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靠,太牛逼了吧”、 “征服我們了!”─《隔壁親家》首登上海劇評
2018/04/05 18:12:39瀏覽3257|回應0|推薦14

文/楊忠衡

昨晚看了網路上(上海經典947電台)的這則評論,看得我都要掉淚了。不認識這位作者是誰(筆名小左),但是他看得那麼認真仔細、那麼切中要旨,那麼的讀到我心坎裡去,真是太感動了。這次去上海,一部原本不看好的閩南語劇能得到這樣的回應,本來抱著不成功即投海的心情,有觀眾反應若此,總算可以收山無憾。

原作者詳細鋪陳了故事內容,為方便本地讀者閱讀,我節取其中重點轉成繁體貼在下面。有興趣閱讀全文的,請看這兒:

「他收起了所有搞笑來譜一曲《背影》」 

 

之一、背後藏著的時代之手

這時候我們感到這不是兩個鄰居的斤斤計較,而是一首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變更的輓歌,在時代的滾滾車輪面前個人的力氣是微不足道的,種田養兒的價值觀被時代無情的嘲諷,那個鞠躬盡瘁卻要被賣掉的老黃牛就是石龍伯這樣農民的隱喻和縮影。

然而這齣戲卻並沒有以一種高臺教化、主題宏大的面目出現,它就是在家長里短娓娓道來中讓人感受到小中見大,只要是寫出了一個實在的人,就能讓人看清他背後藏著的時代之手。

 

之二、不管之前演過什麼,都已經征服我們了。

臺詞很少,但是澎恰恰的每一個停頓和靜默裡都有臺詞。把日常生活的對話講到讓人潸然淚下的程度,我們哭得比臺上的三兒子還要真。朋友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我想到了人藝一出雷恪生演的話劇《父親》。從宣傳稿裡閩南語對白、歌唱我就知道這部戲是腳踏實地、充滿誠意的作品,但是它還是奉送了出乎意料的雋永和感動。在謝幕時飾演粗皮雄的許效舜說“他是阿貴啦,《家有仙妻》的阿貴啦”,其實這個時候我已經覺得沒必要了,阿貴在石龍伯面前顯得太單薄、太渺小,他就是帶著這部作品來,不管之前演過什麼,都已經征服我們了。


之三、編者、唱者都是大神級別的功力

當你聽見大女兒招弟和老兵國恩一個用閩南語、一個用普通話合唱的時候,兩個演員的聲音溫暖得好像你也枯木逢春了一樣;當你聽見二女兒迎弟和二兒子天保雙雙用閩南語合唱澎恰恰風格的舞曲“去臺北,騎摩托看電影,臺北到處是money”,你就知道這兩個是神經兮兮的搞笑擔當;當你聽見三女兒和三兒子天養都用普通話唱起“潔白桐花”的詠歎調時,你又一次沉醉在歌聲之中,就像印度電影一樣,在歌曲和舞蹈面前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

這部閩南語風格的劇在音樂方面絕對是國際範兒,石龍伯和粗皮雄吵架也引發了三兒子和三女兒的吵架,兩對吵架的臺詞和旋律交織,讓人想起《巴黎聖母院》裡一場吵架的群戲。他們在臺上吵,我們在台下驚歎“我靠,太牛逼了吧”。三兒子天養上一句還在說著閩南話,下一句就歌劇腔開唱,也是高能得讓人一凜。而且閩南語寫成的歌詞押韻別致,竟能夠和華麗的曲調融合緊密,讓你覺得編者、唱者都是大神級別的功力


之四、能做出《隔壁親家》這樣的作品更難、更少。

九年了,這樣的作品是九年前的水準。我對創作班底表示佩服,更會關注他們現在和未來的展現。

在旋律上故事上我都被感動,在走出劇場踏進夜色的時候也都覺得今天過得好豐富。但是我更覺得,能做出《隔壁親家》這樣的作品更難、更少。

 

後記:《隔壁親家》已經收到上海文化廣場的二度演出邀請,這是此音樂劇「華山高峰」對原創音樂劇破天荒之舉。中間還有很多困難要克服,不管事成與否,有太多的感恩與欣慰。看過此文,心中暗許一願:我們一定還要再去!

(攝影/陳效真)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lyang2008&aid=111419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