延性對延伸性具有一種抵抗力之性質。
363.麵梱具有抗延性則增大之體積不易變形,反之極易使製品變形。
364.麵筋含量愈高,攪拌時間愈長,吸水力愈強,因爲麵筋是蛋白質,而蛋白質有吸收 水份及保持水分之功能。
365.麵粉內每1 %蛋白質含量之差即爲增加或減少約2 %吸水量。
366.麵筋之彈性即是麵筋韌力之根源,對於麵糰之影響很大。
油脂
367.含有油脂的食品隨著加熱油脂即被溶出,碳鏈長度變短易揮發,就這樣一面損失重 量,一面因比重小而使食品浮在液面上。
368.肉類、魚貝類等食品,隨著烹調法之不同,加熱溫度之高低,油脂溶出量亦不同。
369.溫度愈髙損失重童愈多,故生烤的食品油脂溶出量多,若蒸過後再烤則可減少烤時 油脂的溶出。
370.烤東西的時候,當然會在油脂的分解度以上,所以食品會產生香味及烤的顔色。
371.食品烹調的時候,因爲加熱的時間短,所以脂肪氣化的變質並不顯著。
372.貯存愈久或保存不良,氣化愈快。
373.魚油持有高度不飽和酸的油胺,是自動氣化,或隨著氣化而產生過氣化物,並出現 毒素有礙人體健康。
374.在油脂中加入抗氣化劑,可防止過氧化物的產生。
375. S5I乾的魚貝類裡若加有抗氣化劑,則可增加外觀的美,營養價値亦佳。
376.喱乾的食品一經加熱,過氣化物分解減少,所以曠乾的食品烤過後再吃較好。
377.油脂加熱後粘度增高,顏色濃深、有泡沬。
378.新鮮油有泡沬即表示沒有精製或油質不純。
379.分解點低的油較不適宜用來烹調,因爲這種油顏色變得快,油炸物的香味也易損
失。
380.烹調使用分解點高的半乾性油較佳。
381.含有適董的油酸及亞麻仁油酸者較適宜於油炸用。
382.油酸多的油易酸敗。
383.次亞麻仁油酸含量多的油,隨著加熱氣化而發生粘稠。
384.亞麻仁油酸含量多的油,其性質則介於油酸與次亞麻仁油酸之間。
385.食物材料的份量、火力(油的溫度)和油量三者的關係影響油炸的良否。
386.使用大而重的鐵鍋油炸食物好吃。
387.用油童多油炸物好吃。油放入鍋中之深度應爲材料厚度二位以上。
388.油量少,材料多則油的溫度容易變,這是因爲氣化熱之故。
389.油炸物材料都含有水分,_入鍋即會降低油溫而水氣蒸發,待炸後不多久油溫則易 增高,若繼績加熱致使油溫過高,炸物就會潰散或過焦。
390.油炸食品用容易調節火力的燃料較佳,比如用瓦斯。
391.油炸食品盡可能使用新油或途中注入新的油,因隨著油的分解而產生游離脂肪酸, 其量若超過0.75 %,就隨著觸媒的作用而促進以後的分解。

風無痕(murphy201063) 於 2018-09-27 12:57 回覆:
蛋黃中硫磺與鐵之百分率分別爲0.157 %和6.3 %。
186.煮蛋在水中急冷,則可防止變色。
187.蛋白能形成膨鬆安定的泡沬,可融和大量的麵粉及糖,可用以製作各種蛋糕、點心 類。
188.蛋之起泡是利用蛋白質的膠質性。
189.蛋白內的球蛋白主要功用爲降低表面張力,增加蛋白粘度使之快速打入空氣,形成 泡沬,泡沬形成後,氣泡愈小則表面積增加。
190.粘蛋白及其他蛋白質於搅拌時受機械作用,泡沬表面變性,形成固化薄膜。
191.過分攪打,蛋白泡沬表面固化增加,變性增加,泡沬薄膜彈性減少,蛋白變脆,失 去蛋白光澤,烤時蛋糕不會膨脹。
192.蛋白攪拌過程的四個階段:
①蛋白經攢打後呈液體狀態,表面浮起很多不規則的氣泡。
②蛋白經攢拌後漸變凝固起來,表面不規則氣泡消失,而變爲許多均勻的細小氣 泡,蛋白潔白而具光澤,用手指勾起時成一細長尖鋒,留置指上而不下墜,此階 段爲濕性發泡。
③再繼續攪打至軟性發泡,即無法看出氣泡的組織,顔色雪白而無光澤,用手指勾 起時呈堅硬的尖鋒,尖鋒倒置也不會嚮曲。
④蛋白已完全成球形凝固狀,用手指無法勾起尖鋒,此爲棉花狀態。
193.泡沬大小均匀,容積大,硬且安定爲優良。
194.攪打速度過快或不平均,形成之泡沫愈大,容積也愈大愈不穩定。
195.搅打不夠時不能保持硬度,安定性差。
196.攪打過度時(超過飽和),氣泡失去粘性,易使泡沬破裂。
197.不可停頓,因爲停頓氣泡會洩下來,水分也會離,故不可太早攪拌好而放置一旁。
198.蛋白的起泡受蛋的新鮮度、溫度、添加物的種類及器具的狀態等影響。
199.不新鮮的失去了應有的粘性和膠性,蛋中的澳度蛋白漸次變爲水樣蛋白。
200.水樣蛋白多,易使蛋攢打起泡,這種泡容積大但卻不安定。
201.適當滴度的電解質(食鹽、醋)的混入,可增加蛋泡的硬度。
202.食鹽、醋添加童太多,易使泡破裂。
203.剛生下來新鮮的蛋白PH爲7.6,經貯蔵後可升高到9 — 9.5,故蛋白爲鹼性。
204.鹼性大時,蛋白雖易打發起泡,但安定性差。
205.加酸可以降低蛋白之PH値,因而泡沫形成較慢,一經形成後也較爲安定。
206.塔塔粉(Tar Tar Porder )是以酒石酸鉀KH ( C4H406 )爲主摻入玉米粉配製而 成的,爲一種酸性的原料。
207.塔塔粉、檸檬酸、白醋等,都可以降低蛋白中過強的鹼性(降低PH値),增加蛋 白的韌度和潔白。
208.塔塔粉用量爲0.5 %左右。
209.檸檬酸的用童應爲塔塔粉的1/4。
210.新鮮檸檬汁的用童應爲3 % _ 4 %。
211.白醋用童應爲2%— 3%。
212.添加砂糖的的蛋白泡沫比不添加的來得細密有光澤。
213.添加砂糖能使蛋白分離液少,泡沬比較安定。
214.剛打蛋時就加糖,反成逆效果。
215.應當將蛋白攪打至起適當的泡沬,再加砂糖攪打。
216.蛋白溫度愈高,愈易起泡。
澱粉類
認識食品添加物
217.以穀類爲首,豆類、地下莖、根類等均含有澱粉。
218.澱粉是由數個葡萄糖結合而成。
219.澱粉浸在水中只能吸取多少的水而膨潤,但並不溶解。
220.澱粉食之無味,對消化液之浸透也不良,而且不易被分解呈不消化的狀態被排泄出 體外,故不能生吃。
221.澱粉必須加水加熱,使其糊化,才容易消化,吃起來可口。
風無痕(murphy201063) 於 2018-09-27 12:58 回覆:
埋入炒熟的葸段內,以小大慢燒,使菜熟透而芳香,如鹽侷雞。
99.鍋貼:將食物沾上麵糊,放於鍋內用少量油煎成半炸好的菜餚,如鍋貼豆腐。
100.鍋塌:將食物外裹麵糊後炸熟,再加調味料及少許湯汁,以慢火煮軟,如鍋塌茄 子。
101.拔絲:將糖熬煮至相當程度後,投入已炸好的材料拌勻,因拔取時可拔出糖絲而命 名,如拔絲蕃薯、拔絲香蕉。
102.拔絲的作法應注意,配方中糖、水、油有一定的比例。
103.熬煮糖汁時有一定溫度,約110 °C。
104.盤子先抹油,再盛入拌好糖液的材料,若不抹油待涼後不易清洗。
105.拌好糖液的材料,趁熱食用,才可拔出絲來,待涼後即成硬塊。
106.煸:將炸過或煎熟之食物材料,加調味料及少許水,炒煮至無汁涎,且入味,如乾 煸四季豆。
濕熱法
107.濕熱法即烹調過程中加入水、液體或利用水蒸氣的熱使食物致熟者。
108.煮:把材料整個投入水中或湯汁中,藉水滾沸力使材料致熟,取出後經切割,配上 調味料而食,如蒜泥白肉。
109.燒:將材料在鍋中加入各種調味料及水或高湯,以慢火將食物煮熟。
110.白燒:不加醬油及糖,使食物保有其本色。如白燒肘子。
111.紅燒:加入醬油及糖,使食物的顏色變得更好。如紅燒牛肉。
112.乾燒:材料加入酒及調味料,以小火慢煮至味香成品湯汁不太多。如乾燒明蝦。
113.燒時火候應控制,水滾後改小火,火力太強易使中央處未熟透。
114.將不易煮熟的材料先下鍋,再放入易煮熟的材料,蓋監鍋蓋,以小火煮軟。
115.滷:將各種調味料與香辛料煮成滷湯,將材料放入滷湯中,經長時間慢火煮,使材 料變軟熟並具有香味。
116.滷湯的量要多,至少要能浸沒材料,可循環使用。如滷雞翅、滷蛋等。
117.醬:鍋裡放入適量的醬油、冰糖以及數種香料,用猛火燒滾,然後把準備好的材料 放入醤鍋內滾煮至適當時間。
118.醬料可分爲醤油、醤音、豆瓣醬、甜麵醬等。
119.醬泡的材料,傳統上以醬葷菜爲主。如醬雞、醬鴨、醤肉。
120.醬醃的材料,通常以醬素菜爲主。如醤黃瓜、醬嫩薑。
121.燜:用慢火將已經過炒、煎或炸過的材料,加入調味料及水或高湯在鍋中,以小火 長時間的燒煮,使材料熟爛而汁澳。
122.紅燜:加較多醬油,成品顏色較深且紅亮。
123.黃燜:所加醬油少,色淡而呈黃色。
124.煨:材料置入鍋中,加入佐料不加水分,以微小的火力,使食物致熟(亦稱小火煩 或烫)。
125.火灰煨:先把材料洗淨調味,醃一會使入味,即用錫紙包好,外用繩子捆緊,然後 全部塗上一層厚黃泥漿或水田中濕泥,即放入火灰裡去煨,約四十分鐘左右,黃泥 已乾燥,即可把它取出食。如叫化雞、煨蕃薯。
126.熬:將切好的多種材料先行炒過,加入湯汁或水份,再以小火長時煮軟。
127.烹:將已炸過的食物置於鍋中,加入調味料以大火快速翻拌,立即盛出,雖有少量 湯汁但未浸透材料內部,成品仍香脆可口。
128.炮:將已煎炸好或燙熟之食物,放入鍋中與作好稠汁的調味料中拌合,其汁多爲糖 醋或酒糟類,味醇香滴。
129.醋烟:用糖、醋作調味料。
130.茄汁:用蕃茄醬作調味料。
131. :用甜麵醬作調味料。
132.烟菜時的秘訣:所用的太白粉比平常勾芡用的少,如一杯高湯中可用一小匙至二小 匙的太白粉來勾芡,不要使勾芡出來的成品太稠,使得菜的香味吃不出來。
133.水分多的材料,可多加點太白粉:水分少的材料,可少加太白粉。
134.欲吃甜一點可多加點糖:欲吃鹹一點多放點醤油。
135.淋上材料的汁液視材料量而定,材料量多時淋的汁液亦需加多。
136.烟的做法與燴很相似,但所有之湯汁比燴少。
137.燴:把主菜材料與配菜材料分別處理燙熟後,再倒入鍋內加調味料,一同略炒或略
風無痕(murphy201063) 於 2018-09-27 12:58 回覆:
烹調時除太白粉外,往往要併用糖、鹽、醤油、醋、牛奶等物,所以使用的水童須 視時增減。
266.澳度相同,但其加熱或攪拌的程度不同,則其粘度也會不同。
267.烹調時加澱粉,可使液體成形態,不會湯湯水水的。
268.加澱粉可使內容物安定不易下沈。
269.沒加澱粉之湯,淋下去的蛋馬上沈入鍋底下。
270.添加0.5 %之澱粉,蛋到上桌時尙不會沈下。
271.澱粉澳度相同的湯汁中,若加入之蛋花之大小不同,則其下沈的速度也異。
272.加入澱粉可保持湯的溫度,使湯不易冷卻。
273.少量澱粉的添加,使調味料粘附菜的表面,更能增加菜餚之味道。
274.肉片上灑些澱粉,可增加食物的嫩滑性,防止食物的甜味外流。
275.澱粉能使二種食物材料互相密接在一起,如土司塗饀常須塗以澱粉。
276.用澱粉粘結食物須注意粉量和水量的平衡。
277.澱粉能增加食物的香、酥、脆。
278.各種添加物會影響澱粉的粘度。
279.馬鈴薯澱粉中加入食鹽,其粘度約50 %以下。
280.小麥澱粉(麵粉)中,加入食鹽,隨鹽濃度的增加而粘度漸增。
281.馬鈴薯澱粉中加入砂糖,其粘性隨砂糖之濃度而漸增。
282.麵粉中加入砂糖,其粘性隨砂糖之濃度上升,尤其在50 %以上時上升最巨。
283.馬鈴薯澱粉中加入食醋,其粘性隨滠度之增加而低下,尤其PH3.5以下時急減。
284.麵粉中加入食醋,其粘性會出現與馬鈴薯澱粉同樣傾向,但影響度較輕。
285.馬鈴薯澱粉中加入砂糖與醋,在PH4.0時,粘性無任何變化,但隨食醋之增加而急 低下。麵粉也有同樣現象。

認識各種生鮮食物及其性質
286.米在淘洗時,各種養分損失約爲0.5 %- 1 % »包括澱粉、水溶性蛋白質、脂肪、 纖維素,尤其是維生素B1。
287.洗米時宜輕淘2 - 3次,把石粉(碳酸鈣)與米糠雜物洗去即可。
288.用力搓洗米,養分流失更多。
289.新米含水童較舊米多。
290.乾燥季節米粒含水量少,梅雨季節含水童較多。
291.—般米中的水分爲14 % — 15 %。
292.洗過的米加水浸數小時後較容易煮。
293.米的吸水童隨米的種類、水的深度與浸水的時間不同。
294.米的吸水童約爲米的重量的20 % — 35 %。
295.米浸水時間以2小時爲限度,超過2小時之後,其吸水童也不會增加。
296.煮飯時所加入之水份多寡,依米的種類與精白率而異。
297.白米,以重量爲標準,加水童爲150 % :以容積作標準,加水量爲120 %。
298.新白米,以重量爲標準,加水量爲130 %- 140 % :以容積作標準,加水童爲100 %- 110 %。
299.七分搗米,以重量作爲標準,加水量爲175 % ;以容積作標準,加水量135 %。
300.糯米,以重量作標準,加水童爲130 % ;以容積作標準,加水量爲100 %。
301. 一般米添加的水量約生米的1 — 1.20倍。
302.以冷水煮米時,水分之蒸發童3.5 %。
303.以熱水煮米時,水分之蒸發量4.7 %。
304.米加水煮成飯,此時澱粉是由B型變成a型,味道佳。
305.假如澱粉未能完全a化,就會煮出米芯不熟而難吃的飯來。
306.米的精白度愈髙則愈快a化。
307.加水童愈多愈快a化。
308.加熱溫度愈髙愈快a化。
309.加熱前的浸水時間愈長愈快a化。
310.米的a化是在60 °C- 65 °C左右,70 °C時即進入糊化。
311.米完全a化要在100 °C保持20分鐘,溫度低的話則所需時間長。
風無痕(murphy201063) 於 2018-09-27 12:59 回覆:
要隨著火力之大小,以及油量之多寡來調節油炸材料的童,最好是多次少量炸。
393.每炸一次之後須等油溫恢復到適當溫度時才放入另一次的材料。
394.炸的時間短,則可保存水份與減少維生素B1的損失,而且不會失去獨特的味道。
395.材料所切的形狀會影響吸油率,切得愈細,接觸面愈多者,吸油率愈多。
396.油炸時間短,溫度高,則可保存食物內的水份及食物本味。
397.油炸時間長,溫度低,則可使食物內水份蒸發,而達到油炸物酥脆之效果。
398.約在190°C,油稍冒煙的程度,若將少量麵糊滴入油中,麵糊立即浮起並散開。
499.髙溫之油適宜於炸易熟的東西和表面加熱的東西,例如炸蝦、炸蔬菜等短時間的東
西°
400.約在175 °C- 180 °C (中溫),若將麵糊滴入油中,則沉入鍋底,接著立刻浮上 來,此種溫度適合於炸魚貝類及肉類等。
401.約在165 °C (低溫),若將麵糊滴入油中,則沉入鍋底,然後慢慢浮上來,此種溫 度較適合於炸不易熟的東西,或酥脆的東西,如大塊的肉類、芋頭、蕃薯等。
402.炒煎的烹調法油量宜少,炸時油量宜多。
403.將要炸的食物切成適當的大小後,浸泡調味料或刴碎加入調味料再做成適當大小的 丸子以後,直接放入深油中炸,炸至適當的顔色。
404.此種炸法最好分兩次,第一次炸至熟(達到中心溫度)且呈淺黃色,第二次油溫 髙,時間短,炸至金黃色即可。這樣炸出來的束西才會外面酥脆,裡面柔軟好吃。
405.炸烏賊等水份多的東西,宜先沾乾麵粉再炸,炸好才不易軟化。
406.食物切好調味後沾裹麵糊再炸食之,例如酥炸魚條,麵拖黃魚。
407.油炸麵糊的調製法:將麵粉過篩,然後加入適量的水或蛋,輕輕攢拌均勻即成。
408.麵粉中含有麵筋,麵筋含有吸水性與粘性,用此麵粉加水則愈搅拌愈粘,因有粘度 故可沾於材料上。
409.麵筋含量愈多吸水性愈大,高筋麵粉吸水性大,水分含童多,油炸物就不酥,所以 需用低筋麵粉。
410.避免過度之攪拌,以防止麵糊粘度增加而降低油炸物品質和味道。
411.麵糊較長時間的置放,必增加粘性之產生。
412. Mayonnaise之撹拌,除了利用手來操作外,還可利用果汁機或電動打蛋器等來操
作°
413.不論用何種方法製作出來都需成爲乳化狀,才可稱爲Mayonnaise。
414.蛋黃和油先搜打,直至起乳化作用才添加醋,添加醋以後粘度會減小,且會變白變 軟。
415.蛋黃和醋先揸打,然後加油攪打至成爲乳濁狀即可,但此法打出之蛋黃醬,油粒子 較大較不細腻。
416.油與醋相互交錯加入蛋黃中至成爲乳化狀即成。
417.不論用什麽方法攪拌,調味料(鹽、糖、胡椒、芥末等)都應該在攪打當初就加 入,因爲調味料有助於乳化。
418.蛋黃睡(Mayonnaise )太軟時則可加油,因油會使之變硬。
419.蛋黃醬太硬時則可再加醋,以使之變軟。
420.油量加得太多或加入之油量與攒拌之速度不能平衡配合,蛋黃醤則易起分離。
421.保存方法不適當或油的溫度過高或過低,均會引起蛋黃醬之分離。
422.將分離的油倒出,另用一個新鮮的蛋黃,以分離的油來攪打,可使蛋黃醬復原。
423.將已分離的上部的油取出,剩餘之物加入適童之醋充分混合使恢復到乳化狀時,再 將剛才取的油茶荼加入攢拌,也可使蛋黃醤復原。
424.將已做好的新鮮的蛋黃醬加入已分離的油中繼績攪打,可使蛋黃醤復原。
425.避免蛋黃醬製作時之失敗宜注意:
①不要放太多油。
②蛋要新鮮。
③油加入的速度宜慢。
④攪拌速度和力童要均衡。
⑤油的溫度以16 °<2爲最適合,不宜太高或太低。
⑥使用的器具宜乾燥、乾淨。
426.蛋黃醬中因含有醋,醋中含有醋酸,細菌不易繁殖,因此不易腐敗。
427.糖、鹽、香辛料等具有防腐作用。要隨著火力之大小,以及油量之多寡來調節油炸材料的童,最好是多次少量炸。
393.每炸一次之後須等油溫恢復到適當溫度時才放入另一次的材料。
394.炸的時間短,則可保存水份與減少維生素B1的損失,而且不會失去獨特的味道。
395.材料所切的形狀會影響吸油率,切得愈細,接觸面愈多者,吸油率愈多。
396.油炸時間短,溫度高,則可保存食物內的水份及食物本味。
397.油炸時間長,溫度低,則可使食物內水份蒸發,而達到油炸物酥脆之效果。
398.約在190°C,油稍冒煙的程度,若將少量麵糊滴入油中,麵糊立即浮起並散開。
499.髙溫之油適宜於炸易熟的東西和表面加熱的東西,例如炸蝦、炸蔬菜等短時間的東
西°
400.約在175 °C- 180 °C (中溫),若將麵糊滴入油中,則沉入鍋底,接著立刻浮上 來,此種溫度適合於炸魚貝類及肉類等。
401.約在165 °C (低溫),若將麵糊滴入油中,則沉入鍋底,然後慢慢浮上來,此種溫 度較適合於炸不易熟的東西,或酥脆的東西,如大塊的肉類、芋頭、蕃薯等。
402.炒煎的烹調法油量宜少,炸時油量宜多。
403.將要炸的食物切成適當的大小後,浸泡調味料或刴碎加入調味料再做成適當大小的 丸子以後,直接放入深油中炸,炸至適當的顔色。
404.此種炸法最好分兩次,第一次炸至熟(達到中心溫度)且呈淺黃色,第二次油溫 髙,時間短,炸至金黃色即可。這樣炸出來的束西才會外面酥脆,裡面柔軟好吃。
405.炸烏賊等水份多的東西,宜先沾乾麵粉再炸,炸好才不易軟化。
406.食物切好調味後沾裹麵糊再炸食之,例如酥炸魚條,麵拖黃魚。
407.油炸麵糊的調製法:將麵粉過篩,然後加入適量的水或蛋,輕輕攢拌均勻即成。
408.麵粉中含有麵筋,麵筋含有吸水性與粘性,用此麵粉加水則愈搅拌愈粘,因有粘度 故可沾於材料上。
409.麵筋含量愈多吸水性愈大,高筋麵粉吸水性大,水分含童多,油炸物就不酥,所以 需用低筋麵粉。
410.避免過度之攪拌,以防止麵糊粘度增加而降低油炸物品質和味道。
411.麵糊較長時間的置放,必增加粘性之產生。
412. Mayonnaise之撹拌,除了利用手來操作外,還可利用果汁機或電動打蛋器等來操
作°
413.不論用何種方法製作出來都需成爲乳化狀,才可稱爲Mayonnaise。
414.蛋黃和油先搜打,直至起乳化作用才添加醋,添加醋以後粘度會減小,且會變白變 軟。
415.蛋黃和醋先揸打,然後加油攪打至成爲乳濁狀即可,但此法打出之蛋黃醬,油粒子 較大較不細腻。
416.油與醋相互交錯加入蛋黃中至成爲乳化狀即成。
417.不論用什麽方法攪拌,調味料(鹽、糖、胡椒、芥末等)都應該在攪打當初就加 入,因爲調味料有助於乳化。
418.蛋黃睡(Mayonnaise )太軟時則可加油,因油會使之變硬。
419.蛋黃醬太硬時則可再加醋,以使之變軟。
420.油量加得太多或加入之油量與攒拌之速度不能平衡配合,蛋黃醤則易起分離。
421.保存方法不適當或油的溫度過高或過低,均會引起蛋黃醬之分離。
422.將分離的油倒出,另用一個新鮮的蛋黃,以分離的油來攪打,可使蛋黃醬復原。
423.將已分離的上部的油取出,剩餘之物加入適童之醋充分混合使恢復到乳化狀時,再 將剛才取的油茶荼加入攢拌,也可使蛋黃醤復原。
424.將已做好的新鮮的蛋黃醬加入已分離的油中繼績攪打,可使蛋黃醤復原。
425.避免蛋黃醬製作時之失敗宜注意:
①不要放太多油。
②蛋要新鮮。
③油加入的速度宜慢。
④攪拌速度和力童要均衡。
⑤油的溫度以16 °<2爲最適合,不宜太高或太低。
⑥使用的器具宜乾燥、乾淨。
426.蛋黃醬中因含有醋,醋中含有醋酸,細菌不易繁殖,因此不易腐敗。
427.糖、鹽、香辛料等具有防腐作用。
風無痕(murphy201063) 於 2018-09-27 13:52 回覆:
 35 種中國菜烹調的方法

中國菜有35種基本的烹飪方法:
炒----鍋裹放油燒熱,把食物及調味料倒入用大火快 速翻拌成熟謂之炒.分清炒、燴炒、爆炒等。
燒----煎炒之後加水或高湯以小火燒,味透質爛之方 法謂之燒。有紅燒、白燒、乾燒等。
蒸----食物放入蒸鍋內火大水滾,利用水蒸汽的熱力 使其成熟的方法謂之蒸。可分清蒸、粉蒸、釀蒸等。
炸----將食物放入多量滾油內,利用油熱使食物在短 時間內成熟,呈金黃色謂之炸。
爆----食物利用大火熱油或熱醬、熱湯,快速做成的 菜謂之爆。可分油爆、醬爆、湯爆等。
煎----將食物以少許熱油在鍋中煎熟之方法謂之煎。可分生煎、乾煎等。
烤----食物調好味放在烤網上或烤箱內,加熱使之熟 透謂之烤。可分乾烤、生烤、炭烤等。
醃----食物洗淨瀝乾放入容器內,以鹽或醬油把食物 醃漬入味之方法謂之醃。可分鹽醃、醬醃等。
滷----生或熟的食物放入燒滾的滷汁中,將食物烹煮 成特殊香味者謂之滷。
燻----食物調好味放在火上燻成醬黃色謂之燻。可分生燻、熟燻等。
凍----食物煮爛調味加洋菜或果膠粉煮成羹,待其凝 結即為凍。
拌----將生吃的素食或已煮熟的葷食調味拌勻,待入 味即可供食謂之拌。可分涼拌、熱拌等。
燴----數種食物分別燙熟再回鍋一同混炒、混燒或混 煮謂之燴。
汆----食物由鍋邊傾入燒滾的湯裹,待再次大滾時加 蔥花薑末連湯帶食物倒入湯碗內謂之汆。
溜----以太白粉勾芡或澆上熱油,使菜上桌時看起來 滑嫩可口謂之溜。可分油溜、醋溜、芡糊溜等。
燙----食物放入滾水或滾油中至半熟撈出瀝乾再回鍋 作其他烹調法謂之燙。
燉----食物加滿水放入鍋或內加蔥薑酒調味,以小火 慢燉至菜熟爛謂之燉。
煮----食物放入加適當冷水或滾水的鍋裹煮熟或爛謂 之煮。
燜----食物先炒或燒或煮加入少量高湯,以小火燜至 湯汁收乾使菜餙熟透。
焗----將肉類食物調味後以錫紙包好,埋入炒熱的鹽 堆內或用紗布包好,埋入炒熱的蔥段內,以小火慢燒而成。
涮----食物切薄片放在鍋中滾湯中來回燙熟,沾著綜 合調味醬吃謂之涮。
泡----蔬果放入裝有鹽、高梁酒、冷開水、冰糖、香 料之容器內泡些時候取食謂之泡。有鹽水泡及糖醋泡兩種。
醉----葷菜用好酒浸泡些時,再加以蒸熟或生食謂之 醉。如醉雞、醉蝦等。
滾----食物放入滾水或滾湯內,使之短時間煮熟稱為 滾。
烘----食物調好味放在平底鍋或烤網上,下以小火將 食物慢慢烘乾為之烘。
煨----食物放入鍋內以小火慢燒,燒成熟爛或成濃湯 汁謂之煨。 (火邊)食物放入鍋內,不停以鍋鏟翻炒以小火將食物水 份煮乾加以調味謂之(火邊)
風----食物以鹽、酒、香料醃製陰乾,利用風力把食 物的水份完全風乾以便久存,此法謂之風。
酥----食物以熱油炸熟取出於冷卻後以小火再炸一 次,使其酥脆或加香醋慢慢煨酥,此法謂之酥。
糟----乾的魚類或鮮肉以酒糟浸泡入味使之持久不 壞,吃時加佐料蒸熟,此種烹飪法謂之糟。
甜----食物加入適量糖份浸泡或煮成湯、烘成餅,此 方法謂之甜。
扣----主菜處理好依序裝入碗內不使其散亂,上放佐 料及調味品,入蒸籠蒸熟吃時倒扣在盤上,此種方法謂之扣。
拼----葷、素菜分別烹製好切片或塊,分別排在一大 盤內,此方法謂之拼。亦稱冷盤或拼盤。
羮----又稱糊或濃湯,為材料煮高湯最後勾芡而成之 煮湯方法謂之羮。
醬----食物以醬油或豆瓣醬浸泡入味再加熱煮熟。
風無痕(murphy201063) 於 2018-09-27 14:13 回覆:
油脂類                                   
聚合作用
高溫炸油  容易變化,使脂肪分解,導至所產生的物質,容易刺激胃腸消化道的黏膜
防止油脂氧化分解:最有有效的辦法 - --就是使用抗氧化劑
炸油最好溫度不可太高,而且不可擱置太久或使用次數過多

酸敗作用
油脂置於空氣中 ' 水中 ' 極易產生氧化作用
有油耗味及過氧化物的產生
所產生的醛酮以及有機酸,均有害人體健康
天然植物油所含 " 維生素 E " 就有抗氧化作用
     
皂化作用
脂肪酸 + 鹼性溶液 (例如鈣)  = 脂肪酸鹽 (肥皂)
脂肪酸在鹼性溶液中,易與鈉離子結合而沉澱
產生甘油以及脂肪酸鹽 (肥皂)
              
氫化作用
氫化作用可提高融點 ,故又稱為硬化法
不飽和脂肪酸之植物油均可經由氫化作用而變硬 (例如:乳瑪霖 )
風無痕(murphy201063) 於 2018-10-08 11:01 回覆:
食物類別功能與來源

  食物可分為六大類:(一)全穀根莖類、(二)蔬菜類、(三) 豆魚肉蛋類、(四)低脂乳品類、(五)水果類,以及(六)油脂與堅果種子類。通常這六大類食物都應攝取,身體才能獲得均衡的營養。對減肥者而言,雖然熱量應加限制,但仍希望六大類食物都能攝取,以保持均衡營養原則。

食物分類

食物舉例

主要營養素

功    能

全穀根莖類

白飯、麵條、冬粉、玉米、地瓜、馬鈴薯、蓮子、蓮藕、薏仁、紅豆、綠豆、玉米、山藥、花豆、米苔目、饅頭、麵包、土司、蘇打餅乾、蘿蔔糕、小湯圓、泡麵、油條、燒餅、豬血糕

碳水化合物﹙醣類﹚、膳食纖維、維生素B群

身體需要能量的時候,最先利用碳水化合物產生能量,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身體能量最快、最經濟的物質。其中膳食纖維可帶動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及改善便秘問題,豐富的維生素B群可以穩定神經及情緒,增加注意力。

蔬菜類

菠菜、莧菜、秋葵、高麗菜、空心菜、紅鳳菜、青江菜、茼蒿、青椒、茄子、青花菜、大番茄、蘆筍、玉米筍、海帶、木耳、紫菜、髮菜、豆芽、竹筍、冬瓜、絲瓜、蘿蔔、洋蔥、牛蒡、四季豆、甜豌豆、香菇、洋菇、金針菇

維生素A、C、葉酸、鎂、鉀、鈣、膳食纖維

提供保護性的營養素,可預防心血管疾病,膳食纖維特別有助於消化道的健康,使腸道活動正常,軟化腸內廢棄物,讓排便更順暢,防止腸道疾病的發生。而維生素A則協助在黑暗中的視力。

水果類

橘子、番石榴、香蕉、草莓、木瓜、芒果、聖女番茄、柚子、葡萄、鳳梨、棗子、蓮霧、美濃瓜、西瓜、楊桃、釋迦、梨、桃子、櫻桃、龍眼、荔枝、奇異果、山竹維生素C、A、鉀、膳食纖維、果糖、葡萄糖 維生素C幫助膠原蛋白(collagen)的形成,使皮膚健康,血管不易破裂出血,也幫助傷口癒合,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除廢物。

低脂乳品類

鮮奶、保久乳、奶粉、優酪乳、起司、優格

鈣、維生素B2、蛋白質

鈣質是骨骼及牙齒的主要成分,足夠的鈣質可促進正常的生長發育、預防骨質疏鬆症、調節心跳及肌肉收縮、維持身體正常神經的感應、血液凝結等生理功能。

維生素B2參與人體許多能量代謝反應,也與葉酸及維生素B6活化之代謝反應有關,扮演營養代謝中關鍵角色。

蛋白質可維持人體生長發育、是構成及修補細胞、組織之主要材料,亦可提供熱能。

 豆魚肉 蛋、豆腐、黃豆、魚、蚵仔、蝦、蟹、文蛤、章魚、花枝、牛肉、豬肉、火腿、雞肉、鴨肉蛋白質、維生素B群、鐵質 蛋白質是建造組織的材料,所以成長階段的需要量最大﹔由於身體組織不斷地新陳代謝,例如:紅血球120天即老化死去,小腸黏膜細胞約三天就脫落,因此隨時需要新生的細胞來維持身體機能。維生素B群可維持生理重要功能,鐵是血紅素的主要元素,也是體內部份酵素的組成元素。

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沙拉油、橄欖油、沙拉醬、瓜子、花生、開心果等 

脂肪酸、維生素E

提供必須脂肪酸、協助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維持正常生理代謝、調節內分泌系統

 

食物分類

食物舉例主要營養素功能
其他類巧克力、布丁、糖果、冰淇淋、洋芋片、汽水、稀釋果汁飲料、運動飲料、沙茶醬、蛋黃醬、番茄醬等調味醬料

糖-熱量

鹽-鈉

糖提供高熱量,但是少含其他營養素,鹽分會增加高血壓的危險。含有大量糖鹽的食品,食用次數不宜太頻繁,食用量也應該減少,以培養健康的口味,減少罹患慢性病的危險。

風無痕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烹調方法
2018/09/27 12:49

優點:不會給食物增加太多自由基。
缺點:維生素B下降約40%,維生素C下降約70%,食物切得越碎,營養素破壞與流失就越嚴重。


優點:很多營養素會進到湯裡容易分解消化。
缺點:高溫燉湯會破壞維生素B和維生素C。

炒(這是中國人最常用的烹調方法。)
優點:用油沒有那麼多,溫度也沒那麼高,若能控制用油量,多翻炒食物、讓受熱面均勻更佳。
缺點:容易過熱產生油煙。

微波爐加熱
優點:可短時間加溫
缺點:加熱時產生溫度極高,對於加熱時間較長的食物來說,不只會破壞營養素,尤其是含油量大食物,還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

燒烤
優點:口感好、香氣濃
缺點:嚴重破壞肉類中的維生素B群。且燒烤多用明火並產生煙,因此高溫產生的自由基和致癌物質會黏附在燒烤的肉上。

煎炸
優點:口感好,很香。
缺點:溫度過高會破壞食物中抗氧化物,增加自由基,甚至致癌物質,如肉類中
存在較多的維生素B,煎炸時會下降30%~40%。
風無痕(murphy201063) 於 2018-09-27 12:49 回覆:
  1. 涼拌生吃:

    蔬菜、水果、芽菜、果仁,能生吃的就盡量生吃,涼拌或簡單調味即可,以獲得的營養,尤其是酵素及水溶性維生素等。

    有些食物如胡蘿蔔,加熱煮熟後的抗氧化成分會增加30%以上;番茄富含茄紅素,加熱煮熟後才更容易被吸收;綠花椰菜蒸過之後可釋放較多的抗氧化劑萊菔子硫。但黃豆、黑豆、綠豆、紅豆、荷蘭豆、四季豆等豆類食物含豆類皂素及胰蛋白酶抑制成份,生樹薯含天然氰化物,生金針含秋水仙素,這些食材都必須經過加熱破壞,否則會引起噁心、腸胃發炎、腹瀉等不良症狀。

    有些有益健康的蔬果,像菠菜、紫蘇等含高量的草酸,如果大量長期生吃,可能會引發急性腎衰竭。
    五穀類絕不能生吃,因為含有生澱粉及植酸鈣、鎂等礦物質,除非烹煮過,否則不能被人體消化系統吸收。烹調可以讓許多穀類食物中的菸鹼酸,更容易吸收。加熱也讓澱粉類、蛋白質更易於消化。
    許多植物性食物含有抑制人體吸收營養素的因子,透過烹煮,可以破壞這類因子。例如豆類跟豌豆等豆莢類食物含紅血球凝集素及胰蛋白抑制因子,不能生吃。

    另外,生豆子和白蘿蔔、十字花科蔬菜(如高麗菜、花椰菜、白花椰菜、包心白菜等)這些富含營養的蔬菜,都含有致甲狀腺腫物質,長期大量生吃,可能會使甲狀腺腫大,經由烹調能大幅降低。

     

      美國農業部研究發現,絕大部份新鮮蔬果在加熱煮熟後會流失重要維生素B及C約20-70%,胡蘿蔔、蕃茄、菠菜例外,胡蘿蔔煮熟後,抗氧化成份會增加約30%,而蕃茄煮熟後維生素A及C成份反而會增加,菠菜煮熟後維生素A成份會增加約20%,但是維生素C卻大幅下降65%。

     

    十字花科植物

      青()花菜、高麗菜、包心菜、白蘿蔔、芥藍、小白菜、青江菜….除了含有葉綠素、胡蘿蔔素、維生素、礦物質外,另含有硫氰甘化合物、吲哚、酚、黃酮等特殊植物化學物質,有防癌抗癌作用。其中花椰菜、高麗菜、白蘿蔔更含硫配糖體化合物,此成份經咀嚼和蔬菜細胞內的分解酵素混合後,會產生一種辛辣成分,而研究證實此成份可促進產生抗癌的酵素,使得十字花科蔬菜稱得上防癌一顆星。

    不同性質的營養素適合不同烹調方式,例如:水溶性維生素及礦物質-葉綠素、維生素C、鉀,不適合高溫加熱及水煮環境,隨著烹調時間越長營養素流失也越多,應盡可能的將水煮時間縮短,不僅養分不流失還能維持口感及色澤;維生素A、胡蘿蔔素屬脂溶性,所以不會有水煮的問題。另一方面,如果把菜細切或剁碎由於表面接觸範圍更大,相對的成份也會流失得更明顯。

     

     

     

    清蒸:

      通過水蒸氣蒸熟的食物,原有的分子結構破壞較少,最大程度地保留了食物原有的營養成分,一樣好消化,養胃,不上火。

      從美味的角度來講,蒸保持了菜餚的原汁原味,帶出食物天然樸素的新鮮味道。不論是食物的風味或顏色還是營養結構,都會得到最為完善的保護,但是要注意時間也不能過久以免造成營養流失。很多蒸菜不需要很長時間,一些易熟的菜35分鐘就可以蒸熟,但是像根莖類的蔬菜、魚肉,蛋比較難蒸透,需要更長時間。

     如果時間比較匆忙,也可以把蔬菜切成比較小的塊狀或者切片,蒸1020分鐘即可享用。

     

    水煮:

    這種方法能好好保存食物的狀態,不會增加太多自由基。但是長時間煮後,蔬菜中很多營養素(例如胡蘿蔔中的維生素A)就會流失到水裡;而且煮的方式也會破壞維生素,例如B群維生素會下降40%,維生素C會下降70%。而且食物切得越碎,食物與水的接觸面越大,營養素的破壞與流失就越嚴重。因此,煮食時不宜將食物切得過碎,煮的時間不宜過長,最好連湯一起食用。

    英國研究顯示(瓦威克大學),針對十字花科蔬菜(青花菜、花椰菜、高麗菜、包心菜)以不同烹調方式為研究,其中發現經水煮30分鐘後,這類蔬菜的抗癌成分(硫配糖體)至少損失五成以上(損失比例:青花椰菜77%、白花椰菜75%、高麗菜65%、包心白菜58%)。

      採用『水煮』方式,建議不要超過5分鐘,對健康較沒有負擔。

     

    燉煮:

    直接燉:把調味後的食材直接加水或湯汁,先用大火燒開,再以小火慢燒,等到食材熟軟入味為止。

    間接燉:內鍋放進調味後的食材與水或湯汁,外鍋放入水,然後蓋緊內鍋蓋,以中小火長時間烹煮,直至食材熟爛。

      燉湯的一個好處是很多營養素都會進入到湯裡,同時營養素會被分解,容易消化。但是它也存在燉煮的缺點:時間久了,會破壞維抗氧化物質、維生素B群和維生素C。因此,最好選擇慢火燉湯,避免高溫燉湯。

     

    炒:

      這是中國人最常用的烹調方法。它與煎炸的方式不同,用油沒有那麼多,溫度也沒那麼高。但是許多人的習慣往往是等到鍋子「夠熱」,食物才下鍋烹調,認為這樣才好吃!

      所謂的「夠熱」,大多是鍋子的油冒煙了,超過冒煙點,這時油已達到高溫,容易裂解變質,油膩濃稠容易沾黏,不但會黏在抽油煙機或廚房牆壁上,還會隨著呼吸進入呼吸道,黏在肺部,長久下來,可能增加癌變的風險。如果能控制用油量,多翻炒食物、使得食物的受熱面均勻,就是避免產生過多油煙。或是將『油、菜、水』的炒菜順序改成『水、菜、油』,就能將油煙傷害降至最低!

     

    微波爐加熱:

      微波爐加熱時產生的溫度極高,對短時間加熱的食物產生的影響不大,但對加熱時間較長的食物來說,不只會破壞營養素,尤其是含油量大的食物,還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因此應該避免長時間加熱。

      建議不要用微波爐直接烹調食物,而是加熱或回溫食物使用。

     

    燒烤:

      在燒烤食物的過程中,會發生「梅拉反應」。肉類在烤爐上燒烤時會散發出誘人的芳香氣味,可是隨著香味的散發,維生素遭到破壞,蛋白質發生質變,氨基酸也同樣遭到破壞,嚴重影響維生素、蛋白質、氨基酸的攝取。因此,長期食用燒烤類食物會影響上述物質的利用程度。

      更嚴重的是,肉類中的核酸在梅拉德反應中,與大多數氨基酸在加熱分解時會產生基因突變物質,這些基因突變物質可能導致癌症的發生。由於燒烤多用大火,並產生煙,因此高溫產生的自由基和致癌物質會黏附在燒烤的肉上,隨之進入人體內。另外,在燒烤的環境中,也會有一些致癌物質透過皮膚、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徑進入人體內,進而誘發癌病變。

     

    煎炸:

      煎炸食物口感好,味道香,因此廣受亞洲人喜愛。但是,煎炸通常溫度過高會破壞食物中的抗氧化物,增加自由基甚至致癌物質。在食用油重複油炸時,上述情況更加明顯,油品更易酸敗,產生大量的自由基。

      自由基會攻擊正常細胞,加速人體衰老或細胞癌變,最令人憂心的是,這種油脂的劣變反應是不可逆轉的換句話說,油炸過的食用油已經劣變,不適合再重複使用。

      我常在節目中呼籲大家,不應該用回鍋油來烹調食物!研究人員從動物實驗中也發現,油炸用油加熱超過二十小時,就會產生肝毒性。

      高溫會破壞食物中的抗氧化物,各種維生素在食物中的含量會下降,例如肉類中存在較多的B群維生素,在煎炸時會下降30%~40%

      家裡的用油情況可自行掌握,但現代人工作忙碌,外食的機會增加,面對小吃攤販與餐飲業者,很難要求完全禁止重複使用烹調用油,基於成本的考量,小吃攤販與餐飲業者也很難做到不使用回鍋油

     

    以下幾個方法可協助判斷油炸用油的品質:

    1炸油的顏色變深沉,質地變黏稠混濁。

    2加熱時產生像螃蟹吐氣泡,氣泡多不易消失。

    3油煙產生比較多,發煙點降低,表示油品已劣變。

    4炸薯條、油條等澱粉類食物出現深色褐變,而非金黃色澤。

    5炸油有明顯的油耗異味。

    6炸物表面看來很油,油附在上面無法散去。

     

      只要出現上述任何一種情況,即表示油質已劣化至不可再使用的程度,該換新油了。若是餐飲業者,可購買油品檢測試紙來檢測食用油,當酸價超過二‧○時,就是該換油的時候。

      抽菸是肺癌的主要致病原因,然而許多華人女性並未抽菸,甚至也不處於二手菸的環境中,卻罹患肺癌,罪魁禍首之一可能是烹調食物的油煙所以高溫煎炸食物一定要選對油用對溫度!
     

      目前科學界發現食物中提供熱量的三大營養素只要過熱烹調就會產生致癌物。蛋白質類會產生異環氨、油脂類會產生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澱粉類產生丙烯醯氨等致癌物質。所以食用油反覆高溫加熱,容易使油脂產生有害物質。其中,最廣為人知包括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PAH),是已知的致癌物。另外,如果使用的是動物性油脂,高溫加熱後會產生氧化膽固醇,也被公認為致癌物。

      

    哪種烹調方式容易產生致癌物?

      一項研究顯示,烹調方式並不是重點,時間長、溫度高才是致癌物大量生成的主因。油炸類食品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之首,主因包括油炸澱粉是導致心血管疾病元兇,含致癌物質,破壞維生素,使蛋白質變質等,這些都與油品溫度的控制有關,食用油一旦加熱到「冒煙點」,品質就開始變化,加熱越久越容易產生致癌物質。

    除了油炸外,高溫微波、烘烤也會生成致癌物質。所以,建議盡量減少使用高溫來烹調食物。若要使用高溫來進行烹調澱粉類食物,需特別注意溫度盡量不要超過160C。超過160C烹調澱粉類食物會大量產生丙烯醯氨等致癌物

     

風無痕(murphy201063) 於 2018-09-27 12:51 回覆:
http://yogihouse123.pixnet.net/blog/post/459008707-%E4%B8%8D%E5%90%8C%E7%9A%84%E7%83%B9%E8%AA%BF%E6%96%B9%E5%BC%8F%EF%BC%8C%E5%B0%8D%E9%A3%9F%E7%89%A9%E7%87%9F%E9%A4%8A%E7%9A%84%E5%BD%B1%E9%9F%BF%E4%B9%9F%E4%B8%8D%E5%A4%A7%E5%90%8C 
作者 王明勇食養專家

風無痕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礦 物 質
2018/09/10 12:10


食物的營養素包括 : 碳 水 化 合 物 、 蛋 白 質 、 脂 肪 、 維 他 命 和 礦 物 質 。 身 體 須 要 從 食 物 中 攝 取 適 量 的 礦 物 質 , 以 維 持 各 細 胞 和 器 官 的 正 常 功 能 , 促 進 成 長 和 發 育 。 身 體 缺 乏 或 攝 取 過 量 的 礦 物 質 都 可 能 會 造 成 不 良 的 影 響 。
功 用

礦 物 質 有 助 血 液 凝 固 、 血 液 帶 氧 、 心 臟 跳 動 、 神 經 系 統 傳 導 和 新 陳 代 謝 的 功 能 。

是 否 須 要 進 食 礦 物 質 補 充 劑

市 面 上 有 各 式 各 樣 的 礦 物 質 補 充 劑 出 售 , 究 竟 是 否 須 要 服 用 這 些 「 補 品 」 才 可 以 維 持 健 康 呢 ?

飲 食 要 均 衡 , 不 宜 偏 食 , 依 照 「 健 康 飲 食 金 字 塔 」 的 分 量 比 例 進 食 , 便 可 以 從 日 常 飲 食 中 攝 取 足 夠 和 適 量 的 礦 物 質 , 而 毋 須 額 外 進 食 礦 物 質 補 充 劑 以 維 持 健 康 。
如 果 因 為 患 有 疾 病 而 須 要 控 制 飲 食 , 便 應 請 教 醫 生 或 營 養 師 , 切 勿 自 行 服 用 礦 物 質 補 充 劑 。
風無痕(murphy201063) 於 2018-09-10 12:10 回覆:
礦 物 質功 能
食 物 來 源缺 乏 症 狀過 量 症 狀
維 持 體 內 水 分 及 酸 鹼 平 衡 , 令 肌 肉 及 神 經 系 統 操 作 正 常食 鹽
加 工 或 醃 製 過 的 食 品 如 : 鹹 酸 菜 、 臘 味 、 燒 味 、 火 腿
  • 胃 口 欠 佳
  • 腸 胃 不 適
  • 可 引 致 高 血 壓
  • 增 加 鈣 質 流 失

  • 維 持 甲 狀 腺 功 能
  • 製 造 甲 狀 腺 素
  • 調 節 新 陳 代 謝
  • 維 持 頭 髮 、 皮 膚 及 指 甲 健 康
海 產 、 紫 菜
  • 甲 狀 腺 腫 大
  • 兒 童 智 力 及 發 育 遲 緩
  • 甲 狀 腺 腫 大
製 造 紅 血 球肉 類 、 內 臟 、 蛋 黃 、 深 綠 色 蔬 菜 、 全 麥 穀 類 、 豆 類 、 乾 果
  • 缺 鐵 性 貧 血
  • 肝 臟 衰 竭
  • 便 秘
  • 協 助 製 造 蛋 白 質 、 男 性 荷 爾 蒙
  • 維 持 酵 素 的 功 能
  • 維 持 肌 肉 收 縮 功 能
  • 幫 助 傷 口 復 原
肉 類 、 奶 類 、 蛋 類 、 全 麥 穀 類 、 海 產 、 豆 類
  • 兒 童 生 長 及 發 育 緩 慢
  • 減 低 免 疫 能 力
  • 疲 倦
  • 脫 髮
  • 損 害 免 疫 功 能
  • 腸 胃 不 適
  • 堅 固 骨 骼 和 牙 齒
  • 幫 助 血 液 凝 固
  • 協 助 肌 肉 和 心 臟 收 縮
  • 協 助 神 經 系 統
    傳 導 功 能
奶 類 、 豆 類 、 深 綠 色 蔬 菜 、 沙 甸 魚 ( 連 骨 ) 或 三 文 魚 、 芝 麻
  • 骨 質 疏 鬆 症
  • 牙 齒 疾 病
  • 生 長 緩 慢
  • 腎 結 石
  • 腸 胃 不 適
  • 堅 固 骨 骼 和 牙 齒
  • 幫 助 製 造 蛋 白 質
  • 幫 助 心 跳 調 節 及 神 經 系 統 傳 導 功 能
深 綠 色 蔬 菜 、 全 麥 穀 類 、 肉 類 、 豆 類 、 果 仁 、 糙 米 、 香 蕉
  • 肌 肉 無 力 、
    抽 筋
  • 心 跳 有 毛 病
  • 容 易 疲 倦 、 憂 鬱
  • 增 加 鈣 質 流 失
  • 腸 胃 不 適
  • 堅 固 骨 骼 和 牙 齒
  • 維 持 酸 鹼 平 衡
  • 幫 助 碳 水 化 合 物 和 脂 肪 的 新 陳 代 謝
  • 保 持 腎 臟 健 康
全 麥 穀 類 、 奶 類 、 肉 類 、 蛋 類 、 豆 類 、 魚 類 、 家 禽 、 乾 果 、 果 仁
  • 骨 骼 脆 弱
  • 肌 肉 無 力
  • 肌 肉 抽 搐
  • 增 加 鈣 質 需 求
  • 維 持 體 內 水 分 及 酸 鹼 平 衡
  • 維 持 心 跳 功 能
  • 維 持 神 經 系 統 傳 導 功 能
全 麥 穀 類 、 肉 類 、 水 果 、 乾 果 、 蔬 菜
  • 疲 倦
  • 頭 暈
  • 抽 筋
  • 心 跳 毛 病
  • 影 響 心 臟 功 能
風無痕(murphy201063) 於 2018-09-10 12:20 回覆:
概述:微量元素指在體內含量極少、低於體重的0.01%,如碘、鐵、銅、鋅、硒、鉬、鉻、鈷等;另外,鈣、鎂、鉀、鈉、硫、磷、氯含量約占人體總成分的60%-80%,稱為宏量元素。人體要是缺乏微量元素就會容易導致免疫力下降,產生不明原因的感冒和生病。

一、微量元素是什麼

通常指生物有機體中含量小於0.01%的化學元素。微量元素是相對主量元素(大量元素)來劃分的,總之就是人體內不可或缺的部分。人體由60多種元素所組成。根據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不同,可分為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兩大類。凡是占人體總重量的0.01%以上的元素,如鈣、磷、鎂、鈉等,稱為宏量元素;凡是占人體總重量的0.01%以下的元素,如鐵、鋅、銅、碘、硒、錳等,稱為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在人體內的含量真是微乎其微,如鋅只占人體總重量的百萬分之三十三。鐵也只有百萬分之六十。雖然鈣是宏量元素,但因為鈣的代謝障礙在嬰幼兒期的寶寶中較常見,所以,在目前的微量元素檢測項目中,鈣也是其中必查的一項。

二、微量元素的作用

微量元素與人體的生命活動和健康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出現攝取量不足或者缺乏都會不同程度的引發人體生理結構的不平衡或者異常引發各種不明原因的疾病。根據科學研究,到目前為止,已被確認與人體健康和生命有關的必需微量元素有18種,即有鐵、銅、鋅、鈷、錳、鉻、硒、碘、鎳、氟、鉬、釩、錫、矽、鍶、硼、銣、砷等。這每種微量元素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

三、微量元素的檢測方法

1、檢測人體微量元素有"尿檢"、"乳檢"、"血檢"、"發檢"等多種。比較常用的有"血檢"和"發檢"兩種。血液和頭髮都可以準確測定微量元素,都與疾病的發生有關。
2、毛髮人體的毛髮包括了頭髮、腋毛、鬍鬚、胸毛等。

五、寶寶體內微量元素缺乏的症狀

1、鋅缺乏:厭食,生長發育慢表現:食慾降低是嬰幼兒缺鋅的早期表現之一。缺鋅的孩子味覺減退,對酸、甜、苦、咸分辨不清;生長發育遲緩,身材矮小,體重不增;抵抗力差,反覆感冒或腹瀉;易患復發性口腔潰瘍;缺鋅還會損害孩子的味蕾功能,出現厭食。富含微量元素鋅的食物:生蚝、山核桃、扇貝、口蘑、香菇、羊肉、葵花子、豬肝、牛肝等。

2、鐵缺乏:貧血,注意力下降表現:缺鐵性貧血對於育齡婦女和兒童的健康影響非常嚴重,重度缺鐵性貧血可增加兒童和母親的死亡率。缺鐵會損害兒童智力發育,使嬰幼兒易激動、淡漠,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還可造成兒童、青少年注意力、學習能力、記憶力異常。鐵缺乏的幼兒,鉛中毒的發生率較無鐵缺乏的兒童高3-4倍。富含鐵的食物:動物性食物,如肝臟、血和瘦肉;豆類、綠葉蔬菜、紅糖、禽蛋類。人乳的鐵吸收率高達70%。

3、鈣缺乏:發育不良表現:鈣是兒童膳食中最容易缺乏的營養素之一。快速成長中的嬰幼兒長期攝食鈣過低並伴有維生素D缺乏,日曬少,可引發生長發育遲緩、骨骼畸形、牙齒髮育不良。富含微量元素鈣的食物:牛奶、奶酪、雞蛋、豆製品、海帶、紫菜、蝦皮、芝麻、山楂、海魚、蔬菜等。

4、碘缺乏:智力低下表現:缺碘可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減少,兒童可表現為體格發育遲緩、智力低下、嚴重的可導致呆、傻等。富含微量元素碘的食物:干海帶、海魚、海藻類及瘦肉、家禽、乳製品。


七、孕婦需要補充哪些微量元素

孕婦不同其他人,她不能食用任何含有微量元素的食物取得。因為有些含微量元素的食品也是孕婦禁吃的,所以孕婦補充微量元素也要謹慎。我們列出了常見的微量元素補充的食物供大家參考。鐵:含鐵量豐富的食物有動物肝臟、腎、舌,鴨肫、烏賊、海蜇、蝦米、蛋黃等動物性食品,以及芝麻、海帶、黑木耳、紫菜、髮菜、香菇、黃豆、黑豆、腐竹、紅腐乳、芹菜、薺菜、大棗、葵花子、核桃仁等植物性食品。

鋅:鋅元素主要存在於海產品、動物內臟中,其它食物里含鋅量很少—水、主食類食物以及蛋類里幾乎都沒有鋅,含有鋅的蔬菜和水果也不是很多。一般來說貝殼類海產品、紅色肉類、動物內臟類都是鋅的極好來源;乾果類、穀類胚芽和麥麩也富含鋅.一般植物性食物含鋅較低。

乾酪、蝦、燕、花生醬、花生、玉米等為良好來源。鎂:紫菜含鎂量最高,每100克紫菜中含鎂460毫克,居各種食物之冠,被喻為「鎂元素的寶庫」。其餘含鎂食物有:穀類如小米、玉米、蕎麥麵、高粱面;豆類如黃豆、黑豆、蠶豆、豌豆、豇豆、豆腐;蔬菜如冬菜、莧菜、辣椒、蘑菇;水果如楊桃、桂圓、核桃仁;其他如蝦米、花生、芝麻等。碘:人們把碘譽為「智力元素」,是因為它與大腦的發育息息相關。

食補是最好的補充途徑。含碘量最豐富的食品為海產品,如海帶、紫菜、淡菜、海參、乾貝、龍蝦、海魚等。食用時應注意烹調方式,避免碘缺失,而碘鹽的攝入是補碘的又一重要途徑。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JogR2Q.html
風無痕(murphy201063) 於 2018-09-10 12:22 回覆:
(一)微量元素的定義
     宇宙萬物都是由物質構成的,構成物質的基本單元是百餘種化學元素。人體也是如此,據科學研究,現已證實人體是由蛋白質、脂肪、醣、礦物質、維生素、水及微量生物活性物質所組成。這些化學元素或物質,在人體內現已發現有60多種,如按化學元素的重量百分比計算,氧約占65%、碳約占18%、氫約占10%、氮約占 3%,以上4種元素約佔人體重量的96%;其餘7種元素:鈣約占1.94%、磷約占1.15%、鉀約占0.34%、硫約占0.23%、鈉約占0.13%、氯約占0.12%、鎂約占0.04%,這7種加起來,約佔人體重量的3.95%,以上兩組合計11種,佔人體總重量的99.95% ,稱為人體必需常(巨)量元素;另外還有 16種元素,在人體內只佔百萬分之一(ppm)~萬萬分之一 (ppb),這十幾種元素加在一起,僅佔人體重量的0.05%,稱之為生物微量元素(biological trace elements )。凡含量佔人體重量0.01%以下,即萬萬分之一以下的元素,統稱為與人體有關的生物微量元素。
目前對人體必需生物微量元素公認的定義是:
1.它是維持人體生命、發育、繁殖所必需的元素。
2.它是成人的日攝取量在100毫克以下的元素。

 (二)生物微量元素的功能及對人體的關係。
 在闡述生物微量元素的功能及對人體的關係之前,還需要先介紹一下人體組成的基本情況;上面已經提到人體是由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水、維生素、礦物質、生物微量元素等物質組成的有生命和思維活動的人,這些化學物質或元素,在人體內均佔有一定的比例,現以一個60公斤(Kg)體重的成人為例,列表如下: 
 

項次

化學物質名稱

含量(Kg)

占體重%

1

36

60

2

脂肪

10.8

18

3

蛋白質

9.6

16

4

礦物質及生物微量元素

2.58

4.3

5

維生素A,1,2,B…,,,E,F,P

0.6

1

6

碳水化合物

0.42

0.7

 

60 公斤

100

     人體必需的常量元素,主要用於構成人體的機體和起電解質作用,而生物微量元素則是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營養成份,在人體內成為某些…、激素、核酸、維生素等的活性中心,維持著生命的代謝過程,如缺乏某種生物微量元素,就會引起生理功能及結構異常,發生種種病變及疾病,通常雖不直接危及生命,但為生命活動所必需,故又稱為必需微量元素,適量時對身體有益,但過量時就會有害。

 生物微量元素對人體的生理功能有:

1.促進的催化作用──生物微量元素能活化人體內上千種的,其中大多數是金屬和金屬離子。微量金屬元素能極大地提高的催化作用,如失去金屬的活力將極度下降,甚至喪失。
2.參與激素的分泌活動──生物微量元素能參與甲狀腺、腎臟腺等分泌激素的活動,如果缺少某些生物微量元素則將影響這些激素的合成,從而影響對人體某些生理功能的調節。
3.是遺傳物質核酸的構成部份──核酸是遺傳信息的攜帶者,而核酸中含有多種生物微量元素,所以生物微量元素能在遺傳中起到某些作用。
4.參與新陳代謝──生物微量元素參與了人體內氧化還原系統的活動,使細胞中儲存的物質產生能量,並利用這種能量,起到新陳代謝的作用,大多數生物微量元素的含量隨年齡增長而減少,這說明與衰老有著直接的關係。
5.生物微量元素是人的機體內氧的輸送者

       人類對生物微量元素的認識,有一個漫長而又逐步加快的過程。鐵是最早發現的人體必需生物微量元素,150年前發現了碘,其後以十年左右發現兩個必需生物微量元素的速度前進,至七、八十年代,人們開始進一步重視生物微量元素,同時對生物微量元素在生命過程中的意義、生理功能,代謝過程、缺乏時的表現及防治、過量時的中毒及防治等,有了更詳細的瞭解,到目前為止,已知人體必需生物微量元素有16種,它們是:
鐵、鋅、銅、碘、錳、硒、氟、鉬、鈷、鉻、鎳、釩、鍚、矽、溴、硼。 
 

      隨著科學研究的進展,有生物功能的人體微量元素的數目還將增加,而不僅限於目前已知的數目。
人體微量元素在體內分佈甚廣,一般在所有器官中均可檢出,但非均勻分佈,有些器臟組織含有某種生物微量元素,相對比較集中,如:
鐵──血液、肝、脾、骨;
銅──肌肉、肝、腦、骨骼;
鋅──視網膜、胰島組織、前列腺;
碘──甲狀腺、腎上腺、肌肉;
錳──骨骼肌、肝、胰、腦;
硒──肝、胰、心、腎;
氟──頭髮、齒、指甲、骨;
鉬──肝、腎;
鈷──肝、腎、肌肉;
鉻──心、肝、肺等;
 

      機體微量元素的分佈不均,表明機體某部位結構與生物微量元素的特異性功能密切相關,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就可幫助檢測人體的組織狀況,或臨床診斷疾病。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在體內的作用,有著定量的生理劑量範圍,在攝入不足而出現缺乏症狀,與攝入過多而出現中毒反應的劑量之間,呈現出一段最適宜的安全攝取量,不同的元素有不同的適宜量範圍,如飲水中碘的含量與甲狀腺腫患病率的關係中,缺碘與碘過多,均可引起地方性甲狀腺腫;而且,機體微量元素對人體的適宜劑量與中毒劑量的界限,大都很小,所以,對攝入量的研究,是當今各國重點研究的對象。 
 

      機體微量元素之間,彼此既有協同作用又相互拮抗,而處於精密的平衡狀態。這是由於電子結構和化學物理特性的差異,元素之間彼此起著生物干擾作用,如有拮抗作用的元素: 鐵──錳; 鐵──銅; 銅──鋅; 銅──鉬; 硒──汞;
有協同作用的元素:
銅──汞; 硒──鈷; 砷──鉛。
人的機體內,某種元素的缺乏或過多的原因,一般有兩種情況:
     一是直接來自本身的原因;二是其它元素干擾了其功能的間接反應,如元素之間的拮抗作用,可增強元素的毒性作用,所以,研究人體內機體微量元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和適宜比例,與研究某單一元素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微量分析技術的提高和生物醫學成果的累積,人們逐漸認識到,生物微量元素對人類的生、老、病、死及遺傳代謝,有著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由於生物微量元素不像某些維生素能在人體內自行合成,而是主要來自食物、飲水、空氣和藥物等,所以有人說,在人體所需的營養中,生物微量元素比維生素更為重要
在研究生物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的關係中,微量分析技術則是關鍵手段之一,八十年代微量分析技術的靈敏度已比六十年代提高了兩個數量級,目前國際上所用的儀器分析法,如石墨爐原子吸收法,火花源質譜法和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的檢出限,已可達到ppt級 (即億萬分之一),中子活化法可達10 ppt,而激光共振電離光譜法則可達到10 ppt。不過這些儀器分析法,還存在著基體干擾問題,需要在進行檢測前除去其基體。所以只有進一步研究和發展精密的靈敏度高的微量分析儀器和化學分析,才能提供更精確可靠的微量元素分析資料,做為研究人體生理機能的依據,以提高人們對生物微量元素與人體健康的相互關係的認識,以及與激素、維生素間的關係,以瞭解在極微量的範圍內,生物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和毒性的平衡,還要從營養學方面來進一步研究生物體內所需含有生物微量元素的微量成分,進而預防某些疾病、癌症、畸形或遺傳變異的發生。
Jiankang Lin


風無痕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植化素.21世紀的維他命
2018/08/20 09:35
植化素.21世紀的維他命/作者 陳月卿

亨利‧畢勒醫師(Henry Bieler):很多疾病事實上都是身體強迫排除毒素所產生的症狀,而不是疾病的原因。安‧威格摩爾博士(Ann Wigmore):「毒素累積」和「營養缺乏」是人類致病的主要原因。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你的食物就是你的藥!許多專家、醫師以及現在的醫學也一再證明,正確均衡的飲食才是確保健康最重要的方法。

目前已發現蔬果中不僅含有維生素、礦物質或是纖維素而已,也富含「植化素」(Phytochemicals)。這些植化素不僅讓植物外觀更加美麗,而且還是植物的保命要素。例如一株植物,若只有維生素及礦物質的滋養,只能維持基本的生命;但是加上植化素的保護後,這株植物就會變得色彩更美麗、根莖葉變得更強壯,如同植物多了一個防護罩,一些細菌、病毒、蟲害等都不會靠近這株植物。

風無痕(murphy201063) 於 2018-08-20 09:35 回覆:
生化專家發現植化素,存在顏色中如蕃茄的茄紅素,深綠、紅、黃色蔬果的β-胡蘿蔔素,黃豆的異黃酮,茶葉的兒茶酚等,雖不能像維生素、礦物質一樣,提供人類成長所需養份,卻可預防疾病,增進身體的健康。植化素也因此被稱為「21世紀的維他命」。在五顏六色的植物性食物,具有保健功效多植物性化學物質普遍存在於穀類、豆類、蔬菜與水果等植物中:


紅色系-茄紅素、辣椒素
作用/鮮紅蔬果,不僅富含維生素C,也含類胡蘿蔔素類家族(約600種),其中包括紅色的茄紅素是所有類胡蘿蔔素中抗氧化能力最強的,消除自由基或活性氧化物的能力,是ß胡蘿蔔素的2倍、維他命E的10倍。,可降低罹患攝護腺癌、乳癌和其他癌症的危險。而辣椒素(capsaicin)也經實驗能殺死肺癌、胰臟癌的腫瘤細胞,並不會影響健康細胞。
食物/紅番茄、紅洋蔥、甜菜、櫻桃、西瓜、紅葡萄、草莓、蔓越莓等。



黃色系-胡蘿蔔素、類生物黃鹼素
作用/能抗養化、衰老。對人體造血作用有幫助,同時改善消化系統,保護心血管與延緩皮膚老化等。
食物/胡蘿蔔、南瓜、地瓜、甜玉米、檸檬、柑橘等。



綠色系─葉綠素、兒茶素
作用/葉綠素具有淨血功能,能將體內殘留有毒物質分解排出,並加強造血作用。兒茶素(Catechin),具有防食道癌、直腸癌和皮膚癌的作用。研究發現,多喝綠茶的人,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會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會上升。
食物/綠色蔬菜、茶葉等。



藍紫色-花青素、多酚類
作用/花青素在體內的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為維他命E的50倍、維他命C的20倍,主要功效為清除自由基、抗人體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增強免疫力、預防高血壓等。
食物/葡萄、藍莓、紫色高麗菜、桑葚、茄子、紫色山藥等。



白色系-硫化物
作用/屬於豐富的碳水化合物食物,有助於維護心臟健康、降低膽固醇、對呼吸系統的保養,並且提高免疫力、降低罹癌風險。
食物/山藥、洋蔥、青蔥、大蒜、白蘿蔔、白花椰菜、白馬鈴薯、菇菌類等。



土黃色—皂角甘、木質素、異黃酮
作用/皂角甘,可中和腸道中的一些致癌酵素及間接降低膽固醇的含量。穀物中的木質素被證實可除去血中自由基,抑制癌細胞、膽固醇增生。異黃酮屬於植物雌激素,與女性動情激素的結構和功能相近,可減輕更年期熱潮紅的症狀及預防停經後的骨質疏鬆症,並減低女性罹患乳癌和子宮頸癌的機會。此外異黃酮中的金雀異黃酮,具抑制毛細血管的形成與成長,對於腫瘤的生長有抑製作用。
食物/全穀及豆類食物。





資料參考》
 ☞ 打開健康之鎖 解讀蔬果密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兼任助理教授 吳映蓉
 ☞ 藏在五顏六色裡的營養台灣癌症基金會
風無痕(murphy201063) 於 2018-09-02 12:51 回覆:

譚敦慈 ─ 怎麼用油才安全?


一旦發覺油品有油耗味,就不要再使用,務必記住家庭用油不要一油到底,需依照不同烹調方法來選擇。


近年油品事件讓大家食在難安,不僅是大廠混出黑心油、標示造假,甚至還出現惡質的地溝油,震驚社會。政府標章、大廠出品、名人推薦,似乎都無法保證油品安全。


選擇食用油有一簡單原則,根據很多研究證實,植物性油脂相對比動物性油脂來得好。我們曾遇過一個案例,有個國中生罹患了高血壓,本來以為是腎臟不好,所以來掛林醫師的門診,後來發現他的血壓很難控制,再得知他的阿公、阿嬤、媽媽竟然都曾經小中風,這才知道,原來家裡是賣豬肉的,所以很習慣自炸豬油來吃,全家大小就這樣長期食用動物性油脂,讓心血管負擔極大。其實自炸豬油無法控制油溫,容易產生有毒物質,造成更多身體的傷害,台灣腦血管、心血管疾病高居死亡排行第二、三位,動物性油脂使用不可不慎。


除了儘量不要吃動物性脂肪,在台灣食品普遍存在的反式脂肪,更必須特別當心。有一名婦人在得知罹患乳癌後非常驚訝,因為她很重視養生、很忌口,而乳癌竟然在治療後又復發。後來才發現她喜歡下午茶,尤其愛吃酥餅類的糕點,那種酥油的口感,通常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長期下來對身體的傷害很大。目前衛福部預計3年之後要禁用反式脂肪,在禁用之前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危險族群的人,更要特別注意。


很多人問我,市面上這麼多種油,究竟哪一種油最好?其實關鍵在無油、少油的烹調習慣,才能真正對健康有益。美國心臟醫學會建議的健康飲食原則,2歲開始,每天每人就是2湯匙的用油。我建議大家,可以把家庭成員的一天用油量先取出,放在碗裡,比方家中有4人,就是8小匙,一天的所有烹調就用這碗油來運用,控制用油量。台灣菜習慣大火快炒,經常過度用油,常常瓶口一倒,哇,一盤菜就用掉2大匙油,導致一般民眾的油脂攝取量都過高。

 


一少、三不、三要


要避免「油害」,其實很簡單。和大家建議幾個用油原則:一少、三不、三要。


「一少」就是少用油、儘量無油烹調,確實做到每天每人2湯匙用量,自己在家調製三餐,也能有效規避有毒物質。


「三不」就是不選氫化植物油,也儘量不選調和油、不選精製油。「氫化植物油」就是反式脂肪,廣泛使用在烘焙糕點、奶精、各式餅乾等。「調和油」是多種油混合製成,油品應該愈單純愈好,種籽油最佳,苦茶油、初榨橄欖油都是好選擇。「精製油」雖然耐高溫炒炸,可長時間保存,然而在油脂加工過程中營養成分會改變或流失。另外,不要選擇香味太濃郁持久的油品,可能有人工添加的風險。


「三要」則是在選購油品時,要多品牌採購,以分散風險,並且要選用小包裝油品,確保保存新鮮;再來就是要多種油交叉使用,涼拌可使用橄欖油、亞麻仁油,需要水炒、高溫煎炸,就使用冒煙點高的葡萄籽油、苦茶油,而且炒菜儘量不爆香,改以冷鍋冷油烹調。


選用的油品以初榨油為主,它含有較多的營養成分,但也容易腐壞,因此一開封就得放進冰箱冷藏。一般油品的保存,可以先鋁箔紙包覆油罐,並放置陰涼的地方避光、避高溫。但若是花生油,就要特別注意黃麴毒素汙染,最好放入冰箱冷藏保存。我自己娘家初榨的麻油,就會放冷凍保存,因為使用得少,寒冬偶爾自己煮個麻油雞才用得上,平時炒菜則選用極小瓶裝的芥花子油或橄欖油,確保新鮮,但我們一家往往一年還用不完一瓶。


之所以用油量這麼少,跟家裡飲食習慣有關,半煮炒是最常的烹調方式。在料理魚或肉時,我大多會以蒸、滷、燉為主,蔬菜則半煮炒。因為平日全家大小都需要帶便當,有時工作太忙,回家下廚,我會採取「一鍋搞定」的方式,比方烤雞腿前,我會先用少許鹽先把玉米筍、茄子、小黃瓜、番茄、九層塔等各色蔬菜拌一拌,直接鋪在烤盤雞腿下方,有時甚至加上馬鈴薯,就能替代米飯當主食。如此一來,炒鍋有蔬菜、烤箱中蛋白質、青菜、主食等各種營養素皆齊備,無論是當晚餐、帶便當都可以,十分方便。


其實,下廚不必大火油煙、高溫折騰,優雅、簡單、快速,對主婦或家人都是健康滿分,這樣每個人都可以快樂的在家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