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2/01/16 09:10:38瀏覽492|回應0|推薦10 | |
銅鑼,一個很熟悉又很陌生的地方。 我還記得那個我從小生長的眷村─中興四村。 低矮的紅磚牆,上面覆蓋著一塊一塊波浪形狀的黑瓦,沿著一條轄長型道路的兩旁,一間一間老舊不堪的房子,不偏一倚的正對與並排著,一打開門就是鄰居家的正門。 我們家的正對面就是徐阿姨的家,隔壁的左邊是蕭伯伯的家,右邊是...我忘了,雖然有些人的名字我已經不記得了,但是在腦中他們每個人的樣子住在眷村的的右邊還是左邊算來的第幾間,我通通都記得,那像是用刀子刻在在樹上的名字一樣,那麼的深刻,那麼的難以忘記。 在狹長型的眷村出口,是連結這個世外桃源的對外交通出口,他是一個斜斜的坡道,上了前面的坡,就可以通往銅鑼國小,下了右邊的坡是另一個出口,可以通往市集與媽祖廟,眷村中出口的另一邊,是一個很大的空地,最早之前是茅廁,眷村裡的人拉屎拉尿都在這裡,後來家家戶戶都有了廁所,這裡就改建成籃球場,一個方型的水泥地板,上面左右個有兩個籃球架,夏日的午後,我常和我兒時的玩伴,在這留連忘返,打發用不盡的體力與時間。 在我童年的記憶中,銅鑼就是那種現在人門口中所說的窮鄉僻野,沒有百貨公司,也不太有便利超商,連生病要看醫生都必須要到苗栗市區的醫院或診所,這裡,連小型診所都沒有,只有小型的藥局,現在想起來,身為孩子的媽,都覺得生長在這個地方,真是有點害怕,孩子生病了該怎麼辦,但話說,我們不也都這樣長大了。 我們的眷村,這一群從大陸來的一群老芋子,在這一個客家庄裡,圍起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落地生根,在這個世界裡,大家說的是國語,老一輩的人則是說著來自大陸各省分不道地的大陸口音,從小,我有一個特異功能,就是能夠與大陸不同鄉音的伯伯溝通,完全沒問題,因為聽久了,就習慣了,出了這個世界,外面的人都是說客家語,我不會講,但是我聽得懂,可以溝通。 眷村,早在十幾年前就拆了,有一段時間,眷村里的鄰居,一一的搬離眷村,每年我們回去,就發現這裡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少,直到所有的人都離開了這裡,最終這裡夷為平地。 今天,因為阿姨的關係,我又再度來到這裡,因為媽媽說要去銅鑼關心一下阿姨,於是我也順道去了銅鑼,我想知道除了眷村不在之後,現在的銅鑼有沒有什麼改變。 沿途上,我發現這裡跟我記憶中的銅鑼,大同小異,街道、房子、店家..等都沒有什麼很大的改變,除了銅鑼國小變大了,文林國中改建了,其他好像沒什麼差異。 大姐說:「我們來去桐花公園」那裡有客家古厝可以欣賞,而且那裡的公元小毛跟小小毛可以在那裏跑跑跳跳。 於是我們來到了銅鑼的桐花公園,我們一進公園,就發現人潮絡繹不絕,到處都是來這裡觀光的遊客,一進桐花公的兩旁全都是攤販,販售著各式各樣的主題農產品,像是客家的蘿蔔糕、芋頭糕...等等。 下面是小小毛、小毛還有小毛姊姊走在桐花公園的背影。 客家古厝。 也許銅鑼並非我原先所見的那麼一層不變。 隨著傳承與保存的口號四處響起,身為客家文化所在地的銅鑼也開搭上傳承的列車,讓這裡多了一分文化與傳承的味道,保留著客家的文化與特色,傳承著客家的語言與習俗。 我們在客家古宅裡,見證這裡的改變,並沉浸在客家的文化中。 去年燈會的一小部分也移來了這裡,最大的主燈兔子,也移來了這裡。 每到三月到五月間,這裡四處開滿了桐花,我們來得太早,只能看到一些早鳥桐花,不按照時節放肆的開著。 客家文化中的醃菜。
接下來全都是客家文化的歷史紀錄。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不論科技如何日新月異,總是會有一部分的人,志力於文化的保留與收集。 讓我們能夠搭乘時光的機器,看看過去的生活。 開心的小毛。 他們兩跟著小毛姊姊在桐花公園四處跑跳。 年紀相近,還是比較玩得開,只是當小毛跟小小毛行徑方向不一時,這可苦了小毛姊姊,究竟要追那一隻? 人生快樂的事情,是能夠蹓小孩,還能沉浸在文化的饗宴中,感受與成長。
最重要的是,還有人幫你帶小孩,這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小毛3Y6M25D;小小毛1Y11M13D)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