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55.賈誼〈過秦/論二世〉析譯
2010/02/19 20:48:26瀏覽6394|回應0|推薦5

賈誼〈過/論二世賞析、語譯  2010/2/19

主旨:二世敗亡之原因及經過。

分段大意及結構分析:

    過秦論有三部分,原載賈誼新書中,題為過,分別以秦始皇二世子嬰為對象,論述其敗亡之因由。(在《史記.秦始皇本紀》裡所引錄的次序則為子嬰秦始皇二世。)本文係其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結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是第二部分所論的重點,也是第一、二部分的承接。

首段:而有天下,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深受天下士民之嚮往擁護,原擁有「守」國的基礎。因士民在經歷春秋戰國之長期戰亂後,只渴望休養生息、免於戰禍,並不難治理。

次段:秦始皇因「守」國方式之錯誤導致孤獨而有天下,斷言其滅亡之速與易。原因是:始皇貪鄙之心治國,不親信功臣士民、酷刑罰,先詐力而後仁義,不知守與攻之術是截然不同的,未能了解民心、時勢,令百姓十分不安,故功業不長。

三段:二世之錯誤。二世即位,天下囂囂、百姓騷動,「守」國的機會雖渺茫,但只要稍施仁政即可安人心。而二世非但不能救始皇之失,反步其後塵變本加厲,使天下人人受苦、自危,只好鋌而走險;一旦有人揭竿而起,即能有一呼百應之效。

末段:以先王牧民之道務在安民,總結二世挽救危局方法之錯誤。

    孟子曾提揭示:偉大的政治家應具「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的偉大崇高、慈悲博愛襟懷。中國有句傳統名言:「可以馬上打天下,不可馬上治天下。」意謂:奪取天下用暴力;但治理天下絕不能用暴力。以暴力統治天下而冀求長治久安,則古今中外尚無成功之例。於此文中,作者對於第一部分結語「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有深切的說明。始皇二世皆不懂守國治天下之道應與民休養生息,因而犯下嚴重錯誤;「馬上」治天下的後果是「馬上」失天下。易言之,亡於不惜民力,迷信於陰謀和武力之萬能,竟然不知武力是植基於民力之上的。

    祀,併海內,兼諸侯,南面稱帝,以四海養。天下之士,斐然嚮風。若是,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室卑微,五霸既滅,令不行於天下,是以諸侯力政,強凌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弊。今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當此之時,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於此矣。

語譯、解析:

        國消滅朝政權(祀,謂朝之國祚享年,引申為其政權。唐虞謂年曰載,曰歲,曰祀,曰年),統合天下,兼併了封建列國,南面而坐自立為帝王,以全天下的資源來滋養壯大其政權(以四海為養,享有四海。此句或作「以養四海」)。天下的志士莫不順服地(或謂懷著盛美之文采)聞風嚮往歸附。像這樣的情勢是為什麼呢?那是因為從戰國朝時稱戰國為近古,稱初以前的時代為上古、上世)以來已經很久沒有統一天下的帝王了。周朝因王室威權、地位的衰微低落,五霸又已經相繼去世,天子政令無法通行於天下(天下大亂,諸侯皆不服從天子號令);所以諸侯們皆積極努力於以武力相攻伐(或言革新政治、強化國力),國力強大的壓迫弱小的,人口多的國家侵害少的,戰亂不止,官吏軍民疲憊(罷:通「疲」)困乏、生活凋敝。現在秦始皇南面稱王,得人心而統治天下,這是上有天子了。那麼(即,一本作「既」)所有善良值得憐愛的百姓都希望能靠他安頓身家性命,所以沒有不誠心景仰擁護天子的(並不難治理)。正當此時,(為了使百姓能夠安頓生活)應該維持威勢、穩定功業,而守國、安定天下的根本關鍵就在這裏(使元元之民得安其性命)了。

    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後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夫併兼者高詐力,安危者貴順權,推此言之,取與守不同術也。雖離戰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也;孤獨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藉使秦王論上世之事,並之跡,以制御其政,後雖有淫驕之主,猶未有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號顯美,功業長久。

語譯、解析:

    秦始皇()懷著貪婪和粗俗淺陋(自私自利)的狹隘心胸,只想施展驕矜自大,自以為是(自告奮勇、自己主動要求承擔某項艱鉅的任務)智慧,不懂得信任功臣,不知親愛士子人民,廢棄王者的仁義大道,只想樹立其個人的專制獨裁權威,焚毀》、《古籍而實行嚴刑酷法(使刑罰嚴酷),重視欺騙(陰謀)和武力手段而輕視仁義,以恣意妄行、兇狠殘忍為統治天下的前提(使民不安)。說到兼併天下雖然可崇尚陰謀和武力,但要安守天下則首重在能順應時勢民心、懂得變通,將這話加以推論擴充,是說:攻取天下和安定天下的方法是有差異的。國雖經歷了戰國到統一天下,(但)他使用的方法原則卻未變,他的政策也沒有更改,像這樣,他使用的依然是其那一套用來打天下的方法(在治天下);只是孤單地擁有天下(失天下人心,又不知分封子弟),所以它的滅亡是可以站著等待的(站立一會兒就可等到,形容在很短暫時間內將會發生)。假使秦始皇能好好探討上古的政治,以及興亡交替的事跡,來制訂和實行其政策,後代即使出現驕奢淫佚的無道君主,也還不至於有傾覆敗亡的禍患。三代聖王建立的朝代,就是因為能實行王道仁義,所以名號卓著盛美,為後世所稱頌,功勞成就傳世長久。

    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領而觀其政。夫寒者利裋褐,而饑者甘糟糠。天下囂囂,新主之資也。此言勞民之易為仁也。嚮使二世有庸主之行而任忠賢,臣主一心而憂海內之患,縞素而正先帝之過;裂地分民以封功臣之後,建國立君以禮天下,虛囹圄而免刑戮,去收孥污穢之罪,使各反其鄉里;發倉廩,散財幣,以振孤獨窮困之士;輕賦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約法省刑,以持其後,使天下之人皆得自新,更節修行,各慎其身;塞萬民之望,而以盛德與天下,天下息矣。即四海之內皆歡然各自安樂其處,惟恐有變。雖有狡害之民,無離上之心,則不軌之臣無以飾其智,而暴亂之姦弭矣。二世不行此術,而重以無道,更始作阿房之宮;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紀,百姓困窮而主不收卹;然後姦偽並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眾,刑僇相望於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於眾庶,人懷自危之心,親處窮苦之實,咸不安其位,故易動也。是以陳涉不用 之賢,不藉公侯之尊,奮於大澤而天下響應者,其民危也。

語譯、解析:

    二世即位之初,天下人無不伸長脖子、仰著頭深切盼望,想仔細地察看新皇帝的政策。說起受凍的人有粗布衣服(短而且窄,色黃黑無光澤,為勞役之衣。裋,音ㄕˋ)穿也會深感受益,挨餓的人覺得粗劣的食物(酒渣糠皮)也是很香甜的,天下人飢餓哀苦而叫喊求救之聲,正是剛即位的二世施行仁義的憑藉(收服人心的良機)。這就是說:對於困乏疲憊的民眾是很容易做好事、行仁政的。以前如果二世有平庸君主的德行,卻能任用忠貞有才德的人,君臣一心以愁慮關懷天下人的苦難,在服喪期間就改正已故君主始皇的過失,劃分疆土和百姓以封賞功臣的後代,替他們建立國家、樹立領導人,並禮遇天下的賢士(或言把古代的禮制實行於天下);釋放囚犯使牢獄空虛且免除嚴刑酷法;廢除「收捕犯罪者妻兒眷屬為官家奴婢」收孥之類的骯髒不文明酷法,使被判刑者各自返鄉回家;然後打開貯藏米穀的倉庫,散發錢財,來救濟(振:通「賑」)孤獨無依的窮困讀書人;減輕稅賦,減少役,協助百姓解決急難;精簡法律,減少刑罰,要等待(持:等待,守候)教化無效時才去動用;使天下的人都能自覺地省思改過、重新做人,改變節操態度修養品行(擁護新主),各自謹慎地立身處世;滿足人民的期望,用美好的德行來治理天下,天下的紛爭擾攘自然平息(人民可好好休養生息)。那麼普天下每一個人都歡欣地各自安居樂業,滿意其生活環境,只害怕天下再有任何動亂。縱然有少數奸詐不法的壞人存在,也不致有背叛君上的想法,那麼,圖謀背叛(想篡位奪權)的臣子就無法掩飾他的奸智,而且反抗統治、鋌而走險的騷動就可以止息了。二世不實行這種辦法(依然沒有意識到百姓心聲,不懂把握機會及時與民休息),反而比始皇更加的暴虐無道:二世元年)下令續建阿房宮(始皇曾營造阿房宮(於今西安市西北),未成而死。營造的人即被派去造酈山始皇墓。二世元年,始皇墓完工,又下令續建阿房宮);刑罰更加繁多,殺戮越趨嚴厲,官吏辦事手段刻薄且殘忍;賞罰不得當;征稅毫無準則限制;天下的事務太多,使官吏們難於辦理;百姓困苦窮乏,而君主卻不想安撫人心並加以救濟。於是奸詐虛偽的事到處發生,君臣上下互相欺騙隱瞞,蒙受罪罰的人很多,受刑、被殺的罪犯充塞於道路上(於路上前後可互相看見,連綿不絕,人數很多),天下人皆深受其苦。上從君卿大官,下至一般平民,人人都懷著惶恐危懼的心,親身處於窮困愁苦的境地,對於自己的職位處境都深感不安,因此社會容易引發動亂。所以陳勝不必具備商湯周武王的賢德,不必憑藉公侯的尊貴分位,在大澤鄉揭竿起義反(奮:「奮臂」之縮語,高舉手臂,即高聲呼籲倡導),天下人就如同響之應聲般地迅速附和贊同,這是由於百姓生活在危懼不安之中所致(只好鋌而走險)

    故先王者,見終始之變,知存亡之由,是以牧民之道,務在安之而已矣。下雖有逆行之臣,必無響應之助,故曰「安民可與為義,而危民易與為非」,此之謂也。貴為天子,富有四海,身不免於戮者,正之非也,是二世之過也。

語譯、解析:

    所以古代的聖王,明察事物生成變化的全部過程,知道安危存亡的關鍵原因,因而深知統治管理人民的方法,就是專心努力地使民眾的心能安定罷了。即使天下出現圖謀叛逆的臣子,一定不會得到任何附和贊助的。所以常言說:「生活安定的民眾可以使他們一同行仁義、奉公守法,但生活危困的百姓則容易一起去違法作壞事。」這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身份尊貴到做天子,財富雄厚到擁有天下,自身卻不免遭到殺戮,這是由於他在挽救和穩定傾覆之危局時所使用的方法正確的緣故這就是二世所犯的錯誤。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100227459&aid=3787958