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五臺山》
從山下抬眼望去,上方一千多層陡峭的階梯,兩旁松樹斜旎橫向空崖。
上了階梯後約莫兩個時辰到達山頂的茅棚。滿山遍野青翠的綠,白雲飛霧繚繞。
他放下隨身攜帶的行囊於此盤腿而坐,沒離開過座下的蒲團。
幾天後一個女子飄然而至,送來了許多珍寶和豐盛的飯食供養。他自然而然無所疑懼地專注於禪定,不為所動。
這個神秘女子在他耳邊輕輕一彈指,殷勤勸說:「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離此不遠的竹林寺就在前方金色的山頂上,何不前往求教,聽聞妙法?」,「你在此地曠日廢時的枯坐,恐怕一生都難得殊勝的利益!」
他內在保持不疑不懼,行住坐臥之間,不離禪定。隨後,並也履慎恭敬地依從這位女子來到更深更遠的山頂上。
霎時;一處金碧輝煌、莊嚴美麗的宮殿奇妙地矗立眼前。此宮殿彷彿融入山林之中,又與山林相隔,不與世間穢土並存,宛如淨土一般。
他抬起頭看著寶殿上方一塊匾額上書“大聖竹林寺”,寺院門外兩位童子已久候多時。帶頭的那位童子迎領進入大殿後,一陣陣馨香縈繞不已,所有建物、池臺、樓閣、鑲嵌無數珍寶自放光茫。以黃金為道路、琉璃為大地的廣闊空間,難分上下左右,不分表裡內外。花樹間散發著微光中有細微而隱約的樂聲飄蕩空中,身旁高大的巨人,穿著白色絲帛長袍,飄逸而俊美,相貌無男女之別,年歲無老少之分。
殿前中央高大的法座,散發出無比輝煌的金色之光,涵蓋了整座山頂,耀眼溫和,如沐煦煦和風。文殊菩薩正端坐其間,普說微妙之法。兩旁侍者持法幢幡蓋,另有普賢菩薩及萬尊菩薩同時說法,四周地面與上空圍繞著數不盡的天人與無量無數的金剛護法。一眼望上不見佛頂,唯見菩薩慈眉善目,含額微笑的尊容。
當法宴結束,他緩緩起立恭敬求教,文殊菩薩遂滿其願,教授一種稱為五會念佛的方法。會後,大眾信受奉行,歡喜而去。
正離去時,腦海裡恍恍惚惚升起一絲一縷的妄想,如雲瀑遮日。為圖再度重回這遙遠的金色山頂,曲意沿路作上記號,在等距間隔的樹上繪製佛像。
下山途中忽然想起,忘了那只單薄的行囊,便轉身回頭,急衝上山。
這時金色的寶殿早已不知蹤影,文殊菩薩已化為飄渺的虛空。高大的巨人,神秘的女子,寶殿內外的花樹飄香,恍如隔世的夢境。
一人佇立山頂,呆望著眼前呈現的一片野嶺荒山,嶺上寒風刺骨。
提起囊包趕緊下山,一邊唱誦著佛號聲聲不斷,一面又心領神會笑了起來。
終而憶起五會念佛的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記:
*數年後,他再度尋訪五臺山,據說仍見到文殊普賢二位菩薩及萬眾聖者。為感誌而啟建竹林寺,以啓迪後人發起菩提心。
*五會念佛的方法,根據【佛說無量壽經】而建立,經云:『清風時發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
*傳五會念佛者;唐高僧法照禪師偈贊:「第一會時除亂意,第二高聲遍有緣,第三響揚能哀雅,第四和鳴真可憐,第五震動天魔散,能令念者入深禪。」
故事改編自【高僧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