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7.12: 科技駕到
2017/03/25 15:10:28瀏覽146|回應0|推薦2



科技駕到。

一點一滴地,小碎片地,手機和蘋果地,進入我的生活。

於是,拱著它(手機和蘋果),悄悄坐進 New Media Art「新媒體藝術」的課室。衷心期望年輕快捷,機械工程與藝術設計雙料專家同事,能讓我開眼。



online photo



科技加藝術,能開啟什麼樣的新風景呢?

~~~


「新媒體藝術」專家是位紅髮美人,品味超凡,動作快速。 No Nonsense 新世代,絕不浪費任何一個音節的「廢話」。

短短數分鐘,‭ ‬利落動作三兩個,她就把四個高懸的投影布幕,‭ ‬前衛數據銀光,空靈非人界音響調動起來。一時,整個教室裡,絢麗魔幻,聲光化電。快速移換之間,只剩下一群人類木雞,動作劃一,轉動眼珠。

這不是科學博物館,是文科教室。四面銀屏輪流交替打出班雅明,阿多諾,和傅柯的見解:如果藝術的神聖光環被商品文化摧毀殆盡,人們該如何打造藝術主體性,如何拒絕「環形監獄」的制約性生存環境?

之後,有跨學科領域的新媒體藝術作品,在布屏上持續登場,件件先鋒前衛,或挑戰,或呼應前面提出的各個議題。黑暗中,紅髮同事的分析聲凌空而來,幽靈般句句低沉快速。

~~~



online photo



從上世紀中頁開始,數位電腦取代手動計算機,媒體科技發展出強大無敵的數據影像儲存功能。藝術家、科技設計家、消費者共同投身在科技的五音五色的方便和新奇當中,成為身懷七十二變絕技的孫行者,擁有千里眼,順風耳,能玩定海神針,縮小放大千變萬化不費力。多麼好玩的魔幻空間,人們不再老神使用文字語言,只用聲音圖像,創造出另一個空間。

那些在外圍觀望,不想靠近的人,不知不覺中成了另一個族群。 他們才發現: I am amazed! Are we fucked?

~~~


「科技」與「媒體藝術」結合,成為「新媒體藝術」。隨之,「光藝術」, 「科技藝術」,「數位藝術」,「聲音研究」Sound Studies 等等新鮮玩意兒一個個出現。不消二十年的時間,網絡博物館上的 New Media Art Museum 就成形了。

在電腦教學和「聰明教室」smart classroom, 數位資料庫和影像圖書館之間,「科技」無聲無息地站上了學術研究的殿堂。申請人文研究基金的學者們互相走告,研究課題如能多少跟「科技」沾上點邊,或能多少「加分」。

以前,解構學、後殖民主義、全球化、帝國、影像研究等關鍵詞,也有過這樣的勢頭。風水輪流轉,此刻「科技作為方法」(Technology as Method),正當其道。

~~~




online photo



偉大的傅柯先生曾說,「環形監獄」裡的犯人每天都牢牢制約在一定的空間時間裡。

此刻,在如來佛的手心裡打滾的弄潮者,能不能千百億化身,隨時跟斗雲出入時空九重天,‭ ‬在「文字」、「影像」、和「聲音」之間遊走呢?

能不能一邊上博物館欣賞「傳統」藝術,一邊隨時一個跟斗翻上新媒體的魔術空間,「刨筋去骨」徹底推翻「傳統形式」?

悲喜交集的科技魔幻,如電光如雷動,如夢幻泡影。

會不會,有一天,跟斗雲翻大了,翻出了如來佛的手掌心? 翻出了 N 次元,在太虛幻境,至大無外,至小無內? 在無文字,無科技,在零虛塵?

在科技駕到。


2017.03.24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ngfengying&aid=9886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