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18 09:22:15瀏覽1180|回應1|推薦30 | |
人類語言变化趨勢與方言的前途 有社會學者做過調查統計, 全世界在多年前還有六千多種語言, 而由於世界通訊與交通的發達, 各地人們交往互動頻繁, 文化傳播無遠弗及, 強勢語言於是逐漸入侵弱勢語區, 同化了當地文化, 當地語言也就淪落成弱勢語言終至消失了。 近年來, 據人類學家的觀查, 世界上人類的語言, 正以每一至兩週消失一種語言的速度在進行。到最後, 全世界將剩下十一、二種語言。 能够經得起考驗而存在的十來種語言, 依其強度列舉: 英、西班牙、中、俄、法、日、阿拉伯、葡、印度、Swahili、馬來。 語言的強弱, 依這些標準决定: 使用人數、分佈面積、文化程度以及經濟力量。德國文化高, 但使用地區主要僅德、奥及部分瑞士, 因此算不上世界大語言。印度則靠文化古老及人數多。有人推測葡萄牙語與西班牙語近似, 最終两者或將合而為一。 Swahili 通行於南非數國, 阿拉伯語區, 西自摩洛哥, 東至中東和阿拉伯半島; 這兩種語言, 並不像其他大語言, 各地所說所寫, 並不劃一, 只是各種阿語與Swahili各自語根類似, 此二種語言, 目前被認定為大語言,但難逃全盤英語化命運。南非與辛巴威、埃及、奈及利亞、肯牙, 甚至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鍚蘭與一些前英殖地, 英語化早已很深, 有些地區, 本土語言已處次等地位。 至於台灣海峽兩岸, 因為各地方言發音雖不相同, 語根與文字則相同; 教育一旦普遍, 孩子以國語/普通話上課, 媒體, 尤其電視及廣播, 皆以國語為主, 兩岸國語化的趨勢, 絕對難以改變或阻擋。最終, 廣東話、客家話、閩南語、福州話上海話及其他地方小語言, 都將消失在大陸和台灣, 滿語幾近消失, 我在新疆鄉下、西藏、台灣原住民保留區、馬來西亞、泰國 、柬甫塞、歐洲及非洲各地遇到的華人, 幾乎都會說國語/普通話。 在台灣, 小學生之間交談, 以國語為主, 下課回到家裡, 同上輩交談時, 能够使用基本的一些閩南語; 客家區的下一輩, 會講流利客語的 已經不多。二十多年前, 我在美國Delaware州遇見台大法學院李鴻禧教授, 他慨嘆客家話在台灣正在快速消失, 而每年, 閩南語說得流利的人, 也隨年老凋零而逐漸減少。 方言漸失的趨勢, 是禍是福, 端看各人所持的立埸與見解。每一種語言都是經過漫長的時間形成的, 每種語言都是人類的財產。 語言、血統、宗教是形成民族的要素, 相同血統的族群, 會因語言and/or宗教的不同 而發展成不同的民族,並常導致敵對, 實例: 以色列與阿拉伯 ; 印度與巴基斯坦。早年台灣的小學, 禁止學生講方言, 導致後來台灣主體主張者的反彈, 因而有現在學校中的”母語”教育; 母語教育對台灣文化的利弊, 因政治原因, 少有人敢碰觸。這種母語教育的情況, 在某方面, 很像在美國週末的中文學校: 第一代移民, 出於文化感情, 逼着美國生的孩子去上週末中文學校, 孩子們長大後自巳當父母時, 就不再逼他們的孩子去上中文學校了- - 他們對父母母國文化的眷戀, 一代代淡化。 台灣學生的父母, 因眷戀自已的母語加上對當年被禁說方言的反彈, 熱心讓自己小孩上母語課, 待一代代的家長, 自巳母語的程度一代不如一代時, 母語的最終消失, 也就是必然的結果了。那麽, 當 (It is when, not if) 一個國家的語言統一了, 族裔的界線模糊了, 因語言的統一, 方便了吸收本、外國的文化, 國家的整體文化與科技提升了, 就像日本, 那時, 我們或者我們的子孫, 衡量得失, 還會因為母語的消失感到太難過嗎? 日本、英國、法國、西班牙及其他語言已相當統一的國家, 古代也是諸語林立、各說各話的, 很多小語言最後都消失了, 就是移民美國的德國人後裔, 德語早已消失殆盡, 我們與他們談起, 他們鮮有為此感到不快者。 所以, 方言/母語儘管可以保留, 卻也不必為語言變化的趨勢而太過耿耿於懷, 至於想憑學校開設母語課, 冀求方言/母語永續, 只會是徒勞。漢字已存在通行了幾千年, 到此二十一世紀, 才來重新創造方言文字(有人稱其為火星文), 這種愚行, 無異於重新發明輪子(re-invent the wheel), 其情雖可憫, 其行則可笑。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