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教會 vs. 聖教會
2012/01/04 12:09:38瀏覽1037|回應0|推薦33



教會 vs. 聖教會

丁穎達

近幾年利用假期到臺灣走親訪友、遊覽名勝,有機會去寶島各地的堂區參與彌撒,從大都會到偏遠鄉村、從平地到原住民山區,實地感受臺灣教友們對我們共同信仰的熱心與執著。我這個「外來客」雖然是老教友,但由於偶爾不熟悉「民情」,變成糾正的對象,因此得到許多反省與學習的機會。 

最令我記憶深刻的,莫過於彌撒聖祭禮儀開始部份、司祭預備餅酒最後信友們共同回答「⋯⋯也為我們和祂整個聖教會的益處」中到底有沒有「聖」字,似乎頗有爭議。我習慣說「聖教會」,但在臺灣從北到南都被糾正過,甚至好幾次有人拿著《感恩祭典》給我看──是「教會」,不是「聖教會」。

剛開始我猜想僑居海外的教友們比較落伍,像玫瑰經、苦路經大多仍在用文言文唸,而臺灣各地基本上都已進化成白話文了。我翻看岳母用的1980年出版的《感恩祭典》中有「聖」字,而我用的1990年代版還真的沒有咧!

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英語系國家,於20111127日新教會禮儀年在將臨期開始之際,正式啓用第三版《羅馬彌撒經書》英譯本。之前的數月裡,主日彌撒後各堂區都為了深化禮儀教育,循序漸進地向信友們解釋為甚麼要更新用了將近40年的舊譯本。「教會」抑或「聖教會」,正好是英語舊、新譯文的諸多差異之一。

第一、二版《羅馬彌撒經書》英譯本用 … for our good,
and the good of all His Church
;第三版則修正成 … for our good
and the good of all His
holy Church。去除逗號,加進「聖」字。這一變動體現了這次《羅馬彌撒經書》修訂的主要目的──使英譯文更貼切地傳達拉丁標準本的原文:… ad utilitatem quoque nostram
totiusque Ecclesiae suae
sanctae

這段「全民教育」彌撒新對答的認知過程實在不可多得,因為久了、重複了,大家都只知其然,卻忘了其所以然。禮儀學習能使我們在彌撒與其它聖事中更親近基督。

聖誕節後在臺北參與平日彌撒時,又被一位好心的教友耳提面命地糾正──不可以用「聖」字!結果我跪櫈前的2003年版《感恩祭典》正好有「聖」字,令那位姊妹很生氣。筆者猜測,1990年前後,《感恩祭典》的修訂重印過程中也許有挖版錯誤,也許當時的禮儀委員會參考英譯文而覺得應該去除「聖」字。

筆者就此當面請教輔仁大學神學院禮儀中心錢玲珠主任,錢老師認為「聖」字不應該被去除,但無法解釋為甚麼《感恩祭典》中「聖」字曾經被去除的原委。

國際英語禮儀委員會 ICEL 在公佈第三版《羅馬彌撒經書》英譯本時的鄭重聲明值得我們參考:在教會前恢復「聖」字,不但更忠實於拉丁標準本的原文,而且更為了提醒我們,教會屬於基督,並且植根於祂的聖寵內。

(2012.1.1)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ttting&aid=6001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