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8/14 23:45:01瀏覽1701|回應1|推薦3 | |
看戲劇的理由很多,喜歡的演員、緊湊的劇情、浩大的場面……有時候,只因為靈光乍現的一刻。 在《宮:野蠻王妃》劇中,因為父親意外身亡而被剝奪一切的流放王子──李律,歷經在國外輾轉十四年的生活,終於回到大韓帝國(一直都覺得,叫大韓民國根本是錯的嘛!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應該要叫做「帝國」,就像「大英帝國」!)。在那個被野心勃勃的母親戲稱為「貓臉大」的宮外寓所裡,憑著宮內亮著的點點燈火,李律正在讀《哈利波特》原文版。 母親進場,問兒子說:「不覺得羅琳就像是個魔女嗎?原本是孤苦無依、為了生計而掙扎的單親媽媽,就這樣一夕成名了。是不是很像《浮士德》,不知道跟魔鬼交換了什麼。」 閱畢《哈利波特》,律君走到浴室,對著鏡子說:「鏡子裡的我,是完全相反的我,卻又與我如出一轍。」 (盜版的翻譯,請見諒) ------------------------------------------------------------------------- 在《宮》這個假想的故事裡,誰會是那個人人亟欲定罪獵殺的女巫、誰又是那個背負著淒楚身世,而擁有憤懣慾望的孤獨王子,藉著《哈利波特》這本書,一語道盡。 近幾年的韓劇,儘管已經擺脫絕症和三等親亂倫悲劇,但畢竟製造戲劇張力所具備的元素,還是一個都不能放過,最近常見到的方式是援引經典文學。 《哈利波特》的架構其實就和所有的成長/奇幻文學一樣,是一頁苦兒奮鬥史,沒有自父母繼承任何資源,卻要對付父母所遺留下來的複雜人際網絡(簡稱:愛恨情仇),完全憑藉自己的雙手打拼;或許還加上一點天縱英才,與吉人自有天相。另一方面,孤兒寡母的劇情在宮廷或歷史劇中,是絕不陌生的情結,已然成為一種原型。以鏡子來譬喻雙重/分裂欲求,更是不勝枚舉。 於是在這幾分鐘的戲裡,編劇以文本內的故事:苦兒+寡母+意若思鏡,再把J.K.羅琳本身文本外的故事,與《浮士德》相對照,互相交織勾勒出李律與徐華英這對母子的處境,讓這兩個角色,既帶著孤臣孽子的孤絕飄零/女巫的受迫害陰影,又夾雜著浮士德出賣靈魂的可恨,及預留被慾望兩面煎熬而被摧毀的伏筆,隨著這一連串的譬喻,讓那可鄙復可憐的處境,浮出水面,讓這個得了開朗病的架空世界愛情故事,也能擁有一些深沉的無奈與痛楚。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