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20 05:32:12瀏覽137|回應0|推薦0 | |
生命力氣,對! 再好的土壤,再細心的照料,都比不上一株植物本身堅強的生命力氣,能叫它在惡劣的環境裡求生,優勢的環境裡卓越。 孩子需要怎樣的生命力氣?又怎樣獲得這些生命力氣? 從管教篇,夫人想帶你們進入生命力氣篇。 * 在夫人心中,一個人有多少生命力氣,決定於他裡面有無四個篤定。就依照夫人看重的次序,從最後一種,倒數談起。
4知道對錯的能力 或者,俗稱道德感吧!
聽見「讓孩子先贏一步」這句話時,你腦海中勾出怎樣的圖畫呢? 是你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站在跑道起點上,槍聲一響,他第一個衝出來,把其他孩子都拋在後頭嗎? 可以選擇的話,夫人腦海裡的圖畫是:一個孩子站在跑道起點上,槍聲一響,他馬上衝出來,把同伴的壓力,錯誤的期待,罪惡的醜陋,扭曲的觀念,世代的敗壞,全部拋在後面。 有沒有這樣的孩子,可以是非分明,在任何環境裡,總是被善吸引引,拒絕罪惡? 每次回亞洲,都會有一些父母告訴夫人,他們家的孩子書念不好,又學壞,很傷腦筋,想把他們送到美國來,免得被影響繼續壞下去。 夫人聽了,總會反問他們:「你以為美國環境比較不會變壞?」 夫人自己是小留學生,身邊圍著一群小留學生長大。小留學生的故事,夫人不是聽來的,是親眼看見的。 其實對孩子,父母已經不能再抱著一個觀念說:「只要小心一點,不要讓他們被污染就好!」 承認吧!學校,已經不再是個安全的地方,華人家庭到美國,找住處第一個看學區,但,卻有越來越多父母,在所謂的「好學區」裡,眼睜睜地看著孩子淪陷。 「好學區」,只能代表成績,不代表品格。 有專家說,2000之後出生的千禧年寶寶,未來,會是一批戀家的青少年,因為,他們將會發現在外面,完全沒有是非對錯,這使他們疑惑徬徨,而非自由開放,因此,他們想要回家。 是非,對下一代來說,不再只是做得到做不到的問題,更多時候,真的是不知道是非善惡為何。 孩子若只有一歲兩歲三歲,不要只看他好可愛,只把他養得肥肥胖胖,更不要急著教他寫ABC,教他一加一等於二。 要孩子擁有知道對錯的能力,幼兒,是最好的起步。 偏偏有些父母會說,還小還小,解釋也聽不懂,長大自己就懂了,還是趁小時候記憶好,多學點字,多算點數學才實際! 錯!!! 教養,不是只教孩子弄得清楚,弄得明白的東西。 當一個兩歲大的小孩在玩具店想拿走某一個玩具,你不准他拿,他很生氣的坐在地上大哭大鬧,甚至打你踢你的時候,如果你告訴自己:「他還小,不懂為甚麼不能拿店裡的玩具,所以才會發脾氣,他不是故意要打我踢我,只是在發洩情緒,沒關係。反正才兩歲,也不能講道理,算了算了。」那麼,你並不是沒有教他是非。 你還是教了,你用行動教了他:生氣時,打爸爸媽媽是可以的。 因為在教會裡面成長,這麼多年下來,有機會看到許多孩子和父母的成長,到今天,幾乎每一個小時候讓孩子生氣的時候打自己的媽媽,在孩子念小學,初中的時候,都繼續為孩子不尊重父母,在外面不尊重權柄,而傷透腦筋。 教養,不一定要用言語解釋,孩子越小,越容易被教育,指的就是這些非言語的教育。 教養,也不一定是做什麼,表示甚麼才是教。 當孩子的手去碰瓦斯爐開關,你完全不表示,只用一個玩具把他注意力轉移的時候,你就在教他,下次有空的時候,還可以來玩一玩這個瓦斯爐。 孩子小,對錯不一定要解釋,但如果你讓他們從小習慣對,厭惡錯,等他們到青少年,就不用費盡口舌解釋對錯。 我們都希望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道德是甚麼?道德不是從明白道理開始,道德教育,從孩子小時候習慣作對的事情,拒絕做錯的事情開始。 孩子如何懂得拒絕錯的事情? 當他們做錯事時,會有不快樂的感覺產生。 比方說,媽媽的臉會臭臭的,小手會被打兩下。 這對初為父母的你,也許特別困難,你可能很難忍受孩子不快樂,甚至覺得孩子一不快樂,就是心靈受傷,長大就要看心理醫生。 所以你告訴自己:等到孩子大了,明白了再教。 夫人以前當過青少年輔導,現在自己兩個孩子已是青少年,她看到一些青少年大了,腦子終於可以明白甚麼是對,甚麼是錯,卻因著小時候沒有被培養出選擇對拒絕錯的習慣,而不斷活在掙扎。 * 李奇小時候吼媽媽,到了青少年,去教會團契,輔導說聖經裡教導要順服父母,他腦子明白,心裡願意,也立了志,可是回家不到半小時,就為一點小事對媽媽大吼大叫。 「你這叫作信上帝?」媽媽諷刺地問。 李奇聽了裡面非常掙扎,難過得不得了。他想要作對的事,作不到,因為不習慣,改不了。 「我恨自己做不到!」他在聖經裡寫。 最後,李奇放棄自己,也放棄繼續聽那些對的道理,因為聽了作不到,比不聽更痛苦。 * 夫人能體會,孩子小的時候,作媽的非常疲倦,一面在適應新的角色,一面在體力上大量付出,而且,婚姻常常在這時候也面臨挑戰(有了孩子的婚姻是要重新適應的)。所以,作媽的常常會覺得,孩子,只要不出問題就好,沒關係,輕鬆教養。 可是,眼前的輕鬆,常會帶來更大的辛苦。 有個媽媽來找夫人,她的孩子天天打架,講也講不聽,連客人在,都不會收練一點,打電話去,好像家裡是菜市場,就聽到她在那頭不停的說:「可以可以,去看電視,去玩,去吃。」當我和她提到管教的時候,她說自己爸媽是老師,從小管的很嚴,所以她發誓當了媽媽不要讓孩子受自己以前的苦,所以她一向使用三招。 第一招好言相勸。 第二招利益賄賂。 第三招,挪掉障礙。 比方說兩個孩子為了搶看電視吵架,她第一招先勸他們彼此相愛。 「不要吵啊!乖,要相親相愛。」 沒用,繼續吵。 第二招使出:「不要吵了,讓步的有冰基淋吃。」 沒用,冰淇淋已經吃太多了,孩子繼續吵,而且開始動手。 第三招:「好吧!一個樓下看,一個樓上看!」(老公,孩子要在我們房間裡看電視,你讓位吧!)。 這個媽媽沒有辦法管教孩子,她不願意和孩子起衝突,不願意看到孩子傷心,流淚,希望孩子一直快快樂樂的。 可是,當她孩子到了青少年,卻比其他小孩都不快樂,因為不明白對錯,在家裡,媽媽把所有面對錯誤所造成後果的機會都挪開了,在外面,他們不知道界線在哪裡,非常辛苦。 培養孩子的道德感,知道對錯的能力,是在為孩子立界線,教導孩子界線。一個孩子有篤定的道德感,生活起來會有力氣,因為知道自己不會輕易踩進爛泥中。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