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8/23 21:35:03瀏覽642|回應0|推薦0 | |
書摘:Susan Shirk: 「中國:脆弱的超級強權」(China: Fragile Superpower)** 第二章:中國經濟奇蹟(China’s Economic Miracle) 改革開放讓中國經濟起飛,但中國的經濟奇蹟可以持續多久?如果沒有內部的政治危機,起碼還有20年的光景。比起日本、韓國或台灣,中國擁有充分的自然資源與充沛的低成本的優良人力,但2025年以後,中國將可能因人口老化問題而降低經濟成長速度。 中國經濟奇蹟將解放軍從一個農民軍轉變為現代軍,中國的經濟強勢也反映在國際關係的影響力中。 中美兩國經濟的共生關係,亦讓雙方有更大的動力來維續兩國關係,任何一方的經濟衰退或政治行動,均會對另一方產生負面傷害。 美中貿易逆差的問題,不應簡單解讀為中國惡意性地利用美國。 以下幾點應該注意: 1、大部分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為國際品牌的代工產品,中國實際獲益很低,絕大部分的收益為那些外國公司所有。 2、許多日本、南韓及台灣的工廠轉移至大陸,這讓美國減少從日、韓、台的進口,增加自中國的進口。 3、即便在匯率固定情形下,中國的進口與出口,在2005年以前的10年,幾乎維持在相等的情況。除了與美國,中國從亞洲各國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進口額,超過出口到這些國家的貿易額。 4、幾乎每一個國家與美國間的貿易都是順差,不僅是中國。中國與日本借美國錢,讓美國在預算赤字不斷提高的情形下,仍不需提高利率(會影響消費)。低價進口商品穩定了美國的通貨膨脹,聯準會因此不需提高利率。許多分析家認為,中美間的貿易關係不僅是互賴,且是不健康的互賴關係。 5、中國購買美國國債,並非意圖羞辱美國,而是為了穩定人民幣,美國政府國債是外匯存底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一般咸認,中國銀行體系不健全,是中國最大的經濟隱憂。近幾年,這個風險獲得部份紓解,政府重整銀行以減少呆帳,最有利的作法是同意外國銀行入股中國銀行,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即購入中國最大國營銀行之一的「中國建設銀行」9%的股份,此舉有利中國銀行貸款作業的現代化,分擔銀行破產的風險。 然而,影響中國經濟最大的因素來自於政治,而較不是經濟因素,換言之,政治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基礎。 幾個嚴重影響政治穩定的變因有: 1、失業:2004年中國官方提供的失業率為4.2%,但部份工業城之失業率甚至 高達兩位數。 2、貧富懸殊:中國最有錢的10%的人,擁有全國45%的財富,最窮的10%的人,僅擁有全國1.4%的財富。 3、貪污:2005年就起訴了1932名官員,包括6名部長級官員,這顯示中共肅貪的決心。 為追求經濟發展,自1978年以來政府忽略了醫療保健、教育及環保的問題,而將精力集中在產業發展與就業方面。大陸衛生部部長坦承,大陸醫療系統不健全,因此中國大陸無法有效控制大規模的傳染病擴散。過去20年,大陸認為經濟發展讓大家富起來以後,才有能力作環境保護,而這種不計成本的產業化,產生了世界上最嚴重的空氣與水源污染。 中國經濟奇蹟已經將中國轉變為一個經濟強權,由於中國經濟與世界生產線及金融體系密切結合在一起,中共因此試著與各國保持良好關係。 極權國家快速經濟成長,已經產生許多嚴重的內政問題,政府因此儘可能避免與他國產生衝突,以免影響其經濟發展,及危及政權。 中國與世界的經濟互賴,並非和平的保證。中國一直難以讓美國接受其和平崛起,如同中國經常喊的口號:「中國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國。」美國人會認同嗎? **「中國:脆弱的超級強權」(China: Fragile Superpower),2007年3月由美國牛津出版社發行,作者Susan Shirk(謝淑麗)曾任克林頓政府副助理國務卿(Deputy Assistant Secretary of State),現任教於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國際關係研究所(Graduate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Pacific Studies, UC-San Diego)。 *********************************************************** 中國時報 2007.08.24 英國《每日電訊報》八月八日報導說,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長夏斌對媒體表示,中國可以把手中的一兆三千三百億美元外匯存底變成「政治武器」,對付美國國會要求中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此外,中國社科院的經濟學者何帆也對官方的英文報紙《中國日報》說,如果中國願意,中國有能力通過拋售使美元崩潰。 儘管事後兩位當事人紛紛撇清,表示是記者斷章取義,將他們的部分論點「加工」成了一篇「危言聳聽」的文章。但中國可能拋售外匯存底中的美元資產,以報復美國迫使人民幣升值此一論點,卻引起美國及西方政界和金融界的廣泛關注。 假如中國真的大量拋售美元資產,在目前的世界經濟架構和國際金融的格局下,會對美國經濟以及全球經濟產生什麼影響?美國能否防範?能採取哪些措施? 在全球化時代,任何一個主要經濟體有風吹草動,幾乎沒有一個國家能置身事外。這次美國發生次級房貸風暴,引起全球性的股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實,關於中國可能大量拋售美元資產以報復美國迫使人民幣升值,相信美國政府官員及情治工作者,都已沙盤演練。過去主張對中國開放政策者認為,中國會因為開放逐漸接受國際社會之商業規範,否則將面臨外資撤退的窘境。因此,中國應會約束行為在可控制範圍之內,不至於失去理智。 萬一中國真的大量拋售美元資產,就不只是兩敗俱傷的局面,而會造成全球經濟的混亂。儘管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指出,中國擁有的數量仍比國庫券一天的交易量還低。他並且認為,美國市場流動性大,「如果有一百件事情要擔心,這會是我最不擔心的事。」然而,這只是政治人物在此時刻不得不進行的信心喊話。即便中國對美國國庫券持有量比其一天的交易量還低是事實,但是一旦拋售的動作出現,透過媒體報導渲染,國際熱錢就會開始大量撤出美元資產避險,投資人的信心潰散,將造成全球金融市場的失序。這樣的結果,比天災還要嚴重。 當然,如果美元因而巨幅貶值,持有大量美元資產的中國損失將最為慘重。中國固然可能投鼠忌器,不至於發動這樣玉石俱焚的經濟戰爭。但可怕的是,中國的行事作風,根本無法以常理去推斷。 姑且不論這次透過兩位學者的觀點表述,是不是也是官方精心設計、刻意安排的,這都已經暴露了中國流氓政權的本質。透過放風聲恫嚇國際社會,凸顯中國極可能在無法處理巨額外匯帶來的游資氾濫及人民幣升值等問題時,選擇將所有人一起拖下水同歸於盡,即使付出屬於全民的巨額外匯存底為代價,也在所不惜。 今天美國之所以會面對中國可能拋售外匯存底美元的威脅,正凸顯出太多美元落於外人手中的風險。美國應如何防範?一,美國必須讓全世界認識到其經濟基礎依然雄厚,二,必須加強投資人的信心,使其免於恐慌。當然真不得已也只好重新發行新的美元。至於美國是否會凍結中國在美國的資產,理論上當然可以這樣做,但是這將使中美雙方陷入互相報復的惡性循環當中。一如現在中國針對各國不斷舉發中國黑心產品,也開始展開反撲,紛紛公布不合格的外國進口產品一樣。當人與人之間失去基本的信用與規矩,其實就已經在走自我毀滅的路了。 從中美雙方重量級人物紛紛發表聲明與看法顯示,這並不是一件小事,可能也非空穴來風。中國一向無理性的本質與難以預測的瘋狂行徑,其實一直牽動著國際金融社會的神經,儼然已成為世界經濟的一顆不定時炸彈。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