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誰裹小腳?誰穿西服?
2011/08/24 23:17:25瀏覽3154|回應33|推薦203

這次回高雄,謝天謝地,我娘不看韓劇了,她正在看重播的連續劇《人間四月天》。

韓劇我無法忍受,《人間四月天》我倒是樂意重看一次。

這天正播到徐志摩娶了陸小曼以後,因為陸小曼成天吃喝玩樂又染上鴉片癮,欠了一屁股債,債主們不客氣地登門討債,可憐兮兮的詩人只好厚顏去跟前妻張幼儀借錢。

我告訴媽,在《小腳與西服》(張幼儀姪孫女張邦梅著)這本書裡呈現的徐志摩,真不是個東西。

徐志摩自許為新思維反傳統的知識份子,卻不敢違背父母決定,娶了自己根本不愛的張幼儀。他和幼儀遠赴劍橋留學時期,迷戀林徽音,殘酷無情地命令幼儀去墮胎,逼迫她離婚,甚至絕情地拋棄懷孕三個月的幼儀,讓她孤苦伶仃的去投靠巴黎的二哥。

在徐志摩的心裡,幼儀是「小腳」的象徵(雖然她從未裹過小腳),他自己是「西服」。他嫌惡她的「土氣」,他想自由戀愛,卻無能做一個負責的離婚男人/ 父親 / 兒子。

然而,被當做是「小腳」的鄉下女人幼儀,卻因失婚而覺醒,在歐洲絕地重生,苦學外語,回國後創辦中國第一家女子商業銀行,開「雲裳」服裝公司,獨立幹練,事業成功,撫養獨子和照顧徐家兩老一直到最後。後來連徐志摩的葬禮也都靠她張羅。張幼儀女中豪傑的作為,甚且超越當代的西方女性。

徐志摩和張幼儀的婚姻只維持了七年,張幼儀在獨居三十年後再婚,這在當時也是非常顛覆傳統的。

張幼儀當時分別寫了信給兩個哥哥和兒子,徵詢他們的意見。

她二哥回信說:

「兄不才,三十年來,對妹妹孀居守節,課子青燈,未克稍竭綿薄。今老矣,幸未先填溝壑,此名教事,兄安敢妄贊一詞?妹慧人,希自決。」

她兒子回信說: 

「母孀居守節,逾三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劬勞之恩,昊天罔極。今幸粗有樹立,且能自瞻。....綜母生平,殊少歡愉。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這兩封信,感人至深。

然而,奇怪的是,徐志摩在歐洲對待張幼儀極度殘酷無情,完全不負責的行徑,卻絲毫不影響他在張家人心中的地位。徐志摩遺棄了年僅21歲的張幼儀後就一走了之,她在偏遠的異鄉寫信向巴黎的二哥求助,二哥的回信第一句話竟然是:「張家失徐志摩之痛,如喪考妣。」

張邦梅在撰寫《小腳與西服》前,張幼儀的八弟(張邦梅的爺爺)甚至再三叮囑她「筆下對徐志摩要仁慈一點。」

徐志摩在張家兄弟心目中的地位,恐怕遠超過張幼儀吧!

張幼儀對張邦梅說:

你總問我愛不愛徐志摩?我對這個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都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非常愛他的。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的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吧!在他一生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誰是小腳誰是西服?

在徐志摩蓋棺前,就已經非常清楚了。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ly0613&aid=5573272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都是中國文人的話
2011/08/25 19:09

什麼三從四德,什麼小腳與西服,都是中國文化,文人的創意名詞。總歸是人的教養、品德、人格與做人的差異。

張幼儀也許是舊式女人,但是舊式女人賢慧聰明能幹就是這樣的為人處事。什麼是愛?愛一定要標新立異,譬如當時的自由戀愛,或像西方男女的開放,才是愛嗎?如果有人是這種觀點,那麼是不是懂得愛就值得懷疑了。

現代人有提倡情感獨立的,其實所謂情感獨立,也只是名詞,人生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有人找到匹配的對象,有人沒有,沒有的人如何自處?說穿了不就是情感獨立嗎?

張幼儀對她的前夫有沒有愛不重要,重要的是,她獨立堅強,生活得很好。不管男女,能幹的人,有能力做何用? 前夫無能,前夫無情,大夥有知識的朋友看著,張幼儀的精神不致孤單淒涼。 有能力照顧徐家長輩(他們可是孩子的爺爺奶奶),接濟潦倒,有文采沒有生活能力的前夫,也是 being useful 的天生情操。

用庸俗的話說,好人有好報。事實上,像張幼儀這樣見過世面,人格高尚,聰明賢慧的女人,在盡了人母,人媳的責任後,能在晚年得到合意的伴侶,真是人間美事。


傅 孟麗(moly0613) 於 2011-08-26 21:43 回覆:

我還是要說

張幼儀的性格扭轉了她原本的厄運

有人在失敗的愛情婚姻中沈淪

有人卻能向上提昇到最高境界

當然張幼儀比起許多女人還是先天有底的

她的兄弟們愛她助她

成為她成功的後盾


秋裡( ~賞花思故人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逆境
2011/08/25 15:13

曾看過這齣電視劇《人間四月天》。 劉若英飾演的張幼儀一點也不土,當然這是戲。

真實人生裡,張幼儀是中國苦命女性的代表,「她前世欠徐志摩」。 也因為這樣的遭遇,造就了當時難得的事業女強人,是另一種福氣哩

傅 孟麗(moly0613) 於 2011-08-26 21:38 回覆:

我們想不通的事

通常都歸納到前世欠債

然而每一個人的命運都不同

如果說性格決定命運

那麼就是張幼儀的好性格挽救了她的命運


岡山勵志新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剛好看到
2011/08/25 15:02

那天我撥弄電視

剛好看到徐自摩逼他的太太跟他離婚一幕

心中很酸楚

我覺得劉若英演技平平

卻能讓觀眾心中有一絲絲的悲哀感受

或許是我的觀念太老舊了

始終停留在〝陳莎莉〞等老演員的演技之中

傅 孟麗(moly0613) 於 2011-08-26 21:35 回覆:

我很喜歡劉若英

我喜歡她的靈巧與清新

可是說實話她並不適合飾演張幼儀

選角選錯人了


南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小腳與西服
2011/08/25 13:46
想起胡適和他的夫人江冬秀。那是另一段小腳與西服的故事了。
傅 孟麗(moly0613) 於 2011-08-26 21:32 回覆:

胡適骨子裡也是浪漫想自由戀愛的人

無奈家有河東獅

所以只能做些精神外遇的事


歐宗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徐志摩
2011/08/25 11:49

其一生的確是「轟轟烈烈」

不過

他也藉此「墊高」了當年的文學地位

傅 孟麗(moly0613) 於 2011-08-26 21:30 回覆:

戲劇性最強的一位詩人

如果他不早逝

也許會被陸小曼折磨到喪失心神無法創作


段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是責任而不是愛!
2011/08/25 11:32
張幼儀在徐志摩死後,既便兩人早已離婚,依然孝敬徐志摩的父母。不是因為她多麼深愛著徐志摩,而是傳統社會的道德珈鎖,她認為有責任及義務孝敬公婆。既便徐志摩對她不忠,另娶他人。她仍然擺脫不了傳統的三從四德的道德珈鎖。但我認為張幼儀對徐志摩所做的一切,是責任而不是愛。
傅 孟麗(moly0613) 於 2011-08-26 21:28 回覆:

張幼儀的性格人格才是她孝敬公婆的原因

這種重大的責任中含有深深的愛

我寧願相信出自她口述的:也許在他的三個女人中 我是最愛他的


如予今盼:忙,暫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佩服
2011/08/25 11:04

愛惜自己,活出自己的一片天。

這樣的人生精彩、可敬。


如含苞之花朵,給人無限期待與希望。
--如予今盼
傅 孟麗(moly0613) 於 2011-08-26 21:23 回覆:

多少女人在失敗的愛情婚姻中沈淪

而張幼儀卻如火浴的鳳凰

向上提昇提昇  到最高的境地


盹龜雞~ 二月七日與十日 陽明山 與 花鐘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張幼儀
2011/08/25 10:47

的家世很好 , 她的哥哥是徐志摩的好朋友 . 雖然是自己的妹妹, 雖然是徐家鍾意張家的環境娶她入門的. 生長在極傳統的時代 , 她盡責的善盡本份孝順公婆,生下阿歡 , 然而婚姻生活中的地位高低太懸殊,她早已習慣徐志摩為她作主,卻沒法進入丈夫的心上.

她就是當時千千萬萬中國婦女的代表, 她的兄弟太瞭解也太愛惜徐志摩的才氣, 對於沒有出過洋的妹妹, 得必到詩人的愛, 多少覺得妹妹不是很配得上徐志摩,她們兩人是一樁再傳統不過的婚姻. 從沒有想要扭轉局勢, 只是從旁資助 .

未出過洋的她在公婆撮合下到劍橋去照顧徐志摩, 在這樣的環境裡她有機會學習如何當一個為自己作主的人.

可憐的她受了丈夫的欺負 , 是民初國內第一樁離婚案吧 , 可這境遇 最壞也就是這樣, 抓緊機會否極也是會泰來的. 一個人的格與品也在逆境中才得見真章 , 她投靠哥哥後, 努力學德語, 專心的讀完德國的教育學位, 開始為自己的未來打算. 回國之後, 經營過的銀行, 事業,學校 , 甚至哥哥的政黨財源,每一樣都有聲有色 . 她已經精彩得活出了自己 , 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委屈的小媳婦了, 多麼令人讚佩.

跳開這樁愛情的僵局, 她可是三個女人中, 活得最久 ( 漂亮富泰的老太太,  還有阿歡 承歡膝下) , 也活得最好的 .  老年的第二春 , 不就是拋棄徐志摩的魔障, 為自己活的證明 ? 該為她擊掌呢 !

傅 孟麗(moly0613) 於 2011-08-26 21:19 回覆:

顯然妳對徐志摩張幼儀的故事也是瞭若指掌

在徐志摩生命中的三個女人

張幼儀最不討他歡心

但是她卻活得最久最精采最漂亮

也對他付出最多


MW--隨新世代用語同步無妨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品
2011/08/25 09:47
我要為張幼儀按讚
傅 孟麗(moly0613) 於 2011-08-26 21:09 回覆:

張幼儀真是女性的典範

失婚後的她反而獲得成就自我的機會

從此一路長紅


荷花一開一謝又一歲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其兒的信__讀之鼻酸
2011/08/25 09:03
詩人
畫家
冒險家
政治狂熱人
...........
這些"成家立業"的人
"做人夫、人父、人子..."  大都不及格
讀整篇,有時我髮指__遠度重洋卻丟她如一張廢紙條
我讀其兄至情帶愧疚的回信  看出30年讓張幼儀堅苦卓絕起來
讀其兒子信  眼紅:
"母孀居守節,逾三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今幸有粗立....綜母生平,殊少歡愉‧"

尤其是這一句:"...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兒請父事__當親爸事繼父"__幼儀有子如此,無憾矣‧

傅 孟麗(moly0613) 於 2011-08-26 21:07 回覆:

我每讀到這封信這段話

也是熱淚盈眶

真的如你所說

有子如此 無憾矣

張幼儀和第二任丈夫過了20年幸福婚姻生活

也彌補了缺憾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