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30 01:06:34瀏覽15177|回應21|推薦80 | |
小辛腦中有很多文章題目想寫,但,看到大媒體部落格上,出現很多新朋友,他們寫的東西都很新鮮,很有趣,我也就往後退了一步,所以即使當我想寫「記者別太拚命」,想寫「記者別只抄網路」,想寫「我也是善良的水果報記者」、想寫「長官,我的NB開機要十分鐘耶!」,這些題目都壓下來了!
但接下來,這個題目不寫不行,因為要向我曾經待過的中時地方版,說再見!
記得之前曾經寫過「不捨中時晚報離去」,如今竟然要寫「再見!中時地方版!」。 中國時報八月一日起要縮減人力,就沒有地方版,讓我不禁回想我在2000年10月1日,中時創刊五十周年時進報社的時間,還有在台東工作的點點滴滴。
小辛跑新聞最快樂的日子,就是中國時報,就是在台東地區,努力的人有空間,努力的人有表現,當然,還有很多的稿費可以賺,因為編輯看得出來記者努力拍的照片。
記得1999年,同業告訴我中時台東縣徵記者的消息,我趕緊投了履歷到中時南部編輯部,也獲得當時主任陳文澤先生的面談,記得那時主任雖很喜歡我,卻因另名同業透過關係,所以當年我沒有順利進中時,陳主任打了電話給我,「啟松,如果下次有機會,我一定再找你!」,當時,我以為這只是句場面話,但陳主任信守諾言,隔年台東再度出缺,他就直接問我要不要去!
2000年10月2日,我開著小綠,帶著兩袋行李,告別爸媽,就往台東走,四處問才找到台東辦事處,那是前特派員蔡福蔭先生的住家二樓,認識了汪智博(現任水果報台東召集人)、莊哲權等同事,特派要我接智博的路線,也就是台十一線的成功地區,當時只問他一句話,當地有沒有7-11,因為小辛第一次到東海岸,一路上人煙罕至的感覺,心想怎會有新聞,且還要加蘭嶼、綠島,我該怎麼跑。
到成功鎮的第一晚,因為沒地方住,只好睡在成功分局的記者招待室,裡頭是一張木頭沙發,睡的很難過,且為了避免早上起床被警局人員看到,鬧鐘是早上六點半,起床盥洗後,衣著整齊再躺下去睡,直到公務員正式上班時間,我才離開,所幸我當天就找到一處空屋,是當時鎮公所民政課長的老家,當時根本不在乎品質,有無電視、電話、有地方睡就住進去了,況且一住還兩年勒。
每天開一百公里找新聞,說實話,有點難,尤其是當時的對手報,也有一名記者駐區,他比我待在哪裡久,我必須在第一時間打入各項人脈,由於我前一個工作是台灣時報警政記者,所以我就先從分局偵察隊打點起。偏遠地區的警察,對記者不熟悉,大部分是排斥的,但小辛用真心、熱誠感動他們,讓他們願意在辦公室內,空出一個位置讓我寫稿。
地方新聞則有賴我的好同事,因為智博是原住民,汪媽媽是議員,所以都有固定的人脈,透過一表三千里的方式,很多人也成為我的好朋友,至於同業,除了對手報之外,由於東海岸只有兩報駐點,其他同業就靠過來我這邊了,讓我的綠島、蘭嶼都有依靠,不擔心漏新聞,只要電話遙控,大概都可以順利掌握,尤其是我跟張小薇(自由時報)兩人合作無間,可以掌握兩個島上的數位相機,讓每則用電話問的新聞,都有照片可以用。
當時中國時報的版面編的很活,只要拍攝到好照片,都會被做大,記得當時台東縣的同事,受到曾是攝影記者的莊哲權影響,每個人的NIKON COOLPIX-950,一定都裝有廣角鏡頭,一定記得拍特寫,讓照片一看就知道要呈現什麼,台東的照片,跑新聞的態度都是長官肯定的,這也讓我在聯合報、蘋果日報工作時,都知道一張好照片,勝過千言萬語,甚至懂得運用各種鏡頭,只為把照片拍好。
蘭嶼核廢料抗爭七日,是我在中國時報最難忘的事件。雖未在第一時間就到蘭嶼,但靠著李光濱協助,依舊掌握現場狀況,第二天飛到蘭嶼,同業們已經幫我打點好所有狀況,蘭恩基金會的黃明道主任特別留下房間給我,提供機車,食宿,還有衛生所的淑蘭、主任,所有人的協助,讓我把蘭嶼島上的反核新聞,都能順利丟回台灣,沒有輸他報。
擔任記者工作,在八月一日就要邁入第十二年了,這個日子卻也是中國時報地方版消失的日子,小辛在報界工作這段期間,一直很納悶,為何各報長官,都不在乎各縣市的記者,只要出了台北市,其他地方的記者都不是記者,能力都比中央記者差,當報老闆要裁員,為何第一時間都是想到地方記者?
我常納悶,並非所有兇殺案、重大車禍,慘絕人寰的事,都發生在台北市,但為何台北市的記者都有攝影記者協助,地方記者則是全能的,可以跑政治、司法、警政、文教、環保、社團,什麼都可以跑,地方記者卻是報社裡不重要的?(這段文字有點情緒,但請恕我為各報、各縣市的記者抱不平。)
「再見了,中國時報地方版!」我不知道是否有這個資格說這句話,但曾經在中時工作三年的我,回想那段在地方中心的日子,心裡還是會微笑的,畢竟,我人生中最快樂、最精華的一部分,是在美麗的台東縣,而這是中國時報地方中心給我的機會,我要謝謝你,中國時報地方中心! |
|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