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blog.xuite.net/e/8/0/5/18728832/blog_1001573/txt/15702282/5.jpg)
幸福,在轉念處
一顆柔軟包容的心,開闊豁達的襟懷,喜樂過當下,念轉得幸福。
彭蕙仙的新書「轉念,遇見幸福」,是收集八十篇最近從自身生活體驗以及聽聞觀察的真實故事取材,配合閱讀聖經,思考分析領悟而寫成的每日靈修心得。分為「與人對話」、「與神對話」兩部;談論的不外是家庭、工作、人際關係、心性修養等日常須臾不可離之事。
本來我認為鬼神之事誠不可知,對鬼神一向抱持敬而遠之的態度,亦無特定的宗教信仰。至於信奉各種宗教的虔誠信徒,能在其中尋得心靈的依托與歸宿,那是他們的幸福,應予尊重,並不排斥閱讀引用宗教經文、闡述解說人生事態的文字,只不過通常這類題材篇章的宗教意味太濃,不一定都合乎每個人的喜好。讀彭蕙仙的這本書卻無此顧慮,以她多年記者的採訪歷練,親和簡扼的言詞,婉約從容的語氣,誠心誠意的表白分享,在在使人輕易欣然接納,且細細品嘗她精心烘焙的一道道值得咀嚼再三的美點佳肴,領略如何欣賞幸福的滋味。
每篇文章千字左右,長短適中,主題明確,標題醒目引人,內容實用,淺顯易讀,饒有深意。第一章幸福家庭篇的「多陪伴,少批評」、「主動彌合親情」、「子女的教育問題」、「委婉處理怒氣」,提醒我們與親人共處遇到的平常難題及處理之道。第二章喜樂人生篇的「單純的快樂」、「同理心」、「慢說」、「給彼此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失去與擁有」、「溫厚對待他人不堪」、「忙或不忙在於心境」,以心靈的調整博得有容乃大的祥和之境。第三章樂在工作篇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成功不是理所當然」,表出峰迴路轉的驚喜。第四章聆聽自我篇的「珍惜用餐時間」、「享受當下」、「安靜,才有力量」,證實生活中的頓悟是多少經驗的過濾提煉而成。第五章與上帝溝通篇的「奉獻的奧祕」、「可憎之物」等等,都是我特別有感觸的一些篇章。
各篇文章開端前的一段「默想」數行,提綱挈領,引出重點,燃起繼續看下去的興趣。底下的故事鋪敘著,其間不著痕跡的插入幾句聖經箴言金句來印證,末尾以某章節似格言的短句收束。「分享與討論」部份,先說自己的感想,再提出疑問,讓讀者反思分享經驗。譬如:「當你發現自己就快要發火時,你會怎麼做?」或「請分享你們家吃飯時家人的話題和家庭的氣氛如何」。全書沒有說教口吻及強烈迫人信教的壓力,只是善意的引領與分享,輕鬆悠閒的談論嚴肅話題,最殊勝者莫過於此。
美國著名的健康心理學家戴維 邁爾斯博士最近公布了他對幸福的最新分析和看法。他以為必須擁有健全的心靈和健康的體魄、切合實際的目標和期望、有自尊心、團隊意識,益友,合群,樂觀,豁達,能控制感情,工作具挑戰性,消遣多動態。這些是原則上的條列,與著重實際的「轉念,遇見幸福」一書同時排比,會發現許多價值觀類似,天下的真理原本就相去不遠啊,只看是否能實踐了。
「幸福」本是一種個人的感覺,由個人的價值理念成就自己的人生觀,加上實行力,產生快樂幸福之感。欲得之,說來容易,有時卻難如上青天,因每個人不是孤立的,人際關係的欠缺圓滿,影響一切,往往成為憂鬱之源。許多事牽涉因素複雜,未必操之在己即能如意,尤其只單方面的要求或期望別人,更是容易失望甚至傷心。如不改變自己的想法,只有自困泥淖之中,萬劫不復。還有些人力無法回天的無可奈何、不得不面對之事,除了想開,任其隨水東流,又能如何?而多半時候,人微力弱,宗教信仰適時的予人無比的力量,則是不容忽視的。
無論如何,每人經由不同方式,從心靈深處尋找適合支撐的力量來源,學會轉念,才能掌握通往幸福的萬靈之鑰。
(寫於200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