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年輕人與大陸年輕人
2015/02/28 15:55:56瀏覽1266|回應4|推薦14


其實我不太認同現在的年輕人怎樣怎樣,想當年我們都怎樣怎樣,因為以前就常聽到這樣的話,每次一聽的時候,內心就無盡地MM畢竟你那年代跟我們這時候不一樣啊,日子不一樣,人當然也會不一樣啊」,所以我以為自己以後絕對不受「想當初我們怎樣怎樣」影響。

結果前陣子看到長我好世代的長輩傳來的訊息,應該也是他那輩的朋友互傳的,訊息當中是一個在大陸當中高階主管台灣人對於眼見「大陸年輕人如何拼命求上進,而台灣年輕人很多是想著玩耍休息」令人堪憂的肺腑建言。我幾乎要動搖了,直到理性思考了幾天,再次確認: 其實兩者是無法比較的。 

我不是身處在大陸那環境,但可想而知,在那各方面競爭激烈、唯有往上才能脫離現在處境的國家中,如果你想要出人頭地、改變人生、孝敬父母等,似乎就是要奮鬥,而且他們認為自己已經看見了機會。

 

那台灣年輕人呢? 長期閉鎖在令旁人、也令自己無法滿足的環境,教大多數人下決心若有機會一定要出去世界看看,但也有認為自己的機會就在故鄉,想要回鄉試試看的年輕人。

更仔細來看,如果台灣目前仍在「錢淹腳目」只要奮鬥就可以成功賺大錢的觀念裡,那麼現在的年輕人很多也會努力地賺錢,但是處在這世代的人們經歷、眼見或聽聞了許多大小風暴,教育改革、股市金融風暴、環境危機、食品危機,甚至大小令人沮喪與期待的社會事件,越來越多人相信,這個世界並不是繞著賺錢成功來轉,賺錢也需要,但甚麼是我真正想要、也會使我真正快樂的生活? 想像的或許已經超越了吃得好、用得好以及人人稱羨的高薪工作。當然這並不適用每個人,因為每個人的人生經歷與背景都不相同,倘若全世界都是同一種人也無法運轉,但台灣年輕人確實有這樣的傾向。

所以他們關心本土,關心台灣議題,關心台灣政治、社會、農夫、土地,還有正義與公平,這是我們過去空白的記憶,有人笑說「你們那年代是被洗腦的世代」不得不承認似乎如此,記憶中課堂所閱讀記誦的都是中國大陸,「台灣省」中有那些縣市有哪些風土民情農產一點也沒有印象,於是結束學校生涯,跳過了自己的故鄉台灣,直奔世界,直到落腳了許多年後,處在聯合國班的環境裡,看著來自同國家的朋友們對自己國家政治社會的關切與熱情,才開始意識到「人都有根,那我的根在哪呢?」,也才感受到「我是真的愛著台灣這塊土地」。

 

或許台灣年輕人看來可能較不認真求學(但學校教的果真有用、實際或有趣嗎? 熟知目前教育體制與師資的人恐怕也無法拍胸大聲說是),也可能看起來晃來晃去不知在做甚麼(因為他們不知道要為什麼付出努力犧牲睡眠與玩樂,但他們多少都在尋找與等待),但奇妙的是,當中許多人都在思考,或許思考的不見得是要賺大錢、要成功、要努力向上,但是他們開始關切身旁的事、國家的事,用自己的方式想要重整秩序,殺出一條活路,這個國家的未來,坦白說,並不是屬於現在既得利益者或在位者的,而是屬於年輕人的。

 

但是為什麼現實看起來,兩岸年輕人的差異,為何會讓長輩堪憂呢? 

我想到鄭明析先生說的箴言:

 

<力量>的來源有兩種。第一,來自於「肉體」,第二,來自於「精神」。
<精神的感覺>要敏銳,「精神力」才會變強。<目的>清晰和強烈的那強度會左右「精神力」。


如果<自己的目的>很清晰,「肉體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也會很強;如果<自己的目的>很普通,「肉體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也會很弱。
此外,如果<精神和想法>敏銳又高深,「肉體和精神的力量」就會很強;如果<精神和想法>層次很低又遲鈍,「肉體和精神的力量」也會很弱。

 

人即使做了<自己期盼的事情>,也無法解決「人生的虛空」和「心靈的根本問題」。比起打造<環境天國>來感受喜悅,應該要先打造出<內心天國>來感受喜悅並洋溢希望。

如果<內心本身>沒有炙熱地沸騰,就算生活在<好的環境>裡,那感覺和喜悅也會不怎麼樣。<內心>必須要燃燒喜悅和希望之火,這樣「所見的一切」看起來才會充滿希望,感受時也會如此。

 

透過這些箴言,我更感覺: 台灣年輕人需要的「是找到自己前進的目標」能成為使內心沸騰的動力,僅僅單純的「努力向上」,在此時無法成為他們的燃料。

也體會到年輕人「第一個老師」---母親的重要與寶貴,至於前輩與長輩能做的,就是好好地奠定好基礎,讓幼小還沒有自主權的的孩童免於各式各樣有形與無形的事物汙染與傷害,讓已經能自主思考與行動的年輕人可以充分發揮特長與實力,倘若兩者皆未具備者,應該協助他們找到自己特質。

倘若台灣一個幫助一個,一個再幫助一個,不等待哪個大企業或哪位執政者來幫助台灣,台灣人自己站立起來,一定會走出一片天的。這就是我所相信的「天助自主者」。

photo credit: cloud grab via photopin (license)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onsea&aid=21187039

 回應文章

太陽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23 22:27
to itaiwan: 單就這篇文章,我當初著實是想著台灣來寫,但也很希望您談談站在全世界的角度思考是怎樣的看法呢? 願聞其詳。^^

itaiwan
2015/03/22 21:15
如您只看台灣,您的論點是對的。如您站在全世界的角度思考,那就是井裡的青蛙了。很抱歉用了不好的形容詞。(itaiwan@itaiwan.net)

太陽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02 06:00
您說得甚好,相較之下,彼岸環境著實正處於波濤洶湧的機會,越來越多世界各地的年輕人都湧去了,但時間一久,也會面臨是否在此生根的考量。於是,很多人又往下一個地方推進,長久看來,似乎進入了人聲鼎沸的賭場般。

寧靜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01 22:12
台灣年輕人缺乏的是[機會],因為五太越來越小也越來越少,老而不退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