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建管不能只有三分鐘熱度
2016/02/17 23:08:21瀏覽144|回應0|推薦0

南台強震造成維冠大樓倒塌、上百人罹難的慘劇,中央主管建築機關內政部終於痛定思痛,於15日邀集建築師、土木、結構、大地技師及不動產開發商業公會開會研議,決定借鑑日本「中間檢查制度」修正《建築法》,希望藉由第三公正單位協助辦理施工現場查驗機制,以確保建築物施工品質。

 

江宜樺政績504 

 

The Best Of Anna Netrebko (Full Albu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HkTjLRW_X0

 

【摘要2016.2.17.蘋果 蔡榮根、蔡志揚】南台強震造成維冠大樓倒塌、上百人罹難的慘劇,中央主管建築機關內政部終於痛定思痛,於15日邀集建築師、土木、結構、大地技師及不動產開發商業公會開會研議,決定借鑑日本「中間檢查制度」修正《建築法》,希望藉由第三公正單位協助辦理施工現場查驗機制,以確保建築物施工品質。

其實,早在921地震後的隔年年底,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就曾完成「強化建築施工勘驗制度之探討」研究報告,直指建築物結構安全尚無法完全由民間自發性之監督達到確保,建議公權力不應退卻,宜仿效日本「中間檢查制度」修正《建築法》,由民間第三公正單位協助辦理施工現場勘驗。然而921才過沒多久,因為新聞熱度不再,政府就開始怠惰,且由於建管措施嚴格化會增加建築開發時間及成本,在政策研議及立法階段受到建築開發利益團體杯葛,以致相關的改革議論竟石沉大海,只聞樓梯聲響。

反觀日本,他們從睡夢中驚醒,認知到建築物的安全絕對不能交由民間業者把關品質,而積極導入「中間檢查制度」,要求政府所委託的第三公正單位檢查員必須到施工現場,依據法令規定的時間點及檢查內容確實作現場的查核。落實第三方「中間檢查」查核工程品質的結果,使日本在阪神地震後興建的建築物,幾乎全數都通過了311大震的嚴峻考驗。

我國最高法院曾在東星大樓案的國家賠償判決中,明文揭示建築法規體系存有「三道防線」的「三級品管」制度,也就是「承造人及專任工程人員之自主檢查制度」、「監造人之監造制度」以及「主管建築機關之施工勘驗制度」,並強調「此三道防線各有其應有之功能,且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惟長久以來,建管實務並未真正落實「主管建築機關之施工勘驗」,最高法院所謂的最後一道防線,其實根本不存在

這次,內政部終於決定於《建築法》增訂一定規模以上建築物應經主管機關或其指定之專業機構勘驗合格後方得繼續施工,以達落實「三級品管」的目的。但另方面也很擔心過一陣子事過境遷,反對的利益團體勢力則再度興起,如此的話,這麼多條人命犧牲,卻未能喚回政府、立法者及社會大眾對於建築安全的重視! 

 

安全居住是基本人權【摘要2016.2.17.蘋果 胡晴舫】就像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高雄氣爆、八仙塵爆,更早之前的九二一大地震、八八風災,無良商人、狡猾政客難以信賴的公權力,在在提醒台灣公共安全依然不可靠,台灣人的生命如此脆弱,一下子就失去了,令人痛心難言。

九二一大地震之後新的建物法規既已實施,為何維冠大樓仍不斷出租給外地人、新住民、大學生等?下面還容納了一個人來人往的熱鬧大商場,彷彿一樁人人旁觀的預知死亡紀事?

台灣始終基礎設施那麼薄弱、國土不斷遭受破壞,那些人為何需要無緣無故死去呢?他們為何不能在家園安居樂業呢?就像聽說了苗栗大埔案、台東美麗灣度假村爭議等,實情是台灣人並不清楚自己的國土環境。

社會的文明程度,可由女性在這個社會的地位看得出來。社會的富裕程度,可從地方差距去揣測。越富裕的國家,地方差距越小,地方各自保有生活形態、文化特色與產業經濟,但享有一樣的社會資源,瑞士是最好的例子。均衡發展,並不是拚命開發地方,使鄉村變得像城市一樣,而是讓所有地區也享有安全、醫療、教育、文化等資源 

年輕人回鄉,不應只是開民宿、搞文創等招徠觀光客,而是認真將地方當作創業生活的基地。討厭台北,就留住全部的鹿港老建築,認真整修,適合現代使用;把資金拉回家鄉,種米、寫詩、炒茶、書店、賣腳踏車、做家具、開小工廠。

真正的文明是確實保障每個人安全居住的權利1993年就提出的《國土計劃法》拖到今年,好不容易日前終於通過了,保護這塊島以及居民的生命,從這一步開始。 

 

正視我們落伍的防救災系統【摘要2016.2.17.聯合報】防救災之根本無非「預測、預警、預防」,很遺憾的是,災防法空有前瞻思維,但執行單位卻固守「打火救災」的老店面,一味著力於固守地盤、設備更新,對「防災」的前端努力幾乎呈現無感,尤其防災教育、防災資訊部分更是未見著墨。

防災資訊部分,台南震災觸及土壤液化問題,引領民眾關注自宅是否坐落在土壤液化區,進而輿論充斥關於土壤液化的討論。這樣的關切實屬自然,但追溯源頭,問題在防災資訊的透明化不足。政府對土壤液化的基礎調查做得不少,卻遲遲不公布;原因竟是各方政治力量干預要求「不要影響房價」。土壤液化資訊之外,依《地質法》應公布的敏感地質區塊,也如盲斷層般不能曝光,難道要等災難發生,民眾才能後知後覺嗎?

事實上,台灣防災研究的進度和水準在國際上早有口碑。日本福島核災後,成大、中山大學的水工及海洋學界即以馬尼拉海溝若地震引發海嘯,南台灣哪些區塊可能遭到淹沒進行模型演練。但如此珍貴的研究結果,卻在計畫結束後存檔,完全辜負了防災本旨,豈不可嘆?

同樣的,馬國鳳教授領導的「台灣地震科學中心」成績斐然,預測、預警資訊軟體外銷地震好發國家,獲致相當好評;但在台灣,卻不為人知。問題竟同樣緣於「不要製造恐慌」的鄉愿意識。這樣空白的防災思維,多年來竟一仍舊貫的延續下來;可見,台灣正確的防災思維從未萌芽。

防災教育空白,更是不忍卒睹。人們入住新厝,歡天喜地討論裝潢、燈飾、風水,卻不知檢視逃生動線、安全避難區位;萬一發生地震,恐怕只能聽天由命。網路最近瘋傳的「地震逃生守則」,錯誤連篇,民眾若信以為真,恐將危險加身。即使如此,仍未見官方災防執行單位提出任何導正,放任偽知識以訛傳訛。

三一一福島海嘯引發核災的複合式災難,為全球帶來防救災的警醒與檢討。台灣是天災好發地區,但國內相關的反省、防範、因應卻遲遲未見啟動。天災的防救,不能光靠臨時性的社會動員,必須靠政府和民間有系統的防災準備。台南震災不合比例的傷損,是對我們冥頑不靈的防救災體制沉重的提醒。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47161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