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們所愛的這個與那個
2014/10/03 00:03:14瀏覽918|回應0|推薦6


最近突然在想,人們從有意識與無意識以來,到底喜歡過哪些東西? 沉溺過哪些嗜好?或是明戀、暗戀、狂戀哪些人事物

 

我很小的時候非常喜歡精裝書,特別是那超大本、圖畫精美細膩豐富的書,國小五六年級開始喜歡寫詩,但也合乎年紀地迷上日系302文具,幾乎可以動用的零用錢,都壓在百貨公司專櫃了。國中課業繁重了起來,所以更不想上課,班上同學下課都在看武俠小說,因為我不看武俠小說,同學就叫我寫小說給他們看,所以一上課我就在連載小說,特別是英文課、數學課跟理化課。高中時很愛讀文法書覺得像是推理小說,分析地太有道理了,下課後就待在圖書館打算畢業前把圖書館的書都翻過一遍(省錢大作戰?),大學進教會前,大部分的時候我都在想: 現在到底該為了什麼而著迷?


直到進入教會後,除了追求 神之外,大部分的心思,都在寫東西,同時也喜歡上自然醫學療法,大學畢業後,不顧家人反對就進了自然醫學診所當助理,直到我看著來來往往各式各樣的病人,深刻體會到: 不管是西醫或自然療法,人都無法單靠藥物變得健康。在出版幾本小說的同時,我選擇走上了研究有機農業的道路,希望人類可以從大自然當中得到本來的健康,也讓環境跟萬物變得和諧。一路遊走到歐陸,充分地與有機生活了好幾年後,拿著過去只在書中看過的材料與調味料,做了各種賞心悅目的料理,心滿意足地回到島國後,過去研究的東西不再是研究,已經是生活方式,於是,又回到了單純地寫作生活。

 

這樣回想起來,扣除維持生存所需花的時間與精力,以及回應或抗拒成長、課業、家人、社會壓力,其實我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啊

如果有人在其間又包含了喜歡、交往、分手,幾回合下來,恐怕對過去做了哪些重要的事,可能都不太有印象,因為人們對於傷心的往事,通常寧可不復記憶。這麼看來,年輕時,不要輕易談戀愛還是比較實際。

 

最近聽到一句話:「愛的核心、愛的本質,就是『腦的愛』」。

我們所愛的人事物、看了教人讚嘆或落淚的自然景色、所有萬物、好吃的食物、令人沉迷的嗜好或活動,甚至是專業知識,使我們產生喜悅快樂的所有一切種種,其實都來自於我們的腦。

透過五感、肢體所接觸、精神層面所得到的喜悅,其實就是腦受到刺激、感到喜悅與興奮所產生的愛的腦內啡。

如果說不一樣的事物會讓喜歡它的人得到不同的喜悅,那麼光是「蛋」這一樣,就可以做出數十種東西方甜鹹料理,這麼看來,喜歡吃東西的人,光是吃著這地球上數百萬種食物,就可以產生數百萬種喜悅。

那麼如果愛創造這宇宙、地球萬物一切的 神,也會察覺、感受到 神所創造的數十億萬種事物的美妙,自然就能以數十億萬種方式多樣化地享受到愛。

試想: 當下雨天的時候,舒爽的風伴隨著飄過來的雨,有時飛濺到你的臉龐,滴滴答答的雨聲,在耳邊響著,彷彿跟你聊天。

當太陽烈日時,令人張不開眼睛的陽光,曬得人暖暖地,好像一輩子的霉味都因此消失了。抬頭看著天上的雲朵,像是天外捎來的一封信,信中寫著過去與未來的點點滴滴。在都市中偶爾聽見鳥叫聲,就教人忍不住欣喜起來,彷彿下一刻有甚麼意外的驚喜。

如此一般,生活的每時每刻,隨處都是愛。

picture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onsea&aid=17800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