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健康 (一)
2008/10/15 13:46:02瀏覽897|回應0|推薦1

健康 (一)                                     

近來健康的議題愈來愈受到重視,坊間談養生與健康的書籍,可以說琳瑯滿目,讓人眼花撩亂,說穿了,無非是人們愈來愈重視自己身體的富足。

什麼是健康,最簡單的定義就是:無病!

病有生理的疾病,也有心理的疾病。生理的疾病,需要醫師的協助;心理的疾病,需要自我的自癒力。從佛的角度來看,生理屬於物質的,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組成的,叫假體;心理屬於精神的,是性、心、靈所結合的真我。假體的病好醫,真我的病難治;所以古今中外聖哲皆言:真藥醫假病,真病無藥醫。

所以真正的健康,必須生理與心理都無病。

生理的健康,可以經由正確的飲食、適度的運動、充分的休息、平衡的情緒獲得;心理的健康,則需透過思維的改變、觀念的轉化、人際的和諧、社會適應性的調適,在心靈富足的環境中成就。

人是血肉之軀,吃五穀雜糧,生病在所難免,何況在限定的生命裡,任誰都擺脫不了生老病死的苦惱;然而有些人就看不透、放不下這與生俱來的命限,所以就有像秦始皇一樣的人,成天煉丹製藥,冀求偏方以謀長生不死,欲求延年,終不可得!

除了血肉之軀,人也是感情的動物,在現實的花花世界,要面對形形色色的人、事、物,也難免有喜怒哀樂等七情六慾;要求得心理的健康,並不是一定要像古聖先賢一樣不能有喜怒哀樂,而是尋求如何讓它能夠取得一個平衡點,如同中庸所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情緒能夠平衡,這個以人為中心的天地,內在生命中的萬物,就能夠達到致中和的和諧狀態。

人生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生了病,把自己孤立起來,不願意面對現實。心理的疾病比身體任何部位或器官生病更可怕,我們可以看到當前的社會,有許多人因為家庭、個人、經濟、氣候、環境…等因素而患有憂鬱症,有些人把自己隔離起來,有些人動則發怒,有些人有暴力傾向,有些人整天疑神疑鬼,有些人認為全世界都對不起他,有些人鬱鬱寡歡…,這都說明一個人心理面臨了障礙,處於極度不安與不健康的情境。

我一個朋友最近罹患了甲狀腺癌,醫生告訴他癌症已蔓延到淋巴腺,屬於末期癌症。經過開刀、化療,雖然受到極為良好的醫療照護,也受到妻子兒女深切的關懷,可是他卻充滿惶恐不安,充滿害怕,晚上睡不著覺,問他原因,也說不出所以然,既知死生有命,也不是怕死,卻憂慮莫名;正處壯年之期,一心想活下去,卻對令人「談癌色變」的復原希望充滿疑慮。他太太問我:「他是不是缺乏宗教信仰的力量,所以才會缺乏信心?」

幾個朋友,以及一些我所知道的人,一樣是癌症末期,醫生甚至宣告不到一個月的存活,一樣沒有宗教信仰,可是幾十年過去了,他們一樣活的好好的。一個人對自己沒有信心,對未來沒有希望,對前途充滿憂慮與不安,不是病魔擊垮了他,而是典型的心理障礙,這比得到癌症還可怕。(待續)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u5365323&aid=230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