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古文系列〉師說的體認
2006/09/27 13:02:53瀏覽240|回應0|推薦17
   師說的體認                  
 師者為人傳道、授業、解惑。凡古今求取學問與知識的人
,必須經老師講授事物當然之理,修己治人之方法,授與詩
書六藝之業,由老師傳其道,解其惑,指引迷津。故凡人求
學問,無貴賤老少之分,以求取聖人之學問道德,在超出眾
人之上,言其自身,勿以從師為恥,方能成聖人之所以為聖
,故為學一定要從師。一般人都知道為子女選擇好的老師,
來教導他們,可是他自己,卻以向老師學習為可恥,真令人
迷惑而不解!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
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因為他和他的年紀相差不多
,道術也相差無幾。」若向地位低的人學習,覺得非常羞恥
的事。若能拜在高位的大官為師,就覺得自己的身分也隨之
增高了。唉!從師問道的風氣,巫、醫、樂師、百工不以相
師為恥辱,士大夫卻故步自封,這是令人費解的事!「聖人
無常師」,而聖人殷勤求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是故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精,反證世俗的錯誤。   
                                                   
 當前校園暴力事件,學生辱毆老師與極少數的老師行為失
檢等時有所聞,雖因社會快速變遷,導致人倫失序師道不彰
,但我相信尊師重道之精神,仍舊存於大多數中國人的心中
。其實,社會環境是互動的,所謂︰「環境是客觀的,操之
在人,力量是主觀的,操之在我。」只要負責傳道、授業、
解惑的老師們,能抱著載道的使命感,來奉獻自己,教育學
生,誠心正己以修德,力挽社會橫逆,傾頹的師道將重振,
造福學生,安定社會,則為期不遠矣。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