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每個禮物的故事
2014/09/04 18:18:13瀏覽562|回應0|推薦10

 

中秋節快到了,對於中秋節或島國還保留僅存的大節日們,我總有種它們未來的路該如何走下去的擔憂與感傷。

 

年長一輩的人還會習慣在中秋節送送老欉袖子或老牌月餅,但年輕一輩的大概就負責打開禮盒吃掉它們,恐怕除了業務上需要,較少禮尚往來的你我相送,頂多吃個飯一起歡度佳節。

 

或許僅只是節日的意義漸漸淡薄,或者說,對都市人而言,這樣的日子通常就以消費型態來進行與收場。好比如今度過聖誕節與生日的情況一樣。

 

在歐陸的日子中,我在德國南方度過兩次聖誕節,在中部與北方度過三次聖誕節,其餘的聖誕則到處晃來晃去,可說是充滿著對聖誕節的好奇心。

 

因為對於向來習慣聖誕節只有百貨公司特賣與樹上掛滿燈泡印象的亞洲人來說,德國南方充滿宗教味道的聖誕節氣氛,格外讓人感到溫馨特別,聖誕市集上仍然賣著聖經中古老人物的木雕裝飾品以及各種木製的聖誕樹掛物,也會有聖誕節才出現的點心糕餅,聖誕市集上洋溢著詩歌跟人們互相慶賀的聲音。

 

但一到北部,連電動旋轉木馬、各式炸堅果、棉花糖、異國風情攤位都出現了,蠻像島國的夜市,但因平常廣場是徒步區,難得一年當中有一個月充滿著各式各樣的點心與商品攤販,還是讓當地人蠻開心的,於是下班後,人們常相約流連於聖誕市場,喝著啤酒吃小點心,儼然成為戶外居酒屋。

 

那時,我就會特別想念南方的聖誕節。或許,我想念的是,那節日的故事。

想必跟大家都一樣,從有同學開始,就不知準備過多少份生日禮物,直到德國好友某次跟我說:「我最無法接受的禮物是,一張卡片或紙條都沒有附上的禮物。」 

一開始,我不太懂她的意思。

她說:「哪會知道為什麼送這個禮物? 送禮物的人的心情與想法如何呢? 只是買個禮物給我嗎? 可是,這樣一點意義也沒有啊?

我也想起有個朋友在聖誕節的兩個多月前就排定計畫,一一地準備家人們的禮物,我當時有點驚訝,心想:

「不是花幾天好好地挑禮物就可以了嗎我還收過百貨公司禮卷的禮物呢。」


另一個朋友則苦思今年要回送甚麼生日禮物給姊姊,好不容易,她想到可以手工製作一份照片集。於是,她挑了很棒的照片,在每一張照片旁邊都寫了一些想說的話,如此地製作成一本生日禮物照片集。不能不說,我因此打開了眼界,也改變了對禮物的看法。


我剛去德國時,收過她特地為了讓我學習德文,而挑選錄製的CD專輯,她做了封面跟介紹,就像一份特別專輯。那時我不懂價值,並沒有好好感謝也沒好好使用。後來我發現不只是她,再遇到另一個德國朋友,當他燒錄幾張音樂專輯要給他的朋友時,也是很慎重地製作了,甚至把封面歌手的名字,換成那朋友的名字,做了幾乎亂真的CD封面,一旁的我又乍舌了。

 

我曾聽過一句話:

<禮物>信物送禮物是在怎樣用意下對你說了甚麼話,這是更重要的,

會隨著那句話而左右禮物的價值。

 

他送這個禮物時,他對你說了甚麼,這才是重要的。

「因為你對我很好,所以我想送你禮物感謝你。」

「因為你喜歡禮物,所以才送給你,希望你拿到後會很開心。」

「因為你很辛苦,所以希望你看到這個禮物,一切的辛苦都消失了。」

「因為我愛你,所以送你這禮物。」

 

如果是你,你期待怎樣的一句話呢?

這就是關於他與你之間<故事><信物>











picture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onsea&aid=1694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