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11/14 23:14:17瀏覽946|回應5|推薦5 | |
臺灣只有民主粉絲,沒有學生運動。 自我標榜不等于歷史論定。 搶上鏡頭不等于辯證論述。 多辦幾攤家家酒,不會異化成黃花崗。 復制柴玲容或產生范雲,不會產生顧炎武康有為。 沒有歷史的洞察和縱深,「野百合花」或「學運時代」自始就是「中產階級的閨怨」。 這樣的大少爺撒嬌,只能產生廣告明星不會產生康德。 只會產生馬永成邱義仁姚文智和林佳龍, 陰鷙有餘,開闊不足。 既無知識,又無見識,更無膽識。 可能多來幾個范跑跑和陸念念的泡沫。 不會產生段錫朋羅家倫。 1970s 烏干達“國王”阿敏,曾派高層訪問大陸,回去后宣布:烏干達也要進行文化大革命!…… 1990 的野百合花,是以復制64天安門為藍圖,渴望的是 CNN 的焦點。是阿敏搶當東施,在烏干達搞文化大革命! 1990 我看完中正堂嘉年華會,寫過一篇「是野合不是百合」, 2008 二月聽到臺北選戰中政壇小丑,齜牙咧嘴的吹噓「學運世代」如何如何,一副開國元勛的驕矜,我一片納悶,這些家伙怎么有臉把红磨坊吹成黃花崗了?于是翻出舊檔,寫下「學運世代 」: 「 學運世代」自始就是一個自我加冕的中產階級閨怨。不流血不拼命,是逃學而非亡命,是聚餐而非要飯,是郊游而非流浪,是你儂我儂家家酒而非攻打兩廣總督府,是流下相思淚而非灑下斷頸血。俄國人譏笑德國人說:他們就算要去火車站暴動,也要買月臺票排隊進站。……五月學運甚至還可以領冰淇淋口香糖,還有人發睡袋發果汁牛奶,還有大型電風扇,靜坐抗議還有輪流休息,回家洗熱水澡的,…… 「學運世代 」容或有熱血,容或有熱淚,但 缺乏論述,缺乏深度,只是滿足了「全世界都有學運,唯獨臺灣缺席」的遺憾,只是滿足了「全世界青年學生都在寫歷史,唯獨臺灣空白」的不平。 須知:把家家酒從鳥語花香的校園社團,搬到國家音樂廳遮風避雨的豪華回廊,并不能使它偉大;把狂歌勁舞的嘉年華會,從娛樂版搬到社會版,并不能使它莊嚴。 要把「活動」上升成「運動」,需要深刻與認真,需要知識與論述,需要血汗的灌溉與無私的耕耘。加再多冰淇淋與奶油,也沒法產生花崗石的硬度。 90 年中正堂那場嘉年華會,是 把一群想不出辦法來的人,聚在一起,希望他們想出辦法來,結果保皇黨被袁世凱所收編。 我們多么渴望能看見真正的學運,但撿到籃里就是菜么?我們多么渴望見到真正的學運,但是把桂冠統統有獎,見者有份,就皆大歡喜么? < 學運世代 > 把人民望治心切的期許,當空白支票揮霍,卻寄望別人對這場狂歌勁舞的家家酒當成黃花崗來景仰? 「學運世代」 可能一輩子自我陶醉在資深天才兒童的得意里, 我們卻納悶: 只不過多看了幾場勞軍電影,怎么就變成百戰沙場的老兵了?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