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古文系列〉心術的體認
2006/09/28 11:19:33瀏覽501|回應0|推薦11
   心術的體認                  
 「心術」一詞就字面解釋,是運用心思的方法。做一位良
將,首重其「心」的修養。碰到重大危難能不變臉色從容應
付;對不正常的利益出現在眼前時,心中只有國家而忘卻自
我。必然可以明辨「利」與「害」。在上戰場對付敵人,凡
兵崇尚正義,雖利勿動,用以減少一動之危害,則他日對措
手不及的事實,以惟義才能使士卒的心振奮起來,士因正義
引起憤怒,可以參與百戰也。                         
                                                   
 凡作戰的原則,在未戰之前需先蓄積財物,部隊於未戰之
時,則應培養其作戰的實力;已屆作戰的時候,必需培養其
高度的士氣;如戰勝了要保持榮譽心,提高警覺慎防烽火再
起,嚴密監視敵陣各種情況,使後方的人民無所顧慮從事生
產,這是積聚財物的方法。對部隊作適切的犒賞,使士卒嚴
格作戰訓練,為提振其再戰的力量之唯一方法;遇小勝而不
傲慢,遭小挫更應激勵士卒奮發,是訓練部隊士氣的良法之
一;用人不以滿足其所想得到的物質,應勉其自力更生,以
培養軍心的良方之一。故士卒應長存敵愾同仇的心理,不使
其懷慾而盡情滿足。憤愾不全洩,期士卒有再生勇氣;慾望
不全達才有奮戰之心。雖已吞併了天下,士卒不厭其戰,實
黃帝統御作戰之經驗,值得吾人效法再三。             
                                                   
 為將者要有智謀與威嚴,士卒必須服從命令,智者使敵人
摸不透我之作為,建立統御威嚴使士卒尊重而有節制。因此
都願意把生命交給將領指揮,惟有士卒遵從命令,然後才能
效命疆場發揮最大戰力。對敵軍之行動,應先明瞭敵之領導
者其可能行動,調整我軍佈署冒險犯難全力出擊,一定能輕
易地捕捉他們。故古之賢將,能指揮軍中斥候深入敵陣蒐集
敵情,考驗自己並決定殲敵的大計。                   
 為將之道,必須懂得兵法運用的奧妙,才能指揮三軍,明
瞭形勢的變化,適時提出攻擊措施,節制現有資源,發揮最
大效用。見小利不可貪心,見小患(錯誤),絕不躲避而予
改進,小利小患易於製造大禍患,帶給部隊團結極大之困擾
,惟有培養精誠團結自愛的部隊,才能無敵於天下。所以部
隊面對作戰一忍可以支持百勇,一靜可以剋制百動。敵我軍
隊皆有優點與缺點,我應暴露缺點於敵前,使敵人懷疑而恐
懼,我軍應隱蔽精進戰技與戰法,發揮部隊最大優點,以擊
潰敵人,爭取全面勝利。                             
                                                   
 一個善於統御部隊的將領,使士卒具有信心沒有顧慮並有
所恃。士卒無任何顧慮,馬革裹屍戰死疆場死不足惜,因渠
等對為將者深具統御指揮之信心,與敵作戰必定不至於失敗
。訓獸師手持皮鞭並揮動鞭子大聲喊叫指揮猛虎,空手遇大
型的蜥蜴,其人易變臉色而卻步,是乃一般人的心態,明乎
此理可以將兵矣!一個人手執兵器即使是古代勇士也不敢逼
近身旁,身穿盔甲手拿兵器而眠,雖是小孩都敢射殺其身。
故善將兵用兵者「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修養「智、信、
仁、勇、嚴。」五德,表現其具有堅強之力量,則戰陣競爭
之力有餘矣。                                       
                                                   
 本文選自嘉祐集,屬論辯類的文章。全文以闡論將兵之道
與作戰權宜方法之運用;蘇  洵列舉為將之修養,著重五德
「智、信、仁、勇、嚴。」綜合兵家理論,寫下心術;說明
為將當先治心,次說作戰之道,以培養士氣,充實戰力;將
者用兵之道理,應著重用兵在「忍」與「靜」,及兩軍優劣
點之運用,才能克敵致勝;末了說明用兵憑藉堅強的信心作
結論。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