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談教育資源
2011/07/24 22:27:11瀏覽456|回應6|推薦8

一向主張孩子的興趣決定大學主修,我卻忽略了教育資源的問題:最近國中基測(北北基)的高分低就重分發,以及網友安歐門提及大學選院系的問題,讓我重新檢視自己思路的盲點:如果孩子真找到自己的興趣,然而進不去想念的院系呢?

以過來人立場來看,當年上大學時我該唸數學系,但是大家只是照分數填學校志願,父母從沒進過大學,也不懂得能唸數學系的好處(台灣的人,迄今恐怕還如此想法?),除了最高分第一志願的極少數人,絕大多數學生,台清交學生在內,都不是進入自己所謂理想的院系。即使最高分第一志願,到底是真正志願,還是不願高分低就,結果是不是後來想像的理想人生,我相信也各憑解讀。

兒女在美國出生長大,透過參加鎮上教育預算會議以及學校(高中)開課選課,逐漸理解教育資源的不平等,但還是以為上大學時,可以自由選院系,由於他們唸的都是私立大學,交錯徘徊在文/理/工學院之間,直到大二下學期才決定,所以我一直有個錯覺:美國的大學自由選院系,典型的(何不食肉靡)論,事實上當然並非如此,除了教育資源豐富(學費昂貴?),學校捐款(endowment)充裕的一些學校,許多大學對選院系仍舊有設限制的。

教育資源有限是自然的現象,所以公立大學設限,是不得已的做法,我們只能要求資訊公平公開,讓學生及家長預作考量。另外,就是設計制度,要求使用公共資源較多的人,將來對社會能有相對較多的回饋;前兩年,台灣在爭執台大醫學系是否參加繁星計畫,或波蘭醫學院畢業生可否回台執業時,很多人並沒有考量教育資源的公平性;台大使用國家資源,當然不該自外於繁星計畫,自費去波蘭研讀醫學院,只要能通過國家檢定/實習,當然也應該享有台灣醫師同等的待遇。

每個人出生的環境,資質都不同,家庭能提供的資源也不一樣,強制要求平頭頂的平等,反而是不平等,而且不利於社會,共產主義的失敗有目共睹。我想,一個考量公共利益,良好制度規範下的資本主義,該是最有效資源分配的社會吧?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tt22&aid=5463704

 回應文章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談教育資源?並不是喜歡和你抬槓?
2011/08/03 11:10
老是談錢!錢!錢!

誰該花錢?誰該付更多的錢?

教育投資有沒有效益?

.

請問Matt22:國家投資這麼多,移民?這帳能算麼?

太斤斤計較?看得到大方向嗎?
matt22(matt22) 於 2011-08-04 00:28 回覆:
錢是教育資源的一種形式,公平分配教育資源是給經濟弱勢者一個立足點平等的機會。在國民義務教育範疇,大家享有同等資源是國家政策。高等教育卻不是人人都能參與,所以讓使用教育資源者付出,而不是低收入貼補高收入。您所謂(大方向)的想法做法,只是對經濟弱勢再剝一層皮,讓他們更難翻身。目前台灣使用高等教育資源的結構明顯是如此,建議您以證據做基礎,也來寫一篇該如何分配高等教育資源。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哈佛名牙醫考不上台灣執照
2011/08/02 12:13

http://tw.myblog.yahoo.com/jw!LaA52ZWCAhjWHtqVC207BlN5YUejYHUS/article?mid=3146&prev=3147&next=3144

(針對陳俊龍的情況,考選部主任秘書林光基表示,台灣醫師去美國執業,也須參加考試,除了醫術,也是確定應考者語文能力和對制度的熟悉度;牙醫師及格率高達七、八成以上,應該不算特別困難。 )

沒有臺灣執照之外國醫師,牙醫,藥師..等,依中華民國醫事法不可執業或看病,台灣医師來美也是要考試,實習, 考選部主任秘書林光基是正確的!

 衛生署修改《醫療法施行細則》,明訂「中文病歷摘要」條款,規定若有病人要求院方提供病歷摘要時,除非病人另有表示,否則醫院須提供中文病歷摘要。 所以有必要考外國醫師中文書寫病歷之能力!

==========

到哪都要通過考試啊!波波也不例外,有何大驚小怪的?


matt22(matt22) 於 2011-08-03 01:34 回覆:
完全同意執照考試。但是時和兄也別過度解讀,沙利文`(`Kathleen Sullivan)曾任多年的哈佛及史丹佛大學法學教授,1999年出任史丹佛大學法學院院長,擔任律師考試出題委員都綽綽有餘,但為了取得加州律師執照,她也曾在2005年第一次加州的律師考試時失利。您會覺得她資質不夠高嗎?仍認為考台大醫學系時的一次入學考試,能作終身品質保證嗎?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我們在(唸書拿文憑)裡已討論過,這裡談的是教育資源。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人們是擔心這些人考不上國內的醫學院,資質未必能符合標準
2011/08/01 11:03

>> Matt22說:而不是指責有錢人能送子女出國唸醫學院逃避聯考。

人們是擔心這些人考不上國內的醫學院,資質未必能符合標準。


matt22(matt22) 於 2011-08-02 11:06 回覆:
您若年紀夠大,當會記得早期的建築師每年只錄取兩三人,怕房子蓋不牢會倒嗎?還是保護既得利益?我有幾位朋友,當年大學沒考好轉而唸國防醫學院,現在都是主任級以上的名醫,您不相信榮總國防畢業的醫師嗎?台灣的醫學系考大學時是世界第一會考試,但是醫學院畢業時一定還是保證第一嗎?好比建中北一女,考高中時第一,三年後考大學時,您仍能說建中北一女資質好,每個學生仍都一定比所謂二流高中好?我們是不是該給其他高中學生同等競爭機會?還是那句老話:我們要的是合格醫師,關鍵是衛生署的實習考試制度。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一樣有管道讓外國醫學院學生有行醫的途徑
2011/07/31 07:22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3%A2%E8%98%AD%E9%86%AB%E5%AD%B8%E7%94%9F%E4%BA%8B%E4%BB%B6

波蘭醫學生事件是指發生於2008年至2010年間,中華民國(台灣)針對是否可以比照西歐國家的標準,認可赴東歐國家,例如波蘭,就讀醫學院的學生,其學歷認證的爭議。這起爭議受到媒體關注後,揭露了更多前往波蘭以外,其他新加入歐盟的國家如斯洛伐克[1](2004年加入歐盟)、羅馬尼亞[2](2007年加入歐盟)等歐洲國家習醫,事件擴及至整個醫學學歷認證的爭議。

自2010年起,衛生署對於持國外醫學系學歷之醫師已有把關機制,要求國外醫學生通過醫師考試分試第1階段後,須接受本署分發至國內教學醫院完成一年臨床實作訓練(實習)且成績及格後,始得報考醫師分試考試第2階段考試,通過後領有醫師證書,始才具有執業資格。
matt22(matt22) 於 2011-07-31 23:11 回覆:
好現象,我們要的是合格醫師,所以關鍵是衛生署的規範制度,而不是指責有錢人能送子女出國唸醫學院逃避聯考。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假如美國會准許的話?
2011/07/29 15:23
>> Matt22說:自費去波蘭研讀醫學院,只要能通過國家檢定/實習,當然也應該享有台灣醫師同等的待遇。

假如美國會准許台灣醫學院的學生,只要能通過美國國家檢定/實習,就能當然也應該享有美國醫師同等的待遇的話?

Matt22請問您:美國會准許嗎?
matt22(matt22) 於 2011-07-29 20:07 回覆:
是的,只要能通過考試及實習,包括奈及利亞,菲律賓,印度等國家醫學院畢業學生都可以。至於台灣,韓國,更不用說。近年來,增加最快的是印度及中國大陸醫生,收費和耶魯/哈佛醫學院畢業並無不同,我們的家庭醫師就是耶魯/韓國醫生合作診所,常常你會聽見韓國醫生用韓語講電話。一位很熟中國大陸朋友的太太,我完全看到她花數年取得執照過程,目前在北加州開業。

Jacarand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良好制度規範下的資本主義』
2011/07/25 04:40
須要明確界定。
最近與在加州的妹妹與同學聊教育,老實說我覺得加州看似多元的申請大學的方式,其實潛藏著許多不公平的因素。
matt22(matt22) 於 2011-07-26 00:10 回覆:
加州大學(UC)屬公立大學,負有政策性任務(例如族裔機會均分),入學時並非以學業成績為絕對考量,是可以理解的(繁星計畫?)。亞裔在加州是少數(約12.8%),但是佔UC學生高達40%以上,個別學生在申請入學時或有不公平感覺,整體來看仍舊是合理的。我們家在大學時不考慮UC,原因是1.外州學費較貴2.學生太多/學校資源不足。研究所時我鼓勵兩個大的申請UCLA,也都拿到入學許可,但都沒去唸,原因仍舊是資源不足:雖然免學費,但給的錢(stipend)較少還得做TA,所以老三就不必試了。您說的不錯:(良好制度規範下的資本主義)需要界定,我專長不是經濟或公共政策,但可以談談我的經驗和看法,這兩天忙,過後我會另闢新糷舉些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