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1/11 13:21:20瀏覽1446|回應1|推薦8 | |
續前文:破除政府刺激經濟的迷思(1) 迷思四:政府開支可將閒置資源投入工作 這重申了整體消費的謬誤。政府開支的確可以使閒置的工廠和個人再度投入工作,但提供這些資金的其他單位,卻反之得空轉。如果政府花10億美元在經濟蕭條的部分創造40,000個職位,向政府提供10億元的經濟體就會失去幾乎相同數量的工作。這是一個零和轉移,不管失業率為百分之五或百分之五十都是一樣。 迷思五:白宮宣稱已創造或保存640000個新職位 根據白宮的調查,由於政府的2000億經濟刺激,大部分企業至今已保留或僱用640,000工人。有人在取笑這個數字,例如有64億花在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國會選區,還有一個報告說,阿肯色州購買一台割草機保留或創造了50個工作。 撇開這些不準確之處,這個就業數字並不驚人。由於有政府資助,大型企業預計將擴大和僱傭更多的工人。但是這忽略了方程式的一半。如果注射2000億「創造」出了64萬個工作,那麼被抽出2000億的那些機構與經濟單位,又損失了多少工作? 白宮說是「零」-白宮說這些工作,如果政府不「創造」就不存在。這個說法只有在一種狀況下成立,就是那兩千億是從人們家裡的床墊和保險箱裏來的-這些錢不能被消費,投資,或存放於銀行,而只能交給政府。 當美元從一個經濟部分轉到另一個經濟,工作也會隨之轉移。白宮的單式記賬法忽略了提供經濟資助的工作。難怪美國的整體失業率還在上升。 迷思六:政府應資助消費,其佔經濟的60% 這混淆了收入的創造與使用。所有收入都會用在經濟的某個地方,有些投資在私人機構(從儲蓄通過金融系統轉換),有些由政府徵收或借用來消費或投資。開支的分配不會影響開支總額。增加消費開支的唯一途徑,是要減少投資和政府開支。 消費下降意味著是:(一)更多的收入轉入投資或政府支出(這是短期零和),或(二)整體收入減少,這通常導致所有類別的減少開支。對於後者情況,解決的辦法是激勵可以創造更多的財富和收入的生產力。 下一篇將討論「政府應該做什麼」:破除政府刺激經濟的迷思(3)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