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換一付眼鏡看世界
2013/09/22 23:24:04瀏覽627|回應0|推薦8

文/楊忠衡

戴上不同顏色的眼鏡,看到的世界就不一樣的顏色了,是吧?這是簡單的道理。有時外在景觀亂人眼目,有沒有想過,只是自己戴錯了眼鏡?

自人類開眼以來,本性沒有真正的變過,只有萬千種「觀點」影響著人們的心態,乃至於環境。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山頂上的偏僻佛國,壽命和歡樂指數最高?選擇自己的生命態度,不過是一念之間,不是嗎?

有人為了尋求解脫,千里迢迢,頂禮膜拜,還要實行嚴格的苦修。然而,其實有這麼難嗎?或一定要接受外來的引導嗎?不是換一付眼鏡,世界就改變了嗎?

哲學家、美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宗教家…,從物質來看,他們從沒改變過世界半分;他們只給人不同的眼鏡,卻因此改變整個世界。

蔣勳的《少年台灣》是遊記散文嗎?真會讓人因此對某個景點感到興趣,因而趕緊背上背包,跑到集集、鹿港、九份…,去照相、PO文、打卡嗎?

呵呵,當然不會。他給的是一付蔣勳牌兒的眼鏡。有緣人透過它,可以從蔣勳的美善之眼去看週遭一切。

所以為什麼在同一個屋簷下,有人可以亢懷古今、迎風高歌,有人怨天怨地,像末日來臨。

如同蔣勳所說,他描寫的絕非愉快的回憶,也不是激勵人心的幻夢。而是看山看水看人,看遍亮面與陰影,同時包納幸福與殘缺。一念釋然,從此再沒有事能讓他沮喪,永遠如同少年般意氣風發。

這種對萬物的關照,胸懷有時類似宗教,但我認為比宗教更寬闊。因為他不受任何既有教律規範,更大膽、更自由,更完全為自己承擔。

我 們這些再創作者,一邊要思考如何詮釋蔣勳,一邊多少也放了自己的濾鏡。因此不再完全是蔣勳,也有一些導演、作曲和我編劇的觀點。裡面有很多的想像、衍申、 甚至轉換。我們也希望觀眾看過後,不見得要找明確的答案,也不是成為蔣勳的拷貝。而是思考一種屬於自己,「靜觀」的方法與力量。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lyang2008&aid=8649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