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03 22:53:36瀏覽2557|回應6|推薦77 | |
看完日劇「2個媽媽」(mother)已經一陣子了,有些東西仍在心中餘波盪漾,一直想說些什麼,很想和身邊的朋友討論,但大家對這種眼淚無法得知會如何決堤的戲劇都避之惟恐不及,都怕自己無法承受,沒想到把這部戲看完而能全身而退也算是一種另類的勇敢。 其實光是第一集我就差點看不下去了,有好幾次,看到小小的伶南( 盧田愛菜飾演 )被虐待的時候,我都必須把畫面轉到42台的「女人我最大」去,藉由聒噪的言語掩蓋對悲傷的感受力,當媽以後這部分變得好脆弱,很怕看到聽到任何孩子受苦的消息,還好,日劇的好處是節奏明快,很快的,老師奈緒( 松雪泰子飾演 )就帶著伶南逃亡了,看到他們一起搭上往東京的列車,心裡著實安慰不少,雖然明知這是悲劇的開始。 喬裝成小男生的盧田愛菜( 伶南 )。年紀小小,演技超驚人。 既然看的這麼戰戰兢兢,爲什麼還要看?或許是導演的功力,或許是我自己需要的一點點救贖,劇中所呈現的家暴與兒虐議題我並不陌生,我曾極靠近極靠近像伶南這樣被親生父母虐待的孩子,在現實裡,我想不論是日本還是台灣,受虐兒被強制安置大多只是暫時性的保護,除非有重大違法事件,或是經評估該家庭確實已喪失功能,否則親權的完全剝奪都不是那麼容易的事,這也是為何孩子往往最後還是回到原生家庭,繼續依賴那個威脅他生命的父/母。這種結構面的悲劇常讓人深感無力,我只是想看不一樣的結局,一種現實不可能發生的好萊塢式的Happy ending。 經常在下著大雪的夜晚,伶南獨自一個人在外面遊蕩,對著郵筒探頭探腦、跳來跳去,她有一本寫著「喜歡的東西」的筆記本,她說只要想著喜歡的東西就會快樂,她最想去的地方是札幌,因為那裡有個「嬰兒郵筒」,她想知道七歲的她可不可以裝進去?104公分的她裝不裝的進去?她寧可自己是棄嬰,盼望有人將她帶離這個充滿絕望的家庭,她很少哭,總是用燦爛的令人心碎的笑容面對一切,絕口不提大人對她的傷害,為他們辯解。這是我很欣賞編劇的部分,由此可知他在描寫受虐兒時是有做功課的。 兒虐議題並非這部劇的主線,片名「Mother」也清楚點出了這是一部關於母親的戲劇,以母親角色為主軸向外叉出去的幾條線,分別或深或淺的刻劃了幾種截然不同的「母親」類型,她們相互衝突、彼此拉扯,卻殊途同歸,那種無可取代的天性,真的是當自己身上多了這個角色才了解的箇中滋味,心有戚戚焉的感覺也是讓人一頭栽進去的主因吧。 我想要的結局可想而知不會出現,若是那樣這部片也就不會獲獎無數了,結局一如預期,一切合乎社會規範與法律現實,這世界沒有烏托邦。即便在悲劇之中,最後仍然保留一絲希望和美好的想像空間,至少算給了我這種每集都哭到鼻塞的觀眾一點撫慰。希望是痛楚的嗎啡,悲傷的安慰劑,潘朵拉的僅有,不是嗎? 那個我曾短暫服務過,我們用了很多資源,處心積慮把你藏起來的小小孩,你還好嗎?身上的傷還痛嗎?你穿著綠色的手術衣坐在輪椅上的樣子,那麼小那麼脆弱的身影,阿姨至今都無法忘記,希望你過得很好,一定要過得很好,我們打勾勾。 松雪泰子( 鈴原奈緒 )的表現也令人激賞,自從「扶桑花女孩」就一直蠻喜歡她的,得到最佳女主角果然實至名歸。 飾演奈緒生母的是好久不見的田中裕子,20年前演「阿信」的時候還是少女呢,真是歲月催人老啊。 PS:真的希望遭受虐待的孩子能越來越少,要防止悲劇的發生,不只是政府、法律的責任,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那個伸出援手的人,伸出援手並不難,有時只是打一通113,不用擔心你的雞婆會造成別人的困擾,在我的工作經驗裡,對兒虐事件只要有一丁點懷疑都可以通報,讓專業資源介入,不只是及早拉孩子一把,對那個陷入困境的家庭也是幫助喔。 主題曲:泣き顔スマイル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