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愛神‧愛人
2006/05/08 10:22:07瀏覽709|回應1|推薦4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禍患重壓在人身上,就是人蒙神賜他資財、豐富、尊榮,以致他心裡所願的一樣都不缺,只是神使他不能吃用,反有外人來吃用。這是虛空,也是禍患。人若生一百個兒子,活許多歲數,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裡卻不得滿享福樂,又不得埋葬;據我說,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因為虛虛而來,暗暗而去,名字被黑暗遮蔽,並且沒有見過天日,也毫無知覺;這胎,比那人倒享安息。

那人雖然活千年,再活千年,卻不享福,眾人豈不都歸一個地方去嗎?

(傳道書六章1-6節)

 

  當我們看傳道書第六章時,看到一個痛苦的人的寫照,第一節提到有一個人,他「就是人蒙神賜他資財、豐富、尊榮,以致他心裡所願的一樣都不缺。」神給予此人極大的恩賜,照道理來說他應該是世上最快樂滿足的人。但是這人看來並不開心,因為他空有資財、豐富、尊榮,卻眼白白看著外人侵占享用。這些「外人」是什麼呢?聖經中沒有直接指明,可能是病痛、國家的外憂內患或是天災橫禍。但根據上文下理,最有可能是他忙於追求滿足自己的欲望,注意力都集中在尋求更多安全感上,以致無法靜下來享受神所賜的一切。

  其實神不喜歡我們這樣做,神的原意是叫世人都可享豐盛喜樂的生命,但是神亦願意給我們自由意志去選擇跟隨祂的方式而活,還要跟自己的方式而行。所以和合本第二節中提到「只是神使他不能吃用」,應理解為「神容許人自己選擇不能吃用神所賜的豐盛」。  

  再看看這個傳道書六章所提到的這個人,他雖有兒女滿堂,但是卻不得埋葬,這極有可能是因為他生前人緣很差,所以死後也沒人關心他的埋葬。一個人雖有物質上的享受,但如果和別人缺乏良好的關係,生活也得不到滿足感和快樂。

  這樣我想到人類天生都是貪心的,我們想要拚命追求更多更多的東西來令自己覺得滿足,然而我們的滿足感又是那麼的短暫,在我們達到目標之後,虛空感和不安感又會隨之而來。很快,我們又會立另一個目標來讓我們去追趕。

  舉個例子,一些人獲得神所賜的資財、尊榮、家庭,衣食無憂,但卻忙首於工作,他們的藉口是現在正當壯年,只需要加倍努力工作,說不定可以提早退休,待那時可以整天伴著家人,再享天倫之樂也未遲。但是他卻因此而冷落家人,導致人際關係疏離,甚至把自己的身體捱病了,那時才後悔之前沒有多享神所賜的福氣就太遲了。

  新約中記載有人問耶穌最大的誡命是什麼,耶穌回答說:「當盡心盡性盡意愛你的神,其次是愛人如己。」如果我們任由世界上的「外人」攔阻我們與神和人的關係,那我們就不能真正享受神所賜給我們的福份了,人生最大的禍患莫過於此。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ander&aid=266104

 回應文章

幫保室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有捨有得
2006/05/10 12:06

嗯!

你說的很有道理,

人生的確是充滿各種選擇,

有人拼命賺錢,希望功成名就...

有人平常只求開心,卻被人說成沒出息,

其實我們的作為,常都被社會價值觀所左右,

生活經濟的壓力,讓我們不得不選擇適合社會的價值觀,

不能盡其在我,自在隨心的作想作的事。

真的是很悲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