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隨筆】書的審判(二)
2005/07/08 20:14:11瀏覽731|回應13|推薦3

  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有一篇名為〈書的審判〉的短文,敘談他清理家中部份藏書的過程,及揀擇去留的標準。他自問:

 「你需要這本書嗎?你愛惜它嗎?你是不是確定會再去唸它?你跟它分離會覺得痛苦嗎?」(《輕微的喜悅》,p.43)

  接下來的文中,赫塞便一一說明哪些作家的作品是他會存留的,而哪些是會拋棄的,這不但是一場書籍的審判大會,也是對作家的嚴酷考評。

  一年前,自縱谷北段遷居南端,求學四年所累積下的報刊、書籍多至難以寄送,甚至曾有請搬家公司協助的念頭。不得已,只好仿傚赫塞,硬是割捨掉了部份,再請親戚的運米小卡車北上,將書籍、衣物等細軟家當一併裝車南運,方才解了燃眉之急。

  最近,鄉立圖書館辦了一個換書活動,我也跟著湊熱鬧,將房內的藏書分類整理了一番,清出了五十餘本舊書,準備拿去好書交換呢。只是,我一邊整理一邊細想,有些書是再怎麼也提不起興趣去讀了,可是當時又為何買下呢?有些書是現在的我很有興趣讀的,可是過去為何一直束之高閣呢?

  隨著年齡的增長,藏書日增,可是常在手邊翻閱的,卻始終不多。這些「固定班底」的名單如下:

【童書】梅特林克,《青鳥》,台北:國際少年村,1996。
【新詩】羅任玲,《逆光飛行》,台北:麥田,1998。
【宗教】David Steindl-Rast, O.S.B. & Sharon Lebell,《寂靜之聲》,台北:智庫,1997。
【宗教】馬丁路德,《信心日引》,台北:天恩,2000。
【散文】楊照,《迷路的詩》,台北:聯經,1996。
【散文】鍾怡雯,《垂釣睡眠》,台北:九歌,1998。
【小說】三島由紀夫,《奔馬》,台北:星光,1983。
【小說】艾倫.萊特曼,《愛因斯坦的夢》,台北:純文學,1995。
【社會學】E.荷華,《真實信徒》,台北:水牛,1985。
【社會學】卡普費雷,《謠言》,台北:桂冠,1992。

  在我有生之年,這份書單恐怕還會做很大幅度的異動,只是,如果真如〈明天過後〉電影情節那般,有一場巨大的災難漫天席地而來,我想我懷中緊抱著的,會是這十本書。

2005.07.08.寫於全國好書交換日前夕

推薦閱讀:赫曼.赫塞,〈書的審判〉。收入《輕微的喜悅》(台北:萬象圖書,1991),pp.43-45。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liader&aid=25160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項梁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還有……
2005/07/08 21:42

(還有,小學生讀Hermann Hesse,小蔚雲哪,你也太早熟了吧!


項梁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答蔚雲
2005/07/08 21:25

年齡漸長,喜歡看的書也不同,對同一本書的解讀也未必相同。

國小時很喜歡看些「恐龍大怪獸」、「十大不可思議」、「世界的精靈與妖怪」之類的書,現在只覺得好笑;國中時喜歡讀昆蟲、動物圖鑑,現在也興趣缺缺;高中時喜歡讀詩,現在讀的少了……我想,不變的書,變的是人。

不過,對某些書的喜好,倒是不會變的,像談幸福的《青鳥》、談各式各樣時間觀念的《愛因斯坦的夢》、帶給我心靜平和的《寂靜之聲》、解構真實與虛妄的《謠言》……等,都跟在向良身邊相當長的一段日子了。

如果有機會,我想將對這十本書的感想文字寫出來。


蔚雲˙珣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我對書的審判
2005/07/08 21:03

嗯!其實,對於書的審判,每個人的角度不同,可能所審判的觀點也不同。

Hermann Hesse是我小時候很喜歡的作家,有特別去買他125週年紀念的[蝴蝶],還不錯!

向良的藏書還頗對我的味的!而[愛因斯坦的夢]則是最近朋友總是捧在手上細細閱覽的書。

呵,一些書籍是等我們去親身經歷過來讀比較有味道

一些書籍看完就沒了,現在才後悔當時不該衝動買下!

一些書籍是愈讀愈有興趣,每讀完一遍還想再讀,每次讀完都有不同的感受,愈來愈深入呢!(向良應有碰過此類書吧?)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