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夢參老和尚:楞嚴經 4/4
2021/08/20 13:31:35瀏覽1810|回應0|推薦4

 【發明二相:一者明見,則能遍見,種種惡物,生無量畏;二者暗見,寂然不見,生無量恐。】
  從你的根業、業根而發現的現相,兩種,一種是明見,一種是暗見,二見交現,明的遍見,暗的遍見。暗的遍見是寂然不見的。如果你是三歸佛弟子,三寶弟子,他看見一切寂然的、歡喜的,沒有恐怖感的。但是造惡業的眾生,殺、盜、淫、妄業重的眾生,他看見全是火聚,十方如大火聚。
  從他的根發出兩種相,發明二相,一種是明見,遍見種種惡物。在我們受了三歸入了佛門弟子,他看見遍見的不是惡物,全是善境界。這是相反的。這是說十方世界一切眾生,指惡業說的。那時候人死了種種惡物他生恐怖感,生起無量的畏懼。二者,什麼也看不見。一者是明見,二者是暗見。暗見,寂然不見,這個不見他生起來無量恐怖的心。
  【如是見火,燒聽能為鑊湯洋銅,燒息能為黑煙紫焰,燒味能為焦丸鐵糜,燒觸能為熱灰爐炭,燒心能生星火迸灑煽鼓空界。】
  如是見火,上頭是你的六根發相,這個是說六根交報。如是的交報見火,燒聽能為鑊湯、洋銅;燒息能為黑煙、紫焰;燒味,什麼東西燒焦了那股味道,鐵糜;燒觸能為熱灰,爐炭都是熱的;燒心能生星火、迸灑,煽鼓空界。在他所造因的時候,把鐵床銅柱;鐵床銅柱就是他生前所看的花容月貌,貪愛心;看見火燒,現在變了不是花容月貌,是鐵床銅柱。因中聽到嬌聲愛語,現在聽到的是洋銅灌口熱體燒身的聲音。因中所(鼻+臭)的龍涎麝香,現在看見鼻(鼻+臭)什麼東西燒焦了黑煙的氣息。因中所嘗的資身補劑,現在所見的焦丸鐵糜之味。生前所嘗的資身的補劑的,現在都變了,變成焦丸鐵糜之味。以前所接觸的形容女人玉潔冰霜、玉體,現在是熱灰爐炭之觸。以前所思想的吳姬越豔,現在見火所燒,心中生的星火、迸灑,煽鼓空界。形容詞,在你生前跟你死後所見的境界相大有差別,全變了。
  【二者聞報,招引惡果,此聞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波濤,沒溺天地,亡者神識,降注乘流,入無間獄。】
  二者聞根,招引惡果。此聞業交,到你臨命終的時候,先見著波濤,就是海浪起的波濤把大地都淹沒了。亡者的神識,死的他的神魂乘流,就乘這個漂流的流,流入無間地獄去了。
  【發明二相:一者開聽,聽種種鬧,精神(堥-土+心)亂;二者閉聽,寂無所聞,幽魄沉沒。】
  在根所發生的相,發明二相,一者開聽,能夠聽到種種音聲,聽這音聲不是好的音聲,使你精神上受了刺激,不是愁,就是亂。這是開聽。二者閉聽,寂無所聞,幽魄沉沒。幽淒那個魂識沉沒,沉沒就是心裡頭生了非常恐怖、疑慮,把你陷害他人的那個情況,都陷在幽魄沉沒當中去。
  【如是聞波,注聞則能為責為詰,注見則能為雷為吼為惡毒氣,注息則能為雨為霧,灑諸毒蟲,周滿身體,注味則能為膿為血種種雜穢,注觸則能為畜為鬼為糞為尿,注意則能為電為雹摧碎心魄。】
  如是聞波,注聞則能為責為詰,注見則能為雷為吼,都是惡毒氣息;那種氣息的注聞,聞是聽的意思,聞到波浪的聲音,聞到雷吼,聞到這些聲音。注息則能為雨為霧,雨霧下的都是毒蟲,下到你滿身;那些毒蟲到你滿身,那你身心都受不了了。注味則為膿血種種雜穢,那種味道非常臭爛的。注觸則能為畜、為鬼、為糞、為尿,糞水、尿水。注意則能為電為雹,摧碎你的心,摧碎你的魄。這是形容詞,死後你那個魂神所受的種種的苦難。這只有佛說,在經上說,一切眾生如何能反應出來?等他再到為人,他把那個早忘了。他還能反應出來?佛化導眾生,佛所見到的。
  【三者(鼻+臭)報,招引惡果,此(鼻+臭)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毒氣,充塞遠近,亡者神識,從地湧出,入無間獄。】
  第三者(鼻+臭)報,招引的惡果。(鼻+臭)業交加,臨終的時候先見著毒氣充塞遠近,死亡的神識從地湧出,又入無間地獄;湧出來了,又沉沒下去,下了無間地獄。
  【發明二相:一者通聞,被諸惡氣,熏極心擾;二者塞聞,氣掩不通,悶絕於地,】
  發明二相,一者通聞,被那個惡氣把你心熏的其他你聞不到,這叫通聞。二者塞聞,憋著氣出不來,氣掩不通,悶絕於地。這些都不要什麼解釋,這是受苦受難的一切情況。這解釋(鼻+臭)氣的,就是臭的味道。
  【如是(鼻+臭)氣,沖息則能為質為履,沖見則能為火為炬,沖聽則能為沒為溺、為洋為沸,沖味則能為餒為爽,沖觸則能為澱為爛、為大肉山,有百千眼,無量咂食,沖思則能為灰為瘴,為飛沙礫,擊碎身體。】
  如是(鼻+臭)氣,沖息則能為質為履,沖見則能為火為炬,沖聽則能為沒為溺為洋為沸,沖味則能為餒為爽,沖觸則能為澱為爛、為大肉山,有百千眼,無量咂食;形容自己身化成一個大肉山,多少生物來吃自己的肉,來咂食自己。那種苦難不是咱們所能想像出來,人間是沒有的,人間看不到。沖思則能為灰為瘴,為飛沙礫,擊碎身體。這個不要形容不要講了,大家都知道了,聽到文字就知道了。
  【四者味報,招引惡果,此味業交,則臨終時,先見鐵網,猛焰熾烈,周覆世界,亡者神識,下透掛網,倒懸其頭,入無間獄。】
  第四者為味報,嘗滋味。咱們都愛吃好的,吃口味,來招引的惡果。此味業交報的時候,在你臨命終的時候,先有鐵網放出來火焰,那種火焰熾烈,整個世界全在火焰當中。死亡的人他的神識靈魂掛在網的柱子上,腳朝上,頭朝下,倒掛,倒懸其頭,入無間地獄。臨終墮地獄,形相。
  【發明二相:一者吸氣,結成寒冰,凍冽肉身;二者吐氣,飛為猛火,焦爛骨髓。】
  發明二相,入了地獄去了,有兩種相,一種吸氣,氣是寒冰,身上都凍冽了,肉身都給你凍冽了。二者吐出來氣,氣為猛火。吐出來氣,氣變成猛火,把你的身體骨髓都燒化了、燒幹了。
  【如是嘗味,曆嘗則能為承為忍,曆見則能為然金石,曆聽則能為利兵刃,曆息則能為大鐵籠,彌覆國土,曆觸則能為弓、為箭、為弩、為射,曆思則能為飛熱鐵,從空雨下。】
  但是這個燒就像你吃什麼東西一個味道似的,什麼味道?則能為承為忍、為然金石、為利兵刃、為大鐵籠,整個的彌覆國土;為弓、為箭、為弩,都射到你的身心;為飛熱鐵,空中降的雨像飛的熱鐵一樣的。這是你的肉身。其實鬼沒有身,他神識感覺有身來受這些苦難。這是味報,還有觸報。
  【五者觸報,招引惡果,此觸業交,則臨終時,先見大山,四面來合,無複出路。亡者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刹,手執槍銷,驅入城門,向無間獄。】
  五者觸報,招來的惡果。此觸業交,他臨命終的時候,見四大山四面來合,沒有出路。這個死的人感覺他的神識,在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子,還有地獄的牛頭獄卒、馬頭羅刹,手執槍銷,驅入城門,城裡頭就是無間地獄,向無間地獄。
  【發明二相:一者合觸,合山逼體,骨肉血潰;二者離觸,刀劍觸身,心肝屠裂。】
  這時候從他根發明兩種相,發明二相,一者合觸,合山逼體,整座山壓縮你這個身體,骨肉血潰;就是山往裡頭合,把你的遍體壓成骨跟肉血都潰爛了。二者離觸,刀山劍樹觸壞你身體,心肝都給你屠裂了、斬裂了。一合一離交相報。
  【如是合觸。曆觸則能為道為觀為廳為案,曆見則能為燒為爇,曆聽則能為撞為擊為剚為射,曆息則能為括為袋為考為縛,曆嘗則能為耕為鉗為斬為截,曆思則能為墜為飛為煎為炙。】
  炙是烤的意思。如是觸業,到你死後受報的時,接觸的業所感之報。有時候分離,有時候強合之觸、強離之觸。強合之觸,曆於眼根,眼見屬火,火逼迫你,火蒸你,火烤你身心,全是意識作用,這個沒身體的,只是感受而已。這都是一樣的,都是業報。
  【六者思報,招引惡果,此思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惡風,吹壞國土。亡者神識,被吹上空,旋落乘風,墜無間獄。】
  六者思報,招引惡果。此思業交,思業就是想,想就是意,意業的思報所招感的惡果叫思業交。當你臨命終的時候,先見著惡風,刮大風,其他的沒有,全是風,把這個國土吹散了。亡者神識被吹上天了,旋落乘風,又墜了無間獄。這個只能隨文字想一想。
  我們到新疆去參觀以前有個國土,玄奘大師去印度,在新疆,在這個國土;這個國土國王拜玄奘大師為師,玄奘大師在那說過法。感他回國之後,十七年回來,又經過這個國家,這個國家沒有了。一夜之間讓風吹的沙子把這國土整個埋了,一夜風吹的沙子把國埋了。感我們到新疆去,就是到這個國土,玄奘大師在那說法的講經那個檯子,是土台,還在的。它那都是交叉的,這個沙子被風又吹走了,這個國家又現了。爾後參觀他那都有介紹,說這個地方原前玄奘大師到過,在這講過經。他到印度去了,這個地方在一夜就被風吹沙子把給整個國土沒有了。等我們去朝山,一千年之後,風把沙子又吹走了,國土又現了。現了之後,說這個地方是玄奘大師在這講過經,講過開示。所以整個的變化無窮,萬般皆是業,佛說這個時候業現業見。
  現在我們國家湖北泗水城,也是一場雨泗水城沒有了,陷到地下去了,這個我沒去看過。西昌,諸葛亮在那治南蠻的時候,一個城整個的一場大雨,就是西昌城。過去不叫西昌,大水就給泡了,這個城沒有了,離現在的西昌四十華里。天晴的時候,你可以到那個城去,方圓四十華里,陷城的名子現在地名叫邛海。過去就是西昌道台衙門,整個建昌道,也是一場大雨發大水陷下去了。現在在那有統石碑,石碑形容著一個沒出來,一個沒進來。因為在地要陷的時候;它是地陷的,整個地陷下去了,水上來了;天天下雨,風雷交加,離著岸邊沒受災害的老百姓就聽見裡頭喊,說“時候到了,時候到了”,就有另一個喊“還一個沒進去,一個沒出來,不行”,一個該受報的人沒進來,一個不該受報人還沒出去,就是天天鬧,下不來。突然一天中午十二點鐘時候,一個郵差進來。那時候郵差不是像現在,他綁在馬身上,六十裡一站,六十裡一站,把郵差拿繩子綁在那馬身上,把郵包綁在郵差的背上,打著馬走。到那一站,那一站人就把這人解下來,又綁一個人換一個人把那郵差包背上。這天一個郵差進來,一個郵差出去,進來是該受報的,進來的這地方就地陷了,進來的郵差就陷了,出來的郵差就走了。一個沒進來,一個沒出去,是郵差。那是漢朝的時候,諸葛亮是漢朝的時候,漢末的時候,三國的時代。那個碑上就說這個故事,這個邛海整個的這個建昌道的衙門、這個城市整個陷下去了。如果你感到晴天,你坐到那,陷下去冒上那個水,水叫邛海。現在你到西昌,離西昌四十華里,你可以去參觀。若感到晴天,你看底下那個海底下城市清清楚楚,街道你都看得見;像這個天氣看不見了,它叫邛海。
  所以這種報,業果的報業不可思議,你想也想不到怎麼產生的、怎麼樣消失的,沒辦法答覆你。像佛經上所說的神識,這都講鬼的事,六道輪回。現在講都是現實的事實,不是理論。這是佛說的,這是鬼神,這咱們人能知道嗎?一般沒有這個智慧。這是講思報招引來的果,思是思想,它沒有事實。咱們有思想沒報,不行的,你胡思亂想都要受報的,這叫思業的報。思業的報所感的惡果是什麼樣子?思業交。思業就是你思想意識中所犯的,不是身口。身、口、意三業,前頭講的身業報、口業報,這講是意。意是思,思所招感的果叫思業報。你臨命終時候,先你見到惡風。在你命終時你見到,惡風沒有,別人沒見到,你那神識所見到惡風,看那風把國土山河大地全吹壞了,什麼都吹沒有了,都被吹上空去了。死的人的神魂所感覺的,你就感覺把你吹上來了,又把你吹下來,又墮下來。墮到哪裡去了?墮到無間地獄去了。神識所感召的,就像我們作夢一樣的,一會兒上天,一會兒下地。但是下地獄的人,這時候感覺著他這麼下的地獄,從空中吹上空,風力把你吹空,空中落下來掉到無間地獄去了。
  【發明二相:一者不覺,迷極則荒,奔赴不息;二者不迷,覺知則苦,無量煎燒,痛深難忍。】
  發明二種相,一者不覺,神識昏迷了,奔赴不息;二者是不迷,不覺就是迷。不覺就是迷,不迷就是覺。不覺,迷了是什麼樣子?奔赴不息,就感覺跑,咱們作夢有時感覺不停的跑。二者是不迷,不迷是覺悟明白,明白是苦,無量的煎燒,好像在那鍋裡頭煎餅一樣的來回給你翻煎。但是這很燒,痛深難忍,那種煎熬的痛苦忍受不了,感報亦然。這是銷滅你一切影子,不覺;銷滅你的形相,不覺。
  【如是邪思,結思則能為方為所,結見則能為鑒為證,結聽則能為大合石、為冰、為霜、為土、為霧,結息則能為大火車、火船、火檻,結嘗則能為大叫喚、為悔、為泣,結觸則能為大、為小,為一日中,萬生萬死,為偃為仰。】
  還有邪思,思想問題,這結思業的。結思則能為方為所,結見則能為鑒為證,結聽則能為大合石、為冰、為霜、為土、為霧,結息則能為大火車、火船、火檻,結嘗則能為大叫喚、為悔、為泣,泣是哭,結觸則能為大為小,為一日中,萬生萬死,為偃為仰。
  因為我們這個思想是不停的,瞬息萬變。咱們每個人想想咱們的思想,誰能把我們思想說出來,我一天做哪些個想,都想什麼了。這是指著邪思,邪思感的是報風。你的意根遇著風,一會兒吹這去了,一會兒吹那去了,沒有方隅處所的,跟你受的罪報的地獄沒有處所的,就是隨業受報。咱們經常說隨業受報,就是自己的神識不清楚了。那業報的風跟你眼前的眼根所遇見的報風都是業鏡之鑒,為惡友之證,令其分明。
  聽是思業的報風,它是現於耳根的。耳聞水,耳遇風,耳遇過激,耳遇合石,兩個石頭相撞合到一起,在你這個耳根,在你這個思想的思想受外界的刺激,你感到苦得很,思想被壓縮的苦得很。這個是沒有形相的。
  【阿難!是名地獄,十因六果,皆是眾生,迷妄所造。】
  全部沒有的,是他自己迷了虛妄的妄識所顯現的,這十因六果是眾生的迷妄所造。生起是你的妄情,所產生的現相(六果)就是你那個妄發循業發現,循你的業障,過去的業所發現的因果,全是作夢。但是你受苦可不是作夢,咱們有時作夢感覺受苦,你在夢中不知道作夢是苦;苦極了,醒了,醒了什麼也沒有。這個道理跟那個道理是一樣的,做的是夢中境界相一樣的,長短時間也如是。
  【若諸眾生,惡業同造,入阿鼻獄,受無量苦,經無量劫。】
  如果同造惡業,同入阿鼻地獄,同受無量諸苦,經無量劫。若諸眾生,惡業同造,共同造的惡業,一起下阿鼻地獄,在阿鼻地獄受無量苦,經無量劫。
  【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則入八無間獄。】
  六根各造,眼造的業,耳根造的業,各根各造各的業。有的根跟境,眼根跟外邊的環境跟身根同時造業,那怎麼辦?同入八無間獄。這又有地獄名字,每個地獄都隨著業不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造了十因,它不是同時,各個時間各造各的業,眼造眼的業,耳造耳的業,意根造意根的業,所造業不同,入無間地獄;地獄名字叫八無間獄,是人則入八無間獄。兼境兼根,不是一根造的,或者三個根四個根造,叫兼境兼根。兼境,所處的環境也不同,多者不超過十因,因、境、根都不超過十,地獄下到八無間。這就是前文所講的九情一想,情多想少,下的叫洞火輪,身入風火當中,二交過地,業障重的生無間,這個業不停的這樣受;罪輕點的生有間,間斷性的,不是長時間性的。受苦受難,一會兒又不了,停下來了,風就沒有了,火也不來了;一會兒又來了,一會兒又不來了;那個無間就是不間斷的,火永遠在燒。
  【身口意三,作殺盜淫,是人則入十八地獄。】
  一切眾生身口意三根做了殺盜淫三業,入十八層地獄。什麼叫十八層?六根、六塵、六識,三六一十八,在那地獄裡頭交叉著受罪。咱們人有時病重了昏迷了,但是這個業報眾生他那神識受報的時候,一點不昏迷,清清楚楚!昏迷受報,昏昏沉沉,沒有惡了,沒有苦了,迷糊了還有什麼苦?他不,身根非常清楚,沒有身認為有身。空的,鬼魂沒身的。他受報的時候,他感覺著有身,六根交叉的。
  【三業不兼,中間或為一殺一盜,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見見一根,單犯一業,是人則入一百八地獄。由是眾生,別作別造,於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發生,非本來有。】
  還有身口意六根不交叉,光是身業受,意業沒感覺,做殺盜淫,不是一起造的,各有各的業,只是身造業。但是身造業,意識一定有,口業沒有。但是在身造業的時候,口裡還要罵,還要惡言惡口,那樣子口業跟身業都有了,意業還懸念。有時候身口意三業同時作惡,有時候只是口業做,身業沒做,意業也沒做。這是交叉的,身口意三做業,殺、盜、淫、妄,同時入十八層地獄。身口意三業同造的,例如我們看見有時報紙所登的,那個作業的強姦時候還要殺害,強姦完了把她殺害了,口裡還要罵,這是身口意三業都造的。這五逆罪還報時候下地獄如射箭,像射箭一射出去快速的很,這死那生。這裡命盡,神識一點間斷都沒有,直接入地獄了。身口意同時作惡業,三業具做,極嚴重的下十八層地獄。咱們經常說下十八層地獄,永遠不得翻身,這是你作惡業做得很凶,作惡業的很強。今天就講到這裡。
  現在下大雪,咱們現在就在地獄。我們這“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有的造作,你的造作六根一定對六塵,六塵就是境界相。根必兼境,“眼、耳、鼻、舌、身、意”一定對著外邊境界相。無境就無根,所以六根所做的一定對著外邊六塵境界相,六根對六塵就造了業了。這個業,當然是善業不說了,這全是惡業。這種惡業跟我們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必須得要發之於身口七支,你才造成業。起心動念只是因,因必須得有業。有業,造業必須對著境界相,對境生心,所以我們這個根一定對著境,無境心不會生。六根所造的,“眼、耳、鼻、舌、身、意”所做的,六根兼外頭六塵境界,六根對六塵境界所做的業一定墮地獄。當然都指惡業說的。墮到什麼地獄?八無間。
  咱們經常說墮無間地獄,無間就是受苦不間斷。當你這個報身一舍,一舍報身就下地獄。這是指作惡的說。大多數根所造的業離不開當前境界相,不對境不會造業的。八無間地獄還有些個想法,只要有想罪就輕,無想罪就重。這八無間地獄說一切眾生還有一想,九種是情,有一種想。所以落到地獄時候就不同,下的火輪地獄,身入風火當中兩個交叉的地點,但是有間斷。這個間跟那個無間不同的,重罪無間,輕罪有間。
  身口意的六根,總說身口意三,互相交叉著作業。咱們看那個作惡業的,他的身口意三做的殺盜淫。由身口意三根所做的殺盜淫的三業,就入十八層地獄。三六一十八。因為這個殺盜淫業不是一起全造的,它是交叉作業的。如果有口業,沒有意業;或有身業,沒有口業;三業不具足的,身口意三業不是一起造作的。有的身口意三業一起做,有的是分開的。有的十種因緣全具足,墮的阿鼻地獄,六根都在作業,交相互做,那要墮地獄都是無間地獄;時間無間、身體無間、受苦無間。十種因全犯了(以下要講的),那業就重,有些身口意同時犯重業。當然你造殺盜淫業都離不開身口意,身口意三業做了殺盜淫的罪,就入十八地獄。
  【三業不兼,中間或為一殺一盜,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
  三業不兼,光有口業,光有身造業。三業不兼,墮的地獄就輕一些。三業不兼,中間或者一殺一盜,不是殺盜淫同時做的,一殺一盜,那入的就輕些,三十六地獄。三業不兼,就是身口意不全具足,只有身業,沒有口,沒有意。這個三業兼不兼是不定的意思,有時候三業具足,有時候一根做的,那個就入三十六地獄。三十六地獄跟那八大地獄受苦不一樣的,三十六地獄受苦時間短,受苦的苦難當中受刑的輕,所以輕一點,跟十八地獄輕一點。
  【見見一根,單犯一業,是人則入一百八地獄。】
  所以見見一根,造業時候六根現前的見只是一見,一見就是一根,單犯一個業,那入的地獄叫一百八地獄。一百八地獄受苦很輕,就是一般的犯人入一般的地獄。地獄受罪的輕重是你犯罪的心力猛不猛,是不是身口意三業都具足。單是一業,光是口業,或者光是身業,那就不同了,這就看你作業的情況。
  【由是眾生,別作別造,於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發生,非本來有。】
  由是眾生,別作別造,在這個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發生,非本來有。你造業的不同,時間不同,根不同,所造業的性質也有分別的。因為這種種的不同,同的入同分地獄,不同的那分別對待了。而只是妄想發生,並沒造成事實,這個業非常輕。傷害的不大,業就輕。傷害大,業就重。所造的業不是本來有的,是虛妄生起的,那這個業就輕,容易很快就脫離。有的業重,心猛力;同樣是殺人,而那個恨心很重,殺的時候身心很重的。這是一種報復心,殺人必須得有恨,不恨你殺不下去。但是有些個為了財,叫他拿出來,他不拿出來,這樣殺的時候恨心不大具足,那就輕一點。所以不光殺業一業,殺盜淫這三種,身口意所造的業猛力跟不猛力關係非常大,因此跟你受報的時候性質也就不同了。
  還有鬼道。鬼道還造業不?照樣的造。鬼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一說鬼,首先就生了恐怖,就生起怕、膽怯,怕鬼。說這人膽子很小,什麼都不敢做,多畏,就是鬼,心裡就是鬼。鬼是一道,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鬼這道是專對著中陰身的,中陰跟地獄合為鬼道。人剛死了,罪惡極大的,不經過鬼。沒有罪惡的,當然也不墮鬼道。像人一死生天道去了,他根本不墮鬼道;做善做福的。像我們道友們,我們一死,我們生極樂世界去,不到天道、鬼道;但是你佛念得好一點。鬼道專指著作惡的,作惡不利害就到鬼道。作惡嚴重了,下地獄,還不得投生鬼。另一種鬼道,在地獄出來變為鬼,那一類鬼就不同了。地獄出來,把罪受滿了,就是鬼道。例如咱們人間,咱們現在說你犯了罪,判了刑,在監獄住;監獄放出來跟一般的公民不一樣,這個中間還有個界限的,員警還監視你的,你的一舉一動還要受監視。鬼道也如是。
  人在地獄出來,地獄還滿了不得為人的,先到鬼道。地獄、餓鬼、畜生,地獄出來到餓鬼道,還不得轉畜生,畜生就是輕罪了。鬼道圓滿了,脫生到世間上來,變畜生道。從畜生道,乃至於業障又銷失些了,業障又還債還完了,不見了,墮落人道,回到人道。不是像我們這樣人道,人道的苦難多得很,生在邊地、下賤,就是咱們國家以前有那麼句話,不齒於人類的狗屎堆。這樣子生到人道,還不把你作人看待,下賤、卑鄙、無聊,墮了這樣的人道。在人道說我發心出家,這不是人道了,你進入仙道了;就你這一念,乃至於你已經出了家了。在這佛講得非常清楚,一道一道的。咱們講講鬼吧!以下都講鬼道。
  什麼叫鬼?怕、膽怯、虛弱,他精力不夠足。鬼就是怕,鬼者畏也,名之為鬼。什麼叫鬼?這就是鬼。地獄做夠了,從地獄出來就叫鬼。感我們在地獄的時候,一切眾生下地獄的時候,中陰跟地獄相合,在地獄裡頭不叫鬼。中陰墮地獄,地獄罪受圓滿了出來,罪滿了叫鬼。鬼和中陰身不一樣。人將死了,這個人生前大惡,大惡人,不墮鬼道,直接下地獄了。大善人,一般的善,也不墮鬼道,他沒生到淨佛國土,也生到天道去了,也不會墮鬼道。鬼道是化生的,不是有形體的,也有鬼道有形體的,非常複雜。
  所以有罪的人,還不能受生的人,這個中陰身忽然有,但是化生的。鬼沒有實體的,胎生的鬼也有實體,胎、卵、濕、化四生,鬼跟人一樣有四生。所以在六根都很聰利的,鬼的形相最高的三尺;沒有衣服,都是裸體的,最高的三尺。他自己感覺著“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很聰利的,來往迅速,像風一樣的。他行走來往迅速,一切事物都不能隔礙他。鬼能夠越牆,門窗擋不住鬼,什麼都擋不住鬼,他穿牆而過,因為他只是個影子。佛說的,鬼的形相最高的三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很利的。鬼壽命最長的七個七,四十九天,他又變了,又死了。最短的,也許一個七,也許兩個七,十幾天,他又變化了,影子而已。有的到了鬼七天,不是下地獄,或者再生人間,這個時間很不長的。胎、卵、濕、化四生都有,但是鬼道完了變畜生道的非常多,從鬼道而變成畜生道。
  【複次,阿難!是諸眾生,非破律儀,犯菩薩戒,毀佛涅槃,諸餘雜業,歷劫燒然,後還罪畢,受諸鬼形。】
  佛跟阿難說,一切眾生墮了地獄之後,受罪的眾生謗毀戒律,破了戒律了;就是出家,或者在家,或者受三歸五戒的,犯一切戒。在這種不論犯了大乘、小乘,或者菩薩戒十重四十八輕戒,乃至於謗佛謗法,這一類的眾生。““是諸眾生,非破律儀”,就是律儀不守,破戒律了;乃至犯菩薩戒了,乃至毀佛的涅槃,乃至造其餘的雜業。“歷劫燒然,後還罪畢”,一定要受罪惡之苦的。但是毀完破戒之後,這個苦受完了,還要受餘雜報,諸餘雜業,十習因,六根交叉著受報,墮在地獄。墮地獄,經過歷劫的燃燒,地獄都是火。這個燃燒什麼意思?把你宿業(過去的業)都給你燒盡了。情感特別重,純情,沒有想,完全墮地獄的時間非常長。九情一想,把這罪惡還畢了,受輕報的時候才變成鬼。鬼還在受報,受輕報。
  佛把一切的罪惡分成十類,貪習,貪重的這種鬼;淫習重的,風魃這種鬼;誑習欺騙的,這種習氣重的人變畜生的魅鬼;瞋習變毒蟲子,蠱類,蠱蟲之毒,有毒的鬼;怨習變疫癘鬼,傳染病鬼,專門到處散播傳染病;還有我慢貢高習氣重的變成餓鬼;枉妄不實,簡直不說真話,這個習氣重的人變幽魘鬼;我見我慢,這種變魍魎,魑魅魍魎四小鬼,這個變魍魎鬼;欺詐、奸變役使鬼;愛打官司,愛告狀,變成傳送鬼。佛把貪習鬼怪這類的劃分這麼十類。
  【若於本因,貪物為罪,是人罪畢,遇物成形,名為怪鬼。】
  若於本因,貪物為罪,貪心特別重。貪心特別重,就是愛貪人家便宜,什麼東西吝嗇,咱們都叫貪習重的,貪求財物而犯罪。雖然罪完了出了地獄,但是他習氣還在,愛物的習氣見什麼都喜歡,都想得為己有。這種鬼見著草木隨著草木就生了,就變成精怪了,叫做怪鬼。貪物為罪,罪畢,犯了罪,把罪還完了,遇到什麼就成了他的形體。貪愛重,遇到草木,草木就是他身體,這叫草木鬼。所以樹木成怪成精的、草木成精的,樹林子裡頭,夜間走夜路,野草在這樹木裡頭都變成鬼怪。
  這說十種鬼過去他的因習。他在地獄裡頭受的報不同,在地獄出來變成鬼。原來什麼因,根本緣因是因為他惡習造成的罪,又依他那個惡習變成鬼。這個專指愛財物的。這種鬼叫精。咱們說精靈鬼怪,草木的那些個神,其實都是鬼,草木都是鬼怪。本因,什麼緣因?貪物,貪心太重,什麼都喜歡,就是見什麼都要。
  【貪色為罪,是人罪畢,遇風成形,名為魃鬼。】
  第二個,貪色為罪,是人罪畢,遇風成形,成為魃鬼,就是宿習風魃之鬼。貪是一切煩惱之首,貪瞋癡,貪在第一位,一切的業貪最重,見什麼都想得為己有,貪心重的看見什麼都想得為自己有。最重要的以貪色,愛美色,因此而犯罪。在地獄出來,他愛心不舍還是遊蕩的,這類鬼叫魃鬼,貪色為罪。雖然還債還完了,在地獄受罪受完了,遇風成形。哪沒有風?風一吹,他就變成鬼了,這鬼的名字叫魃鬼。魃鬼沒有男性的,魃鬼純粹是女鬼,咱們叫女妖,又稱為女妖。那個淫亂成性的女子,屬於這一類。這一類沒有男性的。遇風就成形,叫魃鬼。
  【貪惑為罪,是人罪畢,遇畜成形,名為魅鬼。】
  魑魅網魎的魅,魅鬼。他往昔貪求的心盡是搞欺騙,在地獄受罪完了,出了地獄,他遇見畜生,可不是馬、牛、羊,狐狸,跟狐狸一類的叫野幹;還有雞,咱們小雞成精的;還有黃鼠狼子。這類精怪,狐狸、野幹、雞、鼠這叫魅鬼,這一類墮了鬼道叫魅鬼。魑魅網魎四小鬼,就是魎跟魅。
  【貪恨為罪,是人罪畢,遇蟲成形,名蠱毒鬼。】
  蠱毒,咱們人不是講放蠱放蠱,就把這類蟲子放在酒裡頭,或者放在水裡頭,他就毒害於人。但是這類鬼多數是蟲子,毒蟲,蟒、蛇、蜈蚣、蚰蜓那小蟲子,這叫蠱毒鬼。
  【貪憶為罪,是人罪畢,遇衰成形,名為癘鬼。】
  “貪憶為罪,是人罪畢”,說罪畢的時候都是在地獄出來,地獄出來想變人,那還遠得很,地獄出來都入鬼道;罪還完了,餘罪習氣得鬼道再受;鬼道受完了,再到人道還是下賤的,轉不了正常人,生到邊地,似人非人那一類的。貪憶為罪,這個人他還債還完了,遇衰成形,名為癘鬼。這種癘鬼就是陰陽衰敗之氣,到了人間,這種鬼叫瘟疫,遇到這種鬼得到瘟疫病,還是害人的。這些鬼都還是害人的,沒一樣好鬼,這些鬼都不是好鬼。佛說的這一類鬼,咱們遇不到的。為什麼?咱們這寺院裡頭遇不到的。就咱們本人,佛弟子遇不到的。專門惡人遇見惡鬼,惡鬼找惡人,不會找善人的,找不到的。咱們這身邊有好多護法善神,善神的火力,那些鬼近不了邊的。人的火力,陽氣,這些鬼都近不了邊的。
  【貪傲為罪,是人罪畢,遇氣成形,名為餓鬼。】
  還有貪心重、我慢貢高,下地獄出來時候變成什麼鬼?變成餓鬼。貪求,還要傲慢,在地獄出來就變成了餓鬼。這個餓鬼包括的很多種,咱們看畫那個鬼類的,肚子很大,咽喉很小,這一類叫餓鬼。還有一種連漿水的名字都聽不到,渴得要死,非常渴,想找水,沒有,經常被火焚燒。我慢的人他總是被自己慢心燃燒,總感覺自己了不起,瞧不起別人,那叫慢火。
  地獄的十惡因都隨他過去生的習氣,報受完了,在地獄各種苦受完了,還要受習氣,變成各種的鬼類。由於習氣感果受生,總名詞都叫鬼。
  【貪罔為罪,是人罪畢,遇幽為形,名為魘鬼。】
  貪罔為罪,往昔或者貪贓枉法,貪圖別人東西,不管你得到沒得到,見到人家東西生貪愛心,你犯罪了。這個罪就像你到了地獄還完債之後,完了受這個報,貪罔。遇幽成形,這叫魘鬼。貪誣,愛人家東西,趣逐暗昧而產生的,幽隱暗昧,陰陽的氣分不和合,依此成形。這種鬼很害人,當人睡眠的時候,乘人家睡眠這種鬼來了,讓你氣不順,或憋氣。被鬼壓住了,咱們感覺氣出不來,就這種魘鬼,就是鬼壓到你身上。這是說一方面,光說講鬼的一方面。如果你人沒有這種習氣,這種鬼傷害不到你,他也接近不到你,哪一類的鬼找哪一類的人。咱們所講這些鬼跟佛弟子不沾邊的,他連咱們寺廟都進不來,不說到你的身體了,他更來不到了。
  【貪明為罪,是人罪畢,遇精為形,名魍魎鬼。】
  貪明為罪,這種罪人遇著精為形,名魍魎鬼。魑魅魍魎四種都分別講的。貪枉,就是遇著幽,叫魘鬼,專門搞幽暗地方他來了。魍魎鬼,你若起貪念、起邪念,跟他相合,他就找到你了。
  【貪成為罪,是人罪畢,遇明為形,名役使鬼。】
  耍小聰明,陷害、欺詐、誘導別人犯罪這類人。大家看到有些邪神、邪老師念咒咒人,念咒咒人中間有個形相的,是這類鬼給他當指使的。就是人家一念咒術,他就成形了,專門給人當役使。邪神、邪妖怪,這類鬼就給他作役使鬼,給他當奴隸的,被他咒語所牽化的。這又一類。
  【貪黨為罪,是人罪畢,遇人為形,名傳送鬼。】
  貪求朋黨,結夥興訟,這一類專門害人的,暗中結黨,這叫傳送鬼。佛講這十類鬼。
  【阿難!是人皆以純情墜落,業火燒幹,上出為鬼。此等皆是自妄想業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則妙圓明,本無所有。】
  佛又跟阿難說,阿難,是人皆以純情墜落,業火燒幹,上出為鬼。上頭所講這些鬼,鬼的因緣,鬼趣的因果是什麼?上講這鬼趣人十種人純情無想,都是情感,沒有思想,等他墮了阿鼻地獄之後,出來就墮這一類鬼。還有九情一想,這種的鬼墮了無間之後,出來到了人間,他有一想;這一想就是罪輕一些,不墮無間。還有八種情感二種想,這種又輕了,等他妄情一息,比頭一等的鬼又輕了,早能脫離。還有上出為鬼,就是三塗,你地獄得出來叫上出。這種鬼叫上升鬼,他往上升起的,很快脫離鬼道。都是自心妄想顛倒,由循業發現。上頭講這些鬼都是妄想顛倒,循他自己所造的業而感召的,每一類鬼由他業所感召的。假使這十類鬼若能夠得遇菩提,作夢醒了,就是業障銷了,能夠從夢覺。從夢覺了之後,了知諸法皆空。這種鬼哪有這種智力?如果是宿世有善根的,夢覺了,了知諸法皆空,這上來所說一切鬼道全是空的,當下就銷失了。這是翻過來,悟得真性菩提,如是夢覺,一切法無可得,鬼道沒有。
  說了這麼多,在鬼本身真實的,在覺者看來夢覺,無法可得,一切如夢幻泡影。若苦不能羈,苦把你羈縛不住了,這叫圓。為什麼苦羈縛不住?明、圓。一切惑不能把你蒙蔽,叫明。一切諸鬼之趣,所有上來十種鬼道本來無所有,那就明瞭。明瞭之後不可思議,一切皆不存在。鬼沒有實體的,一念心而已。沒明呢?沒明還是鬼,明瞭就不是鬼。這是佛講的鬼趣,墮了鬼道的。
  【複次,阿難!鬼業既盡,則情與想,二俱成空,方於世間,與元負人,冤對相值,身為畜生,酬其宿債。】
  其次講畜生道。畜生秉性愚昧粗魯,不能自己自立,必須依靠人來生活,像狗、羊、馬、牛、雞、犬、貄,這些個叫旁生,它必須依賴人類才能生存。所以佛講鬼道盡了,要講畜生道了。
  複次,阿難,鬼業既盡,鬼的業障清淨還完了,鬼是怎麼來的?情和想。情與想二俱成空,情也不存在,想也不存在,本來都沒有。方於世間,與元負人,冤對相值,冤家對頭相遇,冤對相值就是冤家對頭。你負人家債,人家負你債,元負人互相負欠,冤家路窄相遇了,這一類人變成畜生。變了畜生,還人家債。你想有馬,馬跟你沒有業,你永遠也沒有馬。一切畜生都如是。身為畜生,畜生就要還債的。
  那鬼業完了,鬼的業報沒有了,燒盡了,情與想二俱成空,超出鬼趣了。二俱成空,就是前頭已盡了,不墮鬼道了。不墮鬼道了,現在就該說畜生道了。欠命的還命債,欠錢的還錢債,業債難逃。過去造的業,欠人家的債,想跑,跑不了的,都得還,一分錢都得還。
  在你墮鬼道的業報,苦火的焚燒燒盡了,情和想都燒空了,超出鬼趣了,沒有鬼趣的形相。那又值遇了,欠命債,或者欠人家財物,冤家對頭,一定遇到的,那就身為畜生,變馬變牛;比豬要好一點,豬是當時還債,沒有一隻豬不被殺的。你看那只豬不被殺,被人家放生了,那他宿世有善業,有善根的種子發現;都是被人家宰殺的,變馬變牛,牛有被宰殺的,殺牛的可多了,殺馬的還少,殺豬的就多了。豬生來就為殺的,哪家養豬不殺?豬別無二路。但是你看它,養它時候什麼也不幹,一天就吃;吃肥了,捱刀了。大家都看見豬了吧!豬幹什麼?馬、牛、羊它對人還有利益,豬是沒有利益的,豬就是被人殺吃它肉的。所以佛又說一切畜生就是還宿債的。
  【物怪之鬼,物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梟類。】
  “物怪之鬼,物銷報盡”,體銷了,報也就受完了;生於世間,多為梟類。梟類是鳥,梟鳥,貪物的余習。梟鳥是最怪的,因為這類的鳥到它生的時候,它的媽媽到處找飲食把它養著,養它要成形還不能飛,它媽媽也飛不動了,倒那窩裡頭,梟鳥專吃它的媽媽。最後它沒得吃,就把它媽媽吃了,把它媽媽吃完了,它也該飛了。它長大了,它又對它的兒女,讓它兒女來吃它。梟鳥這類業報,物銷報盡,多為梟類。這類眾生大家看到的,這類鳥一代吃一代、一代吃一代。
  【風魃之鬼,風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咎征,一切異類。】
  還有風魃之鬼,風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咎征,一切異類。咎征翻為凶事的前兆。燕子紛飛的時候,還有魃鬼兆災余習,都是色禽淫獸,貪淫的余習,這一類的眾生。風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咎征。咎征,這一類的鳥就是它的余習凶事的前兆,就是壞事危險的前兆,屬於凶類的前兆,這一類的眾生。
  【畜魅之鬼,畜死報盡,生於世間,多為狐類。】
  狐狸是怎麼來的?這講狐狸。貪誑,魅鬼的余習多變成狐類。狐狸是妖獸,能改形變幻,狐狸迷人。還有狸子,還有黃鼠狼子,就是這一類的眾生。它的報盡了,生於世間,多為狐類,迷惑於人,讓狐狸迷住了,貪誑的余習。
  【蟲蠱之鬼,蠱滅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毒類。】
  毒類,一種毒的蟲子,蚰蜓、蝮蠍,生於這一類的。
  【衰癘之鬼,衰窮報盡,生於世間,多為蛔類。】
  蛔蟲,這類蟲子都生於腸子跟你胃裡之間的,愈墮愈小,愈墮愈臭。就是蛔蟲,死了變成蛔蟲。不是人死了變蛔蟲,他經過一代一代這樣變化而來的。那個鬼衰癘了,報盡了,他生到世間多為蛔蟲類。我們人直接還到不了蛔蟲,經過好多變化。什麼叫衰癘?還債的冤業習氣。債還完了,還有些習氣還要還,那還就變成蛔蟲之類。就是腸子裡頭的,肚子裡頭的,變成蛔蟲,就是腸胃中的蟲子。
  【受氣之鬼,氣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食類。】
  還有受氣的鬼,餓鬼的一種。他氣已經銷了,報已經盡了,形謝了,苦也終止了,生於世間。但是他有餓的余習,多為食類。世人不知,世間人不懂得那是什麼?貪生。豬、羊、雞、鴨、魚、鱉,這都是被吃的,好像生來就被人吃的。過去很傲慢,很了不起,現在拿自己身體的肉還給人家,還傲慢不傲慢了?就是這樣一個意思。你就生來被人家吃的,傲慢也傲慢不起來了。
  【綿幽之鬼,幽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服類。】
  這是魘鬼,魘的余習多為服類。山鴞,還有一種只狐,還有禍鳥,它一叫喚就有禍害了。這種鳥,夜貓子,白天不出來,夜間出來,咱們俗話叫夜貓子,它一叫喚有禍了。你要聽到它的聲音,在你家堂,或者你房子,若這種鳥一叫喚,你倒楣了,你趕快請和尚念經消災免難,不然麻煩了。還有一種貂鼠、蠶蟲。蠶,人養它,讓它吐絲,自己把自己纏死,完了它那絲給人做衣服。還有貂,小貂皮,貂算蟲子,山裡小貂,貂皮。貂不大,很小,這麼小。你說把貂皮做一件皮襖,得好多隻貂?貂皮很貴。但是它冬天在雪地裡頭生存,所以它不怕雪,它不怕冷。蟲子、貂鼠之類的供人衣服,給人做衣服。驢子、馬、駱駝供人騎,給馱東西。什麼罪感召的?貪枉之罪。過去貪很重,就變了駱駝、馬給人馱東西。
  【和精之鬼,和銷報盡,生於世間,多為應類。】
  和銷報盡,就是精神耗盡了,形體已經銷失了,就是老了,這一類的鬼所受的報。和精之鬼所報,這叫應類。這種鬼不是佛說,咱們不知道,鬼類多得很。
  【明靈之鬼,明滅報盡,生於世間,多為休征,一切諸類。】
  休征是什麼意思?吉兆的因,驗明吉兆凶兆之因。因為他過去欺詐,所以余習所感召的。就是這一類的鳥,這一類的蟲子,禽獸之類的都有這一類,叫休征。給人家示現吉兆或者凶兆,嘉鳳祥麟這一類的。這類鳥、這類蟲子咱們看到了,麒麟、鳳凰,就叫休征這一類的,來驗吉凶禍福的,這叫休征。明靈之鬼,明滅,報也盡了,生於世間,多為休征。這還是吉祥的,像這一類的飛禽。
  【依人之鬼,人亡報盡,生於世間,多為循類。】
  這一類是指著像世間的巫婆,給人傳吉凶禍福的,報吉祥的,墮於鳥類、犬(狗),捕鴿子,還有一些像鳳凰。鳳凰咱們見不到了,捕鴿子多得很,它們給人家報吉凶禍福的。還有烏鴉。咱們認為烏鴉早晨若叫,你一出門聽到烏鴉叫,倒楣了,咱們認為烏鴉叫極不好了。但是我在印度,印度若聽見烏鴉叫最吉祥了,跟咱們恰恰相反的。咱們喜雀是好,喜雀鬧堂,早晨聽喜雀叫,高興了,吉祥。印度可就不一樣了,聽到這個鳥叫你都煩死了,專門進饞言,是非多得很。信仰力不同,哪一方鳥在哪個地方生長,飛禽走獸都如是的。
  【阿難!是等皆以業火乾枯,酬其宿債,旁為畜生。此等亦皆自虛妄業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則此妄緣,本無所有。】
  這是什麼業?佛跟阿難說,是等皆以業火乾枯。佛跟阿難說,世間這些飛禽或者走獸,它的業已經完了,宿債已經還了,完了還落到畜生道。為什麼?虛妄為業之所招感。他生前盡搞欺騙,虛妄為業。假使悟得菩提了,妄緣銷失,本無所有。
  【如汝所言:寶蓮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惡業,本自發明,非從天降,亦非地出,亦非人與。自妄所招,還自來受。菩提心中,皆為浮虛,妄想凝結。】
  佛在這重覆答以前阿難問的。如汝所言,寶蓮香等,及琉璃王、善星比丘,如是惡業,本自發明,非從天降。他自己造的業,自己受報,不是天降下來吉凶禍福。天降的嗎?地下生出來的嗎?人家加給他的嗎?自己虛妄所招感的,自作自受。在菩提心中,皆為浮虛,妄想凝結。哪有一件真實的?就是虛妄感召,自作業,自己受。但是他是妄想凝結的;若認識妄想了,什麼都沒有了。畜生道、鬼趣道,六道眾生自己做的。墮了哪一道,受哪一報,自作業。
  【複次,阿難!從是畜生,酬償先債,若彼酬者,分越所酬,此等眾生,還複為人,反征其剩。】
  到此佛跟阿難總說。複次,阿難,從是畜生,變了這些畜生酬償先債。過去欠的債,現在變了畜生來還債。如果是你要過頭了,他該還你的,你跟他要多了,此等眾生還複為人,到他作人的時候,你要多了還得還回去,反征其剩。他欠你十塊錢,他還債時候你跟他要的一百塊錢,那九十塊錢你還他。這意思怎麼講呢?或者畜生還債的時候,你打它,它沒辦法反抗,它沒錯誤;或者你加它,超過它的體力了,你額外給它增加,你要還它。將來它變人,你變畜生再還它。冤冤相報,哪有要的那麼合適的?多數都要過頭了,那你再還回來吧!所以說畜生變人、人變畜生,就是這麼六道輪回就這麼轉。
  所以佛跟阿難說,複次,阿難,從是畜生,酬償先債。我還你債,不錯。假使分越所酬,你超過,要過分了,那這類眾生他為人,你就又變畜生還它吧!冤冤相報,沒完沒了。所以為什麼對畜生要慈悲一些,用人家不可使他過分。所以當你騎馬也好,坐車也好,完了下來摸摸它,或者給它點料吃,抓點豆子給它;哪管你抓一把草給它,那個畜生歡歡喜喜的。別要過頭了,留有餘,對人不要用盡了。當然你是主人,他是奴才,但是你不要要過頭,要過頭了要還債的。對人要和善,不要強暴。這是佛教導我們的。
  【如彼有力,兼有福德,則于人中,不舍人身,酬還彼力。若無福者,還為畜生,償彼餘直。】
  你要過頭了,你要變畜生還給它,就這麼還來還去,沒完沒了。這叫互為因果。今生你要過頭了,對不起,來生你再把那餘頭還給他。如果來生你又要過頭了,那他再還給你。冤冤相報!為什麼沒完沒了?
  【阿難當知:若用錢物,或役其力,償足自停。】
  阿難當知,若用錢物,你要用錢或要用物,或用他的力量,償足自停,償還完了該停下來了。
  【如其中間,殺彼身命,或食其肉,如是乃至,經微塵劫,相食相誅,猶如轉輪,互為高下,無有休息。】
  若在這個中間你殺它的身命,吃它的肉,雖然經微塵劫,要經過像微塵數那麼多劫,相食相誅,你吃過來,我又吃過去,沒完沒了,就這樣輪回,無有休息。什麼時候了?都要過頭了,他不知道。哪個眾生,哪個主人,對他的奴隸,乃至我們用傭人,你知道是要過頭了嗎?不知道。
  【除奢摩他,及佛出世,不可停寢。】
  除奢摩他,在自性本來的法所具足的智慧,或者佛出世;不然眾生冤冤相報,沒完沒了。好,就講到這裡了。
  【汝今應知:彼梟倫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頑類。】
  佛把一切眾生分成十類,第一種叫頑類,
  二種叫異類,三種叫庸類,四種叫狠類,五種叫微類,六種叫柔類,七種叫勞類,八種叫文類,九種叫明類,十種叫達類,把一切眾生分成十類。佛警告阿難說以智而知,由智慧而知道這一切的眾生造的什麼業,生哪一道。這都說在地獄出來之後。你要知道什麼叫梟倫,咱們就說梟鳥,酬足複形。酬足就是還報,還報還完了,或欠人的債錢還清了,又生人道中;生人道中都墮於下賤之類,很少有正知人。你看人類有好多,咱們看見他生活當中不近人情,因為他不是人道來的,在畜生道來的,在地獄出來來的,在飛禽走獸來的,他不是人,現在將作人,所以他所作所為不合人類的要求。因為他還過去宿債,還完了又恢復人道之中。因為在畜生道、在地獄道、在餓鬼道,那一道的習氣帶來人的當中。
  你看有很多人是人,有人形,不是人道。什麼緣因?
  【彼咎征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異類。】
  彼咎征者,酬足複形。咎征,就是過去宿業的習氣,咎征就是習氣,這個習氣專指欲,淫欲。他剛生到人道之中來,雖然是人,還有些個妖異的現象,他六根反常。你看有些人做的不是人事,因為他才在畜生道來的,或是在地獄道出來的,雖然生到人道,參合著他以前的異類,畜生道或者餓鬼道。
  【彼狐倫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於庸類。】
  佛對阿難說你應當知道,你看看狐魅魍魎,這些還債還完了,因為他原從人道去的,又回人道。經過三塗,雖然又回到人道,在參雜那種異類的習氣帶到人道中來了,就是這樣子。雖然生人道中,參雜庸類。
  【彼毒倫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狠類。】
  狠類就是粗暴、剛暴,就是跟人道不相合的。這類咱們在漢族當中見的少,你到彝族、到藏族,藏族有些牛場,或山裡頭那些人,他所做的很多不是人事。他的思想當中沒有人的慈愛,普通說不近人情,咱們說的不近人情。很多人跟畜生交,淫心太重,跟牛交,跟豬交,跟羊交,所以不近人情。雖然生到人道中來了,但是所做的事都不是人道中的事。
  【彼蛔倫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微類。彼食倫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柔類。彼服倫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勞類。彼應倫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于文類。彼休征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明類。彼諸循倫,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于達類。】
  “彼休征者,酬足複形”,就是還過去的宿債,或者為鬼神所役。雖然生到人道中來了,還是異類的那種習慣。為什麼?“彼諸循倫,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于達類”。參于達類,還不了達人情,做的事都是畜生事。這類咱們看得多了,在都市看不見,到鄉下,特別是少數民族,無論彝族、藏族,這類少數民族地區的人,你看他所做的都不是人事,所謂雜交,人跟畜生交,亂來。為什麼這樣子?佛說這一類眾生非常可憐。因為他還宿債把債還完了,又複形到人道來,所以過去畜生道雜道的習氣帶到人中來了,乃至於仇殺,相生相殺。這類人還能遇到佛法?不遇如來,不聞正法,在這個塵勞中法爾輪轉。好像自然的,法爾就是自然的意思,自然隨業受報。雖然恢復到人類,餘業沒清,過去那個業障、那個罪惡還沒清完,所以很多事不近人情。有很多的雜類,雖然人生人道中,參合一些雜類事情。
  一個蛔倫,肚子裡的蛔蟲,就是腸胃裡的蛔蟲,腸胃裡的蛔蟲要生人道來,他那蛔蟲的習氣還沒酬付完。或者生狐輪,狐狸那一道,參於庸類。或毒輪,因為過去瞋恨的習氣,墮到蟲子之類的那種毒氣,他生到人中來了,雖然人道,他那個習氣很重的,混合那種狠類,毒蛇、蠍子、蚰蜒。有些人你看他做些事手段很毒辣,為什麼?他在毒的惡道轉來的。還有蛔蟲之類,蛔蟲大家都知道,肚子裡的蛔蟲跟糞便一起,在腸胃當中。這些類轉到人道來,他能做人事嗎?這都是十種異類當中的,我們念一下,大家看文字都懂得了,一想到那一類眾生就知道。
  還有食倫類,雖然生到人道當中,參合柔類,就是參雜柔和過去的習氣。還有服倫類,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勞類。勞類就是營生勞勞碌碌,奔波忙碌不息,就叫勞類。過去的習氣,屬於魘魅鬼那一類的,他生到人中來,雖然恢復人形了,他那余習還在。咱們看見有很多的人不近人情,所做的事也不是人事。我在康藏地區,藏族、彝族,我們東北有諾倫吞族(?),這些民族的人民;你說咱們漢人的禮貌,不說禮貌了,他要不害人,說話不傷人,他就變得有點人格了。這些人說話就傷人,做事情就傷害別人。為什麼?他從各種畜生道來的,不是人。雖然恢復人形了,做的事情不是人。這是佛說的,告訴我們這些類。
  “彼休征者,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合明類”。明類,就是有一種智慧,世智辯聰,漸漸的就進入。這一類是好的,由他往昔就是鬼道之類,
  奸狡鬼詐之類,他生人來還有些個世智辯聰,也能給人家做一些事,這是明類。還有達類,第十類叫達類。“彼諸循倫,酬足複形,生人道中,參于達類”,照他過去淫欲的習氣,這類大多數在鬼當中是傳送鬼。酬債,還債還完了,又複回人道來了,參于達類。達類的這類人世情很通達,咱們經常說這個人很世故,這都是這一道來的。以上這十類隨文大家就想到了,社會上你都碰得到的,這不要怎麼講。
  【阿難!是等皆以宿債酬畢,複形人道,皆無始來,業計顛倒,相生相殺,不遇如來,不聞正法,于塵勞中,法爾輪轉,此輩名為,可憐湣者。】
  “阿難,是等皆以宿債酬畢”,這十類眾生過去墮於各道當中,還過去所造的業;造的業就要受報,酬他那個業報;酬完了,回到人道中來了。從無始來,業計顛倒,就這麼相生相殺,那還能遇到佛嗎?不遇如來,不聞正法。這是我們現在都是信佛的弟子,那個不信佛的,謗毀三寶的,那種惡毒的語言,汙衊三寶弟子,可能我們道友有聽到的。就是他業障宿業特重,你不能轉化他,他哪能聞到正法?就是聞到他也謗毀。法爾就是自然的,自然輪轉,自然受報。佛說可憐湣者是指這十類眾生說的,上來總說十類。
  【阿難!複有從人,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處,有十種仙。】
  “阿難,複有從人,不依正覺”,就是他把本覺的真心失掉之後不能恢復,不能依著正覺修定,乃至於修慧,修三摩地。但是他又有些妄想妄念,存想固形。這以下指的是仙道,前頭那十類都是畜生道各道來的,以下咱們在人中行道教的想修成仙。這個世間上想修成仙的人很多,他也想了生死,他的了生死是不死,肉體長存。這一類眾生不依正覺修定,而是依著他的妄念想讓這個肉體長存。也不到城市當中去,都在山林,這叫修真養性,肉體長存。這是指道類的。咱們不是講修仙嗎?這些個都是修仙類的。
  【阿難!彼諸眾生,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名地行仙。】
  佛對阿難說,這一類眾生,堅固服餌,而不休息,食道圓成,名地行仙。前頭說那些個眾生業很惡,所做的事很壞。這以下這些眾生不是了,很好的!這是佛講世界上存在的眾生一類一類的。這仙有十種仙,有地行仙,有飛行仙,有遊行仙,有空行仙,有天行仙,有通行仙,有道行仙,有照行仙,有精行仙,有絕行仙,十種仙類。這種仙類就想長生不老,永遠不死,肉體長存。先講一種飛行仙。
  【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名飛行仙。】
  堅固草木,就是想把他這肉體形骸堅固,使它長生不老,不食人間的煙火,以草木為食。草木為食就指藥類,采藥煉丹。這類眾生堅固草木,就是以藥類為食的。服食藥類都是屬於草木的,不食人間煙火。有種紫芝黃精,就是藥類當中的。我在上房山的時候,有種黃精,名字叫黃精,就像我們地瓜那一類似的,但是沒有地瓜那麼大,像手指頭這麼粗,吃法得九蒸九曬。如果你采回來把它蒸熟了,晾乾,要經過太陽,吸收太陽的陽光精華,完了再把它蒸,蒸完了再曬,叫九蒸九曬。蒸到九次,一頓只吃這麼一根,這個屬於草木,叫黃精。你這一天吃一根就不餓了。吃久了,你的肉體就輕,起碼一天你走個兩三百里路沒問題的。吃它漸漸就能夠飛升,身體就輕了,以草木為食。所以他叫飛行仙。凡是名山、大山,深山老林裡頭都有這種藥材。這是一種。
  【堅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圓成,名遊行仙。】
  還有堅固金石,他想把這身體像石頭一樣的,像金子一樣的,這叫采藥煉成金丹;采山裡頭那些東西,完了自己煉,這個叫遊行仙。這裡頭有秘訣的,“修精補惱,采藥煉丹”。修精就是把他的精液用觀想力,也是想像力,忍。采藥是指自己精液,使他精液倒轉。這裡頭有很多的,通過三關,透過九竅,再通過十二層樓,三關、九竅、十二層樓,就是你的精液讓它倒轉。當然這裡頭有咒,有引導他的方式。你耳脖後頭,這叫玉枕關。中間那骨頭,叫夾脊關。透過這三關,經過大腦,完了再入你的心藏,這叫十二層樓。我不跟你們講了,我學過這個。三關、九竅、十二層樓,是什麼?他就練氣。還精補惱,采自己的精讓它倒轉,逆行。這叫修仙道的遊行仙。
  【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名空行仙。】
  還有堅固動止,而不休息,氣精圓成,名空行仙。運氣,吸外頭空氣,使氣跟你的精神結合到一起,運養不息,每天你就這樣練,讓氣足了不吃飲食了;即使吃飲食,吃草木的飲食,不吃人間的煙火。凡是這類修仙的人絕不在人間,在城市裡頭哪有?那修得成嗎?到那沒有人煙的深山老林裡頭去,有時候采山上野生的藥材。但是藥材也有煉的方法,這也得師父傳,沒師父傳是不行的。吃這個,修仙家的道術。
  【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名天行仙。】
  有的是天行仙。堅固津液,而不休息,潤德圓成,名為天行仙。心裡頭火,心裡頭水,水火既濟。這身上的水、身上的火兩個,用自己的火煎自己的水,迴圈流轉,使血液跟水暢通無阻。就是你的津液,以此為食,這叫采藥煉丹,還精補惱。
  【堅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圓成,名通行仙。】
  堅固你的精氣不休息,煉成了叫通行仙。天行仙、通行仙,十種仙。
  【堅固咒禁,而不休息,術法圓成,名道行仙。】
  還有持咒念符的。大家都看見那個道教化符吃符,寫個咒語,完了把它拿火燒化,那個紙灰就水喝了。但是這叫法術,這種修道的叫道行仙。
  【堅固思念,而不休息,思憶圓成,名照行仙。】
  坐那沉思冥想,要觀想的。念想什麼?三花聚頂,五氣朝元,把自己的氣跟身結合起來。經過咱們肚臍眼以下,肚臍眼練那個氣從下頭走,轉到咱們大便肛門旁邊,往上行的叫尾閭關,到後頭脊背叫夾脊關,夾脊關到背後的脖鯁子上,再到大腦,在大腦入於心臟,就這麼迴圈不息的練。這得有方法的,也得有老師教。這樣的來回循轉,用他的思想思憶,這叫照行仙。他那個神不息,大家看那個老道在頂門心上,這是看小說看到過,出個這個小老道;小老道就是他精跟氣跟神練一個,在他的心臟當中練成了又一個他,那個是真的,這個肉體是假的。你看濟公傳上泰岳老仙翁,就是出來個小老道,兩手托著。這個就叫照行仙。仙有十道。
  【堅固交遘,而不休息,感應圓成,名精行仙。】
  堅固其心,他講究幹為男,坤為女,自己的心臟旁邊兩個氣海,一個陰,一個陽,陰陽在那直轉,迴圈的轉。這樣可以不吃飲食的,氣息來回轉,叫自俱陰陽。這都有咒語的,你一念咒,它就運動起來了。運動起來養成了就變成個小老道,能在頂門上出來。他人在這打坐,神識就出去了,就去采藥去了。采完藥回來,完了再修行。這種叫堅固交遘而不休息,感應圓成了,叫精行仙。
  【堅固變化,而不休息,覺悟圓成,名絕行仙。】
  堅固他的心,心是變化無窮的,他的思想,就是他心的觀念不息。都有咒語的,不是我這麼一說你就練的,不是這樣子,他有咒語來引導他。入仙道也得有明師,得有老道明師指引他才行。
  【阿難!是等皆于人中練心,不修正覺,別得生理,壽千萬歲,休止深山,或大海島,絕於人境,斯亦輪回,妄想流轉。不修三昧,報盡還來,散入諸趣。】
  阿難,是等皆于人中練心而不修正覺,在生理上下功夫。這個心理是什麼?就是把肉體的精神跟心結合,在人中練心能夠壽活千萬歲,活一千歲、一萬歲都可以。但是他不在人間,休止在深山,或者是大海島嶼,沒有人煙的地方。絕於人境,人到的地方他不能修,他必須絕於人境。
  佛跟他說是妄想流轉,不修三昧,不是正定的功夫。報若盡了,還是死了,流入各趣中去了。這種練心是妄想妄念,不是正覺的觀照,與佛不同。所以妄想流轉,不修三昧,報若盡了,還是墮到諸趣道去了。
  這類故事很多,搜集一個故事,呂嚴。呂嚴是誰?就是呂洞賓。呂洞賓晉京趕考,大概是沒有考上,在中途一個旅店裡頭,他心裡頭沒有考上很悲傷。我聽到的故事,跟我們這個打字記這個不一樣。呂洞賓晉京趕考去了,遇見度他那個師父漢鐘離,漢朝的鐘離;不是韓,是漢。漢朝鐘離是修成仙的,這是漢鐘離度呂洞賓。在邗鄲路上,就是現在咱們河北的邗鄲縣。走到邗鄲鄉下一個小飯館裡頭,呂洞賓走得又累又餓,漢鐘離就讓他進去。這故事的題目叫黃粱夢,這是真事,故事是真事;黃粱夢醒,就是咱們這邗鄲縣,呂洞賓走到這邗鄲縣。到小店裡頭,人家正在蒸窩窩頭,叫內二外八,窩窩頭裡頭兩個手指頭,外頭八個手指頭,再捏成窩窩頭,叫內二外八,內裡頭是兩個,外頭是八個。
  走到這,他想到這個店裡頭打打尖,就是吃點飲食。一去了,漢鐘離就在那等著他。漢鐘離是神仙,就是度他,說“你走得很累了,我這有個枕頭,你靠著睡一覺。醒了,他這個窩窩頭(就是玉米饃饃)可能蒸好了”。那呂洞賓很乏了,就謝謝他,在他枕頭上。這一枕頭就做了夢了,一枕上就做夢了。夢見什麼?夢見晉了京,到了長安,趕考中了狀元,後來當一層一層官,就是這一輩子。當了宰相,自己結了婚又有兒子了,兒子又有兒子了,有孫子了,一家好幾百口。這一下子犯了皇上一個大罪,全家抄斬。沒斬,給他一隻船,把這一家人都渡到船上到海裡去了。這船一沉,全家人都死了。這一死,呂洞賓醒了,那個窩窩頭還沒蒸好。那叫黃粱夢醒,他這一生的功名三代,他、他兒子、他孫子,叫黃粱夢醒。這公案很長的,這是呂洞賓的歷史。那呂洞賓不晉京趕考了,就跟漢鐘離當老道了,就修成仙了。
  下頭這一段還差不多,下頭這一段遇到我們黃龍祖師。他走到黃龍洞,到黃龍祖師那去,跟黃龍祖師鬥法,他用他的飛劍要殺黃龍祖師。結果他沒殺到,讓黃龍祖師把他收服了,以後他又信了佛了。這是黃龍禪師,在我們佛教有這麼一段故事。在呂洞賓的歷史是唐朝時候,八洞神仙之一,神話。但是這故事民間傳得很長,黃粱夢是真的,就是他晉京趕考這一段,完了他信了老道。他到了黃龍祖師這也是真的,中間夾些個很多編撰的小說,這是呂洞賓的故事。就說一切無常,形容一切無常。道家的術,延生術能使你壽命延長,但是對了生死沒門,這個是不可能的。生仙之道下面要講,仙道跟人道不一樣,乃至於跟我們佛教更不相同了。
  【阿難!諸世間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諸妻妾恩愛。】
  世間人你要想離苦得樂、想求不生不滅,你得明白心地,依著世間相有漏的果報,不會得到無漏的果報。有漏的因怎麼能得到無漏果?所依的妄本,以妄為根本不能成就。所以一切世間人要想常住,可以!修無為法,要舍掉妻妾、世間的財寶,舍掉妻妾的恩愛才能得到。
  【於邪淫中,心不流逸,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如是一類,名四王天。】
  要想行淫欲而得到殊勝果,這兩個是不相合的。佛以下就分別這個問題。一切欲念不能上升,一切欲是下墮的。你要想升,第一個得斷欲,斷淫業。因為楞嚴經就是專門講淫業的,從阿難發起。你要遵守佛所教導的五戒十善,不邪淫,不妄言,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十善業,乃至於行五業。“於邪淫中,心不流逸”,一點的邪念沒有,欲念清淨,澄瑩生明,命終之後,鄰於日月,如是一類,名四王天。
  生天都不容易,生天也得斷欲,斷的情況不同。你舍這個人身,想變成四王天的天人。四王天在我們經裡講,這個天在須彌山的中間,有日天子宮、月天子宮。“日月兩輪天地眼”,就是天地之間日月兩輪來轉。這叫玉皇大帝的外天,就是咱們廟裡供的東方持國天王,居的是黃金埵;南方增長天王,居的是琉璃埵,他那個地上都是琉璃;西方廣目天王,居的是白銀埵;北方多聞天王,居的是水晶埵。水晶的、琉璃的,銀子打造的、金子打造的。這四天王天離著人間的地上四萬二千由旬,一由旬四十華里、八十華里,你哪個華里計都可以,一共有四萬二千由旬。你算算距離人間好遠吧?
  【于己妻房,淫愛微薄,于淨居時,不得全味,命終之後,超日月明,居人間頂,如是一類,名忉利天。】
  這個天也有妻子,但是他的房事不像人間那麼多,他非常輕。他命終之後,生到這個天上去的時候能有光明,天上有日月的光明。在人間他算頂了,人間的天頂。四王天是山腰,生到人間天頂叫忉利天。這個天上沒有邪淫的,就是他對他自己的妻子,跟人間一樣有妻子,但是不是像人間的房事那麼多。欲念輕的生四王天,再輕的生到忉利天;比忉利天再輕的,往上天到夜摩天;比夜摩天再輕的,到兜率天;兜率天到他化自在天就沒有欲念了;到了十八梵天沒有欲念了。
  【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命終之後,於虛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類,名須焰摩天。】
  逢欲暫交,有欲念,相似而已,就是拉把手,或者笑一笑。每個天都是所形容的不同。欲境現前,或者思念,人間的有欲染,這個天上就愈來愈輕、愈來愈輕,一天跟一天不同,以這欲念的輕重來分天的層次高低。四王天、忉利天因為他沒離開地,叫地居天,還不是純虛空當中的天,他在須彌山的頂,叫忉利天。須彌山的山腰四方叫四天王天,每一方的天王又管八部鬼神,四八十二,再加上玉皇大帝(忉利天),叫三十三天,咱們人間通稱三十三天。因為在大智度論上講,有婆羅門叫憍屍迦,他跟他三十二個朋友發心修塔,做功德,發願生天,完了當天王。
  憍屍迦就當天王,三十二天為他的輔臣。這是四王天跟忉利天。夜摩天,逢欲暫交。逢欲暫交的意思,他是暫時的相交,不像人間。過去沒有思憶,清淨的時間多,動作的時間少。他命終的時候,生於虛空,朗然安住,有日月的光明。日月光明照不到夜摩天,但是夜摩天的自身有光明,人人都有光明,自有光明,這叫須焰摩天。這個天上光明是因為他自身的跟他依報的大殿(他住的房子)都發光,不需要日月的光明,日月光明也達不到。
  【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命終之後;上升精微,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如是一類,名兜率天。】
  夜摩天上頭就是兜率天,一切時靜,一切時間都是清淨安靜的,靜的時間多,沒有動的時間,所有他的接觸沒有聲音,也沒有動態。命終了之後,他也有壽命盡的時候,上升精微,就是很微細很微細的。兜率天分內院跟外院,外院是指著天上說的,這些天人所住的;內院,咱們都說現在彌勒菩薩所住的,彌勒菩薩所住的那個殿叫摩尼殿,在那地方說法度眾生。但是生到天道的不能到內院去,內院全都是菩薩。因為兜率天欲心就沒有了,沒有男女關係了。他對於男女關係非常輕微,只有憶念,有時候很少很少的憶念,他在男女關係上是味同嚼蠟。你要吃蠟有什麼味道?沒味道。
  【我無欲心,應汝行事,于橫陳時,味如嚼蠟,命終之後,生越化地,如是一類,名樂變化天。】
  在這個天完了往上升,生到他化天,名樂變化天,以快樂變成的化天。他本來沒有欲心的。以欲來定天的高低,每層天都是看他的欲望,欲望愈重生的天低,欲望輕愈高,等到梵天沒有了,就清靜梵行了。
  【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了然超越,命終之後,遍能出超,化無化境,如是一類,名他化自在天。】
  天的高低都以男女關係的欲念來定的。所以沒有世間心,同世間的行事不同,他交遘的時間只是相似,有的拉把手,有的笑一笑,憶念很輕,了然超越。如是一類的入了化境,名為他化自在天。沒有世間心,沒有男女關係的房事,都沒有了;淫欲不淨的行,沒有。命終的時候,就是他死亡的時候,超過無化境界。
  所以有一個偈子,這是以欲念來分別六層天的,“四王忉利欲交抱”,四王天、忉利天他的男女關係交抱;“夜摩執手兜率笑”,夜摩天的拉把手,兜率天的互相笑一笑;“化樂熟視他暫視”,到化樂天的時候,就是互相看一看;“此是六天真快樂”,六天天上所行的欲念就是這個樣子,以欲來定生的高低。下地獄也是這樣子,因為欲念的重,貪欲念重,欲火燒身,看你的欲到什麼程度,下的地獄深到什麼程度。上升下降都以欲來定,說欲界諸天,這就是欲界諸天。
  【阿難!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
  這六天他能夠以欲的節制,幹靜,欲心愈輕所生的天層次愈高,欲心愈重愈降。人間的欲心愈重,下地獄,所謂下十八層都以欲來定的。初天有外動;二天,外動沒有了,有內動;三天,有境界相他才動念,沒境界相念不動;四天,境迫不違,環境迫使的;第五天,交中無味,有男女關係一點味道沒有,沒有歡樂,沒有味道心;第六天,超脫了。六欲天,為什麼叫六欲?以男女欲念為主,欲念愈輕升天愈高。人間也是,下地獄愈多,欲火愈盛。
  楞嚴經就專講這個的,從阿難開始,專講這個欲念的關係,就是勸我們斷欲。修道的人,所以在佛制戒的時候,特別是淫戒。菩薩他把欲就擺在第二位了,殺、盜、淫、妄,菩薩是以慈悲心為主,二乘境界是以欲念為主,看欲的升降而定他位的高低。菩薩看你的瞋恨心跟慈悲心,來定你菩薩位次的高低。若到無心,無心道人最高了,一切貪瞋癡念都沒有了,那才叫無心道人。佛說到這裡,佛又跟阿難說生天次第的高低,欲念。六欲天都以欲念為主,六欲天以上的以欲念的瞋,淫和瞋,看你慈悲心如何,六欲天是以欲念為主的。


第九卷
  【阿難!世間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
  阿難,世間一切所修心的人,不假禪那,無有智慧。但能執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不會在欲界了;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為梵眾天。六欲天,就是十八天的前六天,想離欲,不能絕對斷絕,但是輕,跟人間絕不一樣的,他還有欲,所以叫欲界。界是界限的意思。這十八天離開欲染,沒有欲的染汙,還有色質,還有一個色相,形相的色質。他身形像人色似的,純白的,貌像童子一樣,穿的衣服黃金衣,黃金色的,惟男無女。無女,怎麼生?化生。化生色界諸天的人,他那形色非常殊勝,都是化生的。
  所以佛跟阿難說,這是講十八天,講天界的。最初講四禪天,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四個禪天。一禪天裡頭又分,以他欲念的輕重來分。這以下講天道。前頭講地獄道、講鬼道,鬼道完了講人道,人道完了講天道。楞嚴經前頭說得非常深,後頭又把深的從深出淺;又一步一步的從地獄道,從三惡道說起,說到人道,人道完了說天道。現在咱們在說天道。
  什麼叫欲界?欲界就是以行,主要說男女關係,以身做。欲界上頭叫色界,色界是十八天,沒有欲染了,但有色質、有形相。色界天的欲染沒有了,有色質。色都像什麼樣?都是童子,身是白銀色,穿的黃金衣,只是男性,沒有女性,所以叫色界天。以下一個一個講。佛這是講天道,現在講天道。前頭講的是鬼道、講的人道,現在講的天道。
  先講天道的四禪天,又名梵天。四禪天為什麼叫梵?梵就是清淨,清淨就是沒有欲染,沒有欲染而又清淨。沒有欲染的四禪天,都叫離欲境界。四禪天的每一禪又分,初禪分三天,還講世間相,有怎麼樣生天的,怎麼樣到達禪天的,是離欲的關係。如果不假禪定,沒有禪定,沒有智慧。慧由定生起的,主要是顯示不修楞嚴定,無漏的靜慧生不起,不能出世間。真正的智慧是靜慮下來,要行六種行,厭離欲界是苦、是粗、是障礙,求色界,希望生色界,色界是淨、是妙、是離。一個苦、粗、障,一個淨、妙、離,這就是分他的層次了。但執你的身體,沒有欲的動作,但是心裡要沒有思想才行。所以天層次的高低是欲念的輕和不輕,欲念輕生的天道愈高,欲念粗,乃至於降生到人間,都以欲界的習氣來定你天界的高低。修道證阿羅漢果也如是,一個是現行,一個是習氣。如果現行斷了,那你就入了禪定了。
  【欲習既除,離欲心現,于諸律儀,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如是一類,名梵輔天。】
  欲習若除了,離欲心就現出來了,清淨心就現出來了,任何戒律你都不會違犯的。“欲習既除,離欲心現,于諸律儀,愛樂隨順”,那持戒才能清淨的。“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德就是所得。一般的講德,道德,行道於心。你修道修到心有所得,這個叫德。梵德,梵是清淨的意思。能行梵德,能行清淨才有所得。這一天叫梵輔天。欲界的淫習降伏住了、除掉了,離欲的心清淨了、顯現了。
  【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
  持戒一定有智慧相俱的,沒有智慧持不了戒,沒有戒生不出智慧來,這兩個是相輔相成的。為什麼佛一出家就給我們制,乃至於你歸依佛門,你得受個三歸。三歸是戒,歸依佛了,就不能再歸依天魔外道了,這就是叫戒。你一入佛門,“殺、盜、淫、妄、酒”一定得戒除。你如果是有了智慧,你在“行、住、坐、臥”之間,你所現的威儀都不缺的。持戒得有智慧的人,沒智慧你持不了戒,他會犯的。持戒能生定,定能生慧,所以戒定慧稱為三無漏學。有了三無漏學,你身心才妙圓,威儀才不缺。身心妙圓,威儀不缺,哪裡來的?清淨淨戒。悟是心裡得,你沒有智慧,你心裡能得到嗎?明跟悟,明是明白了,明白了就叫開悟,開了悟才能明白,這兩個是分不開的。生梵天,大梵天王不光是福報,得有智慧。大多數的大梵天王都是菩薩寄位的,化度眾生的,能統率梵眾。
  咱們從地獄講到梵天,梵天一定是清淨的,但是天人也得修菩薩行,也得修道。這裡並沒說梵天生的都是佛弟子,不是梵天天人都是佛弟子,不是的,形容。你必須執你的身體,身體才能攝到你的心理;你不執身,你心攝不好的。例如我們到了寺廟裡去,你看我們寺廟的這些師父們,他們的執身清淨,他才開智慧。淨,淨能生慧。這個“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淨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這講天的。講究凡夫是從低處起,講究天人是從梵天起,從六欲天斷欲而來生,純粹是以欲,欲念輕天的層次高,生到梵天,純粹清淨。今天就講到這裡吧!
  【阿難!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諸漏不動,名為初禪。】
  現在講禪天,講天上,六欲天過了,四禪天的初禪。因為他沒有諸苦惱了,所以叫勝流。因為沒有苦惱的逼迫,所以叫勝流。他們所修行的都是從十善業,說不上修行,不是真三摩地。這個三摩地跟成道說三摩地不同,只是他持戒的心清淨,在欲界裡頭,一切的漏落不能動,所以叫初禪。禪者,禪定的意思。在佛所說的九地當中,這是第二地離生喜樂地,對於一切欲界的惡趣眾生來說,他們是清淨的。所以說此三勝流一切苦惱所不能逼,沒有苦惱的逼迫。雖然不是真正的正修,不是真三摩地,但是他清淨心中諸漏不動。不動的意思,證明他有了定力。欲界所有一切漏他們心不動搖,有了定力了。這地的天人他們叫離生喜樂地,離了欲界的一切惡趣的受生,得了初禪的清淨喜樂,這叫離生喜樂。
  【阿難!其次梵天,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
  這是二禪的三天,叫少光天。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這三天他們沒有憂愁、沒有苦惱。梵者,就是清淨義。其次的梵天,二禪的三天。這個天所有的梵人,清淨的天人他們都圓滿梵行,心裡頭澄淨不動。這是約天說的,不是約聖人說的。寂湛生光,如是這一類的眾生,叫少光天。比上一天的定力要增勝得多,定深發光,所以叫少光天。有定力了,發出光明,這個天的天人心裡頭能夠澄淨而不動。澄淨,那水一點波浪沒有,形容詞!那水靜下來,靜下來水能照人面,你在那個水能照到你的面。這類的天上眾生叫少光天。這裡頭一天一天的解釋。
  【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
  天人隨他生的環境而能有光明,又者依他修定的定力增明,若身若心都有光明,輾轉相然。光光,就指著心光身光能夠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這個十方界指的是天的那個界,這個十方界可不是三千大千世界的十方界。只是一個小千,不是大千。小千世界的十方,能照這個十方界。他所居處這個天的境界相像琉璃一樣的,能夠天上自然的生光,叫天光,天光的光光相照。這個十方界指著它小千世界的十方,不是大千世界的十方,所以叫無量光天。其次是光音天。
  【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清淨,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
  吸持就是執持的意思。吸持圓光,就是這個天的體以圓光為體,光明交映。到這個地方深入一層了,比前天的天光明又深入了,所以叫光音天。此天它的教體以光明代替它的語言,那些音聲是表語言的。他以梵行為他的修行,代其言宣他的教化(作佛事),變化都是清淨的。
  【阿難!此三勝流,一切憂懸,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粗漏已伏,名為二禪。】
  阿難,此三勝流,一切憂懸,所不能逼,雖非正修,真三摩地,清淨心中,粗漏已伏,這是二禪天的境界相,名為二禪天。因為他勝於欲界,又勝於初禪。所謂三勝流,就是到三地的勝。所不能逼,一切的憂悲苦惱不受這個逼迫性。雖然不是真定,不是正修,他把粗漏降伏住了。這叫二禪天的境界相。
  【阿難!如是天人,圓光成音,披音露妙,發成精行,通寂滅樂。如是一類,名少淨天。】
  二禪進入三禪,三禪名為樂俱。因為他的定力使他的身心都能快樂,發生俱樂。二禪是有樂,三禪是俱樂。如是的天人,這一天的天人他的圓滿的光明成就了音聲。圓光成音,就是圓滿的光明,光即是聲,光中有聲音,就是他這一天的教體,音聲所發出來音都是說一種妙理。這一天的天人依這個妙理變成他修行的行為,能夠生起一切清淨的快樂,恬然淨靜,安靜的。寂滅樂是什麼意思?就是他定的心生出一種清安,清安就產生快樂。像我們人類躁動,一天動,動就不安,跟這個天人比,他們已經能夠安靜快樂下來了。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如是一類,名無量淨天。】
  淨空現前,引發無際,身心輕安,成寂滅樂。如是一類,就是這一天,名無量淨天。前頭的淨空現前能夠達到滅的境界,身心不為境轉,定力深了。有定的人不為外頭境轉,所以叫淨空現前。清淨的境界一點躁動沒有,身心能夠輕安得寂滅樂,所以叫無量淨天。
  【世界身心,一切圓淨,淨德成就,勝托現前,歸寂滅樂。如是一類,名遍淨天。】
  因為前天的定力輾轉增勝,他所受的報身跟他的心身心一體,虛寂,因此這一天淨德成就了;只是這個天,這個天的淨德成就了。他所有的接觸一切境界相全是清淨淨樂的,所以這一天叫遍淨天。
  【阿難!此三勝流,具大隨順,身心安隱,得無量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隱心中,歡喜畢具,名為三禪。】
  這三天叫三勝流,安穩快樂。阿難,此三勝流,具大隨順,安穩跟喜樂結合到一體,所以叫無量樂,得無量樂,雖非正得真三摩地,但是沒有得到定。真三摩地是菩薩,真三摩地是真正的定力,那是斷了疑惑的。他在降伏,能把惑降伏,而不是斷,沒成聖果,天人的樂。安穩心中,歡喜畢具,這叫三禪天。
  【阿難!複次天人,不逼身心,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苦樂二心,俱時頓舍,粗重相滅,淨福性生。如是一類,名福生天。】
  阿難,複次天人;這以下講四禪天,三禪天進升到第四禪天,四禪天身心一點逼苦都沒有了。苦因盡了,當然就沒有苦果了。但是這個不長久的,不是常住的,久必壞生,定久了,壞生起了。久必壞生,壞是什麼?指著苦說的,生出苦來了。這個苦樂的二心,一個苦心所,一個樂心所,二心俱舍。二心苦樂相的粗重相,不是細相,粗重相降伏不起,就是舍掉了,所以叫俱時頓舍。苦因已盡,樂非常住,久必壞生,這兩種心,苦樂二心,俱時頓舍。粗重的相、苦的相、樂的相都滅除了,就是滅除壞相,一壞,苦就生出來了。壞相滅除,苦不再生了,所以這叫福生天。壽命好長呢?一百二十五大劫,身長一百二十五由旬。咱們講過了,一由旬最少最少四十華里,一百二十五由旬這人高大的,咱們是看不見的。
  【舍心圓融,勝解清淨,福無遮中,得妙隨順,窮未來際。如是一類,名福愛天。】
  四禪的九天,前頭講的福生天,這個講的第二天的福愛天。
  【阿難!從是天中,有二歧路,若於先心,無量淨光,福德圓明,修證而住。如是一類,名廣果天。】
  這個天中(就是福愛天中)有二條路,一者是直往的廣果天,一種是迂僻道,趣向無想天;廣果天、無想天,這一天有二歧路,可以去兩個天。但是此天中福德圓明,修證而住,如是這一類的就叫廣果天。廣果天就說他的福德廣大,而感到生這個天之果,五百大劫的壽命,身長五百由旬,“水、火、風”三災都不能到,這一天不受三災之苦。天上這些個災難,這一天之前要受三災的,苦難的時候也隨著受苦。
  【若於先心,雙厭苦樂,精研舍心,相續不斷,圓窮舍道,身心俱滅,心慮灰凝,經五百劫。是人既以生滅為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如是一類,名無想天。】
  若於先心,雙厭苦樂。一個厭苦的心,還一個厭樂的心,雙厭就是苦樂都厭煩。我們一般的人厭苦得樂,此一天的天人樂也不想得,厭煩,雙厭苦樂,舍苦舍樂。精研,就是修行舍苦舍樂。這個修行的力度不斷,達到身心俱滅,苦樂皆沒有。誰來受苦受樂?身心。心慮灰凝,不動了,沒有苦樂的想法,沒有苦樂的要求。他經五百劫,這個時間很長,是人既以生滅為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若能發明不生滅,那就成道了。
  他不能發明不生滅,還是以生滅為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如是一類,名為無想天。無想天,他不能夠生滅性盡,就是身心不能俱滅,舍定又要舍心,跟空成為一體。身心俱泯,就是他的思想上頭緣慮念頭沒有了。緣慮,咱們都是緣慮心。到這一天,他緣慮念頭都沒有了。
  【阿難!此四勝流,一切世間,諸苦樂境,所不能動。雖非無為,真不動地,有所得心,功用純熟,名為四禪。】
  四禪天又名四勝流。從欲界諸天到三禪天,這就是一切世間的諸天。在欲界諸天為苦樂所動,欲界諸天的天人天帝都被苦樂所動。一生到禪天,初禪苦樂就沒有了,不逼。二禪憂懸不逼,苦不能動。三禪得無量樂,不為苦動,尚有樂動,樂還是動。到四禪天,苦樂雙亡,所以諸苦樂境不能動。為什麼?功用純熟了。四禪天的定力深了,定力純熟了,所以才不動。
  【阿難!此中複有,五不還天,於下界中,九品習氣,俱時滅盡,苦樂雙亡,下無卜居,故於舍心,眾同分中,安立居處。】
  佛又跟阿難說,“阿難,此中複有”,這個天界上頭還有個五不還天。五不還天,這個天人境界相是什麼思想情況?下界諸天的習氣他都滅了。到五不還天天人的境界相苦樂雙亡,苦樂皆舍了,無苦無樂。這個五不還天還在四禪天之內。不還,不是指著天人說的,說三果聖人(證得三果的人)他寄居在五不還天,就是寄居在四禪天之中,這個三果聖人不再下界受生了,所叫五不還天。因為他下界的九品思惑,都以惑來說的;在欲界當中有九品思惑的習氣,惑雖然斷盡了,習氣還沒有除掉,得把習氣也斷盡了。因為九品思惑的習氣要斷盡了,才能證得三果的聖位。證得三果聖位的這些聖人,不到欲界來受生了,再不到六欲天來受生。
  這個思惑指著什麼?這個習氣指著什麼?就是思惑的習氣,“貪、瞋、癡、慢”粗惑斷了,與惑俱生的還有一些個習氣,就是思惑的種子。咱們學法相的時候,這叫八十一品思惑,九地,九九八十一。在五趣雜居地中有九品,九品分上、中、下,上、中、下每一品又分三品,又有上、中、下,就叫三地,五趣雜居地九品的思惑。這明一切修道的、成就的、斷惑的,雖然寄居四禪天;四禪天是伏惑,天人是伏惑,寄居四禪天的聖人是斷惑;到此地苦樂雙亡,就是斷了欲界的九品惑盡。惑盡了,就再不受生了。這是聖人寄居在這個四禪天的,四禪天沒有天人,有一部分是聖人寄居這個天的。
  【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如是一類,名無煩天。】
  所以阿難,苦樂兩滅,鬥心不交。這又四禪天往上進一天,就是無煩天。苦樂兩滅,鬥心不交,如是一類,名為無煩天。苦樂兩滅就是雙亡了。鬥心,一個欣求心,一個厭離心,就是這兩個心。這兩個心厭離,跟這一切的苦樂做鬥。欣厭,一個求,一個厭,欣就是求,厭就是離,這兩個互相鬥。但是這個鬥心息滅了,苦也好,樂也好,因為沒有苦樂思想了。厭苦欣樂,這兩個心互相的交爭。到此地的天人,他這兩個心不交了。不交了就不爭了,所以沒煩惱了,無煩。這兩個心爭的時候,熱就惱就煩。沒有熱惱了,煩心不生,清涼了就沒熱惱了。
  【機括獨行,研交無地。如是一類,名無熱天。】
  這一天就四句話,更簡單了。發動之機是什麼?念頭,起心動念,就叫研交無地。念的收、念的起就是一念,舍念清淨,把念頭都舍了。有念,念就是思惟,一起念就產生熱能,無念就無熱。煩惱就叫熱,一生煩惱,心裡發煩,身上就發熱。無煩就無熱,煩沒有了,熱也沒有了,所以這一天叫無熱天。其次是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沉垢。如是一類,名善見天。】
  十方世界,妙見圓澄,更無塵象,一切沉垢沉沒下去了,名為善見天。這個是指靜慮說的,思想不考慮什麼問題,因為這個天天人跟四禪天的見解是一樣的。十方世界,這個指的大千世界的十方。妙見,指著天眼通,這是修得,不是報得。天人是報得,但是此一天的聖人是修得的。
  因為報得的是十三天,這天這個聖人(就是三果聖人)他是修得的。圓指著大千世界,澄是清淨明朗的意思,沒有塵象,就是內心跟外界的境界相隔離了,障礙不能障了,所以沒有沉垢。內心的留滯沒有了,就叫澄。妙見,無有障礙的見。如是一類,名善見天。體淨用周,都是善的。這一天的天人壽命四千大劫,身高四千由旬。一由旬四十裡,那你乘去吧!
  【精見現前,陶鑄無礙。如是一類,名善現天。】
  善見、善現略有不同。前頭善見天精妙的見現前了,他能見的體清淨,見的用周遍,一切無礙。陶鑄無礙,就像燒瓦片的、燒陶器的那師父能夠鑄金像、鑄陶像,形容這一天定的力量跟那鑄陶器的師父一樣,隨他心之所在,想塑個什麼相,拿那個泥巴就能捏個什麼相;形容這一天他的精見圓明現前了,所以叫善現天。
  【究竟群幾,窮色性性,入無邊際。如是一類,名色究竟天。】
  這個特別是群幾,就是你念頭起處。一動,那個念頭的起處很微細的,形容究竟群幾。窮色性性,這個性的體已經空了,沒有邊際了,窮色性了,色性不存在了,達到一切色性的性體就沒有邊際。所以才色究竟了,這就是色究竟天。窮色性性的體性,前頭這個性是色性,後頭這個性是性的體性。因為一切色依空現,有相的都依無相現。空性給一切色性作體,一切的色(有形有相的色)是依著空性而建立的。一切的形相到此皆不現了,就是境界全空,沒有任何境界相,色究竟空。如是一類,名為色究竟天,色都究竟了。色界諸天到此頂點。咱們經常說一切的色究竟天,這一層一層的,本來該說十八層,再進入無色界天了。這是色究竟天的成就了。
  【阿難!此不還天,彼諸四禪,四位天王,獨有欽聞,不能知見。如今世間,曠野深山,聖道場地,皆阿羅漢,所住持故,世間粗人,所不能見。】
  五不還天跟四禪天的天王,乃至四禪天所有的外道,跟他們都有隔離了;隔離就是斷絕了。不能知見,四禪天有漏的凡夫見不到的,因為那些個只能伏惑。五不還天,不還于天道,不還於人間,都是無漏聖人。咱們說那些聖人所寄的諸天,都寄在五不還天。五不還天跟那些個天不一樣,這是斷惑的,那些天人還要隨惑流轉的,所以叫不還天。這個不還天跟四禪天、跟那些天王不一樣,他不能知見,就是不能瞭解。因為在世間上,在人間深山曠野,有些聖人在那深山曠野修道,那些阿羅漢,世間人能見得到嗎?見不到的,世間人去不到的,形容詞。到這做結束了。
  【阿難!是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
  阿難,是十八天,這是色界十八天。佛跟阿難說,這十八天獨行無交,未盡形累,自此已還,名為色界。獨行無交,沒有情欲,不會流眼淚的,不會想感情的,沒有感情,無情類了。但是有色質,十八梵天都有色質,還是有天人的形相。但是這個形相是化生人,不是男女關係生的,是化生的。他們是清淨的,沒有伴侶,獨行無交。這叫離欲,離開欲界的欲,有化生的生身,還有個化生的身形為累。無色界就沒有了,再往前進就講無色界了。色究竟天,乃至於梵天,同一色界,還有色相。這叫四禪天。再往後四空天就沒形相了,以下講四空。
  【複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複有,二種歧路,若於舍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回心大阿羅漢。】
  複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複有二種歧路,兩個不相同的道路,兩條路。歧路,就有分路,不是一條路了。講講這兩條路,二種歧路。若于舍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如是一類,名為回心大阿羅漢。
  無色界的四天不是一般的,未了生死的人住不到無色界了。無色界唯有定果,唯有定,沒有形身,依報正報都是定中。這個定不是圓滿的,這四天皆依偏空修進,一個厭色依空,一個厭空依識,一個色空識三俱滅,無色、無空、無識,僅依識性。什麼是識性?把前頭所有的一切諸相都滅盡了,增上頭的善果。將成聖道,還沒有成聖道。闡明無色界的四天回心超出,把他的心意識超出三界。咱們經常說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個色界的頂天與無色界相近了,進入無色界天,有色界的頂天與無色界的天鄰近。
  為什麼還有歧路?三果跟四果不同,三果的聖人也有利根的、也有鈍根的。利根的三果聖人對一切的舍定心中,能夠入到人空的智慧;人空,發無漏空;這是人空的智慧。他還沒圓成,沒到阿羅漢。阿羅漢的人空智慧到了頂級了。這在三果的聖人當中,有利根的三果,還有鈍根的。舍定清淨證得無漏的人空智慧,利根的,他能夠慧光圓通圓滿。九九八十一品,把八十一品的思惑斷了,超出三界,分段生死了了,證了偏空理。偏空理,不是真空理,這證到偏空才叫阿羅漢。怎麼叫偏空?光證到人我空,法我空還沒有斷;而且以為法是真實的,沒能了解法也是虛妄,假的。但是他不認為證了四果就滿足了,這叫回大。不滿足所證的四果,就是進修大乘,進修大因,這叫回小向大,入菩薩乘,這類的阿羅漢。如是一類,就是利根的。回心,欣樂菩薩,欣求菩薩,厭自己所證的二乘果。這種發心,就是咱們經常說的回小向大。有一類的菩薩出了三界要入有餘涅槃,他認為無餘,其實有餘。不能舍小向大,就入有餘涅槃。舍小向大,就進入大乘。這個二乘人有一種回小向大的,要發大乘心,這是一類;有些個甘居小乘,不向前求進步了,這又是一類。一個回小向大,一個甘居小乘,這下頭講的是回小向大的。
  【若在舍心,舍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
  若在舍心,舍心就是舍厭成就。他覺得身是障礙,把這個障礙的銷滅,捨身入空,這叫為空處。空處,就是四空天,無色界天。若能舍心,舍心有二種。若於有頂天,用無漏道,斷惑入空理,這就是樂定那含。若於廣果天,用有漏道;前頭是無漏道,這是有漏道;伏惑(把惑降伏)入定,但這是外道,這叫凡夫外道。一個於有頂天,用無漏道,斷惑入空。一個是於廣果天,用有漏道,伏惑入定。一個斷惑入空,一個伏惑入定,兩個完全天淵之別。所以礙成聖人,這個就成凡夫外道。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惟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一切障礙都銷了,不依於色,就是不依於肉體。這個惟依於識,名為識處。諸礙既銷,就是不依於色;對於一切色相全不依賴,叫滅色生喜,但是不依於空。不依於空,就是他所有的功行與果相,所有的功乃至他所證的果,厭離色空;不但厭離色,也厭離於空。那依什麼?依識,惟依於識,這個識是八識。依識,就是阿賴耶識。在這個裡面只留阿賴耶識,因為空色雙亡。阿賴耶識,咱們叫藏識。這個藏識,咱們講阿賴耶識的時候,一個是依它而生起一切染法,一個是一切淨法,一切法的依之根本。但是依著阿賴耶識起的第七末那,末那叫染汙識。染汙識又依著六根的意識,意根所起的。末那托的六識,緣“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六識依著六塵互相的傳送。到第七識,到現在咱們講的經文,到第七識傳送,把前六意識的全滅掉了。第七識是只存一分識處定,根身識處。末那識能緣的心,緣於所緣的境界,這個境界沒有了,不是緣前六意識,緣第八識。就在這個修行當中,經過四萬大劫,要經過時間四萬大劫。那第七識緣什麼?緣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就是它所緣的境,返妄歸真,這個時間經過四萬大劫。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回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
  知道一切諸法皆無所有,不但色銷,空也銷,空色銷亡識心就盡了,識心都滅,在這個時候識跟色雙亡。空色雙亡,既亡了,識心也滅了,能分別的心、所分別的境,所分別的境沒有了,能分別的心也不存在了,十方寂然,回無攸往,這叫無所有處。滅色歸於空,滅空歸於識,能緣的識心停歇了,所緣的境界相沒有了,能緣與所緣都寂靜下來了,無所有處。就是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回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
  【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在這個時間只存識性。識性是什麼?阿賴耶識的識性。在華嚴經講如來藏性即是識性,識性不動,常住的、妙明的、周遍的、圓滿的。正因為它不動、常住的、妙明的,所以才周圓。但是凡夫達不到這種道理。因為阿賴耶識堅固不動搖,以滅盡定,深窮研習,於無盡當中欲想發明宣揚阿賴耶識的性。但是發明它是不盡性的,發明了之後,瞭解明白它是不盡性的。
  識性就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即是如來藏性,不論凡夫,不論聖人,它是不可盡的;就是藏性,它含藏一切。大乘起信論講它是一切染的種子、淨的種子,染淨種子都依阿賴耶識而成的。凡夫,乃至如來聖人(中間一切聖人)都是存在于阿賴耶識。約染的方面屬於十法界,染的種子而產生的六凡;四聖法界,淨的種子而產生四聖,到究竟成佛。
  所以在經文上講的若盡非盡,於這無盡之中發然盡性,若存不存,若盡非盡,就是非想非非想處。非想非非想處就是阿賴耶識,淨的種子,如來藏;染的種子,就是八識的染分。如來藏性,專是如來的淨分。所以說非想即非有想,非非想即非無想。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回心,鈍阿羅漢。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回心,鈍阿羅漢。這是鈍根。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這來辨別如何成聖、如何墮落成凡。窮空,指四空。窮色,令一切色銷亡。講四空天。初天窮色,令色銷亡。第二天,窮空;空本來是空,令空無有。這是一個色,一個空。四空天第三天,窮識令滅,滅一切識,令滅就產生性。第四天,窮性令盡。前二天,窮色窮空,這是前二天的境界相,窮的是境界相,外邊一切境界,空也是境界。色對著空說的,空境界,色境界。後兩種窮心,令心跟境(能生的心跟外邊所有境)全是空的,心境皆空。前二窮境,一個是性,一個是境。後二窮心,一個心境俱空,完了把這個空也窮也盡。這叫空理。如果不懂得空理,凡外(凡夫、外道)它不能夠瞭解人空之理。凡外不瞭解人空,小乘四果聖人不了解法空。人我空,法我空,不能達到法空,不能入於大乘,必須進入大乘。這都沒達到圓頓教。像咱們講華嚴經那個圓頓教,那種圓頓教達不到的。達不到,心跟境本來都是空的,又有什麼銷滅、不銷滅?還等待去銷滅嗎?沒有,原來就是空的。
  因為不了知,執著為有,本空的執為有,所以就墮落。愈執著,墮落的愈深。執著愈重的人,墮落的是愈深的人。不執著了,就自在了。咱們經常講六個字,“看破”,一切境都沒有;“放下”,看破了才能放得下,看不破怎麼放下?你放得下了,才“自在”了,那就自在了。有人背著東西或者拿著東西,本來拿不動,累得不得了。人家告訴他:你放下,你放下不就不累了嘛!就是放不下。問題就是很簡單,就是一個放下。咱們經常說萬法皆空,空了還不自在?那就自在了。
  怎麼能達到空?修觀。先把我放下,觀我沒有。我都沒有,他也沒有,我、你、他都沒有。所以看破、放下、自在。看破什麼?空的。窮空不歸,迷漏無聞,那你就輪轉了。若知道一切都是空的,一切都是假的,達到空理。一定要窮空,達到究竟空,這就是四空處。不但色空,能空色的空也空,這個空還盡於空叫空空。空空無大千,就這個含義。所以諸天外道不能達到空,不能達到無想,不能達到無識,空不了。空不了就受,受什麼?你所受的一切的苦難,世間相、出世間相全是假的。假的意思就是不是真實的,不是真實的就是空。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入輪。彼之天王,即是菩薩,游三摩地,漸次增進,回向聖倫,所修行路。】
  所以佛跟阿難說,天上乃至於各個天人都是凡夫,都是業。業是因,因造的因一定受果,叫業果酬答,有因必有果。要想酬答業果,就入輪回輪轉不停的。所以在十八天、四禪天、四空天,那個天王都是菩薩化身的,彼之天王即是菩薩。那些菩薩游三摩地,漸次增進,回向聖倫,所修行路。王跟民不同,那個王全是聖人、全是菩薩去化現度他們的。今天就講到這裡吧!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入輪。彼之天王,即是菩薩,游三摩地,漸次增進,回向聖倫,所修行路。】
  這是以佛的教導談天,天上的境界是些什麼樣子。所以佛跟阿難說是諸天上,是諸天上包括六欲天、四禪天、四空天、五不還天。五不還天都是聖人所居的,文中講的不多,主要是講六欲天。所有這些天人,不論梵天也好,六欲天也好,四空、四禪都是凡夫。五不還天是聖人。這都是所做的業,生天就是他所做的業因而感果。天上咱們不知道,人間咱們都看到了,好像看到都是人,一樣的人,過去有那麼兩句話,“人比人得死”,活不成了;“貨比貨得扔”。人跟人不能比,例如咱們現在的諸位道友,天寒地凍下大雪,咱們這屋子都很保溫的,最殊勝的咱們大家還能學佛法。現在有的人就在這個冰天雪地當中,他得去勞動,不勞動沒飯吃。勞動,人家還不用。想勞動,找不著雇主。你想想,這麼冷的天氣,又沒得飲食,房子裡頭又沒得火的話,多冷!人跟人不能比,天跟天也不能比,一樣的,這都隨各人的福報,隨各人的業障。
  咱們看見天,咱們也沒見著天人,其實都是凡夫,各各天人都是凡夫,所做的善業不同,感的天不同。天不是一層,好多天,有的福報大,享受得好。所以說他所做的業,各人所做的業的報,酬答就是酬報,各有各的輪。但是天王不同,不論六欲天的天王,十八梵天的天王,天王都是菩薩化現的。遊三摩地,這光指著天王說的,天王都是示現,行菩薩道。漸次增進,回向聖倫,漸漸的都入聖人一流。菩薩示現到天中,作天王。他們怎麼生的天呢?做的業果所感。以下咱們今天講的大多都是天人,隨你思想感的果。
  在這佛講一段故事,有個郁頭藍弗天人,他在山中習定,他在定中,山裡頭那些鳥鳴,叫喚的聲音動了他的心了,他有一念瞋恨心,他說“變成飛狸,把你們都吃掉”。就這一念瞋恨心,但是他修的功果一直到生天,在天上生到非想非非想天,那這時間就很長了。但是在他修定的時候,起了這麼一念的瞋恨心,天福盡了,下到人間,他就變了飛狸,專門吃飛鳥。一念惡念,這是佛講的這麼個故事。在我們修道的人,千萬不能夠動念頭。咱們不知道,你所起的一個念一定要感果的。這以下佛就講天,都是講天道。
  【阿難!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名無色界。】
  阿難,是四空天,先從上講到下頭來。四空天,既然是分四空,上兩天、下兩天,或者是前二天、後二天。前二天身是空的,境也是空的,身形相滅盡,全是空想。就是他的七識識不起念,心盡滅,把心識都滅了。身心都滅了,這個時候他的定心現前。所有定的果色,這個色沒有形相的,空還有形相嗎?定中所化現的身跟境都是自己受用身、自己受用的境,沒有業果,沒有色相。出定的時候就不同了,出定就有依正的果色。在他身心俱寂的時候,依報空了,身心也空了,叫四空天,身心滅盡了。定心現前,一切皆空的,沒也業果的色相。在這定之後,從定而入了無色界,沒有色相,沒有形色,沒有相狀。但是出定的時候,這是以定力的關係,身心世界什麼都沒有了,沒有依正二報,這叫真正空蘊。五蘊皆空,就是空蘊,業果就沒有了。但是並沒開悟。
  【此皆不了,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沉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
  此皆不了,佛說的這一類眾生不知道,不了就是不明白;妙覺明心,妙覺明心不明了;積妄發生,妄有三界,中間妄隨,七趣沉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所以講四空天的時候,無得色相,乃至心意識都停歇了。但是他不能明白他自己的本有心性,就是妙覺明心,就是本明的真心、本有的自性,本來是微妙的。這一類修道者,他把他的“惑、業、苦”都斷絕了,所以就空了。天到四空天是最後的,總結這一切天道,他不能夠明心見性,也不知道無明不覺生三細;這個他根本達不到,那都是大菩薩境界;就在這個中間妄有三界,三界是虛妄有的,不是真實的。咱們這都是虛妄的,咱們在虛妄中生活,因此才墮落人趣、鬼趣,一切有情吧!補特伽羅,各從其類,就在這七類的七趣輪轉。
  講一下補特伽羅。補特伽羅就是有情界,又叫數數取。起惑造業,在三界中,一會兒死了,一會兒生了,數數取,取趣,取向哪一趣,在哪一趣受生。各從其類,各有各的業的因緣。生到天趣去,到了最後天,咱們上來講的是最後天,沒有五欲的相了,什麼都沒有,叫無色界。但是這類的天人也沒了明心,也沒了積妄發生這種道理,所以這一切天類是這樣子的。補特伽羅是一切有情數數取生,各從其類,隨他的業因就受什麼的業果。所以佛以下就詳細講,這是總說。
  【複次,阿難!是三界中,複有四種,阿修羅類。】
  阿修羅,又雲阿素洛,翻譯咱們中國的華言說非天,有天人之福,沒有天人之德;女性端正的,男性醜陋的。以下講阿修羅。
  【若於鬼道,以護法力,乘通入空,此阿修羅,從卵而生,鬼趣所攝。】
  若是在鬼道,阿修羅沒單立一類,有時候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有時候天、人、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道,因為天有天修羅,人有人修羅,鬼有鬼修羅,畜生道也有修羅,就是在那一道表現很惡的。我只給大家講個畜生道的修羅,我們在路上進西藏,當然都雇畜生,都有騾幫,雇騾子,每一個騾幫他中間有個騾子,這個騾子叫騾子頭,人管騾子管不好,他都培養一個騾子管騾子。這個騾子,我就想起來就是阿修羅,騾子的阿修羅。每逢一到站了,這個騾夫拿一袋口袋,裝上那個豌豆是帶料的,裝給這個騾子頭吃,其他騾子沒有,把袋子掛在騾脖子吃。但是在這路上走路時候,騾夫感覺的你不要操心,這個騾子把那個騾子管得好好的。一到住地下來了,鞍子一卸了,別的騾子騾夫都拿繩子把腿拴上,這個騾子不拴。這個騾子非常的利害,到夜晚其他的野獸來了,這個騾子就圍著那個騾子群來回轉,跟其他野獸打仗,或者狼來了,或者豹子來了,它什麼都不怕。它在外頭一打仗,騾夫就醒了,拿著槍就出來了,把野獸就趕跑了。但是別的騾子若是動作不相合了,它就去咬,連皮帶咬。我看見很奇怪,我就想起來這就是騾子的阿修羅。但是你得對它特殊,吃的特殊,飲水也特殊,那騾夫就特別照顧這個騾子,這個騾子就替他分勞了,管其他的騾子。騾幫很多,二、三十個,一隊一隊的。我看見那個,想到佛經說畜生阿修羅。
  鬼道阿修羅我沒見過,這個沒見過。人道阿修羅,人跟人,那個人非常惡劣,這個大家都知道的,一個村子也好,一個行動當中也好,表現特別突出;換句話說,特別惡劣。你看那電視,我認為那就是人阿修羅。喝的醉醺醺,員警扣他,跟員警打仗,都拼命。現在不是下雪嗎?車子停下來,我說這就是人的阿修羅。但是我們比丘、比丘尼裡邊沒有阿修羅,沒有惡比丘,那不能加阿修羅。
  阿修羅這一道的眾生,就是在同類當中,他特別惡劣。但是把他單定為一道,阿修羅道,這個要講的,咱們現在要開始講阿修羅道。在鬼道當中,他護法有護法力量,長時護持佛法;又有神通,以他通的力量,這叫空阿修羅。阿修羅有胎、卵、濕、化,四生的阿修羅。從卵生的屬於鬼攝。
  【若於天中,降德貶墜,其所卜居,鄰於日月,此阿修羅從胎而出,人趣所攝。】
  從天生的,他有天人的福,沒有天人的德。這個天阿修羅住的鄰於日月,跟日天子宮、月天子宮相近,這叫天阿修羅。還有從胎出的,胎生的阿修羅,人趣所攝。
  【有修羅王,執持世界,力洞無畏;能與梵王,及天帝釋,四天爭權。此阿修羅,因變化有,天趣所攝。】
  修羅也有修羅王,這一類的眾生修羅王,他執持世界力量非常之大。天阿修羅他跟梵天打仗,爭權,跟帝釋天的天王爭權,乃至跟四天王爭權。這類天阿修羅,就是天趣所攝。
  【阿難!別有一分,下劣修羅,生大海心,沉水穴口,旦遊虛空,暮歸水宿,此阿修羅,因濕氣有,畜生趣攝。】
  佛跟阿難說別有一分,下劣的修羅。這下劣的修羅生在大海當中海的地心,海的穴道洞裡頭住,海底下有洞,早晨出來到空中去遊,晚上回來在海底下洞穴裡頭宿。這一類阿修羅有濕氣,是畜生道攝。所以阿修羅他有幾道,畜生道的阿修羅,人道的阿修羅,天道的阿修羅,鬼道的阿修羅。
  【阿難!如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羅,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諸有為相,妄想受生,妄想隨業,於妙圓明,無作本心,皆如空華,元無所著,但一虛妄,更無根緒。】
  阿難,如是地獄、餓鬼、畜生、人及神仙,人類有種修仙道的就叫神仙;天洎修羅,精研七趣,皆是昏沉,諸有為相,妄想受生,就是虛妄因果;妄想隨業,於妙圓明,無作本心,皆如空華,元無所著,但一虛妄,更無根緒,沒有根,沒有緒。根緒,咱們講一代一代的流傳,這種的阿修羅沒有根緒的,不是像咱們代代習傳的。這叫七趣。精研七趣,地獄、餓鬼、畜生、人、神仙、阿修羅,再加天道。天、修羅、人、神仙、畜生、地獄、餓鬼,但是都是昏沉的,都屬於有為的,不會證得無為。他們的受生是妄想,隨他的業報,妄想隨他的業,哪能明心?他們根本不會,與妙明真心,無作本心,他沒辦法進入,就是沒有辦法明白,都是空華。加個於妙圓明、無作本心中的空華,空華是根據這個來的。原來沒有所執著的,元無所著,本來沒有執著的,但是虛妄。但一虛妄,沒有事實根據。更無根緒,從何來的?沒有,虛妄而生。
  【阿難!此等眾生,不識本心,受此輪回,經無量劫,不得真淨,皆由隨順,殺盜淫故。反此三種,又則出生,無殺盜淫,有名鬼倫,無名天趣,有無相傾,起輪回性。】
  佛說這一類眾生。這是一類眾生,修羅道的一類眾生。阿難,此等眾生,不識本心,就是不能明白。什麼是他們的根本?殺、盜、淫。不識本心,受此輪回,經的時間非常長,經無量劫,不得真淨。想回歸自然的本性,回歸他的本心,得不到。都是隨順的殺盜淫三種根本,殺盜淫業,貪瞋癡惑,就隨著貪瞋癡三根本,犯的是殺盜淫。反此三種,不殺、不盜、不淫,無殺盜淫。有名鬼倫,無名天趣,有無相傾,起輪回性。
  他們的妙心遍圓,沒有鬼趣,也沒有人、天等道,那由什麼來的?由殺、盜、淫來的,所造的業來的。皆由隨順殺盜淫,不能得到真淨的明心。假使沒有殺盜淫,此類眾生,上頭講的這類眾生,重的是由殺盜淫而生的。反此三種,沒有殺、沒有盜、沒有淫。鬼輪,鬼一類的,不是天。他跟天人相等的,但是不是天人,單叫一道。起輪回性,這就是地獄、餓鬼、人、天道,哪一類裡頭都有這麼個修羅道,單立一道。不識本心,就是不明白妙明真心的本體,就成這樣輪回,無量劫的輪回在殺盜淫。不殺不盜不淫了,生到善中的天修羅。這種是指鬼修羅說的。起輪回性。
  【若得妙發,三摩提者,則妙常寂,有無二無,無二亦滅,尚無不殺、不偷、不淫,雲何更隨殺盜淫事?】
  若得妙發,三摩提者,則妙常寂,有無二無;有也沒有了,無也沒有了,就叫二無;有無二無,把這個二無的無二也滅掉了,尚無不殺、不偷、不淫,雲何更隨殺盜淫事?假使除了病根,恢復妙三摩提,這個叫三摩提。佛告訴阿難說,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勸修大定,就是最後總結這一段。佛說如果能夠妙發自己三摩提,妙常寂,一切六道輪回,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有無,有也沒有了,滅掉了,無也滅掉了,有無二無,連這無二也滅掉了,不殺、不偷、不盜、不淫,就不隨殺盜淫三業所轉了,就斷了三業了。這就恢復妙常寂,聞性得到不隨七趣所轉,沒有上來所講七趣的束縛,叫妙;無有七趣的生滅,不隨生滅轉,叫常;沒有七趣的流轉,又叫寂。這就是返聞聞性。所有的三惡、四善二俱全都沒有了,消失了,就超凡入聖,超內凡,也超外凡。得到人空,證得涅槃,斷三業了。若是不斷三業呢?佛又做解釋。
  【阿難!不斷三業,各各有私,因各各私,眾私同分,非無定處,自妄發生,生妄無因,無可尋究。】
  答覆剛才講的地獄,這地獄是有是無?是有地獄嗎?有個定處嗎?或是自然?還是各各私受?前頭的問難當中,問到這些問題。地獄受苦受難怎麼來的?上頭解釋是因為殺盜淫業來的。因為有殺盜淫業,還有殺盜淫業所別屬的種種的業,那才有感這些個果。但是業性本空的,所感的果也是空的,沒有一個事實的。所有各個所造的業,各個業不同,每個眾生造的業都不同,所感的果也不同。
  例如我們念地藏經的時候,墮了地獄,鐵床,這個床有多大?八萬四千由旬。一由旬四十華里,這個床好大?但是你一個人受罪,你感覺這個床上都是你一個人身體。一萬個人在這個床上,各個見他的身體,一萬個人,這是業所現,隨業所感。殺盜淫三業,各有各所造的業不同,所以各各有私。因各各私,眾生在受罪的時候也各個不同。同是一樣罪,不一樣。是有定處嗎?地獄,有這麼個地獄處嗎?沒有,是自業發生。自己妄,業也是妄,受報也是妄,一切皆是虛妄。生妄無因,要找找它的因,因什麼,無可尋究。私分不同,不是同分,各個造的業不同,受的地獄報也不同,不是有定處。各個別業受報的時候,同報。各個同報受罪的時候,受業受報的時候又各個不同。這非常複雜,也非常微妙。
  這個我感覺到,身受的體會到地獄跟人間的監獄相似。我那時就感覺到同在一個監獄,這個屋子七坪方,要住二十多個人,而這二十多個人各個感受的,有的哭,有的特別受刑罰的,那管理人員又打他,給他戴上手銬腳鐐,有些個人沒帶手銬腳鐐,同是一個號房,同是罪犯,受刑不同,感受不同,思想狀況不同。所以這叫同中別,我想地獄也如是。各人有各人的私心,各人有各人的感受,但是同在一個監獄屋子裡頭,不同。這是定業不同。各人的妄想所發生的想法,不同。生妄無因,你要找找因什麼,沒辦法追究。因什麼?他自己都不知道因為什麼,別人更能知道他因為什麼嗎?
  我記得在四川同一個號房,管理人員要犯人管犯人。他沒法管理,管理不好,他就把他這個責任分給幾個犯人,犯人來管犯人。犯人管犯人的時候,犯人是有雜念的,他不是清淨的,所以這裡頭的差別種種。佛跟我們講七趣果報,天、人、地獄、鬼、畜生,乃至阿修羅道,這些果報種種差別怎麼來的?佛教授我們一念妄動,虛妄發生。妄之一字,就是最初一念。咱們講大乘起信論講一念不覺,妄動,生三細,就是生相無明。生相無明,一念間本空的,這個妄性沒體。像咱們起個妄念,這個妄念有什麼體性,無所依。為什麼?我們每天每位道友都打妄想,你找找你的妄想,因什麼?這個妄從何起?一起就是無明。無明自何處?你要想追究,窮它的底性,什麼都沒有,空華。虛空的華,你在虛空華要找它怎麼生起的?沒有。為什麼?本無所有。假使你要明白了隨業受報,沒有。“業性本空唯心造”,這個道理大家參吧!你連心都沒有,大家找找我們自己的心。“業性本空唯心造”,心是空的,心不是實有的,不是肉團心。能造的心都沒有,那所造的空華呢?空華由哪來的?眼睛有毛病了,看著虛空有華,沒有實體的。
  【汝勖修行,欲得菩提,要除三惑。不盡三惑,縱得神通,皆是世間有為功用,習氣不滅,落於魔道。】
  三惑,業系苦,業把你這個苦給你系住了。因為殺盜淫三業迷惑了,就是怎麼造的殺盜淫業,起惑造業。殺盜淫業是因為惑,惑是因為迷惑。殺盜淫三惡業有實體嗎?什麼是業的實體?而業滅了,銷了,怎麼銷的?惑從何處起?要想證得菩提,得把三惑取消。三惑沒盡,三惑沒斷除,你就是有多大神通、有多大功力,還是魔,就這個意思。你要是把三業斷了,殺業、盜業、淫業這是根本,把三業斷了就不迷惑了,就不受惡果了。因為三惑沒有斷,善法不生。三惑斷了,還有習氣,習氣沒斷;帶著三惑,又沒斷習氣,你縱有多大功德、多大道力,是魔,不是佛。
  【雖欲除妄,倍加虛偽,如來說為,可哀憐者,汝妄自造,非菩提咎。】
  雖欲除妄,倍加虛偽。要想除得妄念,增加虛偽,所以佛說是可憐憫者。你虛妄的造業,只是妄,不是菩提的過患,非菩提咎。非菩提咎,就是這個過患不是菩提所感的。凡夫、天人沒有達到修心。真修,就是修心。向心外求,全是虛偽的。因為外道天魔全無正念,都是虛妄的。以暴除暴,以妄來除妄,不可能,就是做不到。如果能這樣子咎正,斷除虛妄。妄是自己造的,不是菩提的過患。妄是你自己本來具足的真心菩提,虛妄加的,不是你自心所造的;換句話說,不是菩提心所造的,你還能夠回歸菩提心,還能夠回歸聖境。人人都可以成佛,因為我們原來的本心就沒有染汙,本心原來是清淨的,所以人人才能成佛。染汙是虛妄的,一些妄想、妄動、妄飛造了妄業,全是虛妄的。要回歸真實,虛偽的就沒有了。
  【作是說者,名為正說;若他說者,即魔王說。】
  你欲想得菩提,得除三惑。三惑不除,菩提不得。有的人,現在就有,說殺盜淫不妨礙真修;乃至有些喝酒的,說喝酒的跟菩提心不違背。喝了酒,迷惑了,不說菩提心了,連個道心都沒有了,一般心都沒有了。所以正說者,想要得菩提得斷三惑,不造三業,這樣才是正說。
  【即時如來,將罷法座,于師子床,攬七寶幾,回紫金山,再來憑倚。普告大眾及阿難言:汝等有學,緣覺、聲聞,今日回心,趣大菩提,無上妙覺,我今已說,真修行法。】
  前頭是阿難請,現在佛給說完了,就是將罷法座,說法已盡。這幾句話就是佛說法已經說完了,要回紫金山,紫金光,七寶幾,恢復原來說法之前。你們這些有學的人跟聲聞、緣覺,現在都回心了,趣向於大菩提,要想成如來果,無上妙覺。想修行嗎?我現在跟你們說完了。我今已說,真修行法,上來所講的都是說的真修行法。
  【汝猶未識,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細魔事,魔境現前,汝不能識,洗心非正,落於邪見。】
  汝尚不知,你們現在還沒認識到,要想修奢摩他的大定,奢摩他的自性定;毗婆舍那就是照,以智慧微細的觀照;就是定跟慧。但是這個中間不要以邪為正,這裡頭很微細的,不要以妄作真,不要拿假的當真的,不要拿邪的當正的。這以下說的是蘊魔,五蘊的魔難障礙你修道。
  【或汝陰魔,或複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認賊為子。】
  或汝陰魔,這是內心的;或複天魔,是外來的;或者執著鬼神,或者遭魔小鬼,魑魅魍魎;心中沒有智慧力量辨別不清楚,拿賊人當兒子,認賊為子。
  【又複於中,得少為足,如第四禪,無聞比丘,妄言證聖,天報已畢,衰相現前,謗阿羅漢,身遭後有,墮阿鼻獄。】
  又複於中,得少為足,就像四禪天一樣的,沒有聞法的比丘,妄言證聖,這要受報的;等他衰相現前的時候,謗阿羅漢,身遭後有。衰相現前,謗阿羅漢,就墮阿鼻地獄。這叫十種心魔。心魔,就是五蘊的識識陰所發生的十種見魔,沒有實際的外境,內心妄生的一些邪見,得少為足,認為自己所修的滿足了。像第四禪天上的無聞比丘就犯這個錯誤,妄言成聖了,天報報盡,妄想現前,這時候他謗阿羅漢,下地獄。大智度論上講有一個比丘,他自己師心自修,以他的心作老師,沒有多聞、沒有廣聞的智慧,對於諸禪修行的次第也不瞭解。他修的是初禪的功力,說他證了初果了;乃至修行四禪,說他證了四果了。等他命終的時候,他見中陰身,生一種邪見,謗毀沒有涅槃,羅漢還有生。以這個謗毀的因緣,墮阿鼻地獄。佛引這個例子,這是佛說的,跟阿難說的。
  【汝應諦聽,吾今為汝,仔細分別。】
  汝應諦聽,你應當好好的如理思惟,別把魔境當聖境。這以下佛給他講。吾今為汝,仔細分別。要開始修行的時候,我給你詳詳細細的分別,什麼叫魔事?什麼叫魔相?非常幽深難見。幽是幽暗,深是深遠,很微細的一些魔害的事情,修道的五十種蘊魔,五蘊的魔。
  【阿難起立,並其會中,同有學者,歡喜頂禮,伏聽慈誨。】
  你修定之中有很多的魔事,你要能分別的清楚,不要著魔。阿難及大眾聽了非常的感動、非常的歡喜,請佛教誨。五蘊(色、受、想、行、識)每一蘊都產生虛妄的、虛假的,修道的時候你可別當真,這叫五蘊魔。特別要瞭解情況,這裡頭又分很多的科,驚動的諸魔由於定力,成就破亂由於迷,推真妄生滅相關,示大定致魔之相,先明本覺同佛,次則顯示妄生空界,比況空界微茫,歸元必壞空界。這些標題我大概給大家念一念,以下在文中詳細的來分析,佛都有教授。
  【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
  因為佛感覺到,了知阿難與聞法大眾有深求的、有懇切的發心。佛就告訴他們,你們以你智慧的觀察,應當認識這個有漏的世界。這個有漏的世界有十二類眾生,這些眾生由於他的惑業現前,而由業所招感的報,這就叫有漏。是有為法,不是無漏的無為法。所以這是有漏世界,不是無漏世界。十二類眾生他的心體本覺妙明,覺圓心體,本來一切眾生心與佛無二無別,生佛都是一個心體;十方一切諸佛,十方一切眾生,無二無別。怎麼產生的虛妄?妄生空界。
  【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生髮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
  由汝的妄想,把真理給迷了,這就產生過患了。癡愛發生,生髮遍迷。由癡愛而發生,因為迷了理了,由癡愛而發生的;由這個生就迷惑了,遍迷,因此才有空性的產生。這個化迷不息,不息就是不止,迷而不止,產生世界眾生。因迷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除了證得無漏的大阿羅漢果位之外,剩下的都是妄想安立的,都是迷頑的。迷失本性,頑固不靈。
  癡愛發生,無明就叫癡,虛妄而知,不如實知,不知真如一法。一念不覺生三細,就是這一念產生的業轉現三相,所起的貪瞋癡,這是三業。在這個微塵國土裡,沒有證得無漏的都叫迷頑,妄想的安立。
  【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裡;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世間最大的是什麼?虛空。空還不算大,那是什麼?本覺的妙明真心。在太清裡,在天際,清浮之氣上升為天,謂之太清。道教依著我們這個太清,叫太清宮,大家看到道教宮殿就叫太清宮,三清。這個咱們不講它了,這個講起來很多,什麼叫三清?這是道教所行的。上浮這個天叫清,清指天說的。
  【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雲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
  佛對阿難說,你們當中若有一人,心的光明,迴光返照,照汝的真心。咱們經常講歸元無二路,歸元只有一個,返本歸元。歸元就是不迷了,迷盡了還元。這就是咱們華嚴經講的妄盡還源觀,你觀妄盡還源了。十方一切都是頑空,頑空銷殞。在頑空殞滅的時候,就返本還元了。虛空是因為迷妄而有的,不迷了就空性達到了,達到空性就不迷了。無迷就無妄,有迷才有妄。真顯現了,妄就破了,真現妄破,妄滅真顯。所以在頑空之中,結暗為色,色為國土,國土就有世界,這世界就這麼生的。一人發真歸元,十方世界皆悉銷殞,這是楞嚴經特別的特點。只要是能悟得虛空的圓理,成道了,悟得圓理,那這個虛空歸元無二路。所見的這個空性,歸元就是眾生所見的,諸佛所證的。因為眾生眼裡有翳,等你翳銷了,妄盡了,還源了。這在咱們華嚴經講妄盡還源觀,真妄生滅的相。現在就開始講的真妄生滅相。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所有國土而不振裂?今天就講到這裡吧!
  【汝輩修禪,飾三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吻,當處湛然。】
  這是講修定,凡是修禪定的,佛教導我們如果要想修三摩地,修禪定的,最重要的是當處湛然。心精通吻,當處湛然,這是一個題目。你在時時當中,行、住、坐、臥,不論任何時間,亡塵照理;跟塵隔絕,照理是照著你的心,觀心,不要惛沉,不要散亂。習禪定時的兩個敵人,一個惛沉,一個掉舉。這是總說,要想修禪定的時候,這個功夫咱們在這一時講不完,當你最初練習,第一個先練習坐,因為坐能夠定下來。其實這個禪定是不論你行、住、坐、臥,在走路當中你可以修禪定。現在在緬甸、泰國他們修動動禪,像跳舞一樣的,動動他修禪定了。這種修禪定的人主要是你的心,心靜下來,如果能夠使我們思想減少,思想不複雜、不混亂,能夠心就靜下來。如果你時時的不要惛沉,昏沉是禪定的大敵人,一般一修禪定坐下來就惛了,心一靜下來他就惛了,這修不了禪定的。禪定是一個照明的功夫,在你行走或是住下來、坐著,乃至於睡覺,你那心隨時照了理。這個說理的話,妄塵歸理。我們一般的人先銷滅雜念,雜念就是思想很複雜的靜不下來,靜不下來明就發不出來。像水,若很渾的時候,照不見影子;那水一清涼靜下來了,它就能照外物。咱們這個心要使它靜下來,不雜不散不亂。
  這前頭是總說,但是你修禪定的魔障非常多。為什麼讓我們修念佛三昧?仗佛力。禪定要你一念不生,咱們辦不到,用一念止一切念。禪堂的功夫就講念佛是誰?找這個緣因。誰在念佛?這叫參話頭。話頭,你可以隨便的拈一個話頭。因為你的心總是散亂的,先把它制心一處,舍念,舍一切念歸心,完了再糾察這個心。好比你參禪,誰在參?能參的是誰?你就這樣來找緣因。要到一念不生,湛然虛明,就叫心精通吻。湛然就是定的意思。
  【一切魔王,及與鬼神,諸凡夫天,見其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無不驚懾,凡夫惛暗,不覺遷訛。】
  這說禪定是總說。三界的一切眾生,欲界、色界、無色界有情眾生,在你心要定下來的時候、要想修道的時候有些干擾。因為修禪定是靠自力,念佛念菩薩聖號是仗著他力,那個魔就很少了,因為自力的時候就容易引起魔障來。要想習禪定,你先懂得魔事,以下就講的魔事。先講諸天,每一天每一天講,從六欲天到四禪天,乃至於一切外道、一切宮殿,這講鬼神的。你修禪定也好,自己修一切道力念經誦經,都有外力魔力,先把魔講好,完了再說修行。魔是擾亂成道者的心,你要想習禪定,你先懂得降伏魔的方法。如果你落於魔難,禪定沒修成,著了魔了,講這個魔事。魔會來擾亂你修道的,你要想修道,先認得魔。
  一切魔王,還有些鬼神,還有凡夫天,見其宮殿,無故崩裂,這說魔王的宮殿、鬼神的宮殿不曉得為什麼就崩裂了。大地振坼,就是大地也在開裂。這咱們知道了,這是地震。地震怎麼來的?地震破裂。它自然的經過多年,不是一百年兩百年,無量劫來,大地開坼。乃至水裡的魚鱉蝦蟹,路上的一切獸類,有飛的,有路上行走的,無不驚懾,生大恐怖。這時候凡夫惛暗,不覺遷訛。凡是凡夫天,六欲天、四禪天、外道天、無想天全屬於凡夫。阿羅漢所住的天,那不屬於凡夫了。這種天地崩裂自然的現象,水陸的飛騰,一切眾生遇到這種驚恐了,遇到這種災難的時候,那就自然的恐怖,生恐怖感。
  咱們所說的天塌地陷,現在還不到那個程度。就是地震吧!咱們所知道的地震,或者水災、風災、火災,這一切的災害降臨的時候,你還能修禪定嗎?修禪定是總,但是遇到這些個災害的時候;一切魔王是指我們欲界天說的,跟欲界天忉利天的玉皇大帝平行,有魔天。欲界天以上,梵天沒有魔了,魔只到六欲天,只能跟六欲天的天頂平行,六欲天以上沒有魔天了,魔只到六欲天。但是魔的有魔王,也有魔臣、魔民、魔鬼,還有些夜叉羅刹惡鬼神。天道為什麼也有鬼神呢?大力鬼神,他有天人之福,沒天人之德。例如他也行佈施、也行持戒、也行忍辱,但是他瞋恨心特別重。他的福報很大,也做佈施,也利益人民,德不夠,所以成為魔羅。一旦無緣無故的他宮殿的崩裂,就是自然災害,他感覺他宮殿的崩裂,大地振坼,天塌地陷。咱們知道人間地震,天有時候也崩裂,這是陰陽失度,就是自然現象。咱們都知道水災火災風災,大自然的這類叫天災。
  【彼等鹹得,五種神通,惟除漏盡,戀此塵勞,如何令汝,摧裂其處?是故鬼神,及諸天魔,魍魎妖精,于三昧時,僉來惱汝。】
  這些鬼神都有五種神通,除了阿羅漢的漏盡通,那是證得修得的,斷煩惱的,其他的通他們都有,福報所感的。他們對這個世界貪戀,就是貪戀世界。但是他業障所感,感他所住的宮殿破裂。所以這類的鬼神跟天魔魍魎妖精,于三昧時,僉來惱汝。在修道者;前頭講修定,這都是解釋修定的;在你修定的時候,這些個鬼神來干擾你,或大自然災害也使你定修不成。這些天魔鬼神他們有神通的力量,以神通力來干擾你,就是你定力還能修嗎?遇到這些個災難的時候,除了大自然的災害,天魔這些鬼神來干擾你的時候,你如何處理?行定的遇到這些災難的時候,你如何處理?
  【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汝如沸湯,彼如堅冰,暖氣漸鄰,不日消殞,徒恃神力,但為其客。】
  同時這些魔王他們的瞋恨心非常重,他們在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汝如沸湯,彼如堅冰,暖氣漸鄰,不日消殞,徒恃神力,但為其客。例如魔王魔鬼,那些個天魔見他的宮殿無緣無故的崩裂,他就生大煩惱了,他是在屬於塵勞之內的。對你修道的人說,如風吹光,風能把光明吹滅嗎?形容修道人不為所動,天塌下來,地崩了,定力不退轉。形容詞!風能把光明給吹滅嗎?現在風再大,光明吹不滅。拿刀來斷水,能把水切斷嗎?水是刀能切斷的嗎?這是形容詞。了不相觸,就是它們兩個解決不了問題,融合不到一塊,不能融合到一起。汝如沸湯,彼如堅冰。修道者就像那鍋滾開水,天魔外道來了,破你的,他像堅冰一樣,開水跟堅冰兩個是不相容的,看哪個力量強。沸湯力量大,堅冰就化了。如果你沸湯力量小,堅冰的力量大,你沸湯也變成堅冰了。修道者的定力,如果能戰勝魔軍,戰勝一切災害,能把他們都銷滅。就說修定的人不為外魔所擾動,一切災害天崩了地裂了,不動道人心,心不為動。
  這一切的塵勞都屬於生滅法,都屬於邪行。修道的人你那個妙覺真常的心,前頭是講修禪定,修禪定的人不被這些天魔外道鬼神所動搖,邪不侵正。修道的人在妙覺修你那個真心,妙覺真心,正定的定力不為一切邪所侵。不管天魔外道也好,天崩地裂也好,你的心不動搖。了不相觸的意思,你的心不為一切迷亂轉動你修定的心。
  【成就破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這個意思在我們大家修定的時候,幻境很多。因為修定完全仗自力,當你沒功夫的時候,沒有;功夫愈深,那些個障礙的力量愈大。如天崩地裂,山塌下來,你還能定得住嗎?持戒的人,修定的人,任何外魔干擾不破你的戒。外魔是亂你修定的心,擾亂你,讓你心不定。不定,你還能修得下來嗎?這些形容詞,這叫五蘊魔。“色、受、想、行、識”五蘊,在你修定的時候,每一蘊有十種魔。色蘊,有色蘊魔,有十種。咱們學華嚴經時候講五十蘊魔,五蘊,每一蘊有十種魔難,這都是蘊所產生的。你能主宰不被一切外魔干擾,你能觀的智力,所修的定力,不論這些魔事如何,天崩地裂什麼災害,不被它所干擾。上來所講這些個魔、講這些鬼神,就擾亂你修定的人。開始是以禪定為主的,修禪定的人,客觀的,這是個賊來劫奪你主人,讓你修定不成。你怎麼對待這些外魔?
  【當處禪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陰消入明,則彼群邪,鹹受幽氣,明能破暗,近自消殞,如何敢留,擾亂禪定?】
  當你處在禪定當中,禪那就是正定,修正定的當中,你能夠對這些魔事,你的覺悟的心不被它們惑亂,這都是你自陰發現。陰消入明,把五蘊的境界消失了,光明就顯現了,定力就出來了。這些邪魔外道鬼神,他們是幽冥之氣,是黑暗的,見不到光明的。你用你智慧光明把這黑暗破了,這些自行消殞,不能擾亂你修禪定的。
  這一段總的經文說在你修禪定的時候,你會出現這些個魔事,能對付得了嗎?當你修禪定的時候,入三摩地的時候,這些魔王、這些鬼神來擾亂你的時候,你能克服得了嗎?你怎麼樣去克服它?這一段講在你修禪定功夫時候,有這些現象。為什麼念佛沒有?念佛也有,沒有這麼多。或是你念佛,阿彌陀佛現前了,真的、假的?是魔王示現的?不過念佛這種的魔障,這是仗他力,護法神會護持你的,這種現象很少。即使有,當時護法神就會現前。當你修行定心遇見這些惑亂的時候,你的覺悟不迷,還是正念現前,那些魔事不奈你何!這是五蘊魔自然顯現的,你的智慧使這蘊魔消失。陰消入明,這些邪的幽氣,你的智慧都能破除。明能破暗,定力能破這些暗,這些魔事自然就消殞了,不能擾亂你的禪定。就像風吹光,風如邪魔,光是你的定力;如刀斷水,你的定力像水一樣流轉,邪魔外道像刀一樣的,他斷不了你。這都是形容詞,形容你修定的時候具足這些陰魔,就這些魔事。
  【若不明悟,被陰所迷,則汝阿難,必為魔子,成就魔人。】
  假使你不明不悟,被這種陰暗的魔事所迷惑了,那你就變成魔子魔孫了。則汝阿難,必為魔子,成就魔人。佛跟阿難說,在你修禪定的時候,這些魔王會現種種境界相。
  【如摩登伽,殊為眇劣,彼惟咒汝,破佛律儀,八萬行中,祗毀一戒,心清淨故,尚未淪溺。】
  如摩登伽,殊為眇劣,彼惟咒汝,她只是念個咒,使你就把佛的律儀破了。你修八萬法門的時候,八萬法門很多了,八萬行門修行的時候,她只能破你一戒,你其他的行門還多了,你心清淨,不會淪溺。總破一戒,不會淪溺,就是不會墮落的意思。
  【此乃隳汝,寶覺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沒,宛轉零落,無可哀救。】
  如果是你犯一個罪,這受懲處的,很小,關係不大。如果是你受了國王的制裁,形容詞,一個宰相家庭,突然間被國王抄家滅門,那就沒辦法了,那就零落了。如果你受一個責罰,沒什麼關係。佛跟阿難說,假使你破一戒,沒關係。八萬四千法門,你修行其他的得利益很多。若是你毀壞多了,動了老本,那就危險了。如果抄家滅門,那就危險了。你的法身慧命,只是一個戒壞了,你其他的清淨戒還可以補償,問題不大。假使你毀壞法身了,完了,那恢復不了了。這是要你警覺的意思。宰臣就是宰相,那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如果是犯一個罪,處罰他一下,沒關係。如果抄家滅門,那就完蛋了。佛跟阿難說是比喻,一戒一事傷害不大的。如果你罷道了,那就完蛋了。這是墮落下去的意思,形容的意思,佛跟阿難比喻說。

 【阿難當知: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
  阿難,汝應當知道,你坐道場的時候,銷落諸念,就是一念不生,一切雜念都沒有,就是一切雜念都盡了,達到離念清淨;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佛跟阿難說,一切的色蘊,這五十種蘊魔,就是一切的境界相,一切魔來干擾你,由於你的定力成就,干擾不到你。五蘊魔都來破壞你這個主人,你這個主人不魔,那客得不到便。如果你迷了,魔一來干擾,你沒有定力,沒定力都破亂了。五蘊的主人若是不迷的話,魔沒辦法,不得其便。如你主人若迷了,那魔就進入了。
  形容你在道場當中有事有理,你觀心的時候修理,你繞道場行走禮拜這是事。所以在楞嚴經第七卷講結道場,講修行,三七日後來取證,或者十天取證,或者修三摩地。如果你因為一事,對於整個的道場損壞不大的。如果你整個的道場,譬如打一百天七,整個道場破壞了,那你修不成了。你在坐道場當中,有一事干擾,一兩件事沒關係,你身還能坐得住,還能修行下去。如果修行不下去了,你那諸念紛飛,那就完了。要息滅諸念,念都盡了,萬念俱灰,一切精明。
  在你修行過程之中,遇見一事干擾,沒關係,你把它克服就是了。如果整個道場其他的很多事務讓你不能修了,那就完了。但是要斷念,離念清淨。要能離開諸念,你本俱的根性就能顯現,在一切時一切處要精,專精不雜,不雜而不染,不染而不昧,專精修行。你在修行當中那個正念,你的念頭正念不失掉,修行一定能發出光明,把你一切念銷滅,歸於正寂,就是入了定了。行行不為惛昧所迷,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始終一念,不失正念,一定能成。如果雜念紛飛,憶念不止,修不成。
  【當住此處,入三摩地,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
  意思是你建立一個道場,如果是諸念紛飛,這個道場你修不了了。若是一切念皆盡,離念清淨,動靜不移,不論動也好靜也好,你這個念頭不斷。比如參禪的時候,念佛是誰?這一念問下去。或者念佛的時候,阿彌陀佛一念不離,一直念下去。這叫住三摩地,正念不失。若雜念紛飛,一念生起又生一念,一念生起又生一念,這就完了,光明不得顯現了。所以說“打得妄想死,許汝法身活”,你才能入三摩地。
  佛又假比喻,如一個眼睛很好的人,形容住三摩地的意思。你處於幽暗,眼睛很好很清淨,住在幽暗當中。精性妙淨,根性之處,把心住在清淨光處。但心未發光,心還沒有放出光明來;就是精性妙淨,心未發光,還沒入三摩地的時候。例如我們修耳根圓通,耳根圓照的時候明瞭一切,把你的這個心定在耳根圓通的時候。當你沒有深入定的時候,色蘊的魔,前頭講那些魔,波旬也好,一切魔難來的時候,在幽暗當中,你不為它所動。你這個性淨明心,不為那些個其他的境界所動。形容我們這個色的蘊,五蘊的色蘊,還沒發明沒放光的時候,但是不為外界的境界所動,就是有定力了。這在色蘊魔的當中,你的根性不為色蘊所動,這叫有定力。若為這個色蘊所動,就叫沒定力。
  這你自己可以考察,當你修定的時候,其他的境界相不為它所動,你專注一境。例如你心裡頭觀念念佛是誰?誰在念佛?另外其他任何境界相你都不動搖,只是觀這一念。但是一動搖了就破了,破了你就觀不成了。例如我們打坐靜坐的時候,一下腿子痛了,一下蚊子咬了,一下那什麼,你那心雜亂無章定不下來。什麼外頭境界相,人家砍你一刀你都不管,都像沒砍一樣。咱們定不下來,這種功夫咱們沒有。我這舉例來說,這一段的經文講那都叫魔,不是外來的,是你自心的。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一蘊有十種魔,這五蘊有五十種魔,你修定的時候,這內心所起來障礙,這叫五蘊魔。所以任何的情況,你不動。
  這個精性妙淨,“眼、耳、鼻、舌、身、意”這六精的體,就叫精性。妙淨明心,無論你哪一蘊,心光沒發的時候,就是六精之性還沒發光的時候,沒達到妙淨明心的時候,在這個時候你看的其他一切處所都是黑暗的,沒有光明的。一精發明,其他的都停下來了。你定力還沒有深的時候,雖然定入了,入了定力不深,定力不深時候,還被色蘊給你蒙蔽,你還沒放光。如定力深了,發明;發明就是發光明瞭,其他的黑暗都沒有了。所以叫精性妙淨,妙淨指清淨的意思,就發明了、清淨了。若到發光的時候,這個時候色蘊才沒有了,才破除色蘊了。沒發光,還不行。例如說耳根,耳根沒發光,你不能洞聞,十方音聲你聞不到。等到發光的時候,發明,你聞到十方的音聲,那叫色蘊盡了。沒盡了時候你聞不到,功力沒深的時候不行。那功力深的時候,什麼現象?
  【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複幽黯,名色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劫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
  若目明朗,眼睛很清淨的。十方洞開,所有黑暗的幽冥的你都能看見,就是色蘊盡了,一切色都放光明了。則能超越劫濁,所有一切都看到光明了。堅固妄想,以為其本。定力不深的時候,堅固妄想你破不了。定力深的時候,光明現前,堅固的妄想都把它破除了。就是明朗的時候,把這個根本的堅固的不明把它都破除了。告訴我們什麼是諸妄的根源?告訴我們破諸暗的根源,就是堅固妄想。堅固妄想,那是妄的根本。我們把堅固妄想破了,那就成了。但是這個堅固妄想不是容易破的,怎麼能夠把一切色相看破了,怎麼能看得破呢?修行的功力,色即是空,一切的色相都是空的。你等你一切色相都是明的了,覆蓋的一切黑暗相沒有了。一切色相是隨緣的,色相就是心,色不異心,心本來是明亮的,色也是明亮的。這個含義就是你把迷破,顯的是光明;迷沒破,光明不顯。色即是心,一切色相都跟心分不開的,不是兩個,色即是心,心即是空。咱們一般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心,心沒有一切相。
  這樣理解才能夠悟解,悟解成行了才能入三摩地。入了三摩地,你那功夫到了一切色相不存在了,證得你本來的明淨妙明真心。色盡了,就是色蘊盡了,沒有色相了,超越一切劫濁。這個就是咱們念心經時候,空跟見兩個不是兩個。空是空,見是見,咱們是這樣子,要見明見暗,那見跟空就是兩個了。見即是空,空即是見,沒有明暗的阻礙,那就是空即是見,一切萬法皆空。因為咱們見不到,咱們見還沒達到這個地步。若見能達到這個地步,萬法皆空,見一切都是空的。空也就是見,見即是空,色蘊還生嗎?色蘊就不生了。空見不分的時候,沒有明暗了,明暗是塵境,色空明暗。這個道理一參就會懂得了。
  【阿難!當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所以佛就跟阿難說,當在此中,你在這個道理當中,精研妙明;精研,不是馬馬虎虎的;要你精研,這個意思就告訴你,這十種的色蘊,十種的魔境,都是你的身見;如果你身見出來了,它們給你做不了障礙了,做不了你的障礙了;所以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四大的那個網沒有了;這個時候你身出入無礙,極短的時間,身能出礙,一切障礙沒有了,這就叫精明。你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著了魔了。作聖解,即受群邪。不作聖解,則是善境界。作聖解,不是善境界。就是你著不著,不執著。
  這個道理我們念佛的時候,或者我們修行的時候,有時候哪位道友都能見著有些個聖境,有些個好的境界相,看見佛像、看見菩薩來了。你不做聖解,不是魔事。一執著,就是魔事。就當作平常一樣的,不起任何的執著見,這叫色蘊破。但是你一起執見,得了,被色蘊把你障住了。這個中間非常微細,就你一念之間。你一念佛,阿彌陀佛現前了,你看見阿彌陀佛像了,你根本沒有管,你還是照樣念佛,聖解。“唉呀!我可見著佛了”,佛也不念了,馬上就禮拜幹啥,得,著魔了。這個魔跟聖境一念之間。為什麼要學法?為什麼多聽經?你有智慧,多聽經你就知道了。不然有時候遇到,咱們經常有時候感應了,有些道友就講佛菩薩現前了,見著聖境了。好,一講完了,這一講就執著了,本來是好事,反而變成壞事。本來是聖境,變成魔事,那就開始搞名利,招搖撞騙了。一念間!
  所以佛跟阿難說,在此精研妙明,四大不織,那個網,不織網,少選之間,身能出礙,一切障礙都沒有了,這叫精明。假使流溢前境,在前境起一點的執著就迷了。這功夫就在這一念間,有智慧的能如是,不作聖證,不當聖境看,不作聖心,名善境界。假使要作聖解、要作聖心,即受群邪。這叫色蘊。看破色蘊,色蘊不給你做障礙,就是解脫。若一起念就叫執著,執著就是障礙。這裡古人故事很多,大家多參參多看看經書就知道了,過去祖師對這種境界相的很多。
  所以一切眾生妄認四大為身,我們把地水火風,把這假四大當成身體,內外塵相,交相組織,內塵與外塵互相織著,織成的,這叫質礙。質是本質那個質。如果是有定力的人,有精研的人,都是虛妄融合的,不做真實想,所有的聖境,所有一切外相,就叫解脫。解脫跟不解脫就是執著的問題,你一執著就不解脫,一切都看得破、放得下,自自在在的無掛無礙,這就叫解脫。一起念,一執著,就不叫解脫。為什麼說我們念佛的法門比較殊勝?念佛沒這些魔障,仗佛力,就是他力加持。這修定的人靠自力,這是自力,自己的功夫。念佛是佛力,佛攝受我們,你不求現生得定,也不求現生出離,就生到極樂世界去,完了就解脫了。在這個世界不解脫。在修禪定時,這個解脫就解脫了。若按楞嚴經上講,我們禪宗所有的大德說開悟,開悟就是明白而已。明白什麼?放下,所有背的包袱都放下,我見、人見、眾生見,身見、他見,乃至於佛見、法見,一律皆空,放下,那才叫自在。那個境界相非常不容易。因為我們眾生的身自己給自己出障礙,身見不是自己出障礙嗎?執著身。
  精明的意思就是一去都不著。心精妙明,心光發現,一切都不執著,一切都無礙,把根塵的境界一切都不相礙。但是在定中是妙明的聞性,乃至妙明的體性,這得要真功夫。如果你功夫不到,有一點點的虛融(虛妄融合),失掉了。什麼失掉了?真。假使遇到境界,修行的人起一念的執著,那就要執著了。一念執著,一切聖境都變成魔事。一點的執著都沒有,一點的羡慕都沒有,還是平常的心情,平常的心如是來照。如是照這個就是照性,照性照到理,這就是妙心了。這是毫釐之間的,差之千里。咱們是講色蘊的,破色蘊的,咱們前頭講魔波旬,那五十種蘊魔,色蘊有十魔,單講色蘊的十魔,這都是講色蘊的。你不起執著,一味平常的心,平懷平淡的心,照著理性。但是這妙心不是假的,非是虛妄的,增長你的信心。這個信心不是一般的,這叫破色蘊。色蘊就開始破了,吉祥的境界,這叫精明。假使作聖解,若遇到這種境界相,認為自己得道了,認為得到三寶得到聖人的證明了,這就落邪了。正跟邪一念間,這叫落邪。作聖解,認為你修道成了,落邪了。什麼都不起執著。
  我在上房山的時候,在那住洞的老修行,他論起來我們同一個宗派,他算我一個師伯,師伯就是我師父的師兄,他在上房山洞裡頭看見北京所有大小街道微細人來人往,他像看著眼前一樣的那麼清淨。他跟我講,我問他做什麼理解?他說跟看幻術一樣的,沒什麼聖解。還有壽冶老和尚在美國回來,在上海下了飛機,哪些人去接他,哪些人幹什麼的。五臺山他有一個老道友,就是廣濟茅蓬。後來壽冶老和尚到了五臺山,他這個老道友就說你哪天哪天在上海下飛機時候,哪些人哪些人去接你去。神話嗎?不錯呀!他說的完全是事實。假使作聖解,入魔。不作聖解,無所謂。這是不是得道了?不是的,就是這一種。明,明眼,眼明;不是眼明,心明,心明而後眼明。不作聖解是聖事,證明你修行力度有了。作聖解,魔,一作聖解會就是魔。念佛或是念菩薩假他力,念菩薩聖號,念佛聖號,這不是你的力量,是佛力加持,這個不容易有魔。如果自修作聖解,就是魔難,再以後就沒有了。你不是阿羅漢,阿羅漢是證得的,他那是證得的,他看什麼,他開了天眼,五通六通,他有漏盡。這叫心光發明,明就是知道而已,明照見。證得的,他不失掉。證得,他了生死了。沒證得的,一精發明,六根圓通。這是發的精明。
  【阿難!複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內徹;是人忽然,於其身內,拾出蟯蛔,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斯但精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阿難,複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內徹;是人忽然,於其身內,拾出蟯蛔,肚子裡有蛔蟲。這修道的人有,就這麼一抓,就抓出個蛔蟲擱到桌子上,你信不信?不信,真的,事實是這樣子。那身體沒有幹啥,照樣,但是他一抓抓出個蛔蟲來。你抓抓看,你抓不出來,他一抓就抓出來一個。身相宛然,也沒有傷,也沒有毀,這叫精明。佛講精明是何含義呢?就這含義。這個人他一抓,抓出個蛔蟲來。你抓不出來,你不精明,他精明了。流溢形體,斯但精行。這是暫得的,不是聖證,不是了不得。
  我在西藏,一個喇嘛專門在賭場賭錢叩碗,還喝酒,都說他有神通,了不得。那人求他,一個求他的人說:師父,你把我送極樂世界去。他說:好,他把手指這麼一彈,這人死了,他就死了。死了,家裡人就找他麻煩,說那還行,跟他鬧。他說:沒關係,我把他叫回來就是了。好了,叫回來。但是這個喇嘛成天在賭場,一天喝酒,酒不斷,好多人給他磕頭。有幾個沙拉寺的道友拉著我去,問我:他如何?我理都不理他。我說:到極樂世界自己修行的,他一彈把你送極樂世界去,一彈就把你拉回來了,這是開玩笑的,這樣把佛法就輕易化了。大家看濟公傳,道濟禪師不錯,他是成道了。但是編濟公傳小說,那個可不是道濟禪師了,一天他得吃狗肉,一天吃肉喝酒,不可取,這叫逆行。有些師父說:我們學他。我說:你學他,下地獄,你學吧!你學他非下地獄不可,你試試看?你去學吧!逆行的,不是通行。
  所以像這個於他身體突然間就抓出蛔蟲,這是佛說的,佛跟阿難說的,這人是不是成聖了?是不是作聖解會?不要作聖解會,不作聖解,應當如是理解。佛在楞嚴經教導的非常清楚,現在對於末世上非常有用處,你如何認得魔?這都是魔,魔難。你精研妙明,精研就是能觀的智慧,妙明是你所觀的聞性,能觀的智慧觀所自性,能觀的是慧,觀你聽聞的聞性。功夫久了,內明,內裡頭光明能徹。這有神通了,拿出個蛔蟲一擱,這是神通,別作聖解,作聖解就是魔事。不作聖解,說他能破五蘊魔先前之兆,能可以五蘊魔要破了一個顯示而已。作聖解就是魔,不作聖解沒關係。今天就講到這裡。【以上文字依夢老法音自行整理,仰請參考】
  現在講的是精神跟物質,精神就是咱們的心,物質是你的肉體,肉體跟心兩個結合到一起。咱們這個人就是你精神(魂魄),咱們這講三魂六魄跟你這個肉體兩個的合和離。咱們這講的聖境,你修行的道力有了功夫了,你的精神跟肉體分開了。咱們現在精神寄託於物質,這個物質依託於精神,這個你對社會上人講他能明白。你要跟他講我們楞嚴經上講,他不明白了,所以你這語言你要跟他們講得改變一下。如果我們一般的說七魂六魄,這道家說;儒家說就是神魂;在我們佛家說魂即是心,心裡頭的變化,說你的精神跟物質分開了,精神跟物質合一了。你這樣理解,你聽起來經文你就容易得到明白了。前頭的七處征心,現在這個心跟你現在所有的肉體,這個講魂魄。魂跟魄,魂不是魄,魄不是魂,魂魄也不是你的心,蒙蔽心的。你說跟心是一體吧?不是的。那是兩個嗎?也不是的。合也不成,離也不成。這樣你來理解這個經文,你就能有入處,不然你沒法入。
  精神跟物質,在我們這個經上講精神不是物質,物質也不是精神。世間上,你對一個人,你跟他這樣講,他信嗎?信不信不說了,他能懂嗎?他沒辦法懂。何況我們這一分別,那就嚴重了。五十種,咱們只講一個色蘊十種;受、想、行、識,這叫五十種蘊魔。這五十魔哪裡來的?不是外來的,這是一心所現,不過是分析這個心,分析起來有這些個不同。是不是這就包括完了沒有了呢?你一天從早上到晚上,你所有的想法,想法發之於語言,或也發之於你身體,那不了五十了,五百都多,取其大數。“色、受、想、行、識”的五蘊,就是你身體心理組成的部分,都有這麼多的組成。如果你沒有學佛,你能理解嗎?
  當人肉體不在的時候,一般的道家講三魂七魄,儒家也如是說,咱們佛家可不是那麼講了,因此就是你的精跟你的魂結合、離開。再簡單說,精神跟物質離開。你的肉體是物質,如果沒有你的精神來指導它,這個肉體只是血、肉、骨頭,什麼作用都沒有,如果加上你的精神在裡頭就變了。你應當用這個思想來學,不然你不容易進去,不容易進去就不容易能明白。就是你精神跟你的物質兩個合了起很大的作用,離開了什麼作用都沒有了就消失了。這講精神跟你的魂魄、跟你一切物質離、合。再看文。
  【又以此心,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餘皆涉入,互為賓主。忽于空中,聞說法聲,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魄,遞相離合,成就善種,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來執持你這個身,其餘的涉入部分互為賓主,有時候是客人是賓,有時候是主人。在空中裡面,你聽到說話的聲音,聞說法聲,聲聞十方。但是這裡頭顯的是密義,這個精魂跟魂魄互相的離合。這個離跟合的時候,離沒作用了,合起作用,善惡、好醜,做好事跟做壞事,在這上就不分了,一個樣,都是你心意識魂魄去做的,成就這些善業。有智慧的人,就是你學了有智慧,理解這些東西,五蘊所表現的不是聖證,不是修道開悟了,不是的!開悟前的魔認得他,不為他所害。你不執著就是聖境,你一執著就是魔業。就是心的認識。假使不作聖心,是善境界,現的境界相很好的;若一作聖解,就是群邪了,那就入了魔了。
  你坐禪的時候,修禪定功夫的時候,因為你心一靜下來,這一靜下來就顯現很多事物,經過你一精研,內外精研,內是內心世界,外是肉體,這些境界相。魂魄就是心靈,就是你意志精神,肉體就是你的身。有時候肉體是主人,寄託他的精神是客人。有時候精神是主人,肉體成客人。就在這個中間,你聽到說法的聲音,乃至於其他的聲音,這裡頭含到很多密義。不是明顯的,就叫密。這就叫精魄。魄有很多,七魄。魂有三種。三魂七魄。它們離的時候,就是分散的時候,什麼效果都沒有了。它們合的時候,產生協調作用。假使你對這些問題,你要一起執著,邪見,魔,叫蘊魔。不執著,無論什麼境界不執著、不作意,善境界。假使你認為“我修成了,我得了神通了、得了妙用了”,那就遭了魔了。
  我們習禪定的時候,在你定中見著很多境界相,不作意,不作聖解,這是心定下來了現這些境界相。像水一定來,你能照見一切相。心已經有定的成分了。假使你認為“我修成了”,這就麻煩了。因為人傑地靈,地,咱們所知道的大地,就是天地之間吧!得假天,天沒有,是氣蒸發的,蒸發大地。陰天,你怎麼樣理解?晴天,太陽出來的天氣;颳風,下雨,雲霧遮蓋了,太陽也沒有了,空氣也黯淡下來了,光明也不顯現了,這是外頭的變化。你的魂,三魂七魄,跟你的意,跟你的志,跟你的精,跟你的神,你這個精神意志上升的時候,叫魂;精神下沉的時候,叫魄。上升有七種,下降有六種,三魂七魄。
  為什麼要懂得這些呢?這是世間相,它們互相的跟你的精神,當魂上升的時候跟它下降的時候,情況完全不同了。但人的肉體沒有了,你的魂魄都在。所以當你肉體沒有的時候,魂魄回到你生前所在的地方,這類是哪一類呢?善惡不涉,善業不太重,惡業也不重。惡業不重不下地獄,善業不重不能生淨,不能生淨佛國土,不能生天。在這種叫魂魄,三魂七魄。遊魂,最多要經過七個七,七七四十九天,就鬼了,不會再漂流了。造惡業重的,當你這邊一死一咽氣,那個魂魄因你的惡業就直接下阿鼻地獄去了。善業重的,如果你一心念佛的,佛就接引你去了,你到淨佛國土去了。沒到淨佛國土,也上生到天界。咱們講天一層一層的,你的業跟哪個熟,就到哪個地方去了。但是在你這個時候的神識,聽到空間有佛說法,這是你定力,這個不是死亡時候。你在定當中,十方現境界相,或者說法的,或者入哪一道的,那就看你當時的業感。
  【又以此心,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一切種類,化為如來,于時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圍繞,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這個澄淨的心,澄露皎徹,心像一面大圓鏡子一樣的,發出光明,在十方遍作。你看著十方世界閻浮檀色。閻浮檀金,這是金子之中有一種金子叫閻浮檀金。閻浮檀金不是黃顏色的,紫摩金色。咱們塑佛像不是純黃的,那叫紫摩金色。化為如來,于時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台,千佛圍繞,百億國土。這個心的光明內光發明了,發明這光什麼顏色?像閻浮檀金色一樣。這裡沒寫顏色,就是閻浮檀色,閻浮提檀金的顏色。一切種類,了見自身;這個沒有,我加的;化為如來。你自己在坐定中的時候,感覺自己化為佛了。這時候就見到毗盧遮那踞天光台,坐在千葉蓮臺上,叫天臺,千佛圍繞。大家受菩薩戒的時候,如千佛臺上,見盧舍那佛,一佛一釋迦,坐在千葉蓮台,一佛一釋迦;一華百億果,一果一釋迦;一華一千葉,一葉又化千百億釋迦。現相!百億國土,國土很多的,照諸世界。及與蓮華,俱時出現。不是聖境,也不是魔境,哪裡來的?心魂。坐禪的那個修行人靈悟,心光研明,照一切世界。暫得如是,這叫幻化境界,不是聖證。假使你作聖證,“唉呀!我修道修成了”,魔了,這就著魔境。不作聖境會,就是聖境,好境界。
  但是這種境界我們沒有,我想大家沒有。這個境界是幻化的,像我們打坐的時候也好,作夢也好,你功夫用得很好,見著聖境,或者到一個蓮華池裡頭,你自己坐那蓮華很高興。因為你平常經常想,念阿彌陀佛,蓮池海會,你經常想。不是佛弟子做不到這個夢,他從來沒想過,他怎會做這個夢。這個是修行修道的人,做這個夢到什麼境界了,這現境界相。不執著,聖境。一執著,魔,蘊魔,受蘊魔。咱們前頭講的是色蘊魔,這是受蘊魔。
  禪定的心,因為你精研的功力勝,微妙的心發生妙明的相,就有這些相。內光發明,咱們都具足本覺,每人都具足佛的性,本覺的理所現的化覺的相,在十方無情世界都變了。假使你起貪戀,“哈!我修成了”,魔。不貪戀,無所謂,照樣修,善境界。若一作聖境界,就是邪。不作聖會,就是善境界。這個心可微妙了。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于時忽然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或百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當你定下來的時候,空變成色,妙明發生境界相。觀察不停,你能夠降伏,制止超越,就是不起一點妄想的清明之心。忽然之間,十方虛空,成七寶色,金銀、琉璃、瑪瑙一切寶色,成百寶色,也有青黃赤白的,互不相礙。這叫抑按。抑按怎麼來的?功力,就是你坐禪禪功力定中所顯現的,發明智慧。暫得如此,不是聖證,幻化的。不作聖心,就是自己不起念,這樣是善境界,好現象。假使一說“我修成了”,完了,是魔,一起執著是魔業。叫蘊魔蘊魔,是你受蘊所顯現的。所以咱們一說到五蘊魔,每一蘊都有十種,它不是現惡劣的現相,那你生恐怖了。它現的非常殊勝,你不貪戀,照樣用你的功,不成魔,沒有事。一起念,一動心,就是魔。這是修行的過程,只有楞嚴經告訴你這樣辨別,讓你清楚。
  【又以此心,研究澄澈,精光不亂,忽於夜半,在暗室內,見種種物,不殊白晝,而暗室物,亦不除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研究澄澈,就是你那個心澄淨了徹下來了。所現的精光,在夜間十二點以後,夜半的時候,在你坐禪這屋子,突然間變成白晝一樣的,光明燦爛的。你見種種物,你這屋子全變了,全是寶物。心淨下來了,密澄其見,這是秘密的,澄淨下來了,所有的幽暗全現了。不作聖會,不起心動念,是善境界。一作意,就是邪念,就是邪了。任何境界相,在你禪定的功夫到的時候,你能看我們這個世界,乃至看到美國,乃至看到歐洲,看見大海,看見山河大地,你照樣用你的功,不動念。這是光說聖境,還沒說其他的現相,只說三寶的力量。
  【又以此心,圓入虛融,四肢忽然,同於草木,火燒刀斫,曾無所覺。又則火光,不能燒爇,縱割其肉,猶如削木,此名塵並,排四大性,一向入純,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圓入虛融,四肢忽然,同於草木。你在這坐著禪,你這胳臂腿變成樹了,變成草木了。不論起大火,或者刀砍,砍虛空一樣。因為這個肉體化成虛空了,你一坐禪坐的,禪定的功夫,你就拿刀來剁他,什麼都沒關係,像削木頭一樣。在這種時候不作聖境,跟前文一樣的,那就是好境界。假使一作聖境界,是魔,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成就清淨,淨心功極,忽見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國,具足七寶,光明遍滿;又見恒沙,諸佛如來,遍滿空界,樓殿華麗;下見地獄,上觀天宮,得無障礙。此名欣厭。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成就清淨,淨心功極,心淨的用功達到極點了。忽見大地,十方山河,皆是佛國土,就把娑婆世界變成佛國土了。七寶具足,光明遍滿。同時見到恒河沙數諸佛,遍滿虛空,樓臺寶殿華麗非凡;乃至下到地獄,上觀一切諸天,無障礙。這在你坐定中,可是禪定,講這些相都是在禪定當中。這叫欣厭,一種歡喜,一種厭離。這樣想,功力愈來愈深,你想久了化成的。思想,心靜下來現的境界相,不是聖證,莫作聖證想。不作聖心,那叫好境界。假使一執著一起念,群邪,那就是邪境界。咱們經常講善惡一念間。因為這時候在修禪人才有,他在定中,他一起念定力沒有了,是定現的。你看水池子,若是那水池很清淨,一點風浪沒有,你站那水池子看,天上反映到水池子裡頭,有很多境界相。假使你一分別,或者把水池子一亂,什麼都沒有了,就看水紋了。
  當修功夫修定的人,像一般這種定力的老修行多分在山林裡頭,住洞的,住山裡頭的;在寺廟裡頭,在大城市裡很少很少;他所現的境界相不同。我有個師伯在上房山,我那時在上房山的時候,他在一個時辰之內,上海、北京,咱們中國這個地方,他看見很多人很多城市,就像一念間頓現。他心裡也沒有想,心裡也沒有這些相。這些相,你不起念平平靜靜的,是善境界,功力顯現的;一起念,什麼都沒有了,就是魔業,破壞你的定力,你一起念定力就破壞了。這都是心。
  【又以此心,研究深遠,忽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多隔見,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深遠,就是定力深了,功夫更深了。忽於中夜,為什麼都說中夜呢?夜深人靜,什麼聲音都沒有,你的定力才來。這時候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眷屬,還聽到他們說話。此名迫心,把妄壓下去了,所有虛妄逼極飛出。因為你那個心靜下來,逼極了,所以能見著一切。不作聖會,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假使你以為“我修成了”,一作聖解,即受群邪,就是魔。所以魔、佛在楞嚴經講一念間,一動念就是魔業。他不是證得的,像諸佛大菩薩人家是證得的,他是定力逼迫,因為定的功夫把那些壓下去才有這種現相。這叫心光飛出,心內的光明所顯現的,一切的知見統一了。
  【又以此心,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少選無端,種種遷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非為聖證。不作聖心,魔事銷歇;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又以此心,研究精極,就是靜到極點。咱們經常說返聞聞自性,自己的心聞自己的性,耳根聞到自己的自性到了極。就是咱們念心經時候,照見五蘊皆空,那個照就是返聞。但是行深般若,就是你入定的時候,到了深定的時候。這是說初步功夫,不是那些大菩薩。那大菩薩境界相他是運用自然的,心跟境是一個,不二;能照所照一個,他沒有分別心。把妄逼極了的時候,在你八識田中見性顯現。咱們講“一念不覺生三細”,他在定的當中恢復那三細相。感一動念,境界為緣,變了。不作聖解,好事情,魔事銷歇。一作聖解,魔事現前。因為這種人功力還不夠的時候,為什麼?像這種人功力很夠的,你不作念,天魔,這叫魔蘊,入不了你的體。一作念,魔就來了。有蘊魔,這是講蘊魔的。還有一種天魔,天魔入體;你不作意,天魔進不來的,魔把你沒辦法。
  以下引證一段注解,寶鏡疏說的有十種,一切的念、想像皆依境起。念,外頭境界相起,心念才生。現在你見斷了,境不起了,境不能給你作障礙。你不起念,就是什麼境都不起,身心沒有任何的障礙。寶鏡疏上說有這麼十種。一,身能出礙。因為你的定力、觀照力身出障礙,心精流溢,心裡頭自己流出來的沒有障礙。流溢出障礙,身能出礙。二,內徹拾蟲。你的心返觀觀自性,像昨天我跟大家講,從肚子裡拿出蛔蟲來,心融透徹,就是這個含義。內徹拾蟲,返聞聞自性,把自己這個肉體當成物質的,它不是我,在身體裡拿個東西,就像我們在這拿個東西似的,體是物。三,精魄離合。精神跟你的魂魄相離了,內裡頭的功力(定力)深了,精神跟物質互相涉入,就是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所以那些大菩薩山河大地草木都能說法,他的精神把一切物質都變成他的精神了,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就是這個含義。精神跟魂識或者離或者合,自在無礙。四,境變佛現。因為你的精魂它把妄都逼盡了,妄盡同空,妄一盡了跟虛空一樣的,染淨沒有了,所以能夠現諸佛、能夠見諸佛。五,空成寶色。第五種的空,空成寶色。本來是空的,你觀察了逼極了,虛空現出一切色相,色相還是空的,色相變成虛空,虛空變成色相。六,暗中見物。定心澄澈,沒有黑夜白日,精光不亂,精神跟物質、光明跟黑暗同為一體,所以夜間你能見一切物,暗中見物。七,身同草木。定力的關係,因為你定力的排擠,四大虛融,身體是地水火風,跟地水火風相合,無障礙。入火不焚,入水不淹,就是心跟物質合了。到水他是水,水不淹水。到火他是火,火不燒火。八,遍見無礙。淨心定力到了極點,十方上下,無量諸天,乃至十八層地獄,都無障礙了,叫遍見。九,遙見遙聞。就是無論離多遠,你能聽得見。不論多遠,你能見得到。就是六根互用,根跟神通的。十,妄見妄說。由邪心魑魅魍魎,妄見妄說,這觀一切鬼神的意思。這個第十種妄見妄說是魔力,當你定力要成的時候,色蘊將破還沒破,引動魔事。所以妄見妄說,一切魔事現前。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色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色陰。五蘊,這十種色蘊十魔破了,魔破了,障礙沒有了。五蘊魔,這是色蘊魔破了。色蘊破了,色不能給你作障礙,一切皆通。神通、神通,神就是你的心,心無掛無礙就神了,所以就通了,一切無障礙。凡夫神不守舍,亂用神,不能高度集中。人有時候精神高度集中,咱們社會上講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咱們這是講的一切物質都變成精神,是精神使物質變的。我們一切眾生沒有這個力量,為什麼?他精神變物質了,精神變成貪瞋癡愛五欲境界,早把你障住了,一障你通不了了。迷了就是害,悟了就是利,就是成道了。
  【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
  秉性頑鈍的,迷。頑鈍就是迷,頑迷,自己不知道自己遇著了殊勝因緣。什麼殊勝因緣?我們凡夫也有用功用到相應的時候,這叫用功相應了。不管你修什麼法門用到相應了,你知道這個不是成就的,臨時偶然間把妄降下去,真現。在一刹那之間,認為是悟就糟糕了。不理,不執著,不起念,那就是聖境。如果對這種境界不瞭解,或者有一時的相應,就是心跟物質都離開了,就是得了一點點定力了,就這麼簡單說。剛得到一點定力,自己不知道,就驕傲,就認為成道了,不自量力,不自忖量。逢了這種因緣,因為迷了而不認識,說“我成就了,開了悟了”;得,大妄語,那就下無間地獄。
  這類人很多,你跟他說,他信嗎?他不信。他修道剛有點收穫,他說“酒肉穿腸過,佛在心頭坐”,大吃大喝,很多喝酒的和尚,吃葷的。我說不是西藏人,不是西藏喇嘛,西藏喇嘛他都吃葷。是說我們出家人,這個大家都聽說,可能也都見到的。他說他成就了,吃葷沒關係。沒關係,你何必吃呢?既然沒關係,那你就吃素不是一樣的嗎?明明的貪口味,貪吃,他還說沒關係,那不下地獄嗎?有這個本事,他不說,他也不會這麼做。眾生的頑迷,迷就成禍害,他不考慮自己功力,完了說吃肉喝酒不犯戒。那好了,就下地獄。吃肉喝酒罪過沒那麼大,說不犯戒這個罪可就大了,下無間地獄是說大妄語。因為這個滅佛法,謗佛謗法下無間地獄。本來是喝酒吃肉沒那麼嚴重,但是一說這個事不犯戒,說是佛說的,這就是犯戒了,這個戒比那個都重。如果是“唉呀!我業障重,我自製不了”,這樣說沒事,只是吃肉喝酒破戒的罪。若一說不犯罪,那就大妄語了,那就下無間地獄。
  【汝等當依,如來滅後,於末法中,宣示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佛對阿難說,當你修禪定的時候,有些個境界現前,那是色蘊的魔,是你心所起的,心魔所現,所以現這些境界相。一切眾生頑迷,不自忖量自己,若遇到這種因緣,因為迷而不認識自己,說自己成道了登聖了。問題就在說自己成道登聖,這個大妄語犯無間罪。喝酒犯輕戒,吃肉不犯戒,不見殺、不聞殺、不為我殺。菩薩戒生慈悲心,大慈大悲菩薩怎麼還能吃眾生肉?那個是照心戒制的。但是你說這個不犯戒不墮地獄,這個罪惡就大了,這叫謗法。破戒了,不下地獄嗎?沒得罪?哪有這個事。犯了國家法律了說不犯罪,這就叫顛倒了。說自己成就了,說“酒肉穿腸過,佛在心頭坐”,這就說登聖了,自己成就了,這算大妄語,墮無間獄。
  佛對阿難說,汝等當依,依照佛滅度之後,在末法的時候,把這個道理說給一切眾生。因為讓眾生都明白,天魔外道就得不到方便。這都是魔子魔孫。說這些話,做這些事,都是魔子魔孫,魔王歡喜,讓魔王得其方便。那道還怎麼成?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這是把五蘊魔色蘊魔破了。佛對阿難說,如果修觀修止的人、修定力的人,止觀雙運,色蘊盡了。盡是破除,到這把色蘊破除了。破除色蘊就是證得了,見諸佛心,認識得到見地,能夠見到佛的心。就像一面大鏡子,在空中能見其像,見到真實像,鏡中相。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為,受陰區宇。】
  假使若有所得,得了就要用,而未能用。若有所得,而未能用,因為這個證不是真正的證,是相似證。若菩薩修而證得這個法叫相似位,他並沒有明心見性,沒有悟得沒有。所得的就是開始發明自己,能夠進入。得了就是開悟了,這個就是明白了。色蘊破,見到佛心,就像見鏡中像一樣的,不是見到真正的佛身,鏡中的影像認得。所以說若有所得,即使明白,是見鏡中像。這個不能有受用,而未能用。鏡中影像雖現,而不能動作自如,不是真證得的。登初地菩薩真正證得了,那可以隨便運用,與佛無二無別。這個不同,雖然是色蘊破了,但是受蘊還覆蓋。佛向阿難尊者說,就是要講破受蘊。“色、受、想、行、識”,色蘊的十蘊破了,受蘊的十蘊還沒破,還不能自由。因為見聞不能迷惑你了,但是你的受蘊還在,在受蘊還不能自在,還不能一如。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受蘊還存在。受蘊的形相是什麼樣子?以下就講受蘊的形相。
  【若魘咎歇,其心離身,反觀其面,去住自由,無複留礙,名受陰盡;是人則能,超越見濁,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
  若魘咎歇,魘魔鬼,咎歇鬼,其心離身,反觀其面,去住自由,無複留礙,名受陰盡;是人則能,超越見濁,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這以下講受蘊,色蘊的魔破了,受蘊的魔沒破。修道的人被五蘊魔的受蘊魔所覆,沒把受蘊魔破,所以你的身心不能去住自由。若能達到身心去住自由得破受蘊,把受蘊盡了,那這個人他超越見濁,見煩惱都沒有了。觀其所由,怎麼產生的受蘊?虛明妄想。虛明妄想為受蘊之本,要想破受蘊,把虛明妄想給破除;破除虛明妄想,受蘊就破了。以下就講受蘊了,受蘊的障礙,怎麼樣破除受蘊。
  【阿難!彼善男子,當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於其處,發無窮悲,如是乃至,觀見蚊虻,猶如赤子,心生憐湣,不覺流淚。】
  什麼是受蘊的魔,講受蘊的魔,這是講魔的。菩薩發了大悲心,憐湣眾生,他自己修定的時候,色蘊已盡了,就在受蘊沒滅的當中。色蘊盡了,所以在修行的當中,得大光耀,其心發明,這是受蘊盡了。但是發無窮的悲,這就是魔障來了。如是乃至,觀見蚊虻,蚊子虻蟲把它當成赤子一樣,心生憐湣,不覺流淚。就是受蘊所顯現的。這個時候他是色蘊已盡,十方洞開,觀十方沒有幽暗,都是虛明之體,得大光耀。他心地發明,跟佛的慈悲相像。但是這個是鏡中現像,不是真正的。前頭解釋了,如鏡中像,因為他有受蘊覆蓋他。心同佛,悟得一切眾生都有佛性;淪溺了,想度眾生。乃至於見著一個蚊蟲螞蟻,他都生起大悲,都痛哭流涕,都流眼淚。招致魔難,因為這樣子蘊魔就來了。咱們看見有些個道友,一發大悲心,痛哭流涕,是好現象嗎?是好現象。但是一時可以,有些道友一拜佛就哭,魔難。入魔還不曉得,還認為自己是大悲心,這就是這個受蘊的魔。
  【此名功用,抑摧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銷歇。】
  因為他的內抑過度了。悟本來沒過錯,憐憫心,大悲心,沒做錯。但是不能銷歇,悲魔入體,這叫蘊魔。
  【若作聖解,則有悲魔,入其心腑,見人則悲,啼泣無限,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如果這個悲魔入體的時候,見人則悲,啼泣無限,自己止不住,見人就哭,一定墮落。但是自己還認為我同佛一樣,我大悲心,見人就悲,悲魔入其心,悲魔乘虛入。見人就悲,啼哭無限,迷失了正受。悲魔入體,啼泣無限,失於正受,當從淪墜。有些人我都遇見,他向我講,他說我說錯誤,他還給我舉證,法華經常啼菩薩見人就哭,他自比常啼菩薩。但是這上說得很清楚,這時就辨別出來了。
  【阿難!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勝相現前,感激過分,忽於其中,生無限勇,其心猛利,志齊諸佛,謂三僧祗,一念能越。】
  佛就跟阿難說,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色蘊消失了沒有了。受蘊明白,受蘊還在。勝相現前,感激過分。應當不過分,感激過分。忽於其中,生無限勇,其心猛利,志齊諸佛,謂三僧祇,一念能越。一念超三祇,這經常講三大阿僧祇劫,只在一念間就能超過,這是讚揚自己頓與佛齊。受蘊明白告訴我們,這是虛明境界,那是鏡中的現像,見佛的心。感激過分了,超越了,一向雖聞,一心向佛,但是不是親證。色蘊盡了,生了感激心,這是好念頭。但是過分了,在思念當中,生無限勇氣,其心猛利,想頓與佛齊,修成佛位,是這麼個心,所以悲泣不已。
  【此名功用,陵率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銷歇。】
  功用太過分,太銳,依舊逆流照性。本來是沒有過咎的,但是不是聖人,作為聖境。現在這個行人還不是聖人,還不是實證,得漸悟才能消失。
  【若作聖解,則有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假使不是聖境,若作聖解。這注意,咱們學佛經的人,你自己沒證到聖位,不能做聖解。若作聖解,則有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誇,誇自己大悲心。我慢無比,這是我慢貢高。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狂魔得其便。佛教導這類人。
  我們有時候生大悲心,大悲心是學的,不能拿常啼菩薩比。因此你沒有證得,你的功力還不夠,那叫妄想,那是臨魔入體,狂魔藉這個機會到你體來。這叫什麼?給起個名字,叫愛見大悲。因為他沒淨愛,看一切眾生都是我的父母,也是學法華經常啼菩薩,這受了蘊魔了。這種意思我想大家都懂,什麼叫魔,什麼叫聖境,一定要分別清楚。現在有些人就是這樣子,一天哭哭啼啼的。我們普壽寺還沒有,我說這是外頭有的,表顯自己大悲心切。觀世音菩薩大菩薩,人家能給人解決痛苦,你能給人解決痛苦嗎?我見人,“唉呀!我同情你”,你跟他大哭一場,你把他痛苦給減少了?你給他生煩惱。所以有些人說“我大悲心切,我見什麼都供養”,相反,我慢貢高,把這類人定為我慢無比。他不把這個當成是修行懺悔,他當成了我比別人都能都強,我大悲心切,我跟觀世音菩薩一樣的。誰的痛苦也解決不了。不但別人痛苦解決不了,他自己痛苦都解決不了,哭哭啼啼,增加自己痛苦。他的道友也好,他的師父也好,增加別人的負擔,那瘋子一樣的。要有一個人這樣子,一天哭哭啼啼,你生煩惱不生煩惱?所以量位而行,你自己是什麼地位,你自己功力到什麼地方,你就做什麼事情。不要做那個說大話,大話誰都會說。你發大願可以,在佛前發大願發大悲心,這個可以。你要想真正實際去做,你做不到,你先悲悲你自己,這叫愛見大悲。今天講到這裡吧!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迥無所見,心中忽然,生大枯渴,于一切時,沉憶不散,將此以為,勤精進相。】
  現在我們講修定的時候,多以憶念。這個五十種蘊魔都是修定,因為在定中顯現一切境界相,修定偏于哪一方,哪一方的蘊魔就顯現,全是內心作用,不是外邊境界相。五蘊說你這個組合的成分,以心組合的成分就是這五種“色、受、想、行、識”,都是內心,不是外邊境界相。在你習定的時候,都因你心上所起的念頭,就是念頭,忽然生一念,忽然有種境界相,不是外頭來的,是內心顯現的。“色、受、想、行、識”的五蘊在你修定的時候,前頭講的都是色蘊,以下開始講受蘊,受蘊的一些魔。當你修定自己已經懂得了明白了,色蘊全消了,沒有一切形相了。
  現在講受蘊,就是禪定之中,色蘊消了,受蘊現前了。在受蘊現前的時候,自己對於受蘊是新的,那色蘊舊的都消失了,這個時候漸有定力了,定力就深入一層了。定下來了,所謂沉靜的心憶念境界。這個境界都是內心所起的,在你憶念境界時候的心裡不敢散亂,一散亂定力就沒有了,就是你的憶念消沉。憶念消沉久了,外邊境界相沒有了,這個時候受蘊就現前了。色蘊消,受蘊現前。這個受蘊現前是勤精進相,什麼色相的形相都沒有了,心裡頭生大枯渴。枯渴就是一切相消。但是憶念不散,沉憶不散,就假這個沉憶作為你修行的精進相。這個文字大家都能懂,把這個道理略微說一說。
  【此名修心,無慧自失,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這個時候修你的心,此名修心,就是你用功的定力,修心就是功夫往前長了,修你定力。沒有智慧來支助你,無慧自失。不假慧力,全是定力,就叫無慧自失,不是定慧相支,這個時候廣是定,沒有智慧來支,沒有什麼方便善巧。這時候你自己心裡明白,定強慧弱,沉憶枯渴,沒有去分別,慧力弱了。前頭他有慧力有智力,這個現在都沒有了,就是分別的沉靜心都沒有了。但是不迷。假使在這種情況,若迷一定往下墮,不迷不往下墮。
  【若作聖解,則眾憶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懸在一處,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假使把這種境界作為聖解,那就叫迷了。則眾憶魔,若作聖解,就作憶念的魔障。這個憶念的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懸在一處,失於正受,當從淪墜。你怎麼辨別這個魔跟正?沉寂的時候,當你修的定力功夫有了,在有定力功夫的時候,你不要憶念說“我證了聖解了”,感覺自己有定力了,就是不做這種想法。假使認為自己有定力了,就叫憶魔,入於心腑。沒有這種思惟,只是攝心,不做其他的想,這叫正受。如果一有憶念,就叫淪墜。定裡頭是思想不雜亂的意思,二十四小時攝心在一處,這個就叫慧力,就是照,這叫修心,這個修心多定少慧。但是自己沒有說“我證得聖境了,我已經有定力了”,沒有這種思想。若有一點這種思想,這個思想屬於慧。沒這種思想,就是定。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諸勝性,懷於心中,自心已疑,是盧舍那,得少為足。】
  所以在這個定中是什麼境界相?見色蘊消,色蘊都消失了沒有了。受蘊明白,就是明白受蘊,現在自己在受用,定力增強了在受用。假使你還來慧照,那個慧力超過你定力,那你定力就失了,就落於前頭去了。定力強,慧力很輕,慧力不過定,這叫聖心。你自己的思想當中憶念當中,自心已疑,是盧舍那,得少為足。假使慧偏多就落於狂,這個時候容易生狂。定能生慧,慧力很強的。色陰消失,受陰明白,這兩句話知道自己已經進入修受蘊的時期,多用觀照,少用慧解,就是這個含義。
  【此名用心,忘失恒審,溺於知見,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這種用心恒審,把這個恒審失掉,偏於慧,那就多落於知見。知見就屬於慧。明白自己進一步了,定力重了,偏重於定力。悟就是明白的意思,明白了,沒得過錯。不作聖解,明白,但是明白了不作聖解,自己知道自己的定力超過慧力。前頭是慧力,沒有定力,完全是慧力。有一點定,很少。現在定偏多,慧漸漸減輕。省悟的意思,就是我的色蘊已經破了,受蘊現前了,就是這麼一個含義,就是這麼一句話。色蘊的陰魔已經全破了,過了,進入受蘊。定在受蘊當中,就是這意思。
  【若作聖解,則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見人自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假使認為自己已經成就了,作聖解,那就下劣,容易落魔。若作聖解,就叫入魔。聖解的意思,就是“我又證了,我又證得一步”。迷的時候不知道,現在悟了。悟了的時候,把這個悟若做成聖解就下劣了,下劣就不能再進步了。這就知道,若一誤解就是魔。因為你一誤解魔就來了,魔得其便,入你的心腑。魔一得便就說的魔話了,我得無上第一義諦。一做這個解,失於正受,當從淪墜。就是在你得定進一步的時候,莫作聖解。因為一作聖解就是慧力,慧力偏多就落於狂,狂就失掉定力了。這是在你定中顯現的,你要能夠明白。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所證未獲,故心已亡,曆覽二際,自生艱險,於心忽然,生無盡憂,如坐鐵床,如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於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脫。】
  又彼定中,佛又進一步解釋,無端的有些現相,在你定中無端的現些個現相。佛跟阿難說,在定中的時候,應當明白無端的現相。色蘊消了,受蘊明白,就是你要明白受蘊不是前頭的色蘊了,要把色蘊的情景放下,那個過去了,已經亡掉了。進入受蘊的時候,在這個時間心裡頭生起了無盡憂。什麼是無盡憂?例如打坐時候,好像坐的是鐵床。意識當中。如飲毒藥,好像喝了毒藥酒一樣的。心不欲活,常求於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脫。
  在你受蘊的時候,應當注意禪定當中色蘊已經消失了,那個心已經亡掉了。色蘊已經消失了,已經亡掉了,在這個時間受蘊現前。就是受蘊現前,但是你沒得到受蘊的用。色蘊的用已經消失了,舊的已經消失了,新的還沒得到。色蘊破盡了,受蘊還沒得到,在這個二者交叉之間,兩際交叉前很生艱險,有種危險。什麼危險?無所用心,心無所用,在這時候心裡頭有種怖畏感。在進退當中,交接之間,好像自己到了一個危險的地方,例如走到懸堐了,往前再進一步掉下去了。不進呢?也走到這個地方了。色蘊盡,受蘊現前的境界相。這都是心裡作用,其實什麼都沒有,當你用功用到這個地方了,你自己產生一種擔心。
  【此名修行,失於方便,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這個叫失於方便。明白,明白就好,沒得什麼錯誤。不是聖證,不當成聖解。有心修行,能修的心跟所修的智慧,這個智慧已經照了的力量弱了。這個慧力弱了,定力現前了,定力多了。在這兩個交接的時候,不要憂愁,不要擔心。這是思想問題。
  【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常憂愁魔,入其心腑,手執刀劍,自割其肉,欣其舍壽;或常憂愁,走入山林,不耐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若作聖解,就入於愁魔。心不作聖解,不入心腑。就像人執刀劍,自己割自己的肉,意思是想舍這個壽命,就是不想活,常時有憂愁。在兩個交接的地方,假使一錯念頭,失於正受,容易墮入邪塗。若正念不失,色蘊消,受蘊得到。每一個“色、受、想、行、識”兩蘊交接的時候要注意,注意當時的現相。咱們是用語言這樣說,當你修定的時候是定中裡頭,或你定力又向前進一步了,這個中間產生的,交接的時候你產生些個現相。認為這是方便,沒關係,自己修自己的,不去注意它,這叫聖境,往前進了。一注意,再一憂愁,邪魔入體。
  為什麼叫蘊魔?在你用功的時候,修定的時候,你自己的五蘊裡頭產生些個問題,你要認識它。不是咱們語言這樣講,那就是你思想裡頭。咱們在這打坐,突然你生起煩惱,假使你不被那煩惱轉,你還這麼靜下去,一會兒那煩惱就消失了,什麼都沒有了。假使你一被煩惱轉,坐不成了,腿子放下了,或者就去行動去了,就定不成。這個問題就是你修定的時候有些個現相,這個現相是心裡頭的,不是外界的。我們打坐一般的都想找個清淨地方,不想有干擾的地方,大多數走入山林,人靜的時候,這就是厭離世間的厭離心,也不喜歡見人。這個是對的,這叫正受。在你習定的時候,在這地方突然間有些聲音,一個打岔時候,你生煩惱了,定不下去,那叫歷險。當你修定的時候有些干擾,就叫歷險。險就是險難的意思,破壞你的定力。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處清淨中,心安隱後,忽然自有,無限喜生,心中歡悅,不能自止。】
  佛又跟阿難說,假使修定的人,這個善男子他見到他的色蘊已經消失了,色蘊十種魔沒有了,受蘊現前,受蘊明白,明白自己受蘊現前。在這個清清靜靜的無干無擾,這叫安穩,沒有什麼現相。安穩,就是定力很清。忽然有,思想當中忽然起來一種歡喜,而且無限的歡喜,就是定定的忽然歡喜起來了,自己制止不了,非常愉快。定生喜樂,在定裡頭生出喜樂的感,魔。如果不作意,不理它,你照樣靜修你的,魔不能入。如果你一隨它轉,邪魔入體,五蘊魔就乘虛而入。
  【此名輕安,無慧自禁,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這個叫得了定的輕安,此名輕安。如果自己明白,明白沒有過錯,沒關係。但是要認為聖證,這又著魔了。不是聖證。在五十種所謂蘊魔,就是這個含義。你一認為聖證了,就入魔。無有聖證,沒有過錯。一起知見,就有過錯。
  【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喜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謂已得,無礙解脫,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把這個得到的若作聖解,這個好喜樂的魔障就入了你的心腑,著魔了。著了魔,什麼現相?見人就笑,不論在大路上在道旁上,看見誰他跟人家歡喜,也自己唱歌自己跳舞,邪魔入體,自謂已經得到了,得到無礙解脫了,這叫淪墜。不作聖解,正受。
  所以魔跟佛都是一念間,根本沒有的事,都是自心的,外人不知道的,他在禪定當中,誰知道呢?就是他自己的感受。自己也沒有境界,就是憶念當中的感受,這種魔就是憶念當中魔。叫蘊魔,不是外頭什麼東西的,不是有一個魔鬼來,沒有,是你蘊裡頭自己起的。為什麼叫蘊魔?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自謂已足,忽有無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與過慢,及慢過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時俱發,心中尚輕十方如來,何況下位聲聞緣覺。】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自謂已足,自己認為自己滿足了,認為得道了,滿足了。忽然間,無端的,大我慢起,就是自己認為滿足了,認為自己成道了。大我慢起,就認為成道了。沒有成,認為。魔嘛!若真成了,魔就沒有了。若起這麼一個念頭的時候,有這麼一念起。在你修行過程當中,本來平靜沒有事的,但你一起個念頭有事了。
  我們念經應該沒有吧?念經照樣也有。有什麼?不管你念什麼經,你念得很熟,或念了三年五年,乃至於念幾十年都一樣。就我現在也有這種現象,好比普賢行願品我念了好幾十年了,出家就開始念。但有時候突然間生起個念,好比這句經文,隨著這句經文就走了,妄想就隨它去了。雖然也往下念,但你思想往那念去了。這叫什麼?這就是隨著邪魔,這叫魔。你把它收回來,魔又消了。我是舉這麼個例。
  你明白了我是色蘊消了,我現在明白我所受的是在受蘊當中,忽然認為自己我現在功力夠了,魔不起了,沒有魔障了,這叫大我慢起。因為這一個慢,慢就多了,我慢,慢,慢的過慢,過慢之上還有慢過慢,慢過慢之上叫增上慢,增上慢之上還有卑劣慢,全來了,這一念慢心起。大我慢,這個慢就是念念經,“我功力不錯了,像我這樣用功的人很少,我一天念了好多”。得,這個叫一個慢。乃至去跟別人比,“現在有好多人能像我這樣用功”?慢過慢,慢上又加慢。自認為了不起,我跟聖人差不多了,叫增上慢。或者又想文殊、普賢、觀音、地藏,這些大菩薩我就差得遠了,這叫卑劣慢。一時俱發,同一個時間。因為慢過慢、增上慢,完了之後馬上就有卑劣慢,“唉呀!不行,我沒那麼高,我比起文殊、普賢、觀音、勢至差得遠”,叫卑劣慢。突然間感覺著我比別人都強,“你看,我們這幫同學,普壽寺五、六百人,誰像我這麼樣用功”?增上慢起來了,就感覺我比人家都了不起。一會兒又一想,那些大菩薩那些聖人,卑劣慢又來了。就是思想當中,一會兒這麼想,一會兒那麼想,這個想裡頭有過慢、慢過慢、增上慢、卑劣慢。一時俱發,不是很長時間,同一個時間都發作了。若一慢過慢就不得了了,輕視十方如來,那其他的聲聞、緣覺、菩薩更不在眼下了,認為自己都高過諸佛。不過這樣慢的還很少,想自己高過諸佛的還很少,瞧不起別人這是有的。
  什麼叫我慢?若沒有我,那慢就沒有了。因為有我才起慢,那這慢怎麼起的?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我就是佛,我的心就是佛心,我現在就證得無上涅槃,這叫大,感覺著自己跟證果差不多,有果可證。本來沒得道,認為自己得道了。無緣無故的,這個慢並不是有什麼東西顯現,也不是有什麼事,無端的。這上說得很清楚,突然間,忽有無端,就那妄想。咱們有時自己胡思亂想的時候,那都叫無端,大我慢起來了。這個一個慢裡頭,摻雜著卑劣慢、慢過慢、增上慢,慢就多了。
  一般的講七慢,大概把它說一下。單慢,單獨的,我比人了不起。慢過慢,我這個比別人強,比哪些人強。完了增上、邪見、我見;慢應當是高上的,他產生卑劣慢,卑劣還是慢,感覺我不如人這個也叫慢,這叫卑劣慢。這個名詞咱們不詳細研究它了,反正大家懂得這個含義就行了。
  這些都是他自己在修定當中,就在定裡頭,外人誰也看不見,他是靜坐,靜坐那個思想裡頭起來這麼多問題。同時在這個修行人,他這個慧力已經夠了,定力已經生長起來了,無端無故的發生一種現相,這都是這個慢裡頭所產生的。
  【此名見勝。無慧自救,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禮塔廟,摧毀經像,謂檀越言:此是金銅,或是土木,經是樹葉,或是(迭+毛)華,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卻崇土木,實為顛倒。其深信者,從其毀碎,埋棄地中,疑誤眾生,入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于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其心忽生,無量輕安,己言成聖,得大自在。】
  如果是他自己在這打坐的時候,剛剛得到輕安。輕安就是靜下來了,心裡頭都靜下來了,得到輕安了。這是色蘊消,受蘊明白。就是受蘊現前的時候,受蘊的過程當中,在他精明的圓體當中,見理就精確了,就不像咱們是散漫了,得了一種大隨順心。怎麼解釋這個叫隨順心?心裡頭生起來輕安,把這個輕安當成成就了。修輕安,得了輕安的定,他認為自己已經成聖了,得大自在了。就是自己認為自己了不起了,成功了。
  【此名因慧,獲諸輕清,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這個叫什麼?此名因慧。這個因慧的意思就是輕清,精明的心,精理之慧,得到輕安清淨。前頭輕是輕安,前頭清是清淨,得了這麼種輕安清淨的環境,那些粗重的相都沒有了。本來平常很躁動的,心裡很不安,全靜下來了。這個沒什麼過患,但是一說“我證入聖境了”,過患產生在思想作聖解。不是聖解,沒成聖,妄作聖解。
  【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輕清魔,入其心腑,自謂滿足,更不求進,此等多作無聞比丘,疑誤眾生,墮阿鼻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輕清魔,這種魔就喜歡輕安的清淨的,魔難,那這個魔入體。這裡所說魔不是外來的,不是有什麼現相,你心裡頭生的念頭,這個念就是魔。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蘊當中,你自己起的念頭。每一蘊有十個,你不能把它錯過了;若是錯過了,你就著魔了。
  這個見叫見勝。見勝的意思就是慢氣,我慢的智慧所起的慢心,這是病態。應該說是修定的時候,定裡頭病態。因為你定下來,心裡一清淨了,慧解就生了。因為你慧照的力量觀察一切眾生跟自己跟諸佛在性體上是平等的,對眾生也沒什麼可驕慢的,對一切聖賢也沒什麼可驕慢的,平等平等。若是悟得了,沒過錯。沒悟得,若起這種分別念就有過錯了。
  假使要作為聖解,著了魔了。什麼魔?我慢魔,我慢魔入了他的心。一有我慢,產生什麼現象?見誰都不理。不理塔廟,摧毀經像,謂檀越言,對於佛像說“這是銅,這是金,這是泥巴”,他這樣來認識佛像。或是土木金石,古來的經是樹葉,現在咱們說經是紙張,或者是(迭+毛)華。肉身真常,不自恭敬。他說:你自己對你肉身,你恭敬恭敬吧!那些個土木、磚石、瓦塊,你裡它做什麼?
  這個有個故事,禪宗有這些現象,丹霞劈佛,丹霞祖師。廣東丹霞山,丹霞山是丹霞祖師開創的道場。他到一個寺廟去,他要破這個廟裡頭那個和尚,破他的相。這個和尚功力已經很好了,就是執著,對於佛像恭敬禮拜,丹霞祖師專為破他相的。到了廟裡頭就把那個佛像拿來劈了,冬天冷,燒了烤火。在廟裡和尚說:你怎麼把我佛像給劈了?他說:我在這找舍利。和尚說:木頭像,哪裡有舍利?這是木頭。他說:沒得舍利!沒得舍利,我再燒一次。他是度那個和尚的,假使你劈,出佛身血。丹霞劈佛,這是個故事。假這個故事說,說什麼?你沒到這種境界相,你千萬可不能做,必須得有因緣。法性平等,一切眾生跟佛,不錯,都是平等平等的。你把這個當成聖解,可以。你要說我自己跟佛無二無別了,你就高高在上去受供養,這算五逆,這謗佛的罪。若作聖解,就是我慢,就是大我慢魔,入其心腑。
  我慢不是外來的,你心裡一念間,或者一個事情不明白,你明白了;或者大家都做不到,你做到了;你認為自己了不起,我慢。做了就做了,不認為自己了不起,認為這個事人人都能做的,平等平等,那就叫聖解。如果一起別的念頭,那叫著魔。魔、佛一念間,就是你的念頭,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如果是因為拜佛,土木的相所做的佛,你認為這個是顛倒的,那個就欺佛滅祖了。因為有我慢的魔入體了,他就看見這些個,這叫我慢。把佛像摧毀了,或者把它埋到地下了,這個疑誤很多眾生。若這樣做,下地獄。如果是你已經大開悟大證得的,下地獄沒關係,地獄即是天堂。你能做得到嗎?做得到就不會下地獄了。地獄、天堂、佛界全是空的,寂靜的。若真正有正受的思想,一切無礙。沒有就墮,墮了就有苦難。因此這一分就叫大我慢。如果真正證得的,不叫大我慢。沒有證得的,虛妄的,那就是大我慢了。迷必地。不迷,那就不墮落了。迷者,絕對墮落。悟者,沒有墮落。
  這些都是修行人在禪定裡頭定中的事,魔也好,佛也好,在定中的事。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這承前的意思,每句都說這麼句話,色蘊已經消了,受蘊現前,就是受蘊明白,明白你是在受蘊當中。于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這個時候心裡頭,其心生起無量輕安。如果說“我成了聖人了,得大自在”,那就入魔。如果不說,無所謂,照常靜修,沒問題。悟則無咎,不作聖證。
  假使若作聖解的話,好輕清魔,有一分好輕清魔,前頭這個輕是輕安的輕,後頭這個清是清靜的清。假使說得到這種境界,假使一執著的話,就入輕清魔。輕清魔入其心腑,他就不再向前修了,不求進取了。這一類的比丘不再去聽經聞法,一切都不做,叫無聞比丘。他認為已經滿足了,實際他沒有。他認為他證得了,實際沒有。這叫疑誤眾生,要下阿鼻地獄,不是正受。若不作聖解,沒問題。一作聖解,就要下地獄。他要給人家說,他要宣傳,一宣傳就疑誤眾生。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於明悟中,得虛明性,其中忽然,歸向永滅,撥無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現前,乃至心生,長斷滅解。】
  假使在定中的時候,又彼定中,見著色蘊消失,受蘊現前了,這都在受蘊當中。於明悟中,得虛明性。得虛明性,不是真實,色消所受的明悟境界相。這個明悟境界相豁然無礙,就是得到受蘊虛明之性,廓爾顯現,一切法都沒有障礙了。于法無所得,於心無所求,在這個時間生起了空淨的念頭。在明悟當中,明虛空淨,生起了空淨的念。如果把它當成永滅,永遠滅盡了,煩惱滅盡了,聖果也滅盡了,這就叫撥無因果。這是諸佛成就了,那沒問題。如果還是凡夫,沒達到佛境界,就叫撥無因果。空心現前,乃至心生,長斷滅解。沒有證得究竟,若做這個解釋說 “我空,一切皆空”,生這個心,生起空念的心,那叫撥無因果。空淨之念一切都斷絕了,那就達到撥無因果。為什麼?上無佛道可成了,下無眾生可度了,一切都空了,入到空中,就是斷滅空現前。因此他的心生起是斷滅知見,斷滅知見他就無求了,他還求什麼。
  【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他真正開了悟了,證得了,那就沒問題了。不是聖證,不是真正證得的,落於斷滅空見。
  【若作聖解,則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謗持戒,名為小乘;菩薩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飲酒啖肉,廣行淫穢,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入人罪,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若作聖解,則有空魔,入其心腑。他這樣就產生很多謗毀,謗毀持戒的,謗毀修法的,謗毀菩薩悟空的。因為這樣一謗毀就落了一種空見,一切皆空,沒有佛道可成,沒有眾生可度。再進一步說,跟那個有信心的居士(檀越),破壞人家信心,一切皆空,什麼因果都沒有,飲酒、吃肉、行淫欲。這是魔力使他這樣子,他並沒證得。這叫魔鬼入心,鬼心入了他的心了。瘋子,失心瘋態,或食屎尿,喝酒吃肉,一切都是空的。破佛律儀,當然要破戒了,什麼戒律也不持了。耽誤別人,讓一切眾生受罪。撥無因果,他將來一定墮落。墮落到什麼地方?空見外道,下地獄。到地獄,他就不空了,他空不了了。這叫空見,毀滅一切佛的戒律。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無限愛生,愛極發狂,便為貪欲。】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消,受陰明白,味其虛明,把這虛明他感覺有味道,深入他的心骨。但是這個時候他生起貪愛來了,無限的愛心發生。禪定的當中自然有種妙樂,不是世間相。如果把這個當成世間相,他就發狂。愛極生蘊,愛極發情發動發狂,一切五欲境界現前了,他就隨著五欲境界轉了。
  【此名定境,安順入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悟則無咎,非為聖證。】
  這是在定裡頭所有這種的魔,這是讓我們修定的時候防範魔境現前,要先認識它。佛告訴我們,你在修定的時候,有哪些個境界現前,那是魔,你不能辨別,就誤入五欲之中,隨欲所轉。開了悟了,沒過錯了,開悟你自己就明白了。不是聖人證到境界,不是聖證。
  【若作聖解,則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說欲,為菩提道;化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鬼神力故,於末世中,攝其凡愚,其數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滿千萬,魔心生厭,離其身體,威德既無,陷於王難,疑誤眾生,入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假使把這種虛妄境界當作聖解,那就叫魔,那叫欲魔,欲魔入你的心。把欲當菩提道,完了又把它向白衣說。白衣就是沒有出家。這樣做,而且還宣揚平等行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明明是陰行的,還說持法子。現在這類的可多了,我都遇見很多,他跟我辯別,他說“什麼戒律,哪裡有這麼回事”?邪說橫行。他說他是真的行佛法的,說我們這些都是冒牌的,假的,裝行佛法的。這就是魔鬼的力量。在這末法當中,凡夫愚癡人百千,一百二百,五百六百,多滿千萬,都是魔心的生滅。沒有威德,陷於王難,疑誤眾生,下無間地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這十魔已盡,這個十魔跟色蘊的十魔不同,色境是從前頭向後頭起,次第相生的。色蘊是豎發,受蘊它不是豎發,它境同見異執著而起的。受蘊是橫行的橫開的,色蘊是上下豎開的,但是都是失於正受。不是正定,不是真正的定,邪魔,屬邪魔入體。這種魔境內心裡頭內抑過分,悲很重,發無窮的悲感;或者是感激太過,咱們說感激衝動生起無限的勇敢;邪魔。因為智力衰微,沒有智慧,容易沉憶。第四種,慧力強,定力弱。但是這個應當是定強慧弱,他翻過來了,慧力強,定力弱,反成卑劣了,定力上不去。或者是得了輕安,認為自己得定了,生了無限歡喜。這全是錯誤的。或者生大我慢,有一點點定力認為自己功力了不起了。得到一點輕安,歡喜得不得了,認為自己得了大定了,其實只是點點的輕安。或者自己滿足了,因為滿足了,破戒犯罪什麼都不在乎了,執行五蘊。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受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
  佛告訴阿難說,禪那修定的時候,這十種所現的境界受蘊沒有破。咱們講五蘊,前頭講的色蘊十魔,這是受蘊十魔。受蘊沒有破之前,他的善用其心不善,就是用心沒達到善步,沒達到修禪定的地步。理智跟他的欲感兩個交戰,看哪個勝。理智勝了,入於佛道。欲力勝了,入於魔道。聖道、魔道一念間。
  這個完全講禪定的,大家把主的習禪定。禪定完全仗自力的,跟念佛講那個定力不一樣的,念佛是仗他力的。人家說末法,這都是習定所現的
  現相。你不習定,你讀誦大乘,你持戒念佛,這種陰境沒有,明白嗎?這全是習定的,五十種定魔,習定的陰魔。
  佛跟阿難說,如是十種禪那現境,都是習禪定的現前的境界相,都是受蘊的交織,所現的事情都是受蘊所現的。色蘊過去了,這是受蘊所現的,想蘊還沒到,下頭要講想蘊。咱們看楞嚴經的次第,前頭最初講大定,楞嚴大定,那個定怎麼來的,一步一步的。最後才跟你講到你要想習定,先得防範禍患。等五十種蘊魔講完了,楞嚴經也完了,結束了。為什麼把魔事擱到最後?前頭都說的聖境,後頭跟你講魔事,告訴你修定你得防範,別高興太早了,還有些個障礙,讓你先認識這些魔境。你再翻過來,你認識魔境了,爾後你再修定。最初開始阿難摩登伽難,定力不夠,沒有定力。有定力了,魔魔不到了。五十種蘊魔,內心的魔,外頭一切的魔,外魔比內心魔要弱,內心魔要強。外魔好破,就是你容易認識到,當面來的。你內心自己起的,你沒辦法防範了。所以內魔講到最後,是這個原因。
  這十種的禪那現境,只是受蘊。前頭那個只是色蘊,現在講的是受蘊。受蘊用心交互,所現這十種魔都是受蘊現前境界相。如果你受蘊沒破有這些境界相,用心達不到善用其心,理智跟你情欲兩個大加交戰。看你情欲勝了,就成魔了。情欲勝了,就把道業破了。理智勝了,道業就成就了。這是情感跟理智交戰的。

 【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
  一切眾生忖量一下,自己思考一下,一遇到這個因緣你怎麼辦?若是迷,不能自己認識,迷則不識。因為不認識把魔境當成聖境,自言登聖,認為“我入了聖境了,修道成功了”,大妄語成,下無間地獄。不是聖境,是魔事。
  我們現在聽到很多。在普壽寺聽不到,因為我們學戒,言語不到。外頭這類的言詞,行淫怒癡說是聖境,就是根據這套來的。為什麼?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不學,隨著自己的妄想煩惱轉。你讓他學,他聽不進去,他聽見起煩惱,因為跟他那相對的。眾生頑迷,迷了。頑是頑固,頑固的迷失,自己不忖量自己。逢此因緣,迷不自識。假使遇到這種因緣的事,他因為迷,他自己不認識,還認為自己是聖人,大妄語戒。大妄語一定墮落,墮落就下無間地獄,這是自然的感果。今天就講到這裡。
  我們現在講的楞嚴經這個魔事,在我們修行當中非常重要,不見得的跟經本上所說的一樣,就是在你思想當中,若你念頭錯了;咱們經常說念頭,念頭錯了;這個念頭錯了就是魔。你本來正修行的正觀不現前,你想到其他處去了,那就叫蘊魔。你本修行的本觀離開了,那叫魔。而且佛所講這個五十種蘊魔,多數是指著修禪定,在你修禪定所現的境界相,就是你色心二法。你應當作觀想,經文上給你啟示的,色是一切形相,就是色法;受、想、行、識都是心,是心法。就是當你修行,無論你修行什麼,修行哪一門,你能離開色心二法嗎?離不開的。但是你的念頭,就是你的觀照,想法一錯了,那就叫蘊魔。
  不要完全按經本上想,這是給你啟示,在你的行住坐臥,你突然間思想不正當,那就叫蘊魔。不要按經本上講,按經本上你想你“我沒有蘊魔,我也沒參禪”,這個是你心裡所起的念頭而已。色蘊咱們前頭講過了,只是你肉體所受的。“受、想、行、識”就是心,你心的領受。當你一靜下來,你心必對境。靜下來,一定有境界相現前。所以不要忘記了文殊師利菩薩教授我們的善用其心,什麼蘊魔都沒有了。你能善用其心,把心用好,魔就沒有了。這都是用心為善,不是善用其心。用心為善的時候,一個理智跟一個貪欲,理智跟貪欲兩個交戰。理智勝了,魔事消了。你胡思亂想勝了,理智就沒有了。每個人每天,特別我們修道的人都在交戰,不停的,一舉一動都在交戰,就看哪個戰勝哪個。理智戰勝貪欲,那正念現前。一切欲念貪欲戰勝你的理智,那就魔了。
  總觀色心二法,色蘊十種蘊魔,“受、想、行、識”就是心法。你的心,四種蘊魔是大概的意思,多得很!每一念頭你自己觀照一下。所以文殊師利菩薩教我們善用其心,你善用其心就是你觀照一下。因為一切眾生他是在迷,就是咱們現在都在迷,十信還沒滿心,咱們沒登初住;登初住還在迷,登了十地才真正不迷了。所以在你遇到任何境界相,你不要失掉觀照力。觀照力就是以聖教量,咱們自己的觀照力哪裡來的?佛教導我們來的,聖人教授我們的,拿這個來比;合乎,就是聖人教導的;不合乎,就是迷。因此這樣來學習,你才能有進步。不然你光聽聽,有什麼用處?它是讓你用的、對治的,特別對治我們煩惱、對治習氣。
  【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
  所以一切眾生因為頑迷,迷了,不自忖量,遇到一切因緣,遇到外邊一切境界相,迷不自識,自己不認識,明明是著了魔了,還說登了聖了,這犯大妄語戒;犯大妄語戒,就墮無間地獄。不過標榜自己成聖的,他有目的的,不是隨便就標榜“我成道了”。他去攀緣找名利,讓人家供養他。不是這個用心,他為什麼說?所以在這個利益關頭上他標榜自己,因此謂言,未得謂得,未證說證。這是佛特別囑咐我們,讓我們改正的,教導我們的。
  【汝等亦當,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汝等亦當,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佛對阿難說,你們應當注意,把佛所說的話,假使佛入了涅槃之後,特別到末法時代,邪說橫行,眾生信心不堅定,把我所教授這個法傳給末世一切眾生,讓那些眾生開悟明白,不讓天魔得其方便,來保護修道者,除去魔事就是勝利了,就能夠成無上道了。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地,受陰盡者,雖未漏盡,心離其形,如鳥出籠,已能成就,從是凡身,上曆菩薩,六十聖位,得意生身,隨往無礙。】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地。這個就是佛跟阿難說,凡是修三摩地者,修三摩地的這些善男子。受陰盡者,受蘊已經盡了。就是斷,把受蘊斷了。但是還沒得到漏盡,還沒成到阿羅漢果。受蘊盡了,想蘊、行蘊、識蘊呢?就是在受蘊盡的時候,心跟形體兩個分離了。受,屬於心法。在這個時候,六十聖位,得意生身。意生身,不是肉體。這個意生身,有法意生身,有自然的意生身,學法的人他意生身是法成就的。在你受蘊已盡,所有色蘊一一的境界相都破除了,都過去了。但是受蘊盡了,想蘊還沒動,還被想蘊所覆蓋。這五蘊的障礙,就是色蘊盡了,色蘊不能障礙你修道了;受蘊盡了,受蘊不能障礙你修道了。你算衝破了兩關。但是想蘊還在,想還沒盡。
  當你的心離開有形有相的,肉身離開了,受蘊也破除了,等於那個心不局限在身內了。例如咱們現在盡想身,一舉一動,你的身受你的心支配,但是你的身又把你的心局限在你身內,心離不開身,你心是局限在你身的。但是你色蘊盡了,受蘊也盡了,這個有形有相的身局限不了你,你得到解脫了。
  這個善男子修三摩地的時候,他受蘊已盡,雖然沒證得阿羅漢的漏盡,但是他心離開形體了,心跟肉體分開了,就是心離其形。佛形容這像什麼樣子?鳥鑽到籠子裡頭來了,那鳥就飛不動,它離不開那個籠子。等你把籠子打開了,那鳥到太空中去了,它任意飛行。一切眾生受蘊已盡,就像那鳥出籠一樣的。現在雖然是凡夫身,他能自在飛行了。所以能夠得意生身,也算六十聖位,隨往無礙。就是行動當中不受肉體的局限,行動無礙。但是他還是凡夫身,跟聖位像,也能得到這種自在。
  六十聖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妙二覺,再三漸次加慧地,加上妙覺,共成六十,所以通叫聖者,因為約他入三昧說。而這個三昧他得的身叫意生身,從心而生的。現在這個位子還屬於凡夫位,相似於信位。信位還屬於凡夫位,能夠空行自在了。因為他覺到法自性,這個叫性意生身。不是法生身,法生身是依法而生的。能夠自在,這個自在局限性很小,初步的。覺法自性,性意生身,以法為自性,跟第八位入信位的菩薩相似,但是他還沒真正到第八位信位。還有一種生身叫無作意生身,無作意生身就高了,就到了九信十信的菩薩位。在他的八識當中,一切諸法都是依八識變現而成就的,一切的法性明白了,法性如幻,唯識所變。這個我們也懂,我們沒證得,我們明白,明白到什麼位子有什麼境界相。
  【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雖則,無別所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令不寐者,鹹悟其語,此則名為,想陰區宇。】
  佛對這個情況又說個譬喻,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雖則,無別所知,其言已成,音韻倫次,令不寐者,鹹悟其語,鹹悟就是明白他所說的話;此則名為,想陰區宇。佛開始從色蘊、受蘊要說到想蘊,什麼是想蘊?色蘊情況,受蘊情況,我們現在明白了,佛要講講想蘊。想蘊的區宇跟受蘊區宇兩個不一樣了,那跟色蘊區宇又不一樣了。咱們現在都在色蘊當中,沒破色蘊,受蘊根本沒有知道,這是依佛所教授說咱們知道了。
  佛舉例子說,睡覺睡得很深沉的人,昏昏沉沉的沒有覺,這人眼前的事他什麼也不知道,他在睡眠當中,外頭什麼聲音他也聽不到。現在剛剛的明白,就在深睡當中明白了,想蘊破的人就得到意生身,就跟那沉睡的情況不同了。這是形容詞。他雖然沒有證得,或者是阿羅漢那個位子,但是他的識神已經有相似了,不是昏昏睡睡的人。這是佛舉這麼個例子,深睡昏昏不覺,現在不是昏昏睡睡了,就好像將明白還沒明白。他所修的所得到的那個區宇雖然不廣,但是他在他這個區宇行動已經方便了。佛是假這個作比喻的意思。
  【若動念盡,浮想銷除,於覺明心,如去塵垢,一倫生死,首尾圓照,名想陰盡。是人則能,超越煩惱濁,觀其所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
  若是動念盡,這以下就是能夠認識到妄源,顯露出妄。咱們現在對妄還不認識,等他何時見惑開始斷,色蘊斷了,受蘊斷了,現在進入想蘊,就是他斷色蘊受蘊的這個樊籠他出離了,這就叫動念盡。動念盡了,他的浮想,就是一些幻想,亂七八糟想法銷除了,心能夠覺悟明瞭一分,就像人臉上落了很多灰塵,落了很多塵垢,身上有很多灰塵,咱們把灰塵撣去了;如去塵垢,把這個塵垢去掉了。一倫生死,首尾圓照。想蘊要斷的時候、盡的時候,有些什麼現象?就是前六識的種子,“眼、耳、鼻、舌、身、意”這前六識,這個種子那個粗相斷除,那個六識的粗相能夠除掉。一動必有想,這屬於想蘊。這個蘊,這個浮想,他已經能降伏了,想盡,就是動念盡。那個想的動念盡了,浮想銷除了。對於他這個覺明的心,就像人有塵垢,臉上有灰塵,把它洗乾淨了。這叫一倫生死,首尾圓照,這叫想蘊盡。想蘊盡了,這個人有個什麼現象?他能做什麼?超越煩惱濁。咱們煩惱他能夠清淨一點,不是像那個一些凡夫,如果沒斷想蘊的,煩惱很重。他斷了想蘊,煩惱就漸漸輕了。但是妄想本源還沒除掉,能夠達到知道認識到妄想的根本。最後這句話,融通妄想以為其本。
  浮想銷除,就是第八識的妄分能夠斷一部分,而不稱妙覺明心,還沒達到妙覺明心的地步。動念盡了,浮的妄想不生,只像把身上的塵垢去掉了,性覺圓明還達不到,這斷了一倫生死。
  【阿難!彼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圓明,銳其精思,貪求善巧。】
  這個出毛病了,貪求善巧。受蘊的男子貪求善巧,在大定當中,三摩地的定中,心愛圓明。在心愛圓明的時候,這個圓明當中,就是他的思想銳其精思,思想就純潔了。比凡夫,比有色蘊有受蘊的那些個,比那個精多了。所以他貪求這個精思的善巧,心愛圓明。這還是魔境。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
  因為有這個思想,心愛圓明,銳其精思,邪魔就入了。天魔,蘊魔就來了。一有這種念,飛精附人,天魔就附他的體。這是六天的魔王得了方便,乘虛而入,入了行者的身中。
  【其人不覺,是其魔著,自言謂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巧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斯須,或作比丘,令彼人見,或為帝釋,或為婦女,或比丘尼,或寢暗室,身有光明。】
  但是這個行者還不覺,不覺著了魔。這時候自己認為自己證得無上涅槃了,來彼求巧善男子處。魔王入了這個修行者的體而能開演說法,作比丘身,令一切見者,或者化現為帝釋,或者示現婦女身,或者化作比丘尼,就在暗室裡頭身放光明,就像得道的一樣、成就的人一樣。
  【是人愚迷,惑為菩薩,信其教化,搖盪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
  一有這種境界相,著了魔之後,那這個人的智慧就沒有了。是人愚迷,被魔所迷了。這一迷,惑業所感,認為自己是菩薩了,這叫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沒有得到說得到了,沒有證到說證到了。因為迷不自覺,魔當為菩薩,自己認為成就了當為菩薩,其實是邪魔入體,使一些人就受他的教化,動搖別人的心志,搖盪其心。在入了魔之後,破佛律儀,主要是淫戒,潛行貪欲。潛行,不是公開的,秘密的潛行。
  【口中好言,災祥變異,或言如來,某處出世;或言劫火,或說刀兵,恐怖於人,令其家資,無故耗散。】
  口中好言,災祥變異。這時候就說休咎了,說天地如何,災祥,災難,愛言休咎的事情,災祥變化,或刀兵水火劫,能夠預言,使人聽到害怕,恐怖於人,這是災。祥,說人家應當得到吉祥,對人家說“你要發財了,你要富貴了”,這屬於吉祥的事。說災害的事,說吉祥的事,這叫妖言惑眾。或說佛在某處又出現了,某人是佛,或者說劫火說刀兵,說些恐怖給人,令其家資,無故耗散。騙人財,把人家財產給騙,令這個人家財破散。
  【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這種叫怪鬼,這個修道者被這怪鬼附體所受的災害。魔不常在他的身上,等他一魔魔的差不多了,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就是他玩夠了,魔玩夠了,厭足心生,魔鬼離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妖言惑眾,法律不許可的要抓他的,這個時候就陷王法災難。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應當察觀預先知道這是魔事,不被他所惑亂。若是不知,那就為所惑亂,這種一定墮無間地獄。假使相反的,明白而不受其害,那就不入輪回了。若受其惱亂,墮無間地獄。
  【阿難!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遊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
  這個就是貪求經歷。這個善男子,就是修道這個人受陰虛妙。妙者,離開心,就像鳥出籠。離開現在的肉身,得到意生身。意生身是意念化現的身體,沒有真實的形相,隨意而往,沒有障礙。所以受陰虛妙,妙是不受限制的意思。咱們經常說遊戲神通,產生了遊戲神通,能夠放蕩自在,跟一切聖人,跟阿羅漢,這叫遊戲神通,遍周塵刹。他的心貪求經歷,這就不好的地方。
  發了定的時候,修定而得到定的時候,起一種愛染的貪求。貪求經歷,就是愛染的貪求。遊蕩,咱們叫遊戲神通,說好聽點叫遊戲神通,能夠遍周塵刹。功力到這樣子,魔就來了。有什麼功夫,有什麼魔。天魔入體,天魔就得其便,那就看你定力深淺。行道者定力深,天魔進入不了。如果你心一浮蕩,飛其精思,貪求經歷,就完了,這個魔就入體了。魔入體了,那就成了魔事了。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
  凡是魔一入體的時候,都講經說法,講成就。他怎麼迷惑人?講自己成道了,成佛了。成道了,還是小事;成佛了,我能給你們利益,讓一切人來供養他,客邪干擾就來了。
  【其人亦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遊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自形無變,其聽法者,忽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
  但是這個修道者並不知道著了魔了,他真認為他成道了,自己認為得無上涅槃,誆惑眾生,一切受迷的眾生就來聽他的了。這也是得緣,也有緣法,某一類的跟某一類的必須得有緣。來他這聽法的人,聽他教化的人,忽自見身,坐寶蓮華,全體化成,紫金光聚,一眾聽人,各各如是,得未曾有。凡是聽這個魔鬼說法的人、魔附體的人,都見自己坐的是蓮華座,身上有紫金光,各各如是,得未曾有。因為這個行者心愛遊蕩,以他的定力所感應力,所以來聞法的人都入了魔了。那個魔現身做的變化,聽法的人都感覺著坐的是蓮華座,都身上有紫金光,這是那個魔入體。天魔,飛精附人,不是行者。
  【是人愚迷,惑為菩薩,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
  這個行道者愚迷,愚迷就是沒有智慧的意思,把這個魔當成佛,淫逸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凡是五十種蘊魔都以淫欲為首,魔入體了,把你道力破壞了,讓你去行淫欲。五十種都如是。
  【口中好言,諸佛應世,某處某人,當是某佛,化身來此;某人即是,某菩薩等,來化人間,其人見故,心生渴仰,邪見密興,種智消滅。】
  但是說的可不同。口中好言,諸佛應世,在某處某個人是佛,他的化身來度眾生來了。又說某人是某菩薩來化現人間來了,令這些也好邪魔外道的人,他心生渴仰,同類相聚,種智消滅。這個種智消滅就是智慧身斷滅,把智慧入了魔了,就把智慧都消滅了。
  【此名魃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這類鬼神叫魃鬼,此名叫魃鬼。年老成魔,鬼老了,年老成魔,惱亂是人。這個老鬼他在惱亂是人的時候,惱亂一陣子他生厭足了,他又離開了,這個鬼去彼人體。這鬼一離開了,這些受他魔的人,就是受他害的人,妖言惑眾,陷入王難。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因為魔鬼教導的跟你的貪求兩個結合起來,你心裡頭原來有貪求的念,魔鬼才入體。如果你沒有這個念頭,魔進不來的。不是修道人,一萬個也不見得有一個著魔,不是人人都著魔。要懂得魔怎麼來的?由你的心念,心邪著魔。你心裡正念永遠現前,魔怎麼進來!魔鬼進來,他不是常附身你的體。等他厭絕了,就是他玩夠了,他離開你的體,你就落難了。你沒有本事,魔在你的身中,那都叫做的魔事,不是你真成道了。這是受蘊所感召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綿吻,澄其精思,貪求契合。】
  所以在修禪定的人要懂得這些個蘊魔,都由你禪定的念頭不確切了,一念的錯覺,邪魔入體。並不是修行人都著魔,那還有成道的嗎?你永遠正念現前,心裡頭沒有貪愛,沒有什麼妄想,邪魔不能入體,不會受蘊魔所入的。蘊魔不是外頭的,是自心。形容是外魔入體,內心不魔,外魔怎麼會來?如果你修定的心綿密不斷,那種妙用現前,魔怎麼進得來?魔進不來。魔所以候得其便,每個天魔都是候得其便,乘虛而入。佛囑託我們千萬莫發脾氣,莫想瞋的念頭,“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只要你一動念,一想發脾氣,百萬障門都打開了,魔都來了。
  你的心貪愛,慈愛的心不能斷絕,所以在受蘊的時候,受蘊將要成就就容易著魔。佛講楞嚴經的時候,告訴你,認識到了,魔就沒有了。認識到了,魔就不能進入了。為什麼?你自己的定心,修定的心綿密不斷。這種圓通的妙定,它發明的智慧,那個叫意生身。這個智慧所生的身,一位一位的得六十聖位,天魔不得其便的。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
  這個都說天魔得其便,修行人念頭差,一念差就墮落了。一念頭一錯,邪魔入體。
  【其人實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合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其聽者,未聞法前,心自開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見地獄,或知人間,好惡諸事,或口說偈,或自誦經,各各歡娛,得未曾有。】
  邪魔入體的時候,這個修行人自己不能覺察是著了魔了。他覺察馬上提起正念來,魔就沒有了。他隨魔轉,他認為自己得了無上涅槃,來彼求合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其形及彼,聽法之人,外無遷變,令一切聽者,未聞法前,還沒聞法心就開悟了,聽法者就開悟了,能知道自己過去的一些小事,宿命,或有他心,或見著自己下地獄,或見著人間能夠看到別人一些好惡的事,或口頭說佛偈子,或是自己誦經,大家都歡喜,得未曾有。魔,不覺著魔,這是著魔的現象。都是這樣子,這話都是重覆的。
  【是人愚迷,惑為菩薩,綿愛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
  是人愚迷,惑為菩薩,綿愛其心,最重要的是破佛律儀。凡是著了魔的都行貪欲。如果不行貪欲,沒事;都行貪欲。
  【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後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薩亦然,其人見故,洗滌本心,易入邪悟。】
  口裡還說,佛有大佛、有小佛,有先佛、有後佛,把佛說的種種樣樣的;有假佛,有真佛;有男佛,有女佛;有男菩薩,有女菩薩;其人見故,洗滌本心。這個洗滌本心是從正入邪,容易入邪悟。把這個過錯都說了,就不容易入了。
  【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這個叫魅鬼。這種鬼是年老成魔,是鬼魔,惱亂是人。等他不願意迷惑這人了,厭足心生,他離開所迷這個人的體,被迷者弟子跟師陷入王難。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因為不覺,入輪回,所以就墮無間地獄了。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根本,窮覽物化,性之終始,精爽其心,貪求辨析。】
  問題就在貪求辨析,定發愛求。不要貪求辨析,也不會發定發愛,邪魔不來。這種情況,在修定當中的愛為根本,貪愛沒除,受蘊已盡,這裡頭產生一種極微細的動相。這個動相從什麼來的?從你識神當中,六識當中,想蘊。受、想,想蘊當中來的。因為你一動念,因動而生邪,邪就乘虛而入了。念頭一不真,在覺悟的時候,當你動念,你覺悟的時間慢、覺悟差,就生出迷惑來了。咱們讀起信論的時候,那一念不覺,不只說根本無明,就你平常時候,當你行道修行時候,一念不覺。咱們還不了一念不覺,不過咱們還感不到魔來,魔會看不起咱們。為什麼?他認為你還屬他魔子魔孫,他用不著魔你,他也知道你成不了,那還早呢!咱們沒有這個。這些都是破了五蘊的,禪定功夫很深的,將要入道沒入道之後著的天魔。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
  天魔是自心而生的,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一切天魔都講佛法,都說經法,你才能入迷。你把他當成佛,佛跟魔分不清楚。魔示現佛,魔王波旬經常示現佛相,他示現成佛。但是這只是說修禪定的,念阿彌陀佛的人很少見佛相。修教的人,他自己辨別很清楚,我自己惑斷到什麼程度,我功力到什麼程度,魔來了,學教義的人很少著魔。但是他容易入狂,那也是魔。認為自己說法了不起了,功德很大了,狂魔入體,也要著魔。
  【其人先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元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其座下,雖未聞法,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現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無別淨居,及金色相。】
  受魔的人自己並不知道已經著魔了。知道,還魔得到他嗎?知道,就不魔他了。所以他就隨著魔轉了。亦言自得,無上涅槃,這就叫真正著魔。如果著了魔了,認為自己功力不夠,不會這個樣子,魔就離體了。他自己也認為“我了不得了”,那就麻煩了。如果有慚愧心,不認為自己了不得,或者認為這是三寶加被,拜求三寶的。但是修禪的人沒這個思想的,修禪定的人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但是魔來了斬不了了,就隨魔轉了。
  其人先不覺知魔著,已經著了魔了。也自己隨順魔說我證得無上菩提了,敷座說法,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來向他求法的人,他身有威神能摧伏這求法人。那些求法人還沒聽他說法,心就伏他了,自然心伏。是諸人等,將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現前。那些求法人也把他當成活菩薩,就是這樣子。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遞代相生,即是法身。這就是魔說了,說我肉體就是法身,父父子子,一代傳一代,遞代相生,肉身即是法身。這是謬解的,把菩提法身當成肉身,肉身即是菩提法身。常住不絕,都指現在,即為佛國,無別淨居,及金色相。這都是魔,這是魔說的法,指現在就是佛國,染就是淨,現在是染法,他說成淨法,說是佛國。乃至於現金色相,這就是胡說,即染即淨。金色相,就說凡夫即是聖人,未得謂得,未證謂證。未證說自己證了,謂得到說自己得到了。
  【其人信受,亡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未曾有。是等愚迷,惑為菩薩,推究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
  其人信受,亡失先心,身命歸依,得未曾有。先求的人,信徒信這個邪師,把這魔教當成正教。亡失先心,他先前所修的都忘掉了失掉了,以前修的都忘掉了,那就叫入魔了。是等愚迷,那些個弟子愚癡迷夢,迷惑把他當為菩薩。但是他的心所做的已經破佛的律儀,多數這種都是淫念,潛行貪欲,做不淨行。他心好什麼?就是貪欲的根本沒斷,習氣根本都沒斷,把這束縛當成解脫。現在就有,這類的魔障愈是末法時代愈多。
  【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為淨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處;彼無知者,信是穢言。】
  他說些個什麼?口中好言,口裡說的話很好,“眼、耳、鼻、舌、身”都是清淨國土。這是胡說。男女二根,男根女根即是菩提涅槃真處。這才是真正謗佛謗法。一般沒有智慧的也是迷惑了,信他的這種髒話。這種叫穢言,髒話。
  【此名蠱毒,魘勝惡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此名蠱毒鬼,魘勝惡鬼,這叫魘寐鬼。魘勝惡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他附在人體。附到不願意了,不願意再附他了,離開了,去彼人體,那個受魔者俱陷王難。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佛教導要明白,不要迷,不要受這個妖言,這不是真實的。如果說行淫,乃至做不淨行,這類的不入輪回,絕不可能;一定要了知,這是墮無間地獄的。因此教明白,戒迷惑。你要想不入輪回,你不要迷惑這種境界相,這種境界相叫魔說,一定下地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懸應,周流精研,貪求冥感。】
  為什麼修道人要著魔?告訴他了,貪求冥感。在修行的時候,想求一種感應。在禪定之時候,他的心虛懸,就是想得很遠,乃至想到多生劫前。意思就想佛的加持,乃至於自己冥求開悟,周流精研,貪求冥感。精細的貪求跟他默默相合,就叫冥感。
  修禪的人不求三寶加被的。如果你是修禪定的人,說佛菩薩加持幹什麼的,非著魔不可,這都是貪求冥感。心愛懸應,想求一種應。相應,在自己習禪定的時候,心裡貪求或者聖人或者菩薩來加持我。這跟念佛不同,跟其他的行門不同。修禪定的人,假使修三摩地,心愛懸應,修定的人一定著魔,貪求冥感。魔也是乘虛而入,不是無緣無故的就來魔的。因為你貪求冥感,魔就來了。哪裡頭來的?心魔。五十種蘊魔,蘊魔即是心,五蘊自生的魔來障失你的定力。有這種思想,凡是著魔的就是心來引進的。心正,魔不能入。心邪,魔才能入。修禪定的人講魔來魔斬、佛來佛斬,修禪定的人對任何境界相,根本你認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是有形有相全是假的;若見諸相非相,若能這樣魔不入體了。魔都是乘虛而入的。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天魔都說法,口說經法。不然怎麼會受他迷惑?而說的經法都是微妙的,能使你馬上得到神通。這是第一點,你知道這絕對是魔。這個在我們夢裡,或者你幹什麼,凡是意外得到的,但是你夢裡你不覺知,你平常有修有道力的人,你知道我是作夢。有些道友講過,他知道這是作夢,我沒有這個事,他馬上就醒了。
  在你修道有很多的幻境,特別修行人在修禪定的時候,你心想得很遠,又想到自己多生多劫,這樣子很容易著魔。禪定的就要一心不亂,一心不亂的時候,不論過去、現在、未來,觀照你的心,千萬莫生二想。修定的心它是秘密聯繫的,沒有間斷的,魔進不來。魔是乘虛而入,你不給他機會,你沒有虛,他乘不了,你不會著魔。很多修道的人著魔的原因,一個貪,一個愛。沒有貪愛,你不會著魔的。因為你有貪愛,魔就乘虛而入。魔乘虛而入,就是你自己的貪愛表現。五十種蘊魔都以淫欲為主,這是無始劫來的根本,所以行人你先斷欲念,沒有欲的思念,什麼魔也進不來。一般的都是貪愛,貪愛不斷,邪魔才入體。今天講到這裡。
  楞嚴經咱們基本上是講完了,這以下都講你修習禪定的時候,如果念頭稍微一錯就著魔。因為習禪定的人第一個他要念,念什麼?念斷念。修禪定的人主要是降伏你的思想、降伏妄想,千萬不起念,念動魔生;念不動,天魔也不能得其便。修行人,修禪定的人,一心裡起念想有所得,非著魔不可。如果念佛的人或者學教的人,貪求感應,沒關係。修禪定的人,就是斷一切妄念,一起有所求就著魔。連自己的妄想都要斷,就是斷妄想都要增毛病,何況還起妄想呢?就是“斷除妄想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想求一個真如的心都容易入邪。你看,咱們這五十個蘊魔,每一段都是有所求,心裡頭一想求感應了,魔一定入體,飛魔入體。為什麼?修禪定的人第一個就斷思想,跟我們念佛人求佛菩薩加持、讀誦大乘不同,修禪定的人完全靠自力。所以在心愛懸應,周流精研,就說一貪求諸佛菩薩加持感應,一貪求冥感;冥是暗暗的,不是很顯的;冥感,就是心裡頭得到一種加持力、得到一種感應;得,天魔就入體了。每段都這樣子。特別是“受、想、行、識”,這四十個蘊魔都是心,只要一動念魔就來了。心生種種法生,這是總的原則。
  但是魔來了並不知道,修行人還認為自己修成功了。因為有一類修禪宗的道友們,一點文化沒有,什麼教理也不看,乃至於祖師的語錄他也不看。假使有學習就不會了,因為境界相來了之後,知道這是魔。同時修行人你自己功力到什麼程度,你還不知道嗎?你吃幾碗乾飯,你還不知道嗎?你肚子裡只有一碗乾飯就飽了,你要吃兩碗吃三碗,麻煩了。所以我大概跟大家解釋解釋,要知道這五十種蘊魔的來源。五十種蘊魔,咱們講了差不多一半了,就是貪求。沒有貪求感應的沒有,魔不著。你一貪求,天魔就得其便,就著了魔了。著魔了還不認識,還認為自己修行成功了。要認識,不會著。
  我跟大家講個故事。因為這五十種經文都相同的,略微一點點差別,經文沒有什麼,懂得這種道理就行了,這要靠認識。一個老修行他的功力很強了,修行的也很好,他突然間得到施主的供養,供養他冬天天氣冷了,給他一個大棉袍,同時又給他四個元寶;那個時候花的錢都是元寶,五十兩一錠或十兩一錠;給他四個小元寶。這個老修行受了這個供養當然心裡就動了念,就很高興。他在坐靜當中,現一朵大蓮華,就好像接引他去。這個修行者一想,他說“我功力還不夠,沒到這個程度,這恐怕不是真事情”。他拿起他這個敲的引磬丟到那蓮華去了,那蓮華就合了;合了就沒有了,現相就沒有了。那老修行住在山上,經常他修行時候,供養他的齋飯,供養他的東西,山下有個居士護法他。這個境界相現了之後,第二天,山下供養他的弟子就來找他來了。因為山下弟子那個馬生了匹小駒,生了小馬駒,生下就死了。死了,一看,那個小馬的肚皮外頭有個敲引磬那個銅棍。居士就把那個一拽出來,說:“這不是師父的引磬,怎麼跑到馬肚子來了嗎”?就拿這個引磬到山上去,跟他師父說:“師父,你引磬丟沒丟”?他師父說:“引磬不在了,我丟到蓮華裡頭去了”。他說:“現在在我這”。師父說:“你在哪撿到我的引磬”?他說:“一個小馬肚子裡。生下馬駒,生下就死了。在下馬駒肚子裡頭,居然出來師父引磬”。在這個之前,這個老居士供養他師父四個小元寶、一個棉袍,很闊的。這個老修行講“一張棉襖一張皮”,你供養我的棉襖就是這個馬駒子的皮;“四個元寶四個蹄”,四個小元寶就是那馬四個蹄子;“若非老僧定力好,險身做了你坐騎”。這個老修行是有道力了。
  現在這個周流精研,貪求冥感,完了之後天魔就入體了。假使天魔入體,你認識到這是魔,那還能覺悟,還不會受害。天魔入體就能講經說法了,口說經法,飛精附人。咱們講了好幾段了飛精附人,假使這個修行者認為我沒這個力量,是魔來了,那個魔就走了,那個魔就附不到。我有個師伯,他修行非常得力,他作夢中給人講經幹啥的。他醒了就跟我師公說,他說:“我連個大字都不認識,我會講經”?楞嚴經說的飛魔入體。你自己認識到,魔就不能魔你了。還有一種,你辨別你沒這個本事,突然間得了特大的供養。特大的供養,現在有人供養給你三百萬、五百萬,邀求師父我給你修個廟。這類事情常有,那你考慮考慮你的力量,你要接受了可能入魔。
  講到這些事,我想到我自己,在我二十幾歲跟人講經時候,人家就要求要給我修廟要幹啥。我從來不敢住廟,我自己以前連個精舍都沒有。乃至於我跟宏覺在美國,人家給我們幾百萬美金,要給我們買個精舍,宏覺給我打電話說:“師父,咱們要不要”?我說:“你謝謝他”。為什麼?這二十年前了,假使說我們要住這個精舍,我還能在這跟大家結緣嗎?我得照顧我小廟。很多問題,我跟大家說,看著是福,其實是禍,你一定要辨別認識到。
  不曉得如瑞還記得不?這個院子都沒有,我們那邊修那幾個小房,那鍋爐還在,我就住那鍋爐旁邊。天津有個居士帶來五、六個女孩子,那個天津女居士是跟我說:“老和尚,你老了,你想不想年輕”?我說:“我想年輕,來輩子吧”!她說:“不是,我有辦法能讓你年輕”。我說:“你有什麼辦法”?她說:“你跟我到天津去,咱們自己成個精舍,我讓這些個女孩子陪著你,我這些女孩子有神通的”。同時她讓我聽有個小女孩。她說:“你聽聽,肚裡有個小孩在那說話,童真說話”。我一聽這簡直妖魔鬼怪來了,這就跟這個天魔入體一樣的,邪魔外道。我說:“我不想年輕,你們走開吧!我們這個廟不會接受你們這些個胡說八道的”。還記得吧?有那麼個帶來幾個女孩子。我就住那個屋,隔壁那個是我念佛堂。帶這個女孩子她說什麼呢?跟我講收人精氣。就是讓那女孩子跟別人行邪淫,收人精氣。收完了幹啥呢?補,補她。她說:“你要去了,也補你”。我說:“我不要補了,我補不起了”。
  所以天魔不是經本上,人間就多。天津、北京有時槍斃的,我所知道的害了多少女孩子?像那鄉下女孩子。什麼采陰補陽、還精補腦,就是這種邪魔外道、天魔外道,千萬莫上當,老老實實修行。不是經本上,現在社會上這類事很多。我們東北到哈爾濱去講經,就是四、五年前了,一個大學畢業的女孩子向我講得很多,跟我們出家人做不淨行。我說:“你下地獄不曉得下多少次,下了就出不來了。”這類事我想我們諸位道友都知道,千萬宣揚正法。
  這個經文上都同的。這種飛魔入體,你得有方便給他,是自找的。你沒有方便給他,你不貪求冥感,不貪求什麼,他進不來的,不是那麼容易就毀壞我們道業的。當你心裡生了亂七八糟、胡思亂想,想走方便,想偷機取巧。但是學佛的人千萬莫要偷機取巧,你不偷機取巧,持戒念佛,什麼天魔外道把你一點辦法都沒有。必須你自己心,你心一動了,那護法沒法護持你,得你的心不動。所以講定力,天魔得不著便。你給他方便,飛精附人。你不給他方便,他附不到你。這五種蘊魔,除了色蘊,受、想、行、識都是你自己心。心生種種法生,你心沒有雜念,魔怎麼會入?還有那麼多護法護法你。就是你心起了雜念,因此而著魔的。
  我先跟大家說這麼一段,凡是你遇見什麼境界相,你要自己會辨別是非,你要不貪便宜,禍臨不到你頭上。這每段經文都說心愛懸應,你心裡有貪愛了,天魔才來得到,天魔才俟其便。你如果沒有,你就是凡夫,天魔把你沒辦法。所以印光老法師告訴我們,老實念佛。這兩個字聽起來好容易,老實!老實豈在念佛,老實能成佛。佛的弟子就是不老實。咱們看這五十種蘊魔都是他心中貪戀,想求冥感。冥感這個冥不是那個明,暗暗的感應,冥加。不要求冥感,我做一分功有一分力量,我打一天工有一天錢,這個道理都懂。你磕一個頭有一個頭的收穫,念一句阿彌陀佛有一句念阿彌陀佛收穫,老老實實用功,踏踏實實的修道。不要想一步登天,立地成佛,沒有那個事!哪一個佛是那樣成的?沒有。就要修,踏踏實實修行,千萬莫去找便宜,找便宜就上當。
  【其人原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應善男子處,敷座說法,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心生愛染,不能舍離,身為奴僕,四事供養,不覺疲勞,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師,本善知識,別生法愛,粘如膠漆,得未曾有。】
  所以這個人原不覺知魔著,已經著了魔還不知道,他還說他證了無上涅槃,得了道了,給人講經說法,貪圖名利,供養來了。供養來了,就昏了。有了名利,供養來了,什麼戒都犯了,開始就不自覺了。為什麼我們經常讀大乘、念佛?這靠佛力加持。業障來了,護法護持你,你內心明瞭,不會走得太遠。一天老老實實禮佛、念佛、拜佛、誦經、學戒、持戒。如果他有持戒的人,飛魔不得其便。因為他想求冥感,那就麻煩了。
  而且這個都說的禪定,大家看看禪和子,禪和子根本不講持戒的,到哪個禪堂講持戒的?沒有。因此大家明瞭,這五十種蘊魔“色、受、想、行、識”,色有時候是外來境界,“受、想、行、識”全是內心,是心法。你心不動念,一切天魔外道把你一點辦法都沒有。但是你心一入邪,魔得其便。這些個魔都是候得方便,魔都在你周圍等著你,一有點方便給他,他就來了,候得方便。你一點方便沒有給他,他得不到。
  其人原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應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受魔了,魔這一加持能說法了。聽眾來讚歎他、來供養他,他麻煩了,他心生愛染。注重的是愛染。因為他求冥感,心求冥感,心愛懸應,心求冥感,冥感來了,但這是天魔入體。這個我們凡夫都看得很清楚的。如果是你自己沒有貪愛心,你所有的收入供養三寶,乃至把你的身心奉獻給三寶,不生貪愛,魔又把你有什麼辦法?他是俟得其便,你沒有方便給他。像我剛才給大家講那故事,要自己先認識自己,要一認識錯了就麻煩了。好比你沒有學講經、也沒有學說法,突然間就能夠講經說法了,你認為了不得了,證得無上涅槃了。什麼叫涅槃?他連涅槃都不曉得,還證得無上涅槃了?涅槃當中,還有貪名貪利的嗎?所以他沒有證得,他還沒有明白,乃至連名詞都沒懂得。也給人說法,能令聽眾,暫見其身,如百千歲。這是魔附體了,有神通了,魔的神通。但是有一樣,心生愛染,不是證道了。
  大家記到,假使你給人家講經說法,人家請你講開示的時候,你千萬莫有求心,不要先“我要說得很好,讓他們都信我”,這就麻煩了。沒有這個心,我學到好多,能講到好多,講到好多。千萬不要認為自己了不起,這個心沒有,什麼業障不容易來。你先自己認為了不起了,魔才能入體。何況你心生愛染!馬上生,馬上舍離,那還不愁為過。愈染愈深,他不會舍離的。今天人家紅包給我五十,明天希望給我紅包一百,後天希望上千,上千希望上萬,上萬上十萬、百萬、千萬,無窮無盡了,永遠沒有滿足。所以應該這樣子來斷絕你自己。這個文字有些經我就不念了,我只給講講大義。
  【是人愚迷,惑為菩薩,親近其心,破佛律儀,潛行貪欲。】
  這個是愚癡人,已經著了迷,自己還把自己當為菩薩。菩薩叫覺有情,你自己都沒覺、都沒明白,你還讓別人明白?惑為菩薩,迷的菩薩,不是開悟的菩薩。說愚迷,他迷惑了把自己當成菩薩了。這回好了,這一迷就破佛律儀,什麼威儀戒律一概不守,幹什麼?去搞男女關係去了,潛行貪欲。
  【口中好言,我于前世,於某生中,先度某人,當時是我,妻妾兄弟,今來相度,與汝相隨,歸某世界,供養某佛,或言別有,大光明天,佛於中住,一切如來,所休居地,彼無知者,信是虛誑,遺失本心。】
  口中好言,我在前生在某生做某人,那個時候你是我親兄弟姊妹,拉關係去了。現在又聚會到一起了,你們跟著我吧!我就會把你們度了。簡簡單單就這麼一吹,好了,什麼壞事都來了。還有說自己是大光明天,佛就在我這住,一切如來都到我這休息。那個沒有知識的受你的欺騙了,也把他的真心失掉。如果那有信心的正信的居士,他會明瞭的,他不會聽你的。以迷招迷,互相欺騙。
  【此名癘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這一類的都是那些個老鬼成了魔,惑亂人的。所以在這個魔鬼魔人一段時間之後,他玩夠了,他離開你了。他一離開,你什麼都沒有了,妖言惑眾,要受王法懲罰。弟子與師,俱陷王難。每段都這樣子,這都是妖言惑眾,最後魔一離開了,就墮了王難。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深入,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
  這是講受蘊的。又善男子,受陰虛妙。假的。不要起邪的思想、起邪的思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深入,克己辛勤,樂處陰寂,貪求靜謐。問題在貪求靜謐。凡是文字一有貪,這個都說貪的,沒說發脾氣,只說貪愛,都是貪愛而產生的。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本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陰善男子處,敷座說法,令其聽人,各知本業,或於其處,語一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敕使一人,於後蹋尾,頓令其人,起不能得,於是一眾,傾心欽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儀外,重加精苦,誹謗比丘,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無失。】
  他本人還不知道他已經著了魔了。他要知道了當然就解決了,不會著魔了,不會深入了。他不知道著魔,自己謂自己證得無上涅槃了,成佛了。還不說成阿羅漢,他說他成佛了。來彼求陰善男子處,敷座說法。有人到他這來,他就給人家說法。這是魔鬼入他的體了,不是行者,著了魔了。魔鬼有鬼通,魔鬼知道。所他能知道本業,某處語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嚇唬人的,說你現在生命雖然沒盡,你那個地方已經做畜生了,而起還以他的神通力領你看一看,完了還使這個人翹翹尾巴,頓令其人起不來了。這是他的魔力,魔鬼入體的。因為這麼一表現,所以那個會裡頭的人都信他了。有人起心,已知其肇。肇就是開始的意思,你一動念,他就知道你心裡想什麼,就給你說出來了。這一來,你更相信他了。佛律儀外,不是佛的戒律,在佛的律儀外,他另安排的。安排什麼?他所謂的精苦。這個時候誹比丘,罵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不避譏嫌,就是說起來淨是遭人家譏嫌的話,不是比丘佛子所說的話。看著好像真誠,實際上是妖言,邪魔入體。口中一天講的就是你要遭什麼禍,這個地方發生什麼問題了,天災人禍他都知道,而且說得很準確。邪魔入體,這不是他說的,魔說的。
  【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這個是大力鬼附體,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惱亂是人。惱亂久了,玩夠了,厭足心生,他離開這個人體了。原來他是附人的體,他附到一段時間惡業都造成了,把這個人戒律毀壞,這人非下地獄不可了,他就離開了,被他所迷惑的這個人陷入王難。妖言惑眾,還不受法律制裁嗎?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假使你不覺悟,隨迷所轉,那還不下地獄?禪宗,參禪的,真正明心見性開悟的能有幾位?像這類的也不多。為什麼?功力沒到,天魔不會入你的體的。天魔入體也得你跟天魔有個因緣,沒緣不會進入的。證明了天魔一離開你的體,你什麼都沒有,那都是魔說。你剩下是什麼?剩下罪業,下地獄吧!一定墮無間地獄。修定不成,墮到無間。為什麼?修定不成倒沒關係,沒有成說成,沒有得說得,不是大妄語?而且還去妖言惑眾,騙人。這都是受蘊所表現。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知見,勤苦研尋,貪求宿命。】
  問題是貪求宿命。勤苦研尋,幹什麼?以愛見的知見,這叫愛。心愛知見,不是真入三摩地,假的。真入三摩地,不是心愛知見,那是明見,開悟的知見。修禪定之中,起了一種心愛的知見,這就是愛見。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其人殊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知善男子處,敷座說法。】
  在這個時候假使他沒有貪求的心,魔入不了體。只有心愛知見,沒有貪求的心,貪求裡頭加上名利,沒有名利的心,魔不會入體。一有名利心了,天魔得了他的便了,飛精附人,口說經法。凡是天魔一入體的時候,一定說經法,不然怎麼騙取人家信仰?這就叫大騙子。但是天魔附體才能騙,他本人失掉了,被天魔所轉,造了很多的業。因為他不能覺得是魔事,若覺得是魔事,那就停歇了,不會的了。他認為他真正開悟了,自己以為得了無上涅槃,人家到他這來的時候,他就給人家敷座說法,招搖撞騙。假使他要知道我已經著魔了,邪魔附體,止住,沒事。如果不止繼續下去,有事。
  這好幾年了,天臺山國清寺後山住著一個比丘,我沒見過他,一天給我打多少次電話,一會兒一來、一會兒一來,他就說他是地藏王菩薩,造了很多謠言。我就跟他說,我說:“你對外沒對外”?他說:“沒有,我只在山裡頭一個人。”我說:“你要不急於改正,你非下地獄不可。”以後,大概有那麼十幾天吧!以後沒有來了,大概回去改了。那就是邪魔附體,但是他不是說佛,他說他是地藏菩薩。他說他就是地藏菩薩,地藏菩薩叫他來度眾生。他問我,他說:“老法師,地藏菩薩叫你沒有”?我說:“沒有,我沒這個本事,我還沒到你那個程度。”這類的事現在也有,未來更多,絕對有。
  天魔入體,不是隨便眾生他都入你的體的,他得看你有使用價值沒有。你得有點使用價值,完全沒有使用價值天魔也不會入你的體。天魔是有大神通的,到夜摩天上頭的他化自在天的天魔,他能入你一個凡夫這樣邪知邪見的體?他也得選對象的。這都是修的有點功力了,但是還沒有慧力能辨別是非。若能辨別是非,自己功力沒到,怎麼會有這樣情況呢?你一個普通人著了魔了,突然間讓你去做縣令,你敢去做嗎?很多問題,一個是自,一個是他。天魔得其便,一者是他跟魔的因緣,二者是他起了貪求。他如果沒有貪求,沒事。還有注重淫念,所以社會上有“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凡是一起淫念,邪魔一定入體。
  【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口銜其珠,及雜珍寶,簡冊符牘,諸奇異物,先授彼人,後著其體。或誘聽人,藏於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處,是諸聽者,得未曾有。多食藥草,不餐嘉饌,或時日餐一麻一麥,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誹謗比丘,罵詈徒眾,不避譏嫌。】
  這個是說得珠寶。是人無端,於說法處,得大寶珠。其魔或時,化為畜生。魔化為一個畜生,口裡銜著珠寶,或者雜寶珠,或者奇異的物品,後著其體。或者誘導人把這個珠寶藏在地下,或者明月珠,藏在地下光還放出來,讓別人看到感覺到未曾有。這是一種。還有多食藥草,不吃五穀糧食,吃草吃藥。或者一天吃一麻一麥,吃一麻一麥應該人很瘦,他還很肥胖,魔力持故,魔的種種魔術。這類的人誹謗比丘,罵詈徒眾,不避譏嫌,行為不正當。
  【口中好言,他方寶藏,十方賢聖,潛匿之處,隨其後者,往往見有奇異之人。】
  口裡經常說哪地方有寶藏、哪地方有賢聖藏著,哪地方有奇異之人,滿口說的話都不是真實的。這叫坑蒙拐騙、澆油轟炸,詐騙的。
  【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與承事者,潛行五欲,或有精進,純食草木,無定行事,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俱陷王難。】
  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嶽鬼神,年老成魔。土地,把土地職務解除了,變成魔鬼了。城隍土地都是這樣子,他幹的不是正當事。或有宣淫,或有破佛戒律,反正都行的是五欲境界。外表上看到他也很精進、很修行,不食人間煙火,一般的屬於仙之類的。他做什麼事沒有一定的,惑亂人。等他惑亂人惑亂夠了,離開人體了,魔鬼走了,受魔的弟子與師俱陷王難。跟前頭一樣,同樣的。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你不是貪求宿命嗎?你要知道,你不到輪回,你不知道苦難。迷惑不知,你不知道你做的事是下地獄的事,無間苦難的事。以前還是修行人,現在還是裝扮修行人,但是撥無因果。這類人大多為什麼指禪和子呢?不學經,不學律。大家看看這整個蘊魔裡頭,沒有一個學戒律的。有學戒律的嗎?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神通,種種變化,研究化元,貪取神力。】
  所以這是受陰的虛妙。若不遭邪慮,圓定發明。因為他種種的變化,心愛神通,貪取神力。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
  這時候天魔飛精入體。凡是飛精入體一定講經說法,口說經法。不然怎麼騙人?天魔迷惑他,不能現個天魔說鬼神的事,不行了。一定講佛經講法,騙取人的信任。爾時天魔得到方便了,飛精附人,口說經法。
  【其人誠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通善男子處,敷座說法。是人或複手執火光,手撮其光,分於所聽,四眾頭上,是諸聽人,頂上火光,皆長數尺,亦無熱性,曾不焚燒;或水上行,如履平地;或于空中,安坐不動;或入瓶內,或處囊中,越牖透牆,曾無障礙;惟于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禮,誹謗禪律,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
  但是這個受魔的人,他並不知道他著了魔了,他還認為他成道了,自得無上涅槃,成了佛了。這叫不學無術。他沒有去學認識魔的,他沒學。他不學經法,怎麼認識魔?他要學習楞嚴經,那沒事了,他絕不會讓他入體。他一看,這是楞嚴經所說的,這魔來了。其人誠不覺知魔著,還自己說得無上涅槃了,來彼求通善男子處,敷座說法。人家來到他這裡,他就升起座給人家講法。有時候假那個魔力,他有神通,他認為他成道了,所以手執火光,或是手撮其光分於所聽,來聽法的人一人給你們一支火光;或于空中,安坐不動。也得現些怪異相,不現些怪異相誰又聽他的呢?為什麼他能現怪異相呢?魔附體。
  魔入其心,並不是魔另外有個魔,他有個相。凡是這類天魔的,魔化為你的身,跟你化身一樣,所以他不自覺知,他認為自己修成了。著魔了,魔在哪?你拿不出來。就這個樣子,大家理解魔。魔就是他的心,不是另外來一個。蘊魔,就是你自己五蘊蘊裡頭生起的魔,自己心裡頭變化了,一定要把這個搞清楚。他自己也不曉得怎麼他自己腦殼上就冒了火光,或突然間來了神通了,他認為修成了。不然這修行人他怎麼認為他修成?不是魔有一個魔,他有一個他,那成兩個了,他可以認知。魔就是他,他就是魔,是這樣著魔的,不要分開兩個。五十種蘊魔,蘊魔在你五蘊裡頭,就是你的心。
  在水上行像走平地,到火裡頭火不燒,到水裡頭水不淹,在空中能坐能臥,他就認為他修成了,自己言是佛,自說自己是佛。有時候穿白衣服,身著白衣讓比丘來拜。有時候誹謗禪律,他雖學禪的謗禪,戒律那更謗毀了。罵詈徒眾,訐露人事,不避譏嫌。不然怎麼叫著魔?都他自己的表現。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或複令人,旁見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實。讚歎行淫,不毀粗行,將諸猥媟,以為傳法。】
  口中常說,神通自在,一天講神通、講自在。能令別人看見佛土,鬼力惑人,以他的鬼迷惑人。心中有鬼,心鬼,不是另外有個鬼。不是真實的。同時還讚歎行淫,不毀粗行。同時還行淫猥褻男女關係事,傳這個法。
  【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或複龍魅,或壽終仙,再活為魅,或仙期終,計年應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
  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風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積劫精魅。全成精了,妖怪。或複龍魅,或壽終仙。仙人壽命盡了,仙人或者一千年、兩千年,或者一萬年,還是要死,那個壽命盡的仙人變為鬼魅。這個只有楞嚴經上講,那些學道家你讓他們聽見,他不把咱們罵死了,那可不行。說那個仙,像老子,三清宮的三清聖人,後來都死了變了鬼。這是佛說的,懂得這種道理。這就是年老成魔,惑亂是人。等他在這個地方待夠了,他離開了;離開了,受魔的人還複原狀,什麼都失去了,心靈突然間失掉了。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迷惑不覺,下地獄。以前你說你做這些事不下地獄,騙人的,一定要下地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入滅,研究化性,貪求深空。】
  深空是什麼意思?不但身空,境也空,貪求諸法皆空。修空觀的人坐著冥想什麼都空了,想一切皆空,貪求深空的。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
  好,邪魔入體。你不是喜歡空嗎?空魔就來了。但是魔來了,空了!他自己不知道,他說“我這回證得真正涅槃了,一切皆空”。
  【其人終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空善男子處,敷座說法。於大眾內,其形忽空,眾無所見,還從虛空,突然而出,存沒自在,或現其身,洞如琉璃,或垂手足,作旃檀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誹毀戒律,輕賤出家。】
  他也敷座說法,給那個想求空的人說法。魔力加持,以魔的關係,所以他在大眾中沒有身體了,突然皆空,一切無所有,從虛空中突然又出現了,能夠入空出空,他感覺成就了,身體自在。同時把身體進入琉璃一樣的,光明透徹。乃至於從他的身各部分放出旃檀香,他解的大便小便像蜂蜜像石蜜一樣非常甜的。他就誹毀戒律,輕賤出家,對於戒律、對於出家人謗毀,他認為他成道了。魔進,不是道業。
  【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複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
  口裡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沒有後身。斷滅論,斷滅知見,一切凡聖全是空的。但是他貪欲可做,潛行貪欲,偷偷的。受,跟他行欲的也得空心,這個空心是撥無因果的,不是證得真空。證得真空的,那成阿羅漢了。不是的,他撥無因果。
  【此名日月,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千萬年,不死為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
  這是哪一類的?此名日月,薄蝕精氣,專門吃精氣的鬼附他的體。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千萬年不死,靈性的,出生國土,年老成魔,這叫魔。年紀大了成了魔鬼,惱亂是人。惱亂完了,不想惱了,玩夠了,他離開了。他離開了,被他附體的這個弟子跟老師全墮招搖惑眾,受王難。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貪求深空,貪求空的不空,後來下到無間地獄。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三摩地中,心愛長壽。蘊魔都注重在心愛什麼就變什麼,什麼魔就入體。心愛長壽,長壽魔就來了。心愛虛空,頑空魔就來了。貪求永歲,就是永遠生存。棄分段生,希望永遠不變易,常住不滅。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
  這個時候天魔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
  【其人竟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生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里,瞬息再來。皆于彼方,取得其物;或於一處,在一宅中。數步之間,令其從東,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現前。】
  其人竟不覺知魔著,已經著了魔了,他還不知道,他認為他證了無上涅槃。來彼求生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到他這來求說法的、求生存的,他就給人說法。他說他方,就是來請他說法他不說此地,說他方;或者經一萬里,或者經更遠,瞬息間就到了。他說我能到這給你取雲南的什麼東西,他到那就拿來了。這是事實,鬼通,這是老鬼的鬼通。或于一處,或於宅中,令其從東,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現前。
  【口中常說,十方眾生,皆是吾子,我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
  口中常說,十方眾生,皆是吾子。他所有的言詞超乎常人了,說所有十方眾生都是我的兒子。我生諸佛,一切諸佛都是在我這出生的。我出世界,我是元佛,一切佛我是第一個,就是諸佛的先佛。出世自然,不假修而自然得。不因修得,不用假修自然就得了。
  【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未詳,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已幹死,惱亂彼人,以至殂殞。】
  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利他虛假的,不是真明,假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幹死了,腦瓜子腦幹了。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未詳,他說的話別人聽不清楚了。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已幹死,等不到用刑的時候,他就幹死了。惱亂彼人,以至殂殞。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阿難當知:是十種魔,于末世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體,或自現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覺。】
  阿難當知,佛說到這對阿難說,這十種魔于末來世,就在咱們末法時候,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體,或自現形。附人體來說,或者自己現身形來說,我已成正遍知覺。說什麼?說我已經成佛了。
  【讚歎淫欲,佛破律儀,先惡魔師,與魔弟子,淫淫相傳,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則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總為魔眷。】
  成佛了要做些什麼事?讚歎淫欲,佛破律儀,佛的戒律一律不守。先惡魔師,以魔為師。與魔弟子,淫淫相傳,淨做淫欲事情。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則九生,遠則逾百世,令真修行,總為魔眷。真修行人跟他不會連到一起的,都是他的魔的眷屬。這個時候去佛時間遠了,眾生的善根薄弱了,本來是想出家,或是想信佛修道,緣不具足,跟他結了緣了,先遇魔事,倒反而成了魔的眷屬。以魔為師,還不成魔的眷屬嗎?但是魔師跟魔弟子是以淫欲為本,淫淫相傳。
  【命終之後,必為魔民,失正遍知,墮無間獄。】
  命終之後一定成了魔民,魔子魔孫。失正遍知,墮無間獄。這類人還不下無間地獄?既為魔的眷屬,命終之後一定是魔民,邪見甚深,正見日壞,正見就沒有了。魔見愈深,正見愈沒有了,亡失正遍知覺之佛性,墮無間地獄。
  【汝今未須,先取寂滅,縱得無學,留願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眾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見。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汝遵佛語,名報佛恩。】
  佛告訴阿難說,這是佛囑託阿難,你現在不要取寂滅,不要成阿羅漢,要在後世度一切眾生,救度這些迷心甚深,令他們不要著魔就好了,得正知見。佛跟阿難說,我今度汝,我現在度了你了,你已經出了生死,你要聽我的話,你要報佛恩。怎麼樣報法?度這些眾生,就這樣報佛恩。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想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
  如是十種,這十種都是禪那的現境,皆是想陰發心。色、受、想,這是五蘊的想蘊。所以應該度眾生讓他們超出現境,不被魔事、不被想蘊所覆。覆就是覆蓋的意思。
  【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
  佛跟阿難說,你要知道眾生頑迷,頑固的迷不化,自己不思量自己。不自忖量,就是不考慮。逢到這個因緣,就是迷的因緣,他自己不認為是迷,還認為成了,登聖了,這是迷中之大迷,這是大妄語戒。不說犯別的戒了,就這個明明是迷了,還不認識迷,墮無間地獄。
  【汝等必須,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汝等必須,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佛囑託阿難,你們都要注意,把我所說的話,一定要傳給末法眾生,讓他們明白這個道理,別讓天魔得了方便,把他法身慧命給斷了。你們應當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第十卷。現在我們快講完了,第十卷就快圓滿了。

第十卷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陰盡者,是人平常,夢想消滅,寤寐恒一,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複粗重前塵影事。觀諸世間,大地山河,如鏡鑒明,來無所粘,過無蹤跡,虛受照應,了罔陳習,惟一精真。】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地,想陰盡者,是人平常,夢想消滅,寤寐恒一,覺明虛靜,猶如晴空,無複粗重前塵影事。這個修行的人“色、受、想、行、識”五蘊,已經到了第四蘊了,行蘊。想盡了,行的相生出來了。想盡的魔境沒有了,夢想消滅,修行到這種境界功力很強了,就是一切幻想都沒有了。咱們經常思想想出很多幻想,那都叫想蘊。開始修行蘊,斷行蘊。行是動作意思,你起心動念都屬於行蘊。所有一切浮想妄想消失了,這叫想蘊盡了。一切幻想一切雜念消失了,就是我們的夢想都消滅了。這個時候不止在你經行的時候,好比我們白天,當然白天有些幻想,白天的幻想不說了,夜晚上作夢,一切的夢境全部沒有了。不論醒時寐時、行住坐臥,這個想蘊斷了後沒有了,就是夢想消滅了。這個時候醒著,乃至於休息、睡覺作夢,你那個心覺明虛靜,明明白白的。睡醒,睡覺跟你醒著一如,就像沒有雲彩的太陽一樣的,像晴空一樣。
  這是比喻,修行到行蘊地位的菩薩,那些粗重的前塵的影事。這裡頭包括法塵,咱們現在還沒到法塵境界。這個時候他來認識世界依正二報、有情無情,他怎麼看的山河大地?觀諸世間,如鏡鑒明。像那鏡子照相一樣的,來就現,去就消,沒有一點掛礙,虛受照應,了罔陳習,惟一精真。心跟境,心境都是空幻的、虛假的,心對境的時候,認識境是虛妙的,不被境所轉移,把山河大地一切性境;咱們那個經上詞句有這麼一句話,性境現量通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個時候的行者他的性境就像那個鏡子的光明能洞鑒一切,魔來魔現,佛來佛現,毫無分析。所以山河大地的影相照了無遺,虛受照應,了罔陳習,惟一精真。這個時候他認識到一切虛妄境界唯心所現,一精真就是唯心。
  【生滅根元,從此披露,見諸十方,十二眾生,畢殫其類,雖未通其各命由緒,見同生基,猶如野馬。熠熠清擾,為浮根塵,究竟樞穴,此則名為,行陰區宇。】
  一切諸法生滅的根元全都披露現前,生滅的根元從何生起的、從何滅的。這個時候滅到什麼地方?八識,去後來先作主翁,那是七識,七識的種子有微細生滅,這就是行蘊的根本,以七識為主的,生滅都從七識傳送出來的。這個時候見十方一切眾生畢殫,殫是盡的意思,盡他那一類。雖然沒證得沒通,由他宿命的相續見他同生的基礎是什麼,這個時候識蘊都能明瞭;但是還是識,還沒到菩薩的智慧境界。
  熠熠清擾,就是行蘊一切的動想。這時候在行蘊當中,行蘊一切動想忽起忽滅,生起了,消失了;不隨它執著,就叫熠熠生光。根和塵都能清楚了了,這是行蘊的區宇,行蘊的境界相。行蘊的相很輕的,輕是輕重的輕,一個清淨的清,很輕的清淨。咱們是沉濁重濁,既不輕也不淨。修行到這個地方很不容易了。為浮根塵,究竟是根所現的、塵所現的樞穴,就是外頭塵境界,乃至於根身器界,這十二類眾生各個所有的差別。穴字,就是門臼的意思。究竟樞穴,所經過的門臼,就是門軸,由樞穴故,門開門閉,就是行蘊的區宇。前頭想蘊斷了,現在是行蘊。不被想蘊所染,進入行蘊。
  【若此清擾,熠熠元性,性入元澄,一澄元習,如波瀾滅,化為澄水,名行陰盡。是人則能,超眾生濁,觀其所由,幽隱妄想,以為其本。】
  若此清擾,這是顯露我們一切妄的根元,妄從何起的?就是運動來的。輕清擾動,生滅的那個根元那個體性,因為他定力深了,到這位的菩薩學到這樣子,他定力已深,就像那水澄淨了;澄淨了就現相,一切波爛那個浪都消失了,水的澄淨所以停息了。澄水就現一切相的意思,你的性就像那個澄水一樣的。就是過去的習氣他都不起了,那個波浪都不起了,就是澄淨的水。你的心情一到想蘊盡了,行蘊當中,行蘊也將盡,這個人就能夠超一切眾生的濁。煩惱濁、眾生濁,眾生濁就清淨了,能夠認識到極微細的、極隱密的妄想。無明從何起?妄想從什麼地方來的?這個時候能知道它的根本。再往前進一步,則是八識的見分。這是八識的相分,能夠把過去八識幽隱的妄想那個根本,這個時候只能清淨知道,不是斷除,還沒到那種功力。
  【阿難當知:是得正知,奢摩他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十類天魔,不得其便,方得精研,窮生類本。於本類中,生元露者,觀彼幽清,圓擾動元,於圓元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二無因論。】
  功力到這種情況,佛對阿難說,阿難當知,這個是得正知,就是明白自己的正性。你在修止的當中,奢摩他中,諸善男子凝靜下來了,發明他真正的心。在這個時候有沒有魔業呢?一切外道也修到這個程度,他不是正業。這裡頭分辨,像印度的外道跟阿羅漢差不多,能知八萬大劫的生死事情,但是他不是正道,這裡就分辨正和邪。一個計無因的,一個順佛教導知道一切境界相,得正知的;還有邪律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邪律的也不簡單。辨別邪正。
  阿難你當知得這種正知在定中,奢摩他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那個心淨到相當一個程度了。外道魔鬼有沒有修到這樣地步呢?也有,他不是正見的,這就是辨別邪正。有十類天魔,咱們說天魔侵擾有十類,想侵入修行人辦不到,修行人的定力相當強了。所以方得精研,窮生類本。於他本類之中生出他元露,元露就是本性的境界。到這個時候他能夠不動、不惑、正心、不動定,沒有疑惑的惑業,照見明瞭,定跟慧能夠達到均等。十類的天魔想找這修行人的空隙,沒有了。不像想蘊當中,魔得其便,乘虛而入。等到行蘊菩薩修到這個程度,魔不能得其便,十類天魔都不能得其便。所以精研窮生類本,精研這十二類眾生。十二類眾生,咱們平常講的乃生滅跟諸業轉,有色的、無色的;有意識的、沒意識的;有妄想的、沒有妄想的;有化生的、有胎卵濕生的。總之這十二類眾生這是他們一切的生滅,咱們簡單說生死根源。
  菩薩在定中所見的境界相,這個時候他的定是凝明正心,不動搖,是清明照了,沒有惑,心正,不動定。不惑慧,不疑惑的智慧,定跟慧力均等。因此十類天魔想找個空隙,進入菩薩修行的境界,不可能了,進不來了,就是沒有空隙給魔鑽。所以生元露者,觀彼幽清,圓擾動元,於圓元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墜入什麼?二無因論,墮了無因。
  這種功力比較著相當深了。什麼叫本類生元露?生元露就是明到邪知邪見,或者一切是非,什麼叫外魔,什麼叫內心作業。這有內心作的業,造業了,內心作業。有外來的魔障。行蘊十二類眾生的,行蘊的最根本,十二類眾生行蘊的根本甚深,就是生滅的因緣不是很容易顯露的,要找它顯露的地方,行蘊的根元就是幽清。觀彼幽清,就是行蘊擾動的因緣。這個就是修行達到想蘊已盡,就觀行蘊了,修行行蘊。這個行蘊非常輕,輕重的輕,非常清淨的清,就叫清輕。非常幽密,不是明顯的,非常隱誨,叫幽隱輕清。
  十二類生每一個最根本的他的行蘊遷流,就是十二類眾生行蘊遷流微細的動相,菩薩就觀一切眾生行動的不起妄想、不起妄計、不起分別,這就破行蘊了,行蘊破了。于圓元中,起計度者,這個就表明了想蘊滅盡,“受、想、行、識”的想蘊滅盡。天魔,依想蘊他還有,行蘊就沒有了,就見不著魔了。想蘊的因有,行蘊的魔就盡了。想蘊消除,精研行蘊的窮他生的本來。想蘊滅,行蘊顯露。行蘊顯露,到行蘊的時候沒有實體的。因為這個是依他第七識,七識就叫圓元。擾動群動的元是一切眾行的本,也是一切生滅根元。生滅根元,八識經過七識的傳送到第六意識,現在這種二因都斷絕了。
  本無因,本是沒因的。末呢?末也無因。就叫二無因,本無因,末無因。就解釋這個二無因,專有一部大論,二無因論。但是外道他修心的,他是邪,他有一種解釋邪解釋,所以叫惡見。依佛所教授的解釋叫正見,不是妄計的。為什麼?因為外道修到八萬大劫,八萬大劫以後的事他不知道了,他認為到八萬大劫就止了,以後的事二無因論,他不知道,他說沒有了,到此為止。所以稱為這是惡見,墮二無因論。因為在印度的外道功夫禪定功夫也修得很深很深的,但是他不知道有八識存在,因為他見不到。那他怎麼說呢?他叫冥論,他不知道的就說沒有,八萬大劫以後的事沒有了,就叫冥。幽冥的那個冥,陰暗的冥,這是外道所墮落的地。在八萬大劫無量大劫,佛都能知道。等你把行蘊要斷滅了,斷除行蘊了才知道。為什麼他這樣解釋無因呢?以下解釋他的無因。
  【一者、是人見本無因。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乘於眼根,八百功德,見八萬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祇見眾生,輪回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
  一者,是人見本無因。為什麼?何以故。是人既得生機全破,乘於眼根,八百功德,見八萬劫,能夠見八萬大劫,所有眾生,業流灣環,死此生彼,祇見眾生,輪回其處,八萬劫外,冥無所觀。這個“是人”指修道者,不是依佛道,修禪心的人。因為他執著計度,把所有的勝性,他修行就觀到行蘊盡。行蘊盡的現相往後他不知道了,他把行蘊盡的現相認為這個就是冥,認為這個就是他本覺了,就認為是究竟了,他把這個當成生滅之元。這個還沒到,佛講八萬大劫之後事情還多很,他認為這是無因而起。那個本無因他還見不到,那還行遠了,這是行蘊。行蘊從此披露,就是生起的根元全明白了。生機,生起的機就是行蘊。行蘊顯露之後,眼根能夠觀察到。眼根有八百功德,能盡其量,能把行蘊的量盡到,就是八萬劫內所有的眾生遷流、迴圈、轉化、生死輪回都能一一了知。此生彼滅,彼滅此生,舍生趣生,輪回在八萬大劫之內。八萬大劫之外,冥然無知。因為他見得到八百功德,八萬劫所有的眾生業流、迴圈,此生彼滅、彼滅此生,就是眾生輪回之處能知道。八萬劫外,冥無所觀。他的知識只能在八萬大劫之內,八萬大劫的外頭事不曉得了。
  【便作是解:此等世間,十方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
  這個外道就把這個作為什麼?十方眾生,八萬劫來,無因自有。他看到八萬大劫,就在八萬大劫以後,八萬大劫以前沒有因了,無因自有,冥然無所觀。這分析的意思,佛向阿難分析,因此跟佛教不同。
  【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
  由於這個計度,亡正遍知,正遍知他沒有;有了,他就不是外道了;墮落為外道。惑就是迷惑,迷惑就說不清楚了,菩提正覺之性他根本不理解,不理解就是迷惑,迷惑就是他不知。這是一種人,外道。他認為是無因,八萬大劫前他不知道,這無因了。
  【二者、是人見末無因。何以故?是人於生,既見其根,知人生人,悟鳥生鳥,烏從來黑,鵠從來白,人天本豎,畜生本橫,白非洗成,黑非染造,從八萬劫,無複改移。】
  解釋這個無因,為什麼說無因?因為他所研究的,他看見人跟一切生物在受形之始是從八萬大劫,中間沒有什麼改變。他說前既不改變,那後也不改變了。前既不變,後亦不易,就是前後都不變。在這個圓滿當中計度的人執著這個,拿這個當成聖境。過去他不知道,他往過去推,無因,八萬大劫以前他不知道了。不知道,他就無知了。無知了,他謂一切法生,無因自生。這跟佛所教導的完全不一樣。是人於生,既見其根。所以看見眾生劫前,八萬大劫前無根。因為他不知道,他認為就沒有。無根,就無因而有。所以他認為這十二類眾生都是自然而然生的,不是有因生的。這叫自然外道,這解釋外道的。因為後頭都是跟外道辯論生因。
  【今盡此形,亦複如是,而我本來,不見菩提,雲何更有,成菩提事?當知今日,一切物象,皆本無因。】
  你現在這個壽命盡了,亦複如是。人死了一定還生人,鳥死了一定還生鳥,你不能改變,這是外道所計的。所以今盡此形,亦複如是。不見菩提,他不懂得菩提的道,說人能成佛,他不知道。不見菩提,他認為菩提沒有。雲何更有,成菩提事。還能成佛?他不相信。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沒因的,無因而生。一切物象,皆本無因。這個形盡了,完了還生這個形,不會改變的。因為在八萬大劫之前,他沒有見到有十類眾生,所以他說以後一切物象都沒有因。
  【由此計度,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
  這是外道的妄計。他沒有正遍知,這個計度亡正遍知。亡就是沒有,沒有正遍知。墮落為外道,把菩提的覺性他迷,迷了菩提的覺性,有惑。什麼迷的?惑迷菩提性。
  【是則名為,第一外道,立無因論。】
  這叫無因論。佛對阿難說當時印度的情況,這一類的人這一類的外道所定的是無因論,他只知道八萬大劫以前的事,八萬大劫以後他不知道,不知道他就認為沒有,所以叫無因論。
  【阿難!是三摩中,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于圓常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四遍常論。】
  佛又向阿難解釋另一類的外道眾生。是三摩中,就是在大定當中。這個善男子能夠使他的心入於正定,正定發生了明,這個明叫正心,魔不能入。窮生類本,就是達到頂處了。窮生類,只要生類的緣起,一切生物的緣起。觀彼幽清,常擾動元。在修正定正慧的當中,凝然不動的那個心明照不惑,就叫凝然不動。於這個蘊魔十種境界相不起愛求,惑不能擾。對於飛精附人,魔來;飛精附人就是魔入;魔一來,修道者就感覺到,明白了,魔不能入,他這個定慧均等的心使魔不得其便。到行蘊的時候,菩薩修道的時候,魔想進入修行者的心辦不到,魔不能入。修行者想蘊破了,行蘊現前,能夠窮十二類眾生如何生的、如何滅的,這個叫幽隱輕清,幽是幽靜,不能擾動的。起計度,就是這個魔周遍尋求。計度就是周遍尋求,在這個圓常當中周遍尋求。周遍尋求的時候,修道者墮入四遍常論。四遍常論,就是在修行當中,在圓常當中,于圓常中起一種計度,起念。計度就是起念,一起念墮落了四遍常論。四遍常論,下頭就講。
  【一者、是人窮心境性,二處無因,修習能知,二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鹹皆迴圈,不曾散失,計以為常。】
  一者,是人窮心的境性,把心的境界窮到底,找心的境界。二處無因,修習能知道二萬劫中,十方的眾生所有的生滅、所有的迴圈,不曾散失,就是沒失掉。心境這兩法他能知道二萬劫,這個眾生怎麼生的、怎麼滅的能知道,這個就叫行蘊。把一切眾生的行蘊他的心跟境這兩種的因元,心跟境兩種求它的本元。心境二處,二萬劫前是怎麼有的?二處無因。心境想執著常,因為執著常要找它的元因。心跟境無因,修習能知道。但是這個外道他知道只是二萬劫,二萬劫前他不知道,他不知道他就認為無因。這個二萬劫的迴圈不斷,沒散失過,這是常。這是第一個,這是二萬劫。
  【二者、是人窮四大元。四性常住,修習能知,四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鹹皆體恒,不曾散失,計以為常。】
  第二種的外道,是人窮四大元,四性常住,修習能知。能知道好多?比前加一倍,四萬劫中。十方眾生,所有生滅,鹹皆體恒。體永遠恒常不變的,恒是恒常,體恒不變,沒有散失過,計以為常,也把它計成這是常而不變的。四萬劫中,生滅相迴圈不變。這是八識的相分。四大還沒消,眾生都以四大為體,四大常地水火風,而眾生也是常。這是第二種。這都是計著心跟境,計著它的常,是執著常。一種人他只能知道二萬劫,二種人只能知道四萬劫。
  【三者、是人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處,性常恒故。修習能知,八萬劫中,一切眾生,迴圈不失,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以為常。】
  第三種人,這是計常的。是人窮盡六根,末那執受,心意識中,本元由處,性常恒故。修習能知,八萬劫中,這又加一倍。四萬劫比二萬劫加一倍,八萬劫比四萬劫又加一倍,一般說這叫八萬大劫。一切眾生,迴圈不失。不失它的本體,能觀一個眾生在這八萬大劫中迴圈。本來常住,窮不失性,計以為常。這是常見外道,他看這八萬大劫的眾生沒有失掉。
  末那執受,末那就是染汙識,咱們翻末那就是染汙識。七識,恒審思量,它依著八識的心中,本元由處就是八識,他認為八識的心常不變的,他依此修行,他能知道八萬大劫,一切眾生,迴圈不失。因為他知道一切眾生都具足八識,八識體常,而眾生也常,所以不失性。這種外道他計常的意思,是根據眾生的八萬劫,八萬劫以前不知道了。
  【四者、是人既盡想元,生理更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因心所度,計以為常。】
  四者,是人既盡想元,這都說執著常見的。既盡想元,生理更無,流止運轉,生滅想心。今已永滅,理中自然,成不生滅。但是是八萬劫。因心所度,計以為常。這個人的執著想盡了,就叫常。他執著于常,既盡想蘊,把想蘊的根元盡了。這是行蘊,想蘊根元盡了,他根本的想蘊,就是八識當中的動相,想蘊盡。因為破了動相,行蘊的生滅根元;現在是行蘊,就是生理上頭是行蘊,不是想蘊了,這個是生滅的根元。在一切眾生當中,窮妄想,把你妄想的生滅,妄想盡了,生滅盡了,就認為成就了;沒有妄想了,一切事業成就了。妄盡還源,還你本來的面目,一切妄盡了。但是不是八萬劫,外道他只知道八萬劫,這無量億劫。他只是看到八萬劫相續不斷,他認為生滅已經滅盡了,自然成了不生滅了。這是絕對錯誤的,所以稱為外道。他不知道行蘊是第七識,第七識是微細流注,不是真的不生滅了,沒達到不生滅。
  【由此計常,亡正遍知,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二外道,立圓常論。】
  因此上頭這些個論斷全是外道。因為八萬大劫以後他不瞭解了,他就說一切世法常的,計常。不是正遍知,亡正遍知,墮落外道。對菩提的性體迷惑,是則名為第二外道,立圓常論。
  大家把這個立義先要知道,這都是修禪定的,明白嗎?修禪定的人他不學,他不是學我們教理的人。我們教理的人,我們知道什麼是小教、什麼是始教、什麼是終教、什麼是頓教、什麼是圓教,每一教義裡頭定的,在小教時候如何說,終教又如何說。乃至這種不學教義的人,他是亂說的。學教義的人懂得,雖然他知道也沒修到,但他是因為從學佛說的,乃至祖師定的研究的,所謂教義。在這裡頭大家學教還分教義,還有儀規,四教有四教儀,五教有五教儀,教跟它的意思兩個都得明瞭。明瞭依教來定,他不會亂說的。這些個是學禪定的不依教義的,跟那天人,這種都是外道天,常見的外道,他令一切法皆常。但是只是八萬大劫,因為八萬大劫以上他不知道了。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自他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四顛倒見,一分無常,一分常論。】
  又三摩中,三摩就是修定的當中。在行蘊他的顛倒,這說行蘊的顛倒,他計四顛倒,一分無常,一分常論,這都是顛倒眾生的所想的。在三摩地修禪定的當中,他的顛倒相有四種顛倒相。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天魔進不來的。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自他中,起計度者。注意,問題在計度者。是人墜入,四顛倒見,一分是無常,一分是常。
  行蘊當中,這個是第三個,計這個四顛倒,一分常,一分無常。雙計常與無常,就是四顛倒,一分常,一分無常。雙計常與無常,如何來解釋呢?七識執著八識的見分,以八識見分為我,就執著我能生他。我是常,能生他,他是無常,這是一種。或是執著我從他生,又執著他常,我無常,這又是一種。又於自他中起執著,一分常,一分無常,這叫四顛倒。我常、他無常,他常、我無常,一分常,一分無常,四種顛倒。
  把你心定下來,修行者心定,來使你定跟慧均等,這叫堅凝正心。定慧不均等,不堅凝。堅凝,堅固凝然不動。若能達到這樣程度,魔不得其便,魔沒辦法進入。這才窮生類的根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自他中,起計度者,是人墜入,四顛倒見,無常計常,無我計我,不是常的計常,不是無常的計無常,都是一分無常一分常,這叫顛倒見。在自他的法中,妄籌計度,是人墜入,這叫顛倒見。一分無常,一分常,這叫顛倒見。四顛倒再顛倒一次,就叫顛倒見,或者遍常,或者遍無常。四顛倒見,以下解釋。
  【一者、是人觀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從是則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一切眾生,於我心中,自生自死。則我心性,名之為常;彼生滅者,真無常性。】
  一者,這個人觀他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為,究竟神我。從是則計,我遍十方,凝明不動,把無常計著常,當觀自己,一切眾生都在我的心中自生自死。一切眾生在我的心中自生自死,但我的心性不動,沒有生滅,所以名無常,這叫真無常性。在印度外道叫冥諦,幽冥的冥,冥諦。但是這種外道他一入定八萬大劫,八萬劫外冥然無知,所以叫自冥外道。冥是幽暗,冥然無知,不曉得了,所以他立冥諦,他的教義冥諦。冥諦為能生,能生什麼?中間他有二十三法。神我為能受用,這二十三法是他所受用。這地方我們不詳細講了,我們不會去研究這個,這不是咱們一個時間兩個時間能研究出來。要想研究這些個那得很長時間,要幾年的功夫,專門研究印度當時的外道,研究外道就明正道。一切眾生在我心中自生自死,自然生自然死,這是外道論調,所以說無常。
  【二者、是人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恒沙國土。見劫壞處,名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處,名究竟常。】
  二者,是人不觀其心,遍觀十方,恒沙國土。他一觀是不觀自己的心,觀十方。十方有成劫有壞劫,劫有壞,既然劫壞了,名為究竟,無常種性;劫不壞,名究竟常性。顛倒,這叫顛倒見。國土壞與不壞跟常見跟斷見是兩回事,眾生執無常,而國土他未知道這個國土是常住的、是壞的?定中不觀自己,而觀十方,劫壞就叫無常,劫不壞就叫常。這是用他的心觀十方恒沙國土成壞不一,見這個時候劫壞了,這個時候這個國土成就了,那就不壞了。見劫的壞、不壞,他不知道這種現相都是暫時的,因為經過二十小劫,他不能知道這麼多。他認為究竟真常,他所理解到的那個八萬劫認為是真常的。成壞是隨外邊的緣,佛教講萬法從緣生,一切都是因緣生的。因有壞,這個壞就是無常的,不能因此而執常。這個道理就是破外道的,外道並不懂。
  【三者、是人別觀我心,精細微密,猶如微塵,流轉十方,性無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名無常性。】
  三者,是人別觀我心,精細微密,猶如微塵,流轉十方,性無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滅,其不壞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從我流出,我性常,一切眾生無常,一切眾生從我常流出的無常,這有一類的外道所執著的。他觀自己的心、觀自己的身,認為自己的身心是微細的、是常的,一切眾生是依著我而生的、依著我而滅的,是無常的。
  【四者、是人知想陰盡,見行陰流,行陰常流,計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滅盡,名無常性。】
  四者,是人知想蘊盡。這個修行者他知道想蘊已經完了,現在進入行蘊流。行蘊是常流的,行就是運動義,是常流的。他又把這個計為常性,流動的常性,他認為色受想,沒有行蘊,“色、受、想”蘊滅盡了,這是無常的,這叫無常性。我這個行蘊可是常的。
  【由此計度,一分無常,一分常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三外道,一分常論。】
  因此他計度一分無常、一分是常,所以才墮落為外道。對於菩提性不能知,迷惑,則為第三外道,一分常論。這都是顛倒想,都是顛倒見。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分位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四有邊論。】
  第四種是有邊。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他堅凝堅定的,在他修定的時候心正,魔沒法動搖,魔沒法進入。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分位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四有邊論。行蘊第四計,計度的計,這叫有邊論,以定力來研究想蘊的盡處,行蘊現前了。想蘊盡,行蘊現,這個行蘊執著有邊,或者執著是無邊。行是運動義,兩個都不是正確的,都是妄計。
  【一者、是人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名為有邊。計相續心,名為無邊。】
  因為是人心計生元,流用不息,計過未者,這叫有邊。相續心,計有過去、有未來,就是在有邊。他說明了在行蘊的十二類生滅的根元,這是遷流的、是業用的、是迴圈不息的。定中他見著行蘊流注不息,過去已經滅了,未來還沒至。因此不見行蘊邊,這種的相續不斷,過去、未來就在這裡他想見個邊,遷流不息,迴圈不止,他見不到一個邊。沒有間斷,無間斷就叫無邊。行蘊遷流不息,沒有間斷,所以沒有邊。相續心,沒有邊。想找個邊際,這是第一個。
  【二者、是人觀八萬劫,則見眾生,八萬劫前,寂無聞見,無聞見處,名為無邊,有眾生處,名為有邊。】
  第二種,是人觀八萬劫。這是修道的外道他看見八萬劫,這一切眾生只能看到八萬劫,八萬劫以前他不知道了,寂無聞見,無聞無見就無邊。有眾生處,就叫有邊。不見的時候,就叫無邊。相對的,一個有邊,一個無邊。他的定力看到八萬大劫的眾生生了滅了、滅了生了,輪回不停。八萬大劫以前沒有聞也沒有見,他冥然。冥然,就是不知道。他自己不見不聞,他認為這是無邊。又見眾生生滅相續,他不知道這是業緣,業所顯現,沒有什麼有邊無邊,有業就現,無業就沒有。因為八萬大劫之前,他見不到聞不到,也沒有處所,他認為那個就是邊了,所以有邊。當然我們知道,這是外道思想。
  【三者、是人計我遍知,得無邊性。彼一切人,現我知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
  第三者,是人計我遍知,得無邊性。遍計執,以我計就是執著有邊、無邊。一切眾一切人現我知中,這些人都現在我所知的當中。我曾不知,彼之知性,名彼不得,無邊之心,但有邊性。而彼一切眾生現我知處的我知,沒現我知處的我不知。彼此的性名為不得,我不知就叫不得,無邊的心性,但名有邊心性。這怎麼解呢?他在定中見我所知道的處,一切眾生現在我知的中,那叫有邊;我不知的,無邊。一切眾生現我知處是我得到的,無邊性的。彼諸眾生的知不見我的知中,那叫無邊。這種道理是外道知見當中的知見,就是執著的知見。今天就講這裡吧!【以上文字依夢老法音自行整理,仰請參考】
  【四者、是人窮行陰空,以其所見,心路籌度,一切眾生,一身之中,計其鹹皆半生半滅。明其世界,一切所有,一半有邊,一半無邊。由此計度,有邊無邊,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四外道,立有邊論。】
  雖然是半無半有,他是偏于有邊的多。在講蘊魔的當中,在你修行當中行蘊,五蘊當中“色、受、想、行”,完了到識蘊,他的心裡所見一切境界相,就在他自己一身之中半生半滅,一半有,一半無,落于有邊一半,落於無邊一半。窮這個行蘊,想蘊盡了,進入行蘊。行蘊,從名義上頭大家就知道行是不停的,它運行永遠不停的,遷流不息。咱們離開文字相,當你想什麼事情的時候,這個思想想他成功、想他不成功,自己思想當中沒有決定性的。以生滅來計,一半落于有邊,一半落於無邊。想蘊盡了,行蘊遷流不息。這種“色、受、想、行、識”,前色蘊是有相的不說了,“受、想、行、識”就是你心裡頭作用,心裡想一個問題,想完了就做,做就是行,這種行沒有形相的。咱們經常講第七識,它把八識的種子傳給前六意識,它來回這樣的傳播而已,行動不停的,一半是有,一半是無。
  一切眾生在他的身中半生半滅,一半是有邊,一半是無邊;在他覺得生的時候是在有邊,滅的時候是在無邊,這叫行蘊本身是空的。五蘊,行蘊本身是空的。同時你從根本上說,色是有色相的,“受、想、行、識”全是空的,沒有形相的。因為心法具足,所以把一身身體所做的半生半滅。這個世界究竟是有、究竟是無?一半一半,它有時候就是有,它無時候就是無,有中又有無,無中又有有。你自己用思想想,你想一些事物的時候,也許成功、也許不成功,也許做得到、也許做不到。當你見不到,那就是無。能見得到、能認識到的,那就是有。有時候感覺著有,有時候感覺沒有。所以一半一半,叫半生半滅。這是思想上計度,或者計度在有邊、計度在無邊。這個思想是外道思想,墮落外道。每一段都有個惑菩提性,對菩提迷惑就是惑菩提性,不是明瞭的,是迷惑的,就是第四外道。第四外道多數偏重于有邊,所以這叫有邊的外道。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知見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四種顛倒,不死矯亂,遍計虛論。】
  在這個大定當中,又三摩中,一些修行的人,諸善男子是專指著修三摩地的人,產生一種矯亂的思想。本來心法堅定正心,就是正入定的當中,不偏不以,魔不得便。他在定心當中,魔不能進入。在四種顛倒見當中,他是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常擾動元就是犯錯誤了,這就落外道知見。在這知見當中,他生一種計度心,這叫墜入。墜入什麼?四種顛倒。不死矯亂,遍計虛論,這叫四種顛倒。不死,外道生到無想天去,他叫不死天,從此永遠不變了。到了無想天的外道,他認為叫不死天。所以遇到有人問他,他說他從此而後不會再死了。這是他認為他八萬大劫以前的事他知道,八萬大劫以後的事他不知道,他就跟你答覆不死。因為他把無想天認為不死天。外道他不知道他還要死的、還要滅的,八萬大劫以後的事他不知道,所以就稱為不死天,就是不滅。因為他實際不知道,他就沒辦法答覆你,他答他不滅了。所以本來是不定的,他要把它定,這叫矯亂。以佛的知見見,說這是真矯亂者。
  研究這種外道,大家要是真想瞭解,研究大毗婆沙論,專門講這些問題的,一部論很多很多的。所以外道他計著,他的執著這個無想天是常時的、不死的、不生不滅的。這是錯誤的,所以就稱為外道,這叫矯亂。因此他墜入這四種顛倒,不死的矯亂,遍計執知見。遍計,就是一種邪知見。分別性,所以叫遍計,他分別一切法都無實義、都是空虛的,故雲虛論。四亂當中,一個一個解釋。
  【一者、是人觀變化元,見遷流處,名之為變。見相續處,名之為恒。見所見處,名之為生。不見見處,名之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名之為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名之為減。各各生處,名之為有。互互亡處,名之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人,來問其義,答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于一切時,皆亂其語,令彼前人,遺失章句。】
  一者,是人觀變化元,觀一切事物的變化,見一切事物遷流不息不停的變,這是變化。他見一切法相續不斷的變化,把這個變化相續不斷的意思,他說這是永恆的,是一切變化的根元,恒常如是,他的體就是變化的。他所見處的所能見到的,就叫生。他見不到的,就叫滅。永遠如是,這是外道的說法。前後相續,相續完了又前後相續,相續永遠不斷絕,他把這個就叫恒,名之為恒,因此就叫外道思想。就是見到所見之處,就叫生。他見到見不到之處,就叫滅。他說永遠是生滅,永遠如是。再重複一次,他能見他所見之處,就是說一切眾生生,這就叫生。八萬大劫以外的事情他見不到了,見不到所見之處,他把那個就定為滅,名之為滅。這叫生滅一對。所以經文上說能見著就為生,他見不到的就叫滅,而且這種意義永遠相續的。相續之因,性永遠不斷,名之為增。正相續中,中間有所離,名之為減。這就是他所認為的生滅、增減。
  楞嚴經這個後頭的經文要結束了,在你修行當中,你要認識你的知見,要經常修理你的知見,看著是正確的或者是邪知邪見。不正確的就叫外道思想,正確的就叫佛的知見。你以什麼為標準呢?那就研究研究佛在楞嚴經最後,什麼是斷見,什麼是常見,什麼是見,什麼是非見。你自己用功的時候,這都在定中,都是在修禪定的時候,禪定當中生起了思想的知見,你自己不能判斷,就以佛的聖教義,佛告訴你怎麼樣來認識這些問題。這些講的是外道思想,如果你有這種思想,那你就是這種外道。你沒這種思想,你就不是他這種道。你認得了,知道有這種思想,自己把它馬上糾正過來,外道就變成正道。這是認識論。這個認識不是在平常的時間,是在定中所起的,“色、受、想、行、識”的五蘊,在定中的受蘊是什麼樣子表現、想蘊是什麼樣子表現,這是講到行蘊。如果你行蘊的想法,就是外道想法,你把它糾正過來,糾正過來就是正定了;不糾正就是邪定,墮入外道思想。但是這種外道可不是一般的外道,天魔都不能入體的,是他自己的思想產生的,不是魔,魔不得其便了。因為他在定中,這種定魔沒法進入了。他一到行蘊,天魔不得其便了。
  在生,觀一切眾生各各生處,他就以生為有。各各亡處,以無為亡。生滅、有無來定。以理都觀,用心別見。有求法人,來問其義,答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于一切時,皆亂其語。沒有正確答覆的,就叫亂,問他的人沒辦法遵守、沒辦法理解。所以前頭的行蘊以理來觀之,行人用心他的差別來斷別他的邪正,什麼叫正知正見,什麼叫邪知邪見。這類都說的是沒有正知正見,是邪知邪見。
  楞嚴經專門修理你禪定當中,在定中所起的見解,如何是邪,如何是正,什麼叫正知正見,什麼叫邪知邪見。像這種都叫邪知邪見。答言,用心別見,有求法人,來問他道理的時候,他怎麼答覆的?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于一切時,皆亂其語。他不做肯定的答覆,兩面他都有,表示他不墮偏執。但是沒有主宰,語言是亂的。你說:對不對?他說:亦對亦不對。就這樣告訴你。到底是對不對?他不給你肯定的,表示他不墮偏執。為什麼?他不知,他無可主宰。但是他不墮過,他不給你作主宰。說:對不對?他答:也對,也不對。究竟是對不對?他也不給你肯定,兩可的話。咱們普通說人就是滑頭,你拈不到他,他很滑頭。這個事到底是對不對?也對,也不對。到底是對不對?這叫亂其語。令前人,你做善知識,你答覆人家,你這樣答覆那個學習人沒辦法接受。這是一種。
  【二者、是人諦觀其心,互互無處,因無得證,有人來問,惟答一字,但言其無,除無之餘,無所言說。】
  這是矯亂當中執著無。他觀他心的時候就是無,一切諸法皆無。他證得了是無,假使有人來問他,他只告訴你“無”,別的他不答覆。諦觀他的心在行蘊,行蘊是不定的,所以就是無。如果要有人請他開示,他就給你答個“無”,別的話不說,這就叫矯亂。這是第二種人。他觀心的時候觀到無處,一切諸法皆無,他就證得這個無。所以有人來問,他只答覆你一個字,“但言其無”;除了“無”之外,他一律無有言說,不答覆你。因為他也不知道。這個叫矯亂。
  【三者、是人諦觀其心,各各有處,因有得證,有人來問,惟答一字。但言其是,除是之餘,無所言說。】
  第三種矯亂,諦觀其心,各各有處,因此他證得就是這個有。有人來問他,他也答覆你一個字,答覆“是”;除了“是”之外,無所言說。既有的眾生,就是行蘊生滅的意思。你問他時候,他答覆你一個字,“是”。問他什麼都“是”,再其餘第二字他不說,無所言說。前頭一個“無”,這個說“是”。還有第四種,這都是修道的。但是這都是在定中的事情,佛說這個是蘊魔,自蘊而生起的,不是外邊的形相。
  【四者、是人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有人來問,答言亦有,即是亦無,亦無之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
  是人有無俱見,其境枝故,其心亦亂,有人來問,他的答覆是亦有亦無,即是有無,亦有亦無。在亦無當中,不是亦有,一切矯亂,無容窮詰。在行蘊修道時候,在定中的生滅二相,生就是有,無就是滅。在定中他所修道的,就是一個有、一個無。能念的念處滅了,他心是不定有也不定無,是亂的,其心亦亂。倒是有、倒是無?不定。有人來請問他:倒是有、倒是無?他其心亦亂,答覆你就是亦無亦有。你問他:倒是有、倒是無?他就答覆你亦有亦無,別的就不答覆你了。這是一種亂象,這都是外道的論定。
  【由此計度,矯亂虛無,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五外道,四顛倒性,不死矯亂,遍計虛論。】
  由這種計度,矯亂虛無,墮落為外道,他對菩提性是迷惑的,不是覺性。菩提性是覺,他是惑,惑就是迷惑。是則名為第五種外道,四種顛倒性,不死矯亂,遍計虛論。這一類的外道無論問什麼問題都不一定,虛無的。他認為一切都是虛妄的,說有可以,說無也可以。有、無沒有實義,就是墮落到外道。不瞭解菩薩的真性,所以這類外道叫第五種外道。就是在有無相上,始終不定有也不定無。為什麼?因為他的定力,他所修習的功力,只能夠知道八萬大劫以內的事,八萬大劫以外他不知道了,他不敢給定,他就是有、無,你問他什麼問題兩可之間,叫不定論。其實一切外道還有其他種種相,前頭這是種矯亂。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無盡流,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後有相,發心顛倒。】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堅凝正心,就是入定;魔不得便,魔進入不了的。這種外道他的定力,但是在八萬大劫之內,魔進入不了的。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無盡流,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後有相,發心顛倒。在有相當中起十六種顛倒知見,以下就是講的這十六種。常擾動元,於無盡流。動元就是心,他那個心計度,就是他那個心所能知道的,能生一切的“色、受、想”這三法,他能夠把它已經滅了,心法還沒有,將來必定生。所以說這個人墜入,何謂墜入?將來必定生,死後一定有相,所以這個叫發心顛倒。這個顛倒是什麼?死後有相,死了之後還不死。現前雖然滅了,將來必定生,死後一定有相。咱們給他叫相續義吧!真正開悟的是悟得無生,這個大家都懂。真開悟的,真明瞭的,是諸法無生。他不,所以他叫外道,他死後一定有生,一定還有相,跟佛的空義相違背,所以他發心顛倒。佛就講諸法空,講空義。他不講空,他講有,死後一定還有生。
  【或自固身,雲色是我。或見我圓,含遍國土,雲我有色。或彼前緣,隨我回復;雲色屬我。或複我依,行中相續,雲我在色。】
  或者自固身,他說色相就是我,我就是色相。或者見我圓,他見他的靈性能遍一切國土,說我的色相,我大色相小,我小色相大。我在色中,我在一切色相當中,有緣的,無緣的,有色是我,離開色是我,我依色而建立的。一切色,佛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外道跟這個相反的,色是屬於我的、是屬於我,離開色也是我,有色也是我,依色為主;但是相續不斷的。或者說我在色中,色大我小。色,就是一切有形有相的色法,我在色法之中。六十二種的外道,就是我見。無論分別好多,都屬於我見。或者我在色中、色在我中,永遠如是相續。
  【皆計度言,死後有相,如是迴圈,有十六相。】
  但是這一種外道,六十二外道都計度什麼?他的執著是什麼?我死後一定有相,相相迴圈。這一個相就有十六種相。
  【從此或計,畢竟煩惱,畢竟菩提,兩性並驅,各不相觸。】
  或者是我在色中、色在我中,以此來執著計度,這就是煩惱,這就是菩提,兩個性平行的。菩提是菩提,煩惱是煩惱,各不相觸。兩性並驅,同時進的。
  【由此計度,死後有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六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有相,心顛倒論。】
  因為這種計度,死後是有的。不死,迴圈的。死後有,墮落外道。他對於菩提真性是迷惑的、是不了知的。這個是第六種外道,他在五蘊當中,“色、受、想、行、識”,這五蘊死後有形相的。死後有相的,就說他墮落外道。心顛倒論,從心裡顛倒。因為顛倒而立的論,這叫心魔,魔論。六十六的外道都是有相論,死後也有相;生前有相,死後有相。
  又一種外道跟這個相反的,這是有相外道,還一種無相外道。這些論調在我們中國在我們此土沒有的,印度的九十六種外道,我們中國沒有。但是我們中國像老道像儒教,那又一種說法了。外道那心理學,這屬於心理學,不一樣的。他們都執著死後生天,生天生到最高處天,無所有,非非想,生到那種天一定八萬劫,他一定八萬大劫時間很長了。還有八種外道,無相。前頭是有相,另一種外道是無相的。其頭講的六十六相外道,這以下是無相的。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先除滅,色受想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死後無相,發心顛倒。】
  又三摩中,都是在禪定當中的。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所有這些外道定力都非常強的,他修定都多少劫,魔進不來的。他在定中的時候,魔不能得便。他都是在定中的,都是魔不得便。但是是外道,不是佛教。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先除滅,色受想中,生計度者。計度,就是受蘊想蘊在這個當中墜入。他發明的死後無相,跟前頭的相對的,前頭的六十六種外道是有相的,這八種外道墜入是無相的;但是發的心是顛倒的,不是正確的。
  【見其色滅,形無所因;觀其想滅,心無所系,知其受滅,無複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受想,與草木同。】
  他見到色滅了,形消了。這個形因為什麼滅的呢?觀其想滅,心沒有系縛了,知道所受的都滅了,不能相連綴,陰性銷散,縱有生理,而無受想,與草木同。跟草木一樣的,就是未來的果喪失了,八無相。無相,沒有未來的相。涅槃、因果,凡事一切皆空,成斷滅相,顛倒輪回,他說一切法都是斷滅的。這種外道說四大的色相,說有形的,身體的形相,一切有形有色的形相,無因。咱們講因果,這個外道講無因,無因而生的,突然間就會來的。哪有這種道理?他想的是心的意根,心的思想相系屬的,那個想一滅,心無所系了。以前心想的系屬於色,形相。那心一滅,沒有了,就消失了。他的心時而在受蘊之前,時而在想蘊之前;時而色心可以連綴的,時而又消失的。色蘊跟受蘊兩個是不相連的,各是各,色蘊一亡,受就沒有了。因為一死亡就散滅了,一切形相行蘊都散滅了。有生無受,所有生而沒有受,沒有享受那個受,沒有領納的意思。人跟草木是一樣的,人一死沒有知覺了。受蘊盡了,沒有知覺,沒有感受了,跟那草木不是一樣的嗎?
  【此質現前,猶不可得,死後雲何,更有諸相?因之勘校,死後相無,如是迴圈,有八無相。】
  現在雖然有,現在現的有五蘊有色心,色蘊現前,他說不可得。亦雲死後沒有諸相,因此死後相無。如是迴圈,有八無相。
  【從此或計,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徒有名字,究竟斷滅。】
  以這個來執著計度,涅槃因果,一切皆空,只是個名字而已,徒有名字,究竟斷滅,斷滅空外道。所以沒有什麼修因,也沒有什麼契果,死後的相是空的,沒有證果可說。這是一類。又有執著計度世出世法是什麼?一切皆空,徒有名字,沒有實體,這叫外道的斷滅論。就是斷滅的,這叫邪知邪見,大斷滅的,沒有因果,斷滅因果。他不能理解一切法不離開因果,他相反的,這叫撥無因果的外道。
  【由此計度,死後無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七外道,立五陰中,死後無相,心顛倒論。】
  假使說人要是沒有因果,不怕未來受苦,什麼壞事都做了。假使說什麼都不畏懼,一死了之,叫斷滅論。那他無所謂了,現生斷滅了,現生做,做完了就了了,死後沒有,什麼都沒有了,就是死後無相,心顛倒。這是第七外道,立五陰中,心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行存中,兼受想滅,雙計有無,自體相破,是人墜入,死後俱非,起顛倒論。】
  又一種於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他還是在定的,這些外道魔都不能進入的。他是邪定當中,所說這些都在定中,他的歷練,他的宗旨,他在定中所求的也如是。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行存中,兼受想滅,雙計有無,自體相破,是人墜入,死後俱非,起顛倒論。死後還是妄計無相,死後什麼都沒有了。在他生前行動當中,他的行蘊還沒有滅,還在。受蘊想蘊都滅了,“色、受、想”三蘊已滅。三蘊已滅,體相全空。有時候遇有執說有,遇無執說無。他自體行蘊破除行蘊,“色、受、想”三個全沒有,行蘊也不存在;行蘊現在有,一滅就沒有,一墜俱非。這一類外道“色、受、想”三蘊滅了,行蘊也不存在,現在所入的行蘊亦會滅掉。

 【色受想中,見有非有,行遷流內,觀無不無。】
  所以色受想中,也有是,也有非。所見到的有不是真有,是非有。隨時遷流。若觀無,那就是無。觀有是無,觀無就是無,他就是遣除一切法。由不證得空義,不承認;就承認沒有了,消失了。
  【如是迴圈,窮盡陰界,八俱非相,隨得一緣,皆言死後,有相無相。】
  這樣子迴圈,窮盡陰界,五蘊十八界都是非的。盡,就是不成立的意思。“色、受、想、行”,這四種界限是有、是無?他答覆的是非有非無,有跟無全非。八相都非相,非“色、受、想、行、識”,又非無“色、受、想、行、識”,這叫不定。他所有的言論都不成立的,例如說死後還有沒有?沒有了,也不是有相,也不是無相。那就該非有相非無相了?也非有相非無相。
  【又計諸行,性遷訛故,心發通悟,有無俱非,虛實失措。】
  他所計度的就是一切沒有了,一切法都不成立,有無都是非的。虛實的、真假的,虛妄的、真實的,不一定,全都不一定。不一定就是非虛非實,沒有實也沒有虛。“色、受、想、行”,這四蘊全沒有。有也不對,沒有也不對,有無俱非,就是沒有個定論,虛實失措。例如說一切立論,這個論倒是有、倒是沒有?或者是非有、非無?他跟你狡辯,狡辯不成立,你說有,他說無;你說無,他又說有;有無,全不成立。
  【由此計度,死後俱非,後際昏瞢,無可道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八外道,立五陰中。死後俱非,心顛倒論。】
  因此等他死之後,死後俱非,除了昏瞢,什麼都說不出來了。這叫這一類的外道,不承認菩提,惑菩提性。所以第八種外道,他立五蘊中,死後俱非,心顛倒論。沒有一個真正道理可講,就是這麼句話。死後俱非,從心顛倒而起的,死後還是顛倒。怎麼叫顛倒?有無不定。定有定無就不顛倒,也不定有也不定無,死後昏瞢沒道,就是顛倒俱非。還有一些外道叫斷滅。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無,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七斷滅論。】
  於後後無,就是講行蘊的念念銷滅。後後無,過去就沒有、過去就沒有,所以人生七處都是斷滅的。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無。死後什麼都沒有,今天在,明天就沒有了。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七斷滅論,一切法都是斷滅的。
  【或計身滅,或欲盡滅,或苦盡滅,或極樂滅,或極舍滅。】
  在他生人當中,欲界盡了,他認為苦也盡滅,一切法都如是,七處斷滅。身滅,人也好,天也好,生四大部洲,乃至六欲二處,生時有,一死都沒有了。或者欲盡滅,初禪天,離生喜樂地,離了欲界之後,欲染全盡了沒有了,全是斷滅論。或苦盡滅,生二禪天,定生喜樂地,歡喜到極點無憂了,前頭斷滅了。乃至三禪天、四禪天。
  【如是迴圈,窮盡七際,現前消滅,滅已無複。】
  一切諸法迴圈斷滅,現前消滅,滅了就再不有了,斷滅論。所有一切法都是斷滅的,斷滅就是消失永遠再沒有了。
  【由此計度,死後斷滅,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九外道,立五陰中,死後斷滅,心顛倒論。】
  由此計度的死後斷滅,墮落這種外道,就是斷滅論。第九種外道,他說“色、受、想、行、識”五蘊法死後斷滅了。這是一種顛倒論,叫心的顛倒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有,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五涅槃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就是能入禪定了。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後後有,生計度者,是人墜入,五涅槃論。于後後有,相續不斷,念念遷流不住。現在不住,一定有滅。行蘊滅了之後還能複生,生了之後還要滅,念念相續,永遠不斷,永遠無有間斷。前頭亡了,後頭必定有。所以於後後有,在這個時候墜入了五涅槃論,常時的計五處,永遠如是。
  【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性無憂故;或以二禪,心無苦故;或以三禪,極悅隨故;或以四禪,苦樂二亡,不受輪回,生滅性故。】
  或以欲界,為正轉依,觀見圓明,生愛慕故;或以初禪天性無憂,或以二禪天心無苦,或以三禪天極悅隨故,或以四禪天苦樂二亡,不受輪回,生滅性故。這叫五涅槃相。這五種生處就是涅槃,涅槃即是生處。涅槃的意思就是不生不滅,這五個地方都是不生不滅的。六欲天就是欲界,欲界都是不生不滅的。總說,這是邪知邪見。轉生死變為涅槃,涅槃翻為不生死,把生死轉變為不生不死。妄計是什麼意思?把一切法都認為真正涅槃,一切法都不生不滅,把佛所說的生滅諸法就沒有了。一切眾生生在欲界,永遠在欲界輪回不轉,永遠是涅槃的,就是永遠是圓滿的意思。
  或以初禪天,離生喜樂地,這個天離欲界沒有欲染了,心沒有苦惱逼迫了,永遠涅槃,就是現在涅槃。涅槃是不生不死,永遠存在的。或以二禪,定生喜樂地,離了苦,憂愁就不逼迫了,永遠涅槃。或以三禪,離喜妙樂地,極大喜悅,永遠隨順,永遠涅槃。或以四禪天,舍念清淨地,沒有苦樂,到了極樂,等於極舍,三災不到,不受輪回,生滅永遠斷了,永遠涅槃。
  【迷有漏天,作無為解五處安隱,為勝淨依,如是迴圈,五處究竟。】
  這些外道各有各的思想,他在定中就如是觀、如是思想,永遠不受三災八難,這叫迷。他所處的天是有漏的,不是無漏的,他要作為無為的解釋,錯了,是有為的,不是無為的,是迴圈的。這五個叫究竟處。在六欲天離開人間的塵穢了,六欲天有六欲天的境界,不是極樂世界,不是佛國土,他認為真淨跟佛國土一樣的。次於初禪、二禪離開下界了,也是虛妄認為這永遠是喜樂的。總之外道的計度偏,離於中。偏于一邊,離于中道,不合乎佛教,所以叫外道,心外取法。
  【由此計度,五現涅槃,墮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則名為,第十外道,立五陰中,五現涅槃,心顛倒論。】
  所以計度,五現涅槃,墮落外道,惑菩提性,這是名為第十種外道,立五蘊法,“色、受、想、行、識”說是現行的涅槃,這叫心顛倒。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狂解,皆是行陰,用心交互,故現斯悟。】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狂解。佛到這跟阿難說,這上頭我舉的十種例子,禪那修定的狂解,不是正確的,虛妄的,都是行蘊。這十種外道都是在行蘊當中,行蘊是運動當中不停的,所有這種不是如來教,魔容易得其便。各種的魔難,這叫禪那狂解。這個魔可不是外魔,心魔。心魔從什麼地方生的?從過去的宿業,深厚的業障。這種所謂的見道不是真實的,所以佛講狂解,就是禪那狂解不正確的。為什麼產生這狂解呢?行蘊用心交互。五蘊當中行蘊,“色、受、想、行”,行蘊是專門把八識由七識傳播到前六識,就是中間這個行蘊的過程,這些都在行蘊當中。“色、受、想、行”,現在咱們講的是行蘊,五蘊魔,現在所解釋的都是行蘊的魔。
  【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前,以迷為解,自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
  因為眾生的頑迷,不自忖量,就是觀察力量不夠。頑迷就是迷惑覆心,不自己忖量忖量,就是思量思量,把迷惑當成解悟,沒證得說證得了,所說的魔話認為自己登了聖境,大妄語成,都犯了大妄語,這叫眾生顛倒。不自己思量思量,因為你對聖教量,對佛所教誨的比對一下,是不是真正成道了?自言登聖,自己認為自己成了聖道。實際上是妄語,墮無間獄。
  【汝等必須,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心魔,自起深孽,保持覆護,消息邪見。】
  佛對阿難說,汝等必須將如來語,叫阿難弘揚佛教、弘揚佛所說的話,摧滅那些邪知邪見,不要讓他迷惑世間。將如來的話,在我滅後傳示給末法,傳示給未來的弟子;遍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心魔,自起深孽。上來講的蘊魔全是心裡的,自心所起的錯誤念頭,不是外來的,這叫心魔。應當保持覆護,消息邪見。把那邪見息滅掉,把它消失掉,不要被邪見所迷惑。
  【教其身心,開覺真義,於無上道,不遭枝岐,勿令心祈,得少為足,作大覺王,清淨標指。】
  使修行者教他們的身心開覺真義,這樣子才於無上道不會走到岐途去了,不會走到枝節去了。勿令心祈,得少為足。心祈就是求,心所求法的求。不要以少為足,要深入的學,作大覺王,清淨標指,就是成佛。今天就講到這裡。【以上文字依夢老法音自行整理,仰請參考】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地,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倏然隳裂,沉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複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獲其同;精色不沉,發現幽秘。此則名為,識陰區宇。】
  現在我們講的識蘊魔相。五蘊的“色、受、想、行、識”,識蘊的魔相是最深的了。佛跟阿難說,在這個修楞嚴定的善男子行蘊盡了,“受、想、行”,行蘊已盡。行蘊盡了的現相是什麼樣子?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就是眾生的生死隨著行蘊滅了之後,所以就要同分生機。行蘊滅了之後,觀幽隱輕清。這個輕,不是很重,重輕那個輕。這個輕已經清淨了,就叫輕清。擾動你這個根元,這十二類眾生都如是。同分的生機,就是一同生的根基,表生之處。同分生機,就是生起之處。換句話說,就是動的開始。靜、動,就是動的開始。行蘊盡了,幽清的擾動。這個動很輕微的,不是像咱們很粗的,心習定的時候輕動。這個輕動就是同生一起,而叫同分生機。機是基礎的意思,表你生的那個開始那叫機,機動的時候。
  倏然隳裂,就是沉細那個綱紐,行蘊最深的、極微細的那種輕動。功夫到達這個地方了,一切修定的人他的執著取著于未來的受生。感應懸絕,感應就是因果,這個感應是指因果說的。懸絕,行蘊已盡了,甚深潛在的脈絡已經斷了,因也亡了,果也喪了,不復受生,所以就叫懸絕。感應懸絕,就是行蘊已盡。
  這個時候於涅槃天,將大明悟。五蘊的黑暗把這個涅槃天都覆蓋了,在這個時間非常長,說生死長夜。色蘊已經破完了,“色、受、想、行”,色蘊已破了,於涅槃天究竟的生死將大明悟。就像天要亮沒亮時候,那個小雞就叫喚了,它看那東方將要發明還沒發明,雞先鳴。形容的意思,拿雞鳴,雞後鳴。瞻顧東方有精色,那個小雞叫的時候,看見東方已經要放光沒放光。拿這個形容我們“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虛靜,不向外邊馳逸了。在這個時候約內約外湛然寂靜的,是明的,沒有出入相,入無所入。
  十二類眾生受命的根元,就是受命的元起,這個時候行者,修定的人觀由執元,諸類不召。諸類不召,就是明悟之前兆。在十方界,這個十方界是指著不分哪一類,東西南北十方,一切世界當中,已獲其同。精色不沉,發現幽秘。這叫識蘊的區宇。這一個句子幽秘,識蘊非常幽秘的,但是又不是沉寂的。
  就是當你六根已經消失了,猶有一未亡,一未亡就是這個識蘊將盡沒盡,識精現前,不是昏暗的。不昧,就是很明瞭,我們修道人開始明心見性。這是往聖者說。外道他的知見不同,境界跟修道者相同的,這個是修道必經的過程,就像天雖然是還沒大亮,開始明瞭。凡是咱們雞叫幾遍幾遍,就形容天明時候。這個時候他能見到前所未見的,假使能看見暗中的物件,就是天已經微微要放亮了。雖然他還沒大徹大悟,他已經見到這種境界了。這是形容開悟或者入定,定中時候境界相。這以下就分正教跟外道了。
  【若於群召,已獲同中,銷磨六門,合開成就,見聞通鄰,互用清淨。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琉璃,內外明徹,名識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命濁,觀其所由,罔象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
  若於群召,群召就是一切眾生的果報。召是召感的意思,召感能牽引你受生,這叫群召。已獲同中,你六根的境界相消滅在六根門頭之中。銷磨六門,就是在“色、聲、香、味、觸、法”這六門,或者合,或者開,或者見,或者聞,互相的作用。這個就是唯識所觀十方,本是一體的,但一起了變化,銷磨六門。若是合就成,若是分就是散,這叫加功用道。銷磨,就是銷鎔磨化。六根合則一,開則六。現在是說合。六根為一根,怎麼講呢?“眼、耳、鼻、舌、身、意”,你用眼也能聽到、也能接觸到。“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一根都能見,六根為一根用,用一根就可以了,以一根為六根用。我們說凡夫眼睛唯獨看色,這時候眼不但能看色,眼也能聞、也能(鼻+臭)、也能嘗、也能觸、也能覺、也能知,一門放光,六門動地,就是這樣意思。一根如是,根根都如是。
  若於群召,已獲同中。這文字非常深奧的,等你銷磨六根了,合也可以,開也可以。“眼、耳、鼻、舌、身、意”合也可以,合到一根,別的根都不作,就一根。眼根,眼根能聞。所以合開成就了。見能聞,見聞都通了,見聞通鄰。為什麼?互用清淨,六根都清淨了。在這個時間十方的世界跟你的身心就像琉璃一樣光明透徹的,內外都能明照。這就是識蘊盡了,五蘊的識蘊盡了。這個能夠超越命濁。濁就是命根不清淨。這個時候這個修行的人能可以命不濁,掌握自己的生死,生死身命自己掌握。這時罔象虛無,就是無障無礙,顛倒妄想都不存在了。罔象虛無,顛倒妄想是這個罔象虛無的根本,不存在顛倒妄想了。
  什麼叫顛倒、妄想?違背真性,就叫顛倒。元無別法,就叫妄想,為此識蘊就是妄想。這個時候識蘊的根本,能夠達到一切妄都是空的。妄想尚且沒有,識蘊還有嗎?不存在了,這叫識蘊空。所以叫識蘊虛妄,虛妄就是達到空義的。識蘊本來是依如來藏性而起的,群召當中就是認識自己的本體,以你觀察的力量研究六根的和合、障礙都消失了,銷磨六門合成一體了。因為合成一體了,隔礙都沒有了。如果這個當中不起執著向前進修,那就可以成到阿羅漢了。但是執著是外道,他跟如來的正教不同,這裡就開始分別了。在定中,所以外道的知識跟佛弟子的教義就不一樣了,那叫邪知。他在這個蘊魔當中,識蘊當中起邪知。因為因執墮了外道,要沒有這個執,不會。
  【阿難當知:是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
  所以佛跟阿難說,阿難當知,是善男子,窮諸行空,於識還元,已滅生滅,而於寂滅,能夠把已滅生滅了,生滅滅已,而得到寂滅。外道就不同了,精妙相同而未圓。本來應該圓的,未圓。識蘊的十種邪知邪見,這是第一個妄計。每一蘊有十魔,這叫妄計。因為他執著這個因,問題就在這執著這個因。研窮,窮盡的意思,研究這個行空,研究空,一切諸行皆是空。窮,就是研究到究竟。所謂至於空,空了是什麼?行蘊已盡。“受、想、行”的行蘊已盡,進入識蘊。於識還元,行盡了,識就現了。行蘊盡了,識蘊就現前,就叫於識還元。已滅生滅,就是前頭的七識遷流生滅那個性,已進入八識返本還元。已滅生滅,就是返本還元。而於寂滅,精妙未圓。未圓,就是外道。寂的意思是常德,離開生死。滅是淨德,滅除煩惱,煩惱滅了。精是我德,是真體。妙是樂德,那是用。自體的德用,這叫涅槃。但是一定得透過識蘊才能圓滿,沒透過識蘊的不圓滿。
  【能令己身,根隔合開,亦與十方,諸類通覺,覺知通(泳-永+曶)吻,能入圓元。若於所歸,立真常因,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因所因執,娑毗迦羅,所歸冥諦,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能令己身,根隔合開;能使自己的身六根可以合,合成一個;可以開,開為六個。能與十方的諸類通覺。通,就是與十方一切諸類都能合,都能圓元,圓滿,圓成一個。這就是觀照圓明,能令自己的身六根合而為一,能夠觀照,能夠互用,根根互用。觀十方一切諸類唯識所現,就是萬法唯識,離開識都沒有了。覺知通(泳-永+曶),能入圓元覺性。這個觀照的力量就叫究竟,能入圓元。因為要通達識蘊了,能夠立真常。雖然是妄,妄立真常,依著真常而住。因,就是依賴的意思,以為極果而生殊勝之解。但是這個功力達到滅五蘊的識蘊,那都很長的路了。咱們楞嚴經一路上講來,達到滅識蘊的時候很不容易了。
  【是名第一,立所得心,成所歸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種。】
  發生問題了。因為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外道種,就是行盡識現。你修行的功力到這盡了,八識顯現了,就是識現。與前六根或者合,或者隔開,或者是不合,將近圓通,能立所立。這個時候心為所觀就是能立,心之所得為能立,違背涅槃,那就變成外道種。就這一念之差,正道跟外道一念之差。於涅槃自性的天特別明悟,明、悟,明是開了大悟;違背它,入了生死路。一個是涅槃路,一個是生死路。你覺心發起為佛子,覺心產生邪見,外道知見,斷佛種子。看如何向。參禪的人在這個知見當中,就在這個時間,失之毫釐,差之千里,一念成了外道邪見。妄心一起,單純一點的知見沒有亡的時候,若有能知所知,在參禪的時候生出這麼一念的知見,墮落外道邪見。如果一念不生,萬法俱寂,這就是正道。只要一生邪念,一起妄計,一念妄計,一執著;這個跟我們講大乘起信論“一念不覺生三細”,但是它不停,不停就是“境界為緣長六粗”,這跟大乘起信論相合的了。對這個問題(行蘊),行盡識蘊的時候,他的行識蘊盡,識蘊而起的執著妄計。
  【阿難!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
  佛又跟阿難說,阿難,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他修行達到空義了,完全都空了。行蘊雖空了,窮諸行空。這個善男子在行蘊行空,窮諸行空。寂滅的這個心已滅生滅,寂滅的這個心(空義)未能圓悟,就落到這個精妙未圓。未能圓悟,於寂滅精妙未能圓的時候,就墮入外道。這一念非常的微細,錯誤的解,心裡生了二念,那就落入邪道了。你或者念佛,或者修大乘,這有三昧有三寶加持力的,你不會落於外道。這只是參禪。
  【若於所歸,覽為自體,盡虛空界,十二類內,所有眾生,皆我身中,一類流出。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能非能執,摩醯首羅,現無邊身,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若於所歸,覽為自體,所歸就是識性,把這識性認為自己的自體,認為這個識性圓滿遍虛空界,十二類眾生都如是。其實不能夠真實進入,而妄計為能,這是能非能執。這個意思就是若於所歸把它當為是自體,忘身觀妄識,在這個時候見識體無有邊,不見有身相。識體無邊就不見有身,這就是識心,這個時候非常重要。這叫識心的自體,這識心什麼相狀呢?盡虛空界,十二種類,所有眾生,同是一類流出,沒有差別。假使以這個認為殊勝,皆我身中一類流出,如果生勝解感,這就是最注意的,是人則墮。以我所歸的覽為自體盡虛空界,十二種類所有眾生皆是我身中一類流出。這正確的。如果生勝解感說“這個了不起了”,墮落了,能非能執。摩醯首羅,現無邊身,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這個就是見識的性圓滿虛空界,十二類眾生都是從此而流出。假使能非能執,這是起的執著,這叫妄計。妄計為能,這個能非能,所以能非能。能非能就是能非能執,就是這個意思,千萬不要在這起妄執。
  這個時候摩醯首羅現無邊身,摩醯首羅是色界的頂天,大自在天。大自在天他計執這個天是常的,摩醯首羅執著這個天的常能生一切諸法、能夠現無邊身。這個意思就是大自在天他執著在他身上能現出無量眾生,為什麼有這樣想法呢?這是五蘊的識蘊行人,他說十二類眾生都由識蘊而生起的,這是執著。在這個時間要警覺,這叫什麼?
  【是名第二,立能為心,成能事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大慢天,我遍圓種。】
  是名第二,立能為心,成能事果,違遠圓通。落到外道,立能為心,成能事果。因為見到識蘊能攝能生,就把這個識蘊立為因心,十方一切眾生都是從我流出的,成就能事之果。因為既為能聞,果就成為能事,不是正知見,違背了涅槃,稱我遍圓種。違遠圓通,失因地心。背涅槃城,則亡果地證。這就叫生大我慢天,摩醯首羅天稱為大我慢天,我遍圓種。
  這個主要是計識,拿這個八識作為自體,從自體之中流出來一切的諸法,眾生吧!看著與佛是萬法唯識,實際上是錯謬的,違背圓通。佛說的萬法唯識是緣生的,緣生一切諸法如幻,生即無生;不是實在計生的,錯就錯在這。佛說諸法緣生如幻,生即無生,跟這個立能為心、能成事果是不相合的。佛說諸法緣生如幻,生即無生,這個是計著實生,不一樣了,兩個就錯謬了。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
  這個滅識的外道看來跟佛所說的相似,錯那麼一點點就不是了,就完全變了。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看來是與佛所說的相似,實際不然,精妙未圓。這是標題,下頭就解釋了常非常執,把常作為非常執著,這叫妄計。這妄從什麼產生的?從識蘊產生的。這講識蘊,萬法唯識,在識上頭所起的與佛不同的見解,就是看問題的看法。
  【若於所歸,有所歸依,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鹹其生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滅,安住沉迷。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常非常執;計自在天,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若於所歸,有所歸依,自疑身心,從彼流出,十方虛空,鹹其生起,即於都起,所宣流地,作真常身,無生滅解。在生滅中,早計常住,既惑不生,亦迷生滅,安住沉迷。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常非常執。常作非常的執著,非常作為常執著,這叫大自在天;計自在天,成其伴侶。不是佛的菩提,迷佛的菩提,亡失知見。
  若於所歸,有所歸依者,就有歸。那麼所歸依是什麼體?就是八識的識體,把所歸的八識識體當為自體。因為所歸的當成自體,把所歸的又當成他體,就是對自己的身心產生懷疑了。若於所歸,有所歸依,那麼所歸的就是識體。所歸既為識體為自體,又認為所歸為他體,從彼流出,這不是錯誤的嗎?自己疑自己的身心從彼流出,自心跟一切法它的生起。假使說十方虛空鹹能生起空中所有一切事物,十方虛空如果能生起空中一切事物,能有這個事嗎?既然虛空不能生起,虛空不生一切法。認為一切法由虛空生的,那你身心流到什麼地方?所以把真常的身,把這個身作為真常的,是沒有生滅性的,把這個來歸給識蘊,又這個識蘊終不見生滅。不見生滅,就說他這個身是真常的,永遠不生滅的。佛說的這個身是生滅的,不是真常的,真常裡頭沒有生滅相,生滅的不是真常的。
  因為外道把在生滅中他計著有個常住的,是什麼呢?識蘊。識蘊不是常住的。他認為識蘊是常住的,跟真如同了。我們大乘起信論講真如,真如是不生不滅。真如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這個叫和合識,就是八識,生滅與不生滅和合。真如是不生不滅的,與生滅和合,成了第八識。因為這個八識不生不滅,是和合識,要破這個和合識就滅相續心。這個和合識要破了,把這相續心滅了。有相續心不是常住的,滅了相續心常住真心才能顯現。生滅中沒有常住的,常住的是不生不滅的。真常的身無生滅的,決不要做生滅解,有生滅決不是真常身。這個是最後最重要的這個識,認知這個八識,八識不是真常常住的,不是真如法身。若把八識執著為真如法身,那就錯了。在生滅之中計為是真常,把生滅計為真常,就不知道真無生義。真無生義是常的。如果把生滅計著為真常的,不了真如。為什麼?真如是不生滅性,識蘊不是真如。我們現在講這個識蘊它有微細生滅,以這個生滅認為不生。既惑不生,猶迷生滅。這就把不生迷了,生滅性也迷了。大自在天就是魔王天,他是計為永常的,其實他是屬於生滅的。
  【是名第三,立因依心,成妄計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倒圓種。】
  執我為圓,能生萬物。大自在天,摩醯首羅天,他執著,他圓滿,能生萬物,都是大自在天生的。因為執彼為圓,生我身心,這個是倒執。這叫顛倒見,把生滅的計為不生滅,生倒圓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
  第四種妄計,知無知執著,執著知無知。
  【若於所知,知遍圓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異。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樹,無擇遍知。生勝解者,是人則墮,知無知執,婆吒霰尼,執一切覺,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若於所知,知遍圓故,因知立解,十方草木,皆稱有情,與人無異。把草木看成跟人沒差別,草木也有知,草木也能解,草木為人,人死還成十方草木。這種外道我們都不會信的,草木是無知的。這種沒選擇的就是遍知性,無擇遍知。因此而生勝解,這個人則墮入知無知執,執著無知。婆吒霰尼,執一切覺,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十方草木本屬無情,這種外道把它稱為都有情,與人沒有差別。草木為人,人死了變成草木,十方草木又還轉成之為人,這是外道計執。假使你所知的是遍圓,就是遍一切處,是圓滿的。因為這個知來立解,就是十方草木都是有情,草木都有靈性,跟人無異。人死了成為草木,草木生為人類,這種知見是邪知邪見。執著無知為知,草木是無知的,因為草木跟人無異,執著無知為知,違背佛菩提,佛不是這麼樣教導的,那就知見亡失了。
  【是名第四,計圓知心,成虛謬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倒知種。】
  這是第四的計圓知心,虛妄,成虛謬的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這叫倒知種。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
  生無生執著,執著生無生。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周流,觀塵成就,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作本因,立常住解,是人則墮,生無生執。諸迦葉波,並婆羅門,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若於圓融,根互用中。在六根圓通的時候,根能互用,眼睛能聽,耳朵能見,這叫根互用。圓融根互用中,已得隨順,便於圓化,一切發生,求火光明,樂水清淨,愛風周流,觀塵成就。就是地水火風。各各四大種,各各崇事,以此群塵,發作本因,立常住解,是人則墮,生無生執。諸迦葉波,並婆羅門,勤心役身,事火崇水,求出生死,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印度有很多外道,事火婆羅門、事水婆羅門,乃至於拜地、拜火、拜風,認為這都是神。這是六根在互用的時間,錯誤謬解。他不能六根互用,而謬解成圓化一切發生。怎麼謬解?在六根互用中,已得隨順圓化。圓化的意思,就是火可以知、可以變,火能變水,水能變火,那就圓化了。在火的光明,又樂得水的清淨,喜歡風的周流,觀塵的成就;風是動性,塵是定性,各各崇事,拜火的,拜風的,拜塵的,拜土地的,以此群塵,發作本因。拿這個立常,這個人生無生執。諸迦葉波,並婆羅門,勤勞其心,役使其身,事火的,崇水的,求出生死。能辦得到嗎?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一切眾生在他修行當中,雖然六根還不能互用,但是能隨順六根,這四大漸漸能圓化。這圓化的發生了,把四大計為能成聖果。舉個例說,我在印度時候看見事火婆羅門,燒一大堆火,這轉圈圍著人就拜,對那個火拜。拜完了,說這個拜火就能成道、就能生天。例如崇拜牛教的,這我親眼見到的。這條街,把那條牛掛的珠寶有紅的綠的,這條牛在這大街上走,這牛它不走,你的汽車不敢撞它。你再按響,你不敢撞它,你汽車就得退回去。你走這個街道,你到那個地方,我去了,那個華僑弟子告訴我說:這條牛你可不能攆,你可不能踢它一腳,或者給它一巴掌,那這條街道人都跟你拼命。為什麼?他們拜牛。為什麼?他看牛死了生天了。這個牛的功德很大,人因此就拜這個牛,因為死了能生天。看到火,看火升了。火本來是往上升的,有些火升到空中沒滅,這個火成神了,圍著火拜。這是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
  這個形容圓融的根互用,根不但能互用,還能隨順。拜火,求火的光明;水是能洗一切塵垢的,樂水清淨;風是周流不息的,輪動的,周流的;塵,一切物質生長都在大地生出來的。因此拜火的、拜地的、拜風的、拜塵的,說這些個神能成道,能夠作為本因,立常住解。這是印度的風俗,到處都有。這種是墮落元因,各各崇事,崇事什麼都有。以此群塵,發作本因,立常住解,是人則墮。這不墮嗎?絕對墮落。生無生執,生起無生的執著。迦葉波外道和一些婆羅門勤心役身,拜火的,拜水的,求出生死。妄計能生,就是虛妄計度這些能生善根,可能嗎?這叫執著。這種執著在法上,他想求火的光明,求水的清淨。要想求光明、求清淨,不修,就拜火拜水;周流不息,就拜風。
  【是名第五,計著崇事,迷心從物,立妄求因,求妄冀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顛化種。】
  是名第五,計著崇事。邪知邪見,什麼都崇拜,這種崇是執著的。把心迷了從一切物,把這虛妄的來作為能成就的因,能辦得到嗎?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顛化種。這就是顛倒見,顛倒妄想。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
  第六妄計,計著什麼?歸無歸執,執著歸無歸。
  【若于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歸無歸執,無想天中,諸舜若多,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若於圓明,就是若跟著識蘊。前四蘊都盡了,識蘊,“色、聲、香、味、觸、法”這個六塵境界跟這四蘊相結合。前四蘊盡了,現在是識蘊。非滅群化,觀照研窮,認識這個性的虛明,見前四蘊已經滅,一切永滅。非滅群化,非就是毀滅了。于圓明性中,計明中虛。計是執著,執著明是空的。非滅群化,以永滅依,就是依止依,不滅依。那又依著什麼?以永滅依這個依是群化的,非依執依,在這個生勝解,歸無歸執。這是無想天的思想。舜若多是空性,把空性成為他的伴侶,不是佛菩提。這種眾生他灰身泯智,把他身體滅化了,把他一切知見消滅了,說這個就歸依空處了。這個空處不是所歸依處,所歸依處是虛空,虛空能依託嗎?把虛無不實的境界作為他歸依的依處,這些都不是該歸依的依處,虛妄。
  于圓明計明中虛,計明是假的,是虛妄的,是滅群性的。不立一物,永滅依止的,就是無所歸依。把無所歸依當成歸依,而且在這個時候生勝解,那這個人歸什麼?無歸,沒有所歸,歸無所歸。這是無想天,究竟是什麼為主?舜若多是空性,歸依空。佛菩提不是這樣講的,迷佛菩提,把空的當成他的伴侶,亡失知見。
  【是名第六,圓虛無心,成空亡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斷滅種。】
  是名第六,圓虛無心,成空亡果。虛空得果,得空果,背涅槃城。這個意思是斷生滅的,斷生滅種。一切諸法無生也無滅,妄圖虛無的心以斷滅為因。斷滅為因能產生什麼果?空亡。斷滅因產空亡果,斷滅的因心將來就得斷滅種子。那很簡單,什麼因結什麼果。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
  識蘊的第七個妄計。
  【若于圓常,固身常住,同於精圓,長不傾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貪非貪執;諸阿斯陀,求長命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這跟前頭對照的,前頭是空,滅空;這個就是有,執著這個身體能夠常住在世,永遠不消失,這樣的執著身為主。識蘊的圓常,常是常住的,常住不變化的,就叫識精圓明,長不傾逝。就是我們中國道教所說的長生不老,在這個上去貪求,貪求不死。我們中國稱長壽仙,求仙道的,長住世間。
  【是名第七,執著命元,立固妄因,趣長勞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妄延種。】
  執著命元,就是執著這個識蘊,八識識蘊。愛命的根元,就是執著命元。立一個頑固的、沒有的、虛妄的、幻化的這個色身,說它長住不壞。這是修仙的,就像我們長住不死,這個方法可多了,咱們中國道教就是求這個。長戀塵勞,永遠在這個世上,亡失本修,這個是不正確的。這個是在生死而求長生不死,跟佛說的涅槃不一樣的,虛妄延年,就是這個意思。這段很短,就這麼幾句話。一般都知道這種執著是不可能達到的,哪有不死的?沒有。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
  這是第八個妄計,執著真無真。第八真,沒有,執著。妄執,把虛妄不實的東西執著不舍。
  【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於此際,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恣縱其心。生勝解者,是人則墮,真無真執,吒枳迦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這是有一類眾生他想長久住世,妄計說我命要盡,眾生命也就盡了;我要不盡,眾生命也不盡,讓一切眾生永留世間享受娛樂,意思就是我生命永遠久住。觀最初壽命怎麼來的?就是觀識蘊來的。一切身命以識蘊為本,也懂得學一切眾生就是識蘊為根本。塵勞,世間一切相跟身命有關係,長留世間塵勞當中,使我身命依託世間塵勞,使它永遠不要銷盡,行盡識現,一切圓融變化隨我心的自在而成就。這就是留戀塵勞,塵勞是什麼?貪欲為根本。他所想的所行的坐蓮華宮,莊嚴美麗,微妙香潔,廣化一切的寶女七珍。這就是意外的吒枳迦羅,天魔異名。這是魔王他說他要永遠不死,永遠存在,把無常當成真常。吒枳迦羅就是天魔的異名,他以所有的塵勞結縛,就是他的本錢吧!怎麼講呢?他把一切塵勞束縛當成他資生的工具。魔,他的知見不是正知正見,產生一種邪知邪見,他想讓他的命永遠留在塵勞當中,永遠不讓他消失,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恣縱其心。生勝解者。這樣怎麼能辦到?不可能。吒枳迦羅都是魔,讓一切魔為他伴侶,跟佛的知見相背的。
  【是名第八,發邪思因,立熾塵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種。】
  是名第八,發邪思因,立熾塵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這叫天魔外道,生天魔種。下回再講吧!【以上文字依夢老法音自行整理,仰請參考】
  上回我們講的要具足有警覺性。因為邪思就是不正的想法,邪思多數是縱之五欲的,因心縱欲,所以產生了邪思。邪思若是嚴重了得到什麼結果呢?生為魔種,就是墮落魔道。意思是執著因心,就是本修的因心執著不肯舍。要捨棄,因為執著就背涅槃城。若是不斷欲,修習禪定,一定落魔道。以斷欲為主。如果你在修定的功力很成了、很強了,但是夾雜裡頭有邪思,還鍛煉世間就墮於魔道。
  從這個開始講定性聲聞,在楞嚴經上,佛把定性聲聞都打到魔道去了。這證了四果阿羅漢,證到獨覺,定性二乘,佛把他們都劃為魔道。凡是不發菩提心的,不行菩薩道的,絕對不能成佛。凡是不能成佛的都屬於魔道。現在開始講定性聲聞,不肯回小向大的叫定性聲聞。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
  十種,這是第九種,十種的定性都屬於邪道。本來在我們說要證得阿羅漢果,證了獨覺果,就是二乘,是聖人。但是在我們楞嚴經上講是邪道,叫定性聲聞。
  【於命明中,分別精粗,疏決真偽,因果相酬,惟求感應,背清淨道;所謂見苦斷集,證滅修道,居滅已休,要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聲聞。諸無聞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這一類的行者,他以他觀照的功夫認識到精真之體,粗惑沒有了,但是塵沙惑在。精粗二種因果他都能得到,就是斷了見思惑,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修道已成,他得到了證得的方便,證得二乘果位認為就滿足了。於命明中,識蘊顯露,就是能通達。對於咱們一般人所認為的佛所說的初步教義說,他對於聖道,聖道就是二乘果位確實是證得了,證得二乘的果位元,認識正道或者邪道。以他果位的相酬,世出世間皆是依因感果,他的修得到果的酬達。佛對這類眾生說他背清淨道,背是違背,違背清淨道。這個清淨道是指著一乘的實相,背清淨道就是背於一乘實相的教義,所以他能夠知苦斷集慕滅修道。成了,知道一切三世間的苦,悟得寂滅的道理。但是悟得寂滅的道理、證得寂滅的道理他更不前進,所以迷菩提,妄失正知正見。這個正知正見是指不求成佛果的。
  【是名第九,圓精應心,成趣寂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纏空種。】
  這是第九種,圓精應心,成趣寂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纏空種。這是佛批評的,沉空趣寂,定性小果,沒有圓通之因心,獲不到菩提的極果,不能證得真正的涅槃。把這類眾生叫做生纏空種,永遠纏於空,沒有超脫的志向。所以圓精應心,成就沉空趣寂定性的小果,就叫持空斷寂,持於空中。這是定性聲聞。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於寂滅,精妙未圓。】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生滅是滅了,得到寂滅,精妙未圓,未圓是趣著佛果還很遠。這是定性的辟支佛。前頭是定性的聲聞,這幾句是定性的辟支佛。總說是二乘。
  【若于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辟支。諸緣獨倫,不回心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若于圓融,清淨覺明,發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辟支。就是聲聞、緣覺。辟支佛就是在無佛的時代自悟開悟的,自悟的。緣覺乘,是緣一切諸法而悟道的。獨覺乘,是無佛出世他悟得了緣起的道理,但是他不回小向大,迷佛菩提,對這類的知見沒有成佛的知見。亡失知見者,這是佛的知見,他自己寂居的觀一切事物的成長,生、住、異、滅,這叫觀察因緣而所生,悟一切法都沒有自性,緣境而悟道的。這類都叫緣覺。勝解是得道。這個勝解是指他悟空性,也證得空性,就墮落叫定性辟支佛,定於空性當中。這是不求發心、不求證果的,這叫二乘,聲聞跟獨覺。這一類把他打到跟凡夫、天魔都是一類,是名第十,第十種。
  【是名第十,圓覺(泳-永+曶)心,成湛明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覺圓明,不化圓種。】
  是名第十,圓覺(泳-永+曶)心,成湛明果,違遠圓通;跟圓通佛的境界違背,距離很遠;背涅槃城,不能證得佛果,生覺圓明,不化圓種。覺是獨覺,無佛出世叫獨覺,緣因緣法叫緣覺。這二種的果位,圓明就是他悟證的境界,無師而自悟,緣覺能緣生滅性。他不能悟得一切諸法皆空,一切諸法無我,這個做到了空性的一半,佛把他化成外道之內。前頭八種外道,加上聲聞、緣覺,這十種不能成佛。但是僅是楞嚴經,佛是這樣批評,這是按著禪定功夫來批評的。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途成狂,因依迷惑,於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
  到這裡佛總結一下,對阿難說,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以上十種修禪定功夫的人,就是“受、想、行、識”,行的十境,禪那是善境。把這積極的回向,修禪定功夫的時候,有這十種生起邪計。因為邪計的當中,中途沒修成功,成狂。但是這裡頭有兩種聖人,聲聞跟緣覺是聖人。佛是這樣批評是批評,說他沒有起緣覺,但是實際上他生死是了了,他出了三界了。這是佛刺激他們,讓他們回小向大的意思。把這十類,把定性聲聞跟獨覺,二乘人定性的緣覺,把這個定性聲聞、定性緣覺他們合到前頭的邪魔十類之中。都叫頑迷,迷菩提,迷佛知見。
  【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外道邪魔,所感業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所以佛對阿難說這十種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因為獨覺跟緣覺,跟二乘不發大心的聲聞,他們滿足了,把他所證得的當成了無上菩提。如果這樣認為這樣稱謂,就是大妄語。如果是外道邪魔,他所感的業墮無間獄。如果是聲聞、緣覺不成精進,叫定性聲聞、緣覺。不前進了,都是持空成寂,在空寂當中。這是他過去無量劫所積修的,所得到的邪知邪見的種子,迷暗自心,把他定中所現的境界相,跟他自己以前發心的相似,這就是一切的外道跟聲聞、緣覺他的病根,未得言得,未證言證。外道他認為他成就了,他認為他永遠不生不滅了,這叫大妄語;大妄語一定下地獄。聲聞、緣覺他們證的是無漏惑,已經不再漏落了,沒有地獄,沒有三災。只是不精進而已,不向前求佛,把化城當為寶所,化城不是究竟的。這是同中的不同,二乘人不能跟那些天魔外道一樣的。因為那個要下地獄的,二乘人不會再下地獄了,永遠斷絕了。但是佛批評他們跟外道等,把他們十類劃到一等。
  【汝等存心,秉如來道,將此法門,於我滅後,傳示末世,普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見魔,自作沉孽,保綏哀救,消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始成就,不遭歧路。】
  前頭那十類眾生,包括定性的聲聞、緣覺,加上定性聲聞、緣覺一共稱為十類。那十類眾生失佛知見,入到歧途。佛就囑咐阿難,你要宣揚此法門,專指這楞嚴經,在我滅後,傳示末法之世,讓一切眾生明白這種道理,不要墮於天魔外道,不要墮于持空成寂的二乘,讓他們消除這種邪緣,讓他們入佛知見,從始成就,不遭歧路。
  【如是法門,先過去世,恒沙劫中,微塵如來,乘此心開,得無上道。】
  如是,就是指著法門說的,現在這個法門是指著要辨別什麼是魔、什麼是正道。為什麼講五蘊?五蘊最後這一蘊是識蘊,如果墮了識蘊不超出,乃至於二乘聲聞、獨覺不發大心,認為這就成就了。二乘人還沒破見思煩惱,還在八識當中,所以佛讓他們超離,發菩提心。如是法門指楞嚴法門說的,這是過去的無量諸佛依此而成道的,得的無上道。這是專指著楞嚴法門說的。
 【識陰若盡,則汝現前,諸根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幹慧,圓明精心,於中發化。】
  “色、受、想、行、識”的識蘊如果沒破除,成不了佛的。轉八識成四智,得把八識轉成智慧。識蘊若盡了就成功了,究竟成功了,證明真正證得了。你現前根根互用,體性圓融,六根之用沒有間隔,一根即具足五根。互用當中就能得到金剛慧,叫金剛幹慧。這個得識蘊盡,識蘊盡了,諸根互用,在互用中這才行菩薩道,能入菩薩金剛幹慧。圓明精心,就是不生不滅,生滅和合,寂滅現前,超越世間一切魔外,超過出世間二乘小乘的聖人。金剛幹慧是破你最後的惑,無明惑,金剛慧是能破生相無明的。不破生相無明,不能成佛。發了菩提心才能有這種金剛智,有這種金剛智才能夠破除最後的惑。所以現在一切菩薩,能入菩薩金剛幹慧。圓明精心,這個是把這個會了就得到圓明精心。精是不雜,圓滿是無礙,明淨圓滿無礙。
  【如淨琉璃,內含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
  這是講真心世界的。真心世界是一切諸佛眾生圓融無礙,互相交徹,發菩提心,證得菩提果。“初發心時成正覺,如是二心初心難”。你剛一發菩提心就成佛了,成佛的心跟你最初發菩提心,這兩個心。如果你不發菩提心,你成不了佛心。到了成就佛果,跟這初發菩提心,成了佛果的佛心跟初發菩提心的心,這兩個心哪個心難?如是二心初心難。只要你一發菩提心了,決定能成。但是你發了心之後,時而發,時而退,時而隱,你發了這個心一定增長的。
  我們從凡夫,我們現在起,我們發了菩提心。發了菩提心不是馬上就能成佛,不是一發菩提心生死就了了,這個還經過好長好長劫。這一生髮菩提心了,來生又把發菩提心忘掉了,不能相續。但是這個菩提心是金剛種子,永遠不會變滅的,它會相續的。只要你發了菩提心,一定能成佛。為什麼?因為它時而隱,時而現。一發了菩提心,你這個心永遠不會變滅、不會壞。因為你營養不夠,缺乏營養;就是你不行菩薩道,它就缺乏營養了。或你這一生迷了,沒行菩薩道,你的菩提心這一生沒增長,諸佛菩薩一定來援救你的,一遇緣,菩提心就長起來了。這是在信心位時候,搖擺不定。一到住心,咱們前頭一再講初住,你那個菩提心發展的住在菩提心上,永遠不失了。這個時候經歷十住,十信心滿,初發心住,這回再不退了。十住、十行、十回向,這叫三十心;再經過四加行,完了之後登入初地,這回再不退了,叫金剛十地,就是不壞的意思。一直到等覺、妙覺,究竟成佛,圓明瞭。成佛還是這個心,你最初發的心成就的還是這個菩提心,乃至到等覺、妙覺,那個成就了菩提心。所以頓超十地,就是一生。圓教的利根,一生成佛。善財童子,法華經的龍女,都是一生成佛的。
  【入於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妙莊嚴海,就是你曆生所修的萬德莊嚴你的佛果,因所修的積累的德,莊嚴佛的果海,就說妙莊嚴海。福德智慧都圓滿了,圓滿菩提,證得一切種智,這是究竟了。證得菩提跟真如本性和合為一了,跟你自性,佛本來的真如性,這是理;你修的一切事,事回歸於理,一切心回歸於佛心,圓滿了,究竟無餘了。歸無所得,自己的心行契合你本俱的真如體性,不是外來的,全是內心所俱的,這叫理究竟。理究竟了,還是原來所具足的。圓滿菩提是智慧究竟。那我們現在做的什麼?我們培我們福德。先培我們福德,長養我們的智慧,必須得福德智慧兩足尊,才叫成就佛果了。等到你成就了,從性起修,還歸於你的真性。離開你的自俱的體性,沒有一法可得。全性起修,乘著你全體的性體而起的修行,所有修行還歸於你體性,乘性起修,還歸於體性。我們又有另外兩句話,“狂心頓歇,歇即菩提”,你那個妙明的真心把那狂妄的狂惑清淨下來,還回你原來的妙明真心。
  【此是過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覺明分析,微細魔事。】
  佛跟阿難說,此是過去一切諸佛世尊,在這個奢摩他的止當中,毗婆舍那觀的當中,止觀覺了,分明無礙,覺明分析微細的魔事。因此一切魔事銷滅了,直至菩提,心不迷悟得大利益,覺明分析微細的魔事,一切魔業全部消失。這叫楞嚴大定,修習大定。
  【魔境現前,汝能諳識,心垢洗除,不落邪見。】
  魔境現前,汝能諳識。魔境現前,你的心中了了分明,不被魔所沾,心不著垢染,把這魔事給它洗清楚。你身上所有的垢染就是魔,魔不是外來的,心裡頭所有的垢染就都是魔。你把它認識到,不被它所沾染,心垢洗除,不落邪見,那魔無法奈何!不落邪見,直至成佛了。
  【陰魔銷滅,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魎,無複出生。】
  到蘊魔銷滅,蘊魔、心魔、見魔,蘊魔之上有心魔、有見魔,屬於心的垢染,把它洗刷乾淨。蘊魔銷滅,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一切魔鬼魔神,魑魅魍魎,莫内如何,無複出生。所以咱們上來講的五蘊魔,就是你的心跟你的見,就是兩種。心洗清楚了,一切天魔外道莫内你何。
  【直至菩提,無諸少乏,下劣增進,於大涅槃,心不迷悶。】
  因此一直到了菩提,無諸少乏,一點不缺什麼,極小的毛病也沒有;對於下劣的思想沒有,增進菩提的心隨時在增長;於大般涅槃心不迷悶,對於佛的果位心裡清清楚楚的,直至成佛。下劣是二乘,如果是回小向大,把下劣心蠲棄了,進入大乘心,心不迷悶也不顛倒。
  所以在我們禪宗修禪定的道友們,他講大凡勝小聖。一發菩提心,修無上禪的時候,就這個心已經勝過小乘的聖人了,勝過二乘果位。這個地方就講的是這個。如果已經證得聲聞、緣覺果位了,乘空持寂,不發菩提心,在楞嚴經魔說是魔,劃為魔的十道之內。不過這個魔他總是超出三界外了,不受生死輪回了,只是心量不大,不肯利益眾生,所以大凡勝小聖就在這個裡頭。
  【若諸末世,愚鈍眾生,未識禪那,不知說法,樂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勸令,持我佛頂,陀羅尼咒。若未能誦,寫於禪堂,或帶身上,一切諸魔,所不能動。】
  若像我們現在末法,若諸末世,愚鈍眾生,我們都在這個範疇之內了,我們都是愚鈍眾生。未識禪那,對於這種奢摩他的止不瞭解,也不知道說法,喜歡修三昧,喜歡習定,但是容易入邪,容易入外道。如果你要害怕恐怖入於邪道,怎麼辦?自己恐怖怎麼辦?持我佛頂陀羅尼咒,這就是楞嚴經的楞嚴咒。你怕修定招邪,那你就念楞嚴咒,持我佛頂陀羅尼咒。若不能念不能誦,怎麼辦?你在禪堂寫上,在你修定這個禪堂寫上我楞嚴咒,寫這個楞嚴咒魔不來,避魔的。另外一種,現在有把楞嚴咒縮小印得很小,帶在身上,縫個小口袋,就帶楞嚴咒,把它帶在身上。起什麼作用?你修禪定時候,魔不能來,魔不能入,魔不能動。你不能念誦,把它帶到身上。
  我們一般的出家人剛出家就念楞嚴咒,要念上半年,差不多。我沒有念過,因為我出家不同,我出家就受戒,我都沒停過。等一學華嚴經,不要念楞嚴咒了,華嚴經本身都是楞嚴咒。這種境界就講到這裡,就是帶上楞嚴咒,你不能讀誦,楞嚴咒保護你,佛力加持。這是佛親口所說的,楞嚴經就是這樣教授我們的,就持佛頂陀羅尼咒。不能誦,把禪堂寫上,一切魔進不來。或者你帶在身上,一切魔不能動你。楞嚴咒功力非常大,凡是一說咒語,就是大悲咒也如是,一切咒都如是,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也如是。凡是咒就是濃縮。楞嚴咒就是一部楞嚴經,濃縮了。你要帶一部楞嚴經多大?帶一個咒不大了。
  【汝當恭欽,十方如來,究竟修進,最後垂範。】
  佛所教這個楞嚴經最後濃縮到楞嚴咒的時候,這是十方一切諸佛從始至終究竟修行的法門,你如果恭敬欽承,能夠以此自利利他。例如說我們學楞嚴經,我們要習定,要修禪定,要斷一切魔事,自己感覺自己的力量不夠,怕飛魔入侵。那你就把楞嚴咒帶在身上,寫到身上,或你住那個房子(禪堂),把楞嚴咒貼到那上頭,魔進不來。為什麼?此是十方如來從始至終修的法門。十方一切諸佛從修到成佛,如是修,依著楞嚴經而修,這就是自利利他。你把五十種蘊魔學會了,什麼是魔,什麼是法,什麼是佛菩薩加持,就知道了。這是自利利他兩面的。二者,十方如來哀湣最後末法眾生。末法眾生業障重,修道的就是這個禪堂也不清淨,又缺乏明師指導,怎麼辦?就把楞嚴咒貼上,可以避諸魔。這是十方如來慇懃教化眾生,這是修止的、修三摩地的、修禪那最初的方便。但是你要生信,由生信而開解,由開解而能進入,這個咒就達到你耳根圓通。這上沒說,我心裡想,耳根圓通法門是觀世音菩薩的法門,你念大悲咒也一樣的,你就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是你一門深入,從耳根深入。法法相通,你念普門品也一樣的。
  【阿難即從座起,聞佛示誨,頂禮欽奉,憶持無失。于大眾中,重複白佛:如佛所言,五陰相中,五種虛妄,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來,微妙開示。】
  在這個時間佛教授之後,阿難就從他座位起來,聽佛的開示教導,頂禮佛,憶持楞嚴咒、憶持楞嚴經無失。他在大眾當中向佛頂禮之後,他就向佛表白說,如佛所言,五蘊相中,佛上來跟我們講的五蘊境界;這五蘊境界全是虛妄的,五種虛妄;為本想心,我等平常,未蒙如來,微妙開示。我跟著佛這麼久了,佛從來沒有像這一次法會當中開示五蘊。五蘊怎麼來的?妄想安立的,五蘊是妄想安立的。妄想以什麼為根本?這是阿難第一問,問佛。五蘊它是依著妄想而安立的,什麼是妄想的根本?這是妄源,阿難請佛說說妄的根源到底是怎麼來的。所以他問佛五蘊相中,在講五蘊當中五種妄想,如色蘊中堅固妄想,受蘊中虛明妄想,想蘊中融通妄想,行蘊中幽隱妄想,識蘊中虛無妄想,這五種妄想的根本想心。五種妄想都是虛妄的,當體全空的,但是它的根本究竟如何來的?我平常給大家說過,魚朝恩請問國師就是這樣子。他問:妄想從何起、何者是妄想?這無明從何起、何者是無明?阿難現在就問佛:什麼是妄想的根本?妄想從何起的?五種妄想“色、受、想、行、識”,什麼是五種妄想的根本?
  【又此五陰,為並銷除,為次第盡?如是五重,詣何為界?】
  要把妄想銷除,次第讓妄想漸盡,有沒有個界限?我現在把色蘊消失了,完了又開始受蘊,我把受蘊又把它消失了,“色、受、想、行、識”一蘊一蘊,它的開始到它的還滅,到它銷滅的淺、銷滅的深,為並銷除,還是次第漸盡?五蘊一下都銷除了,還是一個一個銷除,這叫次第,五蘊集體銷除。色蘊跟受蘊中間有界限沒有,詣何為界?我證明我色蘊銷除了,現在我受蘊又起來了,問的意思是這個意思。它們的界限,每一蘊的邊際,這個阿難向佛請求說我還不明白。
  【惟願如來,發宣大慈,為此大眾,清明心目,以為末世,一切眾生,作將來眼。】
  惟願如來,發宣大慈。你再大慈大悲給我們大眾,使我們心裡清淨,眼目明白,以為末世一切眾生作將來眼,就是做他們指導的方針。
  【佛告阿難:精真妙明,本覺圓淨,非留生死,及諸塵垢,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生起。】
  什麼是五蘊的根本?妄想,都是妄想生起的。一切塵垢,一切生死,全是由妄想生起的。我們說打妄想、打妄想,妄想就是生死的根本。你不打它也存在,打它也在,並不是你想不想。一切根本就是妄想,都因妄想而生起的。
  【斯元本覺,妙明精真,妄以發生,諸器世間,如演若達多,迷頭認影。】
  佛答覆的意思就告訴他了,這個妙覺明心就是五蘊。你還要再問五蘊差別之相,就是妙覺明心迷了之相。一切法建立在空中,空中沒有,空中無色。五蘊,咱們念心經,心經就跟你講的五蘊皆空,“色、受、想、行、識”是真空的,實相之中沒有,都是無相的。虛妄發生,在本覺妙明精真妄以發生,根本沒有,虛妄發生。像演若達多說把腦殼丟了,認影子說把頭丟了。
  這個比喻我們大家都懂了,但是在實際上我們認為五蘊是真實的,我們並沒有把五蘊當假的。現在我們每天的受用,一天生活當中,我們不是把假當成真的嗎?如果你認成假的不就成道了,你苦集滅道就沒有了。簡簡單單說,我們這個色身現在我們學佛都知道它是假的,我們哪一天、哪一時、哪一刻、哪一念,你沒把你身體當成真的?你就當成假的,腦殼痛也不痛了。沒當成假的,當成真的了。我昨天還這麼想,我現在九十五歲了,真的老了嗎?假的。一想到,“唉呀!九十五歲了”,你心裡先打個顫,“唉喲!九十五歲,老了”。如果沒這個思想,也沒什麼老,也沒什麼小。妄想,每個人都這想。所以就像演若達多似的,他腦殼就在他腦袋上長著,就在身上長著,他說腦殼丟了,一樣的。
  咱們一切眾生你真正要是明白了,但是遇事就不行,在理上我們都能知道這是假的。是假的,但是你假不了。人家往你臉上吐口唾沫,你馬上就火冒三丈,不管誰吐你。不是這樣子嗎?如果你知道是假的,跟你毫沒關係,你吐就吐吧!人家把你腦殼砍掉了,那不是我,我就看著別人被人腦殼砍掉了,那你永遠不死了。就是假不了,問題很簡單。就像人家蒙一張紙,紙那邊你什麼也看不去了;拿手把它捅個洞;就是沒捅這個洞,你看不見外邊。斯元本覺,妙明精真,妄以發生。一切世間相,一切影子,原來就沒有,頭上安頭,就像演若達多把腦殼丟掉一樣的。
  【妄元無因,於妄想中,立因緣性,迷因緣者,稱為自然,彼虛空性,猶實幻生,因緣自然,皆是眾生,妄心計度。】
  找元因,妄元無因。佛就答覆阿難,你要找一個妄的元因,找妄的原來,沒有,有還叫妄嗎?這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妄不是真的,沒有。於妄想中,立因緣性。在沒有當中立個有,這個有就是因緣。因為什麼緣起?把這個因緣迷了,不稱因緣,是自然的。世間上沒有自然的,哪一法是自然的!虛空該是自然的吧?虛空對著有說的,沒有有,虛空還有嗎?誰還立個虛空幹啥?彼虛空性,猶實幻生,是幻化的,因緣、自然都是眾生自己計度的。咱們這張三李四,你是計度的,假名。你不計度,什麼都沒有。所以你沒計度,哪有五蘊!五蘊牢固不可破的;五蘊根本就沒有,你要認為有,你也破不掉。原來就沒有,它根本就不成立,都叫妄想顛倒,沒有一個事實給它依賴的。
  像我們大家都可以觀,你坐著想吧!這個世間你所見到的,哪樣是真實的?哪樣是不壞的?沒有真實的。或許你會答覆:虛空是真實的。既然叫虛空,根本就不是真實的了。虛空還是真實的嗎?真實,它還叫虛空嗎?那你再舉別的例子,哪樣是真實的?沒有不壞的,沒有永恆的,這就要修觀了。所以一切法因緣假合,迷了因緣,說一切法自然的。它的虛空性,虛空性是什麼樣子?幻生的,因緣的,自然的。幻生、因緣、自然,眾生的計度;妄心虛妄計度,也沒個幻生,也沒個因緣,也沒個自然,你來給它安的。諸法如是。彼虛空的性不動不壞,虛空有體嗎?幻妄所生的才叫空。迷了,迷妄有虛空,依空而建立世界。所以空裡而建立世界,在世界裡頭所產生的因緣、自然是眾生的妄心計度。這要想,不是在語言上你能夠悟得到。你用事實觀想,想哪樣是真實的,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消失的東西。
  【阿難!知妄所起,說妄因緣。若妄元無,說妄因緣,元無所有。何況不知,推自然者?】
  阿難,知妄所起,妄從什麼地方起的?知妄所起,說妄因緣。妄怎麼起的?說妄因妄緣。妄因妄緣從哪來的?妄無元,原來就無有。妄既無元,說妄因緣。原來沒有說它有,這不是頭上安頭嗎?推為自然有。什麼是自然有的?沒有一法是自然有的。
  【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
  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蘊的本因,“色、受、想、行、識”同是妄想。咱們講了很久的五蘊,五蘊的本因,因為什麼有五蘊的?妄想。那這不是五蘊沒有嗎?五蘊本空,妄想不是實。妄想本身就是妄,還有什麼實嗎?二計俱非,兩個都是假的。假的是對真的而說的,因為你認為真才說假的;真都沒有,假立不起來,說假做什麼!原來無一物,還有什麼假的可安嗎?有什麼真假嗎?原來本來就沒有,那真假從何立?所以這一切的問題,在六祖答覆那個偈子,“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原來無一物”,原來什麼都沒有,哪裡還要惹塵埃!“何處惹塵埃”,沒有。眾生妄計。眾生一妄計,這一執著,不但有,愈有愈無邊了,無法無盡。是故如來,與汝發明,五陰本因,同是妄想。說了半天,完了說的是妄想。“色、受、想、行、識”,什麼是它的因?妄想。答覆了。
  【汝體先因,父母想生,汝心非想,則不能來,想中傳命。】
  汝體先因,你的身體是因為你父母想生個兒子,父母想生。汝體先因,你阿難的體因為什麼?你爸爸媽媽想生個孩子,把你生出來了。那你的心呢?你非想,若是不是想,你會來得到嗎?是你想的。汝心若是非想,你不能投生。就是想。你心裡一想,你爸爸媽媽又想生個兒子,你就來了,就這樣子來的。如果你心沒有想,你來不到,你不能來。你那在想,等著呢!等到一傳達,因緣成熟了。這也是個因緣成熟。你的身不是有,汝身非有,是你爸爸媽媽的妄想把你想出來了,打妄想把你打出來了,就是這樣子。
  【如我先言:心想醋味,口中涎生;心想登高,足心酸起;懸崖不有,醋物未來,汝體必非,虛妄通倫,口水如何,因談醋出?】
  如我先言,心想醋味,一想醋口裡就酸了。從這個我想到我看三國演義時候,曹操行軍的時候;東吳失敗了,跟東吳打仗,火燒戰船,失敗了下來,大路上沒水喝,渴得不得了,怎麼辦?都走不起來了。曹操很聰明,他說:前頭有個梅樹林,快點走,到梅樹林吃梅子,一吃就好了。大家精神都來了,口裡就冒酸水。一說梅子,口裡就冒酸水,一冒酸水就不渴了。雖然這是故事,因為我們學佛的人,看見什麼小說也好什麼事也好,你往佛教的道理想,你拿佛教道理一講,微妙得很!就是如是,一切法如是。佛說我心想酸味,你一想酸口裡就流口水。心想登高,腿就發怵,腿就酸起了,所以足心酸起。如果沒有懸崖,醋物未來,你體也不會感覺到,對不對?虛妄通倫,不論想什麼。
  【是故當知,汝現色身,名為堅固,第一妄想。】
  所以假事真事,一切都是如夢幻泡影,一切法如夢幻泡影。咱們金剛經上,大家都記得吧?那不是一句話,你遇到任何事,愈煩惱時候,“唉呀!一切法如夢幻泡影”,你心裡就解脫了。一切法如夢幻泡影,你跟它執著什麼?心裡想什麼,想的睡不著覺。如夢幻泡影,假的。當你一想假的,什麼都放下了,一來就困了,乏了,那不睡了!好多問題都如是,如夢幻泡影。所以佛教授我們好多成道的方法,你隨時你一天生活當中,好多你都開悟了,你一想確實是這個道理。等你想不通,想不通是你鑽牛角尖。你在牛角尖跳出來,到台懷鎮去就通了。你鑽到牛角尖裡,當然不通了。所以佛告訴他們,跟阿難說,如我先講味道時候,我一說醋,你口裡酸就起來了,流口水。一說酸梅,一說甜,這就是反應,物質反應。咱們任何事情都有這種想法,都有這種反應。
  【即此所說,臨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澀。】
  想登高,這都是講受蘊的,受蘊的時候遇到什麼境界,如果你以前受過的,你知道;你沒受過的,你反應不大厲害。如果你受用過的,你就知道了,一說,你那虛妄玄想它就現前了,你感覺酸澀,這是心理作用。咱們一聽到火就感覺烤得很,它是上升的;一說到水,水是向下流的。
  【由因受生,能動色體,汝今現前,順益違損,二現驅馳,名為虛明,第二妄想。】
  因為這樣的關係,你的受身,能動的色體,跟汝現前的順益境界,違境界,逆境界,你心裡一想。但是這些想法,告訴你全是妄想。妄想能引起你身體,能引起你生理,你生理就是這個妄想成的,所以你一想你那個身體就有感覺,它就是這妄想成的。它若不是這個妄想成的,它沒感覺。還有語言思想,想的心是因,但你領受;色蘊是因,領受的受蘊它就生起了。因為受必須有東西,必須有別的物質你才受。想是沒有,打個妄想,一想就到了。你現在,不說神通,就你妄想,你想太原,咱們說咱們最熟悉的大乘寺,你這麼一想,你到了大乘寺了,都現前了。如果沒到過大乘寺的,你跟他說大乘寺,他想了半天,他還是不知道。為什麼?他沒去過。的去過的才熟悉。跟你們大家說監獄,你們沒住過,你怎麼想那個味道不一樣。他要跟我說,我就清楚了,監獄什麼樣子。懂得吧!得由因受生,才能動你的色體。順益違損,相順的你感覺高興,違背你思想的,你感覺有損減,這兩個都相互驅逐的,全是虛假的,這叫虛明妄想。好了,咱們明天打個最後妄想。【以上文字依夢老法音自行整理,仰請參考】
  【由因受生,能動色體,汝今現前,順益違損,二現驅馳,名為虛明,第二妄想。】
  繼續昨天講的。能想的心是因,想的心能動色體,這就是緣了。能動色體,就是五蘊身受生的時候,由你想心這是因,受蘊生起,所以能動色體。能動的色體是苦樂二相,苦相、樂相它們驅馳不息,驅役你的心馳流不息。因此你現前的這個色身,能受生的這個色身,它怎麼來的?它是由想心,由受因,由這個形相而生汝現前這個肉體。有順緣,有違緣。順緣,就增長,就受益。違緣,就是損傷。這是苦樂的二境。二現驅馳,就是苦境跟樂境。驅馳就是能役你的心,你的心就被苦樂所驅馳的,這樣永遠不息。但是這個所生的心是虛明,全是妄。違境、順境沒有真實的,虛假的。這叫第二個妄想。
  【由汝念慮使汝色身,身非念倫,汝身何因,隨念所使,種種取像,心生形取,與念相應。】
  由汝的念慮念處使你這個色身,但是色身不屬於念,身非念倫。由你念處使你的色身,但是你的念處沒有因,汝身何因,如何被念所驅使,這種種的取像生心,心生形取,與念相應。這一段經的意思說你的妄想,妄想是“色、受、想”想蘊,五蘊之中想蘊,想蘊在驅使你身心的實;這個實不是真的,有虛假,是可壞的。為什麼不是真的呢?想蘊所成的,想蘊的妄想。由你的念慮,這個念慮就是想蘊,就由你這個想蘊的念慮所起一些浮想。浮是空的,浮不是扎實的,由念慮使我們這個色身生長。但是身不是念倫,身跟念跟思慮兩回事。能思的是想,想是屬於心,如何驅使色身,心生了,取形相了,跟你心的念相應,就是跟想相應。想蘊是妄想。由想跟身念相應,成立這個想蘊。
  【寤即想心,寐為諸夢,則汝想念,搖動妄情,名為融通,第三妄想。】
  寤即是心,寐即是夢,作夢,則汝想念,搖動妄情,名為融通,這是第三個妄想。想心,能想的心跟你寤寐所做的夢,想念跟你的妄情融通在一起,這叫妄想。咱們經常說打妄想、打妄想,妄想怎麼來的?因為你想心跟一切夢境,想念的搖動你的妄情,妄情跟想心融通,這就成了第三個妄想。你的身體跟你的想相應了,想跟你的肉體相應了,由你這想念不停息,想念它不停息,動搖你的妄情。想念不息,動搖你妄情,你睡覺要作夢,這夢境所以由來。五根,“眼、耳、鼻、舌、身、意”的五根,跟外頭“色、聲、香、味、觸、法”就互相融通,身心互融而成的妄想。互融這個色身又隨你念頭驅使,所以才搖動你的妄境。這是妄境跟你的妄情結合在一起,想蘊跟你的妄境結為一體。夢寐之間,搖動你思想的妄情,妄情融通你的一身。
  【化理不住,運運密移,甲長發生,氣銷容皺,日夜相代,曾無覺悟。】
  想是屬於心理作用,身是肉體,身體的作用得受妄想支配,想支配你的身體。但是你這裡頭隨時的變遷,你不覺得。因為這個是變化的,你想是變化的,它不住的,所以化理。化理不住,運運密移,甲長發生,氣銷容皺,日夜相代,曾無覺悟。想蘊過了是行蘊,“受、想、行”,現在講行蘊。行蘊是潛妄的根本,想由行生,行蘊很微細的、很幽隱的。行蘊本來沒有,因為你心的生滅不停,行蘊就是你那個心不停的想,那個不停的想不是前頭的想蘊了,它不停!行就是不停的意思。行蘊很微細的、很幽隱的、很難知的,是心理生滅不停。不停的這個生滅,就叫行。這個行使你約身約心遷流不住。人怎麼老的?就這麼遷流不住老的,你並不覺得。你覺得嗎?就像一種變化的東西,它不停在那動腦子,其實是心理,他心裡不停的動。你能分出來你心的生滅相嗎?這就是生滅相。所以說密移,你沒辦法能瞭解。還有咱們指甲的生長,頭髮的長,筋脈的搖動,這都是行蘊在那不停的變化、不停的行動。
  行蘊的理體是什麼?就是變化,不停的變化。完全是用,或者說事,事情的事。咱們這肉體心理,心理是生滅不停的念念在想,身體不停的變化。不是一下就老了的,它在不停歇的變化,遷流不息,念念遷變。但是這種動相你沒辦法理解,幽深難測,這就是運運密移。像頭髮的長,指甲的生,甲生髮長,但是你人漸漸就變老了,容顏也起皺了。每個人如果你每年照一張相片的話,你自己看一看吧!但是你平常沒有感覺,感覺到嗎?微細的密移,秘密的推移。但是你的相貌漸漸就消失了,發也白了,面也皺了,這都是日夜相代變化來的。你有覺悟嗎?所以這叫生滅不息,念念遷變。
  【阿難!此若非汝,雲何體遷,如必是真,汝何無覺?】
  你知道這個變化嗎?這肉體是你、不是你?若不是你,我在何處?辨別虛妄無體,說它念念不停的遷變,不是一下就老的,但是你不覺得。假使說真,你就不該變,變就不真。變的時候,若真正是你,你掌握它變,你應該有覺悟。你知道你變嗎?你前一個鐘頭、後一個鐘頭就變了,沒有誰感覺到。誰感覺到了?它念念不停的遷流變,不是十歲孩子,一下就變六十歲、九十歲老頭,那你有感覺。但是它念念的變,你沒感覺。等它變成了,你感覺到了,你自己也知道今年五十了,不是去年了,去年四十九。這是粗的。前念過去了,後念生起了,變了,老了一念。感覺到嗎?前一念跟後一念,在一念間你感覺不到,若隔上一年,你就感覺到了;隔上十年,那你當然感覺到了,它是念念的遷流不息。
  你的身體遷變,它要變,不是真的,你何必認真呢!真的,那你就不變了。若是真的,你應該有感覺,前一念,後一念變了前一念了,這一念間變了。心理能可以發生,大家看過小說吧!伍子胥過昭關,這個關不好過,要檢查到了就是死亡,他這一夜間愁得不得了,如何過這個昭關?明天就要過。第二天,眉毛頭髮全白了。這叫伍子胥過昭關。還不用化妝了,也不用藏了,鬍子頭髮全白,當然不是他了。這是故事。人有時候憂愁相貌就變了,這不是化妝,思想的化妝。佛問阿難:現在你的身體是不是你?你的肉體的變遷是真的、是假的,你有感覺嗎?就是這麼句話,說是你、不是你。是你,你的體遷變,那就不是你了,不是真的。若是真的,就沒有遷變。你自己沒感覺。
  【則汝諸行,念念不停,名為幽隱,第四妄想。】
  一切法都是沒有真的,遷流不息,行蘊。時而受、想、行、識,這是行蘊,都是妄想。則汝諸行,念念不停。這個念念不停非常秘密、非常幽隱,名為幽隱,這叫行蘊第四個妄想。
  【又汝精明,湛不搖處,名恒常者,於身不出,見聞覺知,若實精真,不容習妄。】
  真不容妄,真絕不是妄,妄也絕對不是真。咱們說五蘊境界,“受、想、行、識”的識蘊,這個識蘊是一切妄的根本。識蘊有沒有?識蘊在哪裡?識蘊就是心。若說真的,就是我們達到成佛了,妙明真覺或是妙明的真心;但是我們墮落為凡夫、墮落為眾生,受妄想熏習把它蓋覆了,妄想熏習蓋覆真性。識蘊藏著真心,識把真心給蓋覆了。就是你真心給打妄想給打掉了,就是妄想了,沒有真實的了。心如果不搖動,湛然常住的,恒常的,那你身上就沒有“見、聞、覺、知”了。身體的“見、聞、覺、知”從何處來的?妄想,妄想生的,生的妄想。若是真的,真的不容妄。但是這個是真妄和合的,像那八識不是真妄合的嗎?真不容妄,而妄裡含著有真。修行到這種境界,登地菩薩了。這是講妄分,不是講精明分。
  【何因汝等,曾於昔年,睹一奇物,經歷年歲,憶忘俱無?於後忽然,覆睹前異,記憶宛然,曾不遺失。則此精了,湛不搖中,念念受熏,有何籌算?】
  佛有舉例子跟阿難說,何因汝等,曾於昔年,睹一奇物,經歷年歲,憶忘俱無?於後忽然,覆睹前異,記憶宛然,曾不遺失。則此精了,湛不搖中,念念受熏,有何籌算?假使你這個識體,識的體,識有體嗎?識沒有體。咱們認識一個事物,要找我認識這個體,這個體在哪兒?就現實來講,真不容妄,真絕不容妄,那妄由哪來的?妄由真起的。無明熏真如而產生妄,這個道理我們學教義都知道。你經歷年歲,憶忘俱無。你很小睹到一件奇怪的物,等你經歷年歲了還記得,永遠記得。
  我在備這段經文的時候,我想到我大概是五歲,我們那縣裡頭產生一個奇異現象。什麼現象呢?豬生了九個小豬仔,有一個是象,就是大象的象。那全縣都轟動了,大概我爸爸帶我也去看,就一隻象,是大象,象的鼻子。馬生麒麟,豬生象。但是當時的人不懂得,生下三天,象死亡了。要懂得怎麼樣呢?拿刀子割,拿那小刀在那象皮上割,一割那象就長,一割那象就長。這個後來我到印度,我一直記到這個印象,到印度那個大象生小象的時候,那個大象就拿它那舌頭舔那小象,那小象一會兒愈舔愈長、愈舔愈長,愈舔愈大,它把它那個皮,那個象皮堅固,包著它,象生不起來。咱們沒有大象,如果豬生的象,如果你要懂得拿小刀割,一割那象一會兒就長大了。馬生麒麟,豬生象。我當時小孩看到的,後來我這個印象還記得,印度象多,我到印度特別到那養象生象的地方,他們看見了那象一生下來,那個象它的媽媽去舔,小象就長。你不舔,那象的皮生下來就很厚,它把它包著長不起來,急死了。
  所以一切事物,當有一個奇怪物,你很早年記到,經過這種事你就知道前的記憶宛然,那記憶裡很清楚很清楚的,絕不會忘失。能記得這個精明念念受熏,有什麼籌算?就是恒常怎麼思惟的,有何籌算?這是反難的問題。若是所有的一切情感,實在有一個真實的,真實的就不容習妄。不容習妄,過去習慣的習,就是習慣了,不容妄想的意思。那什麼緣故呢?就像你這個記憶力多少年他也忘不了,睹一個奇怪事或奇怪物,經歷。因為念念受熏,籌算就是心裡想。所謂籌算者,就是你的想法。
  這個識蘊的識體若真正是真的,就容不得習妄,不受外邊的薰染而起變化。我幾歲看見那個豬生的象,這腦子裡頭永遠有這個記性印象,什麼緣因?就這句話。昔年睹一個奇物,經歷好多年,憶念都不失掉。再遇到前頭那個變異象,你又把你舊的想法一下就現前了。咱們每一人回憶一下,你腦子裡頭,從你記事那一天,你腦子裡積了好多東西了,這東西要把它擺出來有形有相的,它寄存在什麼地方?儲藏在什麼地方?咱們每個人都記得很多事,儲藏在什麼地方?假使以前那種影子一現,你腦子馬上就反應出來了,就記憶宛然,跟現前一樣的,曾不遺失。那這個精了的心,湛不搖中,念念受熏,有何籌算。何因何緣還不失掉?就是湛然的真知。
  【阿難當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靜,流急不見,非是無流,若非想元,甯受妄習。】
  所以說到這,佛跟阿難說,阿難當知,此湛非真。這個不是真的,就是靜下來。佛舉個例子說,如急流水。急流的水本來流動非常之快,但是沒風沒浪,恬靜的。流的很快,你看不見流,恬靜。那個急流你看不見,水流急看不見,還在流,非是無流。若非想元,甯受妄習。不是想的,這是想蘊的,完了在行蘊當中,含藏到識蘊當中。“受、想、行、識”五蘊,其實是一念間。
  另外我自己舉個例子,我在加拿大,加拿大溫哥華水向上流。人家水都是向下流,但是那個地方,就這麼一個山坡上,水向上流。還一個奇怪的,凡是這些遊魚,魚就在那個平水流上來。凡是到過加拿大到過溫哥華,都看過這個奇異。那魚沖著水往上流,流到那個山頂上。山上有個大池,到那產子,產完子了又下去了。每年不論流到海裡到什麼地方,每年一定要回來,等它產子的時候順水上流。你看到很清楚,但是水向上流,魚向上流很困難,它一點點往上沖。那是一種奇景,都去看。臺灣也有這麼地方,我忘記叫什麼名字了,水倒流。它是一個溝,好像人工修的一樣,地名我忘了,看到水上流。水向上流,順底下往上流。真的嗎?真的,是現前實物。你說水向下流,它這水向上流。
  這個地方,此湛非真,當知這個湛然不是真的。如急流水,急流水你看見很平靜,沒有流,實際它流得非常急。流得急了,反倒平靜。形容想元,想的元不受妄習干擾。說識,這完全形容識的。世間相有很多,跟咱們的智,咱們的識平常一般的看見相反的。類似這類事,大家如果到過天臺山的也有這個,那叫“一行到此水西流”。一行大師到這個地方,那個水本來是順流的,到那它上流去了,向上流。一行禪師到天臺山,天臺山有股水本來這水是向下流的,“一行到此水西流”。水向東流的,一行禪師到這,這水頂上去向上流。所以那有個碑刻到石頭上,“一行到此水西流”。一股水本來向東流的,一行禪師到那一打坐向西流了。這是神力嗎?地理上的位置。臺灣也有這麼一個,可能那個是人工,水向上流。一個溝,水向上流。這叫反常。
  此湛非真,就是湛然的湛,不是真淨的的真寂。若是真的,不變;變的,不真。很恬靜的,流急的不見了,非是無流。若非想元,甯受妄習。這句話如急流水,波浪很平的急流水,很恬靜的,沒有波濤的摻雜。恬靜的,為什麼它起了變化?佛拿這個舉例子說想元,就是四蘊妄想的根元,“色、受、想、行”,這四想的根元是妄習所薰染的。你看著很恬靜,實際上是妄習薰染,並非無流,所以它變化。這是形容想元的,形容什麼?
  【非汝六根,互用開合,此之妄想,無時得滅。】
  微細那個妄想什麼時候才能銷滅?等到你六根互用的時候,根跟識它們開合之際。根跟識的開合,根跟根的隔離,就是妄想。永遠如是,沒有時候銷滅的,它不會銷滅的。等你修行成道了,根解圓通,六根互用,妄沒有,真顯現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互相開合的時候,什麼時候?生滅滅已,寂滅現前;等到寂滅現前的時候,六根互用。這個阿羅漢都能做得到,六根互用。眼根沒有了,用其他的根能看;耳根沒有了,用眼根能聞,這叫六根互用。
  【故汝現在,見聞覺知,中串習幾,則湛了內,罔象虛無,第五顛倒,微細精想。】
  說到這,佛跟阿難說,故汝現在,見聞覺知,中串習幾,則湛了內,罔象虛無,第五顛倒,微細精想。六根未盡的想元,就是你現在的見聞覺知,串習歷來的習慣。六精之性是什麼?就是八識它的互相熏,見聞覺知互相熏習,在八識中念念受熏。六識的精性在八識當中,八個識神互相通了,根根互用,就是互相串連起來了,眼也能聽,耳朵也能看。這必須得到湛了內,湛然寂靜,罔象虛無,這微細的精想達到這種地步。
  【阿難!是五受陰,五妄想成。】
  我們經常用思惟的觀照,楞嚴經是讓我們修行的,觀照!在你受想的根,就是阿難,是五受蘊互相的妄想所成的。“色、受、想、行、識”五妄,五種妄想,他受報之地,把那個真性給你蓋覆了。這叫五受蘊,又叫五取蘊,就是補特伽羅一切眾生的數數取,都在這裡取。這就是自體,五蘊的軀,咱們這五蘊成就的幻軀,五蘊身,觀你的五蘊身。這裡頭深淺微細不同,每個人跟每個人的不同,但是都是妄想所成的。真心沒有,真裡頭無妄,五蘊法都是虛妄不實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等你妄盡了,還源了,成為一真法界了。你看到華嚴經妄盡還源觀,專講這個五蘊妄塵,回歸于原來一體的。
  【汝今欲知,因界淺深:惟色與空,是色邊際。惟觸及離,是受邊際。惟記與忘,是想邊際。惟滅與生,是行邊際。湛入合湛,歸識邊際。】
  這五識以何為界?就是它的因界。想就知道因界的淺深,因的界義就是把它分開。既是界,那色是色、受是受、想是想、行是行、識是識,把它分開。有相的為色,無相的為空,色單立一邊,“受、想、行、識”無相的,無相的離開色相,空!就是色空二法,“受、想、行、識”是一邊。色蘊,有相就叫色,無相就叫空。若離開色相了,就叫盡色,色盡了;色盡了,都是空。出乎色的邊際,在色的邊際是因為色蘊所生,出開色的邊際,色就受不到了。
  受蘊,它的取著觸,觸是觸合意思。觸,一接觸你才有受。有你樂接受的接觸,你高興接觸的。有你不願意接受的,像打你肉體,你不願意接受。或是你享受時候,洗澡很舒服,兩性相配,這都舒服了。這叫高興的、喜歡接受的,樂受;不高興的,苦受。受蘊當中,取著的觸合在一起,觸合有違境、有順境,不高興的想離,高興的想觸。這個我們在境界相上都可以想到,這是受蘊當中有違有順境。
  色、受。想蘊,有念的,記得起來的就叫記,有念的為記。無念的為忘,無念,記不起來了。在諸念而不忘無念,有念時候想到無念,因為想到它相對的時候,有的是盡想,有的是盡忘。全想不起來了,有的全能記起,記起很清楚。想蘊的邊際,什麼也想不起來,那就叫邊際了。無想了,想斷絕了,想蘊邊際。就是在你靜下來什麼也不想的時候,什麼都忘了,一不想什麼都忘了。現在我開始有了,突然間過去的什麼都忘了,就看到眼前的,記不得了。很熟的人,突然間說不上他的名字,他是誰?這個就叫忘。現在開始有。本來這種的憶力在八十歲就開始了,我已經過了十五年了,現在開始。因為有佛法熏習的力量,所以這種的妄想就像一刹那過去了,又恢復原狀。想記得念,就想得起來。念忘了,記不起來了,想斷了。這是想蘊。
  行蘊,迷了。這個行蘊心裡頭散心雜念的粗相,這一切行為就像瀑流一樣流下去了,迷。如果是修,心很細的,行為很密的,形容像什麼似的?像你看山林裡頭,看電視那野馬跑的時候,形容著就像那野馬跑的時候,一下就過去了。現在不要用飛機形容,如果用飛機形容那極細了,一分鐘飛了多少裡了,特別那航太的,太空飛行的。拿這個來形容行蘊。咱們思想比這快,行!咱們一念間,上海、美國紐約,這一作意,這邊說話,那邊一想,到了紐約去了。這都叫行蘊。
  “色、受、想、行、識”,識就是把一切所想的滅前境界相入於識,無入就合湛,有入內外湛明,識。識是入無所入、出無所出。大家回想我們這個識,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現在說是心,是八識的體湛然生滅,你能分析出來。你的思想能分析出來嗎?分析不出來。你醒的時候在識蘊當中,由行蘊而進入識蘊,或者是你精明了湛的時候,還可以辨別。在你夢中呢?你夢裡識的運動跟你醒的時候一樣的。這個是若存若亡。八識我們認識不到的,確實是我們都認為絕對是有,就是我們的心,一切身命生滅之相都由這流出來的。我想到了咱們楞嚴經裡的一句話,“妙贊總持不動尊”,形容什麼?形容咱們這個八識的體;“首楞嚴王世稀有”,但是得把八識體的妄銷除;“銷我億劫顛倒想”,把你所有顛倒想(就是八識)銷滅了;“不曆僧劫獲法身”,不經過好久,一念間,八識滅,法身顯,就顯露法身來了。
  假使說識蘊盡了,到什麼地位?一般的大乘經義說到地上的菩薩,滅無明,證法身。楞嚴經上說初住,住心向地,初住時候就可以了,初住就獲得法身了。初住證得圓通,這是楞嚴經特說的。到你十信位滿心,進入初住,圓通了。為什麼?蘊盡,識盡。五蘊盡的時候都清淨了,到了何位?入初住位。為什麼?六根互用開合,六根分開,六根合成。咱們把這個叫妄想,妄想滅得證。一般的得到十地,得到地,楞嚴經講達初住就可以了。空也是色;色界淺的,淺顯說知色為色;應當知道空亦是色。楞嚴經上,知空色皆是色,空也是色。色界淺的,空是空,色是色。色界深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咱們念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和合義。
  【此五陰元,重迭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
  這是五蘊元,“色、受、想、行、識”的元,它們互相重迭生起。生,怎麼生的?因為識有。識有名為生,識無名為滅。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
  理則頓悟,乘悟並銷。這個道理一頓悟了,事非沒有了。乘跟悟並銷,事非頓除。這是因次第盡。
  【我已示汝,劫波巾結,何所不明,再此詢問?】
  佛在前頭第五卷當中,就跟阿難結解次第、次第結解。我跟你說得很明白,為什麼你還問我這個問題?這是呵斥阿難的。因為今天我們要講圓滿,還有一刻鐘,多講一下。
  【汝應將此,妄想根元,心得開通,傳示將來,末法之中,諸修行者,令識虛妄,深厭自生,知有涅槃。不戀三界。】
  汝應將此,妄想根元,心得開通,傳示將來;叫阿難宣揚楞嚴經,很簡單。佛到這就說完了,我現在跟你講的什麼是妄想根元,你現在明白了嗎?你不要明白就算了,要傳示將來,你要弘揚楞嚴經。在末法當中,一切修行者讓他們認識什麼是虛妄,別把這個身心當成真實的,全是虛妄,不要求生,要厭離自生,深厭自生;不要戀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不要貪戀,應該求有涅槃。就是這個含義。
  【阿難!若複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盈滿七寶,持以奉上微塵諸佛,承事供養,心無虛度,于意雲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緣,得福多不?】
  阿難,若複有人,遍滿十方,所有虛空。有這麼樣一個人,財富非常大,盡十方虛空都是七寶,拿這個七寶供養十方微塵數諸佛。這個供養,這個財物,你說這個人施供養佛的因緣多不多?福報大不大?
  【阿難答言:虛空無盡,珍寶無邊。昔有眾生,施佛七錢,捨身猶獲,轉輪王位,況複現前,虛空既窮,佛土充滿。皆施珍寶,窮劫思議,尚不能及,是福雲何,更有邊際?】
  阿難答言,虛空無盡,珍寶無邊。若有這個眾生拿這個來供養佛,那功德不可思議。往昔,佛說以前講的,施佛七錢,施七個錢供養佛,他捨身了之後得到轉輪王的位,投生為轉輪王。現在這些個七寶來供養佛,窮劫思議,尚不能及,那這個福德無邊無際。這是比哪個福德最大。念楞嚴經的福德最大,無論楞嚴經的一字一句福德都無邊。
  【佛告阿難:諸佛如來,語無虛妄。若複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羅夷,瞬息即經此方他方,阿鼻地獄,乃至窮盡十方無間,靡不經歷。】
  佛告阿難,諸佛如來,語無虛妄。一切諸佛說的話,沒有半句是假的。若複有人,假使有這麼個人,身具四重,犯了四重罪,“殺、盜、淫、妄”都犯了。菩薩的十波羅夷,犯了十波羅夷。若能念楞嚴經,這個罪過頓時銷滅,瞬息之間銷滅了,也不下阿鼻地獄了,也不墮十方無盡的無間地獄了。楞嚴經的消業非常快,但是你要想學楞嚴經障礙也非常多,我們大家要念個楞嚴咒起碼要楞半年,人家說楞半年、楞半年,半年還背不會,並不是天天念的;乃至能聽一遍楞嚴經,功德無量,就是不可思議了。
  【能以一念,將此法門,於末劫中,開示未學,是人罪障,應念銷滅,變其所受,地獄苦因,成安樂國。】
  若是有人犯了“殺、盜、淫、妄”四根本,乃至大乘菩薩犯了十波羅提木叉,這種重罪在一般經上不通懺悔的。在楞嚴經可不是這樣子,能於一念;還不說咱們學幾個月了,以前不算,現在咱們也學七十天了,兩個月零十天,咱們是八月一號開講的,這不是一念了。將此法門於末劫當中,就是末法時代,開示未學,是人的罪障應念銷滅。咱們可別做這想,經上這樣說,咱們還要懺悔,不要滿足。佛說你受持楞嚴經,所有這麼多的大罪,不通懺悔的,在楞嚴經應念銷滅;就是你學楞嚴經這一念間,把這個罪都銷滅了。不但罪銷滅了,把地獄的因成了安樂國的因了。地獄苦因,成安樂國,轉苦為樂。如果你經常的能念楞嚴咒更好,不能念楞嚴咒,就大佛頂首楞嚴經念一遍,功德也是如是,轉苦為樂。這部經的功德力量相當的強,你學一遍等於銷無量劫的罪惡。經前“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曆僧劫獲法身”,就能夠成佛了,不要經過無量阿僧祇劫。
  【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萬億倍,如是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得福超越,前頭人供養十方一切諸佛,那功德多大、福德多大。但是有一個人能念念楞嚴經,他所得的福德超過以前佈施的人,一百倍,一千倍,千萬億倍,如是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這就是說你能遇見楞嚴經,受持一遍,學習;乃至念一遍楞嚴咒,那個福德不可思議。假使約佛說,是財施為重、法施為重?當然以法為重,財施雖然重,不如法施。能於一念間,這個是悟,開了悟了,圓頓法門。咱們沒有開悟,這就是開悟的因,種了圓頓法門的因,將來一定能成佛。約修行說,是自行為要、化他為要?你自己去照著楞嚴經修重要,還是幫助別人講解楞嚴經,讓別人也能知道,使那未學楞嚴經的讓他懂得這個道理,開示未學。這是第二種功德,約行。修行,以什麼修行為重要?行菩薩道,利益眾生。利益眾生,以什麼法門為最要?楞嚴經。這是佛所講的,囑託的。約佛、約行、約福報。有漏的福報跟無漏的福報兩個相比,能夠遇到楞嚴經,讀誦楞嚴經,乃至稱個名,永脫輪回,再不墮三塗了,這是無漏的福報。譬如摩尼,一顆摩尼珠,勝過你供養多少千般海裡的寶貝,就是一顆摩尼珠超過以前的。這就說是特別殊勝。
  【阿難!若有眾生,能誦此經,能持此咒,如我廣說,窮劫不盡,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無複魔業。】
  阿難,若有眾生能誦此經,若有人能誦一遍楞嚴經;能持此咒,乃至能持楞嚴咒;我們上早殿一定得念楞嚴咒,大家都能持楞嚴咒;功德窮劫不盡。我若廣說這個功德,經過一劫也說不完。前頭是略說。同時照著楞嚴經,佛所教授的去修道,直至到成佛不會受魔業的,一切魔不能入侵。
  【佛說此經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及諸他方,菩薩二乘,聖仙童子,並初發心,大力鬼神,皆大歡喜,作禮而去。】
  佛說此經已,佛把楞嚴經講完了,在會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還有他方的,他方是指不是娑婆世界的,他方的菩薩,他方的二乘;還有聖仙童子,聖仙童子他修外道的,現的是外道的身,是仙人的身,但是他必須內修聖道,指這一類的仙人,在這法會當中有這些童子,聖仙童子來聽經的,來護持楞嚴咒的。還有一些初發心的大力鬼神,這種鬼神多分是菩薩化身的,立志護法的,具大神力。皆大歡喜。經完了,作禮而去,表示謝法的意思。
  我現在跟大家念了一遍。講,不敢說講,我也不會講,老了,腦殼也顛倒了,說錯的,沒有說對,向大家懺悔。祝大家吉祥!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lene&aid=166716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