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09 07:47:59瀏覽1129|回應1|推薦31 | |
人生唯有讀書好 「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多蚊蟲冬有雪,收拾書包好過年」。懶人不愛書,時時有藉口,也許是因為尚未發掘書中趣。識得讀書樂者,無論在「綠滿窗前草不除」的春天,「瑤琴一曲來薰風」的夏日,「起弄明月霜天高」的秋季,或「數點梅花天地心」的冬月,無時無刻不是讀書好時節。官學兩用、忙得不可開交的北宋文人歐陽修,還抽出「馬上、枕上、廁上」的三上空檔零碎時間,用來讀書。如果不是深諳「讀書之樂樂何如」,何能如此?今日的地鐵捷運上也可見捧書人,若非莘莘學子為了準備考試,便可能是真正的愛書人了。 日昨去出入境管理局辦事,抽號碼、填表後,乖乖落座等候。這時拿出看了一半的「天上大風」ㄧ書細細品味。其間不時瞧瞧號碼顯示器。過了五十分鐘,聽到呼叫我的號碼,必須去45號窗口,偏偏看不見找不著,問義工也不甚了然。隔一會兒,鄰座告訴我:「你的號碼過了,要再抽一張。」就只好重新來過。等到辦完手續,前後已耗費兩個多小時,不過我幾乎快看完那本書了,一點也不覺無聊難耐。 「天上大風」是興趣較廣、讀書不限於小範圍的書癡會喜歡的書。筆調或莊或諧,夾敘夾議。圖文搭配雅潔悅目,裝幀形式設計清麗脫俗,獲得第一屆金蝶獎書籍美術設計組榮譽獎。封面封底及內頁書中,圖像及相關書影,搭配由楊雅棠所拍攝、世界各地愛書人之閱讀身影,為「天上大風,人間讀書」烘托意境,有相得益彰之妙。唯一美中不足者,封面和封底的書名標題「天上大風」四個大字,用硬筆書之,遒健不足,瑟縮有餘。若改以毛筆書寫(當然要選高水準的傑作),無論篆隸行草,或氣魄宏大,或瀟灑飄逸,皆美帥兼具,必然氣象一新,目光為之一亮。 此書分四輯,包括買書、看書、編書、藏書、寫書的傅月庵四十七篇談書的散文。首輯「故事書迎面飄來」,記載台灣近幾十年來的出版故事,只有一本「跨世紀第一夫人宋美齡」是2000年出版,其他提及之書全是稍早的「兒童樂園」、「王子」雜誌及幾本翻譯小說和頗有爭議的反共故事小說。這些書的出版剛巧與我成長的年代相合,大都讀過,較能引起特別的共鳴。 第二輯「世緣心事的遭逢」,談魯迅的編輯生涯,記述作者個人的讀書尋書遭遇經歷、因緣交誼,崇拜三島由紀夫的始末;以及與詩人周夢蝶的交往,娓娓道來,自然有味。 「吹散了這個那個人影」各篇,消化生硬冗長的資料,介紹東洋和西洋的作家,寫來興味盎然;東洋作家如井伏鳟二、中島敦、宮本正仁(宮本輝)的作品我沒讀過,西洋作家約翰葛里遜和史帝芬金,卻是熟悉的。 末章「以及其他種種」是全書最精彩的第一手資料和經驗的隨筆,寫在台北、北京覓書的心路歷程及眼見耳聞,兼及對藏書、 作家自己出書與古今中外書癡都中同一病毒的心理分析,十分貼切有趣。「編輯遐想錄」和「關於閱讀的一些想法」是作者真實的體驗和隨想,宛如聊天的誠摯分享。 「書人之愛」裏講到清代詩人黃仲則的「兩當軒詩詞全集」,勾起我深埋已久的讀詩狂熱;早在三十年前,就注意此詩人的才情,後來出國日久,許多書不便隨身攜帶,多年荒疏中文書籍的閱讀,落伍久矣。可歎! 想當年在牯嶺街舊書攤穿梭搜尋舊書的熱衷,重慶南路和書展購買新書的喜悅,任教職後依舊用相當比例的薪水,不斷添購成套的中外新書。喜愛讀書買書的熱情久久不變。中研所目錄組(著重中國目錄學)畢業後,於中央圖書館特藏組當過編輯,每天與古籍善本為伍,對於線裝故紙總有莫名的感情。 寄寓他鄉,做了幾十年自己專業領域的「逃兵」,一大批在台的昔日珍愛之書,因無處存放,業已於多年前或交贈中央大學圖書館,或送給隔壁阿婆賣舊書舊貨的老店。只留下十餘箱最不願割捨尚待處置的書,暫且擱在住屋窄小無多餘空間的小弟家中。 近十年來,網際網路蓬勃興起,貯藏資料數量龐大,卻不必擔心欠缺廣廈數百間,不夠安置;傳送訊息快速迅捷,也不須憂慮資訊遺失,皆可循索追蹤。查疑解惑 ,尚友古人,研習義理,網上切磋,論談無礙,結交今人,易如反掌。文章處處,知識遍野,珍珠垃圾,瑕瑜互見,俯仰其間,斟酌取捨,披沙揀金,屏棄糟粕,則有賴學養與功力。當此之時,紙本書籍的效用還存在嗎?當然!使用網路閱讀,固然方便,但是若所需書籍資料尚未數位化,仍得求助於實質擁有的書本。而且看書較不傷眼力,又何況一書在手,可批可點,至於風月滿懷的悠然雅興、輕鬆自適,好像也不是坐對電腦螢光幕的目不轉睛、雖疲勞而一時不自知可比的吧。 熟諳書籍版本、源流、掌故,逛舊書店如回家的「天上大風」作者傅月庵,便是召喚我歸來的友善之手和強烈的聲音。這次返鄉,一股親切熟稔的歸屬感將我拉回,重拾多讀中文書的樂趣,今後不敢多所奢望,但求閱讀深思以期靈命修持與日俱增的成長,於願足矣。
(寫於2008年2月)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