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古人論鬼 (轉貼)
2018/11/09 13:16:43瀏覽1083|回應0|推薦12



王充(西元27年~約96年)3在東漢年間提出「無鬼論」,試圖說明鬼不存在。對於這個著作,學界多以邏輯學上的論證法來介紹,也因為王充使用類比論證的比例較高,因而認為他在論證上並不夠科學。


筆者認為,其實可將王充的「無鬼論」視為較樸質的思想實驗,如同柏拉圖的「洞穴之喻」,當時尚無現代學術架構,他們使用思想實驗的自覺性不高,但這不妨礙後人以這個方向詮釋,並把它發展成更完整的思想實驗。王充對於世間無鬼的論證,主要記載在其著作《論衡・論死》:


世謂死人為鬼,有知,能害人。

坊間對「鬼」的理解大致上是:人死後形體腐敗了、火化了,但精神仍存,這就是所謂的「鬼」;鬼喪失了形體,仍有感知能力,可以傷害活著的人。想想看,如果有一天你遇見鬼了,這鬼可能會是誰?穿什麼樣的衣服?有什麼樣的樣貌?能做哪些事?想好之後,王充就要問一連串的問題,來檢視「鬼」這個概念的合理性:


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為鬼,人死何故獨能為鬼?

人作為存在物,死了能變成鬼。那其他的存在物,像桌子、椅子,為什麼毀壞後卻不會變成桌子鬼、椅子鬼?當時反駁的人可能會說:「精神本以血氣為主。」要有血有肉的生物才有精神存在,所以桌子、椅子毀壞後是不會出現桌子鬼、椅子鬼的。那王充又要問了:


夫為鬼者,人謂死人之精神。如審鬼者死人之精神,則人見之,宜徒見裸袒之形,無為見衣帶被服也。…安能自若為衣服之形?

如果物死不為鬼,是要有血氣的生物在死後才會為鬼,那奇怪了,為何現實上聲稱撞見鬼的人,所看到的鬼幾乎是都有穿衣服的?鬼應該都是裸體鬼呀?從鬼的外形模樣,王充又進一步問:


人見鬼若生人之形。以其見若生人之形,故知非死人之精也。何以效之?以囊橐盈粟米。…死而形體朽,精氣散,猶囊橐穿敗,粟米棄出也。粟米棄出,囊橐無復有形,精氣散亡,何能復有體,而人得見之乎!… 今人死,皮毛朽敗,雖精氣尚在,神安能復假此形而以行見乎?

人們聲稱撞見的鬼,常是人們對親友在世時的最近模樣,但王充以袋子裝滿米做譬喻,認為人活著的時候精氣飽滿,就好像裝滿米的袋子,但死時屍體卻會乾枯萎縮,好像破洞而漏米的袋子,外形無法因為裝滿米粒而保持挺立。當人死後,表皮都腐朽敗壞了,為何鬼卻還能以在世時的模樣讓人見到呢?


這個質疑很耐人尋味,當人們看到年長長輩的鬼魂時,往往都是印象中長輩還在世時的穿著打扮與樣貌,但為什麼不是這長輩年輕時的樣貌?嬰兒時的樣貌?甚至是埋在土裡多年已成白骨的樣貌呢?這武斷的選擇,顯示鬼可能只是人類的心理想像而已,因此往往以在世時的印象出現。質疑鬼的外形模樣後,王充也質疑鬼能否有認知能力:


夫死人不能為鬼,則亦無所知矣。何以驗之?以未生之時無所知也。…人未生無所知,其死歸無知之本,何能有知乎?

如果人死後,精神可以獨立脫離肉體還保有認知能力,那我們還未出生前的認知又跑哪去了呢?


如果精神不是隨附著肉體才產生的,那在我們肉體未成形之前,理應我們的精神就早已存在。不然的話,肉體消亡了,精神也會隨之消亡,那些聲稱有鬼的立場就站不住腳了。所以聲稱有鬼的人,應該要接受在我們肉體未成形之前,我們的精神早已存在。然而,我們卻明明沒有出生前的認知記憶,可見說鬼有認知能力的說法明顯矛盾。


五藏不傷,則人智惠;五藏有病,則人荒忽,荒忽則愚癡矣。人死,五藏腐朽,腐朽則五常無所託矣,所用藏智者已敗矣,所用為智者已去矣。…天下無獨燃之火,世間安得有無體獨知之精?

當人受傷,認知能力也會被影響,可見人的認知倚賴各種器官的運作。人死後器官腐朽,好比天下間沒有不附著在可燃物而獨存的火焰,世上怎麼有不需要透過器官而獨立獲得的認知?同理,鬼要能說話也是如此:


夫簫笙之管,猶人之口喉也;手弄其孔,猶人之動舌也。人死口喉腐敗,舌不復動,何能成言?

人的發聲,好比管樂器,人動聲帶與唇舌而發聲,就好像管樂器的聲孔開閉。樂器的聲孔壞了,就發不出聲來,那鬼已經沒有肉體了,原本肉體的聲帶、喉嚨都腐敗了、舌頭也爛了,那麼鬼究竟是怎麼發出聲音的?鬼要能害人,也該要有物質性的憑藉:


今人死,手臂朽敗,不能復持刃;爪牙隳落,不能復囓噬,安能害人?…人病不能飲食,則身嬴弱,嬴弱困甚,故至於死。病困之時,仇在其旁,不能咄叱,人盜其物,不能禁奪,羸弱困劣之故也。夫死、羸弱困劣之甚者也,何能害人?

當人死後,手臂腐壞,連刀子都沒辦法拿;指甲和牙齒掉落,連抓咬都不能,那鬼究竟要憑藉什麼去害人呢?


想想看,人在病重體弱的情況下,就算仇人在身旁,連出聲斥罵都有困難;小偷來病人身旁偷東西,都無法阻止。如果說精神可以不需憑藉肉體而能害人,那照理說,病重體弱的人也可以只用他的精神去傷害仇人、小偷,但為什麼實際上卻不能?可見「鬼能害人」這個概念是有問題的。討論精神世界也是如此:


夫夢用精神,精神,死之精神也。夢之精神不能害人,死之精神安能為害?

夢境是全然的精神世界,與外在的物質世界無涉。人的精神在夢境中,都無法去傷害外在世界的人,即便人死後精神仍存,又如何有傷害人的行為呢?


「無鬼論」源於充滿迷信的政治時代


西漢武帝獨尊儒術開始(西元前134年),儒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之說,這是一套以神道設教的治國理論,即具有意志的「天」可感應到人的行為是否有德,並以此決定要風調雨順或災異降罪,人也可以透過自然現象的變化以體察上天的意志。


於是,從政治、到學術、再到民間,西漢末年瀰漫著一股鬼神、祭祀、巫蠱的迷信氛圍,並將儒家的經典附會以讖緯解釋。讖緯是一種政治上的神祕預言,把經典裡的隻字片語或生活中的異象視為是對未來政治的預言。


西漢末年的王莽,透過讖緯來篡奪漢室。先是有人獻上祥瑞白雉;再來有人挖井挖到上面刻字說要王莽當皇帝的奇石,然後各地發現刻著類似字樣的奇石、石牛;還有人夢到上天的使者說,若不信王莽當皇帝的話,將變出一口井來,結果夢醒後一見,果然突然有一口新井;在獻上奇石與石牛進宮時,又突然出現了銅符帛圖,上面寫著要把獻石的人也封侯。


王莽靠著讖緯登基,天下就此大亂。各地的叛軍,也紛紛製造讖緯,說自己才是真命天子,連復興漢室的光武帝劉秀,也是靠讖緯中興。最後叛軍攻入,皇宮大火,王莽不急著逃命,而是要天文官占卜出最佳方位,帶著官員坐在那,口中念念有詞:上天要我做皇帝,那些漢家兵能耐我何!


王充生於東漢初年,一個迷信的時代。王充抨擊迷信,為了權衡世間言論真偽而著《論衡》:「故《論衡》者,所以銓輕重之言,立真偽之平。」


在《論衡》裡,王充引用道家「無為自化」,認為天並不具有意志,只是任憑萬物自然變化,以此否定漢儒的「天人感應」之說。同時,《論衡》裡也有不少直接反駁祥瑞、災異、讖緯、符命的理論。反對鬼的存在,自然也是《論衡》的重點,王充認為萬物都是「氣」這種物質性元素的聚合,因為氣的形構,人們才有了生理機能,當人死後,氣便逐漸回歸環境之中,也就喪失了其機能,從而精神功能也消亡,這種立場被後人稱為「形存則神存、形滅則神滅」。


王充的治學方法,在《論衡・對作》裡是這麼自述的:「論則考之以心,效之以事,浮虛之事,輒立證驗。」「效驗」一詞,在《論衡》裡屢次出現,而如何「效驗」呢?便是這所說的「考之以心」「效之以事」,透過在心中類似前述思想實驗般的概念檢視,並尋求客觀實事作為求證。


在民國初年胡適發表〈王充的論衡〉一文,認為所謂的「效驗」,即是「實驗的佐證」,並強調王充的治學受到當時漢代天文學重視實證的影響,是科學精神的表現。但可惜的是,王充在世時,他的著作並沒有獲得重視,甚至官方還招開「白虎觀會議」,將神秘讖緯的儒學解讀確立為官學,便於用神道設教來控制百姓。


如何解釋那些聲稱「見鬼」的現象?


如果真的沒有鬼,那為何會有人聲稱曾見鬼?王充在《論衡・訂鬼》裡,除了蒐羅當時人們對於鬼產生的主要說法,也提出了兩種他自己認為的觀點:


凡天地之間有鬼,非人死精神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致之何由?由於疾病。人病則憂懼,憂懼見鬼出。

第一種觀點認為,既然人死不會成為鬼,那麼鬼都只是人心中的存想而已。王充還認為,尤其是人在生病時,由於心理上對病痛的憂懼,容易出現些妄想,把身體的病痛說是鬼在作祟。


鬼之見也,人之妖也。…天地之氣為妖者,太陽之氣也。妖與毒同,氣中傷人者謂之毒,氣變化者謂之妖。

第二種觀點聽起來比較玄,王充說人會見鬼是「妖氣」所致。王充認為天地之間陰陽二氣裡的「陽氣」,一旦發生變化就會產生「妖」,中傷人便稱作「毒」,所以這種妖氣必有毒,稱為「妖與毒同」。


部分學者認為王充的第二種觀點,是向迷信作出妥協,一方面聲稱無鬼,另一方面又很玄虛地說有妖,這種「無鬼有妖」之說是自相矛盾,仍然是把解是建立在神秘事物上。11但筆者認為,「妖氣」之說看似妥協,可能只是古今之間的科學術語不同,它其實可以有符合科學現象的詮釋。例如,既然王充稱「妖與毒同」,我們不妨看王充在《論衡・言毒》是怎麼講「毒」的。


王充把這種「毒」稱為「太陽之熱氣」,說人中毒的時候,會覺得食慾煩悶,難以支撐,所以才叫做毒。又說這種毒在南方極熱之地常見、又在春夏常見,彷彿火灼傷人般,將肉片放在地上,可以觀察到肉片烤熟。人處在這種環境下,可能會火氣入鼻而生鼻病、火氣入眼而眼睛刺痛。然後,沒做什麼事就身體無故犯痛,有的人甚至會面部腫脹。在盛夏時,人一快走就會冒汗,並且發生乾渴而死的案例。


嗯?這不就是現今我們在說「中暑」時的特徵嗎?這種「毒」原來是中暑呀!而「太陽之氣」也只是日照的熱氣而已!至於,「妖氣」對王充的定義來說只是「太陽之氣」的「變化」,也就是暴露在日曬長久所產生的變化。


所以在這種環境下,人會聲稱見鬼,不也是很科學的事嗎?從主觀上來說,人中暑了,精神恍惚,會出現幻覺,並且在無知的情況下錯把身體的不適歸咎於鬼。從客觀上來說,日照產生不同的冷暖空氣密度階層,進而發生光線折射,便會出現俗稱的「海市蜃樓」,讓古人錯將異象歸咎於鬼。


講「妖氣」,現代人很容易聯想到神祕的事物,但王充是將它做為科學描述來用。在古代還未有顯微鏡能觀察肉眼能見之外的事物時,「氣論」常被做為一種科學預設工具,去假設現象背後的細小事物運作,再從實證中確立預設。


以明代的醫學家吳有性的瘟疫治療為例,由於當時還未有顯微鏡問世,吳有性在《瘟疫論》裡假設瘟疫是由一種從口鼻入侵的「疫氣」所導致的傳染病,從而早於西方兩百年就先有對治方針。西方是要在顯微鏡問世後,觀察到微生物活動,才確立了傳染病學。


這和思想實驗所面對的處境相似,即便是當代科學,在我們受限於儀器水平,無法進行實驗觀察時,科學家也會運用思想實驗去證明科學現象。譬如要觀察者以光速追上一束光線,來觀察時空間的變化,在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時做不到、如今也做不到,但愛因斯坦便透過他的「追光思想實驗」來檢視與光速相關的物理概念,進而有了狹義相對論。


藉由實際去做實驗,科學家能讓我們對世界有相當確實的看法。然而,在沒有儀器與技術去實驗時,面對有爭議的說法,我們也不是束手無策,王充在這裡作出了一個值得我們參考的示範。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hwu1&aid=11904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