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管與教系列六(7)
2012/01/07 14:06:23瀏覽84|回應0|推薦0

培養酸鹼值7

 

        父母,生命大樓,置放著各樣期待,牽扯著與孩子的天天互動。

          教養的過程,就是這樣一個生命大樓裡,不斷清理,丟棄,歸位,調整的過程。

          總是關注著頂樓的不變期待,討論著一樓的共同期待,而那些錯誤的期待,其實,我們也很明白它們的蹤跡,只是不夠果斷,不夠爽快,已經知道不該留期待,我們卻一拖再拖,不願意馬上捨棄,扔到外面,反而用各種藉口,偷偷囤積在心中,佔位置,發霉,生臭。

          趕緊放掉吧!生命大樓外的垃圾桶張嘴等著。

          管教講到底,最容易和最難的,就是放掉父母自己生命裡,屯積太久的錯誤期待。

          那些屯積,可能正是讓孩子每次走近你的生命,就感覺要窒息,或動彈不得的真正原因。

           沒錯,還有地下室可以儲藏一些期待,但,在考慮什麼期待該放到那裡以前,夫人覺得丟棄的工夫得先下。

           該丟的先丟完後,才能好好處理那些值得留下來的期待。

丟掉錯誤期待後,就可以下來,

到地下室,下來,是個謙卑的舉動。

          地下室,不是逃避現實,暫緩緊張情緒,或施行拖延戰術的地方。

          有一些期待,真正美好,也可能實現,只不過,眼前因著種種原因,或許是成熟度不夠,或許時間不對,暫時拿不出力氣討論。那麼,就可以放到地下室去,讓它們成為可能期待。

可能期待,讓夫人舉例説明。

 

        在美國住久,會發現華人多的社區裡,有些很「奇特」的畫面。

          比方説,在某幼稚園的操場裡,一大群孩子奔跑遊戲其間,可是看久了,會發現,嗯!同一個時間,地點,那群年齡相同的孩子當中,怎麼有些穿短袖短褲,有的卻穿長袖長褲加外套呢?

          難道,同一個地方會存在冬夏兩季?

          對了,很多人都説在洛杉磯去學校裡要猜誰是中國人,不用看臉,不用聽口音,只要看誰穿最多就知道了!

        會著涼啊!多穿兩件!華人父母最喜歡這樣對孩子說。

          所以,這些從小被包裹長大的華裔小老美,上了高中,往往再也受不了自己在同學中的笨重模樣,就會開

        始發生這樣的狀況:

        學校門口。

        媽媽:「兒子啊!好冷,把外套穿上!」

        兒子:「我不冷!」

        媽媽:「怎麼會不冷,穿了吧!感冒不好玩!」

        兒子:「我不冷!」

        媽媽:「你臉都凍紅了,還說不冷,你生病誰得照顧你,穿上吧!」

        兒子:「我真的不冷!」他邊講邊轉身要走,但媽媽就是媽媽,通常可以一個箭步往前,把外套直接披在兒子身上:「走吧!要遲到了,天氣很冷!」

        兒子呢,背著媽媽臭張臉,只要一走出「安全距離」,立刻把身上的「好意」卸下。

       

        天冷,加衣服,期待孩子照顧好身體,這,不算太糟的要求。

        但是,十幾歲的孩子,有沒有權力決定自己是冷是熱,如何照顧自己的身體呢?

        該堅持,還是該討價還價?

        通常華人父母會在以上兩個選擇裡遊走,頂樓一樓搬來搬去。

       

        事實上,對一個青少年而言,冷熱穿衣的決定能力應該早已具備,只要父母願意承認孩子有這個能力,那麼,就可以把這個期待放在地下室裡。

        同樣的,吃飯時,也不需要再為該吃什麼不該吃什麼,和青少年孩子大起衝突,或槓來槓去,或苦口婆心商量半天。

        營養的食物,父母建議了,預備了,青少年孩子不肯吃,就把期待放到地下室。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其實我們應該越來越多把期待放在地下室裡,否則,作父母的就會一天到晚在和孩子解決問題,把孩子弄得很煩,最後,也就會聽到孩子對自己吼:

「我不要解決問題,我沒有解決的方法,不要煩我了!」

管教孩子這系列,私塾夫人談得夠久了,因為,真得重要。

        兩大弟子從小在教會長大,也從小在兒童小組,兒童主日學裡帶小朋友,所以,她們有很多機會,看到不同的老師和家長與孩子的互動。

後生可畏,她們憑著觀察,曾告訴夫人一個非常老氣的『感慨』。

「媽媽妳知道嗎?一個清楚原則,持守原則的老師,才是一個會被孩子尊重,喜愛的老師。」她們亮晶晶的眼,有點令人發毛。

        這樣的論調,的確讓夫人嚇了一大跳,她沒有想到,孩子,也可以把大人世界看得這麼清楚。

        要清楚原則,持守原則,就要了解自己的原則從哪裡產生。

        回到生命大樓,就像園丁回到基本的土壤酸鹼值去考量一樣; 父母的管教原則,通常就是如此,從自己的期待為準則定下來,然後下意識,或潛意識地影響著和孩子之間的互動。

        在尚未成為父母以前,生命大樓裡的期待已經存在。

我們期待自己,期待周遭的人,成功,失敗,希望,失望。

等孩子進入到我們的生命裡,生命大樓,突然燈火通明,因為,孩子與自己的生命息息相連,他們,彷彿給了我們重生的可能。

        所以,父母總巴不得孩子從此住進來,承接自己生命裡每一層樓裡的期待。

        但,自己的生命大樓,其實,只是孩子一個練習場。

        花幾年時間,讓他們進來繞繞學學,為的是讓他們在出大樓時,可以懂得如何經營屬於自己的生命大樓。

        我們用頂樓的不變期待,為他們奠定生命最重要的界線; 用一樓的共同期待,教導他們如何面對挫折,並且積極主動的解決問題; 用地下室,教導他們等待最好的時機,或者,單單學習忍耐。

        用大樓外的垃圾桶,教導他們捨棄和放手的功課。

        管與教。

至終,都要回到一個根本的問題:孩子,如何能長成一個有生命力氣的人。

        甚麼東西會給一個人生命力氣?

       

讓夫人賣個關子,管教系列的最後一章,下次。

那,將是夫人語重心長的結論。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