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26. 劉半農詞,趙元任曲 〈教我如何不想她〉演義 葉慶賢編輯
2013/04/15 11:41:57瀏覽20311|回應6|推薦98

  劉半農詞,趙元任〈教我如何不想她〉演義合唱曲黃友棣 2013/4/15

原詩

天上飄著些微雲,地上吹著些微風。

啊……,微風吹動了我頭髮,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月光。

啊……,這般蜜也似的銀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魚兒慢慢游。

啊……,燕子你說些什麼話?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樹在冷風裡搖,野火在暮色中燒。

啊……,西天還有些兒殘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主旨:以〈辛丑合約〉「中國庚子賠款」退還款為「公費助學」教育基金,選倫敦大學大學院受訓,學習新知的留學生通過與身邊人的對話,敘述其之所以如此深切想念「她」的原因,藉景色寓於詩情畫意之描繪,抒發其觸景生情、思念苦難祖國的情懷,寄寓五四時期海外學子思鄉愛國、企盼早日學成歸國報效之共同心聲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內有軍閥的連年混戰、山河破碎,外有帝國主義的欺凌、壓搾,動盪不堪,富於愛國熱情的部分知識分子對山河破碎、國家沉淪的混亂時局有深沉憂憤和企盼

赵元任唱:教我如何不想他(1936

Gao Ze Hua Performance 05 -小河淌水,曲蔓地,叫我如何不想他

韋秀嫻 ~ 〈教我如何不想他〉 (1960)

分段大意:

首段:以微雲飄,微風吹起興:微雲下,微風裡,吹動的不只是頭髮,還有思鄉憂國的心

二段:描述皎月當空的銀夜,老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偏偏中間隔着大海洋,化不開的思緒,像麥芽糖一樣,粘稠得化不開,粘人得很。

三段:想起了江南水鄉、故國家園的風貌。

末段:冷風裡的枯樹,講的卻是自己的身軀;暮色中的野火是強烈的思鄉之情。西天殘霞,是無奈的接受現實。用暮色中的枯樹、冷風與野火、殘霞等色彩反差很強烈的事物,創造出一個令人傷懷的寒秋暮色之景,來映襯出自己內心深處複雜的情感。與前面幾個場景錯開時間和地點,塑造無時無地不想她的意象。

析譯:天空明淨,微雲飄浮;大地寬闊,微風輕吹,天清氣爽以黃昏時之微風、微雲起興,暗示淡淡思鄉之情的苦澀,作為全詩的開頭。和煦的風光,暖暖的色調,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悠閒時刻,詩人觸景生情)……那微風吹動的不只是我的髮絲,還有思鄉的情思,讓我想起多災多難的祖國、久別的親友微風是一條線,把天地之間的物與人聯繫起來)主詞省略。稱「她」,是因為旁邊有人的存在,作者攜妻女赴英留學,並非隻身在外教我如何不想念故國、家鄉和親友?!(誰能不起感懷?頭髮暗扣髮絲,想字暗扣相思,暗用諧音雙關,借景起興,寫一種望風懷想,無比溫柔的感覺。那剪不斷、理還亂的思鄉之緒,不正如被風吹亂的髮絲嗎?!自古,「髮絲」就與癡人怨客的「相思」存在糾纏不清的情感聯繫。語氣十分強烈地反問,加強那感情和思念的程度。

◆解析:中國文人用詞裡,江山代表國家,風雲代表世局情勢。劉半農寫此詩是在1920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第二年,五四運動的次年;當時中國日本的強力推動下,於1917814日對宣戰,參與世界第一次大戰。中國當時為段祺瑞統治下的北洋政府,在日本的脅迫利誘下,為了獲取利益,於是便投向較有利的協約國一方,首先於1917314日與斷交,814日對德奧宣戰。雖然中國並未正式派兵參加當時洲的大戰,但戰前及戰爭中前往洲的數十萬中國勞工,卻在後勤與工程上配合協約國行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於1914728日至19181111日之間,戰爭的導火線是19146月的塞拉耶佛事件主要發生在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這場戰爭。由於主要戰場在洲,故中文又常稱為「戰」。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國奧匈土耳其保加利亞屬同盟國陣營,國、國、俄國義大利則屬協約國陣營。在戰爭期間,很多亞洲、洲和洲的國家加入協約國。1919430日,巴黎和會對山東問題作出最後裁決,決定將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均讓給日本,並列入對和約。至此,中國在山東問題上的外交完全失敗。51日,英國外交大臣受權將這一決定轉告中國代表,中國代表當即提出強烈抗議。6中國代表參加協約國大會,看到對和約全部文字,再次提出抗議聲明對山東條款有「不能不保留之義務」。消息傳來,引發五四愛國運動。

世界大戰,當然是很大的風雲、紛擾;大戰結束就是微風、微雲了;小風,小雲是象徵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取代了國在的所有利益;而不是將國的在利益歸還中國;同時,倭還加緊侵的腳步。「微風」吹動了我頭髮;為什麼?因為「怒髮衝冠」,希望日本「還我河山」!

皎月當空的銀夜,詩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偏偏中間隔着大海洋)月光是那麼柔媚溫柔地依偎在海洋的懷抱;海洋是那麼安詳,靜謐地擁抱著柔和的月光彷如一對相依相戀、契合無間、依傍難分的戀人,無限甜蜜纏綿,這是多麼美好的一幅圖畫擬人、迴環法修辭。以月光、海洋的相依相戀,寫自己對意中人物的眷戀。月光與海洋能相依相戀,而詩人卻不能和心中的戀人相伴,激起了怎樣的情感。啊……!這被月光渲染成銀白的良辰夜景,使我倍覺甜美溫馨,產生心靈通感(譬喻法,以似蜜的良辰美景,來譬喻愛戀的甜美)異鄉的遊子能不思念銀色海洋彼岸的故鄉麼教我如何不想念故國、家鄉和親友?!夜月茫茫,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月是故鄉明」藉「月光與海洋契合無間、亙古不變之依存,觸動沉潛在詩人內心纏綿不捨,依戀難分的思鄉情感」之擬人化描述,創造了一個「蜜也似的銀夜」下苦戀的意境

◆解析:中華的遊子看到月亮,一定就思鄉。李白詩: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是,中華的文章詞句裡很少提到海洋。當然,劉半農遠渡重洋去了洲,自然是生活經驗不一樣了。海洋劉半農思緒裡的隔斷祖國的大洋。蜜也似的銀夜:可不是什麼甜美的意思;中文裡面,從來對字都是有負面意義的──口蜜腹劍,小人之交甜如蜜等等;是到了西化之後的中文裡,才有甜蜜的正面意義。劉半農雖然提倡白話文,可是並沒有處在西化以後的中文世界裡。「蜜」也似的銀夜,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小心提防,多多警戒之意1920年正還是列強瓜分中國的時代,好不容易,1914年~1918年,洲列強在打仗,給中國一個喘氣的機會;現在,洲列強打完仗,就又要回來了。還有,加上一個崛起的惡鄰──日本;中華兒女們不警惕,不小心,怎麼行呢?

水面落花慢慢地追隨著流水,似乎決心與之浪跡天涯去尋夢張志和〈漁歌子〉詩:「桃花流水鱖魚肥」。詩人想起了江南水鄉,故國家園的風貌。花的凋落、春天的離去總是讓人感到惋惜、留念,但那都是宇宙自然的規律,不可抗拒,任何人皆奈何不得。);而水底魚兒慢慢地游著,彷彿正盡情地感受水的深情擁抱襯托法,以落花無言,游魚姍姍,來襯托不見「意中人」,心中的百無聊賴不知魚可有著被水拋棄的擔水上落花、河底游魚,含有飄忽不定、孤苦無依的意象;「慢慢」,表現了詩人情思的急切和思念不成的無可奈何之狀。啊……燕子!你的呢喃細語似乎是在對我傳遞家鄉的信息,卻無法聽清楚(擬人、反襯法,以燕子相依絮語,來反襯自己的孤寂。),種種事物更加深我的失落感教我如何不想念故國、家鄉和親友?!

◆解析:20世紀初,中國門戶被迫洞開,西文化的頻繁交流,使得許多年輕學子,或東渡扶桑,或負笈西洋,背井離鄉。要顯親揚名,成就功業,報效祖國,就得離家遠遊,放逐自我,將生命暫時置於一種無根底的狀態。劉半農等一大批學人、作家,「別求新聲於異邦」,這當中還有不少「竊得別國的火,用來熬自己的骨頭」的人,如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蔡和森向警予等共產主義戰士。背井離鄉的苦痛,不僅是語言不通、習性不同;不完全是舉目無親,更多的是弱國子民的自卑和受盡白眼的歧視感

枯樹在冷風裡搖晃,黑夜、寒冬將至馬致遠小令〈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景物何其相似,劉半農寫的是,天涯斷腸人;他19202月攜妻女赴倫敦留學,86寫此詩。用枯樹、冷風構築成一個蕭瑟酷冷的寒秋,使讀者心裡不禁為之一縮固執的野火,仍在頑強地燃燒著,似乎不肯被將臨的黑夜吞滅(對偶句、象徵法,以蕭索景象,來象徵飽嚐孤寂的煎熬。枯樹、暮色二者,象徵古老祖國野火在燒,則象徵祖國正面臨內憂外患,受盡苦難的洗禮和考驗;野火終竟是會熄滅的,深盼祖國早日能袪除一切厄運,淬煉醞釀出新的生命。「枯樹」、「野火」對仗得很有特色,使「冷」與「熱」──詩人的苦悶與焦灼相輔相成,互為烘托……那西方如野火般在燒的殘霞映紅了半邊天(寫冷風寒氣,殘霞晚景、用暮色中的枯樹、冷風與野火、殘霞等色彩反差很強烈的事物,創造出一個令人傷懷的寒秋暮色之景,來映襯出自己內心深處複雜的情感。以依依殘霞,來象徵淒清內心中永恆的不捨與眷戀。祖國曾經燦爛輝煌,而今卻落難。而去年(1919)興起五四新文化運動,已變成廣義的救國運動,但願它有如黃昏的野火,能一掃長期的艱辛,消除一切沈痾和苦難,淬煉中華民族,奠定20世紀中國的精神與歷史風貌,帶來光明美好的希望。「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把殘霞比喻成野火而非烈火,也更符合詩人遊子的身份,並使人聯想到春風,從而多少寄寓了詩人內心深處的一些希冀。「西天還有些兒殘霞」,有「夕陽西下幾時回?」之類似意涵,西天的殘留的彩霞甚美,顯示對美好事物的愛憐和嚮往之情:盼望夕陽殘霞再現為東昇的旭日,美好的事物都能儘快地重現思念之餘,詩人看到的還是一片冷冷的暮色──殘霞)亦留戀久久不願散去,教我如何不思念故國、家鄉和親友?!詩人最後以黑夜、寒冬將來,冷風、枯樹、暮色、野火、殘霞,自擬蕭索的處境,凸顯難耐身在異國他鄉的淒涼和深切的祝福、盼望。野火與殘霞都如此情深,更加襯出我遠離故國的失落和熱切期盼的思念之情;與前面幾個場景錯開時間和地點,塑造無時無地不想她的意象

〈教我如何不想她〉詩意圖:依詩的語意邏輯和情境推論,當時詩人身邊應伴著一個傾訴衷曲的對象── 第二人稱的妳──詩人的夫人朱惠;在修辭上為了求精煉而加以省略。將詩句還原,是:妳教我如何不想她;因此,依原創者之本意,名詞「她」,所指涉的並非特定的某人,是可以確定的。

劉半農故居紀念館前,創她字之紀念碑 

引言: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由個人而家國而天下,是傳統儒家文化所推崇的理想人生道路。要顯親揚名,成就功業,報效祖國,就得離家遠遊,放逐自我,將生命暫時置於一種無根底的狀態。因而在中國文化史上就留下無數遷客騷人深一腳,淺一腳,歪歪斜斜的足跡。他們不僅印在塞外沙丘、江南小道、中山野,更頻繁地出現在詩詞歌賦中。其中流傳最廣、老少咸知的要數李白的〈靜夜思〉、〈春夜洛城聞笛〉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和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這些詩歌一次又一次地扣問有關時間、青春和人生的門扉,那如同悶雷般的沉響,穿越漫漫時空,又無數次地在我們現代人的心房中轟響。

若說古人鄉愁中的「鄉」,是指具體的某個地方,「愁」是說不清、道不明,「剪不斷,理還亂」的諸多情志和情緒的綜合,那麼,以劉半農為代表的這首「鄉愁詩」卻迥然不同,這裡的「鄉」不是某個具體的鄉,而是祖國的集合或概括,「愁」卻是離愁匯聚成的思念。還有在抒情方式上,古今也不一樣,古代的鄉愁詩是緊扣某一特定的情景,如「月光」、「登高」或「夕陽」渲染情景,恨不得將詩人鬱積在心中的所有情感一股腦兒地宣洩出來。較之這種特定化的抒情,現代詩人,如劉半農鄭振鐸聞一多等人則顯示出「流變式」的抒情方式。劉半農這首詩,共分四小節,意境氛圍由淡而濃,抒情節奏由輕而重,從而使內容主題由淺而深。這也許更符合顛沛流離的漂泊生涯和變動不居的現代意緒,這種動態感,更像情網中的戀人,所謂「秋天的雲,少少女的心,說變就變」。

20世紀初,中國門戶被迫洞開,西文化的頻繁交流,使得許多年輕學子,或東渡扶桑,或負笈西洋,千百年來似乎根深蒂固的「父母在不遠遊、安土重遷的觀念徹底改變了。魯迅郭沫若成仿吾郁達夫聞一多朱光潛宗白華鄭振鐸巴金,還有劉半農等一大批學人、作家,「別求新聲於異邦」,這當中還有不少「竊得別國的火,用來熬自己的骨頭」的人,如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蔡和森向警予等共產主義戰士。背井離鄉的苦痛,不僅是語言不通、習性不同;不完全是舉目無親,更多的是弱國子民的自卑和受盡白眼的歧視感。這時他們最易患的就是鄉思病,睹物思人,觸景生情,是他們共同的審美感性和情感宣洩的方式鄭振鐸在海上航行,天空中的海燕,也恍惚覺得「它們是我故鄉的小燕子麼?啊,鄉愁呀,如輕煙似的鄉愁!」郭沫若用「爐中煤」直抒「眷念祖國的情緒」。宗白華熱切的〈問祖國〉「你沉霧幾時消?你長夢幾時寤?」聞一多留學國時,沉痛地唱到:「太陽啊,樓角新升的太陽!不是剛從我們東方來的嗎?我的家鄉此刻可都安然無恙?」以至於郁達夫〈沉淪〉中的主人公臨終前西望故國悲憤地呼告:祖國呀祖國!我的死是你害的!你快富起來吧,強起來吧!「由思念到詛咒,由深切的熱愛到恨鐵不成鋼,這就是」鄉愁「最極端而悲憤的表達。

19202月,劉半農攜妻女同行赴留學,倫敦大學的大學院學習實驗語音學。由於遠離故土,思念之情油然而生,86日在倫敦〈教我如何不想他〉這首感情深沉的詩作1923916日的晨報副鐫初次發表,其原名是〈情歌〉1926年,趙元任先生為這首白話詩譜曲詩中的『她』,是誰?就代表當年趙元任劉半農在國外日夜思念的祖國,確乎是毋庸辯解。說「她」是戀人也未嘗不可,因為這首詩最初刊登的名稱就是〈情歌〉。在現代修辭中,人們常把祖國比喻為母親,母親是「她」,情人也是「她」。「她」對於民族是祖國,對於詩人是情人。

1936年,趙元任在百代公司灌制唱片,在社會上很流行,成為膾炙人口,傳唱不衰的名曲。據聽過百代公司灌錄的由先生所演唱的此歌者說,先生聲音灑脫,節奏自由,流暢而明快,沒有太多的纏綿和傷感。劉半農趙元任先生合作〈教我如何不想他〉,應該能給時下的詞作家、作曲家以某種啟示:哼哼唧唧、哭哭啼啼、纏纏綿綿的小情小愛,終不如大情大愛、灑脫自然的民族愛戀──故國深情那樣久遠流傳。以滿腔的熱血,一世的深情,譜寫一曲得以流傳的曲子足矣,雞零狗碎的東西都可以免了。

關於劉半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的一則有趣傳說趙元任夫人楊步偉在她的回憶錄《雜記家》中有一段敘述。1930年前後,楊步偉北京女子文理學院任教,她的那些女學生們非常愛唱〈教我如何不想她〉,後來歌詞作者劉半農奉命接掌該學院,劉半農穿了一件式的藍布棉袍子來到學校,女學生們偷偷議論:「原先聽說劉半農是一個很風雅的文人,怎麼會是一個土老頭。」楊步偉聽到了,就告訴這些女學生::「你們一天到晚都在唱他寫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這就是那個他呀。」女學生哄了起來說:「這個人不像麼。」還有的說::「這首歌不是你家先生寫的嗎?」楊步偉:「曲是先生所譜,但歌詞是他寫的呀。」後來劉半農知道了這件事,為此而打油四句以自我解嘲:

教我如何不想他?請進門來喝杯茶。

原來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19816月,僑居43年的趙元任90歲)先生,回國訪問北京期間,多次被邀請唱這首歌。

世界大戰(歐戰),當然是很大的風雲

1915年時同盟國與協約國的勢力分佈圖,同盟國標示為紅色,協約國為綠色,中立國為黃色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十三所學校的三千多名學生到天安門前集會演講、遊行示威,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拒絕和約簽字等口號

天上飄著些微雲,地上吹著些微風:大戰結束就是微風、微雲了;小風,小雲是象徵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取代了國在華的所有利益

「微風」吹動了我頭髮;為什麼?因為「怒髮衝冠」,希望日本歸還我河山

月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月光;「海洋劉半農思緒裡的隔斷祖國的大洋

蜜也似的銀夜:就是小心提防,多多警惕之意。洲列強在打仗,給中國一個喘氣的機會;現在,洲列強打完仗,就又要回來了。還有,加上一個崛起的惡鄰──日本;中華兒女們不警惕,不小心,怎麼行呢?

歐美帝國主義和日本,都是口蜜腹劍,小人之交甜如蜜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魚兒慢慢游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魚兒慢慢游,唐張志和〈漁歌子〉詩:「桃花流水鱖魚肥」

想起了江南水鄉,故國家園的風貌

江南水鄉,  無錫太湖

想起了江南水鄉

江南水鄉,西湖春曉

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枯樹在冷風裡搖,野火在暮色中燒

西天還有些兒殘霞

美國宇航局地球觀測站公佈了一張衛星照片,展示了科羅拉多州的野火火災景象

補注:

一、野火:大部分的野火都是源於人類活動,或者始於閃電,或火山暴發、隕石墜落。「野火」是自然環境的一部分,是一種生態平衡與消長的形式,而人類開發行為應自我節制野火是森林再生所必須,應任其自生自熄,人類不應過多干預自然界。伴隨氣候變化,氣溫的不斷升高和雨季規律轉換,將會使某些地方容易發生野火。不過,問題並不是太壞。掌握野火當前和未來的狀況對於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來說十分重要,同時,對於保護生態平衡也很重要。自然野火發生有兩個最核心條件。一是,可燃物:要有足夠多的草木燃燒。其次在時間點:外界環境乾燥,氣溫能夠能引起草木燃燒。有一些種類的樹木,依靠特定時間的自然野火獲得新生的機會。

Video連結:嚇人!看看美國德克薩斯州野火燃燒的速度有多快

Video連結:竹林雜草野火灌水搶救011028

Video連結:韓國炫動之旅美麗的濟州篝火節島1韓國炫動之旅美麗的濟州島2

韓國炫動之旅濟州正月十五野火節3韓國炫動之旅濟州正月十五野火節4

Video連結:【國際新聞】美洛杉磯森林大火近千遊客撤棚

Video連結:CQTV:西班牙首都森林大火約2千人被轉

Video連結:蘋果日報-20101204-以色列驚天山火燒死41人

Video連結:陽明山馬槽橋火燒山

Video連結:[SinaVideo]直升機撲滅重慶森林大火

Video連結:雲南玉溪森林大火

Video連結:StationFireCompilation-August28-30,2009

Video連結:581ForestFire

二、「枯樹在冷風裡搖,野火在暮色中燒」枯樹、暮色二者,象徵古老的祖國野火在燒,則象徵祖國正面臨內憂外患,受盡苦難的洗禮、考驗

Video連結:我們的青春,我們的中國!(englishversionisatthelistofauthor)

Video連結:五四運動

Video連結:大時代0507五四運動胡適

Video連結:五四運動旗幟1(3/3)[HD]

Video連結:我愛你中國

〈教我如何不想她〉演唱視頻連結:

00.Video連結:趙元任唱:教我如何不想他(1936)

01.Video連結:清華校友合唱團:《清華我的母校》《教我如何不想他》

02.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他-趙元任

03.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他-男高音張金龍

04.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他_新桃源樂友合唱團

05.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他戴玉強唱

06.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他‧曾道雄演唱

07.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她合唱

08.Video連結:范宇文在北大百年講堂演唱教我如何不想他、長城謠

09.Video連結:范宇文演唱教我如何不想她

10.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他趙元任ZhaoYuanren曲,於京君改編俞淑琴演唱

11.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她-ZhangXiaodong

12.Video連結:05教我如何不想他詞:劉半農,曲:趙元任,演唱:迪裡拜爾

13.Video連結:2008年台灣合唱團演唱黃友棣教授作品03教我如何不想他混聲合唱

14.Video連結:GaoZeHuaPerformance05-小河淌水,曲蔓地,叫我如何不想他

15.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他@宇宙光百人大合唱2003年中山堂公演

16.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她

17.Video連結:2中國藝術歌曲

18.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他;劉半農詞 趙元任曲 黃友棣編合唱

19.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他-岳彩輪男中音歌唱家

20.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他劉半農先生作詞趙元任先生作曲吳文修教授演唱

21.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她─斯義桂Yi-KweiSze(1915-1994)

22.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她張福天

23.Video連結:韋秀嫻~〈教我如何不想他〉(1960)

24.Video連結:葛蘭-教我如何不想她電影〈教我如何不想她

25.Video連結:薛映東-教我如何不想她

26.Video連結:二胡演奏教我如何不想他

27.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她伴唱

28.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他---altosaxplayedby譚健民醫師(2010/03/28)薩克斯風演奏

29.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她

30.Video連結:LiuBingyi劉秉義-HowCanIHelpButThinkofYou教我如何不想他

31.Video連結:萬芳教我如何不想她

32.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她

33.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她TellMeHowCouldIForgetHer(Chinesesong)by龔康林

34.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她

35.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她二胡演奏

36.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她

37.Video連結:05趙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mp3

38.Video連結:視頻: 教我如何不想她

39. Video連結:視頻: 朱軍朗誦《教我如何不想她》

40.Video連結: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 周建坤 美聲唱法 [第十五屆青歌賽]

41. Video連結:教我如何不想他 李泰祥

題解:教(叫)我:使、讓、令、要、召喚、呼喚之意,是使役動詞。「教我如何不想她」可解釋為:你教教我、告訴我,怎麼樣才會使我不想她吧。劉半農真的是很有意思,你「叫」我如何不想她,若只是一陣子或許還可以;否則,日子就沒法過了;教我如何不想她,雖然有些煞風景,但比起不必教我就可以不想她,畢竟好了許多。

詩裡的所指的到底是誰?這個問題表面上似乎沒有一個標準答案。由於作者劉半農之太忙又英年早逝,沒法回答此問題。幸好這個問題倒是有半個答案,這是為此詩作曲者的趙元任回答的:是指國家。這答案是合理的,原因很簡單:在第二段的歌詞裡,海洋劉半農思緒裡的隔斷祖國的大洋。

當年相關的八卦傳言:〈教我如何不想她〉是「情」歌

劉半農寫的這首〈教我如何不想她〉新詩,100%是對故國的情懷。

劉半農1920年,帶着妻女赴,在倫敦,生活拮据,哪有閑情逸致寫「情詩」?1925年,劉半農朱惠夫婦帶着兒女,回到北大

趙元任1920美國留學十載,學成回國。回到母校任教。19215月下旬,女方家才同意解除「婚約」。61日,29趙元任32歲的楊步偉東京帝大醫學博士,大趙元任3歲)結婚。接著趙元任攜妻子楊步偉哈佛大學任哲學和中文講師、中文系教授,並致力於語言學研究。1925年,趙元任在遊歷洲之後重回清華大學任教1926年,在北京,為〈教我如何不想她〉譜曲。

趙麗蓮1899.12.91989.6.12)生於國紐約洛克菲爾中心,父親趙士北,為國民黨元老,母親白慧熙籍醫生,其父為國外交官。1909 國就讀萊比錫音樂學院1911年,中國辛亥革命成功,休學返國。1913年舉家遷居北平1915 萊比錫音樂學院復學。1919年自德國萊比錫音樂學院畢業回國。次年與唐榮祚  (前內閣總裡唐紹儀之姪子,伊利諾州大學土木工程學士)結婚。先後在廣東女子師範學校、北京女子師範學校、國立女子大學、京師大學、北京大學、燕京中國大學、華北大學等院校教授音樂和英語。此外,她對繪畫、舞蹈、文學等均有很高的造詣。1927年,劉天華蔡元培蕭友梅劉半農等三十五人創立「國  樂改進社」,以 「借助西樂、研究國樂」。當時在北京城裡,已經是文藝界大有名氣的社交名媛。

◆那麼,〈教我如何不想她〉,是不是「情」歌呢?

趙元任趙麗蓮,跟〈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傳言之所以會廣泛流傳,並非無因。趙麗蓮,親自否認過。但是,趙麗蓮同時也承認:這個傳言流傳出去之後,所有文藝圈的朋友們聚會,邀請趙麗蓮,就不邀請趙元任楊步偉夫婦;反之亦然。到底事實真相如何,是沒有人知道的。

此詩是劉半農所寫,有趣的是:傳言中指涉的當事者卻不是劉半農趙麗蓮。而被指涉的人從來沒有主動出面否認。如果,這個傳言是真的,那麼為何沒有更進一步的下文?可能的原因是:男男女女之間的事,很多時候,是「有意」,但是「無情」;亦有可能是怕愈描愈黑,反而容易被說成對號入座。

 

1921年4月陳通伯攝于倫敦中國樓前:傅斯年(前排左一)、劉半農(中排左一)、蔡元培(中排左二)、徐志摩(中排右一)

寫作背景:

話說劉半農因郭沫若之薦,到北大教書;但他這樣個連中學都沒有畢業的大學教授依然被一些人視為「下里巴人」,對他能否勝任教學工作常常表示懷疑。同時,劉半農上海灘染上的才子氣包括衣著打粉等作派也遭到一些人的詬病。這些背後的批評,大約是很傷了半農的心。人說憤怒出詩人,對於半農則是發奮讀博士蔡元培的支持下,劉半農考上了公費赴留學的資格192027日攜夫人朱惠和女兒小蕙上海啟程,乘坐日本貨輪「貿茂丸」赴留學倫敦大學的大學院學習實驗語音學。當時倫敦生活費昂貴,一家三口僅靠他一個人的薪水生活十分拮据。半年後,又生下一對龍鳳胎,半農因地取名,把「倫敦」一拆為二,男孩先生名育倫,女孩後生名育敦。家裡又多了兩張嘴,經濟壓力更大了。聽朋友說國國家圖書館藏書豐富,生活費用也比英國便宜,於是19216月全家遷居法國,轉入巴黎大學學習巴黎的生活費雖比倫敦便宜,但對個僅靠薪水養活五口之家的人來說也是非常不易。半農出國那年,已經三十歲,帶著妻子女兒,在國外靠一個人的公費過日子,苦得不成樣子。戰後的歐洲十分蕭條,通貨膨脹,貨幣不停地貶值,那點可憐的公費到了留學生手上,早就三錢不值兩錢

半農倫敦後約六個月,由於遠離故土,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於192086日(一說為94)創作了一首感情深沉的白話教我如何不想她〉。當時,國正是千瘡百孔,而深愛著祖國的他,卻遠在他鄉不能為國家做點什麼,因此可能會因為有一種莫名的失落而傷感,對「她」的愛戀與思念卻絲毫不減。人們陷入強烈的情感中時,理性的邏輯思維弱化。而詩人此時,正是要表達自己對「她」的情之深、愛之切;她字是全篇詩眼1923916日在晨報副鐫初次發表,其原名是〈情歌〉。1926年時被當初同在倫敦留學的趙元任譜成歌曲時,趙元任將「她」改為「他」,更名為〈教我如何不想,隨後在國內傳唱開來。不過字確實是劉半農首創,且是作者第一次將字入詩。「她」字的使用,是劉半農先生的一大貢獻,此詩中國現代詩歌史上早期的著名詩篇,後來被收入劉半農的詩集《揚鞭集》中。此詩歌是30年代中國青年知識分子中,廣泛流行的一首中國藝術歌曲。趙元任以十分嫻熟的技巧安排了轉調,用的是西洋作曲方法,但是旋律完全是中國味。因詩詞和旋律優美、豐滿,大受歡迎,並廣為流傳

開始時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首普通的情詩,但據當年同在歐洲留學並在六年後為此詩譜曲的趙元任教授說,原詩中的「她」代表了當年趙元任劉半農在國外日夜思念的祖國這首詩是作者旅居海外時所寫的一些表達思念祖國情緒的詩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是詩人愛國之情的真切流露。很多人都在猜這個「他」到底是誰?是祖國?是男生?還是女生?趙元任在將歌名翻譯成英文時翻譯成HowcanIhelpbutthinkofyou,依舊留給聽眾自由的想像空間。在詩中,劉半農創造了漢字中作為女性的第三人稱代詞的「她」字。作者劉半農曾經說過:這個「她」字,有祖國的意思在內。關於趙元任把這首歌的英文標題譯為「HowCanIhelpThinkingofYou」,其女趙如蘭解釋道:「本來譯字中的他是不分性別,可以通用的。自從白話文興起,有了他、她之分以後,於是注家對於這首歌中的他就有了好幾種說法:一說指男的他,一說是指女的她,而且就是某人;又一說是指祖國等等。父親在翻譯這首歌的時候,卻將他譯成了you。雖然看來近乎開玩笑,但是顯得更親熱,同時也避免了對於他的種種揣測,HimHer(他或她)的問題自然也就不存在了。」但仍有不少人當作是首愛情歌曲,仍按愛情歌曲來演唱,因而喜歡寫成〈教我如何不想她

這首歌經黃友棣改編成合唱曲後,藉由人聲音域、音色的擴編和靈活轉換,把本曲觸景生情、日夜思念的情懷發揮得更為淋漓盡致。這個歌倒是對於「中西人士」都容易討好的。裡頭的過門大半是「中國派」,歌調兒除了「啊!燕子,妳說些什麼話?」,「枯樹在冷風裡搖,野火在暮色中燒」三句以外,其餘的也都只是「中國派」,而且「教我如何不想他」那句頭三次的唱法有點像西皮原版過門的末兒字(尺六工四上尺上)。但是每次都有轉調:第一段飾本調E調,第二段收在上五度的調上(B調),過門把B調引申了兩句又回到家,第三段以同名小調homonymicminor,小e調)假道,到了它的相關大調(relativemajor,大G調),第四段暫回到小e調,兩句後又變回同名大調到家,在E調上收尾。唱這個歌的時候,第一要唱得婉轉,有好多地方也不妨用一點滑音。此曲1960年再版時把1928年初版的鋼琴伴奏改為小提琴伴奏趙如蘭指出:有了小提琴,本來的鋼琴部份就改了許多,很多地方簡化了。對於只彈鋼琴的人來說,遠不如用本來的鋼琴伴奏譜方便。

此詩在審美取向上的特徵:

一、思想美:

讀者對文本的解讀,就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只有通過讀者的閱讀和理解,文學作品才得以真正的完成。讀者因自身的情感、閱歷、經驗等等因素的差異,必然帶來對文本的不同理解和領悟。小孩閱讀這首詩歌,會引起他們對爸爸媽媽、對久別親人的思念與懷想之情;遊子閱讀這首詩歌,必然鉤起他的一片思鄉之情;宦海沉浮之人閱讀這首詩歌,會有一種蕩滌心靈,對清新自然的回歸之想;青年男女閱讀這首詩歌,必然產生對戀人、對知己、對愛人的無限的相思;老人閱讀這首詩歌,難保不鉤起他對逝去的輝煌、曾經的海盟山誓的永遠懷念;革命者閱讀這首詩歌,怎不激起他思鄉戀國、獻身祖國的豪情壯志?……

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之心不死,國內軍閥混戰不已。已經在北京大學教書的劉半農,告別多災多難的祖國,不遠萬里,留學英國。祖國的命運,民族的前途,牽動著赤子之心,雖然剛剛離開祖國,而心中憂國憂民的情愫,卻是才下眉頭,又上心頭。知識份子對國家、對民族、對家鄉、對親人、對摯友的情感,可謂百感交集,發而為詩了。

無論是作為一首愛情詩來解讀也罷,作為一般抒情詩來讀也罷,甚至是作為一首主題鮮明、飽含愛國熱忱的政治抒情詩來讀也罷,他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意識,都是美好的,都是值得肯定的。以海外遊子之心,抒海外遊子之情,從而引起海外遊子的共鳴,這就非常自然了。海外中華兒女演唱這首歌曲,以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縮短海外遊子、海外僑胞的距離,也就不足為奇了。

二、意象美:

詩歌中選擇的意象,全是大家熟知的物件。既是生活中大家熟視無睹的意象,又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富有深意的意象,所以,我們讀來,就覺得異常親切,而又似曾相識。雖是自然之景,卻是神來之筆。詩歌中的每一種意象、景物、色彩,無不牽動著遊子相思的心弦,都能勾起人的聯想、相思。時間上,從白天寫到夜晚,從暮春寫到深秋,表達了相思的人兒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時無刻不在思念中幸福地痛苦著。

詩歌中有一個貫穿全詩歌的意象──,這是劉半農的創造,首次出現在本詩歌中。賦予這個意象一個旁,就給予了這個意象以優美。《紅樓夢》中說女人是水做的,冰清玉潔,高雅聖潔,不可侵犯。一個字,足以勾起讀者無限的遐思。西方人對自己喜愛的事物,好用her指代。在西學東漸的時代,劉半農少不得受了影響。爾後,中國人對自己喜歡的東西,也常常用來指代。劉半農的好友趙元任先生解釋說,可以是男的,女的,代表著一切心愛的他、她、它既可以指向抽象的籠統的祖國,也可以具體地指向祖國的一切,故鄉的一草一木,山川風物,親人戀人,同窗故舊等等。朦朧的詩歌,朦朧的意象,處在如詩的年華的少男少女們,自有自己的感覺,品讀〈教我如何不想她〉,自然有著自己獨特的感悟!

如果一定要靠上一個很政治化的主題,把指向祖國的話,較之方志敏把祖國比作母親,郭沫若把祖國比作我年青的女郎劉半農把祖國比作戀人這個,柔腸百結地向傾訴內心的衷曲,意象更美好,更富有詩情畫意,更利於抒發濃郁的思念之情。其實,對文學作品中意象的解讀,不強調標準答案為好。對這些意象的審美理解,全在讀者,全在讀者自身的經驗。

三、藝術美:

此詩在藝術手法上、修辭上自有高明的地方。自《詩經》開始,賦、比、興,就成為詩歌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手法。在這首詩歌中,每一小節都運用了傳統的比興手法,托物起興,由此及彼,生發感慨。景物是那麼美好,思想是那麼純真,相互依託,相輔相成,就使得詩歌含蓄蘊藉。這首詩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運用想像、聯想、誇張,塑造形象,反映現實生活。富有詩情畫意,充滿幻想。同時,這首詩歌還運用了中國的暗用典故和西方象徵派的暗示手法。選擇的意象,既有中國古典典故包含其中,又有西方的暗示誘導作用。藝術手法上的中西合璧,使得這首詩歌既可以贏得人讀者,也可以贏得西方讀者。

反問、反復、擬人、回環、駢偶等多種修辭藝術手法的運用,既加強了詩歌的形式美,又加強了對詩歌思想情感的肯定,賦予詩歌中的意象以人的靈性、情感,使人讀來倍感親切;音調鏗鏘,韻律和諧,節奏分明,易於記憶,易於歌唱和吟詠。

四、形式美:

此詩的形式獨特,有一種和諧的韻律美,容易使人產生一種歌唱、吟詠的衝動。這首詩歌在句式上,大體整齊,每節五行,第一、二、五行七個字,第三行一個字,第四行八個字,每節換韻,最後一行重複,委婉地表達了一種綿綿思念之情。四個小節在形式上完全一樣,詩篇節奏鮮明,韻律協調,特別易於詠唱。一經音樂家趙元任為之譜曲,那高亢、雄渾、纏綿悱惻,真是盪氣迴腸,百轉千回,極富磁性。在千人集會上大合唱,引起轟動,那是自然的。

此詩的文化意涵:

這是一首大時代的思鄉愛國情歌。五四運動後,因反帝的愛國主義、反封建的民主主義思想,及反官僚主義思想興起,追求新文學、藝術、音樂的創新思想進一步發展,使藝術的歷史走向問題有明確的方向──創新性、時代性成為藝術創作的主導。

一、在體裁、語言上:與當時的舊體詩不同,以新的白話詩語言、形式結構、表現方法和藝術韻味,表現新的生活與思想。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藝術體裁形式具有時代意義。新詩的出現,當時確是文學觀念和表現方法上的一次革命。

二、在歌詞內容上:潛藏著無限深厚的親情、愛情、思國之情,既可理解成浪漫的愛情歌曲,也可理解為充滿愛國主義情感的藝術歌曲;既可反映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影響下,一些知識分子掙脫封建禮教束縛、追求戀愛自由和迫切要求個性解放的內心世界,也暗藏著五四時期,海外遊子旅居異鄉的愛國情懷與盼望早日學成歸來的報國之夢

三、有推廣白話文的意義整個歌詞沒有華麗的詞藻,卻極為優雅,用四季景物的更迭變化,來發抒相思之情,採用擬人、迴環、對偶、譬喻、象徵等多種修飾筆法,給文中景物賦予無限的生命力。同時,詩中「她」字的使用,是劉半農先生的一大貢獻(後來由趙元任將她改為他)。在古漢語中的第三人稱多是沒有區別的,都是以他指陳他、她、它,20世紀初,白話文興起,加之翻譯作品增多,第三人稱代詞的頻繁使用,十分不便,劉半農提出用她來做為女性的第三人稱代詞,在新文化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四、趙元任先生在讀完此詩後立刻意識到此詩的學術價值和歷史定位,欣然為之譜上優美的旋律膾炙人口,旋律優美深情,一方面運用地方戲曲的唱腔,富有中國韻味,另一方面又融進了西洋風格的曲式構思和轉調等多聲技法,表現了思念和嚮往層層交織的深摯情意,是中國近現代音樂寶庫中一首經典的藝術歌曲,也是專業音樂學府的優秀聲樂教材。

當他在中央音樂學院唱完這首歌時,有人向他提問:這是不是一首愛情歌曲?其中的「他」究竟是誰他回答說:「『他』字可以是男的,也可以是女的,也可以是指男女之外的其它事物。這個詞代表一切心愛的他、她、它。」他說這首歌詞是1920劉半農先生在英國倫敦寫的,「蘊含著他思念祖國和懷舊之情」。顯然,他心目中的「他」,又回到劉半農歌詞原意中的「她」——祖國母親。海外生活幾十年,他對祖國積蓄了太多太深的思念。耄耋之年再回到祖國,他怎能不唱起這首歌,抒發自己對祖國母親深深的眷戀之情呢

作詞者:劉半農18911934),原名劉壽彭,改名劉復;字伴儂瓣穠半農,號曲庵,筆名寒星,化名范奴冬女士。江蘇江陰光緒十七年四月二十日(1891527日)生於江蘇江陰縣澄江鎮西橫街(現江陰澄江鎮)父親劉寶珊,曾中過秀才,後與人創辦江陰最早的小學翰墨林小學1905年,17歲的劉半農翰墨林小學畢業江陰考生第名的成績考取由八縣聯辦的常州府中學堂,在常州府學堂度過他的青春時光,同期錄取的還有後來蜚聲海內外的國學大師錢穆劉半農天資聰穎,每次考試各科成績平均都在90分以上,深受學監(校長)屠元博的喜愛。—次,劉半農家拜訪,偶然結識了屠敬山屠敬山是遠近聞名的史學家,交談中,屠敬山發現這個少年學子才。

劉半農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1911辛亥革命後,赴江蘇清江參加革命軍。不久即脫離軍隊,1912上海以向鴛鴦蝴蝶派報刊投稿為生,先後任〈中華新報〉特約編輯和中華書局編譯員。1917年應陳獨秀之邀,赴北京北京大學預科任法科預科教,並參與〈新青年〉雜誌的編輯,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1920公費留學赴到英國倫敦大學大學院學習實驗語音學,1921年夏轉入法國巴黎大學學習。1925年獲得法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所著《漢語字聲實驗錄》,榮獲法國康士坦丁‧伏爾內語言學專獎。1925年秋回國,先後任北京大學國文系教授(講授語音學)、北京師大講師、中法大學國文系主任、輔仁大學教務長、北平大學女子學院院長(1930)、北大研究院文史部主任等職。19346月與同仁往內蒙一帶進行考古和調查方言,感染「回歸熱」疫症,7月回北平,病逝北京協和醫院,得年44,英年早逝,至為可惜靈柩暫厝地安門嘉興北大曾舉行隆重追悼會。81日,魯迅李小峰的要求曾在〈青年界〉上發表〈憶劉半農君〉一文表示悼念。19355月,友人與家人將他和其弟劉天華的木棺安葬在香山玉皇頂的南崗木蘭坨。墓坐西朝東,呈長方形。

劉半農是「五四」文學革命時期的一員闖將,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之一,他倡新詩、搞語言、寫論文,為白話文學運動立下過汗馬功勞。是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又是我國語言及攝影理論奠基人。他在語音學方面的成就,主要是對漢語四聲的實驗。在文字學方面,他的突出貢獻,就是創造了字中作為女性的第三人稱代詞的「她」字。

著有《半農雜文》、詩集《揚鞭集》以及《中國文法通論》、《四聲實驗錄》《半農談影》等。劉半農在新文化運動中,寫了大量的詩歌,內容多是反封建的,形式上著力模仿民歌,後結集出版詩集《揚鞭集》。同時,劉半農采集了不少民歌,編為《瓦釜集》,皆在1926年出版。他的名字以「半農」自詡,表明他眼光向下,這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另外,他還精心研究語言學,並有不少語言著述,在中國現代語言史上卓有成就。長女劉小蕙也是法語翻譯。

青年劉半農

劉半農和夫人朱惠合影

劉半農及妻子朱惠(中間劉半農及夫人朱惠,後劉天華,前劉北茂

 

劉半農與推薦他入北大教書的陳獨秀

 

1918年除夕前,劉半農陳獨秀李大釗等相約寫同題詩,在〈新青年〉上發表

 

1916.12.01創刊的〈新青年〉半月刊雜誌封面

 〈新青年〉雜誌第二卷封面

 

劉半農

 

1920年劉半農參加苦雨齋(是魯迅周樹人之弟周作人書房的名字。廿世紀二三十年代,以周作人為核心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文人群體。他們既迥異於以魯迅為旗幟的左翼知識分子,也不同於以胡適為代表的所謂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聚會與錢玄同等合影

 苦雨齋常客沈尹默、徐祖正、周作人、沈兼士、劉半農、沈仕遠、錢玄同、俞平伯等15人合影

 

劉半農(右二)在1930年的東北運動會閉幕式上與北京光社社員留影

 

 

西元國曆年齡劉半農事蹟國內情勢世界大事
1889光緒
15
  張之洞(1837-1909)任湖廣總督,推動洋務運動 
1890光緒
16
    
1891光緒
17
1527日(光緒十七年四月二十日)劉半農生於江蘇省江陰縣澄江鎮西橫街。  
1892光緒
18
2歲   
1893光緒
19
3歲   
1894光緒
20
4歲 中日因朝鮮的東學黨問題爆發甲午戰爭(1894-1895) 
1895光緒
21
5歲 中日簽訂馬關條約,甲午戰爭結束。諾貝爾獎 
1896光緒
22
6歲  第一屆現代奧運於希臘雅典舉行。法國併吞馬達加斯加。 
1897光緒
23
7歲 德國佔領膠州灣。  
1898光緒
24
8歲 譚嗣同(1865-1898),康有為(1858-1927)戊戌變法。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殺六君子、囚光緒,後重行訓政。美國為奪取西班牙的殖民地而發動美西戰爭,美國取得了西班牙的古巴ˋ波多黎各ˋ菲律賓ˋ關島等地。居禮夫婦發現釙和鐳。
1899光緒
25
9歲 道士王丹籙於敦煌石窟第 17窟發現大量書畫經卷。美國發表對華門戶開放政策通牒。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 
1900光緒
26
10歲 義和團起義。6月,慈禧太后向各國宣戰,引發八國聯軍之役。佛洛依德出版夢的解析。
1901光緒
27
11歲 廢八股,改試策論。清廷全權代表奕劻和李鴻章,與德國、奧地利、比利時、英國、美國、法國、義大利、日本、俄國、荷蘭、西班牙等11國代表在北京簽訂辛丑條約。 
1902光緒
28
12歲  英日同盟成立。 
1903光緒
29
13歲  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獨立建國,並與美國簽約開鑿巴拿馬運河;萊特兄弟完成人類首次飛行。 
1904光緒
30
14歲 日俄戰爭開始(1904-1905)
魯迅(周作人,1881-1936)留日
聖路易奧運。 
1905光緒
31
15歲從翰墨林小學畢業,以江陰考生第名的成績考取由八縣聯辦的常州府中學堂,在常州府學堂度過其青春時光,同期錄取的還有後來蜚聲海內外的國學大師錢穆。 瑞典和挪威分離;第一次摩洛哥危機。 
1906光緒
32
16歲 廢科舉。舊金山大地震;全印穆斯林聯盟成立。 
1907光緒
33
17歲 徐錫麟( -1907),馬宗漢( -1907),秋瑾(1875-1907)被捕處死第二次海牙會議;英、法、俄組成協約國。 
1908光緒
34
18歲 清末帝溥儀即位,年號宣統;(溥儀,1906-1967)倫敦奧運。奧匈併波士尼亞及黑塞哥維那,引發波士尼亞危機。 
1909宣統
1
19歲 宣統元年• 1908年-1909年:土耳其「少年土耳其」革命活動。 
1910宣統
2
20歲6月,中學還沒有畢業,就與朱惠結婚。  
1911宣統
3
21歲辛亥革命後,赴江蘇清江參加革命軍。不久即脫離軍隊,帶妻到上海。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爆發,也稱,南方各省獨立,清朝開始瓦解。黃興(1874-1916)廣州起義。中國辛亥革命;摩納哥獨立,並頒布憲法,實行君主立憲制。第二次摩洛哥危機 
1912民國122歲在上海以向鴛鴦蝴蝶派報刊投稿為生,先後任〈中華新報〉特約編輯和中華書局編譯員。清帝溥儀退位,清朝滅亡,中華民國成立(民國元年),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臨時首都設於南京斯德哥爾摩奧運。第一次巴爾幹戰爭,日本大正政治危機。 
1913民國223歲 宋教仁被殺,南方省分發動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就任第一屆大總統。第二次巴爾幹戰爭。 
1914民國324歲  巴拿馬運河完工;6月,塞拉耶佛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爆發,奧德俄英法等國隨加入。11月,義大利加入協約國。 
1915民國
4
25歲 陳獨秀創《青年雜誌》。22日,日本趁歐美各國無暇東顧之際,秘密向袁世凱提出了與借款案有相同點的《二十一條》之要求,並逼迫北洋政府承認日本取代德國在華的一切特權。1212日,袁世凱稱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八十三天後宣佈瓦解。 
1916民國
5
26歲 「洪憲」元年。蔡鍔等發動護國戰爭。袁世凱死,66日,袁世凱因尿毒症不治而病逝,時年57歲。黎元洪任總統,段祺瑞任國務總理。 
1917民國
6
27歲夏,劉半農從上海返回江陰,在家中賦閒,因陳獨秀向蔡元培先生之推薦,到北京大學任法科預科任教員,並參與〈新青年〉雜誌的編輯,在〈新青年〉上發表了許多震驚文壇的進步論著,成為新文化運動中一位「鬥士」和「闖將」。府院之爭,張勛擁溥儀復辟失敗,孫中山廣州建大元帥府護法。
吳稚暉編《國音字典》;毛澤東於長沙設新民學會。
芬蘭宣布脫離俄羅斯獨立;3月,俄羅斯爆發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宣佈退位,建立臨時政府。4月,美國參加協約國。11月,俄爆發十月革命,臨時政府被推翻,布爾什維克掌權,向德奧求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8民國
7
28歲 魯迅發表小說《狂人日記》。中國科學社遷回國內,設在南京高師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奧匈帝國瓦解,匈牙利成立第一共和國;德國爆發十一月革命,威廉二世宣佈退位,德意志帝國滅亡,日本文人政府成立。 
1919民國
8
29歲 五四運動,蔡元培辭北京大學校長職,上海發起中國首次大規模罷工。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北洋政府曹汝霖遭彈劾免職。協約國戰勝,在巴黎簽訂凡爾賽條約,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各國共產黨在莫斯科成立共產國際;中國五四運動開始;德意志通過新憲法,史稱威瑪共和。 
1920民國
9
30歲2月,赴歐洲公費留學,攜妻女同行,赴英國留學,在倫敦大學的大學院學習實驗語音學。旅歐期間,由於遠離故土,思念之情油然而生,86日在倫敦寫下了感情深沉的〈教我如何不想他〉詩作。爆發京國之爭,教育界做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決議,在學校推廣新國語。國際聯盟正式成立,總部設於瑞士的日內瓦;印度國民大會黨領袖甘地發動第一次不合作運動,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安特衛普奧運;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
1921民國
10
31歲夏,轉入法國巴黎大學和法蘭西學院學習。學衡社成立。郭沫若和郁達夫合辦創成社。孫中山到廣州重建軍政府,稱「非常大總統」、中國共產黨成立 。外蒙古建立親蘇的郡主立憲政府,幷宣布獨立,而國民政府未予承認幷發布聲明予以譴責。1921年-1922年:華盛頓會議的召開。 
1922民國
11
32歲 胡適推行白話文運動 墨索里尼掌權,義大利法西斯黨執政伊始。蘇聯成立。 
1923民國
12
33歲916日,〈教我如何不想她〉白話詩,在晨報副鐫上初次發表,其原名是〈情歌〉。孫中山到廣州三建軍政府,準備聯俄容共。比利時、法國出兵佔領德國魯爾區,日本關東大地震。 
1924民國
13
34歲 國共第一次合作(聯俄容共)。黃埔軍校設立 巴黎奧運。 
1925民國
14
35歲獲得法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所著《漢語字聲實驗錄》,榮獲法國康士坦丁‧伏爾內語言學專獎,是我國第一個獲此國際大獎的語言學家。秋回國,任北京大學國文系教授,講授語音學。出版《敦煌掇瑣》。312日,孫中山因肝癌於北京逝世,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國民會議召開無望。羅加諾公約簽定。 
1926民國
15
36歲出版詩集《揚鞭集》和《瓦釜集》。先後任北京師大講師、中法大學國文系主任、輔仁大學教務長。74日,在廣州,國民黨中央臨時全體會議通過《國民革命軍北伐宣言》,陳述了進行北伐推翻北洋政府的理。79日蔣中正就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並誓師北伐  
1927民國
16
37歲 國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南京國民政府成立,715日汪精衛在武漢進行分共,寧漢分裂、中共發動南昌暴動。王國維自殺,著有《人間詞話》。籌設中央研究院  
1928民國
17
38歲 東北易幟,北伐完成,全國統一 阿姆斯特丹奧運;凱格-白里安公約的簽定。 
1929民國
18
39歲 梁啟超逝。 1929年~1933年:世界經濟大衰退。 
1930民國
19
40歲任國立北平大學女子學院院長、北大研究院文史部主任等職。中原大戰起 第一屆足球世界盃於烏拉圭舉行;倫敦海軍會議。 
1931民國
20
41歲 國民政府開始實行《建國大綱》的訓政時期計劃。九一八事變,日軍侵華戰爭開始,東北三省被佔領。中國共產黨在江西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1931-1937)。 
1932民國
21
42歲 一二八事變日本攻佔上海。日本在中國東北扶植滿洲國;犬養毅被殺,文人政府結束。偽滿洲國成立(溥儀復辟第二次)(1932-1945)  1932年-1934年:日內瓦會議。  
1933民國
22
43歲 巴金在成都著《家》、《春》、《秋》三部曲。中央將北平故宮重要古物南遷。7月,國民政府指派(江蘇常熟今張家港)錦豐人,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生陳一白鋪築了澄(江陰)(張家港巫山)軍用公路,18公里,路基寬9米,19341月完工。
 1933
:國聯十九國委員會反對承認滿洲國,日本抨擊國聯。
福州發生閩變事件,成立「中華共和國」(
1933-1934)。
希特勒成為德國元首,第三帝國成立。 
1934民國
23
44歲半農決定再寫一篇有關北平、綏遠沿線方言聲調的論文,為斯文‧赫定祝壽,於619日攜白滌洲等助手離開北平,前往內蒙古等地實地調查方言音調和聲調。但在考察途中,半農遭到昆蟲的叮咬,不幸傳染上致命的回歸熱疫症,710日抱病提前返回北平後,又被庸醫誤診;714日才入北平協和醫院,當日下午便與世長辭,得年44。靈柩暫厝地安門外嘉興寺,北大曾舉行隆重追悼會。81日,魯迅應李小峰的要求寫〈憶劉半農君〉在〈新青年〉上發表一文表示悼念。推行新生活運動。紅軍棄瑞金,長征(1934.101936.10)開始。沈從文著《邊城》。考古學家黃文弼著《高昌陶集》。 
1935民國
24
 5月,友人與家人將他和其弟劉天華的木棺安葬在香山玉皇頂的南崗木蘭坨。  

 

 

氏三兄弟無錫江陰澄江西橫街49號故居紀念館

劉半農創她字之紀碑

氏三傑江陰三光(冰心題匾)

劉半農少年讀書之私塾

劉半農故居客廳-思夏堂(半農命名題字)

半農故居中的臥室

劉半農手書對聯

劉半農著《瓦釜集》

《國外民歌譯》-劉半農譯著

 51年中華書局版-劉半農《四聲實驗錄》

氏三兄弟與無錫故居:

劉半農之二弟劉天華18951932),原名壽椿,是中國現代民族音樂的一代宗師、開拓者;是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他是民族樂器二胡學派的奠基人、革新者,第一次將二胡、琵琶的表現力達到前所未有的境地。他在我國音樂史上第一個沿用西方五線譜記錄整理民間音樂,大膽借鑒「西樂」改進民樂。不僅創作了〈病中吟〉、〈良宵〉、〈空山鳥語〉、〈光明行〉等不朽名曲,而且培養了大批二胡、琵琶傳人。事業的,現代音樂史上專業。三弟劉北茂19031981),原名壽慈,是我國現代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是劉天華事業的忠實繼承者和發展者。天華逝世後,劉北茂繼承其兄「改進國樂」的遺志,先後創作了〈漢江潮〉、〈小花鼓〉、〈流芳曲〉等一百多首二胡演奏曲,是我國現代音樂史上一位多產的作曲家,被譽為「民族音樂大師」。

無錫故居劉氏兄弟紀念館:位於江陰(無錫代管縣級市)市澄江鎮西橫街49,是江陰市人民政府為紀念我國現代文化名人劉半農劉天華劉北茂三兄弟而利用氏後裔捐贈的祖籍故居改建的。它坐西朝東,前後二進十間三庭院,是一座具有江南民宅特色的末建築,距今約有150年,與古興國塔、文廟南北呼應,渾然一體,構成江南古城的一個遊覽區。紀念館還有「百年天竹」、「石鼓墩」、「醬台」、「竹園」等遺跡和景點。紀念館由原文化部部長朱穆之題寫館名,著名女作家謝冰心為紀念館寫了序文。陳列分「事跡介紹」和「故居景點」兩大部分六個展室,共陳列展品300餘件。院內植有金桂、銀桂樹各一株,1919年在北大任教的劉半農大力提倡白話詩,特意以故居的桂樹為題作詩一首:「半夜裡起了暴風雨,我從夢中驚醒,便想到我那個小院子裡,有一棵正在開花的桂樹。它正開著金黃色的花,我為它牽記得好苦。但是輾轉思量,終於沒法處理。」只是原來的那兩棵桂樹都毀於戰火,現在的桂樹是後來補種的。江陰氏三兄弟故居很是重視,為了保護它硬是把一條馬路分成兩半,讓它成了路中間的一個孤島,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這實屬不易。

劉半農墓:香山玉皇頂的南崗木蘭坨

19355月,友人與家人將他和其弟劉天華的木棺安葬在北京香山玉皇頂的南崗木蘭坨。墓坐西朝東,呈長方形。玉皇頂地處香山碧雲寺東北,被群山環抱,山體似穹廬,有朝拱至尊之意,故此得名。山在北京的山友中盡人皆知,被認為是入門級野山。由玉皇頂上行,可至打鷹窪,再往裡走,可以爬遍整座小西山,因此稱得上小西山的「門戶」。

劉半農墓地就在香山大木垞坡頂南端,稍下即劉天華墓地,周圍松柏環繞,清寂寧靜。劉半農墓的墓基是一個石砌方台,墓蓋在方台之上。墓前原豎兩塊石碑,都是很珍貴的文物。一塊是周作人北大教授、魯迅之弟))撰寫墓誌,魏建功北大教授、語言學家書石,馬衡國學大師、故宮博物院院長篆蓋;另一塊正面是由吳敬恆國民黨元老題碑,背面是蔡元培我國著名教育家、北大校長撰寫墓誌,章太炎國學大師)篆書書碑額,錢玄同著名文學家)書丹。可惜兩塊墓碑都在「文革」中被推倒砸碎,石塊狼藉。現有墓碑是1989年元月依第二通碑重建的,上書「國立北京大學教授劉半農先生夫人之墓吳敬恆拜題」。

劉半農之墓:在北京香山碧雲寺東北玉皇頂的南崗木蘭坨,被群山環抱,山體似穹

上山途中的磚拱橋

上山的石板路

玉皇頂靜福寺(玉皇廟)山門

劉半農之墓:在北京香山玉皇頂的南崗木蘭坨上,周作人為其撰寫了墓誌

墓碑正面  吳敬恆題碑,蔡元培撰寫墓誌,章太炎篆額,錢玄同書丹。1989年元月依重建,上書「國立北京大學教授  劉半農先生 夫人之墓 吳敬恆拜題」

新墓碑背面:蔡元培撰寫墓誌,章太炎篆額,錢玄同書丹

原來的殘碑,現在被覆於墓頂

 

另一通殘碑被棄於荒野

 

劉半農小傳:(18911934

原名劉壽彭,後改名劉復;字伴儂瓣穠半農,號曲庵,筆名寒星,化名范奴冬女士。江蘇江陰光緒十七年四月二十日(1891527日)生於江蘇江陰縣澄江鎮西橫街(現江陰澄江鎮)。父親劉寶珊,曾中過秀才,後與人創辦江陰最早的小學翰墨林小學他一生追求真理

中學:即有才子的名聲

1905年,17歲的劉半農翰墨林小學畢業江陰考生第名的成績考取由八縣聯辦的常州府中學堂,同期錄取的還有後來蜚聲海內外的國學大師錢穆劉半農天資聰穎,深受學監(校長)屠元博的喜愛。—次,劉半農家拜訪,偶然結識了屠敬山屠敬山遠近聞名的史學家,交談中,屠敬山發現這個少年學子才識雙全,可堪造就,於是破例將他收為弟子。但槍打出頭鳥,基於嫉妒,有人說他好鑽營取巧。他沒有理睬別人的造謠,決心用實力證明自己。—次,知府到學堂視察,臨時出了一道命題作文,想考察—下學生的成績。結果劉半農又以第一名的成績再奪花魁,並得到知府親自嘉獎。這樣一來,連原先嫉妒他的人也心服口服。剛入常州府中學堂第一年,劉半農每次考試幾乎都名列第一,被學校「列入最優等」。一時聲名大噪。錢穆晚年回憶說:「不三月,壽彭連中三元,同學爭以一識劉壽彭為榮。」就這樣,劉半農才子的名聲一下子傳開了。

婚姻19106月,中學還沒有畢業,就與朱惠結婚

半農之母是個虔誠的佛教徒,逢年過節常到離家不遠的一處小庵堂燒香拜佛,時間一久,就與令阱株拜佛的家女人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半農11歲那年,母親帶他到庵堂裡燒香,碰巧家女人也帶著自己的兩個女兒來庵裡玩。這次見面讓雙方有了意外的驚喜。11歲的半農相貌端正,聰明靈活,家女人看了滿心歡喜,便萌生了將長女許配給他為妻的念頭。巧的是劉半農的母親也相中了家的長女朱惠。朱惠劉半農3歲,14歲的朱惠已經出落成個亭亭玉立的美麗少女。半農的母親對家長女十分喜歡,回家就把家意思與丈夫說了;丈夫極力反對,認為家與家門不當戶不對,便以女方年長兒子3歲為由拒絕。家卻認準了這門親事,誠懇地說,如果嫌老大大了,就把老二許配家。話說到這個地步,家便答應了這門親事。然而好景不長,不久,家二女兒竟患病去世了,家很歎息了一陣子。本來這門親事算黃了,但家又提出把老大許配給家,半農之父被對方誠意感動,最終同意了這門親事。那個時代的習俗,男女雙方訂婚後很少見面。半農卻不管這個規矩。早在庵堂裡他就悄悄地喜歡上了家的長女,只是當時礙著舊俗不好表現出來。訂婚了,就不必顧忌,一有機會就悄悄地往家跑。次,朱惠在井台上打水,無意中露出長裙下的一雙用紅布裹著的三寸金蓮,看著心上人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他很是心痛。回家後堅決反對未婚妻纏腳,經不住他的軟磨硬纏,後來兩家達成折中的協議,白天朱惠繼續纏腳,晚上就悄悄放開。半農的體貼深深地打動少女的心兩人感情也日漸加深。

半農常州府學堂讀書後,考慮到家務事多,父母便將朱惠接到家中做了童養媳。畢業前年,母親突然犯病,為了沖喜,家人讓兩人匆忙結了婚。婚後,朱惠吃苦耐勞,由於過度勞累,先後兩次流產,父親極為不滿,為了家香火,父親決定為兒子納妾。此刻接受新思潮影響的半農,對父親的決定十分反感,為了避免正面衝突,他悄悄地把妻子帶到上海1916,第一個女兒出生,考慮到家鄉重男輕女的觀念,女兒劉小惠一直女扮男裝,直到1920年出國前才恢復了女兒身。

我父劉半農的愛情婚姻

父親劉半農和母親朱惠是一對理想的又是患難與共的恩愛夫妻。生活在這樣一個溫馨的家庭裡,我總是感到無比的快樂和幸福。〈教我如何不想她〉這首歌詞是父親受到母親的影響而作的,它是從內心迸發出來的歌聲,感染力極強。後來這首歌詞被著名作曲家趙元任伯伯譜了曲,在全國歌唱流行,成了20世紀30年代青年人最愛唱的浪漫歌曲,並受到世界文化界的重視。

父親和母親都是江陰人,出生在晚,儘管身上有許多舊社會的印記,可是在我的心目中,他們卻是新時代的恩愛夫妻和開明父母。父母親年輕時按照當時的風氣,都不能進行公開的社交活動,所以互不相識,要等待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來撮合。我的祖母和外祖母是信佛的,她們常到離我家不遠的一座庵堂去進香拜佛,在那裡相見認識,日子久了,建立了友誼。有一次,祖母帶了年輕的父親,外祖母帶了年輕的母親和她的妹妹同進庵堂,兩老相見以後,都非常高興。父母初次相見,有了較好的印象。以後次數多了,漸漸熟悉起來,加深了印象。有一天,外婆忽然向我的祖母提起了這一對青年男女的婚姻,提到她的大女兒,也就是我母親的美麗賢慧,和父親相配正是天生一對。最初祖母同意可是祖父不贊成,理由是兩家的門戶不相當。實際上祖父嫌母親年齡比父親大三歲,認為不太理想。可是外婆非常喜歡年輕的父親,覺得他相貌端正,聰明活潑,意欲必成,既然男方以年齡為由推辭,遂提出將她的二女兒,也就是我的二姨母許配給我父親,因為倆人年齡相當。這樣婚事竟談成了,雙方便訂立了婚約。不料訂婚不久,二姨竟然因病去世,婚約關係中斷了。過了一段時間,外婆又舊事重提,極力促成她的大女兒與我父親聯姻。為了妥當起見,外婆更進一步徵求父親本人的意見。事情談得很順利,父親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這樣一來,祖父也就不再堅持己見,男女雙方終於訂了婚約。

根據當時的社會傳統,訂婚男女並不直接來往接觸,以免受社會輿論的非議。可是年輕的父親是性情十分開朗的人,在新時代思潮的影響下,態度與眾不同,他敢於打破常規,獨自去外祖父家走動,並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有一次,父親去外婆家,進入院子便瞥見年輕的母親正倚著井欄邊打水。父親緩慢地上前想與母親說話。不料母親驚慌起來,急忙離開井邊,回到上房。她跨進門檻時,裙下露出了裹足的紅繡鞋,父親見了頓生憐憫之情。他回家以後就問祖母為什麼女子要纏足。祖母回答說:「女孩不纏足如何嫁得出去?」可是父親則大不以為然地說:「她現在已經是屬於家的人了,用不著擔心嫁不出去,我不希望她纏足吃苦頭。」父親嘴上這麼說,心裡就決意要做到。他要求祖母去通知外婆不要讓母親纏足。外婆聽到這樣的話,既贊成又擔心,答應試試。事實上年輕的母親因為纏足痛苦,心有不甘,常獨自流淚,早就偷偷地早裹晚拆,以避人耳目。現在聽說家不要求她纏足,真是高興。由此母親對父親的慷慨大方、關心體貼,萬分感激。所以婚後倆人相親相愛,母親對父親的忠貞不渝,是真正的知己相報的表現。

父親十七歲時就離開江陰常州中學讀書。他非常聰明,學業成績優異。那時家中只有祖父母和弟弟天華(十二歲)、小弟弟北茂(四歲)。父母親訂婚不久,母親就被迎回來當養媳婦,侍奉兩老。辛亥革命前夕,祖母突然患病,父親被叫回家,就在祖母病危期間,依照傳統風俗和母親結了婚,俗稱「沖喜」,以期重病的祖母速愈。此後祖母去世,母親就擔起了全部的治家責任。辛亥革命爆發以後,學校關閉了。父親和二叔一起到清江的軍隊中去工作,父親當文書,二叔吹軍號,兄弟倆開始接觸到新時代的革命活動。以後他們發覺革命軍隊內部情況混亂,思想複雜,心裡感到不滿而回了家。接著父親又和二叔同去上海謀生。當時家裡的燒、洗、縫、補等家常事,都靠母親獨自操持,甚至還要照顧小叔的梳洗。當生活困難時,母親還要從外面承接一些零活在家裡做,以貼補開支

父母親婚後過著恩愛愉快的生活,只是因為家務負擔很重,母親一人獨挑,十分辛苦,曾兩次懷孕流了產,引起祖父的不滿。他聽信了卜卦先生的胡說,以為父親命中無子,並武斷母親不能生育,要求父親把母親休去或者娶妾以傳宗接代。祖父甚至進一步施行家長權威,認真地物色了對象,乘父親1913年夏天從上海江陰時,想說服他娶妾,可是受到父親的堅決反對。因為在江陰家裡不能擺脫掉祖父的重子孫、輕感情的消極影響,父親就在外祖母的幫助下,把母親接到上海居住,開始了獨立的小家庭生活。那時父親已在上海中華書局擔任編輯工作,有穩定的收入可以養家。1916930日,我就在上海銅仁路明厚裡一號出生。由於母親曾兩次小產,我出生後便受到父母的特別鍾愛。不過,那時祖父已經去世,為了緩和故鄉鄰里重男輕女的偏見,父親決定暫時把我打扮成男孩模樣,直到將近出國前才恢復我的本來面目。

在我將近一歲時,父親經陳獨秀的介紹並應蔡元培先生的邀請,去北京大學預科任國文教授,從那時起父親就積極投身於中國文學革命,成為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之一。191954日,巴黎和會拒絕中國關於取消二十一條賣國條約的正義要求,遂爆發五四運動。父親勇敢地投身於革命的行列,他和愛國的師生們在一起,強烈反對列強在國際上相互勾結,出賣中國的卑鄙行徑。據沈尹默老伯生前所言,當時我父親曾坐鎮北大,關注運動的發展。

1920年初,父親帶著母親和我離開北京,輾轉到達上海,並準備從那裡乘輪船去歐洲留學。

(摘自《父親劉半農》,劉小惠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9月出版。)

中學肄業:教授於北大,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鬥士」和「闖將」

半農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1911年,在常州府學堂畢業前一年,辛亥革命爆發後,赴江蘇清江參加革命軍,不久即脫離軍隊。出於對學校保守的教育體制的不滿和失望,半農做出了個驚世駭俗的決定──放棄到手的大好前程,毅然從學校退學。這事在家鄉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不僅父親大為震驚,家鄉人也議論紛紛。半農決定離開家鄉到外地發展。1912半農夫妻前往上海,經朋友介紹,在時事新報和中華書局謀到一份編輯工作,並業餘在在〈小說月報〉、〈時事新報〉、〈中華小說界〉和〈禮拜六〉週刊上發表譯作和小說。為了迎合讀者口味,他給自己起了幾個艷俗的名字,如半儂寒星范瑞奴等,而用的最多的筆名就是半儂。由於國文功底好,悟性高,再加上勤奮和才情,半農很快成為上海灘文壇上十分活躍的小說新秀,擁有批讀者。5年時間發表了四十多篇艷情小說,內容包括言情、警世、偵探、滑稽、社會等等有閒階級閱讀的消遣小說,如《失魂藥》、《最後之跳舞》等等,他的名字經常出現在〈小說月報〉、〈小說大觀〉、〈禮拜六〉等雜誌上,受到讀者的追捧。蘇雪林晚年回憶說:「半儂的小說我僅拜讀過數篇,只覺得滑稽突梯,令認絕倒。」經過幾年奮鬥,半農上海灘聲名鵲起,被人稱為「江陰才子」、「文壇魁首」,他已經可以靠著每月幾十元的稿費維持一家人的生活。而且約他寫稿的雜誌越來越多,就連赫赫有名的報人和小說家嚴獨鶴都來向他組稿,半農終於用一支筆為自己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1917年夏,劉半農從上海返回江陰,一方面在家中賦閒,一方面思考著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由於沒有固定收入;只好靠變賣家中物品度日,經常窮得揭不開鍋,最困難的時候連貓食都無錢購買,妻子不得不經常到娘家去借貸。就在一家人貧困潦倒的時候,忽然接到一封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寄來的聘書,請他擔任北京大學預科國文教授。開始劉半農還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想了半天才想到不久前在上海與〈新青年〉主編陳獨秀的一次難忘的會面:那次會面,陳獨秀慧眼識珠,不僅看出半農身上的銳氣,更看出他是個可造之才,北大正需要這樣的人,於是向不拘一格選人才的蔡元培先生大力推薦。就這樣,個藉藉無名的連中學都未畢業的鄉村青年,跨入了全國最高學府北大

北大這個全國最為顯赫的高等學府。同時執教的還有錢玄同周作人胡適等人。最初他教授詩歌、小說、文法概論和文典編纂法等。好在他國學功底並不遜於他人,又長寫作,閱讀廣泛,上課又認真準備,不久就站穩了腳跟,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很快人人都知道北大來了一個中學肄業的國文教授劉半農

新青年〉雜誌演「雙簧」:一個偶然的機會,醉心於通俗小說創作的劉半農在〈新青年〉雜誌上看到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大受震動,決定與舊文學決裂;投向新文學1918起,劉半農開始向〈新青年〉雜誌投稿,表達自己文學改革的願望。署名時斟酌再三,覺得自己以前用那種香艷媚俗的筆名「半儂」十分可恥,毅然去掉了偏旁,改為「半農」,以示與過去決裂19181月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應用文之教授〉一文時,正式署名「半農」,從此「半農」成了他正式的名字。

北大是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也是新文化思想的中心,進入北大後,半農變成了新文化運動的急先鋒。僅在〈新青年〉雜誌上寫寫文章,他覺得還不過癮,希望與復古派守舊派來一次徹底的對決。在上海時他曾進過劇團做過編劇,所以他首先想到了雙簧戲。覺得這是個十分理想的形式。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好友錢玄同錢玄同和他樣,也是個大炮筒子性格;曾經罵「桐緘鉅子」和「選學名家」為「桐城謬種」「選學妖孽」。由於兩人性情相近,在教授圈子裡向過從甚密,無話不談。劉半農提議兩人合演一曲雙簧戲,個扮演頑固的復古分子,封建文化的守舊者,一個粉演新文化的革命者。以記者身份對他進行逐駁斥。用這種雙簧戲的形式把正反兩個陣營的觀點都亮出來,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一開始,錢玄同覺得主意雖不錯,但手法有些不入流,不願參加。但劉半農堅持說,非常時期只有採取非常手段,才能達到目的。經他反覆動員,最後錢玄同才同意與他起演一出雙簧戲。

1918315日,〈新青年〉雜誌第四卷三號上,忽然發表了一篇寫給〈新青年〉雜誌編輯部的公開信《給新青年編者的一封信》。署名「王敬軒」。信是文言的,全信4000多字,不用新式標點,以一個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衛道者的形象,列數〈新青年〉和新運動的所有罪狀,極盡謾罵之能事事。而就在同期上,發表了另一篇以本社記者半農之名寫的觀點與之針鋒相對的文章〈復王敬軒書〉,全信洋洋萬餘言,對王敬軒的觀點逐一批駁。這一雙簧戲旗幟鮮明,在文壇引起強烈反響,不僅真的引來了「王敬軒」那樣的衛道士,如林琴南等人的發難,更多的卻引起了青年學子和進步人士的喝彩。魯迅對此也持肯定的態度。這一正一反兩篇文章同時出現,結果「舊式文人的丑算是出盡,新派則獲得壓倒性的輝煌勝利。」一些原來還在猶豫的人都開始傾向新文化了,連朱湘蘇雪林都說他們是看了這雙簧戲才變成新派的,可見雙簧戲影響之大。

發奮讀博士:

劉半農北大後,自知資歷淺,所以十分勤奮,講課很受學生歡迎,創作也十分活躍,但在北大這個學院派占統治地位的地方,像他這樣個連中學都沒有畢業的大學教授依然被一些人視為「下里巴人」,對他能否勝任教學工作常常表示懷疑。次在〈新青年〉編委組成人選上,胡適就直接提到了人選的學歷問題,這地劉半農無疑是一個很大的刺激。同時,劉半農上海灘染上的才子氣包括衣著打粉等作派也遭到一些人的詬病。魯迅後來在〈憶劉半農君〉中也指出:「那些人批評他的為人,是膚淺。」「但這些背後的批評,大約是很傷了半農的心,他的到法國留學,大半就為此。」人說憤怒出詩人,對於半農則是發奮讀博士。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劉半農考上了公費赴留學的資格。192027日攜夫人朱惠和女兒小蕙上海啟程,乘坐日本貨輪「貿茂丸」赴留學。

當時倫敦生活費昂貴,一家三口僅靠他一個人的薪水生活十分拮据。半年後,又生下一對龍鳳胎,半農因地取名,把「倫敦」一拆為二,男孩先生名育倫,女孩後生名育敦。家裡又多了兩張嘴,經濟壓力更大了,窮得連搖籃都買不起,只好把從國內帶去的柳條包拆成兩截,做成兩個簡易的搖籃。窮則思變,聽朋友說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書豐富,生活費用也比英國便宜,於是19216月全家遷居法國,轉入巴黎大學學習巴黎的生活費雖比倫敦便宜,但對個僅靠薪水養活五口之家的人來說也是非常不易。在給友人信中,劉半農這樣寫道:「我近來的情形,真是不得了!天天鬧的是斷炊!……留學費也欠了數月不……我身間有幾個錢,便買只麵包吃吃,沒了便算。」

半農出國那年,已經三十歲,帶著妻子女兒,在國外靠一個人的公費過日子,苦得不成樣子。戰後的歐洲十分蕭條,通貨膨脹,貨幣不停地貶值,那點可憐的公費到留學生手上,早就三錢不值兩錢楊步偉在自傳中,記述大家分手時,特地拍了一張全家福作為紀念,大家坐在地板上,都伸出手來,做出乞討狀,以記錄當時的窮困。劉半農女兒那時候只有十歲多一些,已經是在街上買便宜貨的好手,關於這一段生活的描寫,可惜在劉半農的文章中見不到。

半農倫敦後不久,於192094日創作了一首題為〈教我如何不想她〉的小詩。這首詩於1926年被同在倫敦留學的趙元任譜成歌曲,隨後在國內傳唱開來,流行至今。有人說,〈教我如何不想她〉是一首寫給女友的情歌。但更多的人認為,字在這裡代表的是中國,這首詩應該是半農在異國他鄉思鄉愛國的心聲。〈教我如何不想她〉之「她」字,也是劉半農所首創。漢字中之「他」本無男女之分,因此翻譯外國文學作品,或自行創作文學作品,均感不便。初時,人們以「伊」字作為女性之「他」,如魯迅早期小說《阿q正傳》、《祝福》等,均用「伊」字來代替女性之「他」。然而,「他」與「伊」為截然不同之二字,用起來仍有不少麻煩,劉半農考慮及此,反覆琢磨,乃首創「她」字以作女性之「他」,後來得到社會認可,「她」字到處通行,並載入了字典。

後來揚名於國內的許多大教授,當時在國外苦讀,都是苦得不堪回首。像陳寅恪,像徐悲鴻。談中國歷史的時候,常常會說當年紅軍爬雪山過草地不容易,其實中國的讀書人,也怪可憐的。好在歷史還是願意給人良好的回報。劉半農巴黎學的是「語音實驗」,這是一門全新的學科,多少含有一點高科技成分,起碼當時是這樣。中國的語音學研究方面,劉半農做出過極其突出的貢獻,而這種貢獻很容易默默無聞,很多人或許知道,劉半農發明了「它」和「她」這兩個常用字,但是對於語音的摸索和實驗,一般都不太明白。事實上,在這方面,他的研究卓有成效,還是在法國的時候,他就經巴黎大學語音學院院長提名,成為巴黎語音學會會員,他的博士論文《漢語字聲實驗錄》榮獲「康士坦丁·伏爾內語言學專獎」,是由《法國最高文藝學院公報》宣佈的。

法國學成歸國受到北大熱烈歡迎:

蔡元培的關心支持下成立了我國第一個語音實驗室。他制訂了一個宏大的計劃決定完成一中《四聲新譜》、一部《中國大字典》和一部《中國方言地圖》。

劉半農回國後的愛國主義表現是具體的,體現在他對中國西北文物的保護方面。而劉半農對於西北文物的接觸,應該始自留學歐洲時,大概也是受了蔡元培的影響。1920年至1921年,蔡元培歐美考察期間順便調查了各國所藏中國西北文物,正在倫敦學習的劉半農陪同蔡元培調查了英國探險家斯坦因所獲敦煌文物蔡元培1921510日的日記中記錄道:午前攜劉君半農、傅君孟真傅斯年往觀不列顛博物院,訪齊勒君,見示敦煌石室中所得古寫本。1921年夏,半農轉學到法國巴黎大學和法蘭西學院1925317日通過答辯後獲得法國國家文學博士學位,主考官中包括伯希和馬伯樂這兩位被我們稱為敦煌學家的漢學大師。半農巴黎學習期間,還利用業餘時間抄錄法國國家圖書館藏伯希和獲敦煌文獻104件,輯成中國敦煌學發展史上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敦煌掇瑣》,回國後於1925年出版。

1925年初,美國哈佛大學派遣華爾納率隊進行第二次敦煌考察,目的是將敦煌莫高窟一個西魏石窟(今編285)的壁畫全部剝離轉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沈兼士、馬叔平等教授為了監視並暗中阻撓美國人的活動,派陳萬里參加考察隊。考察隊西行後,沈兼士給即將回國的劉半農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及這件事,但並沒有說清楚。半農在到達上海前夕,從輪船上給好友周作人寫的一封信中發表意見說:若說我們中國人野蠻不開化,在這不能保存古物的一點上,卻正可以當之而無愧!離巴黎前得兼士來信,說有個美國人要到新疆開掘古物,北大也派陳萬里先生同去。當真!這已是中國學術界中破天荒的一件事了。但試問新疆是中國的土地,美國人豈能自由開掘!若換作美國土地上有什麼一宗古物發現了,我們中國人能不能去開掘?半農雖然不清楚北京大學陳萬里參加考察隊的內情,但他在信中說的話已反映出他堅決反對外國人到中國西北考古的態度。好在由於陳萬里等人的暗中阻止,哈佛大學的這次敦煌考察以失敗而告終。

監督文‧赫定

劉半農回國後繼續在北京大學當教授,從此也開始他保護西北文物的事業。1926年底,瑞典探險家文‧赫定來華與北京政府協商,想獲准去中國西北進行他的第五次中亞考察。劉半農等人聞訊後,立即組織起來,聯絡北京大學清華學校等在京十餘機構,於1927年春創建中國學術團體協會。〈中國學術團體協會章程〉中寫到:本會以保存國境內所有之材料為主旨,以古物、古跡、美術品及其他科學上之重要及罕有材料為範圍。考察史實,可以知道這個由北京學術界自發組織的社會團體所確定的近期目標是抵制文‧赫定的單獨考察。

中國學術團體協會成立後,立即委派骨幹劉半農翁文灝和馬叔平三人與文‧赫定接洽談判,反對他單獨去西北進行考察,力爭將這次考察置於中國學術團體協會的控制之下。在談判過程中,劉半農出力最多,按照徐炳昶在《徐旭生西遊日記》中的話說:這個時候,恰好有瑞典地理學大家斯文‧赫定博士想到我國西北部繼續他從前數次所作底考查,來商議合作辦法;我們的協會就派人同他交涉。折衝最多者為劉復博士。協商十餘次,乃於四月二十六日訂立合作辦法十九條。協會接受赫定博士的補助,組織西北科學考查團

根據1927426日在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簽訂的《中國學術團體協會為組織西北科學考查團事與瑞典斯文‧赫定博士訂定合作辦法》規定,西北科學考查團理事會監察並指揮該團進行的一切活動。隨後半農被任命為西北科學考查團理事會常務理事,即最高負責人,從1927年起遙控著考察團的進程,直到他去世為止。

控制安得思

1922年至1925年,由探險家安得思率領的美國自然史博物館中亞考察團在蒙古高原上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古生物學發掘,在世界上首次挖出了恐龍蛋1928412日,安得思又秘密率領第四次中亞考察團赴蒙古高原挖掘。就在他們考察期間,中國誕生了另外兩個保護古物的組織,即官方的古物保管委員會和非官方的文物維護會。古物保管委員會於19284月在南京成立,行使全國最高文物考古管理行政職能,聘劉半農19人為委員。文物維護會是19286系軍閥張作霖退出關外時劉半農等人在北京組織的一個臨時性文物保護組織,劉半農任主席。文物維護會首先於19288月向美國自然史博物館中亞考察團發難,他們一邊在北平的報刊上發動輿論攻勢,一邊函請察哈爾省政府在張家口扣留安得思的古物搜集品,迫使安得思與文物維護會談判。19289月,以馬叔平為主任委員、劉半農翁文灝為委員的古物保管委員會北平分會在北海團城設立,也加入到談判中來。雙方談判六周後,於19281020日達成《處置安得思先生一千九百二十八年在蒙古所採標本之辦法》,由安得思馬叔平劉半農在北平協和醫學校簽字生效,安得思被迫將一半搜集品留在了中國

19291月,安得思的代表去團城劉半農馬叔平翁文灝三人就組建第五次美國自然史博物館中亞考察團一事進行談判。劉半農等擬定出《中華民國教育部古物保管委員會與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中亞古生物考察團協定草案》,遭方拒絕。安得思返回美國後,四處著文講演,煽風點火,慫恿西方報紙批評中國古物保管委員會,想借助國際輿論迫使中國有關方面讓步。1929年夏,美國國務卿史汀生中國公使伍朝樞就此事在華盛頓進行協商,伍朝樞轉求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正廷王正廷等人頂不住外交壓力,竟也呼籲古物保管委員會放寬限制,甚至還親自到北平來勸說劉半農等人。王正廷的要求當然受到了古物保管委員會的抵制,最後是美國自然史博物館讓步,安得思馬叔平1930323日在團城簽署了協定草案,由方掌握了這次考察的控制權。

阻止雪鐵龍斯坦因

1929年,法國雪鐵龍汽車公司資助探險家哈特組建「雪鐵龍橫穿亞洲考察隊」,計劃分西、東兩隊同時並進,在中國新疆喀什噶爾會師後,在塔里木盆地進行大規模的考古學發掘。據哈特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上發表的《橫穿亞洲考察隊起程》一文中說:「巴黎吉美博物館館長哈金先生將指導我們的考古學研究,他希望能為將來更詳細的調查工作打好基礎,為的是調查敘利亞、伊拉克的古代遺址,特別是中國突厥斯坦(新疆省)的佛教寺廟遺址。他將沿著勒考克斯坦因文‧赫定安得思的足跡,揭示長期埋藏在中國沙漠之下的文明,提供新的事實和特徵。」可以肯定,假如這次考察計劃得逞,新疆文物難免再一次大浩劫。

為了徵得中國政府的同意,哈特1929年派遣卜安北平活動,並組建東隊。中國學術團體協會聞訊後立即與卜安接洽,雙方經過談判,商定在1930年以方控制的「一九學術考查團」旗號進行考察,因而簽訂了〈中國學術團體協會為組織一九學術考查團與國代表卜安訂定合作辦法〉。雪鐵龍橫穿亞洲考察隊實際上推遲到1931年才進行。

在這段空隙,國探險家斯坦因19304月底秘密潛入南京,從王正廷手中騙得一份旅行護照,準備繞過各文物保護組織,從印度中國西北進行他的第四次中亞考察。劉半農等古物保管委員會委員聞訊後,於521日、1227日兩次呈文國民政府,要求阻止斯坦因單獨考古,於1221日向資助斯坦因考察的哈佛大學大英博物院散發《關於奧萊爾‧斯坦因爵士在中國突厥斯坦新疆省進行考古學考察的聲明書》,最終導致斯坦因1931年被國民政府驅逐出境。

雪鐵龍橫穿亞洲考察隊東隊(中國仍稱「一九學術考查團」)1931517日離開張家口,61日便發生了卜安毆打方隊員郝景盛的惡性事件。隨後郝景盛等中國隊員憤而退出,折回北平後在《大公報》上披露卜安劣跡。包括劉半農在內的古物保管委員會遂在團城連續召開數次會議,決定請國民政府取消這次考察,並嚴懲卜安。在此期間,劉半農還於618日電請其餘中方隊員立即退出中法考察團。622日,法國駐華公使館參贊韓德威出面為卜安的行為辯解,憤怒的劉半農當日寫下《質問法使館參贊韓德威先生》一文,怒斥卜安。在舉國抗議聲中,國民政府於7月下旬宣佈取消考察,但在王正廷的要求下,不久又同意西隊從新疆入境。劉半農聞訊後感慨萬分,於87日寫了一篇題為《介紹黃種巡察團》的文章,對"國府又根據王外長的報告,將原議撤消,而許該隊的西來一部分通過中國"的做法表示抗議。最終,雪鐵龍橫穿亞洲考察隊沒有實現在塔里木盆地進行大規模考古發掘的計劃。

劉半農之去世

文‧赫定是第一位同意與中國學術界合作的西方探險家,並且在合作過程中平等對待中國科學家,最終贏得了劉半農和整個中國學術界對他的諒解,雙方的關係逐漸由相互敵視轉為相互尊敬。而劉半農的死,竟然也在一定程度上歸因於他對文‧赫定的尊敬

1935219日是斯文·赫定的七十大壽,瑞典皇家地理學會計劃出版紀念文集,向劉半農約稿。半農出於對斯文·赫定的尊敬,從19345月起就開始著手寫祝壽文章。據半農1934516日記載:「下午到研究所,白滌洲為余邀來輔大甘籍學生十數人,擬研究其聲調,備作為論文,以應瑞典地理人類學會之請,刊入赫定七十生辰紀念冊。」後來,半農決定再寫一篇有關北平綏遠沿線方言聲調的論文,為文‧赫定祝壽。為了寫這篇文章,半農1934619日攜白滌洲等助手離開北平,前往內蒙古等地實地調查方言音調和聲調。但在考察途中,半農遭到昆蟲的叮咬,不幸傳染上致命的回歸熱。他於1934710日抱病提前返回北平後,又被庸醫誤診,714日才入北平協和醫院,當日下午便與世長辭,年僅44歲。半農去世後,文‧赫定曾專程前往家弔唁,將西北科學考查團的紀念郵票贈送給遺屬,以示紀念。19355月,友人與家人將他和其弟劉天華的木棺安葬在香山玉皇頂的南崗木蘭坨

就在半農去世的兩個多月前,他還盤算著將來去敦煌從事考古工作。在1934423日日記中寫道:「晚,馬叔平甘肅省政府委員張君於東興樓,招往作陪。張言,敦煌石窟已發者首二窟,尚有第三窟埋土中,候時局稍安,省政府擬設法開發,欲得北平學術界合作。余言此事果成,余雖事忙,亦必抽暇一往。」可惜天不假年。

半農身為名作家名教授,許多報紙都以能刊登他的作品為榮。一次,老友成捨吾見面時抱怨他很久不給他的報刊寫文章。半農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我寫的都是罵人的,你敢登嗎?成捨吾說,只要你敢寫我就敢登。劉半農就真的寫了一篇諷刺考試院院長戴傳賢的文章〈南無阿彌陀佛戴傳賢〉,文章諷刺戴傳賢只念佛不做事。〈世界日報〉收到就發了,戴傳賢看到後大為光火,他不敢拿半農出氣,只好拿報紙開刀,結果報停刊3天。

半農去世前最「出格」的舉動,就是採訪名妓賽金花。堂堂的北大名教授去採訪個名聲不佳的妓女,這樣的事情也只有半農做得出來。早在幾年前,半農就從報上瞭解了有關賽金花事跡,但眾說紛紜,蒙在她身上的迷霧一直讓人不辨真假,有人把她說成「民族英雄」,有人認為她就是一個出賣肉體和靈魂的妓女。劉半農覺得她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傳奇人物,應該趁她活著的調查清楚,揭開事情真相。於是便帶著自己的得意門生商鴻逵前御評居仁裡的「江西寓」親自採訪。風燭殘年的賽金花沒有想到大名鼎鼎的半農會來採訪她這樣的人,非常激動,決定接受採訪,公開講述自己的生平事跡。通過多次採訪,結合研究歷史,半農基本拂去了蒙在她身上的歷史迷霧。半農採訪名妓賽金花的事件再次引起了轟動,賽金花一時又成了社會熱門話題。投桃報李,劉半農去世後,賽金花一襲黑衣專門前往追悼,一時傳為奇談。半農去世後,《賽金花本事》才由他的學生商鴻逵整理出版。這是半農採訪晚年賽金花後所寫的傳記最具史料價值。通過這些文獻資料,作者努力在紅粉褪去之後,還原賽金花的本真面貌。

父親劉半農的最後歲月(摘自劉小惠父親劉半農》一書)

1934年的夏天,父親打算利用暑假去內蒙古山西一帶考察方言和民間習俗。此時,父親在健康方面並沒有什麼不祥的預兆。唯一的跡象是他因為工作忙碌,社會活動多,勞累過度,又得不到充分休息,有些心臟衰弱的症狀,容易疲勞緊張。這次旅行,他要去百靈廟包頭歸綏、山西大同張家口一帶,跨越三個省,而這些地方都在西北地區,不僅荒涼且人煙稀少,交通和生活條件都比較差,我們擔心父親的身體承受不了那樣的艱苦旅行。三叔也勸父親放棄這個打算。可是自從二叔去世以後,父親一天比一天加緊工作,他似乎預感到生命的短暫,想抓緊時間把一切做完。當時父親的信心很足,說要好好利用這個暑假做點事情,再說有年輕的同事和學生們結伴同行,可以克服各種困難。父親執意要去西北考察,母親和我們也就不再阻攔。臨行前,聽說那一帶有各式各樣的傳染病,輔仁大學的一位化學研究生曾勸父親,在出發之前先打兩次預防針以保安全。可父親並不在意,說他沒有打預防針的習慣。我聽說張家口是出馬的地方,便要求父親買一匹馬回來,他也不加考慮地答應了。父親啟程的那一天是619日。一清早,我們就伴送他到西直門外的火車站,同行的還有白滌洲、沈仲章5位先生。就這樣,父親興致勃勃地和伙伴們一起離開了北京。我們希望他們考察成功早日歸來。

父親原定的考察計劃是一個月左右的時間,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三個星期以後,我們就接到了緊急通知,說就在一兩天內,父親將提前回北京。「父親要回來了!」這個消息使我們又喜又驚。710日那天天氣很好,母親一清早就把我們叫醒了。大家高興地去西直門車站迎接父親。

父親所乘的火車終于到站了。我們爭著要上去擁抱,父親卻阻止我們靠近他,並且無可奈何地說:「我病了,怕要傳染給你們呢!」他的同事和學生們也圍上來阻止我們說:「老師病了,不要太靠近他。」父親與我們分別才三星期,卻顯得蒼老多了,臉色有些枯黃灰暗,然而,當時我們沒有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仍然像平時一樣和他親近。

父親回到家後,我們沒有發現他有什麼異常現象,只是覺得父親的情緒有些急躁不安,不時地要換地方坐。父親急于想講述他這次出外的經過,母親勸他去上床休息他也不肯。父親說他在德王的蒙古包中過了一夜,那裡盡管布置得富麗豪華,卻居然發現了臭蟲,晚上,他又被蚊子叮咬,竟至徹夜難眠。其他人卻沒有這個反應,都睡得很熟。還有一次,父親與同伴在一座廟裡過夜,同樣被臭蟲和蚊子咬得不能安睡。他在蒙目龍之中,竟調侃地說那裡就像「靈停中堂」。母親聽了這些話非常吃驚,不許父親再講下去,趕緊讓他去休息。

後來母親發覺父親的呼吸有點困難,就打電話給家庭醫生,可是他正好休假去了,于是母親改請了一位住在附近的中醫,據說他在當時的北京還頗有名氣。這位醫生不到半小時就來了。誰知這位醫生既迂且俗,借著看病的機會,竟大攀起社會關系來,說什麼「先生是名人啊,早當認識……以後當常登門請教啊……」,搞得父親頭腦發脹,心煩意亂起來。然而這位所謂的「名醫」,竟講不出父親得的是什麼病,只說可能是重感冒,他留下一張藥方就匆匆地走了。由于沒有針對病因診斷,父親服了中藥,並未見效,病情反而加劇了。

第二天,父親的體溫繼續上升,臉上淌著汗,但是精神還不錯。他時而躺在床上時而靠在沙發上,時而又躺在帆布躺椅上,好像無論怎樣都不能使他舒服一些。晚上母親和弟弟妹妹去了三叔家,父親讓我陪伴他。平時父親生病,從來不要人照顧,這次突然一反往常,我心裡隱隱地有一種預感:父親這次病得不輕。我坐在父親床前,怕燈光太亮會刺激父親,就把燈滅了。父親安靜地躺在床上,我傾聽著他平靜緩慢的呼吸,緊張的心情才慢慢地松弛下來。沒有想到這是我和父親在一起的最後一個夜晚。

父親的病情繼續惡化,雖然我們接二連三請了好幾位醫生來給父親看病,但是他們都查不出病因,也找不到合適的治療方法。正在這時,父親的好友胡適之前來探望,他見了父親的病情,立即建議去協和醫院急救,並當即和協和醫院通了電話,接著便和我們一起把父親送進醫院。協和醫院的醫生開始為他消毒、注射和服藥。在消毒換洗衣服的過程中,父親不停地嚷著:「我受不了啦!」想必父親此時已經病重,任何小動作都足以引起他的痛楚。我們都被護士從病房裡趕了出來,就這樣,我無可奈何地離開了父親。想不到,這一次父親與我們永別了!

我們懷著沉重的心情回到家裡,心中苦澀難受。此時,所見的一切都仿佛顯得那樣的了無生趣,想到父親的病痛,我的心都要碎了。由于極度的緊張和疲勞,我躺在床上模模糊糊地睡著了。在夢中,我看到父親和平時一樣健康,他站在我的面前,並問我暑假裡是否翻譯了法文,有沒有什麼生字。不料就在這時,我忽然被妹妹叫醒,她打斷了我和父親在夢中的談話,使我很生氣。妹妹告訴我醫院來了電話,叫我們家屬立刻都去醫院。聽了這話,我心裡害怕極了,全身瑟瑟地顫抖著,預感大禍即將臨頭。

當我們趕到醫院病房時,只見護士們正在把父親抬上擔架,要把他送走。「這是怎麼一回事啊!」我大聲地驚叫起來。我立刻想起在敦厚裡居住時看到護士把死去的病人送進太平間的一幕。「這難道是我父親的情況嗎?」我一面嗚咽一面希望他們不是把父親送去太平間。不管怎樣,我用力向父親扑去,但是父親已經沒有反應了,我在他的臉上看到了兩行淚痕,似乎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父親曾經流過淚。

「我的爸爸沒有死啊!你們看!他還在流眼淚哩!」我在父親身旁大聲哭叫著。母親由于悲傷過度,當時就暈倒了。我們被醫院裡的人催促著離開了病房。

我們懷著極度悲痛的心情走到醫院大門口,遇見一位面熟的青年,他就是輔仁大學的藥劑師,他激動地說:「我送藥來了!這就是盤尼西林,是我們自己製造的!我剛才來過了,向他們介紹,但他們不肯用我們的藥,說是外面來的藥靠不住,一定要家屬同意才可以用。現在你們來了,我們可以去試一試。」他還說,「我這藥,是專門克制螺旋菌的針劑,希望他們能考慮使用。」他的話,使我們更加傷心,我忍不住流著淚大聲喊道:「太晚了!他們已把我父親送進太平間了!」

1934714,是一個我們全家永遠難忘的日子。就在這一天,我們親愛的父親因患回歸熱症,並因心力衰竭在和病魔頑強搏鬥5天以後,終于離開了我們。由于天氣炎熱,醫院再三催促趕快辦理後事。但是母親身體不好,我們姐弟三人又尚未成年,所以有關喪事的一切事宜都是由鄭穎蓀伯伯操辦的。

父親逝世以後,北京大學的師生為他舉行了前所未有的隆重葬禮。1934716日,父親的靈柩移厝北京西城北海後的嘉興寺內。移靈那天,送靈的學生舉著蔡元培先生親筆寫的「國立北京大學教授劉彳復博士之銘旌」,父親的靈車上覆蓋著北京大學的三色校旗,表達了北京大學全體師生對他的深深敬意。當靈車經過北京大學一院時,曾停留片刻,由校長蔣夢麟先生率領北大師生員工,向父親告別,並進行了路祭,情景感人。那天前來送殯的除蔣夢麟校長,還有楊仲子馬幼漁胡適等父親生前好友和同事多人。

1935529日,父親的靈柩安葬在北京西郊香山玉皇頂大木柁。這裡原來是中法大學的公墓,為感謝父親在學術上的貢獻,並且紀念父親曾在中法大學任教,中法大學捐贈了這塊土地作為父親的墓地。墓地位于坡頂,約有60平方米,周圍群山環繞,樹木濃郁。19471月,母親也永遠離開了我們,在和父親離別13年之後,她和父親終于一起長眠在風景如畫的香山頂上。父母親的結合雖然是由于父母作主的舊式婚姻造成的,但是他們感情真摯,相濡以沫,共同經歷了多年的風風雨雨。我想若是真有另外一個世界的話,他們仍舊會相依相伴,永不分離。

真的猛士劉半農

當今,人們重視文憑如同病人重視藥罐子,如果一個人想憑初中學歷擔任大名鼎鼎的北京大學的教授,估計人們會視之為異想天開。但倒溯八十年,這卻是真事,劉半農先生就是這個當事人。他不只僅以初中學歷就開始擔任北大教授,而且在他短促的一生中,成為中國新文化事業多個領域的開創者和領路人

他是現代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參與者、著名新詩人、小説家、翻譯家、雜文家、中國民歌收集和創作的主要倡導者和實踐者、中國現代實驗語言學的開創者之一、中國文物保護專家,乃至是著名攝影家和攝影理論家。劉半農一生在他涉足的眾多領域內都成就斐然,而且人際交往繁雜,本文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以漫畫的方式,掛一漏萬地描繪劉半農先生敢作敢為的猛士的一面。

文壇的初生牛犢

劉半農18911934年)1891527日出生於江蘇江陰(今無錫),一個清貧的教書先生家裏,小名壽彭(意為壽比彭祖),後改名,初字半儂,時用瓣,後改字半農,以字行,號曲庵,筆名有寒星等,曾用過化名范奴冬女士。劉半農後面有弟劉壽椿,即後來中國著名民樂家、號稱二胡之父劉天華。又有弟壽慈,即為後來的著名民樂家劉北茂。兄弟三人成名後,時人冠以劉氏三傑的稱號。

劉半農11歲到江陰縣他父親劉寶珊和楊繩武等人創辦的翰墨林小學就讀,這是一家向中國新式教育過渡時期的學校,故特別重視中國傳統經典學習之外,還特別重視文教育。劉半農聰明好學,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國文、英語尤其出眾,這兩項特長是他一生事業的根基。在這裡,他為當時的教材沒有句讀而奇怪,竟寫下了狗屁連天其中固有點,一語千金難道沒得麼? 的對聯,語雖鄙俚,但既暗合了他日後事業的重要方向,也初步展露了他敢於挑戰傳統的性格。190711月,劉半農江陰考生第一名的成績入讀新辦的常州府中學堂,在這裡,劉半農受到了初步的科學教育,相信這為他日後能夠研究實驗語言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這所中學裏,劉半農學習上依然鋒芒畢露,剛入常州府中學堂第一年,劉半農每次考試幾乎都名列第一,被學校列入最優等。一時聲名大噪。劉的中學同學錢穆晚年回憶説:不三月,壽彭連中三元,同學爭以一識劉壽彭為榮。就這樣,劉半農才子的名聲一下子傳開了。在學業出眾的同時,劉半農也充分顯示了他博學多才的一面,課餘,他愛好繪畫,又迷戀攝影,從那時起,後一愛好伴隨了他的一生。

1910年夏初,劉半農母親病危,根據當時的習慣,為了衝喜,他和朱惠女士倉促結婚。雖然這並沒有挽救回母親的生命,但朱惠卻成為他一生最忠實的伴侶。雖然結合匆忙,但據説劉半農對這樁婚姻本來就很滿意,原因是他違逆當時的婚俗,曾在婚前偷偷去看過未婚妻。朱惠面白貌美,劉半農相當滿意,為此在婚前他就很心疼地讓丈母娘家給未婚妻放腳。在婚姻上的一系列舉動,充分顯示了青年時代的劉半農拋棄傳統糟粕的勇氣和決心。一個猛士的風格已經初露端倪。

常州府學堂畢業前一年,出於對學校保守的教育體制的不滿和失望,劉半農做出了個驚世駭俗的決定,放棄到手的大好前程,毅然從學校退學。劉半農的退學在家鄉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不僅父親大為震驚,家鄉人也議論紛紛。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次年,孫中山就任民國大總統。年僅22歲的劉半農在革命浪潮的鼓舞下,一時雄心勃發,以為斗大金印唾手可得,決心離家做革命黨,他夢想著或許還可以做一個都督吶!誰知他這一腳踏出,沒成為都督,倒在文壇上成就了好大的聲名。

劉半農隻身到了清江,先是在一位軍官手下做文案,然而不久,袁世凱奪權,失望的劉半農只好轉頭到上海闖世界。初到上海,他做過短期雜工,又做過開明劇社編輯,最後在徐半梅的介紹下,到中華書局編輯部做編譯員。

191310月,劉半農在《時事新報雜俎》上發表了一篇百字小説《秋聲》,揭露辮帥張勳鎮壓二次革命,荼毒地方百姓的罪行,榮獲該報專欄懸賞的一等獎。從此,他一發而不可收。在上海五年時間裏,劉半農半儂等筆名發表翻譯及創作小説竟達40多部,累計百萬餘字,成為享譽國內的著名作家和翻譯家。劉半農的這些作品大多發表在《時事新報》、《小説月報》、《小説海》和《禮拜六》等後來被劉半農本人譏為鴛鴦蝴蝶派的刊物上,並且與鴛鴦蝴蝶派的代表人物包天笑張恨水嚴獨鶴程小青周瘦鵑等交往甚密。為此,不少人認為劉半農鴛鴦蝴蝶派。然而,對劉半農這一時期的作品稍加考察,就可發現他與鴛鴦蝴蝶派有著明顯的區別。眾所週知,鴛鴦蝴蝶派是指這派作家慣於用文言文描寫才子佳人、風花雪月之類的哀情小説。卅六鴛鴦同命鳥,一雙蝴蝶可憐蟲,是這派作家筆下的永恒主題。但是,劉半農卻很少涉及這類題材。從翻譯的作品來看,劉半農最早翻譯的是英國狄更斯的《倫敦之質肆》、俄國列夫托爾斯泰的《此何故耶》、丹麥安徒生的《皇帝之新衣》,並將此改寫小説《洋迷小影》。接著介紹俄國屠格涅夫的作品,包括《乞食之兄》等四篇散文,這是我國對屠格涅夫散文詩的最早翻譯。還有日本德富蘆花的《憫彼孤子》、美國華盛頓歐文的《暮寺鐘聲》以及希臘擬曲《歐陸縱橫秘史》等。難能可貴的是,19165月,劉半農翻譯了高爾基的《二十六人》,這是高爾基的作品首次被介紹到中國。他還和他人合譯過《福爾摩斯偵探案全集》。劉半農的翻譯,大多是具有進步意義的世界名著,這些作品顯然和鴛鴦蝴蝶派的風格取向迥異。它對開拓國人視野、吸收外國文化、針砭時政、討伐封建腐朽、啟迪民眾智慧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范煙橋在《民國舊派小説史略》中曾提及劉半農翻譯的《乾隆英使覲見記》,寫清朝的閉關自守時期,國人如何委曲求全,想窺探門戶,乘隙而入,在禮節上起了不小的爭執,結果還是使勉強服從,保持了中國的尊嚴。這和鴉片戰爭以來,滿清王室的懼外媚外的狼狽相對照,很有意義

劉半農創作的小説與鴛鴦蝴蝶派小説也有明顯區別,它主要體現在思想內容上。他寫的《稗史罪言》小説,就深刻揭示了當時官遇老百姓勝,老百姓畏官也;洋鬼子遇官勝,官畏洋鬼子也;老百姓遇洋鬼子勝,洋鬼子畏老百姓之毀教也的階級關係和社會現實。他的《催租叟》,在揭露階級對立、描寫勞苦大眾等方面成就更為顯著。小説通過巧妙的安排和強烈的對比,狠狠鞭笞了為富不仁者,熱情謳歌了勞苦的工人形象。還有描寫一群巴兒狗舐洋大人臭屁股的《奴才》、在上海灘沉浮的《可憐之少年》以及《歇浦陸沉記》等。這些詛咒舊社會昏庸黑暗,同情勞苦大眾的作品,在鴛鴦蝴蝶派作家中罕有先例。

新文化運動的闖將

上海期間,劉半農除了在文學上收穫頗豐外,最重要的是結識了一批對他日後的發展方向影響深刻的人物,其中最為重要的有陳獨秀周樹人魯迅)、周作人兄弟等。

1916年,中華書局發生財務危機,劉半農不得不辭去編輯職務,另謀生路。而在此前的1915年,陳獨秀創辦了《青年雜誌》,次年改名為《新青年》,該雜誌主張文學革命,不唯劇烈攻擊舊文學,也倡導文學革命。陳獨秀在為雜誌招兵買馬期間,邀請活躍于上海文壇的劉半農加盟。劉半農雖混跡于舊派文人,但他的作品風格決定了他自然親和陳獨秀的主張,於是劉半農很爽快地響應了陳獨秀的號召。從此,《新青年》每期必登氏的譯稿,二人遂成至交。不久,陳獨秀蔡元培邀請,前往北京大學擔任文學院院長。

1917年夏,劉半農上海返回江陰,一方面在家中賦閒,一方面思考著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由於沒有固定收入,經常窮得揭不開鍋。就在一家人貧困潦倒的時候,劉半農忽然接到了一封北京大學蔡元培校長寄來的聘書,聘請他擔任北京大學預科國文教授。個連中學都沒有畢業的人突然接到這個知名高等學府的聘書,他簡直難以相信。只有弟弟劉天華不懷疑,他一向佩服哥哥的才華,相信以哥哥的天資早晚會出人頭地,做出一番大事。開始劉半農怎麼也想不明白為什麼這樣一步登天的好事會落到他的頭上;最後他想起了與陳獨秀的交往,意識到這好事都是那樁交往的結果。

事實也是如此,陳獨秀慧眼識珠,不僅看出劉半農身上的銳氣,更看出他是個可造之才,北大需要這樣的人,於是向不拘一格選人才的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作了大力推薦。就這樣,個連中學都未畢業的文學青年鯉魚躍龍門,隨著一紙聘書,跨入了知名學府北京大學。同時執教的還有錢玄同周作人胡適等人。最初,劉半農教授他擅長的詩歌、小説、文法概論和文典編纂法等。雖然連中學都沒有畢業,但他國學功底並不遜色,而且又長于寫作,閱讀廣泛,上課認真準備,不久就站穩了腳跟,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很快人人都知道北大來了一個中學肄業的國文教授劉半農

正是在北大任教期間,劉半農成長為新文化運動的闖將。一個偶然的機會,醉心於通俗小説創作的劉半農在《新青年》雜誌上看到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大受震動,從1918起,劉半農又開始向《新青年》雜誌投稿,表達自己文學改革的願望。署名時斟酌再三,覺得自己以前用那種香艷媚俗的筆名半儂十分可恥,毅然去掉了偏旁,改為半農,以示與過去決裂。19181月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應用文之教授》一文時,正式署名半農,從此半農成了他正式的名字。

在宣傳文化革命、反對封建復古主義的鬥爭中,他衝鋒陷陣,寫了不少文章,其中影響較大的有《我之文學改良觀》等;在新詩理論和創作實踐上,寫了文藝論著《詩與小説精神上之革新》,創作了新詩《相隔一層紙》、《學徒苦》、《鐵匠》、《敲冰》等。然而劉半農覺得僅在《新青年》雜誌上寫寫文章,他覺得還不過癮,他希望與復古派守舊派來一次徹底的決裂,給他們迎頭痛擊。這就導出了劉半農、錢玄同的演雙簧攻擊舊文學的著名故事。

在上海時劉半農曾在開明劇社做過編劇,所以他首先想到了雙簧戲。覺得這是一個十分理想的形式。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好友錢玄同。錢玄同雖是國學大師章太炎的門生,舊學根底深厚,但他十分討厭舊文學的做派和風格,曾經罵他們為桐城謬種選學妖孽。由於兩人性情相近,在教授圈子裏一向過從甚密,無話不談。劉半農提議兩人合演一曲雙簧戲,個扮演頑固的復古分子,封建文化的守舊者,一個扮演新文化的革命者。以記者身份對他進行逐一駁斥。用這種雙簧戲的形式把正反兩個陣營的觀點都亮出來,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一開始,錢玄同覺得主意雖不錯,但手法有些不入流,不願參加。但劉半農堅持説,非常時期只有採取非常手段,才能達到目的。經他反覆動員,最後錢玄同才同意與他一起演一齣雙簧戲。1918315日,《新青年》雜誌第四卷三號上,忽然發表了一篇寫給《新青年》雜誌編輯部的公開信《給編者的一封信》。署名王敬軒。信為文言寫就,全信4000多字,不用新式標點,以一個封建思想和封建文化衛道者的形象,列數《新青年》和新運動的所有罪狀,極盡謾罵之能事。而就在同一期上,發表了另一篇以本社記者半農之名寫的觀點與之針鋒相對的文章《復王敬軒書》,全信洋洋萬餘言,對王敬軒的觀點逐一批駁。這一雙簧戲旗幟鮮明,在文壇引起強烈反響,不僅真的引來了王敬軒那樣的衛道士如林琴南等人的發難,更多地卻引起了青年學子和進步人士的喝彩。魯迅對此也持肯定的態度。這一正一反兩篇文章同時出現,結果舊式文人的醜算是出盡,新派則獲得壓倒性的輝煌勝利。一些原來還在猶豫的人都開始傾向新文化了,連朱湘和蘇雪林都説他們是看了這雙簧戲才變成新派的,可見雙簧戲影響之大。

劉半農導演的這出雙簧戲已經成為現代文學史上一個富有戲劇性的插曲,也凸顯了劉半農對新文化的貢獻。蘇雪林曾評價説:(劉半農)雖不足與陳(獨秀)、胡(適)方駕,卻可與二周(魯迅、周作人)並驅。事實上,他對新文學所盡的氣力,比之魯迅兄弟只有多,不會少。作為新青年的健將,劉半農對新文學的貢獻很大,但説他超越魯迅兄弟的評價未免過譽。但魯迅本人也不否認劉半農對新文化運動的貢獻,他説:(劉半農)是《新青年》裏的一個戰士,他活潑,勇敢,很打了幾次大仗。(《憶劉半農君》)

中國民歌、俗曲收集與創作的領路人

劉半農的後半生和民歌的收集、創作有不解之緣,他之所以走上這條路,和他的出身以及投身於新文化運動關係密切。劉氏出身貧寒,熟悉並同情鄉土;而新文化運動在理論上拋棄了傳統文人的矯揉造作和兒女情長的題材,但是要拿出實在的業績證明它更出色,方可征服人心。這創作的源頭活水哪找?顯然,為士大夫和小資們不熟悉乃至蔑視的民間文化是最佳選擇。劉半農不只是一個勇猛的戰士,還是一個敏銳的戰士。由此,他開創了民歌、俗曲收集、整理與創作的輝煌事業。在1918年所作的《中國之下等小説》的演講中,劉半農即肯定了鼓詞、寶卷、唱本等民間文藝、通俗文藝的價值,要求描寫民眾生活、吸取民間文藝和通俗文藝的營養,創造平民文藝。在1927年發表的《國外民歌譯》自序中,劉半農説他之所以喜愛民歌,是因為他愛闊大,不愛纖細,愛樸實,不愛雕琢,愛爽快,不受膩滯,愛雋趣的風神,不愛笨頭笨腦的死做的氣質所決定的。他認為歌謠是最純潔的文學,是自然的天籟,是被廟堂士大夫污染最少的文學,又認為:歌謠之構成,是信口湊合的,不是精心結構的。這樣,民歌便於自由抒發情感,而這正是文學上最重要的一個要素

四聲試驗錄裏的江陰話四聲

19181月底的一天,劉半農對北大國文系主任沈尹默説:歌謠中也有很好的文章,我們何妨徵集一下呢?”沈尹默表示贊同。第二天,劉半農就將擬好的章程交給北大校長蔡元培,蔡元培批交文牘處,21日的《北大月刊》發佈了劉半農草擬的《北京大學徵集全國近世歌謠簡章》,引起強烈反響。中國徵集歌謠的事業,從此開場了。歌謠學運動的興起,使全國許多報刊也注意起民歌來。隨後,相繼出現了顧頡剛、鐘敬文、魏建功等早期民間文藝學者蒐集和研究民間文藝的大批成果。1919年,劉半農親自採集《江陰船歌》二十首。1925年,又到江陰採集到民歌數十首。1928年,劉半農任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民間文藝組主任時,曾提出對歌謠俗曲、傳説故事、諺語謎語、切口語、叫賣聲的研究計劃。以後,又率領李家瑞等人收集整理俗曲,于1932年出版了《中國俗曲總目稿》,收錄了十一省區的六千多種俗曲曲目。由此,劉半農成為中國新文化運動時期最早倡導民間文藝,親自蒐集民間歌謠的重要代表人物,既崇活語,首集歌謠,中國近代採錄民眾文藝之風,自先生(劉半農)開之。(魏建功語)

劉半農除撰寫文章讚美民間歌謠外,還親自蒐集民歌,又不斷利用方言和民歌體來創作新詩。1919年,他嘗試著用江陰方言寫擬兒歌1920年,他又以江陰方言和四句頭山歌的聲調寫擬民歌1924年,以北京方言寫擬擬曲。在1925年出版的《瓦釜集》中,收入了作者創作的民本詩作二十二首和收集的民歌十九首。劉半農非常尊重和喜愛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文藝形式,充分肯定了民歌中存在自生命力和可以利用的東西,想以此來發展新詩。在《瓦釜》序言中説:集名叫做《瓦釜》,是因為我覺得中國的黃鐘,實在太多了……因此我現在做這傻事:要試驗一下,能不能盡我的力,把數千年來受盡侮辱和蔑視,打在地獄底裏而沒有呻吟的機會的瓦釜的聲音,表現出一部分來。因該集,劉半農被趙景深譽為中國的羅伯特彭斯。後又有《揚鞭集》。劉半農的新詩和擬民歌、擬兒歌等,不只是在語言上更通俗更近口語化,在形式和風俗上,也更多地吸取了民間口頭文學和群眾創作的乳汁,作為他自己作品的血肉和生命了。魏建功評論説:民歌格調而為詩人採取者,(劉半農)清季黃遵憲以後第一人也。而渠門則説:你是在中國文學上用方言俚調作詩歌的第一人,同時也是第一個成功者。你在陰方言與四句頭山歌調兩重限制之下,而能很自如的寫一些使人心動的情歌,使人苦笑的滑稽歌,使人不忍卒讀的女工歌,使人瀟然神往的車夜水歌,你的頗大的文藝天才,使我不得不承認是一個詩人。

劉半農對民歌、俗曲的收集整理成績斐然,那麼他的新文學創作的特點和面貌到底如何呢?筆者不是文藝鑒賞家,這裡用著名文學家沈從文相對集中而精幹的評價來一探他的成績。他(劉半農)有長處,為中國十年來新文學作了一個最好的試驗,是他用江陰方言,寫那種方言山歌。用並不普遍的文字,並不普遍的組織,唱那為一切成人所能領會的山歌,他的成就是空前的。一個中國長江中下游農村培養而長大的靈魂,為官能的放肆而興起的慾望,用微見憂鬱卻仍然極其健康的調子,唱出他的愛憎,混合原始民族的單純與近代人的狡獪,按歌謠平靜從容的節拍,歌熱情鬱怫的心緒,劉半農寫的山歌,比他其餘的詩歌美麗多了。沈從文認為劉半農的新文化創作數歌謠出色,他凈化了俚俗與猥褻,而內涵深遠;對復韻與疊字的巧妙措置,則顯示了劉氏純熟的寫作技巧。

不過,對現代人來説更熟悉的是另外一首詩歌。此即劉半農在旅歐期間創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歌謠)就是在劉半農在19209月旅歐期間寫成的。歌詞為:天上飄著些微雲,地上吹著些微風。/啊!微風吹動了我頭髮,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戀愛著海洋,海洋戀愛著月光。/啊!這般蜜也似的銀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魚兒慢慢遊。/啊!燕子你説些什麼話,教我如何不想她?/枯樹在冷風裏搖,野火在暮色中燒。/啊!西天還有些兒殘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筆者之所以採錄本詩全文,則是為了彰顯劉半農的另一個勇敢的舉動。據説,詩中的,屬中國文字的首創,以前漢字中沒有字。如果屬實,則此功績只能歸於劉半農;至少,現代大規模採用字,則肯定是劉半農對現代漢語的偉大貢獻。實際上,現代人如果知道劉半農這個名字,多半也是聽説過這首歌謠。原來該詩寫成後,經趙元任譜曲後,當時廣為流傳。和這首詩歌相關的一則逸聞也很有名,據説,因為該歌謠,19343月劉半農出席一次音樂會,李抱忱演唱了該曲,得到滿堂彩。歌者隨後熱情地介紹説歌詞的作者也在場,劉半農被迫登場,就在這時,他聽到一位女士悄悄地説:原來是這樣一個老頭兒!劉半農因此特地寫了一首打油詩:教我如何不想他?請進門來喝杯茶。原來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在中國民歌的採集、整理和大膽創新上,劉半農無愧為文化的猛士。

中國實驗語音學的領路人

以上諸節,僅僅顯示了劉半農作為文人的一面,按當今標準,他在北大的成績作為知名教授已經是綽綽有餘;但在當時,這還是不夠的,必須在專深的學術做出成就才能配得上北大的榮耀。劉半農以初中學歷執教北大,學生心服,但擁有洋博士學位的學究們還是不以為然。劉半農的學問一向被當時的文化巨人們視之為,更過分的是,他引領新文化運動的戰友胡適博士(據學者研究,胡適當時還沒有取得博士學位,顯然有冒替之嫌)竟然在次《新青年》編委組成人選討論會上,就直接提到了人選的學歷問題。這些評價和刁難顯然刺痛著劉半農敏感的心靈,或者説,至少是一個重要原因,促成了劉半農出洋攻讀博士學位。

19202月,劉半農以北大教授身份受教育部派遣攜妻帶女赴歐學習,劉半農計劃利用擅長的音韻學,選擇實驗語音學作為主攻方向。他們先抵達英國倫敦,然而戰後倫敦的物價騰涌,加上到英國半年後,夫人又生下一對龍鳳胎,劉半農因地取名,把倫敦一拆為二,男孩先生名育倫,女孩後生名育敦。家裏又多了兩張嘴,經濟壓力更大了,窮則思變,聽朋友説法國國家圖書館藏書豐富,生活費用也比英國便宜,於是19216月全家遷居法國,轉入巴黎大學學習。巴黎的生活費雖比倫敦便宜,但對個僅靠薪水養活五口之家的人來説也是非常不易。在給友人信中,劉半農這樣寫道:我近來的情形,真是不得了!天天鬧的是斷炊!……留學費也欠了葉月不發……我身間有幾個蘇,便買只麵包吃吃,沒了便算。

儘管如此,劉半農並沒有退縮,在夫人艱苦持家的支援下,他堅韌地堅持著他的學業理想。這年9月,他即寫成《創設中國語音學實驗室的計劃書》,寄送給蔡元培校長。按北大規定,出國留學人員要寫日記,按月交北大備查。但劉半農認為寫日記瑣屑,無關學問,因此他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著書立説上。幾年間,他著成《四聲實驗錄》、《漢詩聲調實驗錄》和《語音學綱要》等重要學術作品。這些著作和他要提交的博士論文《漢語字聲調實驗錄提要》密切相關。此外,他還曾花了半年的時間,一頭扎進巴黎國家圖書館,抄錄該館所藏的我國敦煌的珍貴史料。

經過多年的刻苦攻讀,1925317日,劉半農在法國巴黎大學博士堂參加了國家博士考試。法國的博士學位分兩種,一種是國家博士學位,難考;另一種是非國家博士學位,相對好獲得多。法國國家博士學位考試簡直是一場折磨,劉半農邀請了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夫婦參加他的答辯,答辯委員會的考官則由世界級漢學家伯希和、梅耶等頂級教授組成。經過6個多小時的馬拉松式問答,劉半農成功通過答辯,獲得了法國國家博士學位。而他的博士論文《漢語字聲實驗錄》還榮獲了康士坦丁?伏爾內語言學專獎,這是由《法國最高文藝學院公報》宣佈的。

頭頂貨真價實洋博士學位的劉半農從此可以挺直腰桿進行他的新文化研究和創作了。實際上,他在新文學方面的主要貢獻都是在獲得博士學位以後完成的,但這完全淹沒不了他作為中國實驗語音學領路人的光輝。

博士畢業後,19259月,劉半農一家回到他朝思暮想的祖國,他重返北大擔任國文係教授、國學門導師。他以扎硬寨,打死仗的精神繼續著他作為實驗語言學家的事業,把研究方向牢牢地定位在語音上面。劉半農從法國帶了大量的科學儀器回來,他先後發明瞭聲調推算尺與四聲模擬器,寫成《聲調之推斷及聲調推斷尺之製造與用法》和《四聲模擬器之創制》等一批專業論文。他把這些器材和發明悉數貢獻出來,因陋就簡地在北大創立了我國第一個語音樂律實驗室,並開設了相關的課程,填補了我國在這方面的空白。劉半農不是一個單純的爬格子的人,而是一個傑出的實驗語言學家,對於實驗他事必躬親,一會去故宮測試所藏古樂器的音律,一會去西北研究民俗,為各地的方言錄音,收集俚曲小調,忙得不亦樂乎。他打算編一本《四聲新譜》,把中國重要方言中的聲調,用曲線畫出來,同時還要參照法國《語言地圖》的辦法,編一本中國的《方言地圖》。這些都是極有意義的事情,真做出來了,功德無量,可惜進程到一半,先生就遽歸道山。此外,他還和趙元任、錢玄同、黎錦熙等人發起了數人會,以討論國語統一問題。

為了中國實驗語言學的發展,劉半農真可謂是不辭勞苦的猛士。

為中國的明天和文化的尊嚴而奮鬥

魯迅先生在〈紀念劉和珍君〉中以慘澹的心境寫道:「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懷著滿腔報國熱忱的劉半農甫一歸國,碰到的正是這個慘案。本來,在艱苦的條件下,人們總會默默地忍受,因為在他們內心深處,還盼望著將來會有美好而晴朗的一天。然而1926312日,馮玉祥所部國民軍與系軍閥發生戰事,親的奉軍依仗其主子日本帝國主義的勢力,由艦護航駛入天津大沽口,並炮擊國民軍,遭到守軍迎頭痛擊。為此,日本帝國主義者竟惱羞成怒,勾結等八國于316日向當時的北洋軍閥段祺瑞執政府提出撤除大沽口軍事設施的無理要求,即所謂「八國通牒」。318日上午,北京愛國青年學生與群眾5000餘人,在共産黨人李大釗等領導下,在天安門廣場集會,抗議示威。會後遊行請願,堅決要求拒絕喪權辱國的「八國通牒」。當遊行隊伍行至執政府廣場前,段祺瑞竟冒天下之大不韙,喪心病狂地下令衛隊向手無寸鐵的愛國學生與群眾開槍射擊。頓時槍聲大作,眾人驚呼聲、怒吼聲、哭喊聲響成一片,47名學生慘死在槍口之下。青年是祖國的明天,殺戮青年,就是剿滅明天的希望。

半農先生對此暴行,思緒萬千,怒火中燒。掌燈時分,壓抑不住憤怒的半農先生在書桌上攤開稿紙,邊寫邊吟邊擊拍,揮淚寫下那首戰鬥詩篇〈嗚呼三月一十八──敬獻于死於是日者之靈〉。這首詩以「范奴東女士」的筆名,很快於322日在《語絲》月刊上披露,在社會上引起強烈的反響。詩人面對著殺頭的危險,公開對死難烈士與受害群眾表示深切的同情。

「三一八慘案」發生後,軍閥當局又連下通緝令,準備逮捕這次愛國行動的有關帶頭人與發動者。首當其衝的當然是李大釗,而劉半農與其摯友《世界日報》的進步記者成舍我亦在通緝之列。他倆只好東躲西藏,一時有家也歸不得。為了中國的明天,劉半農這回真是做了一個正視淋漓鮮血的戰鬥的猛士。

然而作為文化戰士,和軍閥作鬥爭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劉半農還得直面帝國主義的文化侵略者,他還得為了中國的文化尊嚴而戰。歸國之後,除了在北大任職,1928劉半農還在古物保管委員會北平分會任職。就在這時,劉半農國文化竊賊、不學無術的安得思發生了正面衝突。原來,19284月,安得思秘密率領第四次中亞考察團到我蒙古高原偷偷發掘文物。他帶領大隊人馬先後7次在內蒙挖掘,每次都把獲得幾十、幾百箱的文物瞞過國民政府直接運回國。這一次,安得思又挖了八九十箱文物準備經北京天津出口,被文物維護會和古物保管委員會查到。結果他的護照上,只允許他打獵,而未批准他發掘文物。因此,文物被扣留。懷恨在心的安得思慫恿在北平的各洋報紙痛罵文物與古物兩委員會。説劉半農等人「是妨害文化」、「是中國人不懂科學的表示」。但兩委員會不為所動,談判的結果,安得思被迫將一半的偷盜文物留在中國。雖然當時的中國政府最終迫於國政府的壓力,做了最大的退讓,但劉半農的氣節卻未曾屈就。

19304月,國文化竊賊斯坦因騙得中國外交部的一張旅遊護照,準備繞過各中國文物保護組直接從印度進入中國西北進行中亞考察,而且計劃和國探險家哈特組建的「雪鐵龍橫穿亞洲考察隊」在中國新疆會師,共同開掘文物。這一試圖繞開中方的罪惡的文化劫掠行為,激起了劉半農的憤怒,該年5月和12月他兩次上文國民政府,要求阻止斯坦因的非法行徑。這次努力沒有白費,次年,斯坦因中國國民政府驅逐出境。

在維護中國文化尊嚴的戰役中,劉半農決不尸位素餐,而是敢於頂著政治壓力,充分履行了文化權利鬥士的職責,當真是果決的猛士。

1934劉半農赴西北調查,他要用最新的科學方法記錄當地歌謠土風。619日,先生率助手白滌洲沈仲章周殿福一行四人前往包頭進行方言調查,行前弟弟劉北茂曾勸他慎行,因他心臟衰弱,恐不宜遠行。他説:「平時實在沒有工夫,現在正可利用假期去考察一下。」接著又説:「人生不過數十年,假使因循偷安,還能有什麼成就呢?」75劉半農一行到達大同,停二日,調查了北十三縣的方言,並收錄當地歌謠五筒。由於一路上工作特別勞累,且受到當地毒虱的叮咬77日到達張家口時,先生已開始發燒,但仍抱病給第一師範師生做了一小時的演講。當時體溫已升至38.5度,會後他堅持調查記錄工作,直到實在支援不住了才回旅館休息,體溫上升至39.5度。當夜回,被誤診為感冒,到14日才確診為回歸熱,但已難以挽救,于當日下午二時病逝。一代文化鬥士就此英年早逝,享年僅43歲。(文/袁賀)

1920青年時趙元任

1925年冬在清華國學研究院,前排右起:趙元任梁啟超王國維李濟00

1934年趙元任

趙元任70歲時

趙元任年長時

1968年趙元任(左)、李濟(右)夫婦攝於臺北「中研院」

作曲者:趙元任18921982),祖籍江蘇常州陽湖(今屬武進),曾用名宜重,後即廢去,字宜仲,別名妧妊。一直名號一致,亦未曾用過筆名,在國外發表論著則用R.R.Chao

1892113出生於天津,較胡適晚一年。兩歲遷至北京,三歲遷往河北磁州,五歲又遷至保定。因此,咿呀學語之時,他便學會說「不完全」的北京話、天津話、河北話,還跟著姑媽表弟學會了常熟話。六歲從私塾老師學會用常州方言誦讀四書五經。8歲回常州青果巷12歲父母先後去世,被送到蘇州13歲:回到常州由伯母照管。學會蘇州話,並學會用反切和倒轉反切說話。1517歲進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預科學習,成績優異,英語、德語都學得很好。1909年:考取第二批清華學校庚款留官費生,這一批錄取72人,居第二名,同船留的還有胡適竺可楨等。1910趙元任胡適一同入美國康奈爾大學就讀,主修數學,選修物理、音樂

趙元任 20 世紀中國優秀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在中國國的學術舞台上扮演過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中西文化的完美結合以及世界主義的學術胸襟。一生中最大的快樂,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當地人都認他做「老鄉」。

趙元任不只是位作曲家,而且是個博學的天才:從數學到物理學,從音樂學、音韻學到語言學,從文學到哲學,一生建樹頗豐,而以語言學的成就最大趙元任是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是中國語言科學的創始人,被稱為語言學之父,也是是舉世公認的語言學大師,國際知名語言學者中國現代語言學和現代音樂學的先驅;是中國科學社創始人之一,同時也是天才的作曲家,卓越的翻譯家。他長期致力於推廣國語普通話,他編寫《國語羅馬字常用字表》,編製《國語羅馬字與威妥瑪式拼法對照表》,給《學生字典》注音。1935年出版《新國語留聲片課本》,在全國推行普通話起了示範作用,影響極大,堪稱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

雅好音樂,曾專攻和聲學與作曲法,會擺弄多種樂器,畢生都與鋼琴為伴。他一生創作過一百多件音樂作品,包括聲樂和器樂。他跟他的女兒們,凡有機會聚在一起,就組成一個家庭合唱團,分聲部地練習演唱他的新作或舊作。難怪人們說,音樂是他生命的組成部分

195811月,胡適回到台灣中研院長。1959年初,趙元任接受台灣大學之邀,飛到台灣講學。這是他第一次到台灣,再有他的老友胡適的張羅,對趙元任的歡迎和接待非常熱情。在中研院史語所舉行的歡迎會上,胡適以老友的身份致辭,概括了他們之間半個世紀的友誼,評述了趙元任在語言學方面的極大貢獻。他說:「先生的天才很高,而且各方面的天才都很高,他的天性之厚、做人之可愛,在朋友中,很難找到。」因為趙元任應酬太多,後來他索性就躲進胡適南港的院長辦公室準備講演稿,通常就在胡適家吃午飯睡午覺。趙元任台大做了「語言問題」的演講,系統地講述了語言學以及與語言學有關的基本問題,極受師生歡迎。這也是胡適趙元任最後相聚最多的一次。

1973年:關係正常化剛起步,闊別大陸35年的趙元任夫婦就偕外孫女昭波和女婿邁克回國探親。513日晚至14日凌晨,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在座的還有郭沫若劉西堯吳有訓竺可楨黎錦熙等諸友。恩來和趙元任談到文字改革和趙元任致力研究的〈通字方案〉。521日上午,趙元任夫婦偕次女新那、二女婿黃培雲以及兩個外孫,從北京回到常州探親這是趙元任1938年從昆明出國,35年後第一次重返他夢牽魂繞的故居。由「市革會」負責接待,住常州賓館。正值「文革」期間,階級鬥爭的弦繃得很緊。那天,公安部門出動了許多便衣警察來做保安工作。

1981年:3月,夫人楊步偉去世。兩個女兒在她逝世後,專門把她的一部分骨灰送回南京刻經處安葬,因為她有遺言,說要回來陪伴摯愛的祖父。5月,喪妻不久的趙元任再次應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之邀偕長女趙如蘭、女婿卞學磺、四女趙小中第二次回國探親,進行學術交流的,受到全國政協主席鄧小平的熱情接見,並接受了北京大學授予的名譽教授稱號。他這一次回來,經過撥亂反正,中國已進入改革開放的時代,他的好些親友的冤假錯案都已得到平反、改正,因此,他想見的人,幾乎都見到了。 

語言天分:

趙元任在語言上有著異常的天賦,自幼便顯示出超凡的語言能力。他生於天津,兩歲遷至北京,三歲遷往河北磁州,五歲又遷至保定。因此,咿呀學語之時,他便學會說「不完全」的北京話、天津話、河北話,還跟著姑媽表弟學會了常熟話。六歲從私塾老師學會用常州方言誦讀四書五經。十三歲學會蘇州話,並學會用反切和倒轉反切說話。在美國唸書以及回國工作期間又跟同學、朋友學會了無錫話、南京話、揚州話、上海話、安徽話、湖南話、湖北話、廣州話、福州話等。直至1959年,在近60歲的時候到台灣講學,又學會了複雜難懂的閩南話。

1904年:12歲父母先後去世,被送到蘇州學會蘇州話。

190513歲:回到常州由伯母照管,伯母在福州住過多年,跟她學了一點福州話。進私立溪山學校學英文。

1907年:15歲南京江南高等學校預科讀書,跟美國人嘉化(David John Carver)學英文,選修了拉丁文和文,學會了南京話。

在他的《早年自傳》(Life with Chaos)裡記錄了他當年為羅素翻譯的故事:「我和羅素一行經杭州、南京、長沙,然後北上北京。我利用這種機會演習我的方言。在杭州我以杭州方言翻譯羅素的講詞。去湖南長沙途中,在江永輪上有湖南贊助人楊瑞六,我從他那裡學了一點湖南方言。」1026日晚,我翻譯了羅素的講演,講完後,一個學生走上前來問我:「你是哪縣人?」我學湖南話還不到一個星期,他以為我是湖南人,說不好官話,實際上我能說官話,而說不好湖南話。」

1930年代:作家吳組緗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讀書,第一堂課趙元任點名,看到吳組緗的籍貫是安徽經縣。上完課後,趙元任就找吳組緗交談,並請他到家中作客。就這樣吳組緗以後每天下課就到趙家吃飯,趙元任就虛心地向組緗求教安徽方言,一點沒有老師的架子。一星期之後,趙元任就掌握了吳的家鄉方言。趙元任就是這樣隨時學習研究中國語言,不恥下問謙虛向學,成為語言大師。

趙元任曾表演過口技「全國旅行」:從北京沿京漢路南下,經河北山西陝西,出潼關,由河南入兩四川雲貴,再從兩江西福建江蘇浙江安徽,由山東渤海灣入東三省,最後入山海關。這趟「旅行」,他一口氣說了近一個小時,「走」遍大半個中國,每「到」一地,便用當地方言土話,介紹名勝古跡和土貨特產。

趙元任一生會講33種漢語方言,會說西班牙語等多種外語。他自己說:「在應用文方面,文、文、文沒有問題。至於一般用法,則日本、古希臘拉丁俄羅斯等文字都不成問題。」他具有「錄音機的耳朵」和學說語言的能力研究者稱,先生掌握語言的能力非常驚人,因為他能迅速地穿透一種語言的聲韻調系統,總結出一種方言乃至一種外語的規律。 

音樂創作:

趙元任學識淵博,藝術造詣很深。他從小受到民族音樂的薰陶,少年時學習鋼琴,美國留學時曾選修作曲和聲樂,並廣泛涉獵西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他在從事語言學研究過程中,曾到中國各地調查方言,接融了不少民歌、民謠等民間音樂,對中國社會下層生活也有所瞭解。他在美國留學階段,即開始從事音樂創作,1915年即發表了鋼琴曲〈和平進行曲〉。「五四」運動以後。他陸續譜寫了約100多首作品。其中曾發表過的歌曲40多首、大型合唱曲1首、鋼琴小品若干首,分別刊載於《新詩歌集》(1928)、《兒童節歌曲集》(1934)、《曉莊歌曲集》(1936)、《民眾教育歌曲》(1939)、《行知歌曲集》和《趙元任歌曲集》(1981),有的散見於報刊。他的不少作品具有鮮明的愛國思想與民主傾向,在藝術上勇於創新。如歌曲〈賣布謠〉〈勞動歌〉〈教我如何不想他〉〈上山〉〈聽雨〉〈嗚呼三月一十八〉〈也是微雲〉〈西洋鏡歌〉〈老天爺〉以及合唱曲〈海韻〉等,流傳至今,成為音樂院校的教材及音樂會上經常演唱的曲目。

趙元任在國內發表的音樂論文有:《新詩歌集‧序》〈「中國派」和聲的幾個小試驗〉、〈歌詞中的國音〉、〈介紹樂藝的樂〉、〈黃自的音樂〉等。這些文章闡述了他的創作經驗和對建立中國民族新音樂的看法,其中不乏獨到見解,不僅對當時音樂界有重要影響,至今仍有參考價值。此外,他在國內還親自演唱錄製過唱片〈教我如何不想他〉與〈揚子江上撐船歌〉等。

青年楊步偉

 

楊步偉是位大名鼎鼎的「我就是我」,不讓鬚眉寸土的巾幗開創自由戀愛的奇

年長的楊步偉女士

 年輕趙元任楊步偉伉儷

 

 

年長趙元任 楊步偉伉儷

晚年的趙元任楊步偉伉儷

1944年趙元任和大女兒趙如蘭留影

1946.6.1趙元任楊步偉銀婚後排右起:卞學鐄趙如蘭趙來思趙小中趙新那黃培雲 

趙元任姻、家庭:

楊步偉18891981)女士出身名門且早慧,實足年齡不到二十歲就擔任崇實女子中學校長,教育國民北伐軍中的女兵。後來又留學日本東京帝國大學,學習醫科。回國之後在北京和人合作開了森仁醫院,設立婦產科和小兒科,為幾百名嬰兒接過生。一九二年,她結識了從美國康乃爾大學學成歸國的趙元任。兩人初識,趙元任就驚歎女士「真像美國人」,因為她直爽、活躍、勤奮、能幹,完全沒有舊時所謂的大家閨秀傷春悲秋的作風。兩人從戀愛到結婚並非一帆風順。首先是各自早年都有婚約在身趙元任當時還未解除),需要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其次是女士的同事和合夥人醫生據說因為追求趙元任不成,由愛生恨,四處散播敗壞楊步偉名聲的謠言。不過,兩人終成眷屬,生兒育女。

1921楊步偉趙元任結婚,時年32歲,趙29歲。憑他倆的家庭關係、社會地位和經濟實力,婚禮理應極為排場和體面。兩人卻別出心裁,不辦婚禮,不設婚宴,也不收禮品。兩人只是在北京小雅寶胡同四十九號的住處請老朋友胡適朱征醫生一塊兒吃晚飯,由楊步偉親自下廚,事先也不告訴客人用意何在。飯後,趙元任微笑著取出手寫的一張文件,請兩人簽名作證。胡適當了趙元任的證婚人,朱征當了楊步偉的證婚人。趙元任又在文件上補貼四角錢印花稅票,兩人就這樣結了婚。另外,兩人還到中山公園當年定情的地方照相,把照片和一份「結婚通知書」一起寄給親友。照片上寫的格言是:「陽明格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丹書之言:敬勝怠者昌,怠勝敬者滅」愛好天文的趙元任,在結婚證書上他們自己寫道:「趙元任博士和楊步偉女醫士十分恭敬地對朋友們和親戚們送呈這份臨時的通知書。他們兩人在這信未到之先,已經在一九二一年六月一日下午三點鐘,東經百二十度平均太陽標準時,在北京自主結婚。」並且聲明:除了兩個例外,賀禮絕對不收,「例外一是書信、詩文,或音樂曲譜等,例外二是捐給中國科學社。」趙元任在美國的天文學家朋友收到了他的英文通知書後,就在觀象台的「布勒登」牌子上貼出公示,所以他們的結婚又成了一種「天文現象」。趙元任還問他私塾的導師羅素他們的婚禮是否足夠進步,得到對方「夠激進」(radical)的肯定後才放下心。

結縭六十載,聯袂四海,白頭偕老。關於兩人的羅曼史,楊步偉趙元任在各自自傳中的敘述不盡相同。正是這些差異也讓後輩學者窺見這對夫妻恩愛卻又獨立的情感生活。在的筆下,他們的羅曼史意義重大,因為是她改變了留十載、具備「英語口舌和國頭腦」的趙元任(「English-speakingAmericanfeeling mind」),讓他「重新成為中國人」。據她回憶,因為自己早年隨父宦游四方,通過兩人的談話,趙元任對全國各地的方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為語的統一化和標準化做出了無可取代的貢獻。而且,楊步偉還幽默地說,趙元任被當作中國人是因為他能操各地方言,和五湖四海的中國人交流。而她之所以被當作中國人,是因為她無論說什麼外語,聽起來都是文,所以外國人要研究語,只要聽聽她的英文就成了。而在趙元任的自傳中,他的戀愛只是十年留美和日後定居美國之間的一段「插曲」,反倒是英國哲學家羅素(Bertrand Russell)特立獨行的榜樣讓他很花了些筆墨。一九二年兩人戀愛時,正值羅素到中國講演,隨行的還有他的情人多拉布萊克Dora Black),趙元任是他的翻譯。保守的維多利亞時代,羅素的「婚外戀」 國上流社會引起了軒然大波,被視為傷風敗俗。可是趙元任卻認為羅素是真正的「體面紳士」,值得尊重。他對楊步偉說,羅素的「數理哲學」(mathematical philosophy)對自己的學問影響很大,則對他從事哲學這樣不實用的學科表示不以為然

婚姻幸福,堪稱現代最美滿的婚姻之一。有一次胡適楊步偉,平時在家裡誰說了算?她很謙虛地說:「我在小家庭裡有權,可是大事情還是讓我丈夫決定。」但是她不忘了地補充一句:「不過大事情很少就是了。」趙元任和楊步偉伉儷育有四女:

◆大女兒:趙如蘭(Iris)1922419日生,Radcliffe哈佛學音樂與語音學, 後在哈佛教音樂和語言,是哈佛大學的第一位華裔女教授,中國音樂博士。與夫婿卞學鐄同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她的丈夫卞學磺麻省理工學院任教。

◆二女兒:趙新那(Nova) 1923514日生,哈佛大學化學系,嫁黃培夫婦倆回國後一直在長沙中南礦冶學院任教授;黃培雲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三女兒:趙來思(Lensey)1929614日生,柏克萊加州大學數學研究所畢業,出版過23本書包括一些兒童讀物,趙來思和夫婿波岡維作同在康乃爾大學任教,波岡維作(Isaac Namioka)後為華盛頓州立大學數學教授。

◆四女兒:趙小中(Bella) 1931524日生,學物理。畢業於康乃爾大學,任職於麻省理工學丈夫邱宏義,後離異。

其實楊步偉並沒有打算生這麼多孩子。頭兩個孩子生在結婚之初,使得她和丈夫手忙腳亂。在北京辦節制生育檢查所時,有人諷刺她說因為她自己生不了孩子,才鼓動別人計劃生育。她很生氣,專門又懷孕生了個孩子,算是證明。趙如蘭教授回憶說,父母在家的相處模式是母親爽快善言,父親沉默寡言。不過對於四個女兒的教育他們的意見一致。當年趙如蘭在哈佛音樂系獲得終身教授時,父親雖不多話,卻非常高興,全家都為此慶祝。斯人已逝,但趙氏伉儷始終是中國現代史上有名的恩愛夫妻,神仙眷屬。

◆網頁連結:「教我如何不想他」——趙元任回鄉記

趙元任年少時在故鄉生活了。日後他曾在憶文中這樣寫道:「我們常州的房子在城裡中間兒的青果巷,是從我曾祖下來三房一塊兒住的一所兒大房子……我為什麼給這房子說的這麼詳細吶?因為我在這個家住了這麼久,過了多少年還常常兒做夢夢見在那長黑過道兒裡跑,或是睡得後進第二間屋子裡的床上聽外頭下雨的聲音。一個人小時候兒經過的事情住過的地方印在心裡頭比什麼都深。醒的時候兒覺著從前的事情好像遠的不得了,可是做起夢來舊地方又活像在眼前了。」1973521日上午,趙元任夫婦偕次女新那、二女婿黃培雲以及兩個外孫,從北京回到常州。這是趙元任1938年從昆明出國,35年後第一次重返他夢牽魂繞的故居。她丈夫趙與康當年16歲,攙扶著年已81歲的趙元任,走了一趟青果巷,整個青果巷都擠滿了來看他的人。在北京趙元任在人民大會堂會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在座除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教育部長劉西堯外,還有趙元任的老同學、老朋友吳有訓夫婦、竺可楨夫婦、鄒秉文一家、周培源夫婦及黎錦熙丁西林趙樸初等文化名人。外交家宋有明先生曾撰文回憶:「那天談話的氣氛非常輕鬆,總理說到,先生執教清華大學時,他曾考慮去跟先生學語言,後來因先生給羅素做翻譯離開了清華大學,所以沒能去學,也就不曾見著先生。趙元任聽了非常高興,說,幸虧沒有跟我學語言,不然中國可就少了一個好總理。大家聽了這風趣的談話,不時發出會心的微笑。」在得到趙元任將回故鄉訪問的通知後,常州市有關部門就派人來粉刷了他故居的牆壁,並搬來了幾張大沙發。儘管故居年久失修,門窗破敗,但趙元任進門後還是十分興奮,他不時激動地重操常州方言對堂弟趙元昌說:「這口井我還記得」、「這是我小時候唸書的房間」、「這兒本來是個月洞門,那兒本來有一株香椽樹」、「我小時候住在這兒」…… 他還半開玩笑地責備元昌:「你回常州四十多年了,怎麼還改不了北方口音?」說得滿屋子的人都笑了起來。趙元任與在場的親屬一起懷念祖先,談論家鄉風情。

8年之後的19815月,趙元任第二次回國。這一次他是受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邀請回國來進行學術交流的,並受到全國政協主席鄧小平的親切接見北京大學還授予了他名譽教授的稱號。他這一次回來,經過撥亂反正,中國已進入改革開放的時代,他的好些親友的冤假錯案都已得到平反、改正,因此,他想見的人,幾乎都見到了。正因為要見的親友多,要看地方也多,所以趙元任這次回國,整整逗留了一個月。此時,他已88歲高齡。他說,自1973回國之後,就一直想再次回來看看祖國的變化,因為妻子久病未癒而一再推遲行程。妻子病故後僅兩個月,他就毅然決然踏上了再次回國的行程。也許是他自知來日無多,有一個細節給人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在北京大學授予他名譽教授的儀式上,他一口氣唱完了〈教我如何不想他〉;到中央音樂學院座談時,他也情不自禁地唱起〈教我如何不想他〉;回江蘇常州青果巷故居時,他讓女兒新那用室內小風琴伴奏,再次深情地演唱了〈教我如何不想他〉。這首歌的旋律優美深情,一方面運用地方戲曲的唱腔,富有中國韻味,另一方面又融進了西洋風格的曲式構思和轉調等多聲技法,表現了思念和嚮往層層交織的深摯情意,是中國近現代音樂寶庫中一首經典的藝術歌曲,也是專業音樂學府的優秀聲樂教材。當他在中央音樂學院唱完這首歌時,有人向他提問:這是不是一首愛情歌曲?其中的「他」究竟是誰他回答說:「『他』字可以是男的,也可以是女的,也可以是指男女之外的其它事物。這個詞代表一切心愛的他、她、它。」他說這首歌詞是1920劉半農先生在英國倫敦寫的,「蘊含著他思念祖國和懷舊之情」。顯然,他心目中的「他」,又回到劉半農歌詞原意中的「她──祖國母親。海外生活幾十年,他對祖國積蓄了太多太深的思念。耄耋之年再回到祖國,他怎能不唱起這首歌,抒發自己對祖國母親深深的眷戀之情呢

1981527日,趙元任是帶著女兒如蘭新那小中和大女婿卞學璜,自南京再次回常州尋親訪友的。副市長王慎齋出面宴請他老人家及其親屬,品嚐名廚陳復興烹飪的家鄉特色菜餚。他揮毫題詞:「遍嘗天珍之物,當推常州風味。」還感慨良深地說:「我吃到了真正的家鄉風味菜,看到了家鄉的巨大變化,我真高興。」飯後,趙元任觀看了上海靜安越劇團名演員戚雅仙畢春芳演出的《血手印》。28日上午,他帶著女婿、女兒再次回到故居。就是在這間房子裡,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教我如何不想他〉。老人家當時雖已年近九旬,但歌喉依然那樣圓潤、低迴、婉轉,飽含深情,令在場的親友無不為之動容。遺憾的是,這是他在故居最後一次唱〈教我如何不想他〉。翌年224日,他因心臟病發作,在美國麻省劍橋黃山醫院與世長辭。他女兒遵囑將其骨灰撒入太平洋,期盼流回祖國,流回家鄉。

趙元任的侄媳小妹說:「那架風琴還在。我早就用布把它包紮好,藏在閣樓上了。將來等國家把他的故居修繕好後對公眾開放,它不就是一件重要文物了嗎?」到時候無論誰看到那架風琴,都會想起他的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他〉。

紀念趙元任誕辰:

1992年,常州市舉辦紀念趙元任誕辰100週年的活動;2002年,常州工學院承辦了紀念趙元任誕辰110週年的學術研討會,主要工作是負責製作一座趙元任的人物塑像。2012年,是趙元任誕辰120週年。

2012.11.3.趙元任誕辰120週年,周亞瑜副市長和趙如蘭趙元任塑像揭幕

趙元任夫婦(前排左四、三)1973年5月21日上午,趙元任夫婦偕次女新那、二女婿黃培雲、兩個外孫,從北京回到常州探親在故居

趙元任夫婦前往天井巷口之名醫「徐衡之診所」拜訪並留影

趙元任故居。「這幾進大廳,跟住的三進房子的旁邊兒,有一條又長又窄又黑的過道兒。差不多兩個胳臂一楂開,就摸得著兩邊兒牆似的……」(引自趙元任早年回憶《從家鄉到國》《七、到了常州》)——這「過道兒」現叫備弄

趙元任故居  江蘇常州青果巷16弄15-5號

元任故居想他齋,一個純民間的紀念趙元任博士誕辰120年,仙逝30週年的另類小活動

 

趙元任在青果巷生活了九年 所住小院

元任父母臥房,一百年前的門檻。馮萊蓀趙衡年,一個吟詩作畫,一個吹笛橫蕭,啟迪了少年元任的音樂天賦。可惜雙雙英年早逝於此

趙元任故居

1973、1981年兩次元任於此院情不自禁高歌〈教我如何不想他〉,其二女新娜教授風琴伴

兩位見過、接待過趙元任院士的元任家親人 

趙元任的故居:江蘇常州青果巷1615-5號。

青果巷常州最古老的街巷之一,始建於明萬曆1581前。當時運河由文亨橋入西水關東西下塘,穿城後出東水關蜿蜒向東。青果巷面臨城區運河段,當時船舶雲集,是南北果品集散地,沿岸開設各類果品店舖,舊有「千果巷」之稱。常州方言「千」、「青」難辨,才有了現在的「青果巷青果巷之所以美名遠揚,還因為這條小巷裡走出了許多歷史人物。常州歷代都不缺乏賢才俊傑,尤其是隋唐推行科舉制後,文運更是昌盛,常州一府先後出了1546位進士,9位狀元,至於封疆大吏,征戰良將,地方官員,社會名流更難以計數。僅青果巷就出了100位以上的進士和狀元錢維城,堪稱進士街。吳祖光當年曾告訴我,青果巷不僅出了中國「實業之父」盛宣懷和「七君子」之一、新中國首任司法部長史良,而且還出了眾多文化名人,如嘉靖八才子之一唐順之(字荊川)、以《官場現形記》聞名於世的末四大譴責小說家之一李寶嘉伯元。至於到了近現代,眾所周知,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文化巨人瞿秋白1899年就生於青果巷八桂堂

◆趙元任故居:想他齋裡的追念——趙元任120歲了,走了30年了

20120224日下午,元任故居「想他齋」,一個純民間的紀念趙元任博士誕辰120年,仙逝30週年的另類小活動,如期舉辦。「想他齋」齋主妙生趙元任堂叔叔、兩史料館館長、九十高齡的江南著名收藏家趙爭老──贈少年元任與青年元任肖像照。

參觀了趙元任故居。「這幾進大廳,跟住的三進房子的旁邊兒,有一條又長又窄又黑的過道兒。差不多兩個胳臂一楂開,就摸得著兩邊兒牆似的。。。。。。」(引自趙元任早年回憶〈從家鄉到美國〉、〈七、到了常州〉)——這「過道兒」現叫備弄。

趙元任趣事:

趙元任一生中最大的快樂,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當地人都認他做「老鄉」趙元任20世紀中國優秀知識分子的傑出代表,在中國國的學術舞台上扮演過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中西文化的完美結合以及世界主義的學術胸襟。

二戰後,他到法國參加會議。在巴黎車站,他對行李員講巴黎土語,對方聽了,以為他是土生土長的巴黎人,於是感歎:「你回來了啊,現在可不如從前了,巴黎窮了。」

後來,他到德國柏林,用帶柏林口音的德語和當地人聊天。鄰居一位老人對他說:「上帝保佑,你躲過了這場災難,平平安安地回來了。」

1920年,趙元任留學十載回到母校,先在清華西偏院西南角稱為學務處的地方找到一間房,不久受邀為英國哲學家羅素巡迴講演做翻譯。每到一個地方,他都用當地的方言來翻譯。他在途中向湖南人學長沙話,等到了長沙,已經能用當地話翻譯了。講演結束後,竟有人跑來和他攀老鄉。

19216月,他與楊步偉醫生完成當時中國「新人物的新式結婚」,遂赴哈佛大學任哲學講師。四年後,清華國學研究院成立,33歲的趙元任受聘為導師回國,攜全家住進新落成的南院(後命名為照瀾院)。

趙元任曾表演過口技「全國旅行」:從北京沿京漢路南下,經河北山西陝西,出潼關,由河南入兩四川雲貴,再從兩江西福建江蘇浙江安徽,由山東渤海灣入東三省,最後入山海關。這趟「旅行」,他一口氣說了近一個小時,「走」遍大半個中國,每「到」一地,便用當地方言土話,介紹名勝古跡和土貨特產。

這位被稱為「中國語言學之父」的奇才,會說33語方言,並精通多國語言。研究者稱,趙先生掌握語言的能力非常驚人,因為他能迅速地穿透一種語言的聲韻調系統,總結出一種方言乃至一種外語的規律。

他還被稱為罕見的通才、一個「文藝復興式的智者」。作為與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並稱於世的清華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語言學是他著力最深的領域,然而他同時還兼授物理、邏輯等課程。

雅好音樂,曾專攻和聲學與作曲法,會擺弄多種樂器,畢生都與鋼琴為伴。他一生創作過一百多件音樂作品,包括聲樂和器樂。他跟他的女兒們,凡有機會聚在一起,就組成一個家庭合唱團,分聲部地練習演唱他的新作或舊作。難怪人們說,音樂是他生命的組成部分

趙元任告訴女兒,自己研究語言學是為了「好玩兒」。在今人看來,淡淡一句「好玩兒」背後藏著頗多深意。世界上很多大學者研究某種現象或理論時,他們自己常常是為了好玩。「好玩者,不是功利主義,不是沽名釣譽,更不是譁眾取寵,不是一本萬利。」

趙元任曾編了一個極「好玩兒」的單音故事,以說明語音和文字的相對獨立性。故事名為《氏食獅史》,通篇只有「shi」一個音,寫出來,人人可看懂,但如果只用口說,那就任何人也聽不懂了:「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十獅屍。食時,始識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語言學家陳原在回憶文章中寫道:「趙元任趙元任,在我青少年時代,到處都是趙元任的影子。」少年時,他著迷於趙元任翻譯的《阿麗思漫遊奇境記》(這本是興之所至偶一為之,卻成就了一部兒童文學經典譯作)。長大了,想學「國語」,就用趙元任的《國語留聲片課本》當老師。後來迷上了音樂,迷上了趙元任的音樂朋友蕭友梅介紹的貝多芬〈歡樂頌〉,也迷上了趙元任譜曲並親自演唱的〈教我如何不想她〉。

上世紀20年代,趙元任為商務印書館灌制留聲片,以推廣「國語」(即普通話)。有一則軼聞,難斷真假,但頗可見氏當年的風光。趙元任夫婦到香港,上街購物時偏用國語。人慣用語和廣東話,通曉國語的不多。他們碰上的一個店員,國語就很糟糕,無論趙元任怎麼說他都弄不明白。無奈。誰知臨出門,這位老兄卻奉送他一句:「我建議先生買一套國語留聲片聽聽,你的國語實在太差勁了。」

趙元任問:「那你說,誰的國語留聲片最好?」「自然是趙元任的最好了。」

夫人指著先生笑曰:「他就是趙元任。」

店員憤憤:「別開玩笑了!他的國語講得這麼差,怎麼可能是趙元任?」

〈教我如何不想她〉流行時,趙元任串門,鄰家女特來拜訪,見面後有些失望。趙元任戲作詩一首:教我如何不想他,請進門來喝杯茶,原來如此一老叟,教我如何再想他?

趙元任先生年譜:

先世:太祖趙匡胤三十二世孫,也是著有《廿二史札記》,並以詩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聞名於世的趙翼的七世孫

其六世祖趙翼1727年~1814年),江蘇陽湖(今武進市),乾隆二十六年辛巳一甲第三名進士(探花)長於文學、史學,代大詩人,以《二十二史劄記》享譽史界。其《論詩》膾炙人口:「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於有生之年,史學著作因與時風不同而未受重視,死後多年,卻暴得大

1892年:113出生於天津,較胡適晚一年。兩歲遷至北京,三歲遷往河北磁州,五歲又遷至保定。因此,咿呀學語之時,他便學會說「不完全」的北京話、天津話、河北話,還跟著姑媽表弟學會了常熟話。

1898年:六歲從私塾老師學會用常州方言誦讀四書五經。

1900年:回常州青果巷。

1904年:12歲父母先後去世,被送到蘇州

1905年:13歲:回到常州由伯母照管。學會蘇州話,並學會用反切和倒轉反切說話。

1907~1909年:進入南京江南高等學堂預科學習,成績優異,英語、德語都學得很好。

1909年:考取第二批清華學校庚款留官費生,這一批錄取72人,居第二名,同船留的還有胡適竺可楨等。

1910年:趙元任胡適一同入美國康奈爾大學就讀,主修數學,選修物理、音樂。胡適後來坦言:先生比我聰明。胡適棄農學文以後,與趙元任的關係日漸密切,二人一同選修克雷登教授的哲學課程,又結伴拜訪哲學教師阿爾培,均深感西方學者興趣之廣泛。由於學業突出,他們及胡明復三人入選全美高校聯合學會會員,一時傳為佳話。

1914年:趙元任獲數學學士學位,在康奈爾大學的數學課程獲得過兩個100分,一個98分,多年保持了該大學平均成績的最高紀錄。繼續留在康乃爾大學校哲學院研究學習一年。

1915年:與胡適參與發起「中國科學社」,同年考入哈佛大學讀研究生,修讀哲學,並繼續選修音樂。

1918年,獲得哈佛哲學博士學位。在芝加哥和加州大學研究學習。

1919年:回到康乃爾大學物理系任教一年。

二戰後,他法國參加會議。在巴黎車站,他對行李員講巴黎土語,對方聽了,以為他是土生土長的巴黎人,於是感歎:「你回來了啊,現在可不如從前了,巴黎窮了。」後來,他到德國柏林,用帶柏林口音的德語和當地人聊天。鄰居一位老人對他說:「上帝保佑,你躲過了這場災難,平平安安地回來了。」

1920美國留學十載,學成回國。回到母校任教。最初清華請他講授數學,到校後又加開一門英語課程,後教務長讓他改教中國史和哲學,最後決定教授心理學和物理。

這年冬,國哲學家羅素B. Russell)來清華參觀講學,趙元任受邀任翻譯,陪同羅素周遊全國各地,每到一個地方,他就用當地的方言翻譯。他在途中向湖南人學長沙話,等到了長沙,已經能用當地話翻譯了。講演結束後,竟有人跑來和他攀老鄉。

1921年:5月下旬,女方家才同意解除「婚約」,但需趙元任提供陳女士「學費"2000元」(比青春損失費好聽)。61日,29趙元任32歲的楊步偉(東京帝大醫學博士大趙元任3歲)結婚。同年趙元任攜妻子楊步偉哈佛大學任哲學和中文講師、中文系教授,並致力於語言學研究。

1922年,趙元任翻譯《愛麗絲漫遊奇境記》,此書由胡適命名。趙元任曾編單音節故事〈施氏食獅史〉,胡適讀後說:「那時有人要用拼音來代替我國的方塊字,我要趙元任把這個故事寫成拼音之後,就再沒有人敢說用拼音代替方塊字了!

1925年:趙元任在遊歷洲之後重回清華園,攜全家住進新落成的南院(後命名為照瀾院)。為當時時稱的四大導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中最年輕的一位。。當時清華國學研究院甫成立,6月再次回清華大學任教,教授數學、物理學、中國音韻學、普通語言學、方言學、中國現代方言、中國樂譜樂調和西洋音樂欣賞等課程。自此他正式以中國語言學和方言學研究為自己學術上的主攻方向。

1926年:劉半農詩〈教我如何不想他〉譜曲

1927年:趙元任開始系統地進行語方言調查研究,「從此這項田野工作連綿不斷,貫穿一生。」他調查過吳語(江蘇南部和浙江)、粵語(廣東、廣西)、粵北土話、徽語(古徽州所屬六縣)以及江西湖南湖北三省的方言,發表過很多調查報告、專題論文和專著。

他以畢生的精力致力於漢語方言的研究,基於他對語對語言學研究的科學認識。他認為,研究方言「第一,咱們可以通過任何一個主要漢語方言,掌握全部漢語文學。第二,精通一個漢語方言,是瞭解全部漢語的準備。」因此,他1927年起,「做了十幾年的中國方言調查」(《我的語言自傳》312頁),他全面細緻的方言調查研究中國的現代語方言學的創立、建設和發展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也為他自己成為博大精深的語言學家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1929年:6月底國學研究院結束後,被中央研究院聘為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語言組主任,進行了大量的語言田野調查和民間音樂采風工作。同時兼任清華中國文學系講師,授「音韻學」等課程。

19322~193310月,任清華留美學生監督處主任。

1935年:6月,國立中山大學研究院成立後,該院文科研究所(前身為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即聘趙元任教授為中國語言文學部的名譽導師。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後,胡適作為一介書生,接受駐大使的重任,到美國從事外交活動,為國家與民族的事業奔走呼號。)8月,隨著史語所遷徙奔波到長沙、昆明等地。

1938年:接受夏威夷大學的邀請做一年客座教授,再次赴,舉家昆明出國(誰知他這一去,幾乎是永別故國,35年後始重返他夢牽魂繞的故居),香港抵達國,任教於夏威夷大學,開設中國音樂等課程,從此留居,先後任夏威夷大學耶魯大學哈佛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校教授;曾獲文學法學、人文學等博士學位;擔任過美國語言學會會長、美國東方學會會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兼語言組主任等。

19381941年:任教於耶魯大學

19421946年:再次到哈佛任教,並參加哈佛燕京字典的編輯工作。(19428月,胡適卸任駐大使後,從華盛頓遷往紐約居住,重新開始了學術研究與講學活動,與趙元任的來往就多了。194411月,胡適應聘到趙元任所在的哈佛大學,講授中國文化史八個月,他與趙元任見面的機會更多。)

1945年,趙元任當選為美國語言學學會主席。

1947年到1965年退休為止,趙元任一直在伯克萊加州大學教授中國語文和語言學課程,退休後仍擔任加州大學離職教授。

1948年:胡適回國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寫信給趙元任說:「你們怎麼還不回來,我至今還盼望元任能到北大教書。」

1949年:胡適來到國,寫信給趙元任,說自己不願久居外國,回去又不知道能做什麼,「此事請元任替我想想,就給我一個判斷,請不必告訴外間朋友。」趙元任力勸他留在國任教。此後,趙元任在其任教的加州大學徵集簽名,四處奔走,為胡適爭得來加州大學講學半年的機會。居美期間,胡適頗為落魄,他對趙元任說:「我老了,已到了退休年紀,我有一點小積蓄,在國只夠吃兩三年,在台北台中可以夠我坐吃十年而有餘。」

1952年:榮任阿加細(Aggasiz)基金會東方語和語文學教授。

1957年:11月初,趙元任聞知台灣「中央研究院」欲聘任胡適為院長,馬上打長途電話給胡適,勸其應允。195811月,胡適回到台灣中研院長。

1959年:趙元任台灣大學之邀,首次赴訪問,與眾多故交會面。有他的老友胡適的張羅,對趙元任的歡迎和接待非常熱情。在中研院史語所舉行的歡迎會上,胡適以老友的身份致辭,概括了他們之間半個世紀的友誼,評述了趙元任在語言學方面的極大貢獻。他說:「先生的天才很高,而且各方面的天才都很高,他的天性之厚、做人之可愛,在朋友中,很難找到。」因為趙元任應酬太多,後來他索性就躲進胡適南港的院長辦公室準備講演稿,通常就在胡適家吃午飯睡午覺。趙元任台大做了「語言問題」的演講,系統地講述了語言學以及與語言學有關的基本問題,極受師生歡迎。在「史語所」歡迎會上,胡適禁不住深情回顧與趙元任近五十年的友誼,切望他退休後回來,「退休後早點回來工作,訓練我們國家的青年!

1960年被選為美國東方學會主席。

1962年:224日,胡適台灣猝逝,趙元任甚為悲痛,立即給夫人拍唁電表示哀悼。他用自己獨特的方式,找出上世紀五十年代胡適口述、根據胡適生前錄音撰成〈績溪嶺北音系〉一文發表又將胡適給他的數十封私人信札整理刊布,來紀念這個交往半個世紀的朋友。(巧合的是,二十年後的同一天,即1982224日,一代語言學大師趙元任也走完了他人生的路。

1965年:76歲的趙元任再度來到台北南港,在胡適墓前徘徊良久

1968年: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趙元任就開始著述一部關於語言學的大書,胡適曾多次寫信希望他「早早完成」。這部費時最長、用力最多、影響最大的《中國話的文法》,最終於1968年由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國外評論界稱,這部著作「可謂中國語言學領域的巨大的里程碑」,從而奠定了他世界級語言學大師的地位。

1973年:關係正常化剛起步,闊別大陸35年的趙元任夫婦就偕外孫女昭波和女婿邁克回國探親。513日晚至14日凌晨,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在座的還有郭沫若劉西堯吳有訓竺可楨黎錦熙等諸友。恩來和趙元任談到文字改革和趙元任致力研究的〈通字方案〉。521日上午,趙元任夫婦偕次女新那、二女婿黃培雲以及兩個外孫,從北京回到常州探親由「市革會」負責接待,住常州賓館。趙元任首次返鄉,正值「文革」期間,階級鬥爭的弦繃得很緊。那天,公安部門出動了許多便衣警察來做保安工作。

1981年:3月,夫人楊步偉去世。兩個女兒在她逝世後,專門把她的一部分骨灰送回南京刻經處安葬,因為她有遺言,說要回來陪伴摯愛的祖父。

5月,喪妻不久的趙元任再次應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之邀偕長女趙如蘭、女婿卞學磺、四女趙小中第二次回國探親,進行學術交流的,受到全國政協主席鄧小平的熱情接見,並接受了北京大學授予的名譽教授稱號。他這一次回來,經過撥亂反正,中國已進入改革開放的時代,他的好些親友的冤假錯案都已得到平反、改正,因此,他想見的人,幾乎都見到了。

1982年:224日,因心臟病發作,在美國東部麻薩諸塞州劍橋黃山醫院與世長辭他女兒遵囑將其骨灰撒入太平洋,期盼流回祖國,流回家鄉他的女兒在悲痛之餘注意到:其父故去的時間恰巧是二十年前胡適辭世的同日乃至同時。這一「巧事」的被發現,實際上是由胡適、趙元任這兩位學人之間半個多世紀以來同學加朋友的親密交誼所引發的當然聯想。趙元任去世後,加州大學為他設立了趙元任基金會,同年44日,該校舉行了隆重的趙元任逝世紀念會。

黃友棣老師,2005年攝於台灣高雄鳥松圓照寺

合唱編曲:黃友棣先生,1912/1/14(辛亥11/24)出生於廣東高要,11歲開始接觸音樂,23歲(1934)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教育學系,隨即展開音樂教育生涯。1949年中國大陸移居港前,黃友棣一直於廣東生活。赴後,先後於德明中學,大同中學與珠海書院任教。1955獲得國皇家音樂院提琴學位(LRSM)1957年赴義大利羅馬,於滿德藝術學院深造音樂達六年,獲得作曲文憑(MCMAR)1963年回後,致力於音樂創作、音樂教育及推廣工作,曾為香港不少學校創作校歌,從小學、中學以致大專都有。1987年從珠海書院退休後遷居於台灣高雄,依然積極於社區音樂活動推廣,為高雄市各大小音樂團體進行指導。

黃友棣所作之合唱佛歌,為數不少;其所作的「應無所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曹溪聖光」(歌頌六祖惠能之清唱劇),歌聲早已風行四海。自從1991年以來,黃友棣圓照寺如來之聲合唱團所作之佛歌,數目已在百首以上。作詞者包括廣仁法師,曉雲法師,敬定法師,陳郁明居士以及列位出家師父,內容豐碩。至2008年,作品編號已達521,共2000餘首。

2009年,黃友棣因肺積水被送入高雄榮民總醫院接受治療,出院後又不慎在家中摔倒,換置髖關節,六月初因呼吸衰竭再次轉送至高雄榮總急救,一直住於加護病房。1122日基督君王節,由單國璽樞機為病榻上的黃友棣付洗,聖名安博‧額我略──因為羅馬時,曾潛心鑽研聖安博的聖歌和聖額我略的彌撒曲。

201074日,因呼吸系統及其他多重器官衰竭而離世,遺體被送至晚年曾留住近兩年的高雄鳥松鄉[圓照寺]安放。並於713日在高雄圓照寺舉行「國寶級音樂大師黃友棣追思讚頌會」,獲頒總統褒揚令、高雄市市長褒揚狀、高雄縣縣長褒揚狀。

黃友棣一生創作的樂曲超過二千多首。為推廣音樂普及化運動,他不收取任何音樂版權費用,因而亦向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提出退會要求並被接受他一生奉行「大樂必易」的音樂哲學,同年在他所立的遺囑中,亦交待當他離世後,全部音樂作品皆可供人自由印行、演唱、演奏、製片、錄音、錄影、用為背景音樂;皆可出售,全無限制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100227459&aid=7505936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7 17:35 【udn】 這有其他產品!主義 著名 就讀 擬人化比價

 回應文章

IDM CRACK
2021/04/14 18:04
To be honest, I'm not much of an internet reader, but your sites are very cool, so keep it up! I'll go ahead and bookmark your site so I can return later. Thank you so much.<a href="https://connectcrack.com/abbyy-finereader-crack-latest-free/"> abbyy finereader crack </a>


<a href="https://connectcrack.com/bitdefender-total-security-crack-key-download/"> bitdefender total security crack </a>



<a href="https://connectcrack.com/iclone-pro-crack-full-version-download/"> iclone pro crack </a>



<a href="https://connectcrack.com/windows-10-product-key-latest-free/"> windows 10 product key latest free </a>



<a href="https://connectcrack.com/idm-crack-key-latest-download/"> idm crack </a>
(lawrencejsheehan55@gmail.com)

張鳳哈佛 哈佛問學錄 得首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02/13 13:31

葉先生,您寫出這樣的長文,非常不容易!

忙中,上網查尋其它資料,發現大作,尚未有時間拜讀文字。

但因在哈佛35年與趙元任先生女公子趙如蘭教授伉儷極為親近

速讀您所標明“青年楊步偉”的頭一和第二張相片,卻用了梁思成夫人

徐志摩知己:寫出名詩“人間四月天”的林徽音女士;第三張也不是楊步偉

而是錢學森夫人 蔣英女士之照片,還請細心考察一下!



貴婦妞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3/08/25 23:54

曾經常唱  純粹愛

愛她旋律美

愛她意境佳

愛她詩意濃

謝謝您的演義    總是那麼豐富


白帆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喜歡
2013/05/02 14:15
很喜歡那首歌《叫我如何不想她》

SJW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詳實的分析
2013/04/24 13:47
很高興您的分析裡面沒有說“她”可能是指趙麗蓮。
葉慶賢 岳飛詞〈滿江紅‧寫懷〉(m100227459) 於 2013-04-25 12:21 回覆:
感謝  光臨。您的見解十分正確。從詩句表面看,難免會認為「她」有可能指某人,但從眾多的資料判斷,作者指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瑩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您介紹的...
2013/04/16 14:38
真是巨細靡遺, 哈哈...很少人會為一首歌如此費心, 辛苦您啦~!
葉慶賢 岳飛詞〈滿江紅‧寫懷〉(m100227459) 於 2013-04-16 19:22 回覆:

拜讀您的詩和散文,覺得很有深度與張力。有詩人的架勢。

謝謝您的謳樂讚美,是在編一點輔助教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