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見!海中溫柔的巨人
2006/06/18 11:21:43瀏覽2964|回應4|推薦35

寫在前面:超過半個月沒到這裡來,最近很多事情煩心,所以根本定不下心寫新文章,剛剛意外發現,我以前在其他地方的部落格,竟然活過來了,我好感恩唷,看到裡頭的文章,我又開始回憶以前的生活了。

「記者生涯本是夢」,回想我以前多快樂,但現在我卻是錢的奴隸了!

這篇文章是我在台東縣成功鎮的點滴,原文刊載中國時報關懷版,那時候受到新故鄉雜誌的影響,懂得去寫一些人文關懷的點滴,我寫的生態點滴,用我的眼睛告訴你,我看到了什麼。

不知是自然界無意的巧合,還是刻意的安排,當台東縣成功鎮漁民捕獲近萬公斤大型鯨鯊後的相隔數天,漁業署隨後在三仙台海域將七百公斤的小鯨鯊做標識放流。同樣是鯨鯊,大尾遭人類捕捉宰殺下肚、小尾遭人類捕捉放流做生態研究,大小尾命運大不同,彷彿中也帶點諷刺,更讓人們檢討是否該考量漁民生計狀況,對捕撈鯨鯊做些什麼政策,以呼應日漸高漲的生態觀念。


「啥米!在綠島外海有一尾比膠筏還大的豆腐鯊,好,我趕緊過去!」當台東縣新港籍宏隆三號船長蘇志勝,十三日中午十二點聽到膠筏以無線電回報這尾巨大的目標,根本不顧自己是開著船出海試航的狀況,趕緊加足馬力趕抵現場。「我看到那尾大憨鯊在哪裡慢慢游,直覺拿出魚標就往他的頭部刺下去,想不到這尾那麼有夠力,從綠島拖回新港,從白天搞到半瞑仔,一直游還不累!」


鯨鯊,因肉質白而細嫩如豆腐,俗稱「豆腐鯊」,又因個性溫馴,也稱「大憨鯊」。魚標雖尖銳地插入頭部,但皮厚肉多的大尾豆腐鯊似乎沒啥感覺,仍奮力地往前游,只是它不曉得後方有一艘漁船緊緊跟隨,阻擋它向前游的速度,靜靜地等待精疲力盡的那一刻。


「接到蘇志勝的求援訊號,我吆喝眾人立刻開著漁船出海救援,當這尾豆腐鯊在三仙台外海接近漁船之際,我狠狠地再補上一槍,這尾大魚終於屈服,被我們以繩索綑綁尾鰭拖回新港漁港。」趕往支援的「金滿財號」船長李瑞泰累呼呼地說著整個捕捉的過程,看看手錶已是午夜兩點,算算時間,跟這尾豆腐鯊也對抗了十五個小時。


觀看海面下的這尾大型豆腐鯊,經驗老道的漁民說至少上萬公斤。「上萬公斤的豆腐鯊,已經很久沒有在新港看到了!」漁民們捕獲大型豆腐鯊的消息,短時間內被成功鎮民以口頭傳播方式,快速地在這個漁港小鎮散佈開來,大家迫不及待地等著豆腐鯊被吊車吊上來的那一刻,一窺這尾海底溫柔巨人的廬山真面目,但捕獲漁民則是趕緊找尋買家,想在豆腐鯊沒死前能賣到好價錢。


「豆腐鯊在外面餐廳賣的貴,但漁市場價格並不好,尤其是捉到的隔天又碰到全省漁市場統一休市,根本不知道是否找的到買主」船長蘇志勝及家人原本以為會有外地魚商競標、賣個好價錢,那知道最後還是以每公斤六十五元賣給新港當地的林姓魚販。


早年台灣捕獲豆腐鯊數量雖多,但乏人問津、價格極低,僅能充作飼料,經過廚師的美味烹調,不僅餐廳以每台斤五百元高價販售,劣質魚肉經食品加工後,還可做為干貝替代品及制成鱈魚香絲、價格飛漲,一度吸引漁民爭相捕捉。


稟持速戰速決的原則,雙方決定週日下午就趕緊吊上岸處理。「三點!下午三點在漁會大樓吊豆腐鯊。」民眾是扶老攜幼到港邊觀看,畢竟自從民國八十四年迄今,新港漁港已許久不見這麼大尾的豆腐鯊。當漁民以大型纜繩綑綁豆腐鯊尾鰭、要用大型吊車拖吊上岸時,尾鰭處突然響起數聲巨大「啪」的聲響,民眾誤以為尾鰭禁不起拉力而要斷裂、紛紛發出驚叫聲,漁民則說「免驚」,那是骨頭關節拉扯的聲音。


豆腐鯊以懸吊姿勢被拖吊上岸,嘴巴不時張開、流出大灘血水,仍有一絲氣息,部分從未看過海底巨人真實模樣的民眾,看到工作人員解開吊車繩,蜂擁而上地圍觀並拍照留念,甚至還有人無知地穿著高跟鞋爬到豆腐鯊身上,比著勝利的手勢,在人潮中拍攝無法窺探豆腐鯊全部身體的照片。


就在人潮混亂中,要做鯨鯊通報制度的漁會工作人員趕緊拿著皮尺漲量。「體長約十米、體寬約八十公分、背鰭有八十公分高,重量為九千兩百八十一公斤」漁會總幹事蔡富榮說,農委會漁業署從去年七月起規定,豆腐鯊列為法定通報魚種,官方從去年四月底便開始實施統計,迄今全省已捕獲八十二尾,以宜蘭、花蓮、台東為主要區域,台東縣新港漁港以捕獲二十四尾居冠,而這尾近萬公斤的豆腐鯊也是實施通報制度後體型最大尾的鯊魚。


因新港區漁會沒有大型地磅,近萬公斤豆腐鯊上岸後不到半個小時,就需在眾人圍觀下被魚販以利刃橫切、以懸吊秤秤重。當魚販將刀刺進皮下組織時,豆腐鯊似乎知道自己即將走向死亡,迴光反照般地張開大嘴做最後的掙脫。魚販稟持仁慈之心想讓豆腐鯊安詳地走,只好再從頭部補刺一刀,希望讓豆腐鯊安穩過往,順道也讓宰殺過程順利完成。


「這種大型的海洋生物不是越來越少見,漁民為什麼要捕捉呢?」「哇!白白嫩嫩的魚肉好像豆腐般潔淨,這拿來煮湯一定很好吃,要到哪家餐廳才吃的到?」全程目擊豆腐鯊被吊上岸、支解,圍觀民眾各種意見都有,這些看法沒有答案,都算對、但也都錯。


「最近這幾年景氣不好,討海人很難捉到高經濟的魚種,尤其是新港地區受到冬季東北季風影響,簡直是出海半年、休息半年,想要捉到這款大尾豆腐鯊來賣到數十萬元,根本是可遇而不可求。」區漁會總幹事蔡富榮肯定地說,這些都是討海人無奈的心聲,即使是大家都知道應該留點後路給自己,現今的捕魚原則不再是大小通吃,只是大家迫於現實生活而無法考慮太多。


「說真的,我真不忍看到電視新聞重複播放豆腐鯊被吊上岸的畫面,反倒是期盼他的處境能像即將被標誌放流的小豆腐鯊般,重回大海懷抱,讓人們對他做迴游棲息研究。」研究豆腐鯊棲息生態多年的海洋大學教授莊守正,就在大型豆腐鯊被捕後的兩天後,因為漁業署委託的鯨鯊標識放流任務來到台東縣新港,也對大鯨鯊的下場感到遺憾。


提到鯨鯊為何要受到保育,莊守正說因為鯨鯊是卵胎生,每次生產的數量相當有限,它不像其他魚種是以大量卵生模式來繁衍後代,所以鯨鯊和鯨魚一樣,都因為繁衍數量有限才需要被保護,否則鯨鯊遭大量濫捕,總有一天會瀕臨絕種的命運。


「同樣是被成功漁民發現的鯨鯊,大鯨鯊慘遭人們宰殺的下場,漁業署標識放流計畫而倖存的小鯨鯊似乎相當幸運,否則誤觸定置漁網的確僅有自尋死路的下場。」漁業署技士林宗善說,因應國際社會對鯨鯊保護管理呼聲日漸高漲,漁業署繼去年四月底實施鯨鯊魚獲通報制度後,最近又委託海洋大學水產資源研究小組與台灣定置網漁業協會合作,實施鯨鯊標識放流工作。四月八日在宜蘭東澳,十七日則選定台東成功鎮三仙台定置網做第二尾鯨鯊標識放流。


似乎在歡迎小鯨鯊能返回大海,十七日當天與前兩天氣候相比更加熾熱,海洋大學水產資源研究小組教授莊守正、廖栩雅搭乘定置漁網業者吳文欽的平舨船,攜帶超音波及衛星追蹤器到定置漁網區的深海箱網處,將對小鯨鯊做裝設手續。


長約四公尺、重約七百公斤的小鯨鯊,身體狀況相當良好,當工作人員潛入海底引導它浮上海面,還會閃躲嬉戲、甚至潛入底層不願上浮,經工作人員拿出秘密武器「南極蝦」引導,這隻調皮的小鯨鯊才乖乖接受追蹤器裝設。


工作人員將小鯨鯊引導到平舨船旁,利用以嵌棍將發報器扣環扎入背鰭附近。莊守正說,扣環連接鋼線夾帶超音波及衛星追蹤器,超音波追蹤器發出訊號可透過研究船接收,瞭解鯨鯊在海平面上下棲息情形。至於衛星追蹤器則透過衛星傳回經緯度變化及棲息環境,對鯨鯊的活動與洄游路線將有突破性的瞭解,並有助於保育工作的推展。


眾人誤以為將追蹤器扎入小鯨鯊身上後,整個任務算是大功告成,但事實上由廖栩雅教授率領的另一個團隊,則是搭乘漁船以儀器接受小鯨鯊背上發出的超音波訊號。廖栩雅說,小鯨鯊經標識放流後,一度曾返回定置漁網附近做淺層覓食,經過一個多小時後才離開成功海域。


「在尋找成功鎮小鯨鯊行蹤的同時,我們高興地發現到四月初在宜蘭東澳放流的另一尾小鯨鯊行蹤,他發出的衛星追蹤器訊號就在台東縣成功海域,且發報狀況相當良好。」廖栩雅說,只希望這兩尾小鯨鯊所發出的訊號,能長時間在衛星追蹤螢幕上出現,讓學術單位瞭解鯨鯊的棲息生態。


漁業署養殖沿近海漁業組副組長石聖龍說,上次鯨鯊放流追蹤計畫,是八十九年六月在澎湖縣向民間收購捕獲的一尾受傷小鯨鯊,經六個月的辛勞飼養讓小鯨鯊恢復活力,並於年底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魚類專家協助裝設衛星標識技術,但經過半年追蹤卻在菲律賓陸地發現衛星定位儀發出的訊號,也就是小鯨鯊最後仍遭人類補殺。


除活鯨鯊標識放流外,海洋大學水產資源研究小組教授莊守正也從八十五年起委託新港漁港漁商陳文榮紀錄捕獲鯨鯊資料,並採取鯨鯊骨髓及魚肉樣本,藉以研究台灣附近海域鯨鯊資料。陳文榮雖從事商業性的販售魚類工作,卻也樂意順道協助鯨鯊調查研究。


漁商陳文榮說,成功鎮是台灣捕獲鯨鯊量最大的漁港,鯨鯊捕獲數每年約二十到三十尾,其中在八十七年曾有捕獲三十七尾的紀錄,但若和二十年相比是明顯減少一半,而鯨鯊體積越來越小,從沒有一尾可與民國八十四年曾捕獲的一萬六千斤相比。他說,鯨鯊屬於溫和性的大型魚,不會主動攻擊或吃食魚餌。除非漁民主動捕捉外,鯨鯊大都是誤闖流刺網、定置網時,才會遭人們捕捉。


研究鯨鯊生態多年,莊守正認為國內推動鯨鯊保育雖相當急迫,但面對漁民生計考量,還是得採循序漸進模式進行。「從事鯨鯊調查研究多年,也走遍台灣各地漁港,漁民們都知道豆腐鯊體積和數量越來越少,大家也知道要開始保育,但現今社會環境的經濟,漁民們和政府機關都在等待一個時機。」莊守正是這麼認為。


新港區漁會總幹事蔡富榮則說,現今各種自然界生態都講究永續經營,海洋魚類資源更是如此,事實上成功區漁會已配合政府政策,積極推動漁船禁用三層網在沿海海域從事漁撈,而面對繁衍速度較慢的鯨鯊,漁會和漁民同樣期盼政府應充分做互動溝通,透過各種資料來就鯨鯊孕育期、體積大小等條件制訂限制規範,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漁民有法可循來從事魚撈作業,也才能恢復全球鯨鯊生態,否則一昧地全盤禁止捕捉,只會讓捕捉鯨鯊的交易地下化。

(文載中國時報2002年5月社會關懷版)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do816&aid=316994

 回應文章

hui998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耐心與耐力
2006/06/25 13:40
佩服~~~ 你真有耐心  ~~ 我也有耐力看完整板~~~

瑞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加油~~~
2006/06/19 08:18

辛兄:

 那個活潑開朗又有陽光男孩之稱的辛兄跑到哪兒去啦?

別悶悶不樂喔~~~

開心一點嘛......

要常想一二喔~~~



我不是蘋果妹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開朗點
2006/06/18 17:53

我不安慰你,因為你要先學會愛自己,別人才會愛你,你對自己有什麼不滿意??你告訴我??知足常樂,如果天天都要跟別人比較,一山還有一山高,你永遠比不完,愛自己最好,你已經很棒了,拜託不要不滿足

你不要沒事擺一顆死魚眼嚇人好唄??光看那眼神就知道主人拍照的時候很沒力


張念慈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點淡淡的哀愁
2006/06/18 11:33
不知怎麼 這篇文章 感覺滿哀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