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7/31 20:04:07瀏覽23573|回應1|推薦91 | |
李白七言古詩〈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析譯,黃安譜曲 2012/7/30 原詩: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主旨:以蓬萊文章比李雲,以謝朓之清發自喻;借送別以贊美族叔李雲,惜己生不稱世,表達詩人懷才不遇,難忍對國事憂心之情感。懷才不遇是所有詩人的共同話題,這首詩更顯出因懷才不遇而感人生不如意的悲哀。 寫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秋天,42歲的李白(701~763)懷著遠大的政治理想來到長安,奉詔入京,召見於金鑾殿,命待詔翰林。侍從遊溫泉宮,草和蠻書或出師詔。 ★天寶2年,祿山入朝;醉中寫〈清平調〉詞三闋、〈宮中行樂詞〉十首,自以為得寵而受讒,帝疏之。玄宗因貪圖享受而荒廢政事,而李白自己在朝中的「翰林待詔」,始終是個閑缺,有志難伸,又受到高力士等人的讒毀,內心十分憤慨,乃縱酒解愁。 ★天寶3年3月,上書請還山,玄宗賜金遣之。作有〈月下獨酌〉詩四首等。 ★天寶10年,李白51歲,在梁苑,與宗楚客孫女結婚(27歲時,曾娶故相許圉師的孫女為妻)。對楊國忠發動南詔戰爭不滿。冬,離梁苑北上幽州。 ★天寶11年,李白52歲,北上途中,遊廣平郡邯鄲、臨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邊疆之思想,在邊地習騎射。後發現安祿山野心,登黃金臺痛哭。不久即離幽州南下。 ★天寶13年(753),李白53歲,過魏州貴鄉,韋良宰盛情招待。又西北遊汾州,然後南下回梁苑。秋,自梁苑經曹南至宣城,與崔成甫、宇文太守遊。詩作有:〈魏郡別蘇明府西北遊〉〈留別曹南群官至江南〉〈自梁園至敬亭山見會公談陵陽山水〉〈獨坐敬亭山〉〈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由於藩鎮安祿山跋扈,李林甫、楊國忠先後弄權,嫉賢妒能,朝政十分黑暗。那年秋天,李白來到宣州,陪將要離去的叔父李雲登樓時,難忍自己對國事的憂心,就寫下了這首膾灸人口的抒懷詩。
析譯: 許許多多個背棄我而離開的「昨日」,它已經無法挽回地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了(不寫敍別,不寫樓,卻直抒鬱結,道出心中煩憂。李白曾經身懷報國宏圖大志。但現實無情地粉碎了他的幻想。唐玄宗將他召入長安,並非是讓他施展其政治抱負,而只不過是將他看作御用文人而已。同時,李白不肯摧眉折腰的剛正性格,也難為那些權貴們所容。因此,不久就遭受讒言誹謗,被迫離開京都);許許多多接踵而至的「今日」,它擾亂我的心緒,引起我的煩惱和憂愁。(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時光難駐,心煩意亂,憂憤鬱悒。這裡既蘊含了「功業莫從就,歲光屢奔迫」的精神苦悶,也融鑄著詩人對污濁政治現實的感受。煩既不自今日始,所煩憂者也非止一端,這是對他長期以來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個藝術概括。憂憤之深廣、強烈,正反映出天寶以來朝政的愈趨腐敗和李白個人遭遇的愈趨困窘。理想與現實的尖銳矛盾所引起的強烈精神苦悶,在這裡找到了適合的表現形式。李白于天寶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受權貴讒毀,時間不長便棄官而去,飄蕩四方。十年來的人間辛酸,作客他鄉的抑鬱和感傷積聚在心頭,今天幸有親人可以一吐為快)。秋高氣爽,景致開闊,在謝朓樓為你設宴餞行時,面對著澄明的秋色、明凈的秋空,遙望萬里長風吹送一群群高飛鴻雁南歸的壯闊美景,感到心、境契合的無比舒暢感,不由得精神為之一振,煩憂為之一掃而空,激起滿腔豪情,暢飲高樓的興致也就油然而生(與今人相比,古人對鳥類遷飛似乎有更多人生意義的思量;從苦悶中轉到爽郎壯闊的境界,展開了一幅秋空送雁圖。一「送」,一「酣」,點出了餞別的主題,展示出詩人豪邁寬廣的襟懷。借景抒情言秋雁順風南歸,也祝李雲之遠行一路順風,大展鴻圖。從極端苦悶忽然轉到朗爽壯闊的境界,仿佛變化無端,不可思議。但這正是李白之所以為李白。正因為他素懷遠大的理想抱負,又長期為黑暗污濁的環境所壓抑,所以時刻都嚮往著廣大的可以自由馳騁的空間)。 想到了蓬萊宮中儲藏的漢代高深淵博的文章,以及建安詩剛健蒼勁、志氣飛揚的風骨(東漢時學者以蓬萊為海外仙山,上居仙人,藏有大量的幽經祕錄,故東漢時稱朝廷的藏書機構「東觀」為「道家蓬萊山」;至唐,又多以蓬山、蓬閣指祕書省,李雲既然是祕書省校書郎,所以這裡便用「蓬萊文章」,委婉讚美李雲的文章之高深淵博。漢獻帝建安年間,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作品,風格蒼勁剛健清新,慷慨任氣,磊落使才,在文學史上被稱為「建安風骨」),還有身在謝脁樓,當然更想到在漢、唐之間的南朝齊詩人小謝清秀雋逸的才思,這些文化傳統都很令人仰慕(用漢文、魏詩和小謝的成就來比較,委婉而含蓄地稱許李雲和自己。承高樓餞別分別寫主客兩人,呼應了題目中的謝朓樓和校書。小謝,本也指謝靈運(大謝)族弟謝惠連,這裡則指謝朓,他以山水風景詩見長,後人常將他和謝靈運並舉,因謝朓之生長時代在後,故稱之為「小謝」。李白非常推崇謝朓,其詩「清麗」的描繪筆法,受到謝朓的影響亦是很深)。他們都胸懷豪情逸興、雄心壯志,就像要高飛遠翥到天上去攬取那皎潔的明月(發出呼喊,從共同的志趣、理想和抱負寫二人的友誼之深;進一步渲染了長空萬里的秋雁激發起來的逸興壯思。上天攬月,固然是一時興到之語,但這飛動健舉的形象卻讓我們分明感覺到詩人對高潔理想境界的嚮往追求,彷彿現實中一切黑暗污濁都已一掃而光,心頭的一切煩憂都已丟到了九霄雲外,把前面所激起的昂揚情緒推到最高潮。但這只是一種要求解除煩憂,追尋自由的幻想,在現實世界中是做不到的,最終他還是跌落到現實的土地上來了!所以,作者筆鋒一轉,進入了第三層,也為下句跌落現實之後的「不稱意」作了鋪墊。宴飲中酒酣興發,縱論古今、談詩論文,抒發豪情意逸興、對光明和理想世界的追求,顯示詩人的性格氣魄和昂揚豪邁的胸懷。儘管他精神上飽受苦悶的重壓,卻沒有因此放棄對進步理想的追求)。 無窮的煩憂,就像謝眺樓前終年長流的宛溪水,即使抽出寶刀去切斷水流,結果,水反而流得更急速(然而詩人的精神儘管可以在幻想中遨遊馳騁,其身體卻始終被羈束在污濁的現實之中,更加重了內心的煩憂苦悶。現實中並不存在可以自由飛翔的天地,因此,當他從幻想中回到實裡,就更強烈地感到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不可調和。蓋不得近君,是以憂愁不能消解也。奇特而富於獨創性的比喻,和眼前景的聯繫密切,而以抽刀斷水起興,道出其苦悶不得志無法排解之情,顯得奇特而富有創造性。抽刀斷水:喻無濟於事,反會加速事態的發展,細緻描寫難斷之愁思);用飲酒取醉的辦法去解除憂愁,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酒醉後反更引發了內心的愁苦、憤懣。啊!在這個社會裡,理想不能實現,如此不能稱心如意,就只有期待有一天能夠抽簪散髮(古人束髮戴帽,散髮表示閑適自在,不受冠簪拘束),駕著一葉小舟,歸隱江湖去了(詩人的進步理想與黑暗現實的矛盾,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是無法解決的;因此,他總是陷於「不稱意」的苦悶中,而且只能找到「散髮弄扁舟」這樣一條擺脫苦悶的出路。扁舟,成為文人自由精神的載體,成為文人自由心靈的寄托。這結論當然不免有些消極,甚至包含著逃避現實的成分。但歷史與他所代表的社會階層都規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詩人將解除煩憂,獲取自由的希望寄託在明朝,這雖然也還是一個渺茫的幻想,但卻表現了他那不甘沉淪的、豁達樂觀的精神。李白長期處於不稱意的苦悶之中,不得不尋求另一 種超脫,逃避現實雖不是他的本意,但當時的歷史條件和他不願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縱性格,都使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想飄然遠離塵世,歸隱於煙波中,自我放逐到一個逍遙自在的新境地。「散髮弄扁舟」或寫作「舉棹還滄州」。這只是詩人激憤之語,從李白晚年流放歸來仍壯心不已地欲請纓殺敵,可見其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和高昂的愛國熱情)! 邱文苑老師 吟唱 四川西北李白故里之一江油市 年輕李白塑像 李白 畫像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連結:王更生教授吟唱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連結: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wmv ♫連結:大專詩詞吟唱賽 宣州謝朓樓— ♫連結:天韻舞春風: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連結:李白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文開詩社 ♫連結: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作 謝清龍詞長吟唱 題解:此詩是李白在徽州宣城與族叔李雲相遇,並同登謝朓樓時創作的一首送別詩。此詩,並不直言離別,而是重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牢騷。這是一首七言古詩,但不囿於七言,其語句之長短可以隨抒情的需要而伸縮,像開頭兩句就是用散文句法表達內心濃重的煩憂,共九十二字。語句之長短隨抒情的需要而伸縮。這首詩,短短的十二句,感情幾次跳躍,若斷若續而又一氣呵成,痛快淋漓地抒寫了胸中的憂憤,極具太白神韻。宣州,今安徽宣城縣。宣城位於安徽省東南部,與江蘇、浙江兩省相鄰,南倚黃山、西靠九華、北通長江,是吳、楚交融之地,為歷史文化深厚的城市。謝朓(ㄊㄧˋㄠ),字玄暉,南朝齊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餞別,以酒食送別。校書叔雲,或謂即李白族叔李雲,曾任秘書省校書郎。 謝眺樓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並稱為江南四大名樓,位於今宣城市區,是南朝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謝眺於南齊明帝建武年間(494年~496年)出任宣城太守期間,醉心宛陵山水,於城關陵陽山頂建造一室取名曰「高齋」,在任期間理事、生活於此,吟嘯自若,清正廉明,深受百姓愛戴。當時,人們稱他為謝宣城。曾作〈高齋視事〉詩,又作〈高齋閒望〉、〈後齋回望〉等詩篇。唐初,宣城人為緬懷謝脁,於「高齋」舊址新建一樓,這就是今天的謝脁樓,因樓位於郡治之北,取名「北樓」;又因該樓建成時,敬亭山已經揚名,是很多名人常去之處,登樓可眺望敬亭山,故又稱為「北望樓」。唐代李白曾多次來宣城,登此樓憑弔,賦詩抒發情懷。〈宣城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是李白的著名詩篇,也是對謝脁樓的絕佳見證,詩中,李白特別推崇謝朓清新秀逸的文風,將謝朓引為千古知己,謝眺樓因而揚名立萬。〈秋季登宣城謝脁北樓〉詩膾炙人口,千古傳唱。詩曰:「江城如畫裡,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描寫風光大氣而又清新,也表達了李白對謝朓深深地敬仰和懷念之情。由於李白之詩廣為傳頌,故該樓又被為「謝公樓」、「謝眺樓」。唐末重建,改名疊嶂樓。 自李白低首,登樓賦詩起,歷代名流,隻身赴宣,結伴雲遊,必登此樓,謝脁樓遂聲名大噪。而後樓的鄰四周又建有「清暑、迎春、觀風、雙溪、懷謝」諸亭,將北樓映襯得蔚為壯觀。而「綺霞閣、列岫亭、澄江亭、雲齊閣」,則在不同時代,從不同角度,環而拱之,把謝脁樓捧得如天之皓月。然而這些亭閣,全都紅顏命薄,時運多舛,先後湮滅,舊跡難尋。惟有謝脁樓威然臨風,招惹邑人目光。謝脁樓在1937年10月毀於侵華日軍飛機的轟炸。1997年,宣州市人民政府在此樓遺址上按原樓圖形重建,才再現古樓風采。拾級而上,登上端莊典雅、翹角飛簷、古色古香的謝朓樓,憑欄遠眺,青山綠水盡收眼底,古詩意境,歷歷在目。把酒臨風,敬亭煙雲心頭起,謝李詩魂入夢來。覽如畫江山,抒懷古幽情,閒愁似水,壯思如飛。 今日謝眺樓近景
今日謝眺樓是民眾休憩場所
今日 謝眺樓前廣場
作者:詩仙李白,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人物。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唐武后大足元年長安元年(西元701年)出生在西域的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死於肅宗寶應元年,年62。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少年即顯露才華,吟詩作賦,博學廣覽,並好行使。從二十五歲起離川,長期在各地漫遊,對社會生活多所體驗。其間曾因吳鈞等推薦,于天寶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視。又受權貴讒毀,僅一年餘即離開長安,政治抱負未能實現,使他對當時政治腐敗,獲得較深認識。天寶三載,在洛陽與小他十一歲的詩人杜甫結交。安史之亂中,懷著平亂的志願,曾為永王幕僚,因兵敗牽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東還,晚年飄泊困苦,卒開當途。,杜甫稱他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而詩人賀知章讀到他的詩後,讚歎他是天上下凡的「謫仙人」,人們因而稱他為「詩仙」。 段意及結構分析: 詩一開頭就平地突起波瀾,如黃河落天,風雨驟至,突如其來地用複遝重迭的語言,長達十一字的散文句式,極生動形象地揭示出鬱積已久的強烈精神苦悶;緊接著卻完全撇開「煩憂」,放眼萬里秋空,從「酣高樓」的豪興到「攬明月」的壯舉,扶搖直上九霄,然後卻又迅即從九霄跌入苦悶的深淵。直起直落,大開大合,沒有任何承轉過渡的痕跡。這種起落無端、斷續無跡的結構,最適宜于表現詩人因理想與現實的尖銳矛盾而產生的急遽變化的感情。李白的可貴之處在於:儘管他精神上經受著苦悶的重壓,但並沒有因此放棄對進步理想的追求。詩中仍然貫注豪邁慷慨的情懷。「長風」二句,「俱懷」二句,更像是在悲愴的樂曲中奏出高昂樂觀的音調,在黑暗的雲層中露出燦爛明麗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寫強烈苦悶的同時表現出倔強的性格。因此,整首詩給人的感覺不是陰鬱絕望,而是憂憤苦悶中顯現出豪邁雄放的氣概。這說明詩人既不屈服於環境的壓抑,也不屈服於內心的重壓。全詩十二句,有三次情感的跳躍:
◆第一層:言往日不返,今日多憂,開門見山,展示了這首詩的基調。發端既不寫樓,更不敍別,而是直抒鬱結,道出心中煩憂。 一、二兩句:以兩個長句激蕩排比,極生動地表現出李白的心緒之亂。破空而來的發端,重疊複遝的語言,以及一氣鼓蕩、長達十一字的句式,都極生動形象地顯示出詩人鬱結之深、憂憤之烈、心緒之亂,以及一觸即發、發則不可抑止的感情狀態。。為加強起句的語勢,第一句十一字中,詩人連用九個仄聲字,第二句又用三個平聲字來救轉,恰到好處地揭示了詩人滿腔怒火的內心世界。這樣的開頭,給人的大氣的豪放感,開門見山的吐露胸懷,使讀者迅速瞭解詩人的內心從而產生共鳴。這是對他長期以來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個藝術概括。憂憤之深廣、強烈,正反映出天寶以來朝政的愈趨腐敗和李白個人遭遇的愈趨困窘。理想與現實的尖銳矛盾所引起的強烈精神苦悶,在這裡找到了適合的表現形式。 ◆第二層: 三、四兩句忽作轉折,點出時令和在樓上餞別的主題,從極度苦悶突然進入遼闊開朗的另一番天地,展示出詩人豪邁寬廣的襟懷。秋季天高氣爽,對著寥廓明淨的秋空,遙望萬里長風吹送鴻雁的壯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飲高樓的豪情逸興,正可以在高樓上把盞痛飲。從苦悶中轉到爽郎壯闊的境界,展開了一幅秋空送雁圖。一「送」,一「酣」,點出了“餞別的主題。 五、六句承高樓餞別,寫酣飲後的思想情緒:酒酣之後,李白思路大開,縱橫古今、談詩論文:他想到了漢代宏偉的文章,建安詩的剛健風骨,身在謝脁樓,當然更想到在漢、唐之間出現的小謝的詩歌了。他對這些文化傳統很仰慕,所以自負地用漢文、魏詩和小謝的成就來比較,並稱許李雲和自己。 七、八句:發出呼喊,抒發主客之豪情意逸興、對光明和理想世界的追求,顯示詩人超人的氣魄和浪漫的胸懷。是從共同的志趣、理想和抱負寫二人的友誼之深:進一步渲染了長空萬里的秋雁激發起來的逸興壯思。當然,上青天攬明月只是一種要求解除煩憂,追尋自由的幻想,這在現實世界中是做不到的。最終他還是跌落到現實的土地上來了!所以,作者筆鋒一轉,進入了第三層。 ◆第三層:蓋不得近君,是以憂愁不能消解也。以抽刀斷水起興,言人生既不稱意,便當適志扁舟,何棲棲仕宦為也?詩人再一次回到痛苦的現實中來,更加強烈地感到理想和現實的矛盾無法調和,使他瀟灑曠達外表下深藏著的悲哀更加深重。進一步抒發詩人無法排遣的強烈憂愁和極度的憤激之情。 九、十句:言憂思難遣,不盡的河水就像無窮的煩憂,為了排除憂愁,引發了抽刀斷水的意念,顯示李白力圖擺脫精神的苦悶。用飲酒取醉的辦法去解除憂愁,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酒醉後反更引發了內心的愁苦、憤懣。 十一、二句:抒寫感慨,理想與現實不可調和,不免煩憂苦悶,只好在明朝「弄扁舟」中去尋求寄託。這雖然也還是一個渺茫的幻想,但卻表現了他那不甘沉淪的、豁達樂觀的精神。 整首詩給人的感覺不是陰鬱絕望,而是憂憤苦悶中顯現出豪邁雄放的氣概。這說明詩人既不屈服於環境的壓抑,也不屈服於內心的重壓。身在濁世,煩惱剪不斷理還亂。當詩人的理想與黑暗的現實產生矛盾之時卻又無法發洩。可貴的是作者雖然精神上承受著苦悶的重壓,但卻並未因此放棄對理想的追求。
長風萬里送秋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導讀:但凡大詩人,都不矯情。比如說我明明消極、失落,偏偏說我很積極,人生很美好。像陶淵明的詩,悠然自適,純淨無比,就是因為他這個人本身就很真。李白的這首詩也是一樣,抒發的這種感情,也是很真摯的,並且很強烈,這就是李白之所以是李白了。明明是失落低徊的情緒,卻能寫得豪氣突出,凌厲酣暢,一般人所不能及者在此。 閒世人之所忙,方能忙世人之所閒。不要讓名利,虛無、慾望遮住洞察的慧眼。學會豁達,不被世相困擾,就會有寬廣的胸襟,博大的智慧,就會如陽光般燦爛,如江海般豁達,如高山般鎮定。當我們站在高處來打量這個世界,就會明白:戰爭,腐敗,飢餓,貧窮都如奴隸社會的野蠻一樣必然,但是會隨著歷史的洪流消散。我們站在高處來窺探人們內心就會明白:自私,虛偽,欺騙,邪惡從來都是會被後人所唾棄的,他們本身就是對於邪惡的人的最好的懲罰。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個世界不能只有美麗的東西,面對醜惡和狹隘,我們應該包容,應該樂觀。這個世界不欠我們什麼,我們也沒有必要抱怨什麼。因為這個世界本不屬於我們,我們用不著拋棄。俯仰無愧天地,褒貶自由春秋。塵世是慈愛的,感動過,歷練過,享受過,人生足矣。 人,究竟是一種慾望動物,面對富貴、權利、榮華,情慾,都有慾望,但是,慾海無涯,人深陷其中後,弄到心靈遍體創傷,卻沉淪其間,執迷難返,甚至誤人誤己,終成遺恨。尤其是情傷,自古多少英雄,美女為情所惑,魂斷難收。人總是求索你得不到的,而得到的卻是不想求的,你渴望的求而不得,你不想的卻不期而至,人在情中不願醒,迷於情慾,心路再也無歸。是故必需參透奧妙無窮情之玄機,,當昇華情慾不要丟失自己,像一顆高潔明亮的心靈,像一泓永遠清涼的池水,心靈像一束永遠皎潔的明月之光,自由自在,活出個性,活出精彩,水到渠成,一瞬間,無緣變有緣,像輕風撫過,輕而易舉,留於地上。 人生怎麼會如意呢?人生苦短,十之八九是不如意的!李白當時發出「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稱心如意,還不如明天就披散了頭髮,乘一隻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是否只是一種心境呢?李白放蕩不羈,胸懷豁達,一生絕大部分都是在漫遊中度過,在那個交通不發達的時代,足跡踏遍了大半個中國。彷彿看到他騎著一匹白色的馬,在古道上飛馳!誰可以阻擋他的腳步? 而我們生活在現實的世界,為了養家餬口,可以忍受不公的待遇!可以把自己淪落為一個只有苦力的軀客!可以唯唯諾諾!可以忍聲吞氣!可以同流合污!可以隨波逐流!可以放逐曾經燃燒在胸口的理想!可以讓自己一次次墜落而不知悲哀!可以在一次次酒醉後把牙齒咬得磕叭、磕叭地響!我不能放棄自己的責任,我不能放手自己的工作,即使是一片貧瘠的土地,因為我要靠它生活!是的,我囚禁了自己,我看守著自己!我想念李白的背影,一次又一次品味著『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如今人生不稱心如意,哪裡有一葉小舟容我去漂流?好一個「明朝散發弄扁舟!」 執著的阮籍,成了酒中之鬼;變通的李白,化作了酒中之仙。通的李白,又何嘗忘記過執著?在他的內心深處,又何嘗放棄過浪漫?從錫金離京到流放夜郎,他的心裡裝著的,又何嘗不是愛國愛民?從讓高力士脫靴到讓楊貴妃研墨,他的心裡,又何嘗不是痛恨、藐視朝中權貴?變通的,只是心情;執著的,是他的本性。變通,難道不是一種執著? 為了既定的目標,不能放棄的是執著。但執著並不是意味著苦幹蠻幹。俗話說:「變則通」縱觀古今中外,從商鞅變法,到王安石變法,到英國君主立憲制,到法國的人權宣言,到俄羅斯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再到中國戊戌變法,哪一個不是為了固執的執著,那麼世上不會有飛機,不會有電燈,不會有相對論,甚至不會有社會主義。一切的一切都將在也籍的哭聲中低述,甚至李白,也會成為一個酒鬼。 變通中的執著,才是真正的執著,沒有變通的執著,只能成為固執乃至頑固,沒有執著的變通,則將成為盲目的放棄──放棄目標,放棄理想,甚至放棄情感與人格。所以,原則和目標上的執著,加上靈活的方法上的變通,才能成為一個傑出的人,既然「人生在世不稱意」,又何妨「明朝散發弄扁舟」? 目標只有一個,但路有多條,豈不聞條條道路通羅馬?這便是執著與變通。 補註: 一、宣城,古名「宛陵」,是以宛溪之濱,陵陽之麓,含山水首字定名 ★★宣城市衛星電子地圖:http://www.meet99.com/emap-anhui.html/ 宣城,從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69)至梁承聖元年(552)共721年稱「宛陵」。宣城為古之江南名邑,是依山而建、傍水而居的風水古城,城北橫亙敬亭山,城東宛溪河依偎而過,水陽江蜿蜒奔來,一山兩水相聚於城東北的海棠灣。水陽江是長江中下游一級支流,是宣城的母親河。「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是李白在宣城寫下的描繪宛溪河的名句。曾幾何時,昔日清波粼粼的母親河如今已是雜草從生,污水橫流。為了發展宣城經濟,美化宣城的山水形象,宛溪河一期整治工程日前正式啟動。 ★「紙壽千年」,宣紙因產地宣城而得名 2011年04月26日 01:08 對宣紙的記載最早見於《歷代名畫記》、《新唐書》等。起於唐代,歷代相沿。宣紙的原產地是安徽省的涇縣。此外,涇縣附近的宣城、太平等地也生產這種紙。到宋代時期,徽州、池州、宣州等地的造紙業逐漸轉移集中於涇縣。當時這些地區均屬宣州府管轄,所以這裡生產的紙被稱為「宣紙」,也有人稱涇縣紙。由於宣紙有易於保存,經久不脆,不會褪色等特點,故有「紙壽千年」之譽。 民間傳說,東漢安帝建光元年(121年)造紙家蔡倫死後,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紙為業,很想造出一種世上最好的紙,為師傅畫像修譜,以表懷念之情。但年復一年難以如願。一天,孔丹偶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倒在溪邊。由於終年日曬水洗,樹皮已腐爛變白,露出一縷縷修長潔淨的纖維,孔丹取之造紙,經過反覆試驗,終於造出一種質地絕妙的紙來,這便是後來有名的宣紙。宣紙中有一種名叫「四尺丹」的,就是為了紀念孔丹,一直流傳至今。 據清乾隆年間重修《小嶺曹氏族譜》序言云:「宋末爭攘之際,烽燧四起,避亂忙忙。曹氏鍾公八世孫曹大三,由虯川遷涇,來到小嶺,分從十三宅,此系山陬,田地稀少,無法耕種,因貽蔡倫術為業,以維生計」。曹大三繼承了前人的造紙技術,經過實踐,遂步提高,終於造出了潔白純淨的好紙,因紙的集散地多在州治宣城,故名宣紙。 宣紙的聞名始於唐代,唐書畫評論家張彥遠所著之《歷代名畫記》云:「好事家宜置宣紙百幅,用法蠟之,以備摹寫。」這說明唐代已把宣紙用於書畫了。另據《舊唐書》記載,天寶二年(743年),江西、四川、皖南、浙東都產紙進貢,而宣城郡紙尤為精美。可見宣紙在當時已冠於各地。南唐後主李煜,曾親自監製的「澄心堂」紙,就是宣紙中的珍品,它「膚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冠於一時。」宣紙具有「韌而能潤、光而不滑、潔白稠密、紋理純淨、搓折無損、潤墨性強」等特點,並有獨特的滲透、潤滑性能。寫字則骨神兼備,作畫則神采飛揚,成為最能體現中國藝術風格的書畫紙,所謂「墨分五色,」即一筆落成,深淺濃淡,紋理可見,墨韻清晰,層次分明,這是書畫家利用宣紙的潤墨性,控制了水墨比例,運筆疾徐有致而達到的一種藝術效果。再加上耐老化、不變色。少蟲蛀,壽命長,故有「紙中之王、千年壽紙」的譽稱。十九世紀在巴拿馬國際紙張比賽會上獲得金牌。宣紙除了題詩作畫外,還是書寫外交照會、保存高級檔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紙。我國流傳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書畫墨跡,大都用宣紙保存,依然如初。
今日之宣城 宣城宛溪河畔現代建物 由南而北繞過宣城東側的宛溪河 經整治後
二、宛溪河 宛溪河是水陽江的一級支流,發源於宣州區周王鎮和新田鎮交界的青峰山,其流向自南郊響潭起,繞城東至北郊三汊河注入水陽江,是流經市區的一條主要河流,俗稱東門大河。舊時上游西岸建有宛溪館,李白題詩曰:「吾憐宛溪好,百尺照心明。」又有「句溪雖可愛,未若宛溪清」的詩句。河道總長35.8公里,流域面積330平方公里。自城區東南穿城而過,於北門三汊河處市區段主幹河流長4.52公里,市區內部的道汊河、梅溪河、泥河均在主幹河段注入宛溪河。 早在唐代,詩人李白就留有「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名句,其中的「兩水」就是城東的句溪和城中的宛溪河。隋唐時期是城內河流,隋開皇年間,宛溪河上始建木橋兩座,上名「鳳凰」,在泰和門外;下名「濟川」,在陽德門外,李白詩中「雙橋」使便指此,兩橋名一直沿用至今。南唐改建城郭後,成為城東護城河。 宛溪名稱已無從考證,宛溪河又名澄江,宋時建有澄江亭,人們常夜飲賞月於此,「澄江夜月」為古宣城十景之一。南齊著名詩人謝胱有「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詩句贊之。歷史上,宛溪河經濟、文化地位非常重要,它連結宣城市區,透過水陽江上接寧國,下達蕪湖,讓古宣城成為皖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宛溪河在五十年代初,河面兩旁木竹排相連數里,河中船隻來往如梭,一片繁忙景象。凡宣城人不會忘記,那時人們飲用水絕大部分來自宛溪河,盛夏時節,皓月當空,沿河萬戶搗衣聲,連綿不絕。每逢端午佳節,都有數十隻龍舟競渡,兩岸歡呼人群,數以萬計,河中大船戶用竹竿挑起數條紅布緞作為獎勵發給競渡優勝者。正是「敬亭山前陽江頭,兩岸歡呼爭上游。城鄉一派昇平樂,端午佳節賽龍舟。」 三、長風萬里送秋雁 秋風中飄落一片黃葉,這是遠方朋友的邀請信。大雁就要飛到南方了,因為,嚴寒的冬天不屬於牠。與今人相比,古人對鳥類遷飛似乎有更多人生意義的思量。鳥類遷徙本是一種自然現象,遷徙是動物在一定距離移動的行為。我們也特別把群鳥有規律、有季節、有方向的飛翔活動稱為遷飛。動物遷徙既是由棲息地生存狀態變化引起,又與動物本身的生理刺激、發育週期(生殖腺變化)相關聯。無論鳥的遷飛、獸的遷移、蝶的群移、魚的洄游……都屬於動物的遷徙行為。 謝朓五言古詩〈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 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鄉,誰能鬒不變? 此是南朝齊詩人謝朓創作的一首著名山水詩,也是其代表作。這首詩寫登山臨江所見到的春晚之景以及遙望京師而引起的故鄉之思。詩歌的前八句寫他登山所望見的景色。其中「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是千古傳誦的名句。 這首詩寫於他赴宣城太守任前的一個春天的傍晚。詩題八個字,交代了這次登臨的時間、地點和還望的對象,對本詩的內容作了精確的概括。全詩十四句,以「望」為樞紐,前八句寫登高臨江所望見的景致,後六句寫由望景產生的去國懷鄉之情。全詩想像奇特,用語精工,生動逼真,妙筆天成,給人以美的享受。 語譯: 我就像王粲在灞陵上眺望長安,又像潘岳在河陽回顧洛陽那樣登上三山回望京城。 夕陽使飛聳的屋脊色彩明麗,京城內的屋宇高低不齊,歷歷在目。 殘餘的晚霞鋪展開來就像彩錦,澄清的江水平靜得如同白練。 喧鬧的群鳥覆蓋了春天的小洲,各種花朵開滿了芳香的郊野。 我將遠離京城在他鄉久留,真懷念那些已停辦的歡樂宴會。 回鄉的日期在何時,我惆悵不已淚落如雪珠。 有感情的人都知道思念家鄉,誰的黑頭髮能不改變? 黃安詞曲〈新鴛鴦蝴蝶夢〉 編曲:詹宏達 昨日像那東流水,離我遠去不可留,今日亂我心多煩憂;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明朝清風四飄流。 由來只有新人笑,有誰聽到舊人哭,愛情兩個字好辛苦; 是要問一個明白,還是要裝作糊塗,知多知少難知足。 看似個鴛鴦蝴蝶,不應該的年代,可是誰又能擺脫人世間的悲哀; 花花世界,鴛鴦蝴蝶,在人間已是癲,何苦要上青天?不如溫柔同眠! ♫連結:華視 包青天 片尾曲 新鴛鴦蝴蝶夢 黃安 ♫連結:黃安-新鴛鴦蝴蝶夢 ♫連結:包青天之鸳鸯蝴蝶梦结局-邱于庭 ♫連結: ซินยวนยางหูเตี๋ยม่ง [新鴛鴦蝴蝶夢]- KARAOKE ♫連結:新鴛鴦蝴蝶夢 - 江淑娜+澎恰恰 ♫連結:鄭進一+蔡幸娟-如果+新鴛鴦蝴蝶夢 ♫連結:新鴛鴦蝴蝶夢 香港版 ♫連結:新鴛鴦蝴蝶夢 Wonderful World (英語/粵語/國語) ♫連結:新鴛鴦蝴蝶夢 - 建中口琴社第47屆期末演奏會「多琴建客無琴漸」 ♫連結:新鴛鴦蝴蝶夢 費玉清 ♫連結:Top Mandarin - 新鴛鴦蝴蝶夢 - Xin Yuan Yang Hu Die Meng (version 1) ♫連結:黃安上綜藝大哥大-新鴛鴦蝴蝶夢 ♫連結:侯冠群 上海話唱新鴛鴦蝴蝶夢 & 寧波話教學 ♫連結:新鴛鴦蝴蝶夢-長雲箏樂團。mpg ♫連結:Uyên ương Hồ Điệp mộng - dong tieu 新鴛鴦蝴蝶夢 - 洞簫 ♫連結:黃安-新鴛鴦蝴蝶夢 馬世莉-一代佳人 ♫連結:循音和樂~ 新鴛鴦蝴蝶夢 ♫連結:新鴛鴦蝴蝶夢 (From 包青天 By 黃安) - Piano ♫連結:新鴛鴦蝴蝶夢 (Special Request點歌之夜) Piano Cover (台北慈院2012/06/08) ♫連結:新鴛鴦蝴蝶夢 ♫連結:新鴛鴦蝴蝶夢~~黃安~卡拉OK翻唱 ♫連結:泰語版新鴛鴦蝴蝶夢 八八風災 ♫連結:周麗鶯-新鴛鴦蝴蝶夢 ♫連結:新鴛鴦蝴蝶夢-木笛演奏 ♫連結:101。03。01。 宏聲歌劇團 恨海情天 30 (新鴛鴦蝴蝶夢) ♫連結:夜來樂好聽-薩克斯風-新鴛鴦蝴蝶夢 ♫連結:新鴛鴦蝴蝶夢。3gp ♫連結:探戈-新鴛鴦蝴蝶夢配樂。mpg ♫連結:2012台北世貿樂器展 - 電子古箏演奏 黃安 - 新鴛鴦蝴蝶夢 ♫連結:新鴛鴦蝴蝶夢 陶一娟 ♫連結:美食節。江陰。無錫。新鴛鴦蝴蝶夢。 Jiangying Food Festival ♫連結:新鴛鴦蝴蝶夢 ♫連結:小妮子新版《新鸳鸯蝴蝶梦》UNIMAS 2010 ♫連結:VIP_Taiwanese Tango 11202011-1 ♫連結:光影重溫: 包青天 何家勁 新鴛鴦蝴蝶夢 1994 ♫連結:Alan - 新鴛鴦蝴蝶夢 (客串) (Danny 伴奏) [音樂中心西洋菜街互動 2012-10-21] ♫連結:新鴛鴦蝴蝶夢 (Special Request點歌之夜) Piano Cover: Vera Lee (台北慈院 ♫連結:新鴛鴦蝴蝶夢 - The New Butterfly Dream - Performed by Stanley Power For Da ♫連結:卓依婷---新鴛鴦蝴蝶夢 ♫連結:一個德國女孩眼中看見的 Taiwan (Taiwan-Impressionen
今日亂我心多煩憂 愛情兩個字好辛苦 花花世界,鴛鴦蝴蝶 在人間已是癲,何苦要上青天
沒有三分愛意在,怎惹七分傷與害,愛戀一對字拆不開; 舊愛一聲再見後,轉眼新歡走過來,愛新不愛舊還是愛。 歷遍風花與雪月,可有結果可有緣,想天想地太辛酸; 亂世心慌意更亂,找個青天許個願,怨天且怨地難盡怨。 鴛鴦似永遠不死,那管那段年代,紅男綠女都相信:相愛可化蝶遠飛, 舊戲新作化作傳奇,最易惹樂與悲,最難判是與非,又甜又苦全是戲。 ♫連結:光影重溫 包青天 何家勁 新鴛鴦蝴蝶夢 1994
黃安詞曲〈新鴛鴦蝴蝶夢〉 編曲:詹宏達 詞原作: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詩改詞:蘭若 贗品〈宣州謝朓樓餞別〉 餘霞散綺(殘餘的晚霞鋪展開來就像彩錦)去我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亂我心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敬亭相看兩不休,對此正可酣高樓。 蓬萊文章今安在?小謝中繼又清發,山雲蕩水原總依舊。 向晚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白霜空落梧桐秋。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更愁。箸歌向蒼茫,念天地同身萬古幽。 人生在世,有幾多稱意者,此別江城如畫,何妨入畫中游。明朝散髮弄扁舟。 ♫連結: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demo 演唱:靈子 〈來去自如瀟脫〉 調寄:新鴛鴦蝴蝶夢 光陰似那東流水,一旦逝去不可追,繁華轉成灰多傷悲; 花開花落本輪迴,春去春來容顏催,徒留感慨愁心扉。 回首無益未來追,積極更能創光輝,人生的旅途笑與淚; 是要計較多勞累,還是輕鬆天地飛,是苦是樂憑己為。 看世間雲譎波詭,無常明明滅滅 ,可是誰又能擺脫人世間的真偽; 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任清風袖裡揮,或瀟洒去面對不留一絲怨懟。 行雲流水意悠悠,清風明月伴著我,天涯海角多歡遊; 千江萬水向東流,潮起潮落宦海愁,自古英雄自漂流。 花開花落水自流,日出日落不停留,天涯無私我長久; 幾度春秋復春秋,客途秋恨是為何,一聲長嘯人間過。 嘆世間往事難留,看夕陽卻依舊,可是誰又能擺脫,人世間的憂愁; 花花世界不再有我,在人間已是顛,瀟洒何必裝作,來去自如瀟脫。 ♫連結:〈來去自如瀟脫〉 調寄:新鴛鴦蝴蝶夢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