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該如何與母親度過母親節
2016/05/07 19:37:09瀏覽471|回應0|推薦7


以前我們小的時候實在很不懂怎樣度過母親節。
我記得我還是低年級的年紀時,看了花店的廣告,學大人買了一朵康乃馨回去給媽媽,假裝浪漫,但殊不知,母親看到花,跟電視上演的媽媽的反應都不一樣,她只是說:「這還不是我的錢。


她說的一點都不假,當時我還太小,不懂得一笑置之,也不像長大時會回說:「雖然是媽媽的錢,但我可以不花掉,也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啊?」


我也忘了那朵花後來怎麼了,沒人在意那朵康乃馨。


高年級的時候,學校跟我們在課堂上做母親節卡片,我依樣畫葫蘆寫了感謝的話,突然覺得母親節送卡片有點形式化,反正也沒人有時間認真讀這張卡片。


但我還是放了卡片在母親滿滿都是東西的梳妝台上,如果有人要跟我打賭,我敢說,隔年母親節去看,那張卡片還會在那裏,當然,應該會打開看一下裡面有甚麼。


這就是在台灣錢淹腳目,大人們都發憤圖強,只要拼命就有錢賺,爸爸媽媽大多把孩子留在家裡或交給老人家跟電視的年代。


所以我們家的孩子一直到上高中都跟爸媽不太熟,說話的機會也不多。這轉機一直到我們來到攝理教會之後,聽到鄭明析牧師說著,戰後他母親要獨立養活七個孩子的故事,我才逐漸感受到母親的心。


鄭牧師家有七個孩子,他排行老三,爸爸因長年在外地挖金礦,所以媽媽一個人要養活七個小孩。他是在1945年誕生,出生後,二次大戰結束了,韓國也從日本殖民地中獨立出來,可是那時也正值南韓北韓分裂當中,戰後、獨立,又正值分裂,所以生活處境非常辛苦。


聽說當母親把他生下來之後,因為太餓,沒有可吃的東西,所以跑去下面的村子,到比較富裕的鄰居家裡要飯吃,母親對他們說:「我快餓死了,請你給我一點東西吃,粥也無妨……」後來要到一點粥,跟他說等一下再把碗還給他,我母親拿梧桐樹葉蓋在碗上面之後上來。當時雨下得太大,所以很多雨水跑進去碗裡,結果媽媽到底有沒有把它吃掉?也不知道。就像這樣,母親把他生下來之後,極其辛勞。


因為他們家裡沒有稻田,只有一塊在山上、貧瘠的地,所以很窮,孩子們常常飢餓到快要死掉的地步,母親上山採山菜去賣,但是大家都沒錢買所以他們家就到山上找食物吃,吃過松樹皮,連根都拔出來吃掉,其實,當年整個韓國都很貧窮。有一次母親說要帶東西回來,但是還是沒有找到東西,走到半路母親越想越難過,就想要自殺,跳到水裡後來沒有死,她想到在這裡死不如在家裡跟小孩子一起死吧, 回家看到孩子浮腫,就連忙想辦法弄東西給孩子吃。因為他年輕時因為家裡貧窮經歷了很多辛苦,所以他曾拜託教會的會眾說如果各位沒有錢吃飯一定寫信跟我說」,甚至他還交代教會買米,讓沒有飯吃的孩子可以煮飯吃。





我的母親是農家女,家裡有九個孩子,還幫忙養了親戚家的一個孩子,在她那年代,辛苦的事情很多,吃不飽、在物質上沒辦法很暢快地享用的鬱悶也很多,就像我母親上完小學,雖然保送當地的女中,但是家裡負責種田的叔叔不給唸,所以她一直對唸書有所遺憾。我們家沒有零用錢,要買什麼都不乾脆,但對於學費,母親說:「就算沒錢,但能唸得上去的人,就會讓他繼續唸。因為她經歷過辛苦的日子,所以犧牲自己也要提供給孩子了。


有一年,鄭牧師他對我們說:「不管是年紀大的奶奶、年紀大的媽媽,不要總是跟他們疏遠,要常常跟他們講話,像愛人一樣扶持他們,跟他們講話才行。這樣他們才能活得久,這就是良藥,就是補藥。


與其讓他們戒指戴滿手,或是給什麼禮物,都不如跟他們講講話,這就是盡子女最高之道的一種精神上的禮物,也是最理想的禮物。我也盡孝道,當然也要各位盡孝道,如果我不盡孝道,就不會要你們這樣做了。那是做人的道裡,是應該要做的事。那不是義務,愛如果被當成是義務,就不是愛了。因為愛、因為喜歡,所以愛,這才是愛。


他說自己對爸爸再怎麼好、再怎麼孝順,爸爸死亡之後還是覺得很虛無,想到爸爸的人生就這樣子結束,心情非常得難過。體會到父母親過世,兒女受到衝擊是非常大的,好像被雷打到的衝擊。即使是常常吵架的媳婦跟婆婆之間,如果媳婦常想說:「這個老人家趕快死掉算了,為什麼每天都欺負我呢?」但是這個令她討厭的婆婆死亡之後,也是給她很大的衝擊。


他說「即使再怎麼對父母好,也還是會有遺憾,那時才了解以前的人為什麼在父母去世之後,在他們的墓旁邊住了一年,覺得很對不起他們,因為在他們活著的時候,沒有對他們更好。


爸爸媽媽不了解孩子的心情時,孩子也會受到很大的打擊,但應該說父母也是蠻可憐的,他們是沒辦法了解的緣故,應該要諒解他們。對待父母應該要好好對待,不要和他們吵架。人年老的時候,心情會變得很畏縮,各位要想著這一點,好好地侍奉父母。過信仰生活的時候,也是要好好解決家庭的問題。





聽了他這麼說之後,那次,我回家跟我的母親長談了。

雖然母親一開始不願直接跟我當面談這件事,但我還是追著她後面跑著問,因為我希望解開小時候對她的心結,這是愛的傷痛的結。

後來,一次、兩次、三次,許多次之後,那個結漸漸解開了,疤也結痂,漸漸剝落了。


於是,每一年的母親節,我真的可以舒坦地與母親一起度過母親節。








photo credit: Elke & Lora via photopin (license) photo credit: Mother and child via photopin (license) photo credit: Love-is via photopin (l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onsea&aid=56068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