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4/25 14:41:21瀏覽3137|回應12|推薦90 | ||||||||||
南京人稱比父親年輕的姑媽叫"孃孃"(發音ㄋㄧㄤ ㄋㄧㄤ),去年十月我和姊姊回南京拜望孃孃,她是父親最小的妹妹也是父親家中唯一健在的長輩。 那天下了從上海開往南京的動車,通過長長的天橋,望向出口,在眾多的人群中見到一張白淨娟秀的臉龐,直覺認為就是來接我們的表妹,果不其然。從未謀面的表妹和表弟,也立刻認出我們,帶著濃濃的南京腔親切招呼我們,"終於回家了"。來大陸這麼多次,這是第一次來到父母的故鄉"南京"。 十月的梧桐已開始飄落,表弟說秋天是最好的季節。望著車窗外,看出南京沒有上海、北京繁華,表弟說因為南京是國民政府的首都,早期受到壓抑。如今發展已不如蘇州、鎮江。只有兩條地鐵,即使是鬧區高樓也不多,遠不如上海、北京;但畢竟是六朝古都,帶著古意是適當的。 經過莫愁湖,來到一個社區,孃孃和大表妹門對門住在這裡公寓二樓,上了樓終於見到和父親長的一模一樣的小姑媽,即使在路上我也不會錯過,她是我們的至親。 孃孃身子有些痀僂,腿不方便,用助行器或拖著板凳行動,平日生活都靠住在對面的表妹照顧。 表妹拿出一些舊照,大家聊起往事,孃孃精神來了,只是年紀大了,許多事記不清。記得父親講過:祖父及叔公作煤炭生意,在湖熟各有兩百多畝良田,叔公沒有子嗣,爺爺將叔叔過繼給他,所以家中算是富裕。 湖熟真是魚米之鄉有句容河穿鎮而過,是江蘇最大的圩區(地勢低要築堤),產的大米晶瑩剔透,品種優良。湖熟也是南京板鴨的產地,爸爸說稻子收割時,有許多稻穗落在田裡,稻子收割到哪裡,鴨子就趕到哪裡。所以我經常要去正紀買板鴨給父親,故鄉味道安慰思鄉情懷。 父親常說老家到處是水田,田的中央都有水塘作為灌溉用,小時常划著木盆採蓮藕或在池中戲水。祖父請名師訓練父親寫得一手好毛筆字,因為要替祖父寫田契,父親初中畢業後被保送進入南京一中,因此到南京求學。 民國26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後,父親與孃孃跟著他們的嬸母逃到安徽依靠嬸母娘家,安頓孃孃後,父親又往四川走,路上遇到穿著南京中學制服的同學及老師,跟著一起逃到成都,成為流亡學生,先進成都中學繼續高中學業,後來進入成都的空軍機械學校,學習雷達及氣象,接著隨空軍轉到雲南昆明。 孃孃則留在安徽,等局勢稍平靜,祖父不放心又派人把她接了回去。二戰結束後,父親才回到南京,這時南京成立氣象總隊;但局勢演變得很快,38年父親奉命將南京的器材運到台灣,由公館機場(現清泉崗機場)下機,台灣有了氣象聯隊。但母親卻得了傷寒,住在南京醫院,父親回南京探視,本來不打算回台灣,聯隊長保證會送母親來台,父親才不安的回到台灣。從此親人分隔兩地,再見面已人事全非。 共產黨統治大陸後從事土地改革,發動佃農、貧農攻擊地主及富農,當時祖父已去世,父親帶著叔叔到台灣,家中田地由未出嫁的大姑媽掌管,姑媽受不了侮辱及打擊,跳河自盡。接著三反、五反,孃孃被打成反動派。1969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孃孃一家人則被下放到蘇北灌南,一是地主身分、一是海外關係不好,因為父親是國軍。 表弟說到了灌南生活很苦只有雜糧吃,所以他們都長不高。十年後,文革結束,才平反回到南京。父母則很早就透過住在香港二姑媽的親戚聯絡上二姑媽,從香港寄錢給姑媽,也從日本託朋友轉寄錢到大陸,開放後,父母回去探親才知道孃孃沒分到錢。 我知道父親對家中親人有深深的歉意,由於他在軍中的身分拖累所有人,所以每次回去三大件五小件的,直到後來健康不行無法回去,父親去年過世,過世前還常提到老家田地。這幾年大陸親戚的經濟狀況有改善,母親才放下心。 這次只在南京待了三晚,許多地方還沒去,二姑媽家的人還沒見到,聽說湖熟老家已拆,只有下次回去看看了。 我家的故事只是大時代千千萬萬個悲劇之一。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