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邊城(La Cité)法國的另一種文化
2007/05/15 07:25:14瀏覽1086|回應1|推薦12

邊城(La Cité法國的另一種文化

先以建築的眼光來解釋"邊城",就是當城市達到他使用的一定飽和點,開始建造一些所謂的衛星城市,用以緩和城市的擁塞,但不幸的是會有兩極端化的聚集,最有錢的和最窮的兩種城市,有錢人是因為要更好的生活品質而移居郊外,窮人是因為市中心房產過於昂貴,(像陽明山、天母和板橋、中、永和),當然時間的經過,各自會發展出自己特殊的生活文化,而漸漸也聚集同樣條件的人來到此地,這是前言,只是介紹城市的形成。

當初法國政府當局只想要解決現存的居住問題,把這些新移民的勞工聚集在郊外市鎮,卻沒有設想到若干年後,所引起的問題真的令人束手無策,以都市計劃而言,我們告訴台灣人,這是窮人社區,不會有人相信,法國人蓋國宅,社區有比直的大路,大樓之間座落著綠草地和小型公園,和停車場,社區設有學校、幼稚園、甚至托兒所、社區中心,運動場,小商業中心,而且一定會有巴士經過,只不過位在郊外,建築外觀現代簡約,如果沒進大樓大廳是看不出這是窮人住的,公寓的面積也大,從三房到五房都有,為什麼會知道是窮人住的,有人繳不起房租,有人根本不繳,大廳到處有人噴漆,塗鴉,砸爛某些設施,沒有人清掃,進電梯之後,狀況好不到那裡去,尿味,塗鴉,骯髒,電燈昏暗,你會懷疑自己到了紐約的黑人區,而這些地方就是阿拉伯人、黑人,有些東方人的住所,這裡到市中心要一到二個小時,社區巴士晚上九點之後就沒了,說不定更早,而這裡到市中心的車票也貴,所以這群孩子通常也只能在這裡玩,進不了巴黎市中心,所以環境如此,人的品質也下降,就知道孟母為什麼要三遷,我一直認為人的品質,和成長環境相關,很少人真的可以掙脫現實,除非真的很努力,而這群小孩的父母親,每天為了照顧三餐就忙到無法教育小孩,他們自己也沒受教育,反正只要他們好好長大就好,加上父母不管束,他們一起群聚,逃學,打架,鬧事,砸爛公共設施,無所不做,因為無聊加上精力過盛,如果再有毒品,一生就如此完了,無法翻身,在去年發生的郊區大量的燒毀,汽車,公共設施,甚至於學校,當記者訪問這群小孩,小孩回答說,我們又不能去看電影,也不知道要作什麼,只好找些新的"樂子",當他們說這是新的"樂子"時,卻不知政府和百姓們付出多少代價來善後,反觀好的區域的小孩,上下課如果不是父母來接,那一定是褓母(新奴役時代:褓母不是黑人就是亞洲人),孩子的教育很重要,除了正常上課之外,課外輔導,舞蹈,運動(跑步和田徑),音樂課,騎馬,游泳課﹍等(和台灣一樣,只是沒台灣小孩那樣可憐,被排的滿檔),假日父母會和小孩一起活動,學區裡的親子活動大置相同。

其實全世界都一樣,當父母的經濟寬裕,才能心有餘力的照顧到小孩的教育問題,只是不斷省思,其實窮父母也能教育出出類拔萃的孩子,不要一味的把教育問題丟給學校老師和政府當局,因為最終還是你的小孩。

而這存在已久的移民,種族問題一直沒有被解決,去年內政部長,Nicolas Sarkozy先生以暴制暴(現在當選的總統),只是暫時壓抑住,人民有權利說話,和表達不滿,而政權要提出什麼方案來解決這棘手的問題?我們期待是和平的,而非暴力,不要讓法國的民主走回頭路。

 

圖片一:是郊外的國民住宅所設立的空地,可以做任何活動

圖片二:是整個社區的全景鳥瞰

圖片三:後面的高樓就是所謂的便宜住宅,雖是便宜,看起來也比台灣的房子有質感些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nfengchiou&aid=960359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孟母三遷
2007/05/15 16:38

妳這篇講得非常好,把環境、人文和社會階層關係分析得相當深入。

孟母三遷我覺得有這必要。幾年前,我和老公到一個郊區小學教中國書法啟蒙,這一班學生大多是外裔子弟,其中一個挺愛搗亂,就會有兩三個跟著起鬨,導致教師無法上課,神經衰弱,其他學童全被犧牲。我們當時有四個大人,竟然管不住兩三個小毛頭,妳說可怕不可怕。

孟母三遷有其必要,我不要悠悠在這樣的班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