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7/07 13:31:11瀏覽484|回應2|推薦3 | |
謝謝您的回應。 書寫與閱讀,其實是作家(或文字發表者)與讀者雙方各自的解讀,而這種解讀嚴格說來並無所謂「正讀」跟「誤讀」的差別(只要不是刻意斷章取義、曲解文意)。只是,怎麼樣的解讀才是正讀?照老師說的題解注釋?照作者的生平經歷推測?當我們自認是正讀的時候,會不會陷入另一種誤讀的危機呢? 所以,向良認為,這就是為什麼需要討論的原因,而最直截了當的討論,便是直接去問作者(就像我跟蔚雲的討論)。 討論的前提是雙方的態度都必須謙和溫文、就事論事(當然,這也要雙方都有能忍受批評的雅量),如果有一點點負面情緒,則容易流於潑婦罵街,戰火擴散至數個版面。至於討論過後,也未必就要達成什麼共識,反而可能是對各自的信念更加確立了呢。 不過,有時向良所閱讀的作品只能「會心」,很難發言討論, 我也就不會做任何回應,只推薦而已,這點跟ANNA姐是一樣的(您的那篇〈奇怪的留言〉,向良是又會心,又想回應呢)。向良知道,您跟許多網友都是相當認真地推薦,只是,我在瀏覽其他網誌的過程中,確實發現很多灌水的推薦,向良就納悶,為什麼一篇不用心的文字值得那麼多推薦呢?網友究竟是我們的投票部隊?還是給予我們意見,相互討論請益的朋友呢? 當然,向良這樣說真是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我還是必須澄清,推薦數跟作品好壞沒有絕對的相關性,好壞也只是個人的評斷,不能算準的。 至於您說有關於讀書心得的部份,向良完全同意,只是,向良寫的並不是正式的讀書心得報告,而是一種夾雜記(所見所聞)、論(所思所想)、感(所感所悟)的鬆散文字,向良並沒有身為書評者的能力與自覺意識,甚至,我在網誌首頁開頭便說了:這些都是幌子。閱讀對我而言,並非全然是吸收新知、學習寫作技巧,甚至成就自身的管道,更多的時候,書籍肩負著消遣與排解壓力的使命。 回到文章開頭。 書寫與閱讀,其實是作家(或文字發表者)與讀者雙方各自的解讀,書評者因著見多識廣、才識淵博,往往能做出令眾人滿意或認可的評論,然而,同一本書在不同的書評者眼中會有不同的樣貌,同一位書評者對一本書也可能做出不一樣的評價,前者是仁智之見,後者便與書評者的人生閱歷有關了。 向良年紀尚輕,(蔚雲可能會不同意),人生閱歷也不豐富,正是該向各位網友(如ANNA姐、風城兄、心靈姐)請益的時機,怎麼好放過呢?人生的歷練與文學造詣無關,向良也想透過你們的回應,看到更遼闊的世界呢! 如同您在網誌首頁中所說的,「朋友是可以說真話的人」,向良很高興能聽到ANNA姐的真心話。伏爾泰也說:「即便你說的話我一句也不同意,但是我仍堅持,並捍衛你有說這話的權利。」這是何等寬廣的心胸! 只是,向良剛開始看您的回應文,真的被那一連串的驚嘆號嚇到了呢(向良知道您並沒有要嚇我的意思)。如果可以的話,是不是可以請其他的標點符號也出現呢,我想,驚歎號直挺挺地站那麼久,應該也該下崗了吧?博君一笑。 祝您: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