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乘妙法蓮華經淺釋 宣化上人 9/11
2023/02/25 23:15:03瀏覽169|回應0|推薦0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這一部經,有二十八品,這是〈法師功德品第十九〉。前邊是講「隨喜功德」,隨喜功德,就有無量無邊那麼多。現在這是法師講說,或者書寫,或者受持,或者讀誦這一部《法華經》,這功德比前邊隨喜的功德更大得多。

怎麼叫「法師」?法是佛法,師是師承,以佛法作為我們的師承。承,是「承認」的「承」,就是三十五年以前,我作那一首偈頌「輪承聖助嘔方寧」那個「承」(編按:此偈作於一九四六年秋,時上人自天津乘輪船赴湖北,遇海怪顛覆,嘔吐不止,幸得佛菩薩加被,終得波平浪靜,免於覆舟之難)。又,以佛法布施給一切眾生,這也叫法師。

法師有五種:

(一)講說的法師:會講經說法,為眾生解釋經義,說明道理。

(二)讀經的法師:對著經本來讀念這經典。

(三)誦經的法師:不要經本子,能記得住來誦念這經典。

(四)受持的法師:對於這經義照著去做,受之於心,持之於身。

(五)書寫的法師:書寫,就是寫經典。把經典書寫出來,或者把它藏到寶塔中,或者印成經卷,流通於世;印,就是 print。你親手書寫的經典,放在寶塔裏邊,給一般人來叩頭禮拜、供養,這種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你若能以書寫流通於世,這功德永遠永遠都存在的。

這是五種的法師,他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

C2. 明持經根淨 分二
D1. 總列六根清淨 D2. 別作六章解釋
今D1.

爾時,佛告常精進菩薩摩訶薩,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

【爾時】:釋迦牟尼佛說完〈隨喜功德品〉之後,在說〈法師功德品〉這個時候,【佛告常精進菩薩摩訶薩】:因為你要有功德,就必須要精進;你若不精進,就沒有功德。這一品,常精進菩薩是當機者,釋迦牟尼佛告訴常精進菩薩這位大菩薩說,【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華經】:假使有修五戒、行十善的男子和女人,他們能以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或者對著本子來讀《妙法蓮華經》,或者離開經本來誦《法華經》,能記得清清楚楚不忘,或者為人講解《妙法蓮華經》,或者書寫《妙法蓮華經》。

【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這個人可以得到八百眼功德,可以得到一千二百耳功德,可以得到八百鼻功德,可以得到一千二百舌功德,可以得到八百身功德,可以得到一千二百意功德。

我們人的六根,每一根都應該有一千二百個功德,這分三世、四方來講。三世,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四方,東、南、西、北。在前邊有三百功德,在後邊有三百功德,在左邊有三百功德,在右邊又有三百功德,這合起來是一千二百功德。那麼為什麼說眼睛只有八百功德呢?因為眼睛所見的不全,見前不見後、見左不見右。你這眼睛往前看,就看不見後邊了。有人說:「那我不信!要是開了眼,後邊也可以看得見!」那要說開眼的,現在是講一般沒有開眼的。佛法有種種的分別,你不要「籠統真如,顢頇佛性」;籠統,就是這麼混合著。

這眼本來是應該有一千二百功德,但是它不圓滿,只見前邊不見後邊;左右也可以見,但是左邊只見兩百五十功德,右邊又見兩百五十功德,左右各有五十個功德它見不著──你往兩邊看,你也不能看全了;你要想看全,就要把頭轉一轉,所以說它所見不圓滿。因為眼睛沒有完全的能力,左邊有兩百五,右邊有兩百五,前邊有三百,合起來只有八百功德。

這個耳朵,不論前後左右、上下四方,什麼地方有聲音,都聽得見,是具足的、圓滿的,沒有障礙,所以耳朵有一千二百功德。

這個鼻有進出息,一進、一出,這也作為三個四百來講,一進有四百、出去有四百,所以一呼吸有八百功德;但是在這一呼一吸之間,有停止的地方,那個停的地方也算四百功德,但因為不是具足的,所以鼻也只有八百功德。

我們的舌頭,舌是嚐味的,它很具足,無論什麼味,一到舌頭上,它都知道,所以舌也是有一千二百功德。

身怎麼有八百功德呢?身有觸,觸有順逆二緣。順,是你所歡喜的這種觸塵;逆,是你所不歡喜的這種觸塵。在這順逆之間,那麼歡喜作為四百功德,不歡喜又作為四百功德;在離開這歡喜、不歡喜──離了這個觸塵,又作為四百功德。它這兒只有順逆這兩種緣它知道,這作為八百功德;等離開,它就不知道,就沒有觸覺了!所以離開的這四百功德,是缺的。

意在第六意識,還沒有到第八識,這意識是屬於有思想。它一想,就什麼都知道,所以是很具足的,很圓滿的。這第六意識,也有一千二百功德。

這個受持、讀誦、書寫、解說《法華經》的人,都有這麼多的功德,以六根就有六千的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以這六千種的功德,來莊嚴自己的六根,令這六根都清淨了──眼根也清淨,耳根也清淨,鼻根也清淨,舌根也清淨,身根也清淨,意根也清淨,都清淨了!

D2. 別作六章解釋 分六
E1. 眼根功德 E2. 耳根功德 E3. 鼻根功德
E4. 舌根功德 E5. 身根功德 E6. 意根功德 E1. 分二
F1. 長行 F2. 重頌
今F1.

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亦見其中一切眾生,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知。

【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這個善男子和善女人,以父母所生的清淨肉眼。眼有五眼,有天眼、肉眼、慧眼、法眼、佛眼。有一首偈頌是:

天眼通非礙,肉眼礙非通,
法眼唯觀俗,慧眼了真空,
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

天眼是通的,肉眼是有所障礙的,法眼是觀俗諦的,慧眼是觀空的;佛的眼睛好像一千個太陽似的,照了一切中道、真諦。

【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他以父母所生的這個肉眼,就可以見到三千大千世界以內,和三千大千世界以外的所有山林河海。這要是譬喻起來,我們這身體就是山,我們這毛孔就是林,我們這血就是河,我們這臟腑就是海。那麼這個人,他以父母所生的清淨肉眼,能見到三千大千世界。四果阿羅漢,也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初地菩薩,可以看見一百個佛世界;二地菩薩,更要加上一倍,這看的都不同的。

【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阿鼻是梵語,譯為無間,就是無間地獄。無間,沒有間歇,總受罪。無間地獄裏頭,有五種的無間:趣果無間、受苦無間、時無間、命無間、身形無間。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往下能看見阿鼻地獄,往上能看見有頂天。有頂天,是三界最高的一層天,也就是非想非非想處天。

【亦見其中一切眾生,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知】: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非想非非想處天,中間這一切的眾生,這位法師也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以及眾生造業受報的因緣,起什麼惑、造什麼業、受什麼果報?將來這果報,生到什麼地方去?他完全都看得見,完全都知道!

F2.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於大眾中 以無所畏心 說是法華經 汝聽其功德
是人得八百 功德殊勝眼 以是莊嚴故 其目甚清淨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又想要把這個道理說得再詳細一點,所以又用偈頌來把它說一遍。

【若於大眾中,以無所畏心,說是法華經】:假使在大眾之中。在大眾之中說法,是不太容易的,因為有一種大眾威德畏。你如果沒有無畏的心,會生出一種恐懼,就不能說法了。好像你們各位,能以對著很多人來講說佛法,這都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因為你有這種聽聞《法華經》、講說《法華經》的功德,所以在大眾裏邊,你都無所恐懼,沒有什麼可以怕的心。你要是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你就不能聽法了。這位法師他於大眾中,沒有恐懼心,給大家講說這一部《法華經》,令其他人都明白。【汝聽其功德】:這個「汝聽」,就是對著常精進菩薩說的。常精進菩薩!你聽這位法師講經所得的功德,我現在為你說一說。

【是人得八百,功德殊勝眼】:這位法師,他能得到八百的眼功德,得到殊勝的眼。有的以「三世」來論一千二百功德,有的以「四方」來論一千二百功德。

眼睛怎麼只有八百功德呢?因為它見前不見後、見左不見右,所以就少了四百功德。眼睛看前邊、不能看後邊,能看左邊、右邊又看不見了;它總有不圓滿的地方,所以它的功德只有八百。本來前邊有三百功德,右有三百功德,左邊又有三百功德,那麼它因為只能看前,這三百功德存在;左右,只能看得多分,而有少分它看不見的,所以左邊兩百五十功德,右邊有兩百五十功德,這合起來是八百功德。這是眼睛得這種殊勝的眼功德。我們一般人也有眼睛,但是它只是看而已,談不到眼功德;他得到殊勝的眼,這眼能見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裏邊的事他也看得見,外邊他也看得見,不要得天眼通他就看得見!

【以是莊嚴故,其目甚清淨】:以這種種功德來莊嚴的緣故,所以他就得到清淨眼目。

父母所生眼 悉見三千界 內外彌樓山 須彌及鐵圍
並諸餘山林 大海江河水 下至阿鼻獄 上至有頂處
其中諸眾生 一切皆悉見 雖未得天眼 肉眼力如是

【父母所生眼,悉見三千界】:以父母所生的肉眼,就會變成清淨眼,所以這就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了!他完全可以見到三千大千世界內裏邊的眾生,又可以見到三千大千世界外邊的眾生;悉,就是完全。

【內外彌樓山,須彌及鐵圍】:好像彌樓山、須彌山、鐵圍山。彌樓山,這是一座大山。「彌樓」是梵語,翻譯為光明。須彌山,就是妙高山。鐵圍山在須彌山的外邊,有大鐵圍山;鐵圍山的外邊,又有七重香水海。【並諸餘山林,大海江河水】:還有其餘的山林、大海,和這一切的江、河,他都能看得見。

【下至阿鼻獄】:乃至往下看,可以看到阿鼻地獄。「阿鼻」是梵語,翻譯為無間。無間地獄,那是沒有間斷的,總要受罪,求出無期。在無間地獄裏頭,一個人也不覺得這地獄很鬆、很空洞的,還有很多空的地方;多人,他也不覺得這個地方少了。這也就是說,一個人也裝滿了這個地獄,一千個人也裝滿了這個地獄,一萬個人又可以裝滿了;這個地獄,就是這樣子,這叫無間,沒有空的地方。

墮落無間地獄是什麼樣的人呢?就是弒父、弒母、弒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這種人,都要墮這個地獄。弒父,殺父親;弒母,殺母親;弒阿羅漢,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就是僧人在那兒住著很好的、很和諧的,你到那兒講是講非,把這僧人講得都不和了。出佛身血,佛在世的時候,你把佛的皮肉或者割破了,這都是出佛身血;佛入涅槃之後,我們如果把佛像打壞了、碰掉一塊,這都是出佛身血的罪。這五種也叫五逆,這五逆罪就會墮無間地獄;若墮到這無間地獄,你要想出來,也就沒有法子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出去?或者有菩薩放光,或者有佛放光,照到你那個地方,那時候才可以出去,但是這個機會是很少的。

【上至有頂處】:往上邊,他能看到這非想非非想處天。非想非非想處天,這是無色界的第四層天,就是三界之頂上,所以又稱為有頂天。這個天是在世界上最高的天,你想都想不到,你沒有法子想得到的地方;就是任何太空的火箭──打月球的火箭,也打不到那地方。所以科學再昌明,也到不了那個地方。但是要是講說《法華經》的這位法師,他就能到那個地方了──他也不是能到那個地方,他是能看見這非想非非想處天;這叫有頂天,這天之中它是最高的了。

【其中諸眾生,一切皆悉見】:在有頂天到阿鼻地獄中間所有的一切眾生,這位講說《法華經》的法師,他都可以看得見的。【雖未得天眼,肉眼力如是】:雖然他沒有得到天眼,但是父母所生的肉眼力量,就能有這麼大的功德,能上看到有頂天,下看到阿鼻地獄去。

E2. 耳根功德 分二
F1. 長行 F2. 重頌
今F1.

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淨耳,聞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其中內外種種語言音聲。

【復次常精進】:釋迦牟尼佛又再叫一聲,常精進菩薩!【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假使有持五戒、修十善的男人,或者持五戒、修十善的女人,或者受具足戒的比丘,或者受具足戒的比丘尼,或者受菩薩戒的菩薩,或者受沙彌戒的沙彌,他們來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受之於心,持之於身。【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或者他能對著經本來讀,或者他能離開經本來背誦,或者他能給一般人來講說,或者他能書寫。【得千二百耳功德】:這位法師,他就會得到一千二百耳功德。耳是很圓融無礙的,它前後、左右、上下都可以聽聲音。

【以是清淨耳,聞三千大千世界】:以父母所生這個清淨耳,能聽到三千大千世界內外一切音聲,【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其中內外種種語言音聲】:下至無間地獄,上至非想非非想處天,在這其中種種語言音聲,都能聽到。不但是清楚,而且還能分別是什麼聲音。

象聲馬聲牛聲,車聲,啼哭聲、愁歎聲,螺聲鼓聲、鐘聲鈴聲,笑聲語聲,男聲女聲、童子聲、童女聲,法聲非法聲,苦聲樂聲,凡夫聲、聖人聲,喜聲不喜聲。

【象聲馬聲牛聲】:象是什麼聲、馬是什麼聲、牛是什麼聲,他聽見這個聲音就知道。你前生是頭象,或者來生是頭象;或者前生是匹馬,或者來生是匹馬;他一聽你這個聲音,就知道你這前因後果!「這個人,原來前生他是頭牛,今生轉世成人,他這個聲音,還有牛味道!」那個牛的聲音還沒斷呢!又聽這個人的聲音:「不得了!來生他要投生做牛去了!」不要說看你,閉上眼睛,一聽你這個聲,就知道你將來做什麼。你看妙不妙?這是一個講法。又可以在這種種的聲音之中,一聽這聲音,他就知道了,能分別出來這是牛聲、那是馬聲、那是象聲!譬如,這聲音裏邊有很多種聲,有人聲、馬聲、牛聲、鴿子叫的聲,什麼聲都有;那鴿子一叫,就那麼「咕、咕──」,雞一叫,就那麼「咯、咯──」。所以不要說見這個人、見這個形,一聽聲,就什麼都知道了,知道他怎麼樣來的,怎麼樣去的。

【車聲】:你看!這車的聲音,他也知道。

【啼哭聲、愁歎聲】:有的人一說話就「嗚、嗚──」,聲音一點也不響,好像要哭似的,他的聲音總有一種悲音。有的人就「唉──」,這愁歎了!這不是說只聽他這個哭聲和愁歎聲,連他將來怎麼樣有什麼不好?他怎麼有這麼哭音也都知道。「喔!他將來有一些意外,他就要撞車、要死了!所以他現出哭的聲來了。」或者愁嘆聲,「喔!為什麼他愁歎呢?他有什麼問題不能解決啦!」這一聽這聲音,就知道他有什麼事情。

【螺聲鼓聲、鐘聲鈴聲】:螺聲,就是寶螺聲;寶螺一吹,「嗚──」那個聲。鼓聲,法鼓的聲音,就我們這鼓聲。為什麼要打鼓?哦!他們那兒又上課了,有中文課了!鐘聲,一打鐘,哦?他們那兒做什麼啦?那兒講經了!鈴聲,你敲鈴,他也知道要拜佛了。這都一樣的,就是這麼回事嘛!

【笑聲語聲】:我這麼一講,你那兒就笑了!這是笑聲。語聲,就是講話的聲音。總而言之,【男聲女聲、童子聲、童女聲】:一聽聲音,就知道他現在是個男人,將來他要做女人了;或者前生她是個男人,今生做女人了!你聽人講話,種種人有種種的聲音,聲音都不同。昨天來的是果先的朋友,他和果地的聲音差不多;我聽他在這兒講話,我就以為是果地講呢!細一聽,又不是。我雖然不能聽這種種的聲,但是也多少可以聽著有一點差別。童子聲,童男的聲音。童女聲,童女的聲音。

【法聲非法聲】:那兒講經說法呢!這是法聲。非法聲,就是他們那兒在胡說八道呢!盡講非法的話,不要聽他的!

【苦聲樂聲】:啊!那個地方真是痛苦了,發出一種苦聲。樂聲,他們那班人怎麼那麼快樂呢?

【凡夫聲、聖人聲】:凡夫聲,一聽你這聲音,就知道你是個凡夫,沒有證果,不是阿羅漢。聖人聲,一聽這聲音,就知道這是個聖人聲音。你看!你不能瞞得了這個法師的,這個法師,沒有法子瞞得了。

【喜聲不喜聲】:歡喜的聲和不歡喜的聲音。

這種種的聲音,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都能聽到,又能分別清楚知道,所以你不能瞞得了他的。

天聲、龍聲、夜叉聲、乾闥婆聲、阿修羅聲、迦樓羅聲、緊那羅聲、摩?羅伽聲,火聲、水聲、風聲,地獄聲、畜生聲、餓鬼聲。

【天聲】:天,就是三界諸天(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為什麼會生到天上去呢?因為人持五戒、修十善,所以死後就生到天上,享受天福。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他能聽到天上的人所說的聲音。一聽這個人,啊!這個人將來會生天!或者一聽這個人,知道這個人是從天上來的,現在又做人世間的人了!

【龍聲】:有龍神的聲。一聽龍這個聲音,知道這條龍在往昔生中做過什麼事情,牠是什麼因緣而墮龍身;或者他將來要墮龍身,或者牠現在已經是龍身。這是講過去、現在、未來,或者他過去是龍身,現在是人身;或者現在是人身,將來是龍身;或者過去是人身,現在變成龍身。一聽聲音,就知道這前因後果。

【夜叉聲】:夜叉,是一種鬼的名字;這是梵語,翻譯為速疾,跑得非常快的捷疾鬼。有可以在陸地上跑的地行夜叉,又有可以在虛空裏邊飛行的空行夜叉。

【乾闥婆聲】:乾闥婆是梵語,翻譯為嗅香神,他歡喜聞香味。帝釋天有大法會,玉帝一燃起牛頭栴檀香,他就嗅香而至,到玉帝那地方,就給玉帝奏音樂、跳舞戲。乾闥婆也是有過去、現在、未來這三種講法。或者他過去是人身,現在是乾闥婆身;或者現在是人身,未來是乾闥婆身。這位法師一聽他這聲音,就知道他過去的因、現在的果和未來的果。

【阿修羅聲】:阿修羅是梵語,翻譯為無端正。男的阿修羅相貌生得非常醜陋,女的阿修羅相貌生得非常美麗。天上的阿修羅,有天福,沒有天人的德行,其性好鬥。這阿修羅的聲音,也是按照三世來說:或者過去是阿修羅,現在是人;或者現在是阿修羅,將來是人;或者現在是人,將來是阿修羅。這位法師一聽他這個聲音,就知道他將來受什麼果報。

【迦樓羅聲】:迦樓羅是梵語,翻譯為金翅鳥。大鵬金翅鳥專吃龍,牠吃龍,就好像我們人吃麵條一樣。龍雖然是很大一條,還是屬於蟲子之類的,不過牠是蟲類最大的。所有的鳥都吃蟲子,小鳥就吃小蟲子,大鳥吃大蟲子,大鵬金翅鳥是鳥類中最大的,牠就吃龍這大蟲子。

大鵬金翅鳥的翅膀,一展開有三百六十由旬那麼長,牠用翅膀一搧,把海水就都給搧成兩半,這三百六十由旬的地方就沒有海水了。龍是在水裏藏著,這時候沒有水了,龍就露出來,沒有地方可以隱藏牠這個身體了;於是大鵬金翅鳥就把龍像吃麵條似地,那麼吞到肚裏去了。所吃的,都是年輕的龍,老龍在水最深的地方藏著;把年輕的龍都給吃了,老龍也就沒有法子再不管了,於是想辦法來對治這大鵬金翅鳥。龍王想盡了方法,也沒有法子可以對抗大鵬金翅鳥。以後突然想起來:「哦!釋迦牟尼佛是最大慈悲心,我去請佛來幫助我!」於是來到佛所,求佛來救牠。

釋迦牟尼佛問:「我為什麼要救你呢?你有什麼災難了?」龍王就說:「現在在這個世界上,有大鵬金翅鳥,牠把我的龍子龍孫都給吃了,將來我這龍的種類就會斷絕了。求佛慈悲,來救一救我們這龍的種類!」佛說:「那沒有什麼問題!我把這舊的袈裟送給你。你把這袈裟拆成一縷一縷,每一條龍的角上掛一縷線,就可以了!」龍王回去就照辦,大鵬金翅鳥再把海水搧乾了,也看不見龍在什麼地方,就看見佛的袈裟在那兒。

大鵬金翅鳥也有點神通,牠知道是釋迦牟尼佛用神通來救龍,所以也來佛所,對佛說:「世尊!您不給我們龍吃,我們就都要餓死了!我們吃的又多,一定要龍那麼大的身體才夠吃得飽,現在龍沒有了,那我們是要餓死囉!您這是對龍慈悲,對我們大鵬金翅鳥可就不慈悲了,您這就不普遍、不平等了!」

佛說:「在我法裏頭,要戒殺放生,你吃龍,這也是殺生。你殺生,冤業越結越深,今生你吃龍,來生龍吃你,這互相吞食,冤業不能了。你現在不要吃龍了,要吃齋,不要再吃肉了!」金翅鳥問:「那吃齋,我吃什麼齋呀?到哪地方有齋吃啊?」佛說:「以後我的弟子在午齋的時候,他們送一份供養給你,你以後就不要吃龍了!」這樣子,釋迦牟尼佛和大鵬金翅鳥訂下這個條約。

以後龍也不需要怕大鵬金翅鳥,大鵬金翅鳥也沒有餓死,乃至於到現在,我們在午齋時送出七粒米,一份就是給大鵬鳥吃的。你一送這個食出去,要是開五眼的人,就會看見大鵬金翅鳥飛來,把這個東西吃了。所以牠不需要吃龍,也餓不死的。因為我們受佛這個遺囑,所以到任何地方,佛的弟子吃飯,都應該給這大鵬金翅鳥送一份供養去。

【緊那羅聲】:緊那羅,也是天龍八部之一,翻譯為疑神,因為他頭上長了一個犄角,令人懷疑,就稱為疑神。他也是在帝釋天那地方奏音樂的,是帝釋天的樂神。玉帝──就是忉利天主,一有大的宴會,他去給奏音樂,奏的音樂非常好聽。

【摩?羅伽聲】:摩?羅伽,翻譯為蟒神,這是大蟒蛇。

以上是天龍八部,他們各有所因,所以將來各有所成的果。這樣種種的聲音,講說《妙法蓮華經》的這位法師,都會知道,皆能明瞭。

【火聲】:火的聲音,這位法師一聽,就知道過去被火燒的聲,或者現在被火燒的,或者將來會被火燒的這種聲音。

【水聲】:或者一聽這水的聲音,就知道,哦!這個地方,在過去被水淹過,或者現在就要被水淹了,或者將來一定會被水淹的。

【風聲】:本來打颶風,這風還沒有來,一聽這個聲音,就知道在幾萬里地的地方有個颶風,那颶風就要到這地方來了!或者現在颳的風,知道這風裏邊是什麼因緣颳的風?或者將來這個地方會颳風。總而言之,也是過去、現在、未來這三世的聲音,這位法師都知道。

【地獄聲】:這位法師,一聽這個人的聲音,就知道他將來一定會墮地獄的,或者他是從地獄那兒來的。現在地獄有種種的聲音,他也聽得見了。

【畜生聲】:畜生,就包括一切的動物;牠的聲音也都知道。或者一聽這個人的聲音,就知道他以前是做畜生的,或者將來他要做畜生;或者一聽這畜生的聲音,就知道將來牠還會做畜生。

【餓鬼聲】:餓鬼最難找吃的東西,甚至於幾個大劫也找不著一滴水、一滴血,或者一滴酒來喝,做餓鬼是很痛苦的。所以你們不要盡想吃東西,想吃東西,就會變餓鬼的。

人們所吃的東西,就當吃藥那麼吃,不要拿它當怎麼樣好吃、怎麼樣有營養。我們因為這個身體若不吃藥,它就要沒有生命,所以一定要吃這個藥,就是那五種的觀所說的,「正事良藥,為療形枯」嘛!

「五觀」就是:(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有這五種的觀想,你所吃的東西才能消化得了;你若沒有作這五種的觀想,所謂「三心不了水難消,五觀若明金也化」。三心,是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你若三心不了,就是喝口人家供養你的一杯水,你也消受不了;這五種觀想,你若明白了,就是吃下去金子,也可以消化了。所以出家人在吃午飯的時候,一定要念供養咒,然後不打妄想來應供,來用齋飯。

比丘聲、比丘尼聲、聲聞聲、辟支佛聲、菩薩聲、佛聲。

【比丘聲、比丘尼聲】:這位法師,一聽這個人的聲音,知道這個人前生是個比丘,或者知道這個人現在就要來做比丘了,或者知道這個人來生會做比丘;一聽他的聲音,就知道他將來的果報如何。這比丘尼也是這樣子,或者過去世做比丘尼,現在沒有做;或者現在做比丘尼,將來又會做比丘尼。這種種的比丘聲、比丘尼聲,這位法師也分別得清清楚楚的。

【聲聞聲、辟支佛聲】:聲聞是聞「四諦」──苦、集、滅、道,而悟道的。辟支佛是修「十二因緣」而悟道的。

【菩薩聲】:或者菩薩的聲音。菩薩是修六度萬行,而行菩薩道。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一聽這個人的聲音,就知道三世的因果──或者過去世是菩薩,現在又做個普通的人;或者現在是菩薩,或者將來做菩薩。

【佛聲】:或者一聽這個人的聲音,喔!這是個佛聲音!

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聲,雖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淨常耳,皆悉聞知,如是分別種種音聲,而不壞耳根。

【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聲】:總而言之,在這三千大千世界之內和三千大千世界之外,所有一切的聲音,這位法師,【雖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淨常耳,皆悉聞知】:雖然還沒有得到天耳通,可是以父母所生這個清淨的普通耳,完全都能聽見。【如是分別種種音聲,而不壞耳根】:都能分別詳細,而明白種種的音聲。雖然聽種種的聲音,還不被這些聲音所轉,不被這些聲音所染污,不被這些聲音所轉變;就是有什麼聲音,聽是聽,但是無所著住。因為不著住,所以他就不會壞耳根;如果著住到聲音上,就會壞了耳根。

F2.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父母所生耳 清淨無濁穢 以此常耳聞 三千世界聲
象馬車牛聲 鐘鈴螺鼓聲 琴瑟箜篌聲 簫笛之音聲
清淨好歌聲 聽之而不著 無數種人聲 聞悉能解了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願意重宣以上的意思,而用偈頌再把它詳細說一說。

【父母所生耳,清淨無濁穢】:受持《妙法蓮華經》的這位法師,以父母所生的肉耳,非常清淨而沒有污濁。【以此常耳聞,三千世界聲】:用這個普通的耳朵,就可以聽見三千大千世界內外一切的聲音。

【象馬車牛聲,鐘鈴螺鼓聲】:或者是象聲、馬聲、車聲、牛聲,他都分別清清楚楚的。所有的鐘聲、鈴聲、螺聲、鼓聲,他也能分別得清清楚楚。【琴瑟箜篌聲,簫笛之音聲】:琴、瑟、箜篌,這都是奏音樂用的樂器,或者現代的吉他之類的。以及簫聲、笛聲,所有種種樂器的音聲。這位法師,完全能聽到,又能分別清楚是什麼樂器的音聲。

【清淨好歌聲,聽之而不著】:或者有的人,用清淨的音喉唱出好聽的歌聲,這位法師他也聽得清清楚楚的;雖然聽種種的聲音,但是他可不著住。【無數種人聲,聞悉能解了】:沒有數量那麼多種人的聲音,無論你是什麼人講的,他都可以聽得清清楚楚的,也能明白。

又聞諸天聲 微妙之歌音 及聞男女聲 童子童女聲
山川險谷中 迦陵頻伽聲 命命等諸鳥 悉聞其音聲
地獄眾苦痛 種種楚毒聲 餓鬼飢渴逼 求索飲食聲
諸阿修羅等 居在大海邊 自共言語時 出於大音聲
如是說法者 安住於此間 遙聞是眾聲 而不壞耳根
十方世界中 禽獸鳴相呼 其說法之人 於此悉聞之

【又聞諸天聲,微妙之歌音,及聞男女聲,童子童女聲】:這位法師,又能聽見諸天的聲音,又能聽到諸天微妙的歌聲,又能聽到男人聲、女人聲,又能聽到童男、童女的聲音。

【山川險谷中】:在山川和最危險的山谷中,【迦陵頻伽聲】:有迦陵頻伽鳥的音聲。迦陵頻伽,這種鳥在沒有出卵的時候,牠在卵裏邊就會鳴;那聲音,比一般的鳥叫得都好,所以又稱為好聲鳥,又叫仙音。這種鳥所唱的聲音非常之好!【命命等諸鳥】:命命鳥,就是共命鳥。這種鳥,是報同業別,所受的報是一樣的,但是所造的業分別。所以在一隻鳥身上,生出兩個頭、兩個口──吃東西,牠也搶著吃、牠也搶著吃;叫,牠叫、牠也叫,這叫共命之鳥。你們看過這種鳥沒有?【悉聞其音聲】:這位法師,完全聽見牠們的聲音。

【地獄眾苦痛,種種楚毒聲】:所有地獄那苦痛的聲音,或者種種被打的、受種種痛苦的聲音,這位法師完全都聽得見。

【餓鬼飢渴逼,求索飲食聲】:這餓鬼飢渴交迫,逼迫得很難受。越餓越找不著東西吃,越找不著東西吃就越餓,餓得肚子裏頭都要著火了,這叫「飢渴逼」。餓鬼飢渴所逼迫的聲音,他們到處尋找飲食的聲音,這位法師都能聽見。

【諸阿修羅等,居在大海邊,自共言語時,出於大音聲】:所有的阿修羅,他們住在大海的旁邊,互相談話的時候,發出很大的音聲。好像海邊上的鱷魚,那都是阿修羅;牠們一出來找東西吃,都是互相示威,這隻也出一種大聲音,那隻也出一種大聲音。

【如是說法者】:像以上這樣,這位講說《妙法蓮華經》的法師,【安住於此間】:此間,是這個地方;什麼地方?就是「慈悲」,他安穩住在「慈悲」上。慈悲一定要多多的,少了慈悲,是不可以的。修道的人,切記不要把慈悲弄沒有了!若沒有了慈悲,那就非常危險,阿修羅就要來找你了;你若慈悲,阿修羅就拿你沒有辦法!【遙聞是眾聲,而不壞耳根】:在很遠的聲音,他也聽得見,但是可不會壞的耳根。

【十方世界中】:在十方世界裏邊,【禽獸鳴相呼】:這禽獸互相鳴、互相呼應。你看!在山上那個獸,這隻叫一聲,那隻也會回一聲,都是互相你招呼牠,牠就招呼你。所有飛禽和走獸這麼互相爭鳴、互相呼叫的聲音,這一切的聲音,【其說法之人,於此悉聞之】:這位說法的法師,他都完全聽得到,也都明瞭。

其諸梵天上 光音及遍淨 乃至有頂天 言語之音聲
法師住於此 悉皆得聞之

說法這位法師,不動道場,遍知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的音聲。【其諸梵天上,光音及遍淨,乃至有頂天】:梵天,就是色界大梵天;光音天,就是二禪天;遍淨天,就是三禪天;乃至,就是也包括四禪天。有頂天,就是無色界最高一層天,也就是非想非非想處天。【言語之音聲】:從初禪、二禪、三禪、四禪,乃至有頂天上,他們所說的言語音聲,【法師住於此,悉皆得聞之】:講解《法華經》這位法師,就在講經這個道場,他完全能聽到諸天的言語聲音,其餘的聲音也都聞得到。

一切比丘眾 及諸比丘尼 若讀誦經典 若為他人說
法師住於此 悉皆得聞之

【一切比丘眾,及諸比丘尼】:所有一切的出家比丘僧和比丘尼,【若讀誦經典,若為他人說】:他們或者讀經典,或者誦經典,或者書寫經典,或者為他人演說經典。【法師住於此,悉皆得聞之】:這位法師就在講經法會這個地方,所有一切的聲音,他都聽得見。

復有諸菩薩 讀誦於經法 若為他人說 撰集解其義
如是諸音聲 悉皆得聞之

【復有諸菩薩,讀誦於經法,若為他人說】:又有一類菩薩,或者常常修習佛法,或者讀誦,或者為他人講說《妙法蓮華經》。【撰集解其義】:撰,就是自己另外作一篇文章。集,或者找到其他書上有的文字,來註解這一部經,還是同樣這一部經。【如是諸音聲,悉皆得聞之】:好像這一類的音聲,講經這位法師都能聽得清清楚楚的!

諸佛大聖尊 教化眾生者 於諸大會中 演說微妙法
持此法華者 悉皆得聞之

【諸佛大聖尊,教化眾生者】:菩薩聲,這位法師都知道;諸佛的聲,妙不可思議,但是這位法師也知道。諸佛是世間大聖的人,是教化一切眾生的一位覺者。【於諸大會中,演說微妙法】:在一切大會之中,諸佛演說為實施權、開權顯實,這種微妙不可思議的法。【持此法華者,悉皆得聞之】:受持《妙法蓮華經》的這位法師,完全都聽得清清楚楚的。

三千大千界 內外諸音聲 下至阿鼻獄 上至有頂天
皆聞其音聲 而不壞耳根 其耳聰利故 悉能分別知
持是法華者 雖未得天耳 但用所生耳 功德已如是

【三千大千界】:我們這個世界,只是一個小世界。這一個須彌山、一個日、一個月、一個四大部洲,這叫一個世界;積集成一千個世界,有一千個須彌山、一千個日、一千個月、一千個四大部洲,這是一個小千世界;再積集一千個小千世界,這是一個中千世界;再積集一千個中千世界,這是一個大千世界。因為說三個千的緣故,所以為三千大千世界。

所以你不要眼光那麼小、心量那麼窄,美國人就只知道美國,英國人就知道英國,法國人只知道法國,德國人只知道德國,就知道那一個小地方。我們這一個國家,要是往三千大千世界來比,就好像一粒微塵那麼小似的,沒有什麼好不得了的。說是:「我不知道有這麼多的世界嘛!」你若知道有這麼多的世界,你就成了佛了,不是凡夫了!你爭心也沒有那麼多,貪心也沒有那麼重,癡心也沒有那麼一大堆了!一大堆,就是太多了!

【內外諸音聲】:這三千大千世界以內的、以外的,所有一切的聲音,這位講解《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他都知道;他一講《妙法蓮華經》,就有這麼多、這麼大的神通。

【下至阿鼻獄】:下到這阿鼻地獄。阿鼻地獄就是無間地獄,一人也滿,多人也滿。你一個人在那地方,覺得也沒有空的地方;你人多了在那裏邊,也沒有覺得擁擠。就是你一個人,也是滿這個地獄;有幾萬萬個人,這個地獄也裝得下你們。為什麼呢?是你業障所現的,就現這個無間地獄。【上至有頂天】:那麼下到阿鼻地獄,上就到有頂天。這個有頂天,就是非想非非想處天;你思想想不到,沒有法子想到那麼樣高的地方。

【皆聞其音聲,而不壞耳根】:可是,雖然那麼高的有頂天,那麼深的無間地獄,所有的聲音,這位法師都聽得清清楚楚的;雖然聽得清清楚楚的,但還不會損壞他的耳根。聲音太多了,一聽,會把耳朵聽聾的,會把耳根壞了。他雖然聽這麼多的聲音,耳根還不壞。【其耳聰利故,悉能分別知】:聰,是聰明;利,是銳利。這個耳根非常聰明銳利,就是你這一句話說還沒說完,他那兒給你聽完了。你看,就這麼快!他聽見你一句,就知道你整個的道理;聽見你一個字,他就知道你想要說什麼,所以能分別得清清楚楚。

【持是法華者,雖未得天耳,但用所生耳,功德已如是】:受持《法華經》的這位法師,雖然他沒有得到天耳通,但是用父母所生這個普通的耳朵,就能聽到一切的音聲;他所有的功德,已經有像上邊所講的這麼多!

在前邊所講的「耳根」,有肉耳、天耳、法耳、慧耳、佛耳,和眼是一樣的。現在這位法師,他也不是肉耳,也不是天耳、慧耳、法耳、佛耳,就是父母所生這個普通的常耳。你也有這個耳,我也有這個耳,但是你不會講說《法華經》,你就不會聽這麼清楚的聲音;這一位法師他會講《法華經》,所以他就可以遍聽三千大千世界的聲音。

E3. 鼻根功德 分二
F1. 長行 F2. 重頌
今F1.

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成就八百鼻功德。

【復次常精進】:釋迦牟尼佛又說,我再跟你講一講,常精進菩薩!【若善男子、善女人】:假使世間上,有修五戒、行十善的男子和女人,或者受比丘戒和比丘尼戒的出家人,或者受菩薩戒的男子和女人。【受持是經】:他們能受之於心,持之於身──能身體力行,躬行實踐這一部《法華經》,能照著《法華經》所說的道理去修行。【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成就八百鼻功德】:或者僅僅地對著《法華經》的本來讀一遍,或者離開《法華經》的本來背誦一遍,或者為他人講解這《法華經》,或者用筆恭恭敬敬地來把它寫出來,這樣能有什麼好處呢?成就八百鼻功德。你看!這鼻子也有了功德。

以是清淨鼻根,聞於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內外種種諸香,須曼那華香、闍提華香、末利華香、薝蔔華香、波羅羅華香、赤蓮華香、青蓮華香、白蓮華香、華樹香、果樹香、栴檀香、沉水香、多摩羅跋香、多伽羅香,及千萬種和香,若末若丸、若塗香,持是經者,於此間住,悉能分別。

【以是清淨鼻根,聞於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內外種種諸香】:這個鼻子的功德是誰給它的?是這位法師給它的。這位法師因為受持《法華經》,才能有八百鼻功德;若不受持《法華經》,不要說是八百,連八功德恐怕都沒有。以這種清淨的鼻根,他能聞到三千大千世界以內,和三千大千世界以外,乃至於上下各方一切的種種諸香。

這個世界上,在虛空裏頭,這個日月有無量無邊的。不過在我們這個小世界,在南贍部洲,就看見我們這個日月。到其他的地方,還另外有其他的世界,有其他的世界的日月,不過我們現在沒有到那兒,是不知道的。

有人說是:「到這個月球裏,那是月球的世界,那是不是算一個另外的世界?」你到月球那個地方,那還是這個世界的界限內,沒有到其他的世界呢!到其他的世界,你又看不見這個世界了,就都看不見我們這個世界的日、月、星辰;你看見的,是另外一個世界的。「那個日月,和我們這個同不同呢?」等你見到就知道了!或者那個太陽是三角形的也不一定,或者那個月亮是個四方形也未可知。不過,你到那個世界就知道那個世界的境界了;沒有到的時候,不可預測。

我們不要像那一些個糊塗科學家,總要測量測量,測來測去測死了,他還不知道這個世界是怎麼回事?頭髮也都白了,眼睛也都花了,牙也都掉了,耳朵也都聾了,這個世界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等他將要知道的時候,喔!就死了。他這一死了,那個又要重頭再研究;一研究,研究剛剛有點眉目了,啊!他也又死了!所以呀,科學家研究這麼多年,也研究不出個所以然的情形來,啊!這真可憐呢!

卍    卍    卍

那麼今天呢,我相信啊,就講到這個地方就得了。願意呀,知道這個香啊,還要等到明天。

今年我們這個暑假班完了之後,人還是很多。有的想跑的人也不願意跑,大約是打坐坐得腿睡覺了,邁不動步了:這是一個理由。再有一個理由就是這腿懶了,不願意邁步了。還有一個理由,就是心也懶了,也不願意邁步了。所以,想要跑的人,也就沒有跑;已經跑的人又回來了,所以人還這麼多。人多,大家要互相幫助。幫助什麼呢?幫助修道。

我們在什麼時候舉行這觀音七。這觀音七,是念觀音菩提薩埵最好的一個機會。在中國打觀音七,有人要包功德,包著做功德;在美國這兒,因為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麼功德,也不知道有什麼功德,也不知道功德是什麼,所以,我相信沒有人包。中國怎麼樣包法呢?說這兒要打觀音七,我做一個齋主。齋主就是天天來拈香,到佛前上供的時候就來拈香,拈頭一支香。這因為你們以前沒有信過佛,都不知道這佛教裏頭有這麼多的妙處。拈頭一支香,這是佛第一眼就看見你了。那麼有的齋主,就是這個住持法師拈完了香,他跟著拈第二支;跟著拈香,這叫這個齋主的香。那麼,要得到拈這支香,最低限度要拿或者三千,或者五千塊錢,或者一萬塊錢,說這個打念佛七所有的開銷都我來包著,我來拿。另外有誰願意給錢呢,那他不管。我相信在美國這兒沒有這樣的。但是,我們來參加這個打念佛七的都要做功德。你每一個人要在這時候和觀音菩薩結結法緣。這是今天,我告訴你們一個小小的消息。

卍    卍    卍

【須曼那華香、闍提華香、末利華香、薝蔔華香、波羅羅華香】:有須曼那華香;「須曼那」是梵語,譯為稱意。這種花又香、又美麗,有白的,有黃的。又有闍提華香;「闍提」也是梵語,譯為金錢華。這種花是黃色的,花開得好像一個個金錢似的。又有茉莉華香,這種花也是很香的。又有薝蔔華香;「薝蔔」是梵語,譯為黃華,又譯為金色華,因為花黃得好像金子那樣子。又有波羅羅華香,這種花叫重生華。怎麼重生呢?因為這種花開過一次,又能重覆再開一次花。

【赤蓮華香、青蓮華香、白蓮華香】:赤蓮華香,就是波頭摩華,有紅色蓮華的香。青蓮華香,就是優缽羅華,有青色的蓮華這股子香氣。白蓮華香,就是芬陀利華,有白色的蓮華這股香氣。【華樹香】:這種樹開了花,那就香了。【果樹香】:這種果樹,果子成熟了,也放出一股香味。

【栴檀香、沉水香、多摩羅跋香、多伽羅香】:又有牛頭栴檀香;這種香,點上能香四十里。又有沉水香;這種木質,好像鐵,又好像石頭那麼重,所以放在水中,它就會沉到水底,但是它這股香氣是非常的大。又有多摩羅跋香;「多摩羅跋」是梵語,譯為性無垢,自性裏邊沒有塵垢;又譯為藿香,在中藥材裏,有這種藿香。又有多伽羅香;「多伽羅」也是梵語,譯為根香,這種樹木的根子非常香的。

【及千萬種和香】:前邊這是種種的香,現在又把這千萬種的香都和到一起。【若末若丸】:或者為末;末,是末香。或者為丸;丸,是丸香。什麼叫末香?就是一心散為萬善;什麼叫丸香?就是萬善仍歸一身。【若塗香】:或者為塗香,就是向身上塗的這種香。

【持是經者,於此間住,悉能分別】:受持這部《妙法蓮法經》的這位法師,就在這個地方住。慈悲謂之「此間」,就是住到慈悲上。前邊所說這種種的香,他都能分別清清楚楚的,是什麼香,一點也不會混的;就是千萬種的香和到一起,他也能分別出來。

又復別知眾生之香,象香馬香牛羊等香,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及草木叢林香,若近若遠,所有諸香,悉皆得聞,分別不錯。

【又復別知眾生之香】:又能特別的知道,所有一切眾生所放的香氣。【象香馬香牛羊等香】:好像有的象身上會放香的,馬也會放香,還有牛的香氣、羊的香氣,這種畜生的香氣。什麼叫「香」?香就是「善」;什麼叫「惡」?惡就是「臭」。這香和臭,就代表善、惡兩個味道。

【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還有男人的香氣、女人的香氣、童子的香氣、童女的香氣,【及草木叢林香】:以及種種的草、種種的木,一切叢林所放的香氣。【若近若遠,所有諸香,悉皆得聞,分別不錯】:不論是在近處,還是在遠處,所有這一切的香氣,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他都可以得聞,都分別得清清楚楚這種種的畜生香、草木香、人物香。

持是經者,雖住於此,亦聞天上諸天之香,波利質多羅、拘鞞陀羅樹香,及曼陀羅華香、摩訶曼陀羅華香、曼殊沙華香、摩訶曼殊沙華香、栴檀沉水,種種末香,諸雜華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無不聞知。

【持是經者,雖住於此,亦聞天上諸天之香】:受持《妙法蓮華經》的這位法師,雖然他在人間住,但是諸天的香,他也都可以聞得到。

【波利質多羅、拘鞞陀羅樹香】:在忉利天上,帝釋那個園子裏有一棵樹,叫天樹王;這種樹,它也會放香的,香氣周遍五十由旬。波利質多羅,就是天樹王的香。拘鞞陀羅樹,也是在天上的,不是人間的樹;這種樹叫大遊戲樹,諸天可以在這樹下遊戲,很好玩的。

【及曼陀羅華香、摩訶曼陀羅華香、曼殊沙華香、摩訶曼殊沙華香】:又有曼陀羅華香,就是小白花香;又有摩訶曼陀羅華香,就是大白花香;又有曼殊沙華香,就是小紅花香;又有摩訶曼殊沙華香,就是大紅花香。

【栴檀沉水,種種末香,諸雜華香】:又有栴檀香,又有沉水香,又有在天上的種種末香,又有和一切都混合到一起這種種雜花的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無不聞知】:像這些天上種種的香,香與香之間互相和合所放出的香氣,受持《妙法蓮華經》這位法師,他都可以聞到,知道是什麼香。

又聞諸天身香,釋提桓因在勝殿上,五欲娛樂嬉戲時香,若在妙法堂上,為忉利諸天說法時香,若於諸園遊戲時香,及餘天等男女身香,皆悉遙聞。

【又聞諸天身香】:天上的人,身上常常放香。我們人間的人,有的人身上也有香氣,是怎麼香?擦點香粉、塗點香水,把身上弄得都有香。天上人不必擦香水,不必用化妝品,那是天然的香。怎麼有香呢?因為持戒清淨。人持戒清淨,身上就會放出香味來;若不持戒的人,身上就會有一股臭味出來。這香味,代表你做善做得多;臭味,代表你做惡做得多。等到天人身上一沒有香氣,那天人就該死了。你不要以為天上的人就永遠都活著的,天上的人,他有「五衰現相」的時候。這五衰一現相,他自己就知道他要死了。不要說天上的天人,就天主都會墮落的。五衰現相是:

(一)花冠萎謝。天人所戴的帽子是一頂花冠,好像一朵花似的一頂花帽子;這一朵花,是常常新鮮的,沒有什麼塵土。等他五衰現相──這種衰敗的情形現出來的時候,他這花冠就自然落了,也不新鮮了;不單不新鮮,花都凋謝了,就不成一頂帽子的樣子。這是一衰。

(二)衣著塵埃。天人所穿的衣服,不像我們人間的人所穿的衣服,時間一久就骯髒了,要拿去洗一洗。天人所穿衣服非常清潔,不用洗的,因為天上最清淨,沒有塵埃。等到他五衰一現相的時候,也不知道怎麼,衣服上就有了塵埃、不乾淨了!好像我們吃東西把東西掉到衣服上,就生了一塊油的痕跡、印子。

(三)兩腋汗出。天人不出汗的,就天再熱,他也不出汗,甚至於他那個地方根本就沒有熱的時候,總是清涼的,所以他身上總沒有汗出,很潔淨的。等到五衰現相時,他的兩胳臂底下那地方就自然流出汗水!這也是一衰。

(四)體放臭味。天人的身上,總是放香的,有一股香氣;善大的,香氣就多一點,善少的,香氣就少一點。等到他五衰現相時,他這身上放出一股臭氣。這一股臭氣,不是像我們人間這個臭狐,身上有好像牛、或者魚那一股味道,又腥又羶;不是的,他這個臭氣放出,也就像我們人出汗那股汗泥味,他也有了。因為天上根本就沒有這種臭味,那麼他身上有一股臭氣,其他天人都受不了,就都給熏跑了。

(五)不樂本座。天人常常是坐著的,出外也坐著;他就坐到他那宮殿裏的椅子上,宮殿自然都會飛的。那比我們人間機器造的交通工具要用汽油,方便得多,他什麼都不用的,願意到什麼地方去,就可以隨意而至。譬如天人一想:我到紐約去!這麼一想,就到了紐約了。什麼道理呢?有神通嘛!天人都有神通,所以坐到那個凳子上,就到了紐約了。這是個比喻,你不要以為天上的人真到紐約了!你不要食而不化──吃了東西不消化。可是他五衰現相的時候,就坐不住了!他坐也不安樂,又站起來,這麼來回站起、坐下,坐下、站起,不知怎麼樣好了;這個時候,就墮落了。墮落到人間來,或者到地獄去,或者轉餓鬼,或者轉畜生,或者做人,沒有一定的。所以你不要以為生到天上就是保險了!那也不保險的。在天上一樣也墮落,沒有人保證你不墮落的。

那麼天人身上都有香,這股香氣,和我們人間這香是不同的。【釋提桓因在勝殿上,五欲娛樂嬉戲時香】:釋提桓因,是忉利天的天主;他在殊勝殿上,就是他所坐那個宮殿,享受五欲之樂。天上也有五欲,不過這個五欲和人間的不同,但是他也具足五欲之樂。他在殊勝殿上,享受五欲之樂和嬉戲時的香氣。天人也會跳舞的,所以常常開 party(派對、宴會),大家都聚會到一起跳舞。跳舞,不是像人間這麼跳,他坐那地方就可以跳舞的──坐那兒、起來,起來、又坐下。坐那地方又可以騰空,又飛,來回這麼各顯神通,在那個地方玩。你不要羨慕天上那種玩耍啊!羨慕天上,那很危險的!

【若在妙法堂上,為忉利諸天說法時香】:在這個殊勝殿上,有一個「妙法堂」。釋提桓因或者在妙法堂上,為忉利諸天講說妙法時的香氣。釋提桓因,在〈楞嚴咒〉上就叫「南無因陀囉耶」,他是忉利天(三十三天)的天主,給這其餘的三十二天說法。

【若於諸園遊戲時香,及餘天等男女身香】:或者在帝釋的花園子裏遊戲玩耍時,所放出的香氣;或者其他的三十二天,一切男女夫婦身上所放出的香氣。男女,就是夫婦。又有一個講法,男就是動,女就是靜;動就是屬陽,靜就是屬陰,也就是一股陰陽氣所放出來的香。

【皆悉遙聞】: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雖然他在人間隔得很遠,都能聞到這種香氣,還能知道香氣在什麼地方。

如是展轉,乃至梵世,上至有頂,諸天身香,亦皆聞之。並聞諸天所燒之香,及聲聞香、辟支佛香、菩薩香、諸佛身香,亦皆遙聞,知其所在。雖聞此香,然於鼻根不壞不錯。若欲分別為他人說,憶念不謬。

【如是展轉,乃至梵世,上至有頂,諸天身香,亦皆聞之】:這樣的輾轉,乃至色界大梵天,上至有頂天,在這中間諸天的身香也能嗅到;不但能嗅到,而且分別很清楚。講說和受持《妙法蓮華經》的這位法師,他都可以聞得清清楚楚的。

【並聞諸天所燒之香】:或者天上的人也燒香,他並且能聞到天上人所燒的這股香氣,【及聲聞香、辟支佛香、菩薩香、諸佛身香】:聲聞就是「四諦香」,辟支佛就是「十二因緣香」,菩薩就「六度萬行香」,諸佛就是「解脫菩提香」。因為凡夫是在世間上,這四聖是在寂光淨土,所以我們凡夫本來不容易聞得見這四聖的這種香,但是以《妙法蓮華經》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亦皆遙聞,知其所在】:這些香氣,無論離著多遠,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都可以聞得到;遙,就是遙遠。聞這個香,而且還知道這個香從什麼地方來的。【雖聞此香,然於鼻根不壞不錯】:雖然聞到這種的香氣,可是對這個鼻根也不會有所損壞,也不會分別有所錯誤。【若欲分別為他人說,憶念不謬】:假使想要把所見的境界,為其他人來解釋,他能憶念,一點都不會忘的,決定是記得清清楚楚,而不會說得不對的。

卍    卍    卍

今天晚間這個經文,也就講到此地。再有一個消息向大家發表。這《妙法蓮華經》已經講到第十九品,就來講到第二十品了。總起來這《妙法蓮華經》是二十八品。還有後邊這麼多的經文,我想快一點把它講完了。因為這《法華經》,已經講有二年了。現在快一點講完它,在這個暑假。冬天坐禪班以前,我想把它講完了它。所以有禮拜天講二次,十二點半到二點半一次,晚間七點到九點。禮拜一、禮拜二、禮拜三、禮拜四,這幾天都是這樣子,都七點到九點講《妙法蓮華經》。禮拜五呢,由果寧來講。他講《地藏經》,是嗎?(弟子﹕Yeah。)禮拜六十二點半到二點半是由果前講《妙法蓮華經》。晚間,就是我們社長和我們這位果遵,他們兩位講。前幾天我本來就想要發表這個消息,但是忘了,也不知道為什麼忘了。今天這果前問我,所以我無論如何不要再忘了。並且也好幾個人打電話來問說今天晚間誰講經。現在大家都知道了,比較願意聽經的呢,每天都有經聽,聽經聞法才能開悟。佛教講堂,這個講經說法就像流水似的,天天都有法水長流。你們各位要是天天來聽講,一定會恢復你自己本有的智慧。

卍    卍    卍

F2.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是人鼻清淨 於此世界中 若香若臭物 種種悉聞知
須曼那闍提 多摩羅栴檀 沉水及桂香 種種華果香
及諸眾生香 男子女人香 說法者遠住 聞香知所在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願意再把前邊所說的道理,說得更詳細一點,所以用偈頌再來重說一遍。

【是人鼻清淨】:這「鼻清淨」,就是父母所生的「肉鼻」。知道大千世界內外,這就是個「天鼻」;他又不著住一切的香塵,也不被香塵所染,這就是個「慧鼻」;他能分別不謬,這就是個「法鼻」;他又能異時互用、同時互用,這就是「佛鼻」,所以鼻也具有五種鼻。前邊所講的眼、耳,到現在是鼻;這也就是眼睛能聽,耳朵又能見,鼻子也能聞、也能見,這就是六根互用的境界,每一根都具足六根的功能。眼睛本來可以看得見的,但是它又可以聽;耳朵本來是聽的,但是它又可以見;鼻子本來是聞的,它也可以吃東西。這互相為用,每一根都有六根的作用。

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他的鼻根非常清淨;【於此世界中】:他就在這個世界中,【若香若臭物】:這個「臭物」,也可以讀「嗅物」。「嗅」也就是「臭」,因為人人都知道這個臭是不太好聞,所以就讀成一個「嗅」。實際上,也是嗅到這個氣味,就知道臭了。什麼是最臭的物,你們猜一猜?「人」就是一個最臭的物。你看大、小便便出去那麼臭,令人跑得遠遠的。西方人怕臭味,就用水把它沖走了,說是若不把它沖走,不衛生。也真是這樣子的。但是再衛生,一天到晚衛生衛生,保衛這個生命;到死的時候,也一樣死,連多活一天都不可以的。

或者是香物,或者是臭物;【種種悉聞知】:香,他也知道;臭,他也知道,都可以完全聞得到,善能分別這個香、臭。實際上香就是善的氣味,臭就是惡的氣味。你做善,你不用告訴人說:「喔!我做了某某善了!」你根本就有一股善的味道,有一股香味。你盡做善事,你自己不知道,但是有修行的人,他不要說來用眼睛看、耳朵聽,就用鼻子這麼一聞,就知道你是做善的、是做惡的──做善的就有一股香氣,做惡的就有一股臭味。你看!這一點都不能瞞得了人的。

【須曼那闍提,多摩羅栴檀,沉水及桂香,種種華果香】:又有須曼那華香;須曼那華,譯為稱意華,黃色又摻上白色,白中有黃、黃中又有白,白色就表示銀子,黃色就表示金子,又叫金銀花。又有闍提華香;闍提華,譯為金錢華,這種花是黃色的,花開得好像一個個金錢似的。又有多摩羅跋香;多摩羅跋,譯為性無垢,本性就沒有塵垢,非常乾淨。又有牛頭栴檀香,又有沉水香,又有桂花香。種種的花、種種的果,受持《妙法蓮華經》的這位法師,他一聞就知道是什麼花樹、果樹的香,分別很清楚。

【及諸眾生香,男子女人香】:又知道這一切的眾生,象、馬、牛、羊等這種種的香。又知道男人的香、女人的香。這個香,只可以當個「氣」,就是男人的香氣、女人的香氣。【說法者遠住,聞香知所在】:講說《妙法蓮華經》的這位法師,雖然他在遠的地方住著,離這個香塵很遠很遠的,可是他一聞到香氣,就知道這個香從什麼地方來的。

大勢轉輪王 小轉輪及子 群臣諸宮人 聞香知所在
身所著珍寶 及地中寶藏 轉輪王寶女 聞香知所在
諸人嚴身具 衣服及瓔珞 種種所塗香 聞香知其身
諸天若行坐 遊戲及神變 持是法華者 聞香悉能知
諸樹華果實 及酥油香氣 持經者住此 悉知其所在
諸山深嶮處 栴檀樹華敷 眾生在中者 聞香悉能知

【大勢轉輪王,小轉輪及子,群臣諸宮人,聞香知所在】:這世間最有大威勢的轉輪聖王。轉輪聖王,他王一四天下,管四大部洲。有金輪王管轄四大部洲,銀輪王管轄三大部洲,銅輪王管轄二大部洲,鐵輪王只管轄南贍部洲。轉輪聖王,他有七種的寶貝:金輪寶、白象寶、紺馬寶、神珠寶、玉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有大威勢的轉輪聖王,就是金輪王。有小轉輪王,就是銀輪王,或是銅輪王,或是鐵輪王。還有轉輪聖王的兒子,和他那一些個文武百官,臣佐、臣僚,以及宮裏頭的宮人等等。

這位法師一聞到這個香氣,就知道他們都在什麼地方。你看!聞香知道所在,這鼻子豈不是就有眼睛的用了?一聞這個香,知道這香從什麼地方來的,就和看見一樣的;所以這鼻子也就有眼睛的用,鼻子會看了!

【身所著珍寶,及地中寶藏,轉輪王寶女,聞香知所在】:身上所佩戴一切的寶玉、鑽石,和地裏邊所藏的一切寶貝,以及轉輪聖王七寶之一的寶女。這位法師一聞這個香氣,就知道現在在什麼地方。

【諸人嚴身具,衣服及瓔珞,種種所塗香,聞香知其身】:所有的天人和人間的人,他們用來莊嚴身上的這一些飾物,好像所穿的衣服,所佩戴的瓔珞、手飾,這都是嚴身之具,還有種種所塗的這些個香。這位法師一聞到這個香氣,就知道他身上所配戴的莊嚴具是什麼。不要用眼睛看,鼻子也可以看。有人說了:「我的鼻子怎麼不會看呢?」你當然不會看了!你沒有受持《法華經》,你也沒有講說《法華經》,你也沒有讀《法華經》,你也沒有誦《法華經》,你也沒有書寫《法華經》,你鼻子怎麼會看呢?

【諸天若行坐,遊戲及神變,持是法華者,聞香悉能知】:所有的一切諸天的天人,或者他們在經行,或者在坐禪,或者在遊戲,或者在神變──你顯一個神通,他又顯一個神通,各顯各的神通。受持《法華經》的這位法師,一聞這個香氣,就知道這些天人在那兒做什麼。

【諸樹華果實,及酥油香氣,持經者住此,悉知其所在】:所有一切的樹、一切的花,和一切的果實,以及酥油點燈的這種香氣。受持《法華經》的這位法師,他在這個地方一聞這個香氣,就完全知道它們在什麼地方。

【諸山深嶮處,栴檀樹華敷,眾生在中者,聞香悉能知】:在深山窮谷,很危險的地方,有這一些個栴檀樹,在那兒開花開得很茂盛。所有在這深山裏邊的眾生,人非人等,或者在那兒用功修行、在那兒做什麼的,這位法師一聞這個香氣,知道清清楚楚,就和看見一樣的。

鐵圍山大海 地中諸眾生 持經者聞香 悉知其所在
阿修羅男女 及其諸眷屬 鬪諍遊戲時 聞香皆能知
曠野險隘處 獅子象虎狼 野牛水牛等 聞香知所在
若有懷妊者 未辨其男女 無根及非人 聞香悉能知
以聞香力故 知其初懷妊 成就不成就 安樂產福子
以聞香力故 知男女所念 染欲癡恚心 亦知修善者

【鐵圍山大海,地中諸眾生,持經者聞香,悉知其所在】:在須彌山的外邊,有個大鐵圍山。鐵圍山和大海,以及地裏頭藏著的一切眾生。受持《妙法蓮華經》的這位法師,聞到這種的香氣,他就完全知道他們在什麼地方。

【阿修羅男女,及其諸眷屬,鬪諍遊戲時,聞香皆能知】:阿修羅,有男阿修羅、女阿修羅,以及阿修羅的眷屬。阿修羅就是自己和自己常常鬥爭,以鬥爭作為一種遊戲、一種消遺。這位法師一聞到香氣,就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曠野險隘處,獅子象虎狼,野牛水牛等,聞香知所在】:曠野,就是沒有人的地方。險隘,就是最危險和最狹隘的地方,僅僅就能走一個人,不能兩個人走;最危險與最狹窄、最小的那麼個地方,或者有獅子、大象、老虎、豺狼,或者有野牛、水牛等等。這位法師一聞到香氣,就知道牠們在什麼地方。

【若有懷妊者,未辨其男女,無根及非人,聞香悉能知】:假使有女人已懷孕,有了小孩子了,也不能分辨胎中是男、是女;因為在肚裏邊,所以不知道。或者是無根,或者她是懷一個鬼胎,根本就不是人。非人,也就是妖怪。有的人生出一隻狗,有人生出一隻豬來,這就是妖怪。這位法師一聞到那個香氣,就知道她懷的是什麼。

【以聞香力故,知其初懷妊,成就不成就,安樂產福子】:因為他聞香氣這個力量的緣故,知道她最初在什麼時候懷的孕,或者就要生了,或者還沒有要生。成熟,好像水果熟了,就可以摘下來吃;若沒熟,就不可以摘下來吃。胎兒在母腹中,要十個月足才成就,可以生出來;若是在七個月,這還沒有成就呢!女人生小孩子本來很危險的。這個做母親的,和閻羅王只隔著一張紙那樣近,可以說是幾乎一伸手,就摸著閻王爺的鼻子了──這言其就將死了。所以能平安生產,產生的小孩子又有福。

【以聞香力故,知男女所念,染欲癡恚心,亦知修善者】:以聞香這個力量的緣故,能知道男人所想的是什麼?又能知道女人所想的是什麼?好像女人有染污心,總歡喜某某一個男人;男人就歡喜某某一個女人,這都叫染欲。因為愚癡的緣故,才想男女的事。癡,是愚癡,就是無明;恚,是瞋恚,就是瞋恨心。因為無明,就生了瞋恨。這種的心理,這位法師完全明白,也知道哪一個人是修善的。

地中眾伏藏 金銀諸珍寶 銅器之所盛 聞香悉能知
種種諸瓔珞 無能識其價 聞香知貴賤 出處及所在

【地中眾伏藏,金銀諸珍寶,銅器之所盛,聞香悉能知】:又能知道地裏頭所有的這些寶藏,或者是金礦,或者是銀礦,或者是鑽石等。或者知道用銅造的器皿,所盛的是什麼東西。這位法師,一聞這個香氣,就什麼都知道。你說,這真是太妙了!

我們一般的人只知道眼睛能看、耳朵會聽、鼻子聞香、舌能嚐味、身就覺觸、意緣法;你若和他講「六根互用」這個道理,他怎麼樣都不相信。但是你若到這個境界,得到這種的功德了,你自己就知道佛法不可思議的這種境界:「喔!原來有這麼妙的境界!」

有的人就說話了:「我不願意這樣子!為什麼呢?這太麻煩了!天上的聲音也聽到,天上的人也看見,看得這麼多,這怎麼可以睡得著覺呢?這妄想不更多了嗎?所以我不歡喜得到這種的境界!」你不要說你不歡喜,你就歡喜也不一定得到;那得要沒有妄想,才能有這種境界。你若得到這種境界,是見而不見、聞而不聞、嗅而無嗅、嚐而未嚐、觸而未觸、緣而未緣;能以不被境界轉了,才能有這種境界。你願意睡就可以睡,你願意不睡也可以,所以這就是妙!

講來講去,講不出去這個「妙」字。《妙法蓮華經》每一句經文、每一個字,你都往「妙」上來講、來解釋,那就對啦!那你就明白《法華經》了!

方才不要這境界這個人,我這一講,他心裏就:「喔!我怎麼打這麼個妄想,他就知道了呢?」為什麼你會打這麼個妄想呢?你會打這麼個妄想,那我怎麼就不會知道?你可以打這麼個妄想,我就可以知道你這個妄想;所以你若怕我知道你這個妄想,你就不要打這個妄想,那就最好了!

【種種諸瓔珞,無能識其價,聞香知貴賤,出處及所在】:這瓔珞,也是有很多種,用很多種寶貝所造成的。一般人看見這麼多寶貴的瓔珞,眼睛也花了,看東西也看不清楚了,被這個寶物照得,腦也不會想東西,頭腦也不清楚了;所以也就不知道這個寶貝價值多少,因為從來也沒有看過這麼多的寶貝。那麼一般人不知道,可是受持《法華經》這一位法師,他聞寶物的氣味,就知道這個寶貝值多少錢、那個寶貝值多少錢,是貴是賤,他都知道。知道它是從什麼地方出產的──就是從哪一個國家、哪一座山、哪一個地方的礦產出來的,知道它現在是在什麼地方。

天上諸華等 曼陀曼殊沙 波利質多樹 聞香悉能知
天上諸宮殿 上中下差別 眾寶華莊嚴 聞香悉能知
天園林勝殿 諸觀妙法堂 在中而娛樂 聞香悉能知
諸天若聽法 或受五欲時 來往行坐臥 聞香悉能知
天女所著衣 好華香莊嚴 周旋遊戲時 聞香悉能知
如是展轉上 乃至於梵世 入禪出禪者 聞香悉能知
光音遍淨天 乃至於有頂 初生及退沒 聞香悉能知

【天上諸華等,曼陀曼殊沙,波利質多樹,聞香悉能知】:天上有很多種華,先舉出來四種:曼陀羅華,就是小白花;摩訶曼陀羅華,就是大白花;曼殊沙華,就是小紅花;摩訶曼殊沙華,就是大紅花。波利質多樹,是帝釋天花園子裏邊那棵天樹王。受持《法華經》這一位法師,一聞這個香氣的味,就能完全知道。

【天上諸宮殿,上中下差別,眾寶華莊嚴,聞香悉能知】:天人所居住的各種宮殿,又分三等,有最高最上的宮殿、中等的宮殿、下品的宮殿。不是說宮殿都是一樣的宮殿,它也不同的。無論哪一種的宮殿,都用種種寶和種種華來莊嚴。這位法師一聞到這個香氣味,就知道得很清楚的。

【天園林勝殿,諸觀妙法堂,在中而娛樂,聞香悉能知】:帝釋天的花園子裏邊,又有最妙的樹林子;那個樹林,不是像我們人間的樹林這個樣子。天上的樹林,都是七寶莊嚴的,或者枝是玉造成的,葉就是金、銀造成的,就是用種種金、銀、琉璃、玻?、硨磲、赤珠、瑪瑙這七寶,來造成的園林。雖然說一樣是樹,不像我們人間這種樹,所以這是個勝殿。

帝釋天有一個妙法堂,是為其他三十二天的一切天人說法的;在天上,他天天給講妙法。或者在忉利天的妙法堂中,開一個非常大的會,大家都在那兒,連跳舞帶飛,儘量去快樂。這位法師聞見這個香氣,就知道這妙法堂那兒有多少天眾,在那兒很好玩的。

【諸天若聽法,或受五欲時,來往行坐臥,聞香悉能知】:這一切的三界諸天的天人,都來到妙法堂聽帝釋說法,或者在勝殿堂領受這五欲的時候。天上也有色、聲、香、味、觸,這五種欲。或者來,或者去,或者在那兒經行,或者在那兒坐,或者在那兒臥。一聞到這個氣味,受持《法華經》的這位法師就能完全知道。

【天女所著衣,好華香莊嚴,周旋遊戲時,聞香悉能知】:天女所穿的衣服,都是用很多的花香來莊嚴造成的。她們周旋在遊戲的時候──周旋就是走過來、走過去,這麼來回走去走來的;遊戲,就大家在一起玩。

這位法師一聞香味,就知道她們在那地方,哦!太快樂了!

【如是展轉上,乃至於梵世,入禪出禪者,聞香悉能知】:像這樣輾轉向上邊去,乃至於到色界大梵天,或者在天上那兒入禪定,或者出禪定。入禪,是入禪定;出禪,是出禪定。你入定和出定,受持《法華經》這位法師,一聞香味,完全都知道。

你天天打坐,若坐得可以入定,那才算呢!入定,並不是睡覺。在這兒入定,頭不會這麼低著的,低著這就睡著了;也不會這麼仰起來,仰起來,就不是入定。入定的時候,是在這兒端然正坐,不動不搖、不搖不動,心裏明明了了,般若常明,不是像睡覺;睡覺,什麼都不知道了。雖然入定,這是「寂」,所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是寂靜,但是動中的事情也知道。這時候,般若現前──那般若的智慧,照盡諸法空相了。「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舍利子,是諸法空相」,就是這個境界!

我再告訴你們一件事情,以後或者我講經,講講就因為睡眠不夠會睡著了;睡著了,你們不要把我叫醒了。到時候,你們就念迴向,各人回家去,願意做什麼就做什麼,或者等我坐這兒什麼時候睡醒,什麼時候再給你們講經。或者是這樣子,或者不是這樣子!那有的時候,講講經,或者就講入定了,也不一定的。我講到這「味道」上,又想跑到那個地方去,你們不要到那時候就手忙腳亂了:「喔,這怎麼回事啊?」不要惶恐!我告訴你們,或者有這個情形,或者沒有這個情形,也不一定的。

【光音遍淨天,乃至於有頂,初生及退沒,聞香悉能知】:一般人所知道的天,就以為只有這一個天,其實有無數那麼多的諸天。這個天上邊,又有那個天;那個天上邊,又有另外一個天,數不過來那麼多。外道只知道有一個天主,其實天主也很多的。天主並沒有很特別的,和我們人間皇帝是一樣很普通的。所以一個天就有一個天主,無量諸天就有無量天主。

天主在佛教中,不過是個護法而已,在佛前只有站著的身份,連坐的位置都沒有。為什麼?因為他是護法。好像護法韋陀菩薩和伽藍菩薩,總是站在佛前來保護著佛,天主也就是這樣子。

光音天有光音天的天主,遍淨天有遍淨天的天主。光音天的天人,以光來說話;他放一種什麼光,這就說一句什麼話。遍淨天,那個天上都特別清淨的。有頂天,就是非想非非想處天了。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天人,壽命有八萬大劫,但是到墮落的時候,還是一樣受輪迴之苦。

我們所看見的這個天是四王天,四王天的天人壽命有五百歲,以人間五十年作為四王天的一晝夜。你算算,這四王天五百歲,合算到人間是多少年了?已經幾萬萬年了!所以,其他這個天是很多的。

從最初生到天上去,以及到退沒──五衰現相發生而墮落了,受持《法華經》的這位法師,一聞到天上這股香氣,他就完全能知道。

諸比丘眾等 於法常精進 若坐若經行 及讀誦經典
或在林樹下 專精而坐禪 持經者聞香 悉知其所在

【諸比丘眾等,於法常精進】:這一切的比丘和比丘尼眾等,他們對佛法是常常精進的,身也精進,心也精進。【若坐若經行,及讀誦經典】:或者坐禪,或者經行,或者在那兒誦經,或者在那兒拜佛,或者在那兒拜懺,或者在那兒寫經。

【或在林樹下,專精而坐禪】:或者在樹林子裏邊來經行。他們或者走到樹林子裏,到那樹底下來坐禪;那個地方非常清淨,容易得到輕安,容易得到三昧。【持經者聞香,悉知其所在】:受持《法華經》這位法師,一聞到這個香氣,完全知道他是在什麼地方。

菩薩志堅固 坐禪若讀誦 或為人說法 聞香悉能知
在在方世尊 一切所恭敬 愍眾而說法 聞香悉能知
眾生在佛前 聞經皆歡喜 如法而修行 聞香悉能知
雖未得菩薩 無漏法生鼻 而是持經者 先得此鼻相

【菩薩志堅固,坐禪若讀誦,或為人說法,聞香悉能知】:這發菩薩心、行菩薩道的菩薩,他們有自利利他、自覺覺他,行六度萬行的堅固志願。他們不論是坐禪,或者讀誦經典,或者給一切眾生來說法,這位法師一聞到這個香氣,也就能完全知道。

【在在方世尊,一切所恭敬,愍眾而說法,聞香悉能知】:在在,就是所有的地方。無論在什麼地方,你在這個地方就知道是在這兒,在那個地方就知道在那兒。所以這十方世界中,無論在哪一方的世尊,都是一切眾生所恭敬的。佛因為憐愍眾生的緣故,眾生是苦惱無量,所以給眾生來說法,令眾生離苦得樂。這位法師也是一聞到香氣,就知道佛在什麼地方。

【眾生在佛前,聞經皆歡喜,如法而修行,聞香悉能知】:所有的眾生在佛的座前,聽佛講經說法,都生一種恭敬歡喜心。佛說法之後,眾生就依照這個法來修行。這位法師一聞這香氣,誰依法修行也知道,不依法修行也知道。

【雖未得菩薩,無漏法生鼻,而是持經者,先得此鼻相】: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雖然他沒有得到菩薩無漏法生鼻,因為受持這部經典的緣故,他就好像得著這無漏法生鼻這個相;但是沒有真正的證得,可是已經好像得了似的這樣子。

這個鼻根現在講完了,那麼以下就會講這個舌根。你們若不會用自己這個舌頭,可以聽一聽這個怎麼樣用自己的舌頭,就會有一千二百功德。有人說:「這個舌頭誰都會用,除非啞吧,他不會用舌頭說話。不是啞吧,沒有一個人不會用舌頭。」你說得是有一點道理,但是也有一點沒有道理。為什麼呢?你要是真會用這個舌頭,就盡說好話,不會說壞話。你自己迴光返照,問問你自己會不會說壞話?由有生以來,是不是盡說好話來著,沒有說過壞話?我相信無論哪一個人,你自己也不能給自己保險,說是我沒說過壞話。你罵人也就是壞話,你講人家是非也就是壞話,你打妄語也就是壞話。你說,這些個小小的問題,你是不是一點都沒有呢?我相信不!一定會有的。那就是沒會用舌頭。你聽過經之後:「喔,這舌頭有一千二百功德,我不要再說壞話啦!再說壞話沒有功德了!」所以呀,那麼你就會用舌頭了。這個就差這一點點,你就不會用;你把這一點點改了,就會用了!

卍    卍    卍

在明天是十月一號,中華總會館,請我們這兒比丘、比丘尼去幫他們超度這個死的人。在沒超度死人之前,你們先超度超度他們這活的人,給他們說說法。因為活的人,這是現實的。這是你們給他說法,他改惡向善了,這就是超度他們了,不要等到死再超度。

那麼我們明天,這佛教講堂的護法居士,誰願意去隨喜都可以的。在受過戒的居士,可以穿袍搭衣;沒有受戒的人只皈依的呢,可以只單單穿個袍可以。自己沒有呢,可以在這兒看哪一個合你穿,可以帶去借著穿一穿。那麼我們到那邊一定要很莊嚴的,不要不守規矩。但是我們要選出幾個做僧值,僧值就是糾察,糾察就維持規矩的,維持keep these rules。要有四個人,不要跟著走,在那地方看著那個壇。他們有人看著是他們的事情,我們自己也要有人在那看著。

最好明天你們看看,可不可以把虛老的像請去到那地方。這他們一看,這麼大的,就把他們嚇得老老實實的了,你看!你們可以把虛老的像請去,到那地方,這個老招牌!這個很莊嚴的,不要請那佛像。因為虛老的這個像它不太怕碰;那個佛像很貴重的,怕碰。虛老的像它沒有那些個彫刻的東西,所以很容易請去的,也很容易請回來。如果你們歡喜的話可以請去。

到那兒,你們記得,我們去要預備四個人來維持秩序,來看著。最好就是他們那兒有麥克風在果前的前邊,帶著走,你還把錫杖也帶去。帶著錫杖,你拿著錫杖把它舉高一點,這是給他們開地獄門的。完了你在前邊領著這麼念,果先就在那麥克風那兒念佛,大點聲念。不過也不要太大;太大把你喉嚨喊啞了,好像果同第二天說不出話來,那也是太過了。那麼這果寧呢,做主席就在後邊,來督著大隊。你們在那花園周圍這麼可以繞佛,叫這所有去的人最好都跟著繞佛,給他們種善根。

你們誰歡喜去,都可以去的。到那兒,要是能講的講一講,講五分鐘或者十分鐘的時間,這是最好的。那麼明天大約這一下子會影響很大的。令這一些中國人一看,「喔!美國和尚來了。喔!這是大法師啊!這是不得了,登壇給他們說法!」主要要講,我們絕對是無黨無派的,沒有黨,沒有派。我們離開政治的問題來做這個功德。我們本著佛教大慈大悲的心,來超度一切眾生;不論哪一個國家,你有人死了,歡喜我們給你超度,我們都可以做得到的,就這麼樣講。

卍    卍    卍

E4. 舌根功德 分二
F1. 長行 F2. 重頌
今F1.

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舌功德。

【復次常精進】:這是把前邊沒說完的道理,現在再說一說。佛叫了一聲常精進菩薩!我現在對你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有受持的善男子和受持的善女人,他們若受持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怎麼樣受持法呢?【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或者讀來受持,或者誦來受持,或者解說受持,或者書寫受持,或者受持的受持;總而言之,依這部《法華經》所講的道理來修行。【得千二百舌功德】:這一位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的法師,他能得到一千二百舌功德。

舌怎麼有一千二百功德呢?因為舌能說法;不但能說法,而且又可以說圓融無礙的妙法,所以舌的功德是最大的。舌雖然有功德,但是過錯也不少!你若不說法,盡說是非,或邪言邪語,那就有過了;不止一千二百過,恐怕有一萬二百的過都不止。為什麼?口有有兩舌、綺語、妄言、惡口這四惡,這過越造越多,造成無量無邊那麼多的過。那麼造過,它就吃什麼東西都不香。你要自己知道有沒有過錯,你就吃東西看看香不香?若有過,香的東西吃著也不香,不香的東西更不香。現在這個舌頭有功德了,你說怎麼樣?

若好若醜,若美不美,及諸苦澀物,在其舌根,皆變成上味,如天甘露,無不美者。若以舌根,於大眾中,有所演說,出深妙聲,能入其心,皆令歡喜快樂。又諸天子天女、釋梵諸天,聞是深妙音聲,有所演說,言論次第,皆悉來聽。

【若好若醜,若美不美】:好,就是滋味最好不過了;醜,就是味道不好。前邊這好和醜,僅僅地是一種普通的飲食。後邊「美、不美」,雖然和「好、醜」差不多的意思,但是這個「美」,是好中之好了,就是上味──醍醐妙味、甘露法食;不美,就是不好中的又不好了。那個「醜」,本來是不好,但是「不美」比「醜」更不好了。所以「美」就比「好」的更好,「不美」就比「醜」的更醜。

【及諸苦澀物】:澀,就是不滑,就是這個東西吃到舌頭上,舌頭覺得麻麻的,就很不舒服。中國的脈學裏,有一種的脈叫「澀」,就是很麻的,不光、不滑;好像你手往前這麼摸,它不願意動彈,這就叫「澀」了。那麼苦本來就很難吃了,再加上澀,這更不好了!人人都不願意吃苦的,但是我對苦的還不討厭,我很願意吃苦的;因為我覺得那苦的裏頭很甜,先苦後甜!

你若不苦,它也不甜,所以想要甜,就先要苦。這就有個比喻,好像讀書,中國有這麼一句話,說是「受得十年寒窗苦,一舉成名天下知」。「十年寒窗苦」是怎麼樣?在中國,以前讀書的人沒有學校,不是說像現在幾千人、幾萬人聚會到一起來讀書,或者在一個班裏就有三十、四十。古來讀書就一個人,孤孤獨獨的,這麼在書房苦讀;白天也讀,晚間也讀,沒有休息。沒有人來看看你、或者和你說幾句話,一個朋友也沒有,誰也不知道這個人讀書。這樣的用功,經過十年,這十年苦得不得了,就去趕考。一趕考,因為他這十年盡讀書用功,所以學問也好,字寫得又工整,也有智慧了;到考場那兒,出什麼題目,一考試,他就考上了,又考了第一名──就是狀元。這一中狀元了,喔!人人都知道了:「某某人是狀元哪!」這一舉成名天下知,這就甜了;以前沒人知道,那是苦,現在知道就是甜了!

又好像再給你們舉個例子,你們在這兒學佛法,學了兩、三年了,也沒有人知道。今天去這一講,又講中文、又講英文,中西合璧,這麼樣子說法。中國人聽得不完全明白,也可以明白一半;外國人聽見,不單明白一半,完全都明白了!那麼這樣子,大家都知道了:「哦!這是某某法師!那個是某某法師!他們那兒又有兩位比丘尼,三位比丘!」這也叫受了一些個苦,現在他們大家都認識你了,都知道你們會念〈楞嚴咒〉、會念《心經》,又會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在西方人是很稀有的。西方人有幾個會念〈楞嚴咒〉的?我相信除了我們佛教講堂的弟子之外,任何地方沒有人會念〈楞嚴咒〉的。這我敢下一句決定詞,絕對絕對沒有的!如果有,除非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然的時候,那絕定沒有的!你們相信我講這個話嗎?你不相信,我也要你相信,你不相信不行了!你看這厲害不厲害?

【在其舌根,皆變成上味,如天甘露,無不美者】:這個澀物若一到他舌頭上,你說怎麼樣?都變成最好、最高等的滋味,好像天上那個不死藥似的。天上有一種不死藥,吃了就不會死。為什麼天人活那麼大年紀?

就因為他有甘露,他盡吃甘露法食。這甘露是甜的,這種甜的露,比那個 Apple juice(蘋果汁)、Orange juice(橙汁)、什麼 juice(果汁) 都好喝的!你想喝、不想喝啊?想喝,就要學佛法;學佛法,慢慢我看你這個弟子不錯了,很守規矩、很聽教的,無論教他什麼,他都聽──教他對的他也聽,教他不對的道理他也相信,一點都不懷疑啦!好了,那我給他一點甘露,叫他不要死了。你看那時候才妙呢!給你一點甘露,你就可以長生不老,和天人一樣活那麼大年紀。

無論好不好的味道,一到這位受持《法華經》的法師的舌上,都變成上好味道了!所以再不好吃的東西,都可以變成無上的妙味;就是喝洗腳水也可以的,果式沒對你們說過?因為它可以變成無上的妙味,你們現在明白了嗎?(編按:上人在香港時,有一老婦來求上人讓她得個孫兒。上人說,想得孫,先得喝下他那盆洗腳水;老婦猶豫不敢喝,上人即取盆一飲而盡,笑稱這是甘露水。老婦大悔,求上人再賜洗腳水喝;上人表示機會已過,但是仍然滿老婦的願,令她隔年得一孫兒。)

【若以舌根,於大眾中,有所演說】:假使用這個舌頭在大眾之中,來講說佛法──不是用鼻子來講;若用鼻子也可以,不過這個鼻音講得不會太清楚。這個聲音,我是懂了,但是你不懂;我知道我想要說什麼,你聽,就不知道我想要說什麼。所以說話是要用舌頭,不要用鼻子;但是用眼睛也可以說話,眼珠這麼一轉,你那有智慧的,也就懂了!所以用眼睛也可以說話,用耳朵也可以說話。說:「這個我不相信!」我也不相信!我們大家都不要相信!

【出深妙聲,能入其心,皆令歡喜快樂】:你不相信?這就是深妙!若是「淺妙」,你就相信了;因為深妙,你就不會相信的,說:「豈有此理呢?沒有這個道理!」為什麼你說沒有這個道理?就因為出深妙聲了,所以你就不懂了。要是淺妙聲,你還可以知道。為什麼叫深妙?就因為能入到你心裏。怎麼樣入的?深妙就是深妙入的。怎麼樣歡喜的?也因為深妙!因為深妙,你也不知道為什麼你就笑了,就歡喜起來了:「啊!這個法師講經講得不錯!我一定明天還要去聽去!打個電話問一問今天是不是某某法師講經?」一聽到經,就最快樂了;這真是甚至於比吃甘露味更好吃、更快樂!

【又諸天子天女、釋梵諸天,聞是深妙音聲】:又者,天上的諸天子,或者天女,或者帝釋天、大梵天王,以及其他諸天的天王。釋,是帝釋,就是因陀囉王;梵,就是大梵天王。你這一講經,他們在天上的都聽到了:「喔!這有一個法師在那兒講經呢!」因為什麼他聽著了?就因為這個深妙聲音。深妙這個不可思議境界,就是天上也聽見,地獄也聽見,什麼地方都聽見,龍宮的龍也聽見了!

【有所演說,言論次第,皆悉來聽】:凡是這位法師有所演說,所說的言論,都很有次第的,前後連貫。不是說一句有理的,又說一句沒有理由的,一點次第都沒有!本來你說個一,應該再說個二,結果就說個五,這就是「不次第」,把這個二三四都沒有了!理論也要有好幾層,譬如說這第一個理由是什麼,第二個理由是什麼;他第二個理由沒說,就跳到說第七第八個去了,這也就是沒有次第。那麼現在講的有次第,也就是從長行一行一行講完了,又講重頌;重頌一句一句地講完了,又講長行,這就叫次第,不是雜亂無章,所以這一切的諸天和天龍八部,都來聽講了!

及諸龍、龍女,夜叉、夜叉女,乾闥婆、乾闥婆女,阿修羅、阿修羅女,迦樓羅、迦樓羅女,緊那羅、緊那羅女,摩?羅伽、摩?羅伽女,為聽法故,皆來親近,恭敬供養。

【及諸龍、龍女】:又有龍男和龍女。單說一個「龍」,這就是男龍。這「龍女」,這是女龍;龍也有男的,也有女的。為什麼不說「龍男」呢?因為單說一個「龍」字,就代表他這個男的本性了。

【夜叉、夜叉女】:又有夜叉男和夜叉女。夜叉,就是速疾鬼,又會飛,又會跑。單說一個「夜叉」,這就是男夜叉,若說「夜叉女」,這就是個女夜叉。男夜叉、女夜叉都很不好看,不像男的阿修羅相貌生得非常醜陋,女的相貌就生得非常美麗,不是的!這個夜叉,無論男女都很難看的!說「那個人像個夜叉」,就是表示太醜陋了!一看見,就把人都嚇破膽了,甚至於把人駭死!

【乾闥婆、乾闥婆女】:又有乾闥婆男和乾闥婆女;乾闥婆是玉帝那兒的俗樂神,常常為釋提桓因奏音樂。

【阿修羅、阿修羅女】:又有阿修羅男和阿修羅女;阿修羅,他的性質專門好勇鬥狠。

【迦樓羅、迦樓羅女】:又有迦樓羅男和迦樓羅女;迦樓羅,就是大鵬金翅鳥,專門吃龍的。

【緊那羅、緊那羅女】:又有緊那羅男和緊那羅女;緊那羅,也是玉帝的法樂神,常常為釋提桓因奏法樂。

【摩?羅伽、摩?羅伽女】:又有摩?羅伽男和摩?羅伽女;摩?羅伽,就是大蟒蛇。

【為聽法故,皆來親近,恭敬供養】:這天龍八部,雖然夜叉那麼醜怪,但是這位講說《妙法蓮華經》的法師,在這兒講說佛法的深妙聲音,他們都會來聽法的,又來親近這位法師,或者常常給這位法師叩頭和供養。供養什麼呢?或者供養這法師甘露。他或者跑到天上那兒,去偷一點甘露回來供養法師──或者到那兒去要的也不一定,不一定是偷的。你們各位不要學這一類的行為,不要出去偷一點東西來供養師父。這是不可以的!你若這樣子,你犯了法,我也犯了法了!為什麼?因為你偷東西,就是犯戒;我受這個偷來的東西,這是變成一個受賄的人──就是「貪贓受賄」。譬如賊偷來的東西,沒有地方放,就放到你那兒,這你就是受這個「贓」了。我不受這種的供養!幸虧現在沒有這樣的弟子,所以我預先告訴你們;不然的時候,如果沒有法子供養師父,以為去偷點東西來供養師父,大約這也有功德吧?這是沒有功德的!所以今天藉著這個機會,把這個道理給你們講一講!

以前在中國杭州,有一個阿羅漢濟公禪師,他專門叫他徒弟偷;偷誰的呢?偷師叔的、偷師伯的。濟公也有一些個師兄、師弟,他跟徒弟說:「你們若沒有錢,就去偷你們師伯、師叔,不要到外邊偷!」我現在叫你們也不要到外邊偷,也不要到裏邊偷,就是不要偷。為什麼他叫徒弟偷他師兄弟的錢呢?就因為他師兄和師弟把錢看得太重要了,就是認識錢,不能捨!

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王子、群臣眷屬,小轉輪王、大轉輪王、七寶千子、內外眷屬,乘其宮殿,俱來聽法,以是菩薩善說法故。婆羅門居士、國內人民,盡其形壽,隨侍供養。又諸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常樂見之。是人所在方面,諸佛皆向其處說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於深妙法音。

前邊是天龍八部都來親近、恭敬供養這位講說、受持、讀誦、書寫《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不單天龍八部,【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還有比丘和比丘尼,優婆塞(在家的近事三寶的男人)和優婆夷(在家來近事三寶的女人)。還有【國王王子、群臣眷屬】:一個國,就有一個國王;這國王,有大的國王、有小的國王。又有王子,又有一般的大臣,以及國王和群臣的眷屬。

【小轉輪王、大轉輪王、七寶千子、內外眷屬】:又有小轉輪聖王、大轉輪聖王。有王於一洲的,這是鐵輪王;有王於二洲,這是銅輪王;有王於三洲的,這是銀輪王;以上就是小轉輪王。大轉輪王,這就是金輪王,王於四洲──東勝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這四大部洲。又有七寶,又有千子(轉輪聖王有一千個兒子),又有內外所有的眷屬。【乘其宮殿,俱來聽法】:又有天人坐著他那宮殿,都一起到這個法會聽法。【以是菩薩善說法故】:為什麼這天龍八部、轉輪聖王都來聽法呢?就因為這位菩薩善說《妙法蓮華經》,說得非常之妙,所以他們都來聽說。

【婆羅門居士、國內人民,盡其形壽,隨侍供養】:又有婆羅門;「婆羅門」是梵語,譯為淨裔,就是修行清淨行者的後人。又有在家的居士,以及國家裏邊所有的人民,他們盡他這個生命,隨時隨地來侍候和供養這位講說《法華經》的菩薩法師。

【又諸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常樂見之】:又有一切的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也來聽法,都歡喜好樂見到這位法師。【是人所在方面,諸佛皆向其處說法】:無論在什麼地方,十方的諸佛都向著這位說《法華經》的法師,所住的地方來說法;那麼說法這位法師,還能受持這十方諸佛所說的法。什麼叫十方諸佛皆向其處說法呢?好像《法華經》是十方諸佛所說的法,這位法師受持《法華經》,這就是十方諸佛皆向其處來給他說法。

【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於深妙法音】:這位法師,他對《法華經》一字一句都能完全受持,能完全受持諸佛所說的一切佛法;他又能用很淺顯的道理,來把深妙的法音都給講說出來。

F2.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是人舌根淨 終不受惡味 其有所食噉 悉皆成甘露
以深淨妙聲 於大眾說法 以諸因緣喻 引導眾生心
聞者皆歡喜 設諸上供養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因為悲心切切,所以也不怕麻煩,願意用偈頌再把前邊的道理重說一遍。

【是人舌根淨,終不受惡味】:這個受持、讀誦、解說、書寫、為他人講說《法華經》的這一位法師,他的舌根得到清淨。因為他自性清淨,所以一切的惡味不但不能轉他這個舌根,而且被他的舌根給轉變了;一切的惡味,也變成妙味。【其有所食噉,悉皆成甘露】:他無論吃什麼東西,都變成甘露味,都變成最上的醍醐妙味。

【以深淨妙聲,於大眾說法】:這位法師,以這種不可思議的清淨妙聲,給大眾來講說妙法。【以諸因緣喻,引導眾生心】:他用種種的因緣、種種的譬喻,引導眾生向於佛道,向於佛法,發菩提心,成就佛果。【聞者皆歡喜,設諸上供養】:這一位法師因為所說的法是清淨妙音,所以聞者都發生一種歡喜心。一切眾生,就預備這種種最上的供養,來供養這位法師。

諸天龍夜叉 及阿修羅等 皆以恭敬心 而共來聽法
是說法之人 若欲以妙音 遍滿三千界 隨意即能至
大小轉輪王 及千子眷屬 合掌恭敬心 常來聽受法
諸天龍夜叉 羅剎毘舍闍 亦以歡喜心 常樂來供養
梵天王魔王 自在大自在 如是諸天眾 常來至其所
諸佛及弟子 聞其說法音 常念而守護 或時為現身

【諸天龍夜叉,及阿修羅等,皆以恭敬心,而共來聽法】:所有的天龍八部和夜叉等等,以及無端正的阿修羅眾,他們本來都是鬥爭心堅固,現在因為這法師善說諸法,所以他們也都把瞋恨心變成恭敬心了,一起到這個法會來聆聽這位法師講說佛法。

【是說法之人,若欲以妙音,遍滿三千界,隨意即能至】:這位講說《法華經》的法師,他想用這種不可思議的微妙音聲來說法,希望這個聲音能充滿到三千大千世界這麼遠。他只要這麼樣作觀想,那麼三千大千世界,即刻就可以聽見這種說法的妙音。

【大小轉輪王,及千子眷屬,合掌恭敬心,常來聽受法】:大轉輪聖王,就是金輪王;小轉輪聖王,就是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金輪王有一千個兒子,那麼有多少個皇后嬪妃?就沒有講,大約也很多。轉輪王和他一千個兒子,以及所有的眷屬們,他們都合起掌來,生出一種恭恭敬敬的心來到這個法會,聽這位法師講說佛法。

【諸天龍夜叉,羅剎毘舍闍,亦以歡喜心,常樂來供養】:這三界諸天,和天上的龍,以及夜叉、羅剎、毘舍闍等。夜叉,就是跑得很快的那種疾速鬼。羅剎,也是一種鬼的名字。「羅剎」是梵語,翻譯為暴惡鬼;暴惡,就是脾氣很暴躁、很大的,又惡。

毘舍闍,也是一種鬼的名字,翻譯為噉精氣鬼,就是專門吃人精氣的。晚間他遇著男人,他就變成一個女人去誘惑這個男人,令這個男人生出一種慾心來;要是遇到女人,他就變成一個男人,令這個女人也生出一種慾心。他就把這一個人的精氣給吃了,他專門吃這個東西,這叫噉精氣鬼,這種鬼是很厲害的。所以我們修道的人思想一定要清淨,一定要正確,也就是因為這個;你若不清淨,他就來偷你這個寶貝了!

鬼本來不生歡喜心的,總有一種瞋恨心,可是現在因為這位法師說法說得妙了,所以也生歡喜心了,而且還常常地發願來供養這位法師。

【梵天王魔王,自在大自在,如是諸天眾,常來至其所】:這大梵天王和六欲天的魔王,以及自在天(欲界的他化自在天)和大自在天(色界的摩醯首羅天),這些諸天的天眾,常常來到講經說法這位法師的地方,聆聽佛法,供養法師。

【諸佛及弟子,聞其說法音,常念而守護,或時為現身】:十方的諸佛和佛的弟子。聲聞、辟支佛、菩薩,就是佛的弟子。他們聽見這位法師在這兒講說《妙法蓮華經》的聲音,就常常護念這一位講經的法師,而且守護這個道場。或者有的時候,十方諸佛和佛的弟子,還現身來見這位說法的法師。

E5. 身根功德 分二
F1. 長行 F2. 重頌
今F1.

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八百身功德;得清淨身,如淨琉璃,眾生喜見。其身淨故,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生時死時,上下好醜,生善處惡處,悉於中現。

【復次常精進】:把前邊的道理再說一次,釋迦牟尼佛又叫了一聲常精進菩薩!【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假使有修行的善男子和善女人,【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八百身功德】:他們若能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或者讀這部經,或者離開經本背誦這部經,或者為他人解說這部經,或者書寫這部經,就能得到八百身功德。【得清淨身,如淨琉璃,眾生喜見】:他能得到清淨的身體。怎麼樣子呢?就好像一個淨琉璃體似的,一切眾生都歡喜見到這位法師,歡喜親近這位法師,歡喜聽這位法師說法。

【其身淨故】:因為他身體清淨、沒有染污的緣故。為什麼他身體這麼清淨呢?就因為持《法華經》嘛!持《法華經》,也持戒律,所以他身體清淨了!【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生時死時,上下好醜,生善處惡處,悉於中現】:在三千大千世界裏邊所有的眾生,或者生的時候,或者死的時候,或者在天上,或者在地獄,或者相貌生得美麗,或者相貌生得醜惡,或者他們死了,生到善的地方去,或者生到惡的地方去。都在他這個清淨的身體裏邊,就好像照像機似的,就都現出來了。雖然照出很多的像,但是還不混亂,每一個相都清清楚楚的;不是像我們這照像機,有的時候,照的像不清楚。

及鐵圍山、大鐵圍山、彌樓山、摩訶彌樓山等諸山,及其中眾生,悉於中現。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悉於中現。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皆於身中,現其色像。

【及鐵圍山、大鐵圍山、彌樓山、摩訶彌樓山等諸山】:以及鐵圍山(在須彌山的外邊)、大鐵圍山、彌樓山(光明山)、摩訶彌樓山(大光明山)等這一切其他的諸山。【及其中眾生,悉於中現】:在其中的所有眾生,完全都在他這清淨身體裏邊現出來。

【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悉於中現】:向下到這無間地獄,向上到這非想非非想處天,所有的境界和所有一切的眾生,完全都在他這清淨身體裏現出來了。跟你們講一個現代的比喻,這個淨身,就好像雷達似的,無論從那方飛來的飛機,雷達這兒就看見了,所以就這麼妙!雷達是用一種科學來造成的,但這個淨身是自己本身,有這種妙處,有這種力量。

【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或者是聲聞、或者是辟支佛、或者是菩薩、或者是諸佛,他們在十方世界說法,【皆於身中,現其色像】:都能在這位法師清淨身裏邊,現出他這形形色色的色像。

F2.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若持法華者 其身甚清淨 如彼淨琉璃 眾生皆喜見
又如淨明鏡 悉見諸色像 菩薩於淨身 皆見世所有
唯獨自明了 餘人所不見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願意把前邊這個道理,用偈頌再說詳細一點。

【若持法華者】:假使若能修行,依照這部《妙法蓮華經》來修行、受持此經的這位菩薩法師,【其身甚清淨,如彼淨琉璃】:他的身體就非常清淨,好像淨琉璃那麼樣子,裏邊也可以看見外邊,外邊又可以看見裏邊。【眾生皆喜見】:所有的眾生,都歡喜見到這位說法的菩薩法師。

【又如淨明鏡,悉見諸色像】:這個清淨身,又好像一塵不染的明鏡一樣,所有的色像來,就照見什麼色像;那麼什麼色像去了,也就沒有了,不留影子在鏡子裏。【菩薩於淨身,皆見世所有】:講說、受持、書寫、讀誦《法華經》的這位菩薩法師,在清淨身中,能見到世間所有一切的色像,都在他那清淨的妙身裏邊能看見。【唯獨自明了,餘人所不見】:但是這種境界,唯獨他自己才能看見、明白瞭解,其他人是看不見,也不會知道的。

三千世界中 一切諸群萌 天人阿修羅 地獄鬼畜生
如是諸色像 皆於身中現

【三千世界中,一切諸群萌】:在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所有一切眾生和所有一切境界,【天人阿修羅,地獄鬼畜生】:好像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及一切阿修羅,這是三善道;以及地獄、餓鬼、畜生,這是三惡道。【如是諸色像,皆於身中現】:所有這一切種種的色像,都在這位法師的淨身裏,可以顯現出來。

諸天等宮殿 乃至於有頂 鐵圍及彌樓 摩訶彌樓山
諸大海水等 皆於身中現

【諸天等宮殿,乃至於有頂】:所有三界諸天的一切宮殿,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的天人,【鐵圍及彌樓,摩訶彌樓山】:鐵圍山和光明山,以及大光明山。【諸大海水等,皆於身中現】:所有一切大海的水,有這種種的色像,都在受持《妙法蓮華經》這位法師,他的淨身中顯現出來。

諸佛及聲聞 佛子菩薩等 若獨若在眾 說法悉皆現
雖未得無漏 法性之妙身 以清淨常體 一切於中現

【諸佛及聲聞,佛子菩薩等】:所有十方諸佛、聲聞、辟支佛,和法王之子──一切的大菩薩。【若獨若在眾,說法悉皆現】:或者單獨一人在那兒,或者在大眾之中,給大眾說法。完全都在他這個琉璃的身體中現出來。

【雖未得無漏,法性之妙身】: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雖然他沒有證得這個無漏的聖果,還沒有得到這個法性的妙身。【以清淨常體,一切於中現】:但是他就以父母所生這個清淨的常身,所有的一切一切,都在他這個身體裏邊會現出來的。這種境界,只有他自己知道,其他人是不知道的。

E6. 意根功德 分二
F1. 長行  F2. 重頌
今F1.

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意功德。以是清淨意根,乃至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義。

【復次常精進】:再把前邊這個道理再說一次,釋迦牟尼佛又叫了一聲,常精進菩薩!【若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受持是經】:假使有修行的善男子和修行的善女人,在將來佛入涅槃之後,有能受持這一部《妙法蓮華經》的人,【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或者對著這部經來讀,或者離開經的本子來背誦,或者為人解說,或者用筆和紙來書寫這部經。【得千二百意功德】:能這樣修行用功,就會得到一千二百意功德。

為什麼能得到這一千二百意功德呢?因為【以是清淨意根,乃至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義】:以這種清淨的勝意根,乃至於就是聽到一首偈頌,或者聽到一句經文。他能由這一偈一句的義理,就能明白全部經典的道理;不單明白全部經典的道理,而且又能以觸類旁通,明白沒有數量無邊的道理和義趣。

解是義已,能演說一句一偈,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

【解是義已,能演說一句一偈】:明白這個義理之後,又能為他人來講解一句的經文,或者一首偈頌。雖然這一句,而能發揮出來無量的義理;這無量的義理,還仍然歸到這一句經文上。【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這一句經文、一首偈頌,甚至能講一個月,或者講四個月,或者講一年。「一月」表示一乘實相的法,「四月」表示四諦法,「一歲」是十二個月,這表示十二因緣法。

【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雖然是一偈一句這麼少,他能以把它合到一切法上,和一切的法都相合。他所說的法,隨順義理的趣向,都合乎實相的道理,合乎第一義諦的道理。

【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或者他講說世俗間一切的經書,好像四書五經等,所讀的這一些個書,這都是世俗的經書。或者是治世的語言,就是治理這世界的言語。或者是資生的事業,是幫助生活的職業,就是做生意、做什麼買賣之類,能以賺錢,好維持生活。【皆順正法】:雖然就講這些俗間的經書和治世語言、資生業等,都與正法相合,不相違背,隨順這個正法。

三千大千世界六趣眾生,心之所行,心所動作,心所戲論,皆悉知之,雖未得無漏智慧,而其意根清淨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籌量言說,皆是佛法,無不真實,亦是先佛經中所說。

【三千大千世界六趣眾生】:這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六道眾生,【心之所行,心所動作,心所戲論】:他們心裏頭所想要做的事情;所起的動作,在心裏頭,最初打那麼一個妄想,就有這麼一個動作;所生的妄想,心裏頭起這一些個虛妄的念頭;所有的戲論,這戲論在心裏頭沒有發揮出來,就是心裏頭胡思亂想的。想什麼?想:「我若做個皇帝可不錯!」或者:「我競選總統,有沒有人能擁護我呢?有沒有人投我票呢?」本來是老年人了,他就想:「我會不會再做一個小孩子?我再像一個青年人那麼樣子?」或者青年人,就想:「那個老年人長那麼長鬍子,我要是也有那麼長鬍子,可不錯!」有的小孩子就想】:「他們大人,什麼都能幹,我趕快一點長大,也就什麼都能做,這有多好呢!」這麼盡打這些個妄想,這都叫心裏頭的戲論。

【皆悉知之】:眾生打這種妄想,在講說《法華經》的這位菩薩,他都知道。你看!【雖未得無漏智慧,而其意根清淨如此】:雖然他沒有得到無漏,沒有證果,可是他的勝意根,得到這樣清淨的境界。

【是人有所思惟,籌量言說,皆是佛法,無不真實】:這位法師,他要是想做一件什麼事情,有所思惟、所籌量的,除非不說出來;他若說出來,都是佛法。不單是佛法,而且是妙法;不單是妙法,而且還是不可思議的一種法。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為什麼他得到呢?就是因為他受持《法華經》,他所想的和所行的,都是真實不虛。你看!很不公道的──不是不公道,這最公道!就因為他受持《法華經》。為什麼你打妄想也不成事實呢?就因為你不受持《法華經》;你若受持《法華經》,那你所想的、所說的、所做的,也都是真實。

【亦是先佛經中所說】:這位法師,他是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但有言說,都是實相妙法,這也是以前佛在經中所說出來的道理。他雖然沒有完全把全部大藏經都看完,但是那些個道理他已經都有了;為什麼他能有了?就因為得到受持《法華經》這種不可思議的妙處。這所謂「妙三昧」,是人所想像不到的。

F2. 重頌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是人意清淨 明利無濁穢 以此妙意根 知上中下法
乃至聞一偈 通達無量義 次第如法說 月四月至歲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世尊認為這個道理是非常的妙,所以願意再把這個道理,用偈頌來說一遍,因為它太妙了!

【是人意清淨,明利無濁穢】:受持《法華經》的這位法師,他得到清淨的勝意根。他不但聰明,而且又有智慧,沒有污濁和染污──就是非常清淨。【以此妙意根,知上中下法】:以這種勝妙的意根,能知道一切上中下的佛法。

【乃至聞一偈,通達無量義】:乃至於僅僅聽見一首偈頌,他就能豁然開悟了!開悟了之後,就通達一切諸法實相,就「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了。【次第如法說,月四月至歲】:他說法,是次次第第的,那麼有條不紊的說,不是說得雜亂無章的。他說這一首偈頌,或者可以講說一個月,或者可以講四個月,或者可以講一年。一個月,就表示實相的大乘法;四個月,就表示四諦法;至歲,就表示十二因緣法。

是世界內外 一切諸眾生 若天龍及人 夜叉鬼神等
其在六趣中 所念若干種 持法華之報 一時皆悉知

【是世界內外,一切諸眾生】:在三千大千世界的內和外,所有一切眾生,【若天龍及人,夜叉鬼神等】:或者天上的人,或者人世間的人,或者諸龍、夜叉(速疾鬼)、鬼、神等等。

【其在六趣中,所念若干種】:所有在這六道輪迴裏邊的眾生,他們所想念的有多少種,這位法師都知道。哪一個眾生願意做畜生──願意去做牛、做馬、做鴿子、做雞、做鴨、做狗、做貓、做老虎、做獅子,他都知道。所謂「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悉見」,如來悉知悉見不出奇,這位受持《法華經》的法師也都知道,所以這是不可思議的。【持法華之報,一時皆悉知】:是什麼道理,他都知道這麼多的事情呢?就是受持《法華經》所得到這種的果報。在同一個時候,所有的眾生這種種的心念,他都知道。

十方無數佛 百福莊嚴相 為眾生說法 悉聞能受持
思惟無量義 說法亦無量 終始不妄錯 以持法華故
悉知諸法相 隨義識次第 達名字語言 如所知演說
此人有所說 皆是先佛法 以演此法故 於眾無所畏

【十方無數佛,百福莊嚴相】:在十方世界所有無數佛,他們都是在往昔時,曾經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所以得到這種百福莊嚴相。【為眾生說法,悉聞能受持】:他們為一切眾生來演說妙法。所有的佛法,眾生聽見之後就能受持。

【思惟無量義,說法亦無量】:他這一想,能由一種道理,就明白無量的道理;由無量的道理,又還為一個道理,所謂「一本散為萬殊,萬殊仍歸一本」。他說起來佛法,也無量無邊的,【終始不妄錯,以持法華故】:由開始講到最後,他所講的不會把它忘了,不會講錯的。什麼緣故他能有這種的記憶力、這種的聰明智慧呢?就因為他受持《法華經》的緣故。

【悉知諸法相,隨義識次第】:他完全知道一切的諸法實相。隨著經義,他就知道這個法的次第。【達名字語言,如所知演說】:他通達這名字和語言的三昧,照著所覺悟、所知道的道理,來給眾人講解。

【此人有所說,皆是先佛法】:這一位受持《法華經》的法師,他有所說法,都是以前佛所說過的道理,所以他現在又把它說一說。【以演此法故,於眾無所畏】:也因為他演這種妙法的緣故,所以在人多的地方,他也無所畏懼。

持法華經者 意根淨若斯 雖未得無漏 先有如是相
是人持此經 安住希有地 為一切眾生 歡喜而愛敬
能以千萬種 善巧之語言 分別而說法 持法華經故

【持法華經者,意根淨若斯】:受持《妙法蓮華經》這位法師,他這個勝意根所得的清淨,就像前邊所說的這種情形。【雖未得無漏,先有如是相】:雖然他沒有得到無漏,但是先就得到這種的形相、情形。

【是人持此經,安住希有地】:這一位法師,他受持讀誦這部《法華經》。他所安住的,也是最勝最希有的一個地方。【為一切眾生,歡喜而愛敬】:他能為一切眾生所愛敬;誰見著他,誰就歡喜,又愛護他,又恭敬他。

【能以千萬種,善巧之語言,分別而說法,持法華經故】:他能用千萬種善巧方便的語言、譬喻,來講說佛法;他又能分別得清清楚楚的,來說佛法。為什麼他能分別清清楚楚的,講得那麼玄、那麼妙、那麼樣不可思議?就因為他受持讀誦《妙法蓮華經》的緣故。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怎麼叫「常不輕」?這是菩薩的名字。是不是菩薩的真名字呢?不是!這是他一個別名──特別的名字,也就是一個草號。因為這位菩薩見到人就叩頭頂禮,所以這些貢高我慢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就給他起這麼個名字,說:「啊!你知道他嗎?他是常不輕菩薩!」所以你不要以為「常不輕菩薩」就是他的名字,不是的。

你要是在這個地方都不認識,說:「這個菩薩就叫常不輕菩薩。」根本就沒有這一回事!這是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行菩薩道時,見到人就叩頭禮拜,這一般貢高我慢的譏諷他:「唷!常不輕來啦!你們知道嗎?這是『常不輕』啊!」因為他在行菩薩道時,見到人就說:「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所以這一些個增上慢的比丘、比丘尼,就給他加上這麼一個名字。這個名字,本來是譏諷他,對他不好的意思;他接受了這個名字,所以叫「常不輕菩薩」。

這裏邊分出四種悉檀,來說「常不輕」。他裏邊抱著一種不輕的見解、不輕的智慧;外就行恭敬的行門,對一切的境界他都恭敬。所以我說這個〈境界〉,所謂「一切是考驗,看爾怎麼辦?覿面若不識,須再從頭煉。」你要再開始來煉過。

常不輕菩薩能覿面就認識了,所以他就要這麼修行,見著人就叩頭,這屬於「世界悉檀」。他能身行不輕之行,躬行實踐,修不輕慢他人的這種行門,這叫「為人悉檀」。他能口宣不輕之教,口裏所說的,都是一種不輕慢他人的教化;他常說:「我不敢輕看汝等,汝等皆當作佛。」這麼樣,這叫「對治悉檀」,來對治貢高我慢。那麼,他對一般人就有一種不輕慢他人的看法,這就是「第一義悉檀」。這「常不輕」,有這四種悉檀的意思在裏邊。

C3. 顯能證之人 分二
D1. 長行 D2. 重頌 D1. 分三
E1. 雙舉前品所說罪福 E2. 雙開今品往昔信毀 E3. 雙明信毀果報
今E1.

爾時,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汝今當知!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持法華經者,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如前所說;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淨。

【爾時,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在佛說完了〈法師功德品〉的時候,剛要開始說〈常不輕菩薩品〉之前。佛告訴得大勢菩薩摩訶薩,也就是大勢至菩薩。這位菩薩,他若不動彈,就沒有什麼事;他只要一動,那麼一舉手、一投足,或者向前邁一步,這大地就要六變震動。為什麼?表示這位菩薩的威勢太大了!你說這厲害不厲害?釋迦牟尼佛說,【汝今當知】:大勢至菩薩!你現在應該知道!知道什麼呢?

【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持法華經者】: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在家的男居士)、優婆夷(在家的女居士),他們要是受持、讀誦、解說、書寫這部《法華經》。

【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如前所說】:假使有人用惡口來罵他,或者故意來破壞、誹謗,這些人所得到的罪報可就大了。有多大呢?有須彌山那麼大!就像前邊經文上所說的,得那麼多的罪。【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淨】:那麼受持、讀誦《法華經》這個人所得的功德,也就像前邊這〈法師功德品〉上所說的,能得到眼耳鼻舌身意清淨的功德。

有的人講經講到這個地方,不會講經的就說是:「依照這個經文,『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如前所說,其所得功德。』他罵這位受持《法華經》的,還有功德哩!」他說這個「其所得功德」是這個罵受持《法華經》的人有功德,這是錯了!這是受持《法華經》這個人所得的功德。他罵人反而有了功德了?不是!對於這一點,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特別認清楚了。不要以為罵受持《法華經》的還有了功德;若那麼樣子,那就沒有所謂的因果報應了!經文是講得清清楚楚,但是沒有學問的人就認為罵他的也有了功德。

怎麼能證明出來這是受持、讀誦《法華經》這個法師的功德呢?這不說明了:「如向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淨。」向,也就是「過去」,這也就是前邊所說的──這位法師所得的功德,眼耳鼻舌身意都清淨;清淨,就得清淨的功德。

E2. 雙開今品往昔信毀 分二
F1. 明事本 F2. 明本事 F1. 分二
G1. 明最初一佛 G2. 明次第二萬億佛
今G1.

得大勢!乃往古昔,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離衰,國名大成。

【得大勢】: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得大勢菩薩!【乃往古昔,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乃,是指法之詞;乃往,就是「往」,就是過去。古,是以前;昔,也是以前。這「乃往古昔」,又是往、又是古、又是昔,這就是說不出來那麼多的時候,就是太遠了!在往過去古昔那個時候,經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阿僧祇劫。一個阿僧祇就是無量數,你看,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你說這有多少?這個數量不知多少,想都想不到的。

【有佛名威音王如來】:那時候,有一位佛的名號叫威音王如來。這個「威」,就是有這種大勢力,有威嚴;甚至於他這個聲音一說出來,把三千大千世界都震動了,所以聲音最大。誰若聽見這位佛講法,就又害怕,又要聽;又要聽,心裏又害怕,又要恭敬,一點也不敢不守規矩,不要說睡覺,連晃一晃都不敢的。坐在那地方聽經,就像入定似的,好好地聽,恭恭敬敬地,不能馬馬虎虎的;不能把腿伸一伸、把頭低一低,這麼一點也不注意的樣子,不能夠的。為什麼?這位佛的聲音,他一聽就不敢不守規矩了!

不像我這兒給你們講經,我講我的,你們就睡你們的;講的什麼?不知道!這真是不可思議──不可思議,也就是不知道。為什麼說是不可思議?不是聽得不明白,就不可思議;就睡著了沒聽著,這也是不可思議──這真是沒有法子講都是講的什麼!這也叫不可思議。你們誰願意聽不可思議的經,就先睡覺;一睡著了,就得到不可思議的境界了!因為我不是威音王,我給你們說法,你們就要睡覺;要是威音王給你們一說法,就沒有人敢睡了!

如來,是佛的十號之一;【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這是每位佛共有的十號。

(一)如來:所謂「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

(二)應供:應該受人天的供養。

(三)正遍知:不但正知,而且遍知,無所不知。

(四)明行足:智慧也充足了,所以他「明」了;修行也圓滿了,所以叫「行足」。

(五)善逝世間解:善逝,能到最好的地方去;世間解,佛是世間最了解的。 (六)無上士:沒有比他更有學問的人了!佛是世間上最有學問的人。

(七)調御丈夫:佛是調伏三界一切眾生、一切有情的一個大丈夫。

(八)天人師:是天上和人間的人的師父。是誰呢?就是佛。

(九)佛:是三覺圓,萬德備,故名為佛。三覺,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覺,自己明白了;覺他,就是令他人明白了;覺行圓滿,就是自覺圓、覺他圓,他的覺悟和修行都圓滿了。這叫「三覺圓、萬德備」,所有人應該做的德行,他都做到圓滿了,所以這叫佛。

(十)世尊:佛為世出世之尊。

【劫名離衰,國名大成】:在威音王如來住世的時候,這個劫的名字,就叫「離衰」,離去一切的衰象,離開這一切的不吉祥的事情。他這國的名字叫什麼?也不是叫美國,也不是叫英國,也不是叫義大利,也不是叫西班牙,就叫「大成國」,大成之國。那麼大成之國在什麼地方啊?就在大成國那個地方嘛!你若想去,你就先研究佛法;把佛法研究明了,到大成國這個地方,不用買飛機票,就可以到了。

卍 卍 卍

有人在本堂要舉行結婚典禮。我記得,果容在這兒舉行結婚典禮的時候,幾幾乎把我一個出家的徒弟就給影響得要不出家了。那麼現在,今天或者有的不出家的徒弟又給影響得要出家了。為什麼這樣子呢?這也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這個不可思議的境界,可是也不是很難知道的。那麼又有一種的境界。什麼境界呢?把這個沒有結婚的這個男孩和女孩子都給影響得著急了,著什麼急呢?有的就說,「啊──!我也快一點,就像今天這樣子。」有的又說:「啊!我不要這樣子!慢慢來。」所以,這有種種的影響,有種種的情形。這也正是,在方才講經裏邊那所說的不可思議的阿僧祇劫,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種下的這個因,到現在有這個果。那麼這是因也不可思議的因,果也不可思議的果,所以我對你們說也等於沒說一樣。你不要以為這裏頭真有什麼不可思議的境界了。

本來很簡單的,最後有少少不圓滿的地方。因為這女方的父親母親坐下了,男的父親母親呢,沒有地方坐。這好像我們這佛教講堂待遇不平等似的。也就是,你們這幾個美國的出家人,也不負責任,做什麼事情都馬馬虎虎的。我不知道誰是誰,你們都應該知道;你們也不知道!所以,我認為這一點,或者男方面父親母親,或者不太高興,認為我們這兒待遇不平等。以後對這一些個問題應該注意一點。雖然是小事情,就會影響很大的這種的緣!要是都平等待遇他們,他們就都一定是很高興的。所以這一點,希望各位注意。

有的人說:「對了!啊!是的,是的,這是這個美國的比丘、比丘尼不負責任。」就是優婆塞、優婆夷也都不例外的,也都應該負責任的。凡事不圓滿,不是單單出家人的責任,在家人也應該負一部份的。

卍    卍    卍

其威音王佛,於彼世中,為天、人、阿修羅說法。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應六波羅蜜法,究竟佛慧。

【其威音王佛,於彼世中,為天、人、阿修羅說法】:在離衰劫,大成國裏,這一位威音王佛,為天、人、阿修羅來說法。為天上的人,就說十善的法;為人間的人,就說五戒的法;為阿修羅,說「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這個法。因為阿修羅不持戒,不修定,也不修慧,而只知道貪、瞋、癡。

因為他只知道貪瞋癡三毒,所以他所想的就是個貪,所願意的就是個瞋。瞋,就是發脾氣,貪什麼東西貪不來,發了脾氣,就變愚癡了;變愚癡,就和人鬥爭起來了。這是阿修羅的樣子。那麼這阿修羅,為什麼他就貪呢?就因為他不知足,貪而無厭。貪而無厭,沒有得到,就想要得到;已經得到呢?又怕失去了。所以沒得到,他也有煩惱;已經得到了,他還有煩惱,還有麻煩。因為已得、未得都有麻煩,所以他一天到晚就是發脾氣,無論見到什麼境界,他都要發脾氣。這一發脾氣,就沒有理智了,也沒有智慧了,所以就沒有慧,沒有定,也沒有了戒。這一位威音王佛就為阿修羅說「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這個法,教他們不要發脾氣,要修定、修慧,要持戒。

那麼講來講去,究竟什麼叫阿修羅?我可以告訴你,阿修羅就是鬥爭堅固。「阿修羅」這三個字本來是梵語,翻譯為無端正。有的人就說:「無端正,一定是相貌長得醜陋!」不錯,他相貌長得非常的醜陋。

眼、耳、鼻,七八家子都搬到一起,都生到一個地方,但可不是六根互用。六根互用,是眼睛可以說話、又可以聽,耳朵可以看、又可以吃東西,每一根都有六根的作用,這是修行得到的境界。這阿修羅,他七八家子搬到一起,就是眼睛、耳朵、鼻子、嘴,都生到一個地方。你說他怎麼樣?這眼睛生到鼻子下邊;本來鼻子是在眼睛和嘴巴的中間,他這個嘴生到眼睛和鼻子中間了。所以你看,顛顛倒倒的,長得鼻子也不像個鼻子,眼睛也不像個眼睛,耳朵也不像個耳朵;不過只有其名而無其實,所以他最不講道理。為什麼他這樣呢?就是做人的時候,總橫眉瞪眼的。眉毛本來順著長,有的時候,他要把它豎起來。橫眉豎眼,這麼樣子慣了,所以做了阿修羅,就把眼耳鼻舌都長到一塊了,這麼樣子非常的醜陋!

這是相貌醜陋,他心也醜陋。這「無端正」不單單說這個相貌,他心也不端、心術也不正。他一天到晚想要淌壞水,在他那個心裏頭總流出壞水,總想壞!怎麼樣壞?他想:「我怎麼想法子可以把它弄壞了?」

他最不滿意的是誰呢?玉皇大帝。見著玉皇大帝,他是最妒嫉障礙了;妒嫉玉皇大帝,所以就做修羅。這個阿修羅是最不講道理的,所以一天到晚,好鬥爭、好罵人、好打人、好殺人,這都是阿修羅!你看見在街上好罵人的人,那是阿修羅;好打人的人,那是阿修羅;好殺人的人,都是阿修羅!我再告訴你,做土匪的都是阿修羅,做軍人的也都是阿修羅;不過他這阿修羅有陰有陽,有好的阿修羅,有壞的阿修羅。那麼這一位威音王佛,就為阿修羅來說這種種的妙法。

【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想得到這聲聞果位的,就給他們說四諦的法。什麼是四諦法?就是苦、集、滅、道,說苦諦、集諦、滅諦、道諦這四諦法。聲聞是二乘人,求聲聞就是求小乘。為什麼他是小乘呢?因為他得少為足,不想往前求大乘,得到一點點就夠了、可以了。就是證得初果、二果、三果,到四果阿羅漢,他就以為「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他所作的事情都已經辦完了,不會再受生死了,沒有輪迴的苦了。所以他就認為這樣就可以了,他也不想再向上再求佛道。他誤以為「上無佛道可成,下無眾生可度」,他說:「度什麼眾生啊?你把自己這個眾生度了,這就是度眾生!」他不向外邊去度眾生。這叫聲聞,就是聽到佛聲音而悟道的。所以佛才為他們說四諦的真理。

(一)苦諦:苦有多少?有無量諸苦、三苦、八苦。無量諸苦再把它減少一點,可以說是八苦;八苦再說少一點,就是三苦。三苦,是苦苦、壞苦、行苦;八苦,是生、老、病、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八苦再分開往多了說,就是無量諸苦,沒有數量那麼多的苦。苦從什麼地方來的?苦就從樂那兒來的;樂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從苦那兒來的。沒有苦也就沒有樂,沒有樂也就沒有苦,所以我才說:「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三苦,第一就是「苦苦」。譬如有人本來就窮,又加上沒有房子住、沒有衣服穿;衣、食、住都不充足了,這叫苦中之苦、苦上加苦,這是貧窮的困苦。那麼說貧窮有困苦,有錢的人是不是沒有苦了?不是!有錢的人也有苦,有富貴的「壞苦」。你看,譬如有人這麼有錢,本來他沒有貧窮的困苦,可是著了一場大火,把山林、房子也燒了很多,家裏所存的錢都被火給燒光了,弄得他也窮了!這就叫富貴的壞苦。

那麼說,貧窮有困苦,富貴有壞苦,也不貧窮,也不富貴,大約沒有苦了吧?哦,那個苦更多!就叫「行苦」。行苦,就是由少而壯,也不知道怎麼就長大了?由壯而老,到壯年的時候就老了,也不知道怎麼樣老的?由老而死,就死了。這樣念念遷流、念念不停,好像水波浪似的,前浪推後浪、後浪推前浪──前浪往前跑,那後浪就後邊追。那麼一年一年的、一月一月的、一日一日的、一個時一個時的,都不停;不停,就有一個「行苦」,想叫它停止,是辦不到的。所以這生、住、異、滅──生出來,在這兒住一個時期就變異了,然後就毀滅了、沒有了!這三苦,若詳細說起來,那是太多了,因此只可以簡簡單單的講一講。

又有八苦──

(1)生苦:人生下來,好像生龜脫殼似的,就像那活的龜,還硬把牠的殼脫下來那麼難過!所以這小孩子一生出來,哭說:「苦啊──苦啊──」他就叫苦了!

(2)老苦:差不多老年人都嚐過這個滋味,青年人還不懂呢!你對青年人說老了怎麼樣苦,他說這有什麼苦的?等到老的時候,眼睛、耳朵、牙、腿、手也不幫忙了,這時候,你說苦不苦?想要走走路,腳不聽招呼,邁不動步;想看看東西,請這眼大哥出來看一看,這眼睛說:「我太疲倦了!Im very tired!」耳朵跟著:「那眼睛既然不幫助你,我也和你沒有什麼客氣的!」你想叫耳朵聽聽,它就聾了。眼睛也花了,耳朵也聾了,牙也掉了,想要寫字,手就這樣子顫抖;你說這是苦不苦?為什麼這樣子?就因為不知道修行。老苦是很公平的,無論誰老了,都有苦!

(3)病苦:這病也是很公平的,無論你是皇帝,有了病,也覺得不舒服;總統有病,也是要看醫生、要入醫院。國王、大臣,無論是哪一種的人,除非你沒有病,有病就是苦!中國人吃的那種草藥更苦!病苦,那差不多人都試過、都知道。

(4)死苦:不錯,這有病是苦,那麼我們人人都不知道的,是一個什麼呢?就是死苦。死怎麼樣苦法?像活牛剝皮似的。那一頭活的牛,還在活的時候,硬是把牠皮給剝下來,你說那痛不痛、苦不苦啊?我們人將死,在這四大分張的時候,也是好像那一頭活牛,peeled his skin(剝皮)那麼樣痛苦。你試一試把活牛的皮給剝下來,你看牠怎麼樣叫法,人死就是那麼苦!這是生、老、病、死苦。

(5)愛別離苦:這是最厲害的。本來你所愛的一個人,他有特殊因緣,就要離開你了!或者去當兵了,或者去做生意,或者有種種的因緣、特別情形一定要去,就離開了。你所愛的人和你這麼一離開,你覺得最痛苦;但是不離開還不行,這人生就有這麼多的麻煩。

(6)怨憎會苦:你最討厭的人,他偏偏和你常常碰頭、常常遇在一起。

(7)求不得苦:所希望的、所想要的,始終也滿不了你的欲望,想求也求不到!男人想求一個最好的太太,很不容易求到;女人想求一個最好的丈夫,也不容易求到;求來求去,求到三十、四十、五十歲,也沒有求到。覺得真苦囉!這一生光陰已經空過去了,沒有什麼意思了!凡是所求的,得不到,這都是一個苦。那麼說:「我生也就由它生,老也就由它老,病也由它病,死由它死;我也不愛人,人家也不討厭我,我也無所求,這大約我沒有苦了吧?」殊不知在你本身,還有這個五蘊熾盛苦。

(8)五蘊熾盛苦:色、受、想、行、識這五蘊,在你的身體上,令你顛顛倒倒的,這也是苦。

這四諦法,「苦諦」大概講說已竟,還有集諦。

(二)集諦:集,集聚為一、集聚到一起。什麼集聚到一起?煩惱。煩惱有二十種隨煩惱,有大煩惱、中煩惱、小煩惱。

(三)道諦:道,是修道。

(四)滅諦:修道是因,滅是得到的果──涅槃的妙果。

這是四諦法。以四諦法,度脫這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究竟得到常、樂、我、淨這個涅槃的妙德。

【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又為修辟支佛這一類的眾生,說十二因緣法。辟支佛,翻譯為緣覺。緣覺分有兩種:若生在有佛出世的時候,修行十二因緣而悟道,這叫緣覺;若生在無佛出世的時候,他自己修行,在深山穹谷之中,所謂「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他明白天地間生生滅滅這種無常的道理,也是修十二因緣而悟道,就叫獨覺。

這十二因緣,第一就是無明。無明,是從不覺那兒生出來的;因為不覺悟,所以就有無明。有了無明,他就要作無明的行為;有這種行為,然後就有了分別的識了;有識之後,就有了名色;有名色之後,就有了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入;有六入之後,就有了觸覺;有觸覺,就有了受;有受,然後就生出一種愛;有了愛,就生出一種「取」的緣;取了,就要為我所有;有了「有」的緣,就有「生」的緣;有生的緣,就有「老、死」的緣;這叫順生門。又有還滅門,就是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滅。

【為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應六波羅蜜法,究竟佛慧】:威音王佛為這一切的諸菩薩,因為要他們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到無上正等正覺,所以就給他們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六波羅蜜法。這六種法,是菩薩所修的法,是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的法。波羅蜜是梵語,譯為到彼岸;因為你修這六種波羅蜜法,無論哪一種,都可以由生死的此岸,度過這煩惱的中流,而達到涅槃的彼岸,這就是最後究竟的佛的智慧。

得大勢!是威音王佛,壽四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數,如一閻浮提微塵,像法住世劫數,如四天下微塵,其佛饒益眾生已,然後滅度。

【得大勢】:釋迦牟尼佛又叫了一聲,得大勢菩薩!【是威音王佛,壽四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劫】:這一位威音王佛的壽命,有四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劫那麼長。【正法住世劫數,如一閻浮提微塵】:這位佛的正法住世的劫數,好像把這一個閻浮提世界,所有的沙石、一切一切,都磨為微塵那麼多。【像法住世劫數,如四天下微塵】:像法住世的劫數有多長呢?前邊那僅僅是一個南閻浮提的微塵,這像法住世的時間,有如一四天下(一個須彌山、一個日月、一個四大部洲)都磨為微塵,有那麼多的劫數。【其佛饒益眾生已,然後滅度】:這一位佛,所教化的眾生已經都度盡了,然後就入涅槃。

G2. 明次第二萬億佛

正法像法滅盡之後,於此國土,復有佛出,亦號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萬億佛,皆同一號。

【正法像法滅盡之後】:佛住世的時候,這叫正法時代;佛入涅槃之後,這叫像法時代,只有佛的像和佛法在世界上。在威音王佛的正法也滅了,像法也滅了,之後,【於此國土,復有佛出,亦號威音王如來】:在這大成國土,又有佛出興於世,佛的名號也是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也都具足佛這十號。【如是次第有二萬億佛,皆同一號】:像這樣子,一位佛出興於世,又有一位佛出興於世,這麼很次第的,有兩萬億這麼多的佛,都出現在這大成國土,這些佛的名號也都叫威音王如來,佛的名字相同。

F2. 明本事 分二
G1. 初標時節人名 G2. 徵釋不輕之名
今G1.

最初威音王如來,既已滅度,正法滅後,於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勢力。爾時,有一菩薩比丘,名常不輕。

【最初威音王如來,既已滅度】:最初這一位威音王如來,他滅度之後,【正法滅後,於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勢力】:接著正法也滅了之後,在像法時期之中,這種增上慢比丘,有大勢力。他們很貢高我慢的,把自己看得是最大,覺得比誰都高,比誰都有地位;他們就是專門歡喜去爭名奪利,所以才有很大的勢力。

【爾時,有一菩薩比丘,名常不輕】:在這時候,有一位菩薩比丘。為什麼叫菩薩比丘呢?因為他行菩薩道。他的名字,就叫常不輕菩薩。

G2. 徵釋不輕之名 分二
H1. 明不輕之行 H2. 明得名所以
今H1.

得大勢!以何因緣,名常不輕?是比丘凡有所見,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而是比丘不專讀誦經典,但行禮拜,乃至遠見四眾,亦復故往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得大勢!以何因緣,名常不輕】:大勢至菩薩!以什麼因緣,這位比丘的名字叫常不輕呢?【是比丘凡有所見,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因為這位菩薩比丘,他無論在什麼地方,看見哪一位比丘、比丘尼,或者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讚歎】:他都給他們叩頭頂禮,來讚歎他們。

本來比丘不禮拜比丘尼,也不拜在家人的,這一位常不輕比丘為什麼又拜比丘尼,又拜優婆塞、優婆夷呢?因為他願意行菩薩道。這個菩薩,他自己本身沒有一個我相;他是人我一體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那麼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他這一拜,豈不是有相了嗎?他這個「有相」,實際上就是無相;為什麼?他若有相,他就不會拜了!好像那一些個增上慢比丘,為什麼他不修這種禮拜的行門?就因為他有我相。常不輕沒有我相,把「我」空了,所以他就禮拜其他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見到其他四眾弟子,他統統一樣要禮拜、讚歎。怎麼樣讚歎呢?

【而作是言】:他就這樣說了,【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我深深地恭敬你們各位,我對你們絕對不敢輕慢的!【所以者何】:所以然的原因是什麼呢?【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因為你們現在都是行菩薩道的人。比丘、比丘尼也行菩薩道,優婆塞、優婆夷也行菩薩道。你們都是修行菩薩所修之道,自利利他。因為你們行菩薩道,所以你們應該很快就成佛了!

【而是比丘不專讀誦經典,但行禮拜】:但是這一位常不輕的比丘,他不是單單就是讀一讀、誦一誦經典,他要行菩薩所行的道。他一天到晚就是向其他的四眾弟子叩頭。【乃至遠見四眾,亦復故往禮拜讚歎】:乃至於他到其他的地方,見著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離著很遠,他也要走到那地方去向人叩頭禮拜。【而作是言】:然後他就這樣讚歎說,【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你看!這位菩薩所行的菩薩道,真是不容易行的。我們一般人,誰能做到這一點?他既然向出家人叩頭,又向在家人來叩頭,修這種人所不能修的菩薩道。

H2. 明得名所以

四眾之中,有生瞋恚,心不淨者,惡口罵詈言:是無智比丘,從何所來?自言我不輕汝,而與我等授記,當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虛妄授記。如此經歷多年,常被罵詈,不生瞋恚,常作是言:汝當作佛。說是語時,眾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擲之,避走遠住,猶高聲唱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以其常作是語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號之為常不輕。

【四眾之中,有生瞋恚,心不淨者,惡口罵詈言】:在這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之中,有增上慢的,心裏就生出一種瞋恚;瞋恚,就是發脾氣了。這常不輕菩薩給他一叩頭,他們就發了脾氣,就用腳踢他的頭,或者踢他的下巴,就打他。為什麼發脾氣?因為心裏不淨。心裏有什麼呢?就貪瞋癡太多了,這三毒熾盛。為什麼增上慢?也就因為有三毒。毒藥喝得太多了,吃的迷魂藥也吃得不明白了,所以就心裏不乾淨了。因為這個毒太多了,好像喝醉酒了似的,所以就罵人。罵誰呢?就這常不輕菩薩。罵什麼?

【是無智比丘,從何所來】:嘿,你這個比丘!真是愚癡到極點了!你從什麼地方來的?怎麼有你這樣的比丘!你太失佛教的威儀了!你怎麼這樣子呢?一點威儀都不修。威儀三千,你連一樣也沒有!連罵帶打這位常不輕菩薩。你看,給叩頭還被人打!你想一想,這菩薩道是不容易行的!

【自言我不輕汝,而與我等授記,當得作佛】:你又說,你不敢輕慢我們,又給我們這一些個人來授記,說我們應該作佛。那麼容易就成佛啦?你簡直胡說八道!你這個人真是愚癡!【我等不用如是虛妄授記】:我們不要你給虛妄授記!要成佛才可以給人授記,你現在這麼愚癡,盡亂講亂說的,你真是太倒架子,太沒有用啦!就罵他。他們以為只有佛才可以給授記;其實,若人人都給你授這個記,那你也就成佛了!

【如此經歷多年,常被罵詈,不生瞋恚】:像這樣子,這位常不輕菩薩修這種禮拜、讚歎、忍辱的苦行,修了很多年。雖然他常常被人罵,但是他也不生瞋恚,還不退心。那不是一次了,只要一給人叩頭,他就被人罵。如果有我相的人,被人打一頓這就怕了:這有人打我,有人罵我,再也不敢行這個菩薩道了!【常作是言,汝當作佛】:他常常是這樣說,你們都應該作佛!

【說是語時,眾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擲之】:說這個話的時候,眾人因為看他太愚癡了,他一來叩頭,他們就用根木頭,或者用杖,「梆!」打他頭一下,或者拿石頭、瓦塊打他。擲,就是這麼由手裏撇丟出去。

【避走遠住,猶高聲唱言】:他雖然無我相,但是打也會痛,所以他就避走──他慌慌張張給人叩一個頭,完了起身就跑得遠遠的。就這樣子,一邊跑的時候,一邊還這麼大聲喊說:【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你看,所以一般人說他無智:「發神經呢!唉,真是討厭死了!」罵他是一個神經病的。

【以其常作是語故】:因為他常常說這句話的緣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號之為常不輕】:所以這增上慢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就給他送了一個美的名稱,說他是「常不輕」。你們切記不要做增上慢比丘、比丘尼,也不要做增上慢的優婆塞、優婆夷!這不是好好玩的。

E3. 雙明信毀果報 分二
F1. 明信者果報 F2. 明毀者果報 F1. 分二
G1. 正明果報 G2. 結會古今 G1. 分三
H1. 明現報 H2. 明生報  H3. 明後報
今H1.

是比丘臨欲終時,於虛空中,具聞威音王佛,先所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淨,耳鼻舌身意根清淨。得是六根清淨已,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廣為人說是法華經。

【是比丘臨欲終時】:這位常不輕菩薩比丘,在他將要壽命完了的時候,【於虛空中,具聞威音王佛,先所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在虛空中,他就聽見威音王佛以前所說的《法華經》,《法華經》上那二十千萬億偈頌,他都聽見了。【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淨,耳鼻舌身意根清淨】:他不但聽見,而且還能受之於心、持之於身,就得像前面〈法師功德品〉所說,眼根也清淨了、耳根也清淨了、鼻根也清淨、舌根也清淨、意根也清淨、身根也清淨了,得六根清淨這種境界了!

【得是六根清淨已,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廣為人說是法華經】:他得這種六根清淨的境界之後,不但沒有壽終,而且還又增加他的壽命了。增加多長的時間呢?可就長囉!有二百萬億那由他歲,有這麼多那由他,不知道多少歲!這麼二百萬億那由他歲,他做什麼呢?就是常常到處去為人講說《妙法蓮華經》這種的妙法。

於時增上慢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輕賤是人為作不輕名者,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辯力、大善寂力,聞其所說,皆信伏隨從。

這一位常不輕菩薩得到六根清淨,又常常給人講說《妙法蓮法經》;雖然沒有證果,以父母所生的身體,就得到這種的好處。

【於時增上慢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在這個時候,以前對這位常不輕菩薩有一種貢高我慢的增上慢四眾弟子們──就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輕賤是人為作不輕名者】:他們以前又打罵向他們叩頭頂禮的這個常不輕菩薩,又輕賤他,說他是一個最愚癡的比丘!輕賤這個人。又給他起了一個「不輕」的名的這四眾弟子。

【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辯力、大善寂力】:他們看見這位常不輕菩薩,果然得到這種大的神通力,又能以把《法華經》這麼多的偈頌都背誦出來,又可以為人講解,又樂於說法,得大辯才的力量,又得大善寂力。大善寂力就是人家罵他,他也不發脾氣;人家打他,他也不生瞋恨心。外邊也沒有脾氣,裏邊也沒有脾氣,這叫個「善」。寂,他能以在這種最不好忍耐、最不能忍耐的這種境界,他都能忍耐,這是有智慧。既能有忍辱力,又有般若的智慧,所以這叫「大善寂力」。

【聞其所說,皆信伏隨從】:當他們聽聞這位常不輕菩薩比丘說《妙法蓮華經》後,都信而服從了、降伏了;不像以前,又打他、罵他那樣子。於是跟著這位菩薩,這一位菩薩到什麼地方說法,他們就跟隨到什麼地方去聽法。

卍    卍    卍

每一天、每一天,都有很多的麻煩發生。不是國與國互相作戰,殺死很多人了;再不就有火災,燒死了很多人;或者就有水災,淹死很多人;或者又有某種毒氣放出來,又毒死很多人;或者有飛機失事,又死了很多人;或者有火車發生意外,死了很多人;或者有巴士,乃至於汽車,也死很多人。每一天都不知道死多少人!這個世界呀,也就互相鬥爭,沒有一個安寧的時候;為什麼這樣子呢?就因為人人都鬥爭堅固,你鬥爭我,我鬥爭你,沒有忍讓,所以世界就不和平。也就是人心不能改惡向善,你壞,我想比你更壞;你惡,我想比你更惡!就是鬥爭怎麼樣壞、怎麼樣惡,這世界一天就比一天壞啦!現在你把眼睛睜開看一看,整個世界,哪一個地方是一個最安全的地方?沒有!所以我們現在預備舉行一個祈禱世界和平的大會,或者在這個十一月八號或者十一月七號,那麼現在還沒有決定。不過,這個大會,我們是想要舉行的。希望大家都共同一個心,來求這個世界和平,一定會有感應的!

卍    卍    卍

H2. 明生報

是菩薩復化千萬億眾,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命終之後,得值二千億佛,皆號日月燈明,於其法中,說是法華經。

【是菩薩復化千萬億眾,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位常不輕菩薩,他所教化的眾生,有千萬億那麼多的眾生,是無量無邊的,都令他們得到無上正等正覺。

【命終之後,得值二千億佛,皆號日月燈明】:這位常不輕菩薩,在他這一生的壽命終了之後,以後第二個生命,又遇到二千億佛出現於世;這二千億佛,都是叫「日月燈明佛」。【於其法中,說是法華經】:在這二千億諸佛的法中,這一位常不輕菩薩還是說這部《法華經》。

H3. 明後報

以是因緣,復值二千億佛,同號雲自在燈王,於此諸佛法中,受持讀誦,為諸四眾說此經典故,得是常眼清淨,耳鼻舌身意諸根清淨,於四眾中說法,心無所畏。得大勢!是常不輕菩薩摩訶薩,供養如是若干諸佛,恭敬尊重讚歎,種諸善根;於後復值千萬億佛,亦於諸佛法中,說是經典,功德成就,當得作佛。

【以是因緣,復值二千億佛,同號雲自在燈王】:以說《法華經》這種因緣,又遇著二千億佛出現於世,都叫雲自在燈王佛。【於此諸佛法中,受持讀誦,為諸四眾說此經典故】:在這二千億日月燈明佛,和二千億雲自在燈王佛的法中,常不輕菩薩又受持、讀誦這部《法華經》,也為所有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四眾弟子,來廣說這部《妙法蓮華經》的緣故。

總而言之,這位常不輕菩薩,他是生生世世、時時刻刻都是受持、讀誦、演說這部《妙法蓮華經》。【得是常眼清淨,耳鼻舌身意諸根清淨】:所以他才得到以父母所生這個眼,就能見三千大千世界,這種清淨的神力。耳、鼻、舌、身、意這諸根,也都清淨了。【於四眾中說法,心無所畏】:他在這四眾中講說《妙法蓮華經》,心是無所恐懼的。

【得大勢】:釋迦牟尼佛又叫一聲,得大勢菩薩!【是常不輕菩薩摩訶薩】:這一位常不輕大菩薩,【供養如是若干諸佛,恭敬尊重讚歎,種諸善根】:他曾經供養像以上所說這麼多的諸佛,他又恭敬諸佛、尊重諸佛、讚歎諸佛,在諸佛的面前來種各種善根。【於後復值千萬億佛,亦於諸佛法中,說是經典,功德成就,當得作佛】:他在以後又值有千萬億那麼多佛出現於世,他又在諸佛的佛法之中,演說這部《妙法蓮華經》。因為他講說這部《妙法蓮華經》的功德已成就了,所以他應該得到成佛了。

G2. 結會古今

得大勢!於意云何?爾時常不輕菩薩,豈異人乎?則我身是!若我於宿世,不受持讀誦此經,為他人說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先佛所,受持讀誦此經,為人說故,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大勢!於意云何】:佛叫一聲,得大勢菩薩!在你的意思裏怎麼樣啊?【爾時常不輕菩薩,豈異人乎】:我所說的當時那位常不輕菩薩,他豈是其他的人呢?不是!【則我身是】:就是我釋迦牟尼佛的本身。這一位常不輕菩薩,就是我當時行菩薩道的一位化身菩薩。

【若我於宿世,不受持讀誦此經,為他人說者】:假使我在前生的時候,不受持和讀誦這一部《妙法蓮華經》,並且我不給他人講說這部經的話,【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就不能很快得到無上正等正覺。

【我於先佛所,受持讀誦此經,為人說故】:因為我在以前諸佛的地方,能受持、讀誦這部《妙法蓮華經》,又為人講說這部經的緣故,【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現在,我就很快得到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

F2. 明毀者果報 分二
G1. 正明果報 G2. 結會古今
今G1.

得大勢!彼時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瞋恚意,輕賤我故,二百億劫常不值佛、不聞法、不見僧,千劫於阿鼻地獄受大苦惱。畢是罪已,復遇常不輕菩薩,教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大勢!彼時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大勢菩薩!在以前那些增上慢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四眾弟子們,【以瞋恚意,輕賤我故】:用瞋恚的這種意念,他們看不起我,說我是「無智比丘」;因為瞋恚和輕賤我的緣故,【二百億劫常不值佛、不聞法、不見僧】:所以他們在這二百億劫中,都遇不著佛。你們現在都遇著佛法,這都不是沒有善根的人;若沒有善根的人,根本連一位佛的名字都聽不見的。他們也不會聽見有人講經說法,也看不見一個比丘、一個比丘尼。你們現在這個國家有了僧相──有僧人的樣子,這都是有善根,才能遇著三寶呢!

這一些個誹謗常不輕菩薩的,就是給常不輕菩薩起「常不輕」名的這些個增上慢四眾弟子,他們在二百億劫的期間,都不聞三寶的名號。【千劫於阿鼻地獄受大苦惱】:他們在一千劫的時間裏,在阿鼻地獄受大苦惱。

【畢是罪已,復遇常不輕菩薩,教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們受完罪報之後,又再托生做人;他們又遇著這一位常不輕菩薩,來教化他們,令他們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無上正等正覺的心。

G2. 結會古今 分二
H1. 結會 H2. 勸持
今H1.

得大勢!於汝意云何?爾時四眾常輕是菩薩者,豈異人乎?今此會中,跋陀婆羅等五百菩薩,師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優婆塞,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者是。

【得大勢!於汝意云何】:大勢至菩薩!在你的意思裏,怎麼樣啊?【爾時四眾常輕是菩薩者,豈異人乎】:當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四眾弟子,常輕慢常不輕菩薩的這一些個人,你知道嗎?他們也不是旁人,是誰呢?

【今此會中,跋陀婆羅等五百菩薩】:就是現在我們這個法會裏邊,這跋陀婆羅等五百位菩薩,他們都是那時候的增上慢四眾弟子。跋陀婆羅是梵語,翻譯為善守。以前因為他增上慢、不守規矩,現在又受常不輕菩薩教化,他就善守規矩、善守戒律了。這有五百位菩薩,單單舉出跋陀婆羅這一位菩薩作為上首。

【師子月等五百比丘】:有一位比丘,他說法像獅子吼,他的智慧猶如月光,所以叫師子月。師子月等五百位比丘,也是當時增上慢的四眾弟子。【尼思佛等五百優婆塞】:又有一些個優婆塞,為首的是「尼思佛」;這也是當時增上慢的四眾弟子。【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者是】:現在他們在無上正等正覺這佛的果位上,都已經修到不退轉的境界,不會再墮落了。

H2. 勸持

得大勢!當知是法華經,大饒益諸菩薩摩訶薩,能令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諸菩薩摩訶薩,於如來滅後,常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是經。

【得大勢!當知是法華經】:大勢至菩薩!你應該知道,這一部《妙法蓮華經》,【大饒益諸菩薩摩訶薩,能令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對於一切的大菩薩摩訶薩,都有大的利益。有什麼大的饒益呢?能使令這一切的菩薩、大菩薩,都決定能得到這無上正等正覺的果位。

【是故諸菩薩摩訶薩,於如來滅後】:因為這個,所以這一切的菩薩和大菩薩,在我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常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是經】:應該常常受持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應當常常讀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應該常常背誦這一部《妙法蓮華經》,又應該常常解說這一部《妙法蓮華經》,又應該常常書寫這一部《妙法蓮華經》。你作多少功德,就得到多少的益處,絕對沒有虛妄的!

我們人聽經,要越聽越歡喜聽,越歡喜聽越聽;學佛法,要比吃蜜糖更歡喜。佛法就是甘露,甘露是天上一種不死的藥。我們聽佛法,可以由迷轉悟,由不明白得到明白。佛為什麼說佛法?就因為要眾生明白佛法。佛法不是這麼容易明白的,為什麼不容易明白呢?因為佛法太妙了!它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那麼不容易明白,一定要想法子明白;不是說不明白我就不學了,越不明白越要學。我們要明白之後,才能可以不學;到四果阿羅漢,那才到了無學位。雖然說是無學位,這是小乘果,他是於小乘無所學了,但是要是依照大乘來講,他還是要學,還是沒有究竟的。學什麼呢?要學行菩薩道,修六度萬行。

所以,我們沒有證得四果阿羅漢,一定要學。不明白要學,明白了更要學!有人說:「明白了,我還學它幹什麼?」你還有不明白的,還學那個不明白的。譬如你把《法華經》都明白了,《楞嚴經》你還沒有完全懂;《楞嚴經》完全都明白了,《華嚴經》你也沒有明白。所以這個佛法,就好像大海似的。我們眾生,在學像大海這麼多的佛法,你看要怎麼樣學法呢?我們就要先學布施。布施不是叫人家布施給我,是我要布施給人,你要做布施。第二就要持戒,第三要忍辱,第四要精進,第五要禪定,第六要智慧。

卍    卍    卍

九月十九,是觀音菩薩的出家紀念日。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和觀音菩薩都特別有緣;那麼要是有人常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這個名號,就可以遂心滿願、如意吉祥,你求什麼就得到什麼。在《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說的,你求男得男,求女得女,無論你求什麼都可以滿你的願,但是你要念觀音菩薩。因為有這種的緣故,所以我們在這個禮拜六晚間就灑淨,禮拜天開始念「觀世音菩薩」;在講經的時間,還照常講經。那麼有人要是歡喜隨喜這個觀音七,可以就來隨喜;你有什麼所求,都會滿願的。

在這觀音七的期間,或者有人就會看見光,或者有人又會看見花,或者有人就會得到種種不可思議的境界,或者有人參加這個觀音七就開了悟了,或者有人就開了大智慧了;開大智慧以後,就不會做愚癡的事情了,所以這是很要緊的。那麼我就怕你們各位不知道,所以左一次向你們發表這個消息,右一次向你們發表這個新聞。你們各位呀,不要錯過這個機會,來大家共同修行、用功修道。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卍    卍    卍

D2. 重頌 分二
E1. 頌雙開今品信毀 E2. 頌雙明信毀果報 E1. 分三
F1. 頌事本 F2. 頌時節人名 F3. 頌不輕之行
今F1.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過去有佛 號威音王 神智無量 將導一切
天人龍神 所共供養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因為太慈悲了,所以要把這個義理再用偈頌來說一遍。

【過去有佛,號威音王】:釋迦牟尼佛說,在過去無量生中,有一位佛出世,名叫「威音王佛」。【神智無量,將導一切】:這一位佛,他的神通無量,智慧也無量。他接引一切眾生,做一切眾生的領袖,來引導眾生發菩提心,速成佛道。【天人龍神,所共供養】:這時候,一切諸天的天人、一切世間的人,以及一切的天龍八部、鬼、神等,都共同來供養這一位佛。

F2. 頌時節人名

是佛滅後 法欲盡時 有一菩薩 名常不輕
時諸四眾 計著於法

【是佛滅後,法欲盡時】:這一位佛,在世界上弘法很久的時間,然後就入涅槃了。佛滅度之後,正法時代過去了,當像法將要滅盡的時候,【有一菩薩,名常不輕】:這時候,有一位菩薩出現於世。這一位菩薩叫什麼名字?他的名字就叫「常不輕」。常不輕,就是恆常地、常常地不輕慢一切眾生。他認為一切眾生都是佛,所以對一切眾生,都像對佛那麼恭敬。

【時諸四眾,計著於法】:在佛法將要滅盡的期間,就有佛的四眾弟子──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四眾弟子,因為法末的關係,這個業障也重了,就都不真修行了。怎麼樣子呢?雖然有出家的名,但是他就生貢高我慢的心,有一種增上慢;看著自己比誰都大,唯我獨尊了,自己是最高了。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候,一個手指天,一個手指地,說是「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天上和天下,只有我是一個最尊崇的、最高尚的。佛可以說這個話,一般的人就不可以。但是這一班比丘,大約也好像現在這個外道似的,說是「我就是佛!你應該供養我!」生了一種增上慢的心。

本來「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這法你不明白的時候,應該要明白;你明白了,又要把這個法也都放下,不應該著住於法。這個時候,因為佛法要滅盡了,這些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都著到皮毛上了,在外皮上來用功夫。他不單不明白法,而且還執著於法了;執著於法,就生了一種增上慢。

F3. 頌不輕之行

不輕菩薩 往到其所 而語之言 我不輕汝 汝等行道 皆當作佛
諸人聞已 輕毀罵詈 不輕菩薩 能忍受之

【不輕菩薩,往到其所,而語之言】:在這時候,常不輕菩薩想要去度這一班增上慢的比丘,就到計著於法的這四眾弟子那個地方去,對這增上慢的四眾就說了,【我不輕汝,汝等行道,皆當作佛】:我絕對不敢輕看你!因為你們現在所行的是菩薩所行之道,將來你們都應該作佛的!

【諸人聞已,輕毀罵詈】:計著於法的這些四眾弟子聽完這話,對這位常不輕菩薩,就誹謗他、罵他。【不輕菩薩,能忍受之】:這位常不輕菩薩給人叩頭頂禮、給人授記,還被人家打、罵、拳打腳踢,甚至於用木棍、瓦石,或者用種種的東西來打他。這時候,這位常不輕菩薩一點也不生瞋恨心,一點也不發脾氣;人罵他、打他、惱他,怎麼樣對他有不好的行為,他也能忍耐。

E2. 頌雙明信毀果報 分三
F1. 頌信毀果報 F2. 頌結會古今 F3. 舉益勸持
今F1.

其罪畢已 臨命終時 得聞此經 六根清淨
神通力故 增益壽命 復為諸人 廣說是經
諸著法眾 皆蒙菩薩 教化成就 令住佛道
不輕命終 值無數佛 說是經故 得無量福
漸具功德 疾成佛道

【其罪畢已】:這位常不輕菩薩給人叩頭,為什麼還會有罪呢?不是他給人叩頭才會有罪,是他前生的罪業還沒有了。在《金剛經》上說:「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不輕菩薩行這種不輕的菩薩道,被人打、被人罵、被人輕賤;因為被人輕賤,所以他前生輕賤人的罪業就消滅、沒有了!

【臨命終時,得聞此經】:所以,他就在壽命將要終的時候,聽見這一部《妙法蓮華經》這種種不可思議的道理。【六根清淨,神通力故,增益壽命】:這個時候,他得到六根清淨、六根互用這種的力量。怎麼會有六根互用?因為他清淨了;清淨,就會六根互用。他有大神通、大智慧、大雄大力的緣故,所以他的壽命又增加了,不單沒有死,而且還增加很多。

【復為諸人,廣說是經】:這位常不輕菩薩,他又為這所有的人,廣宣、演說、講解這一部《妙法蓮華經》。

【諸著法眾,皆蒙菩薩,教化成就,令住佛道】:所有這些個增上慢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些執著法的眾生,都墮地獄了;受完了地獄的果報之後,又托生做人,看見這一位常不輕菩薩得這種的大神通力、大寂善力,於是又得到這位常不輕菩薩的教化成就,令他們修行諸佛之道。

【不輕命終,值無數佛】:這位常不輕菩薩命終之後,以後生生世世都遇著無數的諸佛出現於世。【說是經故,得無量福】:他生生世世、年年月月、時時刻刻,都講說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所以他得到無量的福德莊嚴。【漸具功德,疾成佛道】:漸漸地具足菩薩道的功德,所以很快地,他就成佛了。

F2. 頌結會古今

彼時不輕 則我身是 時四部眾 著法之者
聞不輕言 汝當作佛 以是因緣 值無數佛
此會菩薩 五百之眾 並及四部 清信士女
今於我前 聽法者是

【彼時不輕,則我身是】:我所說以前這位不輕菩薩是誰呢?就是我釋迦牟尼佛的前生,我就行過這種「不輕」的菩薩之道!

【時四部眾,著法之者】:在這誹謗、罵詈常不輕菩薩的四眾們,還有生增上慢的心、執著於法的這些個人,【聞不輕言,汝當作佛,以是因緣,值無數佛】:他們聽見常不輕菩薩給他們說法,說「汝當作佛」;以這種的因緣,所以就遇著無數無邊那麼多的諸佛。

【此會菩薩,五百之眾】:現在在這法會的跋陀婆羅等五百位菩薩,就是以前增上慢、誹謗常不輕菩薩的那一些個比丘、比丘尼。現在他們已經得到不退轉了,能善守戒律。【並及四部,清信士女】:還有其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他們過去雖然輕賤我、誹謗我、罵詈我,但是現在都在我的面前,又都發菩提心了!為什麼他們發菩提心呢?就因為我給他們種下這個菩提種子的緣故。怎麼說呢?當時常不輕菩薩對他們說:「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給他們授記,還又給這一般人來叩頭頂禮。因為有這種的因緣,【今於我前,聽法者是】:所以現在在我的面前,聽我說《法華經》的這一些個人,就是以前他們都誹謗過我的。

F3. 舉益勸持

我於前世 勸是諸人 聽受斯經 第一之法
開示教人 令住涅槃 世世受持 如是經典
億億萬劫 至不可議 時乃得聞 是法華經
億億萬劫 至不可議 諸佛世尊 時說是經
是故行者 於佛滅後 聞如是經 勿生疑惑
應當一心 廣說此經 世世值佛 疾成佛道

【我於前世,勸是諸人】:我在前生的時候,勸說這些個人,令他們發菩提心、修行菩薩道。【聽受斯經,第一之法】:我生生世世都講這部《法華經》,而他們都已經聽過。這《法華經》就是第一的、最妙的佛法。【開示教人,令住涅槃】:我又開示、教化這一切的人,令他們得到涅槃的快樂,得到「常樂我淨」這種的妙果。【世世受持,如是經典】:我又教化這一切的眾生,令他們生生世世受持這一部《法華經》。我自己也是生生世世,受持這一部《妙法華蓮經》。

【億億萬劫,至不可議】:在這個沒有數量那麼多的億億萬劫,乃至於到不可思議那麼多、那麼長的時間,【時乃得聞,是法華經】:《法華經》不是很容易聽見的,若在無量阿僧祇劫的時間,也不一定遇著能聽這《法華經》。這《法華經》,是很難遭遇的。【億億萬劫,至不可議,諸佛世尊,時說是經】:乃至於在億億萬那麼多的劫,及不可思議那麼長的阿僧祇劫,這十方諸佛的世尊哪!都是常常說這一部《法華經》。

【是故行者,於佛滅後】:就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你們這一些修行菩薩道的人,在我將來滅度之後,【聞如是經,勿生疑惑】:你們若聽聞這一部不可思議的《妙法蓮華經》,千萬不要生出一種懷疑而不相信的心,你不要生疑惑心。【應當一心,廣說此經】:你們都應當專一其心,廣為一切眾人說這一部《妙法蓮華經》。各位聽完了這《妙法蓮華經》,到處都給人講這《妙法蓮華經》。【世世值佛,疾成佛道】:你們生生世世都可以遇到佛,很快的就可以成就諸佛之道了!

卍    卍    卍

今天是觀音七開始的第一天,凡是來參加這個觀音七的人,必須要拿出來你的懇切至誠的心;就像對著觀世音菩薩的面,來念觀世音菩薩這個名一樣的。不要懈怠,不要懶惰,不要打妄想!因為我們修道就要專一其心。你若不專一其心,那麼就修什麼法門,也沒有益處,得不到相應。所以凡是來參加這觀音七的人,都要誠誠懇懇地,這樣來發心念觀音菩薩。我們要認真念,口裏念得清清楚楚的,耳朵聽得清清楚楚的,心裏也念得清清楚楚的。你念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也就會念你;彼此互相一念,就會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應。

在下個禮拜天,正是觀音菩薩出家的一個紀念日,所以在這一天,我們預備給所有報名想要皈依的人來舉行皈依的儀式。在已經報名的人,應該預備在那一天皈依;沒有報名皈依的人,若想要皈依,也就趕快報名。因為這皈依,在觀音菩薩出家這一個紀念日來皈依,第一,和觀音菩薩結法緣;第二,這個日子也很容易記得。你們皈依那一天,你們無論哪一個人,不要把皈依那一天忘了;皈依那一天,那就是你們活著的一個生日,一個「睜著眼睛投胎」的生日。以前你父母給你這個身體,你沒有睜開眼睛,也不知道這父親母親好不好,啊!就投胎了;現在這叫「睜眼投胎」──投法門的胎,找一個出世的法門。所以這一點,你們各位應該記得!

有的人說是:「我想皈依,等一等!」這既然想皈依,就不必等;你要等啊,這將來或者就錯過機會,就沒有機會皈依了。所以想要皈依就早一點,不要等;你一等,這個人呢,不知道這個世界有什麼問題會發生。我不是希望大家都死,但是不知道哪一天,那個原子彈、氫氣彈不知怎麼樣它就爆炸了,這個人類就沒有了。所以你若早一天皈依,或者這個原子彈響的時候,你無形中那個菩薩就保護著你,或者就不會有什麼問題。有人說:「那我趕快皈依了!」你趕快皈依?那我還要審察一下可以或者不可以!

卍    卍    卍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如來」是佛十號之一。如,就是「靜」;來,就是「動」。如,也就是「寂默」;來,也就是「能仁」。能仁,是能做佛的仁慈事情;寂默,是能成佛的自在神力。怎麼叫「神」呢?神以「自然」為義,就很自然的,不假造作。神,是屬於內;力,是力用,是屬於外。因為內有神,所以外才有力;如果沒有神,也就沒有這個力用了。如來的神力,也就是佛的一種不可思議的神通妙用,不可思議的一種境界。

講了這麼多,這個「神力」,還有的人不明白,現在略略講一講。好像前邊所說的十方分身的釋迦牟尼佛,這是怎麼樣分的呢?就是以這個神力來分的。多寶如來到法會給證明《法華經》,這也是如來的神力;還有從地湧出那一些個菩薩,這也都是如來的神力;〈法師功德品〉那「六根互用」,這都是如來的神力。所以如來的神力,是無量無邊的;若往多了說,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如來神力所成就的。

A3. 流通分‧流通跡本二門 分二
B1. 明付囑流通 B2. 藥王下五品約化他勸流通 B1. 分二
C1. 神力品明菩薩受命宏經 C2. 囑累品明如來摩頂付囑 C1. 分二
D1. 長行 D2. 重頌 D1. 分三
E1. 菩薩受命 E2. 佛現神力 E3. 結要勸持
今E1.

爾時,千世界微塵等菩薩摩訶薩從地湧出者,皆於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世尊!我等於佛滅後,世尊分身所在國土滅度之處,當廣說此經,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淨大法,受持讀誦、解說書寫,而供養之。

【爾時】:釋迦牟尼佛說完了前邊〈常不輕菩薩品〉之後,在這個時候,【千世界微塵等菩薩摩訶薩從地湧出者】:有一千多的世界,把它磨為微塵,有那麼多的數目的菩薩、大菩薩。就是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所教化,現在在法華會上,從地湧出的這一些個菩薩。【皆於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顏,而白佛言】:他們都在釋迦牟尼佛的面前,專一其心,合起掌來(表示身恭敬),這麼來瞻仰佛的相好,而對佛這樣地說──

【世尊!我等於佛滅後】:世尊!我們這麼多的菩薩,都等待將來世尊入涅槃之後,【世尊分身所在國土滅度之處,當廣說此經】:世尊分身佛所在的國土──佛又現出無量無邊那麼多分身的佛,教化其他國土的眾生。無論在哪一個國土、哪一個世界,世尊所示現的分身佛,在所現的那個國土的裏邊,示現滅度、入涅槃那個地方,我們應當廣為宣說這一部《妙法蓮華經》。

【所以者何】:什麼道理我們願意廣宣這部《妙法蓮華經》呢?【我等亦自欲得是真淨大法】:因為我們這一些個菩薩,每一位也都想要得到這種真淨大法。「淨」是權法,但它可是淨了;所以真淨大法,就是即權即實、即實即權,也就是「權實不二」的大法。【受持讀誦、解說書寫,而供養之】:我們也願意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我們也歡喜讀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我們也歡喜背誦這一部《妙法蓮華經》;在我們有空閑的時間,我們也願意為其他人來解說這一部《妙法蓮華經》,願意供養這一部《妙法蓮華經》。

E2. 佛現神力 分五
F1. 正現神力 F2. 普見大會 F3. 諸天唱勸 F4. 眾生歸命供養 F5. 世界合一
今F1.

爾時,世尊於文殊師利等,無量百千萬億舊住娑婆世界菩薩摩訶薩,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人非人等,一切眾前,現大神力、出廣長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於無量無數色光,皆悉遍照十方世界。

【爾時】:在這個時候,【世尊於文殊師利等】:釋迦牟尼佛又對文殊菩薩這一些菩薩,【無量百千萬億舊住娑婆世界菩薩摩訶薩】:以前在這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弟子,這一些無量的菩薩、大菩薩,【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及在法會一切的比丘、比丘尼、優婆塞(近事男)、優婆夷(近事女),還有【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人非人等】:天,天上的天人;龍,天上的龍;夜叉,這種疾速鬼;乾闥婆,在玉帝那兒奏音樂的這種樂神;阿修羅,這種無端正的阿修羅;迦樓羅,這大鵬金趐鳥;緊那羅,是頭上長一個犄角的疑神,也是在玉帝那兒奏音樂的神;摩?羅伽,就是那大蟒蛇;人和非人等。

【一切眾前,現大神力,出廣長舌,上至梵世】:在一切眾生的前邊,現出很大的大威神力、大神通力,出廣長舌相,可以伸到大梵天上去。「舌覆三丈」的佛,舌可以伸到頭前髮際處,有那麼長的舌頭。有大福德的人,舌頭可以伸到鼻子這兒;圓滿報身佛的舌,可以伸到梵天處。

【一切毛孔,放於無量無數色光】:在佛的身上,每一根毫毛孔之中,放出來沒有數量那麼多的色光,所謂「五光十色」。在各種光明裏頭,又現出種種的顏色、種種的境界。【皆悉遍照十方世界】:這種種的色光,都遍照到十方所有的世界去。

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亦復如是,出廣長舌,放無量光。釋迦牟尼佛,及寶樹下諸佛,現神力時,滿百千歲,然後還攝舌相。一時謦欬,俱共彈指,是二音聲,遍至十方諸佛世界,地皆六種震動。

【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在一切的寶樹下,所有師子座上坐著十方世界所來的分身諸佛。釋迦牟尼佛放光照師子座上諸佛,【亦復如是,出廣長舌,放無量光】:十方的分身諸佛,也是像釋迦牟尼佛這樣子,出廣長舌相,身上毛孔也放無量無邊無數那麼多的色光,來互相遍照。

【釋迦牟尼佛,及寶樹下諸佛】:釋迦牟尼佛和這一切寶樹下所坐的分身諸佛,【現神力時,滿百千歲,然後還攝舌相】:現這種神力的時候,有多長的時間呢?滿百千歲那麼長的時間。然後又把這個舌相收回來了。

【一時謦欬,俱共彈指】:磬欬,就是咳嗽的一種聲音;彈指,也是一種聲音。那麼同一的時候,都有這麼小小的一聲咳,這就好像要用什麼神通,給眾生的一個招呼。十方諸佛都是同時發出這咳嗽的聲音,這表示「教一」;又同時來彈指的聲音,這表示「人一」。【是二音聲,遍至十方諸佛世界】:這兩種的聲音,普遍傳到十方的諸佛世界去。【地皆六種震動】:十方世界的大地,同時都有六種震動。

六種震動,就是震、吼、擊、動、湧、起。「震、吼、擊」屬於聲,有震、吼、擊的聲音;「動、湧、起」屬於形,有動的形象、有湧的形象、有起來的形象。在每一種震動之中,又分出來三種現象:譬如一個「動」,就有動、遍動、等遍動。動,是一個動法;遍動,就普遍動了;等遍動,就全部都等遍動了。若單單動,它沒有遍;單是遍動,它沒有等遍動。「震」就有震、遍震、等遍震。每一種又有這三個分別,以此類推,所以這也合成十八界。這六種震動,也就是表示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互用的一種境界──這個六根六塵六識,這是十八界。

F2. 普見大會

其中眾生,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人非人等,以佛神力故,皆見此娑婆世界,無量無邊百千萬億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及見釋迦牟尼佛共多寶如來,在寶塔中坐師子座;又見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及諸四眾,恭敬圍繞釋迦牟尼佛。既見是已,皆大歡喜,得未曾有。

【其中眾生】:在這十方諸佛的世界中,所有的眾生,【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羅伽、人非人等】:有天上的天人、天上的龍神,還有夜叉,就是速疾鬼;乾闥婆,就是在玉帝那兒奏音樂的神;有好鬥爭的阿修羅;還有迦樓羅,就是大鵬金趐鳥。緊那羅,也是玉帝那地方奏音樂的神,他會跳舞的。他在那地方奏樂,那音樂可比我們人間的好上百千萬倍;若一奏,我們人一聽那音樂,就都會飛了。怎麼飛呢?都會「想入非非」了──那個「想」,飛到天上去了。摩?羅伽,是大蟒蛇。他怎麼做了蟒蛇呢?就因為他前生修行是修行,但是不持戒律,所以就墮畜生身了。還有人和非人等。

【以佛神力故】:藉著釋迦牟尼佛這種不可思議的神力,【皆見此娑婆世界,無量無邊百千萬億眾寶樹下師子座上諸佛】:他們都看見這個娑婆世界中,有無量無邊百千萬億、沒有數量那麼多的菩提樹,在每一棵寶菩提樹下,都有一個師子座。這個師子座都有五由旬那麼高,在這些師子座上都有釋迦牟尼佛分身諸佛。

【及見釋迦牟尼佛共多寶如來,在寶塔中坐師子座】:又看見釋迦牟尼佛和多寶佛,共同坐在寶塔裏邊的師子座上。

【又見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菩薩摩訶薩,及諸四眾,恭敬圍繞釋迦牟尼佛】:他們又見到從地湧出無量無邊那麼多的菩薩、大菩薩,以及這些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都是恭恭敬敬地圍繞著釋迦牟尼佛。

【既見是已,皆大歡喜,得未曾有】:他們在十方世界見到佛這種的神力之後,統統地都生出一種歡喜心,說:「啊,我們從來也沒有見過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F3. 諸天唱勸

即時諸天,於虛空中,高聲唱言:過此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世界,有國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釋迦牟尼。今為諸菩薩摩訶薩說大乘經,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汝等當深心隨喜,亦當禮拜供養釋迦牟尼佛。

【即時諸天,於虛空中】:在這時候,十方的眾生和這一切諸天,都看見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有一切的菩薩、一切的分身諸佛,又有一切的四眾圍繞釋迦牟尼佛之後。就在這個時候,這諸天就顯大神通了,顯什麼神通呢?在虛空中就說話了,這天龍八部就給互相傳報了,【高聲唱言】:用很大的聲音,那個聲音好像打雷似的,比那個無線電、收音機、電視的聲音都說得更清楚,比那個麥克風還更響,一切眾生就都聽見了。說什麼呢?

【過此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世界】:現在我告訴你們大家都注意。過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那麼多的世界,【有國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釋迦牟尼】:有一個國土,名字叫娑婆。娑婆,就是堪忍,言其眾生真有忍耐性,真可以修這忍辱行了;這麼苦,他都受得了!這些個眾生都可以行菩薩道,都是行菩薩道的人,這麼苦都能忍得了。在這個娑婆世界,有一位佛出世,名叫釋迦牟尼佛。

【今為諸菩薩摩訶薩說大乘經】:現在他為無量無數、無邊阿僧祇這麼多的大菩薩,這麼多的大阿羅漢,來演說這實相的大法、大乘的妙經。這大乘的妙經,又叫什麼名字呢?【名妙法蓮華,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大乘妙法蓮華經」。乘也大,法也妙;這個妙法,就像蓮華那麼樣的美麗,那麼樣子出污泥而不染,在眾經之中,它是經中之王。這一部經典,你知道它是教化哪一類的眾生呢?教化這一些個大菩薩的。你看!我們現在聽這個教菩薩法的《大乘妙法蓮華經》,我們雖然沒有證得四果阿羅漢,已經是聽見這個教菩薩法了!這一部經,也是十方諸佛所護念的。

你要是受持讀誦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更為十方諸佛之所護念了。你得到《妙法蓮華經》這個妙理,把你的智慧也開了,把你的這種愚癡也不知道怎麼就沒有了。所以你說這不是佛所護念,是誰令你這樣子聰明呢?就因為你受持讀誦《妙法蓮華經》,得到真正的智慧了,得到智慧如海這種的境界了。這種境界你得到,你說妙不妙?

【汝等當深心隨喜,亦當禮拜供養釋迦牟尼佛】:你們這一切眾生,都要發大菩提心,發深般若的心,發大智慧的心,來隨喜這種經中的功德。又應該對著娑婆世界,來禮拜釋迦牟尼佛,供養釋迦牟尼佛。

F4. 眾生歸命供養

彼諸眾生,聞虛空中聲已,合掌向娑婆世界,作如是言: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釋迦牟尼佛!以種種華香瓔珞旛蓋,及諸嚴身之具,珍寶妙物,皆共遙散娑婆世界。所散諸物,從十方來,譬如雲集,變成寶帳,遍覆此間諸佛之上。

【彼諸眾生,聞虛空中聲已】:這一些個眾生,聽見虛空中這種大的聲音、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虛空中怎麼會說話呢?不是坐著飛機,在飛機上頭用麥克風播音向你說的。這是虛空就有聲音了。

【合掌向娑婆世界,作如是言】:他們這一些個眾生,不是完全都有神通的──菩薩有神通、羅漢有神通,凡夫就沒有神通;但是這個聲音,不是單單菩薩聽見、羅漢聽見,一切的凡夫、一切的眾生都聽見了!這一切眾生就說:「喔,這真是不可思議!這虛空中告訴我們,娑婆世界有釋迦牟尼佛出世!」所以大家合起掌來,就都很遠地向我們這個堪忍的、苦的世界,就說了。說什麼呢?

【南無釋迦牟尼佛!南無釋迦牟尼佛】:這一些個眾生,都在十方世界那兒念「南無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就是我們的師父,以後有人問誰是你的師父,你就說釋迦牟尼佛,這是沒有錯的。他若說你調皮,你就說:「你根本就不明白佛法了!」你就可以教化教化他。

【以種種華香瓔珞旛蓋】:他們用種種的華來供養。你看我們這個世界有多少種花?有幾千萬萬種,沒有數那麼多。一種的菊花,就有幾百種不同的樣子,其他的花也都是這樣子。所以這「種種的華」,就用什麼花都可以;你不要選擇,有花就可以。又用種種的香、種種的瓔珞、種種的旛蓋來供養。

【及諸嚴身之具】:以及莊嚴身體的東西。好像男人所戴的帽子、穿的衣服,這都是莊嚴身體。若不穿衣服,你跑到街上去,雖然說美國這麼自由,警察也要干涉你:「你為什麼不穿衣服啊?你幹什麼?」所以一定要有嚴身之具。嚴身之具,就穿上很好看的、很合身的衣服。

可不是說:「喔!我故意把買的新衣服拿回來,我把它剪幾個窟窿,這是莊嚴。」這就是最愚癡的行為!這就是現在美國最流行的這種時髦的樣子。你衣服沒穿壞,為什麼你把袖子、褲子剪去一段,弄得破了?說:「這表示我是個老修行了,穿破衣服。」其實這最愚癡,再愚癡都沒有這樣的愚癡了!為什麼這樣子呢?因為迷得太深了,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對和不對了,所以就這麼樣。

尤其這一些個青年人,你這樣幹,他也這樣幹;你剪個窟窿,他剪兩個窟窿,那個剪三個窟窿,那個剪四五個窟窿。甚至於身上那見不得人的地方,他特別剪出來個窟窿,叫人看看他!人為什麼穿衣服?就想把人不可以隨便看的地方遮住,結果他把那個地方也剪破了它,你說,這太愚癡囉!這叫「鬥愚癡」──你愚癡嗎?我做得比你更愚癡!所以就變成一種風尚,變了一種風氣了,這就是「風俗」;你這樣,我也這樣,我們大家都一個樣,所以弄得什麼笑話都出來了,笑話百出──百種的笑話都出來了。

那麼「嚴身之具」,就是你不穿得太好,但也不要穿得太破,不要把新衣服破壞了,用剪子剪出很多的窟窿來。一切莊嚴身體的衣服、花冠等等,【珍寶妙物,皆共遙散娑婆世界】:又有珍寶妙物,都在很遙遠的地方,散佈於娑婆世界,往釋迦牟尼佛這兒散來了。

【所散諸物,從十方來】:他們所散佈、供養這一切的物品,乃是從十方世界來的。【譬如雲集,變成寶帳,遍覆此間諸佛之上】:好像空中那個雲,聚集到一起似的,變成一個寶帳,普遍覆蓋到娑婆世界,和所有十方世界釋迦牟尼佛分身諸佛的上邊,和釋迦牟尼佛、多寶如來的上邊。

F5. 世界合一

於時,十方世界通達無礙,如一佛土。

【於時】:十方諸天、天龍八部,都用種種的香、華、瓔珞、旛蓋等來供養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的分身諸佛,和多寶如來這一切諸佛。就在這個時候,【十方世界通達無礙】: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又合成一個世界;一個世界也是十方的世界,通達無礙。現在我們在這個世界,就不知道其他世界的情形。當時釋迦牟尼佛說《法華經》的時候,可就是十方世界都合為一個世界,一個世界和十方世界沒有分別,互相都通達了,沒有障礙了,彼此都知道。【如一佛土】:好像一位佛出現於世的一個國土一樣。好像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出現於世,那麼十方世界和娑婆世界都變成一個世界了。

E3. 結要勸持 分三
F1. 稱歎付囑 F2. 結要付囑 F3. 勸持付囑
今F1.

爾時,佛告上行等菩薩大眾: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若我以是神力,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為囑累故,說此經功德,猶不能盡。

【爾時】:在這個時候,【佛告上行等菩薩大眾】:釋迦牟尼佛告訴上行等這些個菩薩;也可以說佛告訴從地湧出和分身諸佛,所帶來這一些個菩薩大眾。【諸佛神力,如是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佛說,諸佛的神通自在、不可思議這種神力,好像前邊所說那樣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那麼多神通的力量。

【若我以是神力,於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假設我以這種的神力,在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麼多阿僧祇劫的時間,【為囑累故,說此經功德,猶不能盡】:我為囑咐這一切的眾生的緣故,囑咐他們流通《法華經》,受持、讀誦、解說《法華經》。我要是詳細說這部《妙法蓮華經》的這種功德,雖然在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祇劫這麼長的時間,也沒法子可以把這種的功德說得窮盡!

F2. 結要付囑

以要言之,如來一切所有之法,如來一切自在神力,如來一切秘要之藏,如來一切甚深之事,皆於此經宣示顯說。

【以要言之】:就是總而言之;我總括起來說,【如來一切所有之法】:佛所有的一切之法。這「一切」,就包括所有的法都在內了。【如來一切自在神力】:以及如來所有的一切自在神力,【如來一切秘要之藏】:如來一切秘要之藏──就是這部《法華經》。這《法華經》,也就是如來所有的一切法,也就是如來所有的一切自在神力,也就是如來一切秘要之藏。【如來一切甚深之事】:如來所有一切一切的甚深之事,【皆於此經宣示顯說】:四十多年,從來也沒有講過的這個法,從來也沒有人明白的這個法,現在我都把這部《妙法蓮華經》宣揚出來、宣說出來,指示給你們,顯明地說出來;不像以前那麼樣子,保留著這種妙法我不說,現在把這個妙法都說給你們聽了!

F3. 勸持付囑

是故汝等於如來滅後,應一心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所在國土,若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若經卷所住之處,若於園中,若於林中,若於樹下,若於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曠野,是中皆應起塔供養。所以者何?當知是處,即是道場。諸佛於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諸佛於此,轉於法輪;諸佛於此,而般涅槃。

【是故汝等於如來滅後】:因為這個緣故,所以你們在法會這一些個大眾──菩薩、羅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在將來如來入涅槃之後,【應一心受持】:這個最要緊的,要「一心」。我們無論是修行,或是做什麼事情,都要一齊心,不要有兩個心。你若有兩個心、不專一,就沒有感應了。所以我們信佛,也要一心信佛,不要有所懷疑:「我信佛,不知是不是有佛呢?我信天主教比信佛好一點吧?」或者:「信耶穌也差不多吧?」這麼樣子,有三心二意,你就是做什麼也沒有功德、也沒有成就,所以必須要專一其心。

好像我們現在舉行觀音七,這可以說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的一個法。你不要以為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這是很簡單的。你念一聲,就有一聲的好處。在〈普門品〉上不是講:「若有眾生多於婬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你看,這種的好處,比什麼都大!

你有貪欲、有這種的欲心,心裏就不安樂;你怎樣才能離欲呢?就念觀世音菩薩。若你這個人常常都有脾氣,常常有無明火。這無明火就是個「老虎神」──就像那個老虎的神似的,最厲害不過的。怎麼你這麼大無明火呢?就是因為你前生有罪業,所以你若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你脾氣就沒有了。我對你們講過很多次了,我很小的時候,脾氣比誰都大的,和任何人都要發脾氣,不是要打人,就是罵人;就無論任何的人,都要歸我管,你若不聽我招呼,我就打你。現在不要說對其他人,就對任何人,我也不願意罵人、也不願意打人了,這脾氣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沒有了!有的人說:「沒有?這師父的脾氣還很大的!」你沒看見我那個脾氣大的時候呢!大的時候,那駭死你!所以這就因為念觀世音菩薩,把脾氣沒有了。

所以我們現在這觀音七的期間,無論任何的人,是出家人、在家人,你若有時間,就不應該不隨喜念觀音菩薩。有特別忙的、特別重要的事情,可以的;不然的時候,沒有做工的居士,沒有什麼事情,都應該來念觀音菩薩。你念一句,比你一天賺一百塊錢都好、都有功德。你不要覺得:「念觀世音菩薩有什麼用呢?」那用處大了!有人說:「我賺一百塊錢,可以買米吃、買東西吃;念觀音菩薩,我若不吃飯,還不飽啊!」你是沒有真心。你有真心,自然就會飽了;不單飽,觀音菩薩給你甘露灌頂,你一邊念,一邊覺得口裏比吃糖都甜!你不念,你當然得不到這種境界了;你若念,自然就會有的,所以這是絕不欺騙你。你若有誠心,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比吃葡萄糖更甜!你不知道這種好處,就以為找個地方去躲懶偷安,或者在一邊打個電話,或者去做點其他的事情,這真是把寶貴的時間都空過了!那就是沒能專一。你專一其心,旁的什麼都忘了──吃飯也忘了,穿衣服也忘了,就是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你若能這樣子,那觀世音菩薩就給你用甘露灌頂,用手來給你摩頂授記,說:「你真是個好孩子!你這個善男子、善女人,發大菩提心,我來幫助你!」所謂「修真有份,進道無魔」,你一修行,就會成功了!這要你自己有誠心才可以的。

在如來入滅之後,應當專一其心來受持《法華經》。【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無論是一心讀、一心誦,或者一心為人解說,或者一心來書寫受持,都要照著《法華經》上的道理來修行。是什麼道理呢?《法華經》那個道理,我說得太多了,所以這個妙不可言的道理,你都忘了?你看常不輕菩薩,見著人就叩頭,說:「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他說「汝等皆當作佛」,沒有說是「我是佛」!他把自己忘了,忘人無我。所以要一心依照著《法華經》上所講的道理來修行。

【所在國土,若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如說修行】:無論在什麼地方、在哪一個國土,假使有人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此經,依照《法華經》的妙理去修行。

【若經卷所住之處】:什麼地方有這部《法華經》的經典,就是它所在之處。【若於園中,若於林中,若於樹下】:或者在園中、樓閣內,或者於樹林子裏邊,或者單單就在一棵樹下,【若於僧坊,若白衣舍】:或者在僧人所住的地方,或者在居士的家裏。白衣,就是居士。【若在殿堂,若山谷曠野】:或者在佛殿,或者在深山裏,或者在山谷中,或者在曠野。曠野,就是沒有人的地方。【是中皆應起塔供養】:這所有有《法華經》的地方,都應該造起一座寶塔來供養。你看見沒有?這七寶佛塔這樣的莊嚴!

【所以者何】:所以然的原因是什麼呢?為什麼有《妙法蓮華經》所在之處,要造寶塔來供養?【當知是處,即是道場】:你應該知道,這個地方就是如來成道的道場。【諸佛於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個「此」,不是「地方」,是《妙法蓮華經》。十方諸佛就是從這部《妙法蓮華經》得的無上正等正覺。【諸佛於此,轉於法輪】:十方諸佛也就因為讀誦、受持、書寫、為人解說這部《妙法蓮華經》,轉大法輪呢!【諸佛於此,而般涅槃】:十方諸佛都是在這部《妙法蓮華經》而入涅槃,得到「常、樂、我、淨」涅槃的四德。

D2. 重頌 分二
E1. 頌佛現神力 E2. 頌結要勸持
今E1.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諸佛救世者 住於大神通 為悅眾生故 現無量神力
舌相至梵天 身放無數光 為求佛道者 現此希有事
諸佛謦欬聲 及彈指之聲 周聞十方國 地皆六種動
以佛滅度後 能持是經故 諸佛皆歡喜 現無量神力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世尊因為悲心切切、太慈悲了,說:「我這一些個徒弟,不知道他們懂沒懂啊?好了,我再給他們說一說這個意思!」而用很容易明白的偈頌,來再把它說一遍。

【諸佛救世者,住於大神通】:佛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所以諸佛的本懷,就是為救度世界一切眾生。諸佛有大神通力,所以他才能救度眾生;如果他沒有神通,和一般人一樣,那麼佛用什麼方法來救度眾生呢?

【為悅眾生故,現無量神力】:佛因為想使令一切眾生都得到究竟的快樂,所以才現出沒有數量那麼多的大威神力。

【舌相至梵天,身放無數光】:諸佛所現的廣長舌相,可以到大梵天上。諸佛的身,又可以放出來無數這麼多的色光。【為求佛道者,現此希有事】:為想求無上佛道的這一些個眾生,佛才現出來這樣希有的事情。

【諸佛謦欬聲】:諸佛輕輕地咳了一聲,雖然很小的聲,但是十方世界一切眾生可都聽得見。謦欬聲,就是這麼很小地咳了一聲。【及彈指之聲】:有的時候,我們坐禪坐得都入定了,或者維那睡著了,旁邊想要叫他開靜,就這麼作這一個彈指的聲,他就醒了,就可以開靜了。這叫「彈指聲」。彈指這個聲音很小的,那個謦欬聲也就這麼「嗯」地打你個招呼,叫你趕快醒悟了、不要睡覺了。佛這個咳聲和彈指聲,這表示什麼呢?表示叫眾生不要睡覺了,不要再醉生夢死,不要總在睡夢中,趕快醒悟了!【周聞十方國,地皆六種動】:這個咳聲和彈指的聲,能周聞到十方世界每一個國土,十方世界所有國土的大地,都發生六變震動──就是「震、吼、擊、動、湧、起」這六種震動。

【以佛滅度後,能持是經故】:在佛滅度之後,因為能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的緣故,【諸佛皆歡喜,現無量神力】:十方的諸佛皆大歡喜,所以就現出無量這麼多的神力。

E2. 頌結要勸持 分三
F1. 頌稱歎 F2. 頌結要兼釋付囑意 F3. 頌勸獎
今F1.

囑累是經故 讚美受持者 於無量劫中 猶故不能盡
是人之功德 無邊無有窮 如十方虛空 不可得邊際

【囑累是經故】:釋迦牟尼佛因為要囑託這一切菩薩,又囑託這一切的眾生;做什麼呢?要受持此經、讀誦此經、解說此經、書寫此經、流通此經。囑,是囑付,就是吩咐你,叫你去做什麼。累,是勞累;怎麼勞累呢?好像給你一點工作,做得很疲倦了,這叫勞累。又好像要請你幫著做一件什麼事情,就說:「勞乏你了!」或者「辛苦你了!」就是你很疲倦了,這麼樣子。現在釋迦牟尼佛囑累這一切的菩薩和一切的眾生,要護持流通這《法華經》;因為這緣故,所以【讚美受持者】:讚歎一切受持《法華經》的這一些個人。讚歎多長時間呢?【於無量劫中】:在經過無量無邊那麼多劫的時間,【猶故不能盡】:仍然讚歎沒有窮盡。

【是人之功德,無邊無有窮】:受持《法華經》這個人,他的功德是沒有邊際,也沒有窮盡的時候。這功德是永遠都存在,永遠都有的。【如十方虛空,不可得邊際】:像什麼呢?就像十方的虛空一樣,找不到這虛空的邊際。你看那個虛空,什麼時候會沒有?什麼時候會窮盡呢?虛空的邊際在什麼地方呢?你找不著!這虛空是沒有邊際的。

這個受持讀誦《法華經》的功德,也是和那虛空一樣。虛空是什麼都沒有,可是你若能明白「什麼也沒有」,你就知道「什麼都有」的。並且現在所謂「像虛空」,不是說像虛空那麼沒有;而是說像虛空那樣子沒有數、沒有邊、沒有窮盡,這是個比喻。本來「真空」裏邊也有「妙有」,不過你看不見這個「妙有」,你就認為是「沒有」;其實這可是一個「真有」,不過你不明白。

F2. 頌結要兼釋付囑意 分四
G1. 頌一切法 G2. 頌自在神力 G3. 頌秘要之藏 G4. 頌甚深之事
今G1.

能持是經者 則為已見我 亦見多寶佛 及諸分身者
又見我今日 教化諸菩薩

【能持是經者,則為已見我】:若能受持、讀誦、書寫這部《法華經》的人,那就能見著我釋迦牟尼佛的真身了!【亦見多寶佛,及諸分身者】:也能見到過去滅度的多寶佛,以及見到我的一切分身佛。【又見我今日,教化諸菩薩】:又能看見我現在在多寶佛塔中,教化所有的一切諸菩薩。

G2. 頌自在神力

能持是經者 令我及分身 滅度多寶佛 一切皆歡喜
十方現在佛 並過去未來 亦見亦供養 亦令得歡喜

【能持是經者】:能受持這部《法華經》這個人,【令我及分身】:能使令我和我所分身的諸佛,【滅度多寶佛】:以及滅度後的多寶佛,【一切皆歡喜】:一切都生大歡喜心。

【十方現在佛,並過去未來】:十方現在的所有諸佛,和過去的所有諸佛,以及未來的所有諸佛,【亦見亦供養,亦令得歡喜】:也能看見,也能供養,也能使令這十方諸佛都生大歡喜。

G3. 頌秘要之藏

諸佛坐道場 所得秘要法 能持是經者 不久亦當得

【諸佛坐道場,所得秘要法】:十方諸佛所坐的菩提道場,也會得到諸佛這秘要之藏。【能持是經者,不久亦當得】:這位能受持這部《法華經》的人,在不久的將來,他也應該得到諸佛秘要之藏。為什麼?他讀誦《法華經》。

G4. 頌甚深之事

能持是經者 於諸法之義 名字及言辭 樂說無窮盡
如風於空中 一切無障礙

【能持是經者】:能受持、讀誦、為人解說、書寫這部《妙法蓮華經》的人,【於諸法之義,名字及言辭】:對於佛所說的這一切道理,好像經中的名相和經上所說的言辭。名字,就是名相。

【樂說無窮盡】:他能得到「辭無礙辯、義無礙辯、法無礙辯、樂說無礙辯」這四種無礙的辯才,沒有窮盡。【如風於空中,一切無障礙】:好像風在空中一樣。風在空中,你說什麼能障礙住它呢?這也是個比喻。你那樂說無礙辯,就好像風行虛空似的,願意怎麼樣,就怎麼樣子;願意向哪一個方向颳,就向哪一個方向颳,一點障礙都沒有。

於如來滅後 知佛所說經 因緣及次第 隨義如實說
如日月光明 能除諸幽冥 斯人行世間 能滅眾生闇
教無量菩薩 畢竟住一乘

【於如來滅後,知佛所說經】:在佛將來滅度之後,佛所說的一切經典,他都明了,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了,【因緣及次第,隨義如實說】:明白這每一部經的因緣和次第,隨順經中的義理,說的就是實相的道理。

【如日月光明,能除諸幽冥】:好像日月的光明一樣,能把所有一切黑暗的地方都照破了。【斯人行世間,能滅眾生闇】: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他在這個世間行道,能把眾生心中的黑暗都給滅了,能令眾生把愚癡心都去了。好像眾生本來不明白的,你能令他明白了。眾生就是迷迷糊糊的,本來白天,他當著黑天,黑天他當白天了。白天他躺到床上睡,睡睡睡,等到晚間十二點,就出去各處跑,做夜貓子;尤其這些個嬉皮,專門歡喜這樣子。我以前見著很多這樣子的──白天不做工,晚間就到街上去跑,不知道他幹什麼?這給他起名叫「夜貓子」可以的。就像老鼠似的,老鼠白天藏到洞裏頭不出來,晚間牠跑出來了,各處偷東西吃。

【教無量菩薩,畢竟住一乘】:你能教化無量的菩薩,令他們發菩薩心,行菩薩道,畢竟就得到成佛了。

F3. 頌勸獎

是故有智者 聞此功德利 於我滅度後 應受持斯經
是人於佛道 決定無有疑

【是故有智者,聞此功德利】:因為這個緣故,所以有智慧的人,聞這種的功德、這種的利益。《妙法蓮華經》這功德,說不能盡。【於我滅度後,應受持斯經】:在我釋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後,你們大家都應該受持、讀誦這一部經典。【是人於佛道,決定無有疑】:受持《妙法蓮華經》這個人,他決定將來成佛的,一定沒有什麼疑惑的。



囑累品第二十二

現在這《妙法蓮華經》講到第二十二品,是〈囑累品〉。為什麼要有一個〈囑累品〉呢?因為佛所說的經典,是教化眾生的一種法。這種法,必須要有人來宣傳、來流通。這個「囑」,就是一種囑咐。什麼叫囑咐?就是釋迦牟尼佛吩咐這一切的菩薩、一切的阿羅漢將來以流通這部《妙法蓮華經》作為自己的一種責任,也就是作為他們的工作,說:你們將來幹什麼呢?將來就是流通《妙法蓮華經》。

為什麼要流通《妙法蓮華經》呢?因為這一部經典是最重要的。一切眾生,沒有種善根的眾生,聽見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或者一字,或者一句,或者一偈,一個偈頌,都可以種善根。已經種善根的眾生,在聽見這部《妙法蓮華經》一字一句,或者一個偈頌,又可以增長他這種善根。那麼已經增長善根的眾生,在聽見這部《妙法蓮華經》一字,或者一句、一個偈頌,或者一品,他這個善根就可以得到成熟的功德。已經到成熟這種的程度上、這種的階段上的眾生,要成熟了,那麼就得到解脫。可是,若能聽見這部《妙法蓮華經》,或者一字,或者一句,或者一個偈頌,或者一品,或者一部,就會得到解脫;若不聽到這《妙法蓮華經》,就不能得到解脫。這《妙法蓮華經》所以謂之「妙法」,就是這樣:你哪一類眾生得到《妙法蓮華經》這個道理,都可以得到你所應該得的這種利益、這種的功德。

「囑」是囑咐,「累」是勞累。怎麼叫勞累呢?「累」本來就是疲倦,就是 very tired,這叫累了,像「啊!你做工做得累了!」就是這個累。說:「我累你了!」就是說因為我,就令你辛苦了,令你很疲倦的。所以,這釋迦牟尼佛就是交給這一些個菩薩、阿羅漢、比丘、比丘尼,給他們一些個工作。什麼工作呢?就是叫他們流通這個《妙法蓮華經》。

怎麼叫「流通」呢?流,就是從這個地方流到那個地方去;通,本來它不通的,現在叫它通了。好像那個水,只往前流,流入大海這麼流一樣的道理。流這個《法華經》,怎麼叫流通呢?賣這個佛經的地方,不叫賣佛經的地方,就叫「流通處」。流通,就是你沒有,你在我這兒買了一部經,你就有了,這就是流通經典。還有,這個地方沒有這部經典,你從旁的地方請了一些經典到這兒,這也是流通;那麼根本就沒有經典,我們大家發心來印經典,這也是流通。

印經典,不是說我只印一部自己用。這個印經典的功德是最大的,也開你本有的智慧。你印一部經典你自已用,這是開你自己的智慧;你若印十部、二十部,或者三十部、五十部、一百部,說:「我一個人也看不過來這麼多經典,我印這麼多幹什麼呢?」你可以送給你的親戚,送給你的朋友。你把它用最好看的紙包好,或者過年過節,或者聖誕,你拿著當禮物,送給你的親戚一部、你的朋友一部,寫著:「這是我最不能捨的東西,現在我捨了,我來送給你!為什麼我不能捨呢?因為這一部佛經太妙,也太好了!我看著它,就把我的愚癡都給趕跑了,把我的智慧就都回來了。愚癡就跑了,智慧就回來了,所以這是幫助我的一個最好的法友。現在我轉送給你,希望你也像我這樣子。」

你這麼寫,他一看:「喔,這是他最不能捨的,他捨了!」那麼他也一定不會把它就放到垃圾簍裏去。為什麼呢?你要是說:「這部經我不要了,送給你!為什麼?我已經看過了,沒有用了,我送給你。」他一看:「喔,你把不要的東西給我,我也不要了!」他連看都不看,就放到垃圾簍去。你看,這就不是流通佛法的方法。

你能以種種的方便法門,來介紹這一部經的好處,那麼他得到了;得到,他一看,他真開了智慧了,他真明白了,他真反迷歸覺了,這個人就是你度的。這個人,現在你度他,將來你成佛,他就做你的護法、做你的弟子;為什麼呢?因為你對他有利益。所以,這個流通經典就是這樣子,要用種種的方法來流通這個經典。

這是釋迦牟尼佛說了經典,吩咐一切的菩薩、一切的弟子要來流通這個經典,所以叫囑累。囑,就是吩咐他們,說:「你們將來應該去講這《妙法蓮華經》啊!你們將來應該受持這《妙法蓮華經》,你們應該讀誦這《妙法蓮華經》!你們各位菩薩應該書寫、為人講說這《妙法蓮華經》!應該弘揚這個《妙法蓮華經》。等我入涅槃之後,你們儘量對一般人來宣傳這一部《妙法蓮華經》!」所以叫「囑累」。

再舉一個你們很容易懂的。怎麼叫「囑累」?好像我們現在辦這份《金剛菩提海》雜誌,我就告訴他們:「你快點做,下個月早一點把它做出來,寄出給人去。」這就是囑累。就是這個,沒有旁的。你們現在大約都懂了。這現前的事情這麼一說,你們都知道這個意思了;不然的時候,怎麼叫「囑累」呀?這就是叫我們大家來做去!

所以呀,因為當初,或者你也在釋迦牟尼佛這個法會,我也在這個法會,我們大家都是聽過釋迦牟尼佛這個囑累,所以現在我們又講說《妙法蓮華經》,又聽聞這《妙法蓮華經》,又要來受持、讀誦、書寫這《妙法蓮華經》。我們現在就是做這個受釋迦牟尼佛的囑累的這種的工作──我們現在就是做這個工作呢!你們聽經也是這個工作,我現在講經也都是這個工作。我們現在都是聽釋迦牟尼佛的話,聽釋迦牟尼佛說這個法,我們都照這個法去做。這個囑累也就是流通。

現在由這個中美佛教會、由這個佛教講堂各位護法居士,大家來發心想印《六祖壇經》;這一部《六祖壇經》是有註解的,所以人看著很容易懂的。在美國這一切的眾生,我覺得和《六祖壇經》很有緣的,所以我們要發起印這部經。最好每一個人都發一個大乘菩提心,不要發小乘菩提心,要大乘的;大乘,就要做一個法的布施。法的布施,勝過一切財的布施;但是法的布施,也要有財的布施來幫助。你先用錢來印這個經,把這個經印出來,你才能送給人;這樣你就是不會講經,你送給人這個經典,也和你講經的功德是一樣的,因為這個已經有註解了。

我們這個講堂很小的,有很多人想來聽經,就怕沒有地方坐;沒有地方坐,他就要站著聽,就覺得很辛苦,所以就沒有那麼多人來。那麼現在你做法的布施,送給你的親戚朋友,他們沒有時間來聽經,他們可以看經。一看這個經,他們就懂了,對佛法就有認識了──就算不能完全認識,多多少少他們明白一點了。這就是你來教化他,令他們發菩提心!

所以,現在我們印《六祖壇經》,希望每一個人,盡你自己的能力發心印多一點,最低限度一個人印十部;我相信十部都不夠,要印百部、千部、一萬部,那是最好了。

我在香港的時候,我儘量提倡印經。在我初到香港那時候,一部經書也沒有;你想找一部經書,那是非常困難,因為從來都很少人印經。那時候,我先印《法華經》、《楞嚴經》;我們這兒講《楞嚴經》用的本子,也是在香港講《楞嚴經》的時候印的。我這麼一提倡印經,以後其他的佛教團體也都發起印經來了,影響得現在香港佛經很多。現在到美國這兒,佛經也很少,我們現在先發起來印經;一個人要印多一點,這就是弘揚佛法的一個辦法。你一方面印經,一方面又開你自己的智慧。你這個智慧為什麼沒有開呢?就因為功德小。沒有功德,你就少智慧;你功德大了,就有智慧了,就沒有愚癡了,也不迷了,就覺悟了。為什麼你這麼迷啊?就因為你功德還不夠。有人說是:「放生也要做功德,印經也要做功德,又要供養三寶,也要做功德;我做了很多功德,怎麼我還這麼迷呢?」你覺得你做得很多,其實啊,你做的那個功德還是很少的。

你來比較一下,你是做功德的錢用得多,還是吃東西的錢用得多?你比較一下,你是做功德錢用得多?還是穿衣服錢用得多?你比較一下,你是做功德錢用得多?還是住房子錢用得多?你可以比較一下。我前幾天寫那個〈三煩事〉的偈頌

無布難裁寒冷煩,無米難炊饑餓煩,
無房難住風雨煩,終日徒呼無難煩。

衣、食、住,那三種煩事,你說你用錢用得多少?你比較一下。你自己的衣、食、住用錢用得那麼多,你說你功德做得多不多?吃的、穿的、住的,這些個就是用多少,自己也不覺得多;印點經、放一點生,就覺得功德做得多了。你比較一下,這是衣食住。你再要是歡喜賭錢的人,你比較一下,你賭錢輸的錢多,還是做功德的錢多?好吃迷魂藥的人,你再比較一下,你是吃迷魂藥的錢多,還是做功德錢用得多?比較一下,試試看!你再比較一下,你做功德的錢用得多,還是你買那個汽車的錢用得多?你再比較一下,你是做功德的錢用得多,還是旅行、到各處去玩,用錢用得多?你比較一下,那麼你自己就知道你的功德是多少了。

那個數目是很難算的,所以,今天晚間回去算一算,明天來發一個大菩提心,一個人印一千部、一萬部經典,給美國人每一個人一部,你這就是弘揚佛法流通的一個受囑累者。所以,明天我相信或者在觀音菩薩誕辰這一天,一定會有人發心,不印十萬部也印一萬部;不印一萬部,也印一千部;不印一千部,最少印一百部。我也發一個心,我是預備印它一百部。你們願意和我來比賽的就比一比,不願意比賽的也不要勉強。

這我今天先聲明,我印這個《六祖壇經》,印它一百部。這一百部我自己也不要,交給常住;常住,如果有誰來買的,十五塊錢一部。那麼收入這個錢呢,要是有 payment(付款),我們就來給這個道場。這雖然我不會做生意,但是這生意也不錯的。可是這個生意是幫助佛教,不是幫助我自己;我自己不需要任何的人幫助,也不需要我做什麼。印這個經典,就講到此地。你們要流通法寶,不要聽完了就笑一笑就算了。

卍    卍    卍

等一等念佛的時候要念快一點。這個晚間大迴向,這叫跑西方。這走,也快一點,念,也快一點,這個不是慢慢念的。這個晚間念,這是就好像來不及!來不及,要快念;快念,打的也快一點,走的也快一點,這叫跑西方。本來我們這地方小,大的地方跑,跑得很快的,比平常走路快一倍。那麼今天時間還多一點,我們還可以念多一點佛。你們沒有什麼工作的人,都要來參加打這觀音七。

這個無論打觀音七,是打禪七,是打佛七,都是同樣重要。你不要以為念觀音菩薩沒有什麼意思。我們這兒念念坐坐,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你願意修靜也可以,願意修動也可以,所以「動不礙靜,靜不礙動」,這是很圓融的法門。你不要不明白佛法,以為這個就是好,那個就是不好。「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沒有哪一個好,哪一個不好。這好和不好,那是在你自己那兒說的;在佛法上來講,都是平等的。

卍    卍    卍

C2. 囑累品明如來摩頂付囑 分二
D1. 囑累受命 D2. 時眾歡喜 D1. 分三
E1. 如來付囑 E2. 菩薩領受 E3. 事畢唱散 E1. 分三
F1. 正明付囑 F2. 釋付囑意 F3. 誡勉隨宜
今F1.

爾時,釋迦牟尼佛從法座起,現大神力,以右手摩無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囑汝等,汝等應當一心流布此法,廣令增益。如是三摩諸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囑汝等,汝等當受持讀誦,廣宣此法,令一切眾生,普得聞知。

【爾時】:當爾之時;就是釋迦牟尼佛說完〈如來神力品〉之後,接著開始說〈囑累品〉的時候。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從法座起,現大神力】:釋迦牟尼佛從所坐的法座起來,現出一種最大的神通力量,【以右手摩無量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用右手來摩這些沒有數量那麼多的大菩薩頂。對著諸大菩薩這樣地說──

【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我在以前無量無邊這麼多的百千萬億阿僧祇劫,在這麼長的時間,【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修習這個非常難得的、百千萬劫也遇不著的這種無上正等正覺的法。什麼法呢?就是《妙法蓮華經》這個法。【今以付囑汝等】:現在我把它託付給你們這些菩薩之中的大菩薩,【汝等應當一心流布此法,廣令增益】:你們這些大菩薩,應該專一其心,來流通、宣揚這一部《妙法蓮華經》,宣揚這無上正等正覺的法,普遍地令一切眾生增加法益,令人人明白這種法。

【如是三摩諸菩薩摩訶薩頂,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像這樣三次摩這一些個大菩薩的頂,也說了三次。【我於無量百千萬億阿僧祇劫,修習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我在無量百千萬億這麼多的阿僧祇劫,在那麼長的時間,修習非常難得的無上正等正覺的法。【今以付囑汝等】:現在囑咐你們各位菩薩了!就是令你們各位來做這種的工作。【汝等當受持讀誦,廣宣此法】:你們應該受持這種法、讀誦這種法,廣大地對一切眾生來宣揚這種法,【令一切眾生,普得聞知】:使令一切眾生,都普遍聞知這種無上正等正覺的妙法。

F2. 釋付囑意

所以者何?如來有大慈悲,無諸慳吝,亦無所畏,能與眾生佛之智慧、如來智慧、自然智慧,如來是一切眾生之大施主。汝等亦應隨學如來之法,勿生慳吝。

【所以者何】:這是什麼緣故呢?【如來有大慈悲】:因為如來有大慈悲心,所謂「慈能予樂,悲能拔苦」。【無諸慳吝,亦無所畏】:沒有不捨得的心;慳吝,就是不捨得。譬如本來你有錢,想印一部《法華經》或者印一部《六祖壇經》,一想:「十塊錢,這麼多!我不印了,這個錢太多了!」這就叫慳吝,就是不捨得了。如來沒有這種慳吝的法,也沒有所恐懼。

【能與眾生佛之智慧、如來智慧、自然智慧】:又能布施給一切眾生佛的智慧。佛的智慧,就是大覺的智慧。那麼「佛的智慧」和「如來的智慧」有什麼不同呢?佛就是如來,如來就是佛;佛得到大圓滿覺,如來也是大圓滿覺,這種智慧是沒有窮盡的。自然智慧,就是自性裏頭本有的智慧。

【如來是一切眾生之大施主】:如來把一切的法寶,統統都布施給眾生,所以如來是一切眾生的大施主。【汝等亦應隨學如來之法,勿生慳吝】:你們這一些個大菩薩,也應該跟著學如來這個法,千萬不要生出一種慳吝心,不要不捨得。

F3. 誡勉隨宜

於未來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來智慧者,當為演說此法華經,使得聞知,為令其人得佛慧故。若有眾生不信受者,當於如來餘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則為已報諸佛之恩。

【於未來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將來世的時候,若有修五戒十善的男子和女人,【信如來智慧者,當為演說此法華經】:能深信佛的這個智慧的人,你們應該給他講演、宣說這《妙法蓮華經》。【使得聞知,為令其人得佛慧故】:使令這一切眾生,都知道這一部《妙法蓮華經》的妙處。因為你想要令一切眾生得到佛的智慧的緣故,必須要給他講說《法華經》。

【若有眾生不信受者】:那麼你給他說《法華經》,假使有的眾生,他們不相信這《法華經》的妙處,那又怎麼辦呢?【當於如來餘深法中,示教利喜】:應當給他講一講其他深妙的那個經典、那種佛法,你指示他、教化他,令他得到利益而歡喜。【汝等若能如是,則為已報諸佛之恩】:你們這一些個大菩薩若能像這樣去做,那就算你們已經報答十方諸佛的佛恩了!

E2. 菩薩領受

時諸菩薩摩訶薩,聞佛作是說已,皆大歡喜,遍滿其身,益加恭敬,曲躬低頭,合掌向佛,俱發聲言:如世尊敕,當具奉行,唯然世尊!願不有慮。諸菩薩摩訶薩眾,如是三反,俱發聲言:如世尊敕,當具奉行,唯然世尊!願不有慮。

【時諸菩薩摩訶薩,聞佛作是說已】:當時這一些菩薩之中的大菩薩,聽見釋迦牟尼佛說完了這話之後,【皆大歡喜,遍滿其身】:他們皆大歡喜,遍滿全身都非常歡喜。【益加恭敬,曲躬低頭,合掌向佛,俱發聲言】:更加恭敬於佛,曲躬身體。曲躬,就是把身彎曲起來;本來身體是直的,那麼他把身體彎彎著,這就向佛表示恭敬。把頭低下來,合起掌來,同時就對佛說了。

【如世尊敕,當具奉行】:世尊!我們願意照著世尊所敕命、教誨的,一定依教奉行,我們一定不會違背世尊的意思。【唯然世尊!願不有慮】:唯,就是答應世尊的吩咐了;然,就是照世尊所說的辦。我們希望佛不要憂慮這件事情!

【諸菩薩摩訶薩眾,如是三反,俱發聲言】:這一切菩薩之中的大菩薩,像這樣說了三次;三反,也就是「三白」,對著佛說了三次。大眾一起發出聲音地說,【如世尊敕,當具奉行,唯然世尊!願不有慮】:世尊!我們照著世尊所敕命的來做,我們一定照著佛所吩咐的話來做。我們希望世尊不要憂慮這件事情。

E3. 事畢云散

爾時,釋迦牟尼佛令十方來諸分身佛,各還本土,而作是言:諸佛各隨所安,多寶佛塔還可如故。

【爾時,釋迦牟尼佛令十方來諸分身佛,各還本土】: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令從十方而來的這一切分身諸佛,他們都可以回到自己所住的國土去。【而作是言】:就這樣說了,【諸佛各隨所安,多寶佛塔還可如故】:你們各位分身的諸佛,現在你們事情已經辦完了,你們都應該隨著你自己所住的國土,回到那個地方去了!多寶佛塔也已經來證明講這《法華經》了,也可以回到下方世界去住了!

D2. 時眾歡喜

說是語時,十方無量分身諸佛,坐寶樹下,師子座上者,及多寶佛,並上行等無邊阿僧祇菩薩大眾,舍利弗等聲聞四眾,及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說是語時,十方無量分身諸佛,坐寶樹下,師子座上者】:釋迦牟尼佛說這些話的時候,各坐在菩提樹下、師子座上這一些十方無量分身諸佛,【及多寶佛,並上行等無邊阿僧祇菩薩大眾】:以及多寶如來,並有上行等無量無邊阿僧祇那麼多的菩薩大眾,【舍利弗等聲聞四眾】:還有大智舍利弗尊者等聲聞四眾。四眾,就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以及一切世間的天、人、阿修羅等,這包括天龍八部都在內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大眾聽見釋迦牟尼佛這樣的說,統統都皆大歡喜了!

卍    卍    卍

那麼這觀音七馬馬虎虎的在明天就可以打完了。怎麼說馬馬虎虎的呢?因為在白天,這人都去做工了,這兒念觀音菩薩的人很少。所以,我看見就都好像睡覺的時候多,醒的時候少,或者躲懶的時候多,偷安的時候就少。那麼所以覺得好像馬馬虎虎似的,但是在明天已經圓滿了。有的人馬虎,有的人也不馬虎。有的人很認真念觀音菩薩,念得也很不錯的,把觀音菩薩都念得歡喜了。那麼明天,在五點半鐘就結七,五點半就大迴向,然後禮祖。在七點鐘呢,照常講經。七點鐘,今天是應該果遵和果容兩位居士來繼續講。上個禮拜六,因為有一點特別的情形,所以他們兩位居士沒有講,這以後繼續講。

明天本來中午,在沒打佛七的時候是果前講 lecture(講經)。但是明天,因為是觀音七的期間,打七的時候果寧也沒有講,前天晚間;明天果前也不要講了,還是照常做應做的工作。那麼明天最後一天,我們不要念得馬馬虎虎念了,要認真念,在最後這一天要得到最後的勝利。不要一天到晚,掛著發脾氣,不要一天到晚掛著不高興。那麼這是明天五點半,因為五點半,我相信,明天是禮拜六,不必去做工去。那麼在五點鐘的時候也可以。我還以為這個人要去做工;要是不做工,在五點鐘的時候就先念念觀音菩薩。你們每天有沒有念〈大悲咒〉啊?本來打觀音七應該念〈大悲咒〉。每天念二十一遍〈大悲咒〉。這念〈大悲咒〉的時間或者在早起九點鐘以後,或者在下午吃完飯開始,這應該念〈大悲咒〉。應該念這個「觀音菩薩妙難酬……」,這才是打觀音七,天天應該念二十一遍〈大悲咒〉的。那麼在過去,馬馬虎虎的沒有念〈大悲咒〉,明天應該念〈大悲咒〉。這觀音七就要打完了。我們在禮拜天觀音出家的日子,我們上午也念念〈大悲咒〉,念念觀音菩薩。禮拜天照常講經,以後就繼續好像以前那麼樣子,繼續往前研究佛法。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lene&aid=155205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