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2/03 15:53:35瀏覽1525|回應2|推薦16 | |
《早晨的音樂會》 2003年12月17日的早上,在台北市國父紀念館有一場難忘的音樂會, 這是我當時寫下的心情‥‥ 我是個懶蟲,愛賴床,非到最後一刻是不肯早起的。 可是為參加這個「早晨的音樂會」,一大早就爬起來,為了替老朋友送別。 他是英業達集團的核心人物──溫世仁。十二月初因腦中風猝死於台北和信醫院,得年五十七歲,算是壯志未酬,英年早逝。 這場音樂會在台北國父紀念館的大會堂舉行,早上八點多全場五千個座位已是座無虛席了。政商名流、國外企業代表、國內業界同仁,烏鴉鴉全場都是黑色素服,人人襟上別著一朵黃色的絲帶。 台上懸著他西裝畢挺、一臉笑意的照片,其實我認識他的時候,他不是這般模樣的,那時他的體重大約有一百多公斤,(體態是現今的兩倍有餘),方頭大腦,身圍壯碩,相傳他曾是柔道高手,所以與眾不同。 在工作場合他不太愛閒聊,但開口說話總是語帶幽默,而且會講故事。笑起時一張疏牙闊嘴,是敦厚老實型的長像,沈思時總是背著手在房裡來回踱步,他很愛喝水,每天要喝好多用冰水泡的立頓紅茶(那時還沒有健怡可口可樂),很多人在背後偷偷猜測,他可能活不過四十五歲。 他做起事來非常認真,是天生的領袖性格,能服人。 他一直都有個夢想,就是「孩子不用背著書包去上學」(後來他公司的產品「無敵CD電子字典」就是二十多年前的夢想)。其實他是個大膽作夢的人。 他雖是國內青年獎章的得主,但為人極平易,全無驕氣,也不搞花邊新聞,行事低調,永遠用樂觀、向前看的氣度帶領工作團隊跨過許多橫阻在眼前的障礙。 他事母至孝,照顧弟妹,提攜同學。他也為年輕人築夢,在最偏遠的鄉下(中國西部甘肅黃羊川)用科技知識來扭轉窮人的命運,他真的在用電子技術實現他教育淑世的理想,讓人感佩不已。 在早晨的追思音樂會上,看到了好幾位老朋友,雖然大家都已禿頭華髮,不似當年的英挺,但卓然有成的名氣使他們看起來有幾分威嚴。 他們都是真正「愛台灣」的人,在「名氣」的背後,是一大段有血有淚的打拚故事。我敬重他們並不是因為他們有錢有名,我真正愛的是:他們做事認真的態度,曾為國家、為社會做了很多事。 音樂會上林百里說:「記得好久都沒有哭過了‥‥想起他,就心如刀割‥‥相識三十七年了‥‥」。 許勝雄一上台就泣不成聲,講稿全亂了。 葉國一唸起他的生平事蹟,也語帶哽咽‥‥ 馬 亞也偷偷擦去眼淚,想起南京東路上那幢舊廠房的二樓,一間小小的辦公室和一群認真工作、創造奇蹟的人。 「把事情做好,就是最大的成功」這是當時大家的共識。 記得有一年的聖誕節前,下班了!溫世仁還要抽空給國外的客戶寫賀卡,我在旁邊幫他的忙,他一邊親筆簽名,一邊閒聊,感慨地說:「要發明一部親筆簽名機」我笑著應他:「中國老祖宗早就發明了蓋印章啦!」。 在「傳統和科技」之間能兼容並存,是一種藝術。 在國父紀念館的大會堂裡高高掛著他的一句名言:「世界上只有一種人,就是需要關心的人‥‥溫世仁」。 的確「一個人有再大的權力,如果沒有學會去關懷別人、去愛別人,那他的生命還有多少意義呢?」他在五十歲以後成立了「明日工作室」,出了二十幾本書,也算是個「文化人」。 在他的著作中,有一本書馬 亞的感懷最深,是《台灣經濟的苦難和成長》。書裡記載著台灣社會轉型期間的種種現況,馬 亞有幸親眼目睹了其中的片段,深深體會「台灣經濟奇蹟」的背後,是要有一群有智慧、有遠見的決策者和敢於追夢的狂想家,再加上一群認真打拼工作的男人所構築而成的。 音樂會中請聲樂家成明獨唱了一首名為「哀思」的曲子,歌詞中有一段寫著: 人生苦短 歲月匆匆 悲歌聲中永念暖陽和風 休悲啊 塵緣已盡 仍有啊 心緣無窮 從此啊永別淚眼相送‥‥‥ 台灣社會失去了一位有眼光、有愛心、站在海峽中間的人,年輕人的下一步該怎麼走?他的著作《台灣青年的出路》和《認識中國、決勝未來》二本書中,有他點點滴滴的指引。 散會時,經過國父紀念館旁一所台北市著名的小學「光復國小」,操場上傳來孩子們的喧嘩,現正在舉行一年級生的運動會。 孩子們又叫又笑地「擺魄矢」真可愛,可是令人憂心的是:這群天真的孩子他們的未來在哪裡? 台北愛樂合唱團剛剛唱了一首我喜歡的歌:感恩的心 我來自偶然 像一顆塵土 有誰看出我的脆弱 我來自何方 我情歸何處 誰在下一刻呼喚我 天地雖寬 這條路卻難走 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 我還有多少愛 我還有多少淚 要蒼天知道我不認輸 感恩的心 感謝有你 伴我一生 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 感謝命運 花開花落 我一樣會珍惜 我在這首為老朋友送別的歌聲裡淚流滿面。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