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買房子 公設比要精算
2009/06/09 12:20:28瀏覽220|回應0|推薦1
( 2009/06/09 09:00 時報資訊 )

工商時報 曾萃芝/台北報導

您願意花大錢買能看不能住的公設面積嗎?房仲業者建議,對於一 般市井小民,買屋前一定要精算公設比,以免白花錢買公設面積。

太平洋房屋行銷部表示,對金字塔頂端的有錢人來說,買豪宅,價 格不是主要的考量點,公設比及虛坪有多大也不是問題。以台北市大 安區知名豪宅,開價每坪130萬元左右來說,扣掉至少三成的公設比 ,實際單價可要接近200萬元,對這些豪宅買主而言,價格事小,能 不能彰顯身分才是重點,但對升斗小民,卻不能不錙銖必較。

94年7月1日建築法規新制開始實施之後,規定8樓以上大樓須設兩 支樓梯(如果是雙併規劃,同層兩戶等於每戶須負擔一支電梯、梯間 空間及一支樓梯),使得房屋公設比率一下子增加3%至5%不等,平 均下來每坪單價相對增加。

未來民眾買預售屋,大樓公設比幾乎無法低於30%,公設比35%的 房子會變得很平常,買1,000萬元的房子,等於有350萬元都在買電梯 、門廳、機房、健身房等公設。

一般來說,樓層愈高,公設比也愈高;而電梯大樓小套房的公設比 通常會更高,基本上從30%起跳。太平洋房屋行銷部經理鄭國英指出 ,因為不婚族增加,小宅的成交比也日趨加重,而套房的公設比往往 高於一般產品,大多超過30%,甚至達40%,買10坪套房,如果公設 比高過30%,實際可使用面積只有6、7坪左右,所以買套房時斤斤計 較是必要的。

那麼在看房子時該如何分辨公設比有多少呢?住商不動產企研室主 任徐佳馨說,如果買的是中古屋,因為實況交屋,只要目測室內坪數 大小,和看清楚房屋權狀登記的公共設施坪數,即可看出公設面積比 率,較不會吃虧。

鄭國英分析,一般來說,中古公寓並不是真正的「零公設」,5樓 的公寓房子,包括大、小公設比約5~12%左右,屬於公設的「樓梯」 會登記在主建物面積中。

太平洋房屋建議購屋人以權狀建號,至建物所屬地政機關調閱建物 測量成果圖,再對照房屋現狀,真正的主建物面積立即一目瞭然。

鄭國英分析,若是7樓電梯住宅,公設比大約為12%~20%;10樓到 12樓約為20%~22%,至於12樓以上的開放空間住宅大樓為25%~30% 左右,但也有一些高規格豪華設施的大樓公設比高達35%以上。

永慶房屋商仲部協理黃增福表示,因為房屋屬於高價商品,若購屋 者購買每坪單價為50萬的房子,每多1坪公設面積,對購屋者來說就 是增加50萬購屋成本。所以購屋人應該評估屋內真正使用面積是否足 夠、額外的公設是否有使用價值,否則一般上班族購買了公設比過高 的房子,只是徒增購屋成本,相當不划算。

貸款老師—如有任何有關銀行貸款疑難雜症相關問題
歡迎隨時留言與我聯繫討論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ney60277&aid=3026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