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18 14:38:00瀏覽2456|回應12|推薦71 | |
經過一個暑假的教學及姿勢的調整後,儘管目前只有週六、日才進泳池,唸小學二年級的兒子的泳技仍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於是,他不時會得到別的泳客的稱讚。 自兒子好強倔強的表情中,做為爸爸的我,看得出他在毫不在意的表情裏,仍有著一絲欣喜,但每每對這種稱讚,我只是以『還好』、『還要多練(習)』來回應,刻意『冷處理』。 並非我不解人情世故,或是故做姿態,但那種不明確的『你好棒!』、『你好會游!』、『可以去比賽了!』的稱讚,對兒子的進步不只沒有幫助,反而還會讓兒子忽視了現實,減少了努力的動機。 在今年暑假時,那時兒子已能以有效率的游泳姿勢,游出讓許多泳客稱讚的表現,由於極少同齡孩子,甚是成年人,能熟練運用身體,達到與兒子相當的游技,於是那時已不時有泳客稱讚著兒子,而很明顯的,當兒子被稱讚完後的下一趟,游出的表現就不如之前,甚至走調。 自兒子出世,我就不以『聰明』、『好棒』等模糊的字眼來稱讚他,但對於他主動求知、求進步的自我提升過程,我會特別提出來稱讚,以游泳為例,每每他游技進階到一個程度,我也只是淡淡說:『你終於跨過那道牆了』,同時也會提醒他:『但是不要下回又回到牆的那頭去啦!』。 但對他的某些表現,我會很清楚表達讚賞,像是:我覺得時間差不多夠了,可以走了,但他自己要求再多練習個幾趟,這時,我會極力稱讚他求進步的意志,甚至在當天的其它時間,我仍會提起這件事,表達我有多麼地重視。 又或是:原本每游一趟(25公尺),他會等著我告訴他,我對他該趟游技的觀察,但當這時變成他自己告訴我『我覺得手如何的不到標準,沒有效率,我的腳如何如何..』他自己的觀察時,我會稱讚他:『很好嘛!懂得自己去觀察(分析)自己身體的動作了嘛!』。 近幾年,教育孩子的方式逐漸在改變,『給孩子讚美』,自年輕爸媽到像兒子奶奶那七、八十歳的年齡層都吸收到了這『育兒準則』。 讚美的目的,是鼓勵再一次的自我提升,也就是自我進步,對於孩子,更是如此,但一個個含糊的讚美,會一次又一次的讓社會化尚淺的孩子失去看清楚現實的機會,而當無法認清現實時,往下一次進步前進的平台(基準點)在哪裏? 若對孩子的一次次讚美,只是基於孩子一次次言行的結果,而那種讚美,也一次次的在孩子心中種下無視過程的功利種子。 幫助孩子認清現實,是協助讓孩子依其天份、後天所養成的能力,進而去追求自我進步的第一步。 而結果導向式的稱讚,只是模糊了每個人先天資質的不同、以及(面對挑戰、壓力...時)情緒承受力不同的事實。 給予孩子不適當的稱讚,只會讓孩子更加輕忽了事實,於是鬆散了面對未來該有的準備,也於是,在大人催助下而覺得可以輕忽、或是出於童稚的真誠而天真相信此類盲目稱讚的孩子,其面對現實與被稱讚的落差,以及面對挫折的準備及能力,很有可能,要等到離開家庭、獨自面對社會時,才真正開始培養起來...。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