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買貨的人才會嫌貨
2014/08/03 22:02:00瀏覽720|回應0|推薦2

我聽過擺攤的老闆說過一句話:買貨的人才會嫌貨,

不買的人就會甚麼都不說,笑笑就走了。

仔細想想好像還蠻有道理的。

 

有個朋友跟我說他近來壓力很大,因為周圍的人對他待人處事有些建議。

我說:建議?聽起來還不錯的樣子啊。

他說:但當對方一一論述起來時,那做不好的地方就被放大很多,

我就會覺得自己真的蠻遜的,好像一無是處。

我問:他不是就針對那件事情給建議嗎?

朋友苦著臉:可是聽起來就會很有壓力……

 

這讓我聯想到,小時候不管我做得怎樣,

爸媽總是都可以找到"一、兩樣"值得改進的部分,

然後也蠻常因著那一兩樣被說得不堪。

當然這種傳統爸媽的教育方式多少會讓孩子認為:我不太行。

即使長大後,有做得好的部份也很容易沒自信感。


謙虛總比自大好,但沒自信則沒太大好處。

但一直到我來到攝理教會,聽了話語之後才發現到:

原來大部分的時候,我是沒有自信的啊,

即使在做得很好的時候。

 

我也觀察到很多人的自信感是來自於旁人,

最初可能是從父母而來,

之後則是來自於師長,最後則是輿論。

所以當一件事情完成時,總會想要先聽到的掌聲。

然而,若聽到的是不是掌聲,就容易會有受傷的感覺。

 

那時,我二十歲。

坦白說,有點受夠了活在別人眼光來決定自己成敗的世界。

鄭明析先生所傳達的 神的話語讓我改變了想法。

原來,我的價值來自於 神創造的目的,而不是旁人,也不是我自己。

這打破了我原本的人生觀,

因此我的世界觀也改變了。

後來在德國唸書時,常有研討會或發表自己研究的時間,

我發現有自信的人面對底下群眾質疑、提問的聲音時,

通常是首先謝謝對方提出的問題或建議,然後再侃侃而談地解釋自己的看法,

但也有不少人,特別是來自亞洲或中東地區,

在面對這樣情況時,會好像自己被評論、懷疑,因而產生敵意或不滿。


但其實,提問的人常是論事不論人,除非這研究本身有很嚴重的問題,

以至於不得不叫人懷疑講者的研究操守與程度。

但大部分的時候,聽的人若是提出疑問或建議,

通常我們會視為那是一種協助」,

倘若他說的是真的,那麼等於是多了一雙讓研究更完美的眼睛。

真的是要感謝他。

然而,最可惜的是,從上台講完直到下台前,底下都靜悄悄地,

甚麼發問與回饋也沒有,甚至連有沒有聽懂或有誰在聽都無法確認。

 

我在那段時期不斷地演練這件事:

眼前這提出建議的人,是在幫助我。

 

感謝過去鄭明析先生所教導的,讓我從 神身上找到我存在的價值。

他說: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與眾不同、獨一無二的價值,

一定要找出來。





photo credit: marcp_dmoz via photopin cc

photo credit: Pat McDonald via photopin cc

photo credit: Defence Images via photopin cc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onsea&aid=1572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