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小說‧沉睡在天葬台的情人】第三章《牽引》之三
2013/11/18 12:01:20瀏覽159|回應0|推薦1

你真忍心挖人的血肉?我有個心願要告訴你……

 

五十七公里路,這趟路程不近也不遠。

這路上的地似乎是不太平坦,石子大大小小,吭啷啷地互相撞擊著,農車也因這顛簸的路使得車身搖搖晃晃,差點沒把江恪嚇死。

農車後頭的蔬果是要送去給達孜縣的旅社的,達孜縣不比拉薩市熱鬧,物資自然是缺乏,運送的大多是些從四川來的土豆、野菜、西瓜、蘋果等等。自從青藏鐵路開通後,西藏的糧食物資大幅提升與好轉了許多,鐵路未完成前,這塊荒涼的土地上幾乎只有青稞,不太產其他的農作物。

老師傅時常在拉薩市與達孜縣兩地往返,知曉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於是疑惑起為何江恪要來這樣的一個地方。

「年輕人,你怎麼會來這裡啊?達孜縣不比拉薩啊!」老師傅開著車,笑笑地問。

這句問話,讓江恪的心瞬間頓了下。

為什麼會來這裡?其實他自己也在找這個答案。

猶豫許久,他才道:「就是來看看甘丹寺,好奇嘛……」

這句話是半真半假,亦又是全真全假。問他為什麼,他也不知道。

老師傅睨視江恪一眼,笑道:「哎唷,你可真有心了,我看你的體魄挺好的,比西藏人還健壯,平常有在練啊?」

不可否認,江恪還真的有點像西藏人,偏帶古銅色的肌膚,流利的線條真比西藏人健康許多。西藏人雖生得結實,可身材卻偏矮小,沒江恪的體格來得姣健。

「哈,平常會健身,也沒什麼……」他被說得有些不好意思。

「健身?哈哈,在西藏啊,放牦牛就是健身啦!」老師傅笑得雙眼宛如月牙,直揶揄著江恪。

牦牛這個詞又讓江恪想起昨日的那幫孩子,那些孩子笑他是牦牛,把他貶得多低啊……想想,還真是氣人!

和老師傅說說笑笑,很快便到達達孜縣。老師傅刻意找了個離甘丹寺較近的點讓江恪下車,兩人點頭招手後,便分道揚鑣。

拖著那個礙事的行李箱,江恪先找了一間欲住的旅社,把行李寄存在那,隨後便沿路打聽如何上甘丹寺。打聽過後,才知甘丹寺位於拉薩河的南岸,矗立在卓日吾齊山的旺波日山頂上,清代的雍正帝曾為這座寺院賜名為「永泰寺」。

隨意招了輛出租車,江恪就這樣不辭辛苦地前往那個莫名住進他心頭的甘丹寺。

車子仍是搖搖晃晃,西藏的路真不是普通地爛,興許是偏遠地帶,加上地理環境、生活條件不比其他地區來得優渥,這路嘛,也算是勉勉強強,不錯了……

當車子越往山上開,眼前的寺院景像是越加明顯,整個建築體系和布達拉宮有些相似,同樣是以紅色、黃色、白色的牆瓦建製而成,只不過甘丹寺更是挨著山壁,一層一層往山上堆蓋,群樓重疊,壯觀不已。

遠山處,五彩經幡飄揚,似乎是在與清澈的藍天做對映。那一飄,代表著念誦,將那經幡上的經文一遍遍地誦唱著,讓風把那最誠摯的信念帶到如來的耳裡。

山壁上生了一叢叢的高原植物,十分綿密,可卻矮小。看上去,這些植物與寺院五十多間的屋房穿插著,有如住在林區裡。站在高山上眺望,還能見到那能治百病的拉薩河水,河水潺潺地流,往東邊逝去……或許,它永生不滅。

下了車,江恪才真真實實地感受到,甘丹寺是一座與世隔絕的寺院。這種感受和待在車子裡時是不同的。寺院旁雖漫著青山,山後有著拉薩河,看上去人傑地靈,但卻也是一世滄桑。甘丹寺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與摧殘,摧毀後已無一片完好,直到二十多年前,政府才又開始了修復的動作。

仰頭望著眼前的這片景色,江恪痴嘆了。他的眼,瞬間收不回來。

這裡雖蒼涼,沒布達拉宮來得宏偉,可它卻是更加地真實,像是真實存在過。

是斑駁,是滿目飛霜,曾經在雪地裡出現過的那抹身影,似乎又飄到他的眼前。他就站在不遠的門口處,涼涼卻又是帶著深意地回過了頭,朝他喊著:「進來吧!」

這句話聽似簡單,可那聲調卻帶著無限的情感,讓人理不清也猜不透。

沒有任何的猶豫,江恪跨出腿,步伐踩在石子地上,朝著寺院前去。

這裡的屋子很特別,尤其是紅色的,紅色的磚瓦房上,定會有著金頂,那是供奉著神佛的地方。

跨過一層層寬敞且平順的階坎,江恪不斷地往上走去,那一步步是輕鬆自在,可心卻也是沉沉的傷,兩者交錯著,有些複雜。

那是心,可他的表面,顯得異常平靜。

隨著腳步一跨一踏,他的眼尾瞥見了一旁的紫色植物。

這種紫色的高原植物異常漂亮,長得像海裡的珊瑚,一株一株,一叢一叢,細細看去,上頭還長了些刺,與仙人掌有些相像。

猛然間,他發現他的隨身行囊在動,是久違的震動感。他本以為不會有人管他的死活原來,還是有人關心他的。

他連忙打開了包包,把裡頭的手機拿出一看。

是卓曉芬!

他傻了,徹徹底底地傻了,卓曉芬居然撥了電話給他!

※ 版權所有,請勿轉載。蘇旋的瓔珞珠寶盒 http://blog.udn.com/mirandasu

(待續)

( 創作連載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randasu&aid=9515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