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對台灣交通的觀感
2008/07/07 14:10:34瀏覽746|回應0|推薦1

對台灣交通的觀感

在加拿大住了二年多,回到台灣以後,朋友問我最不能適應的是什麼,我想莫過於交通問題。

以前我們被尊為禮儀之邦,而且引以為自豪,因此對洋人稱為「番」,對異邦稱「蠻夷」。時至今日,從路上文化看,我們與西方人相比,不只「番」,而且「霸」,看過西方國家在交通方面的表現,我們最缺乏的莫過於禮讓。

談到禮讓,可以說是東西方交通文化最大的差異,特別在沒有紅綠燈,或交通號誌故障的十字路口。在台灣,你可以想像得到,那爭先恐後、交通打結、亂成一團的畫面;在加拿大,當你看到沒有人指揮下,每一部車都停在路口,禮讓先到的一方,依序行駛,那自動守法、井然有序的一幕,真會讓我們覺得汗顏,對許多初到加國的台灣人來說,這簡直是不可思議!

在路上,燈號、標誌、路面標線,是建立人車相安無事的重要象徵;在台灣,它似乎是僅供參考的裝飾品,在加國,它象徵著絕對的權威,它代表用路者在某種情況下,具有優先路權,在某種情況下,人們必須尊重他方路權的一種無上責任。

較明顯的事例,加拿大的行人穿越道(斑馬線),是行人橫越道路專用道,當一個人踏上行人穿越道,他便享有絕對的優先路權,不管近方或對方車道上所有車輛都必須停止,禮讓行人通過,直到他踏上路邊人行道為止;反觀在國內,行人在穿越斑馬線時,可以說危機四伏,你不僅要留意兩旁可能隨時闖進來的車輛,甚至你還要停下來禮讓「牠」先行呢!(抱歉,造了口業,不過對那些魯莽、無禮的駕駛人,只能借這個字)更奇怪的,筆者就曾好多次看到此一現象,而站在路旁的交通警察,卻似乎視若無睹。

此外,直行車優先的觀念,似乎只是一種理想,它總是經不起隨興左轉的挑戰。為什麼我們的路口經常可以看到車禍畫面,不用說,大部分是左轉車經不起等待,就為了節省那幾秒鐘,直接搶著轉彎。相信許多人都看過在繁忙的路口,左轉車無視於對向車道迎面駛來的速度,仍緩慢的滑動車子,準備左轉,而直行車為了避免撞上,只能無奈的把車速慢下來,而站在路口的交通警察卻無動於衷,我真搞不懂,這種危險數倍於紅燈右轉,可是警察對這種公然違規,似乎很少加以取締,反而喜歡躲在轉角專門取締紅燈右轉的車子。

在加拿大及美國,路口交通號誌亮紅燈時,在駕駛人判斷為安全的情況下,是允許右轉的,可是台灣為什麼不行?是我們還沒有達到「先進」的程度嗎?無論從理論或實際面而言,紅燈右轉是比綠燈左轉安全的。

        筆者曾想:台灣無論交通、警政、或縣市首長,有許多人到過國外求學、工作、考察,難道他們都沒有看到西方國家在交通文化上的成就?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難道我們還抱著「禮儀之邦」而沾沾自喜?還是駝鳥心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眼不見為淨?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u5365323&aid=20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