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閱讀」-期待值的落差
2024/05/19 16:30:49瀏覽297|回應0|推薦12

會考剛結束,開始有些新聞平台報導有關「會考寫作」或是「會考作文」的新聞,不禁讓我想起,先前我在一些有關閱讀的社團,看到家長希望「培養小孩閱讀的興趣」。

希望小孩子擁有閱讀的興趣,好提昇他們將來的語文能力,這種期盼,過去我也是有的,不過,期盼歸期盼,事實並不一定是那麼一回事。

曾經我也買了書,尤其是套書,希望小孩最好能夠從頭到尾,從第一本到第二十四本,甚至一百本,每本都看完,但事實上,有看一半就不錯,能看2/3機率就少了點。我也碰過有小孩子把家裡所有書都看完,媽媽不得不再買書的。

也就是,這個「希望」是有期待值的。

在親子閱讀的狀況之下,要明白「家長希望小孩透過讀書培養閱讀的興趣」,跟「小孩真正有興趣喜歡看書」完全是兩回事。

當「家長希望小孩透過讀書培養閱讀的興趣」,可能就會買很多書,或是陪著看書,小孩對閱讀是有興趣的,但家長要求他對閱讀的期望值是更高的。小孩可能只看一本書的其中一半,但家長希望他全看完。

在這種情況下,對閱讀的興趣和熱情,有時候會因為家長對孩童閱讀的期待過多,結果反而被澆息。或是家長期待孩童看的書,跟孩童自己想看的書完全不同,對於閱讀的對峙就出來了。

(在這種情況下,我如果是小孩,本來一件很有興趣的事,一直被嫌棄,為了不讓家長念,我可能就選擇不看。(天生反骨?))

閱讀是件開心的事,在「希望小孩透過讀書培養閱讀的興趣」,也「不要扼殺小孩對讀書的興趣」。

閱讀可以培養、可以誘導、可以潛移默化,為了提升「分數」而帶著半迫性的閱讀,只會讓小孩離閱讀更遠。

「閱讀」是長久的事,不是說會考結束之後,就不用再理會了,讓它自然而然流入生命。不是為了考試,而是讓孩子們在長大之後,能夠因為閱讀而有思考及邏輯歸納等能力,成為一個擁有自己想法的人,比較是我想表達的重點。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ttt8280&aid=18063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